韩国语能力考试写作范文
韩国语能力考试写作范文第1篇
(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计算题(直接写出计算结果,每小题2分,共20分)
1.801-154=2.
3.611- 34134.8.5+(4.4-1.4)17= 3
137141-11 5.+-6.648154
57.6.258.1.250.82.50.7= 24
1118435410.3(1)+6 9.3-(0.2+)432135101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在下面式子中的横线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6+1.9)1.4]=3
12.一件商品,对原价打八折和打六折的销售价相差14元,那么这件商品的原价是
13.班内搞活动,班长将168块巧克力,210支铅笔,252个笔记本分成相同的份数,并且都没有余数,那么最多可以分成份。
14.一个两位数,将它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对调,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打27,这样的两位数是。
15.有一个分数,如果分子增加2,这个分数就等于13,如果分母增加1,这个分数就等于,27这个分数是。
16.下面的算式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4+2,5+8,6+14,7+12,,那么其和最接近120的算式是。
17.小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1,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再到满水后又喝了半杯,又加53
满水,最后把一杯都喝了,小林喝的牛奶和水的比是。
18.若>>,x为整数,则这样的x有个。
19.老师让同学们计算AB.C+D.E时(A、B、C、D、E是1~9的数字),马小虎把D.E中的小数点看漏了,得到错误结果37.6;马大虎把加好看成了乘号,得到错误的结果339,那么,正确的计算结果应该是。
20.一个六面都是红色的正方体,最少要切刀,才能得到180个各个面都不是红色的正方体。
三、计算下列各题(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要有主要步骤,每小题4分,共24分)
21.(1+2+3+4++999+1000)-(2+4+6+8++996+998)
677x13
22.
韩国语能力考试写作范文第2篇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必备的一项技能。而写作核心能力正是影响写作的关键,故研究此课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对如何提高写作核心能力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如何去建构和培育我们的核心写作能力,能够学会使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随着写作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也可以随之选择不同类型的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效果,有效塑造我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写作核心能力 调查法 建构 培育
绪论
写作核心能力是写作中起决定性作用且具备的最基础的一种能力,简单的描述就包括输入、思考、输出三种,无论哪个环节都必不可少,而写作也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内容,但即使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但部分学生对待写作仍丝毫没有兴趣,甚至是持排斥心理。
故笔者侧重于研究写作核心能力的建构与培育。以写作核心能力对写作者的功能及作用与当前写作者核心能力的现状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写作核心能力的对象极为广泛,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還是社会上的写作者,都有研究的价值所在,本篇文章主要针对中学生进行研究,通过介绍与中学生进行形式多样且准备充分的沟通,来剖析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原因,从而制定提升中学生写作核心能力的举措,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以打破写作的惯性思维;并从提高创新思维的角度制定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类型的写作内容,增强写作效果,形成写作核心素养,最终完成写作核心能力的建构与培育。
一、为什么研究写作核心能力
“写作能力是言语能力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的写作功底,体现了个体的书面言语表达能力,关于其结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理解,从定性分析的角度,有人认为它包括写作思想、观察分析、选词选句、布局谋篇、模仿范文等能力;有人认为它包含审题、立意、采集材料、选材和组材、语言表达和修改作文等能力。”[1]写作核心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从“物--意--文”相互转化的角度来看,“物”指生活与知识积累,“意”指思想和意旨,“文”指语言和表达。它为我们写作教学提供了科学有序的训练依据。“物”是写作转化的前提和桥梁。”[2]“意”向“文” 转化的过程有两个环节,一是构思,二是语言表达,第一重转化重在解决内容问题,第二重转化重在解决形式问题。”[3]可见,写作核心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写作核心能力的提升是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写作能力形成的条件就是拥有成熟的写作核心能力。因此,在提升中学生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要清楚写作核心能力的功能和作用,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
(一)写作核心能力是写作能力的支撑和骨架
写作核心能力在写作能力中起着统领作用,没有写作核心能力,写作能力也无从谈起,在形成成熟的核心能力之前,必须要具备写作核心能力。因为写作核心能力是写作能力的支撑和骨架。从“物–意–文”的角度来讲,要想具备成熟的写作能力,首先就要从“物”开始,即从观察入手,观察身边的事物,对于所见、所闻,从而产生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其次就是通过独特的感受去体会这种事物所要表达的意义,最后就是运用自身所具备的写作能力和积累的写作方法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换言之,在运用写作能力去撰写文章之前必须要用写作核心能力去做一个相应的构思准备。只有用这种形式写出来的才算是一篇相对成熟文章。从而可以得出,写作核心能力不单单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它是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更是形成写作能力的支撑和骨架。
(二)写作核心能力是提升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条件
写作在中学教学中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积累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验。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所以说想要在中学通过写作来提高成绩,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予以支撑,当然想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要通过方法的积累,能力的逐步提高才能实现的。然后逐步提高的第一步就是要从写作的核心能力抓起,因为写作核心能力是写作能力的支撑和骨架,是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写作核心能力是提升中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基石,以构建写作核心能力为起点,逐步提高写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升中学生整体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的运用写作方法去撰写出优异的文章。
(三)写作核心能力能够提升写作的普及程度
在社会生活中,无论在何种领域都离不开写作。政治办公、公司策划、社会管理、新闻、文秘等多种领域,写作总是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那么想要持续提升写作在各个领域的普及程度,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只有写作能力提高了,才会在不同行业发挥有效的作用。不可置疑的是,在提升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写作核心能力,因为写作核心能力是写作能力基础,只有具备稳固的写作核心能力,才能一步一步提升写作能力。因此,加强对写作核心能力的建构与培育是极其重要的,提升写作核心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写作在各个领域的普及程度,而且有利于写作在其他领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不是作为一个配角。
二、写作核心能力的建构与培育
通过上面的调查显示,中学生的写作核心能力非常匮乏,问题凸出明显。对于中学生而言,建构和培育写作核心能力极为重要,那么当我们处在现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下,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建构与培育中学生的写作核心能力提出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一) 创造写作情境,提升想象能力
在写作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师需要走进不同于平时所认知的世界,去体验新鲜事物,积累新鲜素材,丰富表象。便于在平时的写作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去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情境所传达的深层次的内涵,从而丰富自身对表象的认知。描绘虚拟情境确实有赖于丰富的真实想象,而丰富想象又是在积累记忆真实表象的知识基础上不断进行的,因此,要正确描绘真实情境必须从正确感知真实情境、丰富记忆表象以及积累知识开始。(1)注重引导性:让学生在具有一定目的的基础上深入感知写作教学情境。老师在学生开始感知一个事物之前应该要做到以下两点:一就是心理要求训练。学生在开始感知一个事物之前必须要先具有一定的社会情绪心理准备。无论是对学生所感知的读书时间和地点,无论是远近各地的日月星晨、风雨雷电,还是远近各地的山川河流、山水园田、花木草卉、人禽鸟兽,抑或仅仅是远近各处的亭台楼阁、桥廊水榭,在其对学生的感知前后都必须要广泛性地阅读并搜集与之密切息息相关的中国历代文学名人五经宋词隋唐诗赋等,从而生发出新的阅读感知与激情。
(2)引导学生重视对自然事物的踪迹所表现出来的表象积累。为了有助于这些“表象”积累,老师应该号召学生,首先是时常对自己认知或体验到的印迹最深的\"表象\"进行回忆、记忆,然后将“表象”用符号记录下来。这种“记”不是刻板地阐明,而是描摹,是能够融通深层之意的刻画。其次是将自身所看到的最具特点的情景、人物描绘出来,然后用文字进行注明。
(二) 打破习惯思维,锻炼发散思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大量地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能力,学到文章的表达技巧,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随心所欲。”[4]为有效克服广大中学生写作思维发散定势,在中学写作思维教学中,要求教师需特别注意充分开发广大中学生的思维发散写作思路,组织广大中学生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开拓写作思维发展空间,发掘写作潜质,培养写作兴趣。“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就曾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意”就是这一篇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优秀文章的精神灵魂。”[5]因此在立意上我們必须切实做到准确、把握到位,抓住作文材料或阅读话题的中心主旨,选取最佳阅读角度,往深处深入挖掘。立意不仅仅要“深”,而且要“新”。“新”可以从题目出发表现出文章的主旨,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直截了当的感觉,可以更好的吸引读者;除了这点最重要的是在文章脉络和结构上创新。要表达出古人没有表达出来的内涵,写出的文章才会自辟新路,独领风骚。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老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对课外阅读的目标进行明确,以此增强课外阅读活动的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6]因而教师就需要努力,逐步打破每个学生的独立思维自制定势,发散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质真答疑问难,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点燃激发学生思维创造意识思维的生命火花,使每个学生从开始就具备一定的思维创造力。
(三) 突破区域局限,激发创作灵感
想要更好地建构和培育写作核心能力,学生的视野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室和课堂这个区域中,应该走出去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创作灵感。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突破实际现象来理解“难点”,开阔剖析的深度。在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来获得丰富的书籍和写作素材的同时,学生也会遇到一些困惑,那么他们就会遇到另一个困惑,那就是分析和评价主题的阐述方向与内容是否正确,“深度是否到位,要点是否抓住了,是否背离了大方向,这些素材在文章中无法有效地发挥表达作用。”[7]对于这一点,老师就应该挑选一些重难点难来帮助大家认真的剖析,提升大家逻辑思考的成效。结合中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思维困惑进行分析,比如当前中学生中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我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都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实际现状下,中学生究竟是要在环境中受到资源的浪费,还是需要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从生产劳动的苦与累、父母赚钱的辛与酸、勤俭节约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观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从正反两个事例之间的对比中逐步提炼得出正确的看法和观点。
(四)集中系统培育,建构写作框架
在构建写作框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去亲身体验,获取最真实的表象,从而达到在构建框架的时候有东西可想,有东西可写。在语文作文写作过程中,作文的谋篇布局是写作的首要环节,它在作文是否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教学语文写作过程中,要学会指导学生建构写作框架,直接根据作文的整体布局人手,让学生快速明白写作主题、开篇、结尾的布局,从而为学生能够顺利开展写作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引导学生学会建构写作框架,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教会学生构建写作论点框架的技巧,逐步提升学生对所要描写文章的整体掌控。在写作素材的应用方面,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质量。针对学生写作素材匮乏,作文中写作素材单一等问题,老师应该合理分配时间,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写作开展主题班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大脑中的写作素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们所提到的知识点加以归纳,结合例子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巩固素材,还有利于学生建构写作框架由直观的感知。当然,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会构建作文框架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对构建写作素材框架的认识,让学生巧用素材展开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结论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具备写作核心能力对我们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有效建构和培育我们的核心写作能力,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学会使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独特之处。这样对于写作有兴趣的人将会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会让他门体会到写作的真正意义和作用。随着写作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也可以随之选择不同类型的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效果,有效塑造我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下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 吴章贵.“物·意·文”作文训练规律浅说[J].文学教育(上),2007,(04):52-53.
[3] 袁树良.提高写作水平 重在培养兴趣[A].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河北: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5:2
[4] 王夫之.《姜斋诗话》[M].新疆: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12.3.1
[5] 张巨荣.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作用及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页),2020(9):57.
[6] 樊振东.深入生活感悟,激发创作灵感——有效提升农村初中生作文写作成效[J].考试周刊,2013,(55):45.
[7] 叶圣陶.《语文教学十二韵》[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韩国语能力考试写作范文第3篇
1.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
2.能用义字给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
3.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表等。
4.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
5.能以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文改编短剧
既然英语写作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几十年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巾进行了探索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掌握扩大词汇量
我们都知道,要学好英语必须过词汇关,写作更是如此,单词是写作的基础。如果连基本的单词都写不出来,即使满脑子都是想说的话,想表达出来,也无从下手,又怎么能写出漂亮的文章来?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求学生牢记掌握大量的英语单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牢记运用常用英语基本句型
只记住了单词对于写作来讲是远远不够的。一篇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子,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必须写出好的句子来。英语句子结构与汉语句子差别很大,如若不搞清楚,写出来的句子只能是汉语式的,所以,学生完全有必要掌握运用一些英语句型.下面是一部分英语常用基本句型。
1.主语+谓语(+状语)
e.g.The old man is sleeping.
He runs very fast.
2.主语+谓语+宾语
e.g.He loves his wife.
Mary learned Chinese for four years in China.
3.主语+连系动词+表语
e.g.Cotton feels very soft.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
4.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e.g.Her father teaches us English.
Hello,Jim,I show you a book.
5.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e.g.We made him our monitor.
A thief was caught stealing in the room.
6.There be+主语+地点/时间状语
There was an old stone house here ten years ago
There is a tall tree in front of our classroom.
7.It is+adi.+that+句子
It is clear that our team has won the game.
It is strange that she did not work out such a easy maths problem 对于英语的一些句型,教师应该经常指导学生背诵、练习、运用、掌握。
三、运用较高级句型 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句型之后.能够写出较为简单的作文来,但是,整篇尽是简单句,使人读起来感到乏味。如果在句与句之间添一些过渡词或连接词构成较高级句型,使文章结构紧凑,连贯顺畅,更有可读性,文章更加漂亮,定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下面简单介绍一些常用的连接词。
1.表示条件
if,as/so long as,unless,on condition that,etc.
2.表示因果
because,because of,for,therefore,since,so,thanks to,sothat,etc.
3.表示时间
now,finally,later,before,after,at frist,at last,as soon as,meanwhile,next,etc.
4.表示让步
although,though,despite,even though,no matter what/when/where/how,in spite of,etc.
5.袁示对比
however,but,yet,otherwise,on the contrary,etc
6.表示递进
what’s more,furthermore,in addition,and also,etc.
7.表示总结 in a word,on the whole,in general,in short,in summary,etc.
四、多朗读、背诵课文,范文,好文章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课文中包含了很多重要句型,语言非常地道。学生通过阅读背诵文章,特别是好的范文,增强语感和模仿力,逐渐积累于写作有关的好句子,避免走弯路,增加知识量,提高自己运用英语语言书面表达的能力。
五、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平时坚持英语文章的阅读,那么他的知识面就越宽面,语言实践机会越多,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就越强。但是,单单依赖于有限的材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平时除了课内阅读外,还应坚持每天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书籍等,至少一到两篇文章。当然,文章难易度要适中,题材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并有趣味性。这样,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六、规范书写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应内容充实、语言优美,还要书写字体规范漂亮。也就是说标点符号、大小写、词距,单词在格子中所占的比例等都要达到规范化, 同时,整篇文章还要整洁美观,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七、经常进行限时练
高考要求学生在三十分钟内写出100词左右的较高质量的作文。如果平时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学生没有临场发挥的经验,在考试写作时往往感到时间不够用,匆匆忙忙结束,了了草草收场,错误百出,得分率较低。所以,师生应认识到限时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在写完后,要认真检查以下方面:体裁、格式、人称是否正确,要点是否遗漏,单词拼写.名词单复数,时态、语态是否有误、主谓是否一致,特别是谓语部分是句子的重点所在,应是
检查的重点,且扣分较重,千万要意识到这一点。
八、坚持写英语日记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每天坚持写英语日记,也不失为很好的一种有效的措施。写日记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运用英语的兴趣,又可以复习英语单词、词组和句型,积累知识,提高写作能力。不论是写日记或写作训练,都要持之以恒。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 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情,学生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九、采取多种形式批改
韩国语能力考试写作范文第4篇
一、写作安排的规划性
写作时间、内容、方式要做好规划性的安排,可安排每周或每个单元写一篇作文。根据各年级各学期所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备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拟好各年级各阶段的实施步骤与具体措施。这样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才能心中有数,避免出现盲目、随意现象。
二、写作教学的系统性
1、理清听、说、读与写的关系。“听”是写作前的练笔,是知识的“输入”。听写句子、对话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初步的写作,淡化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从而产生兴趣。通过写的练习学生对英语句子结构、篇章结构的熟悉会更深刻;对文章题目和内容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也会更透彻。
书面语是从口语发展来的,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
加强师生或学生间的对话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开阔他们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对话时,通过教师的指导,不断纠正错误,表达内容精益求精,从而为书面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是写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进行广泛阅读甚至大量的背诵,才能为书面语训练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
语言的听、说、读、写是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而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及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语言、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2、注重书面语训练的渐进性、多维性。写作作为一种综合技能,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注意安排内容形式的层次与角度。我们可灵活运用结合句型训练造句能力,利用对话训练改写能力,根据课文训练缩写能力,仿照课文提高仿写能力,指点迷津,强化命题作文能力等多种方式。
三、写作训练的多样性
1、遣词造句。造句是书面表达的基础,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
(1)用所给词或短语造句。如用look forward to ( doing ) sth. 这个短语造句,先给出范例,再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用不同词作宾语。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 Micheal / Jane / him / my grandpa
Mary is looking forward to her vacation / the trip / the concert
(2)连词成句。例如:I / the food festival / will / organize / to / think about / how可将上面的词语连成:I will think about how to organize the food festival. (3)用常用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例如:He got up very early. /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bus to work.可连成:He got up very early so that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bus to work. / He got up very early so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bus to work./ Because he got up very early,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bus to work.
2、连句成段。将句子通过衔接、转接、语气等综合处理,组成有意义的段落。该项练习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范文仿写。模仿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手段,英语写作教学中也是如此。在初始阶段适宜进行仿写练习。仿写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放宽要求,降低难度。如提供一些词语、句型。指出人称、时态的变化等等。在仿写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有所拓展,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4、看图作文。由于图画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情景性,能激发学生说与写的兴趣,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教师可先让学生对图的内容进行复述,再要求写。这样既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又能照顾到中下层生,给予他们写作的成就感。
5、命题作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作适当的启发和
指导。例如:“My Hobbies”一题可提出从过去的兴趣、现在的兴趣、喜欢的原因等方面入手。命题作文具体应从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即:(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2)把握材料、确定要求;(3)要点、架构提纲;(4)悉心写作、仔细核查。写作训练的题材要贴近生活,使学生对英语写作充满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养成认真、细心、复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写作评改的针对性
1、师生共同评改,让学生参与讲评。英语写作训练最容易发现学生的各类错误。单靠教师精批细讲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错误率。我们可以给出评分标准,通过学生互相评改,变“单向讲评”为“双向参与”,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文、改作文的热情,又能使学生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共同进步。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判。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写作评价方法的灵活性
1、开展课堂竞赛活动。例如造句训练中,看谁造的好,连得准,编得巧。
2、开展多种评比活动。例如,作文评改中的“找茬专家”,习作展评中的“小作家”,妙句赏析、谁的构思最有心思、最有创意,作文进步奖等等。
3、优秀作文的示范性。好的作文在课堂上范读、师生共同赏析,
然后张贴在“优秀作文展”中,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增强写作的信心。
韩国语能力考试写作范文第5篇
大家都是来自各单位各部门的文秘人员,有不少还是本单位文字业务骨干,还有不少已在报刊杂志发表过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有相当扎实的写作基础。我跟大家一样,曾经在工作中写过领导讲话、调查报告、典型材料、工作总结之类的公文材料,也写过消息、通讯、述评、言论之类的新闻稿件;业余时间也写过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在全国省市级媒体发表过一些,算是取得过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这次培训班的课程安排,有文学欣赏,应用文、公文、新闻写作,还有专门的调查报告、典型材料、领导讲话写作等,可以说,涵盖面非常广。如果我们能学深学透学精,相信大家都会成为全才型的“笔杆子”了。
我们所要学习的不同文体写作,虽然各有各的特性,但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却是息息相关的。写作能力主要包括写作前的观察生活与阅读文章的能力,感受生活与理解生活的能力;还包括写作中选择材料、提炼主题、布局谋篇、选词炼句的能力,以及想象与联想的能力;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还需要培养思维能力等,只要综合具备这些能力,也就掌握了写作的诀窍。结合自己的体会,我想说以下几点:
一、“兴趣是前提,好者方能精”。培养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有的办公室文秘人员不善于写作,不愿意写作,提起写作就头疼,总觉得无话可说,写起材料东拼西凑,总是不尽人意。这些人对写作不感兴趣,是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厌烦写作,害怕写作,怎么能提高写作能力?实话说,文字工作非常清苦,公文材料经常需要加班加点,领导不满意又是批评挨嫌,活干多少没法衡量,纸笔作伴没啥油水,这些都是文字工作者不情愿的地方。可转回头来想想,一个单位的活动主要通过文字材料来加以体现,加以宣传,如果自己撰写的材料得到领导的满意,得到媒体的转发,自己的满足感、成就感也是别人难以体会的。我们干办公室文秘的,往往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是得到领导信任、同志们支持的。既然已经从事这份工作,自觉干好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高低。我们要自觉把撰写材料作为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机会,努力写出精品多出精品。通过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撰写更多的新闻文学作品,甚至为将来走上领导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阅读是摄取材料的主要途径,在写作上有积累知识、储备材料、提高修养、借鉴技法等多方面的作用。鲁迅曾以亲身体验谈到读与写的问题,他在谈到《狂人日记》之前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其实,生活上的准备也是有的,他只不过没说出来而已。鲁迅在这里就强调了阅读的作用。阅读重在理解与吸收。人们在广泛深入地阅读之后,知识更加丰富了,眼界更加开阔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加发展了,审美修养更加提高了,这些都给写作者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阅读要注意多读优秀作品,注意分析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从中体会作者的独到匠心,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三、“文章非天成,努力能写好”。在阅读大量优秀作品的基础上,理解、分析能力会有非常明显的提高。这时候再看公文材料或文学作品,能够比较轻松地区分优劣,好在哪儿,差在哪儿,基本上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但真要让自己来写,又会产生笔头生涩的感觉。这就是眼高手低。怎样才能眼高手也高?那就是勤练笔。著名作家巴金说过:“什么是技巧?我想起一句俗话熟能生巧’。”只有在写作实践上反复摸索,反复练习,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并掌握写作技巧。初学写作不妨从写“火柴盒”、“豆腐块”做起,做到勤写、多写并且坚持下懈。有道是:“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在公文写作之余,可以多尝试新闻和其他体裁的写作练习。只要坚持勤于练笔,不怕失败,善于总结经验
教训,经常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自己就会慢慢”入门”,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
写作是有经验技巧可循的,对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初学写作的人完全可以借用。许多老秘书、老记者、老作家都有过借鉴别人写作经验的经历。但是我们的借鉴只应从中汲取营养,经消化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照葫芦画瓢”。当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驾驭文字的能力不断提高后,就可以尝试着出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就是“守格”后再“破格”。
四、“作文非不难,好句时时改”。写作不但要求有好的思想内容,还要有丰富、生动的表达形式。选词炼句是写好文章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我国,重视选词炼句有许多美谈。古代作家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说法,贾岛“推敲”的故事更是为人熟知。宋代陈骙曾说过:“鼓瑟不难,难于调弦;作文不难,难于炼句。”纵观历代作文大师,都是运用语言的高手。我们也要养成在写作中认真遣词炼句的良好习惯,公文材料注重语言、格式的规范性、准确性,新闻、文学作品注重语言、文字的丰富性、生动性,使我们的文字表现力更加淋漓尽致。
韩国语能力考试写作范文第6篇
1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农村中学生与其他众多学生一样, 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与渴望, 一旦给他们对作文有了稳定而浓厚的兴趣, 就不会视作文如重负, 而会乐此不疲。因此, 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命题、指导、讲评褒奖诸环节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1) 命题时善于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异常丰富的, 如果教师在命题时适时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捕捉情感的火花设计命题, 就能为学生创设积极的作文氛围。 (2) 指导时善于诱发学生的情感外射。农村中学生接触的事物比较单一, 但他们也已经开始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并已能在诸多事物中赋予自己的情感。对自己的审美标准也比较有尺度, 因此作文指导时教师应注重诱导学生的情感外射,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再造形象诱发、哲理诱发、美感诱发等, 让学生从诱导中产生联想, 唤起学生的情绪体验,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3) 讲评褒奖时善于激励学生的情感体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初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我们常常发现, 有的学生因为一篇精彩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褒奖, 从此就对作文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反之, 一个学生如果在习作过程中, 老是经受着失败和挫折的苦恼, 或者感受的永远只是“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平淡, 那么他在心理上就会一直处于压抑自卑的状态, 因而渴望作文水平提高的心理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农村中学生本来在写作方面就很薄弱, 如果一味地批评攻击, 那么就能让他们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因此, 教师应在习作教学中创设竞争舞台, 利用赏识效应, 采用褒奖方式,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作为语文教师, 平时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们总是说“要多观察, 多关注生活, 艺术 (创作) 来源于生活”。没错, 生活像是万花筒一样丰富多采, 但是对现在的学生来说, 却是单调得多, 更何况是农村的学生呢。如春天里的踏青, 夏天里的戏水, 秋天里的放风筝, 冬天里的堆雪人、打雪仗, 有多少学生经历过?校园里的排练节目、出墙报、黑板报、手抄报, 甚至读书笔记的交流, 学生可做过多少?丰富学生的生活, 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不走向生活, 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积累写作素材。 (1) 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积累。一个人的成长, 都在经历着一些事情, 如在家里兄弟姐妹对自己的影响, 在学校里老师、同学与自己的关系, 在其他公共场所与不曾相识的人的接触等等, 这些都是自己的生活体验, 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内容来写, 应该说是如鱼得水。 (2) 引导学生从旁人的生活经历中积累。有很多事情自己未曾做过, 而且也不可能经历过, 但是通过“道听途说”, 有人在做着或已经完成, 这些都可以把它积累下来再进行加工, 在写作时采用鲁迅先生“杂取种种人, 合成一个”的方法来构思, 那岂不是一篇有典型的文章吗?这样依此类推。 (3) 指导学生从文学作品的阅读中积累。学生学习写作不仅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学, 也要注意在其他时间、地点学, 随时随地注意思考和积累。农村中学生在小时侯看书的机会很少, 而且也没有什么好书可读、可看, 所以除了对自己和家人的事情了解一些外, 别人几乎不了解, 上了中学, 他们已有了一定的词汇量, 可以自己阅读课外读物, 从中积累和领悟到一些东西。
3 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 既能很快地抓住语言的表面意思, 还能很快体会到言外之意。许多农村初中学生从小就没有形成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有的小学校上课时教师还采用当地方言, 大部分学校在课堂上用普通话来教学, 但在课外、在家里讲的都是本地话, 这就让学生们在写作时增加了一层难度:先把要写的内容用本地话来思考, 再经过头脑“翻译”, 最后才定夺下来, 就没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提高写作能力语感培养也就势在必行了。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培养学生对词语、意象的积累。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 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 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 意象形成的快与慢、完整与否, 标志着语言感受力的高低。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 这大大地限制了他们想象力的有效发挥, 影响了意象组合的准确性、完整性, 即妨碍了语言感受力的发展, 要提高学生语感力, 丰富学生头脑的意象积累, 最主要途径是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2) 通过做仿写练习来加强语感培养。仿写有其特点, 即以一个对象或多种事物来造句构成对偶句排比句, 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从而达到语言感受力的提高。 (3) 强调诵读,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 对现代的“美文”, 应重视“美读”。显然, 诵读能促使良好语感的形成, 应该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进行诵读。
4 加强常见文体的指导训练
常见文体就是我们常说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除了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之外, 其他三种文体是没有固定格式的, 但各自有一些基本要素和要求, 如记叙文的记叙要素、记叙顺序等, 因此, 练习每一种文体都是按照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来进行的。其实,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思路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的, 三种文体都不外乎是以一定的表现方式、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展现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我们甚至能够在一种文体里去套用另一种文理和文思, 或用一种文体的文理和文思去指导其他文体的写作。如我们可以把记叙文、说明文看作是议论文:当说某一个人如何如何好的时候, 你要拿出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证明;当介绍某一种东西的时候, 你对这个东西的好恶自然要表现出来, 要列举出几条客观的表现来说服大家。如果让学生注意到几种文体间的写作要求、思路的相似性, 无疑对于他们写作的全面训练和能力的综合提高是有很有的促进作用的。
摘要: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 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 本文结合农村初中学生情况, 就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提出几个观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是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三是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 四是指导学生明确几种常见文体的写作要求和思路的相似性。
韩国语能力考试写作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