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监督岗位职责范文
公司监督岗位职责范文第1篇
采区运输班在采区团支部的领导下,以团员青年为主体,认真抓好青年安全监督岗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青工安全教育活动,严格落实青年安全监督岗制度,积极参与矿山安全管理,切实发挥青年安全监督岗在安全生产中的监督作用,为我矿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生产中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事件敢说敢管敢抓,大家齐心协力,圆满完成采区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连续四年没出一起大的安全事故。
一. 人员组成:
班组现有人员37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有28人。都是从事井下工作十几年的老同志,经验十分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在班组长陈宗波的带领下,能有创新的完成采区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年计划运出16万吨原矿,实际运出18.3万吨矿量,工程施工的渣量还不在其内。获得了采区乃至矿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 健全组织,强化青年安全监督岗队伍建设
结合班组实际,设立青年安全监督岗组织,做到班班有岗员,岗员班班有责任。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强化青年安全监督岗队伍建设。青年安全监督岗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作用的发挥,要按照学习培训计划,每周组织青年安全监督岗员按时参加安全学习,不定期的在青年安全监督岗员中开展安全知识问答、测试,检查岗员的应知应会
情况,促进青年安全监督岗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青监岗员素质,为从事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三. 加大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青工安全教育氛围
组织广大青工学习《矿山安全法》、《职工技术操作规程》、《职工安全手册》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同时,注重加强对对青年安全监督岗岗员职责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增长广大青工的安全知识,增强团员青年的安全意识和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借助团员青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大张旗鼓的宣传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促进青工参与安全管理,时时事事注重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致力营造全员参与安全质量、人人事事保安全、抓质量的良好氛围。 ..
四. 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青安岗工作成效
一是坚持实行青监岗员汇报制度。要求每个岗员按照岗员管理条例、细则,熟悉本岗近远期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做到班前点名,班后做好记录、填写台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岗长定期组织召开会议,总结部署青监岗工作,严把青工安全生产关口,二是健全检查考核制度。要层层建立责任考核体系,通过旬督促、月检查、季考核,逐级落实青安岗工作及岗员责任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本岗位安全工作检查考核中。三是完善青安岗工作奖罚制度,各级团组织要把岗员待遇、青安岗工作检查考核结果与安全责任制、岗员工资、评先选优相挂钩,奖罚兑现,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青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为矿井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积极的
贡献。四是注重青安岗工作的实效性。对岗员查处的隐患和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等,都要及时与安检、调度、生产等部门沟通打招呼,并对“三违”的处理情况,隐患的排查情况及合理化建议的采纳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
班组内部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以团员青年为
主体,狠抓班组的基础工作,组织团员青年学规程,学措施,
力争达到“别人不会我都会,别人会的我精通”,从能干转变
到会干,巧干,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模范作用。安全检查一
丝不苟,确保生产万无一失
运输班是采区目前工作量最大的班组,担负着1#斜井每天400多吨矿量的提升任务和每天给两个选矿厂500~700多吨的供矿任务。同时还担负着井下主运输平巷到原矿仓乃至新废石场之间轨道维护和卫生清理任务,工作量很烦重;工作场所多、分散,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很多。
设备老化,易引发安全事故,为了能更好完成采区的生产任务,班长陈宗波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对各自范围内的绞车、钢丝绳、三连环、矿车都详细检查。做到安全检查一丝不苟,确保生产万无一失。
前半年,宝鸡市安检局对我矿1#和2#斜井提升用钢绳进行了检测,发现钢绳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要求矿尽快整改,在一个星期内,采区对两个绞车的钢绳都进行了更换,按说刚刚更换的钢丝绳,他们可以不检查或少检查,但运输班的全体员工仍是一丝不苟,按常规进行检查,还真让他们发现了问题,由于钢丝绳的质量问题,在距绳头
120米的地方,发现一个扭距内有7根断丝,不合安全规范,陈宗波把安全科、矿技术科和采区领导都叫到现场,商议前120米钢绳必须裁掉,确保了绞车提升的安全运行。
1. 制度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成绩同职工工作态度,效益工资挂钩,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安全生产工作具体落实到行动上。
与班组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把“青年安全监督岗”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到个人,大家明确自己的责任。努力做到“遵章守纪,文明生产”。
2. 以制度管人,不讲情面,毫不姑息迁就
小隐患引发大事故,所以,在安全管理上不能有丝毫的姑息迁就,07年12月份的一天,一名绞车工因通宵未眠,早上上班时无精打采,班组的成员发现情况不对,及时提醒并报告了班长,班长当即立断,现场给这名职工停工处罚,让其回家休息,同时扣除当天效益工资,此举既处罚当事人,又教育其他人引以为戒,决不容许带隐患上岗。
就是这样的严格管理,避免了多起违章事故的发生。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采运班四年来未发生一起大的安全事故。
五. 围绕安全生产,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技改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六.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拜师学艺”、“师徒结对”等活动,鼓励职工学习科学知识,学习岗位操作技能,提高职工的文化修养和工作技能,为采区带出了一批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大家在工作中互相
帮助,互相学习,努力钻研,围绕安全生产,广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技改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地滚改造:原来地滚两侧直立,用道钉安装在木枕木上,钢绳一拉就掉,满斜井滚,矿车经常被顶翻,当时没有视频监控,绞车工只能通过操作台电流表变化分析,一不小心就有发生飞车的危险,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班子成员在原来地滚的两侧全焊上斜钢筋,钢绳挂不住,经过试验,解决了地滚拉掉的问题,后来,他们又在原来基础上,改用钢板做底座,直接固定在轨道上,这样安装方便,维修也方便。
柔性安全门:人有失手,马有失蹄,长时间的工作,难免出现失误,挂车时销子未插好,下放就会出现飞车事故,一旦斜井有人行走,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解决飞车问题,运输班成员和采区维修人员一起,在距斜井口20米左右地方,设置了一道柔性安全门,可以上下活动,矿车下放时,门在关闭状态,检查无误后,井口监护工方可打开安全门,让矿车通过。自从柔性安全门安装后,彻底解决了斜井飞车问题。
无线通讯系统:没安装此系统前,电机车运行过程中发生过多起相撞事件,设备损坏,相互等待又影响生产正常进行。
系统安装后,电机车司机可随时了解对方运行所在的位置,很方便的安装自己的工作,生产量大大提升,三辆车同时运行,没有发生一起追尾或相撞事故。目前这套系统也用于人车的运行当中,人车运
行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停车,确保职工人身安全。
公司监督岗位职责范文第2篇
【摘要】目前,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主要是从静态视角探讨公司治理等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鲜有从一个动态的角度关注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变化过程及背后的机制和原因,故以2004~2018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会计稳健性指数和Basu模型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水平最低,“质押期内”会计稳健性虽然高于“质押前”但仍然较低,“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明显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产权性质可以弱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面影响且主要体现在“质押前”的阶段,股权集中度会在“质押前”“质押期内”和“解押后”各阶段强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而股权制衡度会在“质押前”和“质押期内”弱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股权结构;会计稳健性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机制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XJY007);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效率评价、路径选择与实践演进——以重庆市为例”(项目编号:18SKSJ039)
一、引言
会计稳健性不仅是内生于会计制度的一种财务报告机制,也是重要的财务报告质量特征之一。会计稳健性要求上市公司对“坏消息”的确认比对“好消息”更为及时[1]。现有文献从公司治理[2]、董事会和管理层特征[3]、会计准则[4]和制度环境[5]等静态角度分析了它们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得到了丰富的研究结论,但鲜有研究从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角度关注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变化过程及背后的机制和原因。
近年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我国A股市场愈演愈烈,得到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相关研究表明,股权质押公司具有较高的代理成本[6]、较低的经营绩效[7]以及较为严重的资金侵占问题[8]。同时,股权质押会弱化激励效应、强化侵占效应,使得质押公司具有较低的市场价值[9]。但在质权人监督效应下,质押公司倾向于采用隐蔽性较高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代替应计盈余管理[10]。然而,作为会计信息质量之一的“会计稳健性”是否会受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呢?遗憾的是,目前尚无学者对此问题展开研究。
鉴于此,本文以2004 ~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会计稳健性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指标,在Khan、Watts[11]提出的会计稳健性指数和Basu模型基础上,从动态视角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并从股权结构角度深入剖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诱发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波动背后的利益动因。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质押公司在控股股东“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水平最低,“质押期内”会计稳健性高于“质押前”但仍然较低,“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明显提高,即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不同阶段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产权性质可以弱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面影响且主要体现在“质押前”的阶段,股权集中度会在各阶段强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而股权制衡度会在“质押前”和“质押期内”弱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面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由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会对上市公司产生持续、深刻的影响,面对质权人监督和控股股东收益与成本对比的变化,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也将呈现出持续的动态变化趋势。
(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
1.股权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
首先,契约、诉讼、管制和税收是会计稳健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契约是会计稳健性产生的最主要动因[12]。Wang等[13]对债务市场中的逆向选择模型的理论研究证实,在契约签订前,会计稳健性能够将公司运营风险相关的私有信息传递给债权人,进而通过降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使双方受益。因此,质权人必然存在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需求,即质权人可能将会计稳健性作为发放质押贷款的前提条件。
其次,从股权质押机制设计来看:一方面,质权人通常对“亏损”和发布“预亏”预测的公司股票的质押较为谨慎,使得存在亏损或潜在亏损上市公司的拟质押控股股东会给管理层施加压力,管理层因而很有可能会延迟披露“坏消息”或提前确认“好消息”,以在控股股东质押前避免发生账面亏损,导致“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较低。另一方面,股权质押融资额度是“质押前20个(或1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均值”、“质押股数”和“质押率”三者的乘积,且后两者分别由控股股东和质权人决定,股价将直接影响质押融资额。由于股价与会计盈余之间显著正相关[14],而会计稳健性原则下“坏消息”及时确认将导致公司净资产和收益被系统性低估,因此,会计稳健性不利于短期内公司股价的提升,这恰恰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控股股东必定要求管理层采用较为激进的会计政策,减少对会计稳健性的供给,使得“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较低。
在我国,债权人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还较为薄弱,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也不够健全,因此,“质押前”质权人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较小,而控股股东更倾向于让管理层采用不稳健的会计政策。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a:与非质押期相比,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具有较低水平的会计稳健性。
2.股权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
首先,在质押期内,会计稳健性可以向质权人释放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由于会计稳健性能够及时将“坏消息”传递给质权人,因而能够降低质权人潜在的财富转移风险并保护质权人利益;第二个信号是会计稳健性有助于限制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债务代理成本,提高债务契约效率[15],即会计稳健性有助于质权人监督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的经营行为,并能够确保质押资金运用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其次,从供给角度看,控股股东对公司会计稳健性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控股股东可以监督管理层的经营决策,与中小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存在利益协同效应,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司会计稳健性;二是控股股东可能通过控制管理层来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并要求管理层降低会计稳健性来掩盖其“掏空”真相,不利于公司提高其会计稳健性。在股权质押背景下,由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安全性与股价息息相关,采用稳健的会计政策意味着公司需要及时确认损失并延迟确认收益,这会对公司短期的股价表现产生不利影响。那么,处于质押期内的控股股东因为担心股价下跌可能引发的控制权转移,自然会有强烈的动机要求管理层采用不稳健的会计政策,即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可能较低。
综上所述,尽管“质押前”和“质押期内”的上市公司主观上均没有提高会计稳健性的动机,质押期内质权人监督效应的引入以及质权人存在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需求可能会使得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高于质押前的水平,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b:与质押前相比,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水平略有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
3.股权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解押后,上市公司将不再面临质权人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导致解押后由需求方引起的会计稳健性降低;同时,公司股价将不再面临“警戒线”和“平仓线”的监测,这意味着控股股东将不再担心公司股价下跌对其控制权构成威胁,因而也将不再向管理层施加“压力”来“及时确认好消息、延迟确认坏消息”,即控股股东不再有动力继续维持质押期内不稳健的会计政策,导致解押后由供给方引起的会计稳健性提高。由于控股股东可以凭借其对公司拥有的控制权显著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而质权人处于上市公司外部,质权人与控股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质权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可能会弱于控股股东,因而可以预计“需求方引起的会计稳健性下降的幅度”小于“供给方引起的会计稳健性提高的幅度”。因此,在需求方与供给方的相互作用下,与质押期内相比,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可能有所提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c:与质押期内比,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水平显著提高。
图1描绘了质押公司在控股股东“质押前”“质押期内”和“解押后”三个时段内的会计稳健性特征。
(二)股权结构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影响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股权结构会影响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因此,企业股权结构也会影响以会计稳健性为代表的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股权结构会影响控股股东的融资动机,而股权质押实际上是一种融资行为。因此,股权结构可能会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
1.股权性质的影响。从需求方面看,政治关联作为一种声誉机制,使得国有控股公司可以向质权人(如银行、证券公司等)传递其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较为突出的经营业绩和较为良好的社会声誉等积极信号,因而能够获得质权人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质权人对于“质押前”和“质押期内”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从供给方面看,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体现为国有企业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还能够获得政府的“隐性担保”,即便国有企业陷入危机也可以通过“政治网络”对外施加压力,来缓解市场各方(审计师、分析师、债权人、质权人等)对其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如会计稳健性)的约束。因此,可以推测股权质押这一新型融资方式有利于缓解非国有企业及其控股股东的融资约束,对于缓解国有企业及其控股股东融资约束的作用有限,导致国有企业在控股股东“质押前”和“质押期内”提供稳健会计信息的动力不足。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2a: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质押前”“质押期内”和“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相对较弱。
2.股权集中度的影响。更高的股权集中度意味着管理层受控股股东影响更大,控股股东也更易要求管理层采取某些机会主義行为来获取“控制权私利”。然而,较高的会计稳健性下很难掩盖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因此,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控股股东因为拥有更多的股权而更易获得股权质押资格,相应地,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则会处于较低水平,以配合控股股东获取“私利”。因此可以合理预测,股权集中度会负向调节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2b:相对于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高股权集中度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质押前”“质押期内”和“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相对较强。
3.股权制衡度的影响。从股权制衡的角度看,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余大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因为持股比例悬殊可形成制衡,从而制约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达到监督和控制控股股东的目的。在股权制衡的情况下,管理层在进行信息披露和会计政策选择时,不再仅仅听从控股股东的指示,而是要综合考虑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影响力以及他们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需求,避免会计稳健性受到某些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的影响[16]。因此,在股权制衡度较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向影响会减弱。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2c:相对于股权制衡度较低的企业,股权制衡度较高的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质押前”“质押期内”和“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相对较弱。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本文以2004~2018年我国沪深A股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上市公司季度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股权质押数据来自RESSET数据库。剔除了符合下列情形的公司:①金融行业公司;②同时发行B股或H股的公司;③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④样本期间曾经被ST、?ST和已经退市的公司;⑤上市不到两年的公司;⑥相关变量值缺失的公司。最后,得到2004 ~ 2018年间2505家具有完整财务数据信息的65561个公司季度观测数据。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会计稳健性。在会计稳健性的计量方法中,目前广为采用的是Basu模型,该模型采用盈余对股价回报回归的方法来检验会计稳健性是否存在。具体采用股票报酬率的正(负)作为“好(坏)消息”的代理变量,如果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比对“好消息”更为及时,则说明会计稳健性较高。Khan、Watts[11]以Basu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测度公司层面会计稳健性(CSCORE)的模型。
2.解释变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本文设计变量PRE、CONT和POST分别表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质押期内”和“解押后”三个时期。PRE对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一个季度为1,否则为0;CONT对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期内的多个季度为1,否则为0;POST对于控股股东解押后的一个季度为1,否则为0。股权质押时段的划分如图2所示:
3.调节变量。采用产权性质(SOE)、股权集中度(TOP1)以及股权制衡度(BALANCE)三个维度的股权结构变量(OWNER)作为本文的调节变量。
4.控制变量。本文还控制了反映公司治理和公司特征的一系列变量。
主要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检验H1a~H1c,构建模型(5)进行分析:
上式中,CVs代表控制变量。根据H1a,质押前具有较低的会计稳健性,则预计β1显著为负;根据H2b,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会显著提高,则预计β2显著为正;根据H2c,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会显著上升,则预计β3显著为正。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会计盈余(EPS/P)的均值为0.014,中位数为0.018,呈现负偏态分布(均值小于中位数),说明盈余受坏消息的影响更大,容易出现反转,即2004 ~ 201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具有稳健性。累计股票收益率(RET)的平均值为0.021,中位數为-0.022,说明收益率呈现右偏分布,而其标准差为0.188,大于会计盈余(EPS/P)的标准差,说明市场波动率大于会计盈余波动。DR的均值为0.564,表明有56.4%的样本公司其累计股票收益率为负。会计稳健性指数(CSCORE)的均值为0.032,中位数为0.022,均大于0,且呈现左偏(中位数小于均值),初步证实了样本公司存在会计盈余稳健性。
股权质押变量方面,PRE、CONT和POST的均值分别为0.169、0.681和0.150,表明质押公司样本被划分为“质押前”“质押期内”和“解押后”三个时段的比例分别为16.9%、68.1%和15%。调节变量方面,SOE的均值为0.425,说明在2505家样本公司中,超过二分之一的公司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控股股东,样本公司主要由非国有控股公司构成。TOP1的均值为0.343,中位数为0.321,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股权集中度较高,且标准差为0.147,表明样本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差异较大。BALANCE的均值为0.348,中位数为0.259,均小于1,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制衡较弱。
(二)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表3报告了对H1a~H1c的检验结果。首先,在第(1)列中,PRE的回归系数(-0.002)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低于非质押期。根据蒋秋菊等[18]的研究成果可知,这可能与管理层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实施了正向盈余管理以及发布了“好消息”和“乐观偏差”盈余预测有关。其次,在第(2)列中,CONT的回归系数(-0.001)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低于非质押期,但高于质押前的水平(|-0.001|<|-0.002|),这意味着,质押期内的管理层为满足质权人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可能会采用较为稳健的会计政策,但管理层面临控股股东的压力又会对会计稳健性供给不足,导致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水平较低。再次,在第(3)列中POST的回归系数为正(0.004),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高于非质押期,即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有显著提高。
控制变量方面,BDSIZE、INST、MNG_HLD、LOSS、GROWTH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董事会治理质量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管理层持股比例高、处于亏损状态以及成长性高的公司,会计稳健性水平较高;DUAL、STDRET、ROA、AGE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大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股票收益率波动大、具有较高盈利能力和上市年限长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水平较低。其余控制变量回归系数符号及显著性与现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各模型的调整R2较高,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表3的回归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的确呈现出“先低后高”的动态变化特征,H1a ~ H1c得以证实。
2.股权结构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影响。表4~表6分别报告了三个维度的股权结构(即产权性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关系影响的回归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PRE、CONT和POST的回归系数符号及显著性与表3基本保持一致。SOE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普遍具有较高的会计稳健性,这与现有的研究结论一致。为检验H2a,我们主要关注交乘项PRE×SOE、CONT×SOE和POST×SOE的回归系数符号及其显著性。在第(1)列中,PRE×SOE的回归系数(0.003)为正,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相对较高,即国有产权性质能够在“事前”有效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面影响,即国有产权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面影响。在第(2)列中,CONT×SOE的回归系数(0.002)为正但不显著,表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第(3)列中,POST×SOE的回归系数为正(0.001)但不显著,表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控股股东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表4的回归结果部分支持了H2a,表明国有产权可以弱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面影响,但国有产权调节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质押前”,对“质押期内”和“解押后”的调节作用有限。
从表5可以看出,PRE、CONT和POST的回归系数不显著。TOP1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与低股权集中度企业相比,具有较高股权集中度的企业普遍具有较低的会计稳健性,这可能与控股股东为谋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而要求管理层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有关。为检验H2b,我们主要关注交乘项PRE×TOP1、CONT×TOP1和POST×TOP1的回归系数符号及其显著性。在第(1)列中,PRE×TOP1的回归系数(-0.004)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与低股权集中度公司相比,具有较高股权集中度的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相对较低,这意味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能力要求管理层通过降低会计稳健性的信息披露策略来配合其即将实施的股权质押融资行为。在第(2)列中,CONT×TOP1的回归系数(-0.005)为负,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与低股权集中度公司相比,具有较高股权集中度的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在质押期内,管理层因受到来自控股股东“维持公司股价、避免被平仓”的压力而对会计稳健性的供给不足,导致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水平低于股权集中度较低的公司。在第(3)列中,POST×TOP1的回归系数(0.006)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控股股东解押后,高股权集中度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高于低股权集中度公司。因此,H2b得以证实,表明较高的股权集中度会强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并体现在“质押前”“质押期内”和“解押后”的各个阶段。
从表6可以看出,PRE、CONT和POST的回归系数与表3基本保持一致。BALANCE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与低股权制衡度公司相比,具有较高股权制衡度的公司普遍具有较高的会计稳健性,这是因为较高的股权制衡度意味着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为检验H2c,我们主要关注交乘项变量PRE×BALANCE、CONT×BALANCE和POST×BALANCE的回归系数符号及其显著性。在第(1)列中,PRE×BALANCE的回归系数为0.003,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与低股权制衡度公司相比,具有较高股权制衡度的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较高的股权制衡度能够有效抑制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融资获取“控制权私利”的动机。在第(2)列中,CONT×BALANCE的回归系数(0.001)为正,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与低股权制衡度公司相比,具有较高股权制衡度的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也相对较高。这意味着,较高的股权制衡度有利于管理层综合考虑和权衡各股东的利益,避免成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私利”的手段。在第(3)列中,POST×BALANCE的回归系数(0.003)为正但不显著,表明股权制衡度对于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水平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H2c得到部分证实,即较高的股权制衡度可以弱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面影响,且这一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质押前”和“质押期内”两个阶段,而在控股股东“解押后”不同股权制衡度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表4 ~表6中各模型的调整R2均较高,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五、稳健性检验
在模型(1)中加入PRE、CONT、POST及它们与RET、DR的交乘项,构造模型(7)进行稳健性检验:
從表7的回归结果可知,各模型中RET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与预期相符。DR×RET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上市公司整体存在会计稳健性。第(1)列~第(3)列的回归结果中,交乘项DR×RET×PRE、DR×RET×CONT和DR×RET×POST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17(α7)、-0.016(α11)和0.020(α15),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处于较低水平,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水平比质押前略有提高(|-0.016|<|-0.017|)但仍然较低,而控股股东“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显著上升,因此,H1a、H1b、H1c仍然成立。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4~2018年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较低;“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比“质押前”略有提高但仍然较低,这是质权人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与控股股东防范控制权转移而对会计稳健性的“供给”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控股股东“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有显著提高,很大程度上与控股股东不再担心控制权转移而丧失了采用“不稳健”会计政策的动机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产权和股权制衡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弱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面影响,而股权集中度会强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负面影响。
(二)政策建议
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相关研究表明,融资约束是促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主要动因。因此,我国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正式融资和非正式融资在内的多样化融资渠道,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减少企业因为融资而损害会计信息质量(如会计稳健性)的行为。
2.质权人应加强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中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应认识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动态影响,据此推断控股股东动机和公司会计政策并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同时,控股股东以外的其余大股东应加强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以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會计稳健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 Basu 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1997:(12):3~37..
[2] Bushman R. M.,Piotroski J. D.,Joseph D. S.,Abbie J.. What Determines Corporate Transparenc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4(2):207~252..
[3]Ahmed A. S.,Duellman S.. 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3(1):1~30..
[4]毛新述,戴德明..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12):38~46..
[5] Bushman R. M.,Piotroski J. D.. Financial Reporting Incentives for Conservative Accounting:The Influence of Legal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107~148..
[6] Chen Q. I.,Hemmer T.,Zhang Y. U. 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centives for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7(3):541~565..
[7] Kao,Wei T.. The Effect of IFRS,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J]..Asian Eco? nomic and Finance Review,2004(4):226~256..
[8]谭燕,吴静..股权质押具有治理效用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3(2):45~53..
[9]郝项超,梁琪..最终控制人的股权质押损害公司价值么?[J]..会计研究,2009(7):57~63..
[10]王斌,宋春霞..大股东股权质押、股权性质与盈余管理方式[J]..华东经济管理,2015(8):118~128..[11]Khan M.,Watts R. L.. 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a Firm-year Measur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 nomics,2009(2):132~150..
[12] Qiang X.. The Effects of Contracting,Litigation,Regulation,and Tax Costs on 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Conservatism:Cross- Sectional Evidence at the Firm Level[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3):759~796..
[13]Wang R. Z.. A Signaling Theory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Z]..Working Paper,2009..
[14] Feltham G. A.,Ohlson J. A.. Residual Earnings Valuation with Risk and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9(2):165~183..[15] Zhang J.. The Contracting Benefits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to Lenders and Borrower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1):27~54..
[16]杨阳..高管审计背景、股权结构与会计稳健性[J]..财会月刊,2018(24):135~143..
[17] Cohen D. A.,Zarowin P.. 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 soned Equity Offer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1):2~19..
[18]蒋秋菊,陈少华,强欣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管理层盈余预测策略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会计评论,2017(12):132 ~ 158..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重庆400067
公司监督岗位职责范文第3篇
公司会计监督制度第一部分 内部牵制制度
一、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及权限应当明确:1. 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的职责及权限:审批经办人员的报批的经济业务.(1) 结合公司中长期经营计划,当期的采购、销售、开发等具体计划,审批经办人员报批的经济业务.(2) 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对一些突发经济业务,充分考虑能否为公司带来效益予以审批或否决.2. 经济业务事项的经办人员的职责及权限: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办理必要经济事项,并办理报批.(1) 经济业务的经办人员按照采购、销售等计划办理必要的经济事项.(2) 上述经济业务的办理均需审批.(3) 审批后的经济事项到财务部办理必要手续.3. 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事项)的会计人员的职责及权限:
二、会计机构内部设置出纳,存货,成本,销售会计主管的不同岗位.以上岗位的设置以便会计机构对不同的经济业务予以充分监督,对同一经济业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监督.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1.) 出纳人员:A. 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B. 认真执行开户银行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不得用不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C. 控制签发空白支票,不签发空头支票.并设有签发登记制度,认真办理D. 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列>.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根据审核人员审核签章的收付款凭证,进行复核,办理款项收付.对于重大的开支项目,必须经过会计主管人员,总会计师或者单位领导审核签章,方可办理.收付款后,要在收付款凭证上签字,并加盖”收讫”,”付讫戳记.”E. 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会计主管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支取现金.F. 根据已经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逐笔及时顺序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做到内容齐全,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符合记帐要求,并结出余额.G. 现金日记帐要日清日结,现金的帐面余额要同实际库存现金核对相符。银行存款的帐面余额要及时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月末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账面余额与对账单上余额调节相符。对未达账款,要及时查询。H. 不得用转账凭证套换现金,不得编造用途套取现金,不得互相借用现金,不得利用账户替其他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不得将单位的现金收入按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不得保留帐外公款和不得未经批准坐支或者未按开户银行核定的坐支范围的限额坐支现金。I. 对于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要确保其安全和完整无缺。要保守保险柜密码的秘密,保管好钥匙,不得任意转交他人,出纳人员所管的印章必须妥善保管,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签发支票所使用的各种印章,不得全部交由出纳一人保管。J. 出纳人员不得监管收入、费用、债券、债务帐薄的登记工作以及稽核和工作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2.) 进货、存货及成本核算员:A.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材料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B. 定期检查分析储备资金定额的执行情况,控制材料资金采购支出,正确计算材料采购成本.C. 对购入的材料,认真审查发票,帐单等结算凭证,及时办理结算手续,核算采购成本和费用.D. 按月进行材料稽核工作,核对存货明细帐.E. 定期对存货进行清查盘点,对清查中发现的盈亏,报废,及短缺,损坏,丢失的材料,应查明原因,分别不同情况,经批准后进行处理.F. 按照成本核算的有关规定,正确掌握成本开支标准.G. 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项原始纪录,计划成本等制度,正确核算成本.H. 其他与进货成本核算的必要工作.3.) 销售核算及办税员:A. 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公司实际,按照有关规定,制定适合本公司的销售核算程序.B. 根据公司的销售程序,客户信誉,库存状况审查出库.C. 根据销售情况,及时开具销售发票.D. 及时,准确核算公司销售情况,计算销项税金.E. 定期,不定期会同业务人员与客户核对往来帐目.对不符点及时汇报会计主管,以便组织力量及时查找原因.F.. 按月核算销售成本.G.. 按照税收制度,进行纳税申报.4.) 其他:A. 进行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等工作.B. 组织会计人员培训,会计职称的考评.5.) 会计主管:A. 认真贯彻国家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各项财务会计制度.B. 设置会计机构内部的工作岗位,充分体现内部牵制制度.设立具有考核指标的岗位责任制.C. 编制年、季、月的财务计划,并监督执行.D. 参与审查经济合同、协议及其他经济文件.E. 对所有的制单人员制作的会计凭证进行审核,登记会计帐簿,对会计帐薄进行审核.F、 其他第二部分 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制度第一章 总则重大经济业务事项是指公司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对公司资产和负债及利润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因此部分业务影响重大,必须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会计监督。第二章 基本程序1. 申报制度 凡涉及公司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提出,必须由相关部门长对该业务负责。首先由相关部门在做出前期工作后,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对该业务的风险和收益进行预测,以及由此可能给公司现金流量带来的影响。然后将此作为一套完整资料呈交总经理。2. 审批制度 总经理收到相关部门报告后,由经理室进行研讨,从公司宏观角度判断该业务的影响,作出批准或不预批准的决定。根据公司法规定,属董事会行使职权范围内的决策事项,必须报董事会审批。3. 执行制度 经批准后的相应业务,由总经理指定相关人员负责实施,并将实施过程和结果报总经理。4. 会计纪录制度财务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规定对相关业务进行会计记录,并对该业务进行监督和控制。第三章 具体实施细则1. 重大对外投资(1).合理的职责分工 重大对外投资应由董事会授权,由经理室指定相关部门执行该项业务,由财务部进行会计记录和监督,并由指定部门或人员对对外投资资产进行保管,不得由一人同时负责上述任何两项工作。(2).重大对外投资执行 经过董事会授权后,相关部门或人员应按照董事会关于对外投资的内容,方式,投资比例等办理有关投资事项,执行人员不得超越权限办理任何对外投资事项。而且,其执行任何业务均应处于经理室监控之下,一经发现其未能按董事会要求办理对外投资业务,应即时纠正或者停止其执行资格。(3).严格会计记录制度 公司对外投资,无论是股票投资,债券投资,还是其他投资,都应取得或编制充分的凭证,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于购进的股票或债券,应按证券的品种设置明细帐,详细记录其名称,面值,证书编号,数量,收取的利息和股息等。对其他投资,也应按其种类分别设置明细帐,记录投资的形式,接受投资单位,投资计价以及投资收益等内容。(4).保管和定期盘点制度 公司对对外投资的有价证券,必须建立严格的联合控制制度,即至少要由两位以上人员共同控制,不得一人单独接触证券,对于任何证券的存入或取出,要将证券名称,数量价值及存取日期等详细记录于证券登记薄内,并由所有在场经手人员签名。公司安排有关部门或人员每季末对有价证券进行盘点,并且盘点人员必须独立于负责对外投资业务执行,保管和记录的人员。2. 公司资产处理(1).审批和授权 对于公司重大资产出售,租赁,报废,和投资转出等行为,必须报董事会授权批准,对于非公司主要生产设备,价值较低的资产,其处理经经理室批准即可。(2).价值评估和鉴定 公司处理资产,其作价原则应遵循市场公允价格,可由我公司和资产接受方协商定价,也可由中介机构评估定价,其最终成交价格应由董事会或经理室批准。(3).会计记录制度 会计部门应对该资产处理事项进行核算,并对该资产处理有关损益情况,帐面资产减少情况及备抵情况进行反映。3. 资金调度(1).审批和授权 凡公司资金调度,均应由总经理批准和授权。(2).资金调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体现效能,节约和安全。A:资金调度必须是用于公司业务发展。B:资金调度必须考虑其安全性和可收回性。C:对于潜伏的可能给公司资金安全带来危害因素,应做资金调度前可行性分析。D:公司所调出资金在达到目的后,应立刻回归公司。E:公司不应对外单位借款或提供担保。(3)。会计记录制度 公司财务应对资金调度的合法性,安全性进行监督并在财务帐面上及时反映。 其他诸如重大固定资产购置等重要经济业务事项,基本制度适应于基本程序。第三部分 财产清查第一章 总则1. 成立以财务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物资清查小组。2. 每年对财产物资组织两次全面清查,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查明各种财产的实有数,以及发生差异、盈亏的原因,报上级领导采取措施。保证帐实相符和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3. 查明各种财产储备的真实性,以保证工作需要。对积压、呆滞的财产物资及时处理,充分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4. 查明各项财产管理情况是否良好,有无管理不完善致使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以便改善管理以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第二章 财产清查范围为生产经营和销售而储备的主要物资,具体范围包括:产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样机等。第三章 财产清查实施办法及内容1. 生产部仓库:(1) 平时由保管员自查,要求作到日清月结。(2) 仓库负责人和财务部材料核算人员定期抽查。重点检查帐、卡、物是否相符一致,以查明材料保管、收发方式方法的规范性和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解决盘查过程中发现和由保管员提出的问题。(3) 仓库成立互查小组,根据材料核算员出具的库存清单,由保管员于月末互相盘查帐、卡、物是否相符一致。(4) 每年5月及11月底成立由生产仓库负责人、企业管理部和财务部组成的仓库物资盘点小组,对仓库物资进行全面清查。依照帐、卡、物相符一致原则,对产成品、半成品和重要原材料逐一进行对照;对于一般材料和维修备件或不经常变动部品进行抽查,要保证抽查面能反映同类库存情况。查明各项财产管理情况是否良好,有无管理不完善致使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以便改善管理以保护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对积压、呆滞的财产物资及时处理,充分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2. 生产部滞留:每年5月及11月底成立由生产仓库统计员、生产部统计员和财务部组成的盘点小组对生产滞留在产品进行清查。核查统计和实际滞留以及帐面数量的相符一致情况。3. 固定资产:每年5月及11月底成立由设备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组成的固定资产盘点小组,核查固定资产帐、设备清单和固定资产的相符一致情况。重点检查内容有:(1) 固定资产分级归口管理情况(2) 固定资产购建、调拨、转移、报废等办法和规定的执行情况。(3) 固定资产帐、卡、物三相符情况。(4) 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管理情况。4. 低值易耗品:每年5月及11月底成立由总务和财务部组成的盘点小组,核查包括办公家具、器具和辅助经营器具的实有、使用和毁损情况。5. 礼品仓库:每年5月及11月底成立由礼品保管员和财务人员组成的盘点小组,对库存礼品收发的手续、记录情况以及库存进行核查。6. 服务中心仓库:每年5月及11月底成立由中心记帐员和财务人员组成的盘点小组,对库存维修备件和报废机收发的手续、记录情况以及库存进行核查。7. 分支机构仓库:每月末由财务物资监管人员会同分支机构记帐员、保管员互相核对物资收发记录并对库存进行盘点。8. 样机:按照样机管理规定执行。第四章 财产清查结果处理措施1. 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属于手续方面存在问题的,清查小组应及时提请有关人员进行更正。2. 清查中盘盈的财产,通常是由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报请批准后可以进行相应帐务和手续办理。3. 对于盘亏的财产,认真查明原因。(1) 属已保险物资,首先向保险公司索赔。(2) 属保管不善造成的,按照公司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索取赔偿,并进行处罚。(3) 属合理的定额内损耗,报请批准后计入相关费用。4. 对仓库积滞物资进行清理,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实现它们的最佳组合。第四部分 公司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以确定既定的政策和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内部财务审计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一.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 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专门负责内审工作。二. 内部审计制度的内容1. 主旨:公司通过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内部财务审计。通过对会计资料的监督, 审查,对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进一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2. 内容:内部审计小组根据会计资料,结合公司事业计划等其他资料,对单位经济业务做如下审计:A. 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B. 审查相关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C. 审查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D. 审查会计法的执行遵守情况。E. 审查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监督控制的事项。F. 审查其他应审计的内容。 三. 内部审计制度的程序1.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宜每年两次,日常应不定期安排抽查。 A. 根据的具体业务情况,定期检查。B.定期检查应以会计帐簿为中心,结合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对全部业务情况进行检查。C. 抽查内容可以为某一指定问题,也可以为某一指定范围。D. 公司各部门应积极予以配合。2.每次检查完毕审计小组应出具审计报告。四.审计报告的利用 对审计报告中罗列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A. 属于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及司法机关反映处理。B. 属于工作差错的,应令责任人及时更正。C. 属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应及时修改相关制度。**有限公司2002.03.06
公司监督岗位职责范文第4篇
职位概要: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受监工程参与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检测并提交工作报告。
工作内容:
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地区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审核受监工程参与各方主体的资质及质量保证体系;
编写受监工程质量监督计划;
审查被检查单位所提供的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主持对受监工程的质量监督及检测工作,重点监督工程参与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及实体质量,并组织现场结构监督检测;
对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的程序是否合法,资料是否齐全,实物质量是否存在严重缺陷实施监督;
审核工程竣工验收后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并签署意见;审查受监竣工工程监督档案;
认真填写监督工作手册和工作记实手册,按时提交工作总结。
任职资格:
教育背景:
◆建筑学类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经 验:
◆5 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技能技巧:
◆熟悉国内外建筑行业的最新技术;
◆熟悉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规程以及质量法规;
◆熟悉各种质量认证体系;
◆熟练操作办公软件以及检验设备。
态 度:
◆诚实谨慎,能吃苦;
◆工作认真细致,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
◆具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工作条件:
工作场所:办公室、工作场所及施工现场。
环境状况:基本舒适。
危 险 性:基本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
直接下属 间接下属
公司监督岗位职责范文第5篇
湘潭县卫生监督所于2004年11月成立,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编制为27人。现有工作人员28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18人。
二、职责职能
湘潭县卫生监督所为县卫生局隶属下的公共卫生执法监督执行机构。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卫生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的县级卫生执法监督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监督管理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放射、学校卫生工作;依法监督传染病防治工作;依法监督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 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依法承办职责范围内的行政许可和日常卫生监督。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0731-52543193)
1、 适应范围:企业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学校自备水单位、管道分质直饮水单位;
2、 职责: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卫生许可、饮用水污染事故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处理、行政处罚;
3、 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
二、学校卫生监督(0731-52543193)
1、适应范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
2、主要职责: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学生用品卫生监督;
3、执法依据:《学校卫生管理条例》。
三、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0731-52543193)
1、适应范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
2、主要职责:经常性卫生监督、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和处理;
3、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四、公共场所监督(0731-52543195)
1、适应范围:
(一)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
(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四)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五)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六)商场(店)、书店;
(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2、主要职责:卫生行政许可、日常监督和违法行为查处的工作;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监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指导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3、执法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艾滋病防治条例》
五、医疗执业监督及传染病防治(0731-52543199)
1、适应范围:全县医疗机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美容机构
2、工作职责:负责开展对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传染病防治、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置的日常监督及违法行为查处;
放射诊疗许可、日常监督及违法行为查处;受理医疗违法行为和事件的投诉、举报和查处工作;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工作。
3、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六、法制监督工作
1、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稽查,加强内部和外部的稽查工作1。
2、负责制订卫生监督员培训规划,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培训。
公司监督岗位职责范文第6篇
摘 要:国有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不仅关系着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与自我价值的发挥,还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此,国有企业应重视财务监督的重要作用,积极掌握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发挥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有效性,推动国有企业健康长效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问题;措施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深化改革方式推动其健康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改变生产力低下状态,提高企业经济价值。但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财务监督力度不足,监督有效性的缺失,导致大量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阻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步伐。对此,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充分发挥其有效性,提高国有企业风险防控水平,为国有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产保障。
一、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原因
新形势下,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健全,与新经济时代相适应。但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某些国有企业走上了兼并重组的道路,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央与地方的资源,但是,委托代理关系却并未变动,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政策下,国有企业的重组,进一步增大一股独大问题,拉大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资产规模、盈利总额等的距离。如:在中国500强,对制造业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国企平均资产利润率仅有1.89%,而民企平均资产利润率达到3.89%;国企人均利润约3万元,而民企人均利润达到6万元。而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缺乏有效性,因此需要对国有企业强化财务监督,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确保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出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因缺乏实时的监督系统,在对企业财务进行监督时,常因财务信息提供不及时、财务信息不充分等因素,影响了监督制度的落实,财务监督效率低下、流于形式。实际上,导致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的主要因素包括:其一,因公司管理流程的影响,在某些业务开展前与开展过程中,财务部门并不能够实时监督,多以事后监督为主,导致财务监督流于形式。并且,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人员普遍积极性不高,监督意识薄弱,在财务监督过程中,监督人员相互沟通较少,信息获取效率较低,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其二,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监管不足,导致监督机制未落至实处,并且,多数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环节复杂,不能满足市场管理需求,信息传递效率受到影响,财务监督工作缺乏信息支撑,难以顺利开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并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国有企业的改革被提上日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然而,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因缺乏长期专业化的培训,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偏低,知识结构单一,难以履行财务监督职责;其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仍停留在核算型会计上,并未向管理型会计发展,财务人员的作用难以全面发挥;其三,因缺乏激励措施,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积极性不足,加上缺乏对财务人员的有效监督,致使财务监督的作用大打折扣。
总之,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应具有主观能动性,其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成为国企发展的重点。
(三)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缺乏独立性
在国有企业发展中,财务监督缺乏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内部监督与财务部门权责不明,难以独立履行监督职能,财务监督的公平难以保障。通常来讲,国企会计人员向最高行政领导负责,导致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间的监督管理链条合理性难以保障,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在国有企业中,能够执行财务监督职能的部门有:内审监督部门、财务部門,通常,国企经理负责内审部门,会计目标与经理目标一致,财务监督难以得到保障。国企董事会对财务部门各项活动有监督义务,而国企经理、国企董事会实行自我监督,影响了财务监督的独立性。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措施
(一)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内容,落实财务监督工作
为避免财务监督流于形式,加强财务监督的有效性,要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内容,有效落实财务监督工作。首先,国有企业应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的成效。为此,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明确财务监管内容,明确财务监督对象,如:企业资金、企业资产、财务报告、财会人员等都是需要财务人员监督的对象,以此提高企业财务监督水平。其次,应对国有资产管理实施有效监督。目前,多数国有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对企业资金流向、资金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当然,委员会要发挥职能,国有企业应积极配合,若国有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应及时上报,通过审核后方可执行,保障委员会财务监督的全面性。再次,应做好财务报告的监督。财务报告与财务信息紧密相关,因此,为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应加强对财务信息获取进行监控,为财务监督的落实奠定基础。最后,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财务相关工作需要由专业财务人员执行,财务人员自身的财务监督意识、工作水平等直接影响着财务监督工作,因此,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全面提高财务监督水平。
(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
知识型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逐渐向人才竞争转变,人才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不再仅仅是会计核算,除了对企业有形资产账簿的检查与监督,还有对无形资产的全面核算。对此,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为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人才基础。具体来讲,首先,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保障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加,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其次,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使其在财务监督过程中能够抵制诱惑、坚持正义;最后,对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考核,并通过奖罚制度提高财务人员自主学习精神,充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养,发挥会计监督效能。
(三)明确财务责任,制定三方监督制度
财务监督的独立性不足,是影响财务监督工作落实的主要因素。对此,对于国有企业内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财务监督方面,应明确两者的责任,为财务监督的落实奠定基础。同时,对于财务监督工作,应制定三方监督制度,使国企经理、国企董事会、国企监事会三者相互监督,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另外,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出资人、经营者作为财务工作的主体,委托人运用过程不同,资金实际运用情况相应变化,从而财务监督工作的难度明显提升。基于此,应切实提高双方信任度,明确划分双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发挥财务监督作用,提高经营者提供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增强资金的充足供给,保障财务项目的顺利运行,实现互利共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财务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等,影响了财务监督的作用发挥。对此,明确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内容,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养,明确财务责任,制定三方监督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的有效性,推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萍.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研究[J].财会学习, 2018, No.190(16):24-25.
[2]张睿伟.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研究[J].财会学习, 2018(8):54-54.
[3]王昕.关于加强财务监督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5(7):220-220.
[4]吴雅琴,王鑫.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有效性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5(20):114-117.
公司监督岗位职责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