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患者整体护理计划单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患者整体护理计划单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本院29例子宫颈癌患者给予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清扫术,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和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残余尿量为(52.2±9.7)ml。无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情况发生。结论:针对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手术进行积极的配合,并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关键词】 子宫颈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 护理

子宫颈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在女性生殖器肿瘤的发病率上位居第一,发病人群一般为40~70岁中老年妇女[1]。但近年来子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对子宫颈癌的治疗通常给予子宫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因疾病和手术对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和身体创伤,增加了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2],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子宫颈癌的认知水平及对手术的应激能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本院于2009年4月-2011年4月共实施29例子宫颈癌根治术,通过采取精心的手术治疗和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的29例患者,均予以宫颈切片病理报告确诊为宫颈癌Ⅰb~Ⅱa期。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为(49.2±11.3)岁,其中宫颈鳞癌24例,腺癌3例,黏液腺癌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约占65.5%(19/29),初中约占24.1%(7/29),初中以下约占10.3%(3/29)。

1.2 方法 均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清扫术:给予全子宫、子宫周围韧带、子宫颈旁、双附件、阴道周围及阴道壁2~4 cm等组织的切除,及对髂内外、髂总、闭孔、深腹股沟和子宫周围区淋巴结进行清扫。并对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观察。

2 结果

2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残余尿量为(52.2±9.7)ml,2例患者的残余尿量超过100 ml,给予重新留置导尿管并训练,3 d后拔除尿管后恢复正常,无尿潴留及泌尿系感染情况发生。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全面的了解,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入院常规检查进行完善。术前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及责任护士制度,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意义耐心对患者进行讲解,并告知其在床上大小便和术后肺功能恢复的方法。让患者了解通过予以手术治疗才能对子宫颈癌进行根治,并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对手术的抵触情绪。同时宫颈癌患者由于存在机体消耗、阴道流血及贫血等情况,从而对患者根治术后的身体恢复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及低脂肪的食物,使患者的体质得到加强,从而使其手术的耐受情况增强。在术前3天予以半流质饮食,术前1天予以流质饮食,术前8 h禁食,4 h禁饮。对贫血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输血或药物治疗,使患者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保证择期手术的顺利进行。

3.2 术前准备工作 对手术患者手术区域进行备皮,并嘱患者每日对外阴进行清洗1~2次,术前3天对患者阴道给予0.05%的碘伏进行擦洗,2次/d,手术日对外阴及阴道进行擦洗。术前1日可对患者给予甘露醇对肠道进行清洁,或在术前晚对患者予以灌肠,从而使肠道保持清洁。同时,术前按常规导尿步骤对患者予以导尿管置入,并使导尿管保持通畅。术前30 min予以患者0.5 mg阿托品和10 mg安定进行肌肉注射。

3.3 术后护理

3.3.1 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术后及时向手术人员询问麻醉及术中情况,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并发症进行预防。

3.3.2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给予去枕平卧,在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的同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术后2 h对患者进行翻身并按摩。术后6 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予以半卧位。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术后第3天鼓励患者顺床沿进行下床活动,活动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3.3.3 术后对患者的呼吸、脉搏及血压等情况进行密切监测,每0.5小时对患者进行1次测量并记录,直至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24 h嘱患者多进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部分患者可予以吸氧治疗,并对患者切口渗血情况、引流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进行观察,如情况异常,可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应对腹股沟淋巴结是否存在肿大情况进行观察。

3.3.4 术中因对患者输尿管和膀胱进行剥离时,可能会造成神经性膀胱麻痹[3]。因此,在术后应对导尿管进行长期开放,通常为8~13 d。并定时对导尿管进行开或关。患者若存在尿感时应指导其进行放尿,无尿感时每3小时需进行1次放尿,对膀胱采取机械性充盈及排空方法进行刺激,使之建立膀胱生理反应。术后13 d可在患者存在尿感时将导尿管拔除,拔除之后患者可自行进行排尿。并予以B超对膀胱残余尿量进行监测,如残余尿量在100 ml以上的患者需要进行重新导尿。为预防泌尿系感染,需要采用0.05%的碘伏对尿道口进行擦洗,2次/d,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同时应使导尿管保持通畅,在患者进行体位更换时,需要将引流袋安置好,并每日对引流袋进行更换,鼓励患者多饮水,使尿量增加而对尿路进行冲洗。

3.3.5 术后应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泌尿系感染、尿潴留、淋巴囊肿、出血及静脉栓塞等情况进行积极预防,及时予以吸氧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保证患者的生理平衡及生命体征的稳定[4]。同时,为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可根据医嘱进行预防性用药,或术后应用镇痛泵,并指导患者采取转移注意力及降低肌肉紧张程度来减缓疼痛[5]。

3.3.6 患者出院后,应嘱其适量活动,3个月以内禁止性生活,并防止进行腹压增加的活动。多饮水,使排尿保持通畅,同时在术后15 d应针对个人情况予以放、化疗。3个月后对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进行复查,并对复发及转移情况进行复查。有文献报道显示,子宫颈癌远期并发症阴道狭窄的发生率在70%以上[6-7],因此,需要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性生活,或应用雌激素阴道膏下采用阴道扩张器,减轻阴道狭窄的情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总之,对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间给予密切的观察,加强心理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手术的成功率显著提高,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Garland S M, Bhatla N, Ngan H Y. Cervical cancer burden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Asia oceania perspective[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12,21(9):1414-1422.

[2] 田现莲,张国楠.子宫颈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肿瘤的预防和治疗,2011,24(6):340-343.

[3] 王永丽,张秀萍,陈书玲,等.老年子宫颈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河北医学,2010,32(21):3091-3092.

[4] 张欲平.宫颈癌根治术后泌尿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77-78.

[5] 李琳.子宫颈癌根治术防止泌尿系感染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61-1462.

[6] Zeng Y C, Li D, Loke A Y. Life after cervical cancer: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nese women[J]. Nurs Health Sci,2011,13(3):296-302.

[7] 葛玉萍,刘丹霞.宫颈癌根治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336-337.

(收稿日期:2012-11-05)

(本文编辑:王宇)

患者整体护理计划单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42.3±4.1)岁。病程3~33a,平均病程(14.7±4.8)a,基础糖尿病类型为II型。按照Wagner分级,12例1级、14例2级、9例3级、9例4级、4例5级。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1.8±3.9)岁,病程4~32 a,平均病程(14.5±4.4)a,基础糖尿病类型为2型。按照Wagner分级,13例1级、13例2级、10例3级、8例4级、4例5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按照医师医嘱,实施药物、护理干预,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同时,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步骤如下:第一,心理护理。在治疗之前,和患者加强沟通,了解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认真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对于患者、家属所提问题,要耐心、细致解答,积极疏导患者正面对待疾病,指导患者消除紧张和恐惧不良情绪,树立疾病治疗信心。第二,足部护理。指导患者每天选择下肢抬高、放平、下垂交替训练的方式,促使肢体血液循环,10次为1组,每天训练4组左右。每天晚上38度左右温水泡脚,若患者足部存在皮肤破溃,可选择1:5 000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0.5 h,待浸泡擦干后,采用无菌纱布包裹。每日采用频谱仪照射治疗,30 min/d。如果溃疡处存在脓液,可取出部分脓液,进行细菌培养,对于坏死组织,可给予清创治疗。每次治疗完成后,必须自己观察患者伤口,确保伤口的干燥和干净,避免发生并发症。第三,饮食指导。针对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特别注意饮食。向患者解释饮食的重要作用,以促进患者建立、保持良好饮食,主要服食具有丰富营养、易消化、清淡的饮食,禁食辛辣食品,戒酒、戒烟,保持排泄通畅。主要给予清淡食物,给予低脂、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的饮食。第四,观察、护理并发症。针对配合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并发症护理,对于病情的改善和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五,用药指导。讲解药物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适应证,配置有专门的服药卡片和服药盒。定量、定时进行服药,防止多服、未按时服药、漏服的现象。第六,预防感染。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溃疡处卫生,患者要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这对控制感染非常关键[2,3,4,5]。第七,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一天,反馈病情给患者,嘱托患者家属,出院后必须遵医嘱进行服药,不得服用引起感染的食物和药物。定期进行糖尿病足疾病治疗的效果复查。出院期间,必须注意休息,防止疲劳过度,注意调节情绪,维持良好的心态。

1.3 疗效判断

选择SAS评定患者焦虑,选择SDS表评定患者抑郁,以总体评价患者心理状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比: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情绪状态明显比对照组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8%,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糖尿病患病率也逐渐增加,呈年轻化趋势。目前,人们对糖尿病危害认识不够,缺乏一定警惕性,糖尿病足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给社会、家庭增加负担。在传统糖尿病足治疗、护理中,主要是对症处理和血糖控制,疗效十分有限,往往出现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足部反复溃疡,最终导致截肢。因此,采取何种方法护理和治疗,是糖尿病足治疗的重要研究课题。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疾病有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并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使患者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其危害程度,使病人能领会精神而灵活掌握。同时,整体护理干预考虑了患者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性、全方位的护理模式。针对糖尿病足疾病患者,该院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6,7,8]。

同时,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协助患者明白清晰用药、吃饭等科学方法,为患者提供科学干预,指导患者健康生活。通过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医患关系,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以明显提升。在该组实验中,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其情绪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其情绪状态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糖尿病足,整体护理干预,疗效

参考文献

[1] 曹秀颖,王俊.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124-125,128.

[2] 高丽.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护理效果的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3):133-134.

[3] 高丽.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护理效果的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7):52.

[4] 彭晓宇,刘昊凌,杨昌伟,等.综合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4):110.

[5] 黄雪萍,刘洁珍,谢青梅,等.家居护理对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3(1):116.

[6] 欧阳曼香.糖尿病足的临床防护[C]//2012年河南省糖尿病教育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2012.

[7] 欧阳曼香,肖丽勇.糖尿病足的临床防护[C]//河南省糖尿病教育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2013.

患者整体护理计划单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4月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共计50例。所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案。50例患者共包含32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其中观察组的患者共包含16例男患者与10例女患者,其病程为1.2~7.1年,平均病程(3.6±2.5)年;年龄为38~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9.7)岁;对照组的患者共包含16例男患者与8例女患者,其病程为1.3~7.3年,平均病程(3.8±2.2)年;年龄在37~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9.5)岁。综上所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病程和年龄等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5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其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入院宣传教育。有专门的护士为患者介绍住院环境、日常用品摆放位置、用药注意事项[5]、用药后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2病房环境介绍。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病房内的相关医疗用品及注意事项。3日常护理。基本的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

25例观察组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整体化护理,其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以及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的注意事项,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2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患者的紧张、不安、焦躁等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降低负面情绪;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有规律的平衡膳食[6],禁止食用易导致过敏的食物[7],诸如海鱼、淡水鱼等[8];禁食甜食与高胆固醇食品[9];4运动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并有规律的实施[10];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

由上表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观察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其肺结核治愈率高达70.00%,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治愈率仅为36.0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其感染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表2所示表明,观察组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整体化护理之后,其满意度高达92.00%,而对照组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整体化护理之后,其满意度仅为84.00%,两组比较可知观察组护理后的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灶变化比较

由上表可知,观察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变化中表现为缩小的病例数占总人数的68.00%,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变化中表现为缩小的病例数占总人数的36.0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缩小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变化中表现为闭合的病例数占总人数的24.00%,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变化中表现为闭合的病例数占总人数的16.00%,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闭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对比

由上表可知,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仅为88.0%,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肺结核的特殊病理,极易加重糖尿病[11],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该文从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运动护理四方面进行了阐述,患者经过整体化护理后其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整体化护理,有助于对血糖水平的控制,对病灶效率与空洞闭合率方面与显著影响,且患者对其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化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病例共计50例,并把该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病灶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效果、病灶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整体化护理,有助于对血糖水平的控制,对病灶效率与空洞闭合率方面与显著影响,且患者对其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整体护理,护理效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彦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化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337-338.

[2] 罗红霞.探讨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3):657.

[3] 吴江贵,李慧珍,张杨,等.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469-470.

[4] 刘玉芳,段丽平,牛志坤,等.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7):1106-1107.

[5] 鲁春.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663-1664.

[6] 晏兰,王心静.整体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34-135.

[7] 梁月贞,柳映霞,潘学娇,等.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3):368-369.

[8] 李彦俊.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7):109-110.

[9] 孙妍.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6):152-153.

[10] 孙丽.中医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3,19(11):134-135.

患者整体护理计划单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16 年1 月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进行探讨, 所有患者发病时血糖平均水平<2.8 mmol/L。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 常规组患者共40 例患者, 男性患者29 例, 女性11 例, 最低年龄为50 岁, 最高年龄为85 岁, 平均年龄为 (66.2±10.3) 岁, 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21 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 例, 血糖平均水平为 (2.4±0.3) mmol/L;整体组患者共48 例患者, 男性患者30 例, 女性18 例, 最低年龄为52 岁, 最高年龄为81 岁, 平均年龄为 (65.7±9.9) 岁, 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26 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 血糖平均水平为 (2.0±0.5) mmol/L。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发生低血糖情况后立即予以静推50~100 m L葡萄糖溶液, 补糖量控制在每天150 g左右;对具有昏迷和意识障碍患者予以对症处理。 此外常规组患者予以糖尿病常规护理措施。 而整体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用药指导、饮食、运动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等整体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包括: (1) 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同时叮嘱患者餐前用药时需在用药后30 min必须进食, 餐中服用时护理人员应按时将药物送至患者手中, 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2) 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 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 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 少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禁止饮用含糖饮料, 禁烟禁酒。 (3) 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 如瑜伽、太极拳和散步, 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 避免剧烈运动, 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 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4) 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时刻叮嘱患者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 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 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 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 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2]。

1.3 观察指标

记录常规组和整体组患者低血糖再次发生率, 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整体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共有2 例再次出现低血糖现象, 整体组患者低血糖再次发生率为4.17%, 常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共有15 例再次出现低血糖现象, 常规组患者低血糖再次发生率为37.50%, 整体组患者再次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 (χ2=15.5537, P=0.0001) 。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不断变化, 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 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低血糖 (指空腹血糖<2.8 mmol/L) 是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低血糖严重患者将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进而造成患者死亡[3]。 临床研究报道, 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4,5]。

该文对2015 年1 月2016 年1 月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 并与常规护理患者低血糖再次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整体组患者再次发生低血糖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 该结果说明对患者实施用药指导、饮食护理、 运动指导和健康宣教等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中较易被忽略某些细节, 如用药品种、 剂量和时间选择以及饮食量和时间选择等方面, 此外在发生低血糖时患者本身常常不加重视, 一旦出现症状往往较严重, 而唯一能预防发生低血糖的方法为对糖尿病患者加强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88例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进行探讨,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整体组, 常规组患者予以内分泌科常规护理, 整体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整体护理干预, 并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再次发生情况。结果 整体组患者再次发生低血糖率为4.17%, 常规组患者低血糖再次发生率为37.50%, 整体组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 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实施用药指导、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和健康宣教等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关键词:整体护理干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

参考文献

[1] 洪波.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和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 :223-224.

[2] 林小红, 吕丽雪, 叶雪萍, 等.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8) :18-20.

[3] 廖述宣, 黄玉生.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 (6) :98-99.

[4] 高秀萍.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5) :13-14.

患者整体护理计划单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均经一系列医学检查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46例,研究组男性24例、女22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46.90±4.8)岁,血糖为(24.56±7.32)mmol/L,尿体酮阳性;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46.15±5.2)岁,血糖为(25.21±7.42),尿体酮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内容:首先让患者保证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卧床休息,拥有高质量的睡眠;24 h内随时监测并记录患者瞳孔、尿量神智还包括血糖的变化情况,时刻准备急救;并给予患者吸氧、吸氧、留置尿管加强心监等基本护理;同时注意少食多餐,尽量选择水果、蔬菜等饮食,坚持定时定量的原则。观察组在常规疗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输液护理糖尿病急救最关机的就是输液,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尽量选择条件较好(粗且直)的血管给予留置针进行穿。一条应用生理盐水进行补液,缓解水、酸碱、电解质的失衡,开始1~2 h,补液在1000~2000m L之间,第一天,补液总量应控制在5000 m L以下;另外一条用来输入药物,针对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年纪大的患者,要根据情况调整液体速度、及液体种类,合理用药。并注意观察患者输液后,脱水状况是否得到改善,及时把血标本、尿标本拿去检验,以便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血酮体、血钾、尿酮体等的波动情况。

1.2.2药物指导按照医嘱适当的静脉注射胰岛素,为了防止在输液的过程中胰岛素黏在输液瓶的内壁上,应先把药液摇匀。再进行静脉滴注,在这期间,要严密注意患者的血糖变化,并详细记录告知医生,根据血糖水平的变化,调整滴注胰岛素的速度,防止血糖水平下降,输液过快引起低血糖和急性脑水肿的症状。在补钾的同时检测尿量,当尿量每小时少于30 m L时,应停止补钾。

1.2.3 饮食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患的饮食和糖尿病患者是相同的原则,都要根据患者的身体、体重及劳动强度计算出机体所需要的热量,昏迷的患者用胃管输入流质饮食。

1.2.4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面带微笑,谈话态度诚恳,倾听患者心理诉求,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进行疾病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介绍该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护理人员要求家属多探望病人,给予患者鼓励,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增强治疗的信心。

1.2.5 健康教育

可以通过口头教育、发放健康手册和多媒体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知识,加深患者的疾病认知度,从而更加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按量服药,不私自加药,减药),并教会病人自己注射胰岛素、使用血糖监测仪。鼓励其积极进行治疗,适当进行有氧运动。

1.2.6重症护理对于疾病严重患者,由于此类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比较快,应由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饮食护理,对会阴、口腔、皮肤等做好清洁,避免发生压疮及继发性的感染。对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保证能够给予患者及时的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呕吐、腹痛、恶心及多尿症状全部消失,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神智清晰,各项指标正常。有效:呕吐、腹痛、恶心及多尿等症状大部分消失,血压比较稳定,神智基本清晰,各项指标有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指标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并在出院前让患者或者家属填写护理满意度的表格,总分是100分,满意为80~100分,比较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

1.4 统计方法

对该组数据结果进行详细整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组间有效率用(%)表示,比较经χ2检验,P<0.05时则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对照组护理后临床疗效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详见表1。

(2)护理效果分析。研究组对疾病的认识、护理的认可度及主观心理感受都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规护理一般只注意患者的身体护理,而忽视了心理、饮食、健康知识教育和用药对患者的影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患者血糖快速升高,须长时间注射胰岛素及其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才能使患者恢复;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患者脏器严重损伤,感染等加重,会危及生命。所以在护理的同时还应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多沟通,避免造成医疗纠纷。整体护理不仅注重患者的身体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平常饮食、包括用药等都有针对性的护理,减少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机率,帮助患者尽快康复,通过讲解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休息,防风保暖,防止发生感染,一方面促进患者康复;另一方面使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更亲密,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减少了护患纠纷发生的机率,综合护理把护理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从细节之处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综合护理的效果,实现了安全护理的目标。该研究结果证明对照组护理后临床疗效显著高于研究组,对疾病的认识、护理的认可度及主观心理感受也高于研究组。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得到更加好的临床治疗,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普及疾病基本知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使用整体护理方式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利用盲选,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n=46例)和对照组(n=46例),研究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后临床疗效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得到更加好的临床治疗,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普及疾病基本知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综合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参考文献

[1] 刘丽霞.6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综合护理分析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6):79,83.

[2] 聂桂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例治疗及护理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0):23-24.

[3] 冯敏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5(5中旬刊):367-368.

[4] 杨林霞,梁雪芳,王颖,等.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整体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93-94.

[5] 陈星波.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7):944-946.

[6] 汤亚萍,徐春华,宁淑贞,等.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5):122-123.

[7] 王云枝,杜婧.老年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876-877.

患者整体护理计划单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 年10 月2015 年10 月收治的乙型病毒肝炎并糖尿病90 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护理所用方法分成对照组 (38 例) 与观察组 (52 例) 。 对照组男女比例25:13, 年龄25~65 岁, 平均 (44.03±1.28) 岁, 病程1 m~15 a, 平均 (7.45±0.30) a; 观察组男女比例28:24, 年龄25~66 岁, 平均 (44.08±1.29) 岁, 病程2 m~15 a, 平均 (7.48±0.32) a;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该研究所有患者均与2010 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有关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2001 年修订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5,6]。

1.3 方法

1.3.1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后为其提供良好治疗环境, 确保病房空气流通、床单干净整洁与保持病房环境安静, 以利于患者良好心态形成。②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服药情况进行指导, 如服用降血压药物与摄入胰岛素等, 确保合理用药。③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计划, 做到膳食均衡, 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与水果、蔬菜, 少食刺激性食物, 确保患者有良好身体状况。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观察组行整体护理。①基础性护理:护理人员需合理调整患者作息, 确保其充分休息与睡眠;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与溃疡发生, 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情况。②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通过发放健康手册与举办讲座等形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包括具体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与并发症护理等,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等进行一对一护理。③饮食与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加强患者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相应方案, 禁酒烟, 多食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 少喝饮料;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呼吸过程中烂苹果味、皮肤温度与湿度变化等予以密切观察, 及时处理并上报。④生活方式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和家属检测血糖, 说明坚持测量重要性;制定合理运动锻炼计划, 确保生活、饮食规律化。

1.3.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采纳健康生活方式占比与空腹血糖 (FBG) 、餐后2 h血糖 (2 h PG) 、总胆红素 (TBIL) 、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 消化道出血与肝性脑病) 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t行组间与组内比较;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χ2行组间比较,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知识掌握度、 治疗依从性与采纳健康生活方式占比均比对照组高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FBG、2 h PG与TBIL水平对比

护理后, 两组FBG、2 h PG与TBIL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比对照组优 (P<0.05) , 见表2。

注:组内比较, aP<0.05;组间比较, bP<0.05。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85%比对照组23.68%低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 为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且可引发多器官受损的传染病之一, 发病不受年龄段限制, 主要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 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与食欲不振等,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转化为肝癌, 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7,8]。 为寻求乙型病毒肝炎并糖尿病有效护理方法, 该研究对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与行整体护理观察组护理效果、生化指标与并发症进行分析。

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与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所占比例均比对照组高, 表明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患者行整体护理可取得显著效果, 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与治疗依从性, 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分析原因可能为:护理人员注重健康宣教, 采取发放健康手册与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向患者讲解乙肝和糖尿病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等, 并强调坚持测血糖必要性与保证生活、饮食规律化, 使患者对疾病有更为充分认识, 提高认知度与治疗依从性,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9,10]。

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FBG、2 h PG与TBIL水平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优, 具体表现:观察组护理后FBG (5.60±1.02) mmolL-1比对照组 (7.25±1.52) mmolL-1低, 此结果和吴鸿艳文献研究结果相似, 进一步验证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患者行整体护理有效性, 能够改善血糖与总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水平[11]。 分析原因可能为:护理人员对患者作息和血糖变化情况予以合理调整和密切监测, 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相应饮食及运动方案, 与对照组相比更具针对性,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水平。 为进一步探究两组护理后安全性, 该研究对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85%比对照组23.68%低, 表明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患者行整体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分析原因可能为: 护理人员在健康宣教中告知患者并发症相关知识, 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过程中味道与皮肤温度、湿度变化等, 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上报, 和对照组相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12]。 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患者行整体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情况, 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患者行整体护理具有显著效果, 有利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与治疗依从性,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总胆红素水平,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利于患者康复, 可被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乙型病毒肝炎并糖尿病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护理所用方法分成两组, 对照组 (38例) 患者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 (52例) 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整体护理, 对两组护理效果、生化指标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与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所占比例均比对照组高, 且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P<0.05) ;观察组在两组护理后FBG、2hPG与TBIL均改善基础上, 其改善幅度更显著 (P<0.05) 。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并糖尿病患者行整体护理能够提高疾病认知度与治疗依从性,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优化各项生化指标水平, 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整体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苏成豪, 牛建军.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9:261.

[2] 钱京花.护患沟通在乙肝门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2 (7) :175-176.

[3] 米红, 阮跃龙, 张丽新, 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28 (5) :519-520.

[4] 张玲霞, 王永怡, 段学章.乙肝、肝硬化防治新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268.

[5] 樊景丽, 李敏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河北医药, 2012, 34 (14) :2231-2232.

[6] 范建霞, 陶俊.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更新及意义[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1 (4) :241-243.

[7] 朱启镕, 谢新宝.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预防[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 (19) :1452-1454.

[8] 彭亚珍, 彭亚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家庭感染及防护意识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9) :2143-2144.

[9] 钱京花.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3, 3 (6) :162-164.

[10] 徐海元, 樊凤花.350例慢乙肝随访系统管理观察[J].甘肃医药, 2013, 32 (9) :664-667.

[11] 吴鸿艳.56例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 (7) :233.

患者整体护理计划单范文

患者整体护理计划单范文第1篇【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本院29例子宫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