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感恩阅读答案邻里有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81

感恩阅读答案邻里有范文第1篇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人物1分,情节2分,共3分) 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引起下文。

③营造朦胧的诗情。

④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两点,一点1分,共2分) 3.“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因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2分与后文“我”的感动、赞美形成对照(作铺垫、欲扬先抑),(1分)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1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a示例: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艨胧诗,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b不例:把被笑声惊飞的水鸟比作一串黑色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水鸟渐飞渐远的身影,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对比喻内容的分析l分,效果2分,共3分) 5.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 ①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不甘一i5靠屹“社会低保”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不接受“我”给他的五|_元钱。

②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意思对即可。每个方面2分,其c"形象l分,分析1分。共4分。若答“阳刚”,言之成理也可)

盲道上的爱

1.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无知”在文中的意义?

“无知”的含义是“我”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帮助盲人的意识。

2.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1)因为方老师的女儿有可能会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了,所以医生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2)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是如果女儿失明了,就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

(3)方老师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方老师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 3.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因为丈夫和女儿明白了方老师为了不让女儿失明所做的决定和准备,他们都被这种伟大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所以他们哭成了泪人儿。

4.文章第⑤段划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

走盲道的感同身受的痛苦和对盲人的关爱交织在一起,使“我”内心产生了压力,促使我亲身体验盲人艰辛的生活,努力地为盲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5.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爱”主要指哪两种爱? (1)指方老师对女儿的母爱。 (2)正常人对盲人的爱。

父亲进城送梨

1.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摘梨,“我” 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3分) 浪费时间,车票钱足够买几十斤梨,雨水多,梨不甜。(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给分) 2.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与下文“我”和妻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地表现了“我”因忽视父爱而产生的愧疚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1 (1)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平放在餐桌上。

“一只只”、“小心翼翼”、“平放”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梨的珍视,充分地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切的关爱。(2分,意思对即给分)

(2)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木然拒绝”“默默”写出了我的醒悟、自责,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一股甘泉直入心田”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梨味的甘甜,也表现出我感受到了深沉的的父爱。(2分,能品味出其中一点即可)

4.作者写“父亲进城送梨”这件事,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引发读者思考“子女如何对待父母”的问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容易忽视。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不厌其烦关心子女,问寒问暖,而子女有时却不领情。这样很不应该,我们要珍视父母的爱,懂得感恩回报。

留几本书在窗台

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2分) 【示例】好书胜药 好书怡人或誉为“书如阳光”“书改变生活”也可(2分,每空1分,意思符合即可)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字比作清水,“涤荡”一词与清水相照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使人心灵纯净,精神愉悦。

②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示例】该句把阅读形象地表现为文字研磨的过程,其中“研磨”一词强调了对文字的细细品读,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使时间不再匆忙枯燥,生活因此充实润泽,更富有文化味。(4分,每句2分。有具体赏析点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意义的理解。(3分)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示例】 慢餐:“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 慢阅读:“慢阅读”就是细细品读,用心体味。使读者既获得知识,又欣赏了文字之美,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性情。(3分,词义理解1分,作用分析1分,语言表述1分) 4.本文原发表在某报副刊,入选《百年无废纸》时,结尾处被编者删去了以下一段文字:留几本书在窗台。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

请你从编者(或作者)的角度,结合文章,阐述删去(或保留)这段文字的理由。(3分) 留几本书在窗台

编者的角度:因为删去的这段文字的内容和第⑦段有重复,删去后文章更精炼,同时,还留有余味,更加含蓄。

作者的角度:前文多为叙述描写,删去的这段文字富有抒情味,起到文末点题、揭示主旨的作用。(3分,结合内容进行分析1分,理由1分,语言表达1分。言之有理即可)

一碗汤的温度

1.请在文中找出两个能反映作者心理变化的关键词:①②(2分)

①死寂或绝望(1分) ②满足或幸福(1分) 2.有人认为第⑦段划波浪线句写得很好,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分)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粉的可爱及我吃米粉时的感觉。(1分) 3.第⑿段作者为什么说回忆起那段日子“只有它,有声有色”?(2分)

2 分析一:因为在那段日子里,“周记米粉”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与希望。(2分)

分析二:在我的冬天里,它是一个名叫“春天”的岛屿。 (2分)

分析三:(若学生答“在周记米粉店里,有绿植物,花桌布,老板娘温软的南方口音,常常放着一首歌:《勇气》。以及冰冷世界里,一碗热汤粉”。1分) 4.读完全文引起了你怎样的触动,请谈谈感想。(2分)

人生难免遭遇困境、挫折,如考试失利、朋友误会、亲人离去等,我们应坚强面对,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2分)(紧扣主题,言之成理)

小葱青青

1.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结构浑然一体。“小葱”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请简要说说它在刻画人物和结构上的作用?

刻画人物上:

结构上:

刻画人物:衬托人物(是小妹妹形象的化身)结构上:小说的线索。

2.作者在描写人物时非常注重写人物的眼睛,阅读文中划线句子“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很美,很清澈,其实说的是心灵美好纯真:做买卖诚信,辍学承担家务,期盼早日上学。

3.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善于铺垫,例如关于小妹妹辍学的事,其实在她向女教师讲述前,文章已有多处铺垫。你能试着找出两处吗?请摘录原句回答。

(1)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2)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

(3)它不光清澈,还带着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盼。

(4)她抬起头,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视了一下,迅速地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有几多憧憬。 (5)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 4.小说倒数第三段说:“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请你根据上下文,简单说说这两年间发生了哪些事。

应准确全面把握相关内容,突出重点,应包含如下方面内容,小妹妹边承担家庭重担边学习,女教师热情无偿辅导,弟弟毕业。

5.这篇小说展示了自然景物美、人物心灵美、社会环境美,富有艺术感染力,读完全文,令人回味思索。作品结尾的省略号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全文说说其中有哪些内容。 (1)对小妹妹纯真善良心灵和不懈追求精神的赞美; (2)对小妹妹心愿终于实现的喜悦; (3)对充满阳光的社会环境的期望(欣慰)。

大风

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爷爷和“我”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形象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2分)“低沉有力”、“节奏缓慢”各1分。 (2)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2分)

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2分,每点1分)

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4分)

(1)“爷爷,那是什幺?”“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的人。(“坦然镇定”、“刚毅坚强”各2分,意思对即可。)

4.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3分)

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用词准确生动,富有变化。(角度2分,“视觉”“听觉”“嗅觉”写出其中两种即可;语言l分。) 5.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14.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3分)

用第二人称表达,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1分),显得亲切自然(1分),用“您”较之于“你”又能表达对母亲的尊重(1分)。

15.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分) ①小时候的英语启蒙,让我具有超越时代的视野;

②对我求学读书的执着和鼓励,让我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搏击风浪的胆识;

③摇篮前讲尼采,教育我有昂扬的生命力、意志力,有坚定的信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6.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4分) (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种子”含义为“杂交水稻的种子”(若答“水稻种子”得1分) (2)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种子”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作者)的启蒙和教育。

17.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6分) ①母亲去世21年,作者对母亲充满思念之情。(2分,感情1分,简析1分) ②母亲对作者的影响、支持与帮助,让作者对母亲充满感激、敬重之情。(2分) ③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在母亲身边多陪她,特别是在母亲去世时不在身边,作者充满愧疚(后悔)之情。(2分)

感恩阅读答案邻里有范文第2篇

《白鹭》阅读答案

白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叫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阅读参考答案:

1. 文章的第一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统领全文,突出了全文的中心。

2.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 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比较,就充分表现了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4. 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白鹭的美体现在:色素配合和身段大小都适宜;恬淡、悠然的内心。

5. 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答:可以理解为乡居的生活中因为有了白鹭而充满了生机,寂静的天空中因为有了白鹭而显得具有生命活力。

6. 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创作的何种风格?

答: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创作风格。

7. 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不少,请各写出一句。

感恩阅读答案邻里有范文第3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悉两条绿线内的两个生字,了解可以选择的读物类型并初步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点

了解可以选择的读物类型。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适合的读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交流自己喜欢读的书。

2、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谈谈感受。

3、我们怎样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呢?

二、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

1、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有关读书的文章《读书要有选择》。

2、请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最想提的两个问题。(教师归纳:为什么要选择读书?可以选择哪些?怎样选择?有什么好处?)

三、学习课文 解决问题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词,查找资料理解不懂的生字词;

2、我们读书为什么要有选择?

3、我们可以选择哪些读物?选择这些读物有什么好处?

4、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读物?

(二)、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随机正音。

(四)、交流

1、我们读书为什么要有选择?

2、我们可以选择那些类型的读物?选择这些读物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3、我们应该怎样选择读物?

(通过学生交流、汇报,让学生了解可以选择的读物及好处。学生边汇报边板书。)

四、总结课文 知识迁移

1、总结:在茫茫书海中,我们要有选择的读书。应该选择怎样的读物呢?这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爱好来选择。当然,还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我们要通过有选择的读书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2、迁移:谈谈你打算选择怎样的读物。

3、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是人类进步的不断动力。人们已经把书进行各种比喻,出示《书的妙喻》。书对我们这么重要,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努力读书,为我们的社会增添一份光彩。

五、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向你的好友推荐一本书。

《读书要有选择》公开课教学设计1

学前准备:了解歌德的生平简介。

教学目的

1.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选择书籍的方法,并了解掌握选择合适读物这种身手的益处。

重点、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读书的课文?《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精读和泛读》。 这些课文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根据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学习新课。

1. 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使什么,并结合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 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读文章。

3. 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点意思,可以分为几段?

4. 评议课文使怎样写的。

以问题作过渡,总领下文,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讲选择读物的范围和选择读物的好事。

三、说说自身以后怎样选择读物。

板书:

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取更多知识

22 读书要有选择

名人传记

科普类书

工具书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学会选择书籍的方法,并了解掌握选择合适读物这种本领的益处。重点、难点: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了解歌德的生平简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读书的课文?《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精读和泛读》。这些课文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根据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学习新课。

1.初读: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相信你们自己能解决的。在读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课文读正确。老师非常相信你们的能力,到时候,让我们大家检验你的读书情况。

2.指读:安排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情况,并随机正音和理解重点词语,如“无可厚非”“日新月异”等。

3.了解: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品读:开展阅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自主读文,并在书上随时记下你的收获。可以是关键词,重点词等等。也可与同桌小声地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收获。

5.评议课文是怎样写的。

以问题作过渡,总领下文,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讲选择读物的范围和选择读物的好处。

三、再读课文质疑,培养“阅读批判”能力

1.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疑惑?请你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记下你的疑惑,可先与同桌进行交流。

2.交流:引导学生对“为什么要选择?”“怎样选择展开补充和交流”。

四、再读感知写作特色,进行迁移练习

五、板书设计:

优秀的文学作品

感恩阅读答案邻里有范文第4篇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物:事物 C.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冲动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长:高 B.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D.简能而任之 简:简化

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 D.役聪明之耳目

6.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北邀当国者相见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牧:自我约束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 C.亏无为之大道哉 大道:最高的境界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 司职:司仪 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震之以威怒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项王曰:“沛公安在?” B.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不求闻达于诸侯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A.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月出于东山之上

12.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13.与“克终者盖寡”中“克”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克己复礼为仁

B.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 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然性俭克,少恩情

14.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尔安敢轻吾射。

C.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15.默写,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3分)

(1)人君当神器之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

(3)智者尽其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振震;B.简拣;D.火伙。

2.答案:D 解析:A.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主要的,重要的;B.纵情,古义:骄傲,今义:尽情;C.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3 C A休:美好。 B.物:他人 D.冲:谦虚 4. D (选拔) 5 B. 6 B. 7. D《 (司职:管理职事)》 8 C. 9 D. 10 B. (D太平,清明 ;部署)

11、 B. 12.答案:B 解析:A.“影”,影子;B.“景行hánɡ”原为“大道”,喻高尚的德行;

C.日光;D.景致,景色。

13.答案:C 解析:A.克制;B.战胜,攻破;C.能够;D.“刻”,苛刻。 14.答案:D 解析:D动词,A、B、C均为疑问代词。 15. (1)居域中之大 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2)载舟覆舟

感恩阅读答案邻里有范文第5篇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很寂寞,有一次,他发现他上了喜欢一只小羊羔,它纯洁、美丽,时间久了,小羊羔也喜欢牧羊人了。可是羊群不能忍受牧羊人对小羊羔的偏爱了,很快,嫉妒就像是病毒一样在羊群中迅速蔓延,它终于形成了风暴。中午,当牧羊人睡午觉后醒来时,发现小羊羔不见了,羊群却说它被一个披着羊皮的狼带走了。孤独卷土重来,牧羊人在地狱中苦苦挣扎。一天,一朵白云从牧羊人头上经过,那分明是他的小羊羔。笑容又回到他脸上。从此以后,牧羊人每天都看着天上的云,嫉妒风暴无能为力了。

嫉妒风暴登不了天,只能在地上肆虐。也就是说,嫉妒不能夺回一切,嫉妒到最后还是要倒下。一个人的嫉妒心太强烈,就会害人害己,如果报复了别人,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呢?这样只会每天心里不安、提心吊胆的。嫉妒只能让自己更加的痛苦,让自己更加的烦恼。有些人为什么要嫉妒别人呢?如果这样,甚至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被毁了,为什么不去好好享受这美好的世界呢?

让我们去欣赏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缺点,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要让嫉妒蔓延在心中,形成风暴。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吧!

感恩阅读答案邻里有范文

感恩阅读答案邻里有范文第1篇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