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命题作文训练例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高考命题作文训练例文范文第1篇

半命题作文,就是出题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三、半命题作文的形式 一)材料半命题作文

例1:2008年浙江嘉兴卷中考作文:

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你以“第二次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例2:2008年贵州贵阳市中考作文: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在积极追求开完美,何谓“完美”?词典上解释为:完备美好:没有缺点。其实每个人对完美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叶完美的期望更是五彩缤纷。

请以“完美的”(如: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初中生活、人生、家庭、人格、答案、瞬间、谢幕、作品、建筑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l )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学校名和人名。

例3:2008年中考浙江杭州萧山区语文作文题一:

请以“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失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无材料半命题作文

例1:2008年山东威海中考半命题作文:的肩膀例2:2008年山东淄博中考半命题作文:其实很快乐例3:2008年山东枣庄中考半命题作文:在细微处例4:四川山东德州半命题作文:我依然例5:四川成都中考半命题作文:震撼我心灵的__________ 例6:四川泸州作文:当________来临

例9:山东东营半命题作文:我依然

例10:江西南昌半命题作文:有时,我也想例11:湖南岳阳半命题作文:需要例12:湖南郴州半命题作文:使我(们)例13:苏州半命题作文:聆听____

例14:湖北荆州 半命题作文:为了心中的

例15:内蒙古鄂尔多斯:

1、站起来 ;

2、______的日子 例16:四川攀枝花半命题作文 :找寻例17:河北中考半命题作文:那一刻,我们例18:广东厦门半命题作文:真有趣

例20:2009年贵州贵阳市中考适应性半命题作文:月光下,我仿佛听到了

四、半命题作文的选材与审题、命题

半命题作文能补上一个好题目,不仅能使思路顺畅,加快作文速度,而且能使全文增色,

提高作文质量。补题之前,一定要反复琢磨已命的半个题目的含义,它往往对我们对作文的选材、主题、文体等有所限制。读懂了这半个题,我们才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将题目补成一个自己有话可说且能说好的题目。

半命题作文在选材、立意上的自由度一般都比较大,写好此类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补题时,先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拟定完整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于“命题作文”。因此,半命题作文的选材和审题实际就是调动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完成命题而后作文的过程。

※审题、命题时,在出题给定条件下,考生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调动自己全部的文化、生活、情感等积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角度完成立意(确立写作主题)、命题。

2、选择自己最能够发挥特长(如表达方式、文章体裁等)的角度切入而完成命题,为自己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

3、命题切忌笼统、含糊不清,也力求避免空洞和“小题大做”题目过大,尽量发挥“以小见大”的特点。

4、命题一定结合自己的立意,即写作的内容,思想感情,切忌“题文脱离”、“题文脱节”。

5、要合乎语法规则,不得有错误。

6、要考虑恰当的修辞方法,讲究文辞美。

五、半命题作文示例及思路点拨

例1:以“学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这道题目补题的关键是把“触觉”伸向生活的其它领域,选出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可从家庭生

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种菜、养花、待客、烧菜、做饭等;可从学校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读书、演讲、办报等;可从社会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关心别人、XX公益活动(如植树、保护环境等);还可以从自己的修养和个性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宽容、忍耐、吃苦、谦让、尊老等等。如此去构思,把学会的内容具体、真实地写出,再适当兼以一些其它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一定很精彩。

例2:请以“生活好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再补足题目。(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书写认真工整。(4)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本题要求填入的内容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它直接概括了所写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即文章的主

题。填完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生活”是本体,“好比”是喻词,喻体是要考生填的。填题时,要根据要求“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来思考,填好题,填妙题。如:“生活好比一首歌”、“生活好比爬大山”、“生活好比怪味豆”、“生活好比万花筒”等都是很好的题目。如果填成了“活好比快乐”、“生活好比学习”,则是读不通的怪题。

写作生活感悟类作文,在选材上不受任何限制,关键是选好自己亲生经历的事情,表现出独特的真情实感,以己心动人心,以己情动人情。做到这些,写出的文章就符合考题要求了。不过,要想出类拔萃,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内涵丰富,范围广泛,写作时要化大为小,变抽象为具体,如:化为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等。

(2)最好写身边新近发生的、紧贴社会生活热点的事情,强调一个“新”字,悟出一个“理”字,突出一个“情”字。

(3)讲究方法。就本题而言,心理描写尤为重要,把生活感受从不同角度写详、写细、写深,用你的亲身

经历,实际感受,去感动读者。

例3:月光下,我仿佛听到了

这个题目一反贵阳市“用眼睛反映生活”的作文思路,转变角度“用耳朵感受生活”。出题人的目的虽然换了一个角度,但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现实、文化、生活、情感的积累、感悟等的要求仍然没有改变。

阅读题目条件,我们很轻易的就知道题眼就是“听到”。它概定了考生思维、写作的角度,必须是“用听觉”去“感受”,没有“听”的内容,作文必然失败;作文得分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是否充分发挥了“听”的作用和功能。

找到题眼后,也不能忽略其他限制性条件:

1、环境是“月光下”,不能是其他的;

2、“听”的状态是“仿佛”是自己最感触的、最真实的体验、感悟;

3、“听”的人是“我”,既概定了是“我”对历史、现实、文化、生活、情感等的感悟,也概定了写作的“第一人称”特点及要求。

例4: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请以“的味道”为题作文。要求:(1)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导写:首先,要明白“味道”的含意是指自己的体验、感悟、经历等,要求写的是考生自己的生活,抒的

是自己真实的情感。其次,既然是“味道”,当然有多种“人生百味”嘛。试题所给材料中,取其中感触最深的、最能引起自己和他人心动的来写。再次,材料中所给的多是积极向上的一类,如果没有熟悉的题材,也可以另选自己经历过的感受深、反面的题材,如“挫折”的味道、“批评”的味道、“失败”的味道等。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来选材,会更具有新意,如写“战争”的味道(结合巴以战争问题)、“足球”的味道(针对中国足球的沉浮)等,写出自己对这些事的感悟,提炼一个较为深刻的立意。

5、题目:生活需要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立意自定。(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可以补充的内容很多,如:付出、拼搏、竞争、回报、谨慎、认真、等等,

学生可以写作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可见是一道很好写的作文题。

例文:生活需要播种

真心播种,收获幸福生活。

--------- 题记

生活因播种而更加美丽,就好像天空因阳光而更加广泛阔,就好像山川因高峻而更加雄奇,就好像河流因浪花而奔流不息。生活需要播种,播种是一种宝贵的生活财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播种,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播种一种希望,收获一种美好的未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我们真心付出以后,就无悔人生。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就是在辛勤播种后取得成功的。

我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种下勤奋,勤学苦练,练黑一池清水,也收获了“入木三分”的书法。著名化学家诺贝尔,种下信心,敢于付出,不怕牺牲,在一声巨响后收获的是烈性炸药的发明。

居里夫人执着奋进,种下艰苦朴素,专心研究,在自己的科学道路上收获了成功,也造就了自己辉煌和一生。

是播种,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收获雄壮的浪花;是播种,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收获

激昂的旋律;是播种,使他们平凡的人生年货收获了美好的生活。生活需要播种,播种是一种宝贵的生活财富。

播种和煦的春风,收获一块金黄的麦田;播种温暖的阳光,收获一片明亮的天空;播种真诚的祝福,收获一种美好的体验。

朋友,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奋进时,试着播种一声祝福,播种一种希望,播种一片热情你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是的

生活需要播种,播种是一种宝贵的生活财富。

简评:立意鲜明、旨意突出、选材恰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是本文重要的特色。作者巧妙地引用了“滴水

之恩,当涌泉相报”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等俗言诗句,展示了作者广博的积累,还列举了我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居里夫人等典型例子来表现文章中心,显得很有说服力。本文语言也很优美,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排比句“生活因播种而更加美丽,就好像天空就好像山川就好像河流”以形象化的事物,来表达抽象深邃的内涵;既渲染了气氛,又丰富了内涵。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文采飞扬。

六、巩固训练

思考下列作文题目,完成命题,并选择其中之一作文。

1、的

2、 的声音

3、读

4、

5、我读懂了

6、有

7、风雨中的

8、我好想

9、我感到

10、畅想

11、未来的

12、当我面对的时候

13、那一幕,我难以

14、我最欣赏

15、那一刻,我体验到了

六、写好半命题作文,还应注意哪些方面?

近两年来,半命题作文有上升趋势,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半命题作文在选材、立意上自由度还是较大。如何写好半命题作文?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思考试题中提供的词句

有些同学在考场作文时,为了抢时间,对题中提供的句子粗略一看,就匆忙填上词语,这样往往导致下笔作文时无话可写或写得不深刻。其实,我们应对试题所给的词句应仔细理解,想一想用什么词最恰当,最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半命题有前补和后补两种情况,如“告别”和“也美丽”。“告别”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有三种解释:一是离别;二是辞行;三是表示哀悼。因此可选取其一写自己最有经历和体验等来进行构思成文,如“告别悲观”、“告别不是悲伤”等。

2、要确定写作范围,写作主旨

遇到半命题作文,要明确作文题的要求、内容与范围。然后去寻找自己写作上最拿手的材料,根据材料选择恰当的词补充完整题目。例如“享受”,可以写具体的活动,如上课、体育、绘画等活动;可以选择抽象意义的精神活动,如快乐、生命等,经过一番思考,再从中选定一个进行作文。

3、拟题要从小着手,不要拘泥所给提示

高考命题作文训练例文范文第2篇

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前进就是倒退。

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点拨】

1.题目特点。本道题,是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可谓短小精悍、直白易懂,基本没有理解上的困难与审题障碍,但同时,又词约义丰、言简意赅,蕴涵丰赡,富有哲思,想要写好不易,需要写作者用心审读,方可写出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来。

2.题目核心。就是所给材料中的方向错了,前进就是倒退。只有抓住这几个关键词与核心点,才能够保证作文是高度契合题意的,从而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3.题目解读。由上面的分析来看,本道题中的方向,可以指中学生所拟定的长期的、中期的与短期的人生理想、发展愿景和目标追求等方面。同时,也可以指社会上其他的人群,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等。因此,不管是广大的中学生,还是其他行业的人们,或是国家、民族等,所拟定和确立的方向一定要正确、适切,才可以促成理想和目标等方面的达成;方向不可错谬、失当,否则,越是努力前进,必将是更大的倒退,最终也只能是通常所说的南辕北辙的结果,事与愿违了。

4.题目要求。不可忽视,掉以轻心。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就是具体的提醒与要求首先表明写作者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观点,阐释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再用一些经典的论据加以支撑,进而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发表作者对这句话的感悟和联想,由此生发和开掘开去,做到以理服人。

5.题目立意。材料作文,是发散思维,而非线性思维,也就是说,针对所给材料,写作者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立意,各尽其妙,各显其能,只要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为此,本题的立意至少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①惟有方向正确,前进的目标才能达成。可以例举一些名人名言与典范事例予以论证。

②假如方向不对,前进的结果一定是倒退。可以从反面加以例证与说理。有很多事例可以佐证。

③前进之前,应明确方向。即阐述方向与目标的正确,是前进的基石和保障,不然,就会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④但凡功成名就的人或国家,无不是瞄准方向,并心无旁骛地前进的。这样的实例,古今中外,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⑤方向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为人与做事的成败。可以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得出泾渭分明的结论。

当然,以上只是本道题的几个立意方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写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智慧,能够写出立意新颖、独到的文章来。

6.题目文体。可以是议论文,借助充分、有力的论据,对中心论点展开纵横捭阖、旁征博引的论证与阐释;也可以是记叙文,比如,通过对话或记述一件或几件事情,或者是一个或几个人物,来体现方向正确的重要性,或是方向错误的危害性;还可以用寓言、童话等来谋篇构思。总之,写作者可以根据自己驾驭各类文体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文体行文。

一言以蔽之,深刻、全面理解所给材料,并将要求结合起来综合思考和布局,是写好本道材料作文的重点与关键。

【写作例文】

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成败

上海闸北区风华中学高三 李瑾如

不管做什么事情,前进的方向一定要正确;假如方向错了,那么前进就意味着倒退。也就是说,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成败。

记得从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是个倔脾气,有一天出门,想要回家时,父母跟他说要往东走才能回家,但他坚持说要往西走,父母怎么说他都不听。他说地球是圆的,不论怎样都能回到家,但结局,也只能是离家越来越远。这虽然只是寓言书上的一个故事,但不正说明了方向错了,走得越远,离目标就越远的道理吗?

但凡功成名就的人,无不是瞄准方向,并心无旁骛地前进的。

毛泽东少年时就定下了报效国家的坚定愿望与远大理想,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好友一起,开始通过不同的渠道,带领湖南的学生们开始反帝国主义的活动,并通过许多活动和事情,展示了他的才能,逐渐成为红军的领导人,直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试想,如果毛泽东当时没有坚定目标,方向错误,又怎么可能带来志同道合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建立伟大的新中国?

可见,方向正确,才是成功的第一步和基石。

玄奘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终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果玄奘没有坚持正确方向,不是前往印度,而是到一个与佛经无关的国家去,其结果可想而知。

因为前进的方向错误,走向歧途的人很多。比如恐怖分子本拉登,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本可以有所作为,为国家做些有益的事,但是他却要复兴阿拉伯王朝,这使他渐渐误入歧途。他选择了向美国开战,撞毁了五角大楼与世贸中心,使许多无辜的人因此而丧失。他的方向选择错了,他用极端的方式,以求得自己愿望的实现,最终,他不仅没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反而搭上了性命。选错了方向,再怎么前进,也只是离初心越来越远。

古今中外无数的实例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方向的正确,才是抵达理想和目标的保障,否则,就一定会事与愿违,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高考命题作文训练例文范文第3篇

近几年,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譬如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以上所举的这些高考命题作文题让我们感到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和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眼光》《季节》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怀想天空》《诗意地生活》。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有句话常挂在嘴边》《提篮春光看妈妈》《我能》。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1.题目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2.材料式命题作文

2007年江苏地区高考作文题为: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跨过这道坎》《创新需要坚持不懈》。

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对春夜喜雨的不同评论》《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酸甜苦辣说高考》。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水》。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

一、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辽宁卷)

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二、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

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类题训练】

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三、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典例精选】 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四、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 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

五、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

六、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高考命题作文训练例文范文第4篇

既然已经知道高考作文命题专家的这一倾向,那么考生们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就需要多关注社会生活,多关注时事热点。但在高考前最后20多天内,你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太多的时事热点。基于此,小政在“高考作文大猜想”中精选几个2014年高考作文必备的时事热话题:

【作文猜想一】浓浓亲情,30年父女合影戳泪点

【作文猜想二】汉字危机,新媒体时代自我拯救

【作文猜想三】文明出游,塑造中华儿女好形象

【作文猜想四】暂别手机,温暖相聚莫冷落亲情

【作文猜想五】家风劲吹,良好风气传递新气象

【作文猜想六】叩问良知,社会自我救赎新手段

【作文猜想七】砍掉树枝,切中要害才能自由翔

【作文猜想八】烘焙面包,经过打磨人生才精彩

【作文猜想九】宽容心态,曼德拉留给世界财富

【作文猜想十】身份转换,寻找自我才是真勇敢

【作文猜想十一】和谐共存,自然文明协调才长久

【作文猜想十二】完满人生,积极有为和淡然无过

【作文猜想十三】短途捷径,甘于长路跋涉才走远

【作文猜想十四】精神地标,每座城市里的指明灯

【作文猜想十五】扶与不扶,中国大爷播散正能量

【作文猜想十六】知与无知,正视才会生出大智慧

【作文猜想十七】信任桥梁,架起熟人陌生人鸿沟

高考命题作文训练例文范文第5篇

1.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

2.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

3.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4.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

5.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

6.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

7.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

8.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

9.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

10.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

11.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

12.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

13.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高考命题作文训练例文范文第6篇

1.人生哲理,如冷热、远近、曲伸等;

2.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

3.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4.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

5.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

6.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

7.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

8.道德法律,如公德、反腐倡廉、平等等;

9.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

10.心理健康,如自卑、承受力、孤独等;

11.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

12.为人处世,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

13.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

高考命题作文训练例文范文

高考命题作文训练例文范文第1篇半命题作文,就是出题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命题形式。这种命题形式比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