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保和低碳生活范文
关于环保和低碳生活范文第1篇
关键字:能源,节能,创新
一、低碳经济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承担大国责任的体现,也是解决自身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低碳核心技术和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焦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绿色新政”,其战略动机正是抢占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制高点和未来全球竞争的主导权,利用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谋求新的竞争优势。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说,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那怎么才能发展低碳经济呢?
首先,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国家未来核心经济竞争力的高度出发,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抓紧制定我国低碳经济长远战略和短期发展规划。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基础条件和科技水平,加强政府主导,动员国家整体力量,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等综合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将低碳化目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其次,要紧紧抓住自主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力争在低碳领域核心技术和尖端工艺等方面取得领先优势。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牢牢把握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这个关键,抢占低碳科技主导地位。国家要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和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加强产学研合作,调动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各方面积极因
素,集中优势科技力量,站在国际技术前沿,组织实施重大科技研发与示范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积极培育低碳经济若干战略新兴产业。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政府投入,通过补贴、补助、税收优惠等利益补偿机制,把政策激励与企业自身发展动力相结合,大力扶持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等产业,积极扶持低碳产业大型骨干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实施产业化工程,加快成熟技术和工艺的转化利用,提高我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的竞争力,占领国际低碳产业制高点。
第四,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绿色金融体系。当前,要进一步推行“绿色信贷”制度,通过监管措施和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为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项目以及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时,加快建立我国的碳金融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合作与创新,培育我国碳交易市场,在全球碳金融博弈中争取主动权,维护国家利益。
盲目追求低碳,以及跟风式的发展新能源,甚至是极具作秀式的搞低碳城市样本,都可能背离原本低碳的宗旨。因为低碳不是随便说说,随便做做,而是应该有计划地、合乎现实地一步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10年,低碳一词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显得格外亮眼。低碳二字从盲目追求“低碳”,以及跟风式的发展新能源,甚至是极具“作秀”式的搞低碳城市样本,都可能背离原本低碳的宗旨。因为低碳不是随便说说,随便做做,而是应该有计划地、合乎现实地一步步推进。
二、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为了节能减排我们要:
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 ;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 产业升级 ,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 清洁生产 ,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 技术创新 。要组织培育 科技创新 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 节约型社会 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 发展项目 、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关于环保和低碳生活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生活;环保生活;环境监测;能源消耗;污染排放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低碳环保指的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概率,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而在低碳与环保当中,最关键的就是环境监测,其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低碳与环保存在问题与发展现状。因此,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力度,加强管理水平,对于提高环境的治疗、减少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 环境监测职能
对环境的监测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环境,主要是利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等手段作为实施的技术基础,对于监测的样品进行定量定性取样与综合分析,研究环境的变化规律,其对评价低碳与环保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始终贯穿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环境监测职能特征主要有:
(1)以统计学作为基础,将社会科学与自然当中的精华成分聚集。
(2)全面面向社会,为社会而服务,对环境进行监测之后分析其主要数据,而所监测出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水、大气及噪声等环境的容量,对环境的规划与评价提供了准确清晰的数据,给实现低碳的生活方式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而低碳与环保对环境的评价主要是通过预测、分析与评估规划的项目,观测有可能出现的影响因子,并针对环境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3 环境监测当中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监测相关部门缺乏工作动力
中国当前对环境监测的机制通常是在计划经济当中所延伸出来的产物,并继承着许多在计划经济过程中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加上对环境的监测工作是一项事业单位,其内部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因其处于单位的编制型性质而缺乏工作的动力。
3.2 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尽管在环境监测站中所吸纳的工作人员比较多,但是都是一些新人,加上监测站中没有制定中长期相应的人才规划和培训机制以及管理阶层的形式化,对人员培训的力度不够,使得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导致整个监测站中缺乏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最终造成整个监测站无竞争力与生命力。
3.3 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水平较差
在环境监测站中,工作人员通常以目标责任制作为工作的核心,也就是把完成环保局所分派的任务为己任。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污染源和污染物源不断出现与更新,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峻,虽然监测站方面不断加大了执法的力度,但是临时性和突发性的监测任务占据着更大的工作成分。而因为技术与设备的落后,加上一些工作人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就会使得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非常差,无法达到监测的要求与标准,最终造成监测站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也越来越没有前瞻性,对于监测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也就微乎其微。
3.4 使用大型设备效率较低
当前在许多大型的环境监测站中,把监测仪器逐渐列入到地级市环境监测站标准设备配置当中,虽然各个阶级的主管与相关的财政部门对于环境监测大力的支持,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设备,比如气象色谱与液相色谱等,对于我国的环境监测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一些地级市基本情况与实际情况的忽略,使得许多先进的大型设备没有用在正途上,利用率不高,甚至有些设备还处于闲置的状态,使得大型设备若有似无。
4 低碳环保和环境监测之间的关系
低碳与环保生活指的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尽量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简单来说就是低能耗、低开支及低能量的一种生活模式,而其作为一种生活模式,就代表向着更加健康、安全与自然的方向跃进。基于此,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公民都有义务有责任加入低碳与环保生活的行列当中,从点点滴滴做起,自觉地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这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要自觉的规范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环保与低碳时尚的健康生活习惯。环境监测指的是监测站所预测的实施项目对于环境有可能带来的影响而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与技术手段,因此也可以说环境的监测是一项技术工作,其不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还能推动人们对于低碳与环保生活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
4.1 环境监测作为低碳与环保的生活基础而存在
低碳与环保生活将环境的监测作为基础,当对某个项目实施环境监测时,必须要对项目的环境要素展开客观详细的分析,探讨该项目能否符合低碳与环保当中的生态要素、水环境与大气环境、噪声环境等容量,而在完成项目之后是不是会对环境造成变化与影响,项目是不是拥有环境可承载力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在于环境监测,一旦这个地方的水环境符合要求,大气的污染物浓度比具体质量标准值要小,噪声的容量达到要求,才能够更顺利地建立起低碳与环保的生活模式,同时也会带来更加美好、更加优质的低碳生活体验。
4.2 环境监测于低碳与环保当中具有监督功能
对于环境的体系进行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最为基本的方法就是采取环境监测,其也可以作为一种监督的方法而存在,主要工作就是监测环境有无科学性与可行性证明,而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低碳环保实施的情况,就能够直接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参考,以此对低碳与环保生活的开展施加监督与评价,同时还能够判断实施低碳与环保行动之后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及噪声环境是否改善等,这些数据的支持都需要通过环境监测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表达与证明。
4.3 环境监测始终贯穿于低碳与环保的生活当中
一旦项目已经开展了环境监测,并且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之后,必须由环境监测赋予可行性评价之后才能实施这个项目,否则就会对环境有严重的影响,从而无法达到低碳与环保的要求与目标。所以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和项目在建成投产与运行之后,都必须监测其实际环境,若项目在建成之后对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了预算值,并在投产之后对比其现状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等是否有所改变等,这些都要经过环境监测,并在项目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必须再对项目的可行性实施综合分析,才能够决定项目是否继续运行。因此,环境监测对于低碳与环保来说,始终贯穿于其发展的过程中,并贯穿在整个低碳与环保的评价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低碳与环保的生活方式,从而保护环境。
5 结语
由上述可知,低碳与环保的生活观念逐渐得到人民的认可,而环境监测作为低碳与环保生活的保障和基础,并始终贯穿在低碳与环保的整个体系当中,具有非常强的监督能力,可以让人民正确认识低碳与环保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低碳与环保生活方式,为环境减压,从而达到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淑华.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监测中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1,15(6).
[2] 林达.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农业,2010,8(9).
[3] 徐雁飞,董文渊.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0,17(3).
[4] 王文.加强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运行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18).
[5] 白雁冰.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1,31(30).
[6] 张萍,邵丹,孙青,黄众思.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9).
作者简介:牟妍(1987-),女,黑龙江绥化人,黑龙江省绥化市环境保护检测站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
(责任编辑:陈 倩)
关于环保和低碳生活范文第3篇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雨、生物物种的骤减人们忧心忡忡;面对资源、能源的有限性:可再生资源的滥用、不可再生资源的贫乏人们惶恐不安;面对这膨胀化的世界,人们坐立不安。高速发展的科技,不仅带给了我们惊喜,同时亦给我们留下了悲伤:种种的环境问题和生存问题,唤醒了人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关注。经历了各个时期的磨练和改进,现在的“低碳生活,环保节能”成为了保护环境的主方向。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水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所谓“环保”(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则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节能”( energy conservation),是指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减少所需能源(或能量)的消耗。对于这些新鲜概念的出炉,人们意识到了环境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以及保护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亦是时代的一大发展趋势,我们应参与其中,尽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自我做起,从细节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以实现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的定义已告诉人们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只要人们在生活中树立低碳意识,有意而为之,并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低碳的生活时代则不再遥远。“节电、节水和回收”定义中的这三个细节,是指引人们行为的航标,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基本步骤。
“节电”即节约用电,节约用电是指通过加强用电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电措施,以减少电能的直接和间接损耗,提高能源效率和保护环境。减少电的使用度数,归根结底就是减少碳的使用量和排放量,来保护环境,当人们随手关调台灯、拔掉不用的插头时,便是节约用电的表现,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不骑电车骑自行车,既环保有健身,又能节约用电,还可建立节电榜样,带动大家共同参与,自然会减少碳的消耗排放,同时又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何乐而不为 ? 只要敢于发展自我的力量,号召大家一起行动,每天节约一度电,则全球就会节约13亿度,这是一个乐观的数字,成果显而易见应该很突出,同时也走进了我们的目标---节约用电,低碳生活。 “节水”即节约用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从小时候我们就接受教育,随手关闭滴水的龙头,不浪费水资源;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而不是直接倒掉这种循环利用的模式,有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现在更应该提倡,循环利用可用的水资源,减少水的浪费,生活中不难做到:刷牙、洗脸用口杯接水,用洗脸盆洗脸来代替不间断地放水等等,关注生活细节,我们会有更大的发现。据了解,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城市如果有60万个水龙头关不紧,一年可损失上亿立方米的水,由此可见水的浪费是惊人的。每个人每天节约一度水,全球的水资源紧缺情况便会得到缓解,人们也将有望实现“节约用水,低碳生活”的目的。
“回收”则更是循环利用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回收废弃的物品,重新找回它的价值,以获得新的效益。据了解,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例如:每回收利用利用一吨废钢铁,可炼钢850千克,相对于用铁矿石炼钢可节约铁矿石20吨,节能1.2吨标准煤。物资回收可以节能环保,减少碳的排放,避免对地球产生过多的消耗负担。生活中,当人们把家庭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处理,废报纸回收利用的时候,有限的资源便实现了重复利用的价值,这种价值对于人们不言而喻是宝贵的,同时这又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好好把握。回收再利用是人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应该积极提倡以实现我们“回收利用,低碳生活”的目标。
还有人们可以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绿色购物节约能源,少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减少碳排放量,选用环保材料的橱柜,减少废弃废物和碳产生做到这些,我们的“低碳生活,环保节能”就又近了一步。虽然生活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当我们大家都在为美化明天做贡献时,相信这个目标很快就会实现。“人多力量大”我们所熟知的一句格言,将会再一次被验证。
当然,在“低碳生活”中,“低碳经济”一词并不陌生。经济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支柱,社会的进步,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经济。“低碳经济”指的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的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关于环保和低碳生活范文第4篇
人们在生活和消费过程中的过量碳排放, 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说明的是, 我国城市家庭的碳排放水平要比美国小很多。有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74个城市平均的标准家庭年碳排放是2.2吨, 其中北京是4.0吨, 上海是1.8吨。即便是年碳排放达到5.1吨的大庆, 也不足美国最“绿色”的城市圣地亚哥 (26吨) 的1/5。我国的城市居民大多住在单元房中, 私家车拥有率的快速增长也仅仅限于大城市。相对在大面积的独立式住宅居住, 且私家车拥有率超过80%的美国人, 国人生活中大量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便利消费”、“重复消费”等浪费能源、增加污染、高碳排放的不良消费和生活方式, 同样值得关注。有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源约占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6%, 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
作为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能的好习惯, 建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 减少碳排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低碳生活作为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 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而从长远看, 低碳生活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生活理念。低碳生活眼下所受到的以都市白领为代表的“低碳族”的热捧和践行, 与其本身所蕴含的环保元素和道德魅力密不可分。
低碳生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低碳生活, 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 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正如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所说, 在二氧化碳减排过程中, 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人人都有能力过上一种低碳生活, 我们应该坚持低碳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低碳生活提倡的是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即克服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消费至上理念, 戒除“便利嗜好”、“奢侈和面子消费”, 尽量减少、纠正高能耗、高浪费的消费。它既不同于因贫困和物质匮乏而引起的消费不足, 也不同于因富裕和物质丰富而引起的消费过度, 而是一种不追奢、不尚侈、不求多、不唯量的健康、平实、理性和收敛的消费方式, 既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 又时时考虑为人类的发展保留和储蓄应有的空间和资源。
低碳生活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很多人曾有过这样的顾虑, 认为高排放才有高质量的生活, 低排放就是贫穷。之所以会存在这种误解, 正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看到, 在较高发展水平情况下也可以是低碳的。如在使用核能为主的法国, 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欧绝大部分国家依赖可再生能源, 丹麦基本上依靠风电, 挪威、瑞典则依靠水电。事实证明, 这些国家碳排放很低, 但生活水平却很高。低碳就是在对环境影响更小或有助改善环境的情况下, 给人体提供舒适的生活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健康。所以低碳不但不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反它将人类的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一项名为“擦掉你的碳足迹”的行动, 已在国外流行开来。碳足迹, 就是衡量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 要靠植树等方式“擦掉”自己乘坐飞机留下的“碳足迹”, 乘坐飞机的经济舱飞过3000公里所产生417公斤二氧化碳, 就应当种4棵冷杉, 让它们在未来30年里将这417公斤二氧化碳“消化”掉。低碳生活虽然是一个新的理念, 但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概括为适度的食、住、用、行。每个人每一天都会留下自己的“碳足迹”, 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一些粗放式生活和消费模式, 每天都在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我国已经作出承诺, 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可见, 居民承担降低碳排放的责任和任务, 是相当艰巨的。
“雁过留声, 人过不留碳’”, 低碳生活要从自身做起。据统计, 美国每年扔弃的塑料袋等于消耗了1200万桶石油, 而我国每年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也已超过惊人的1万亿个。公务人员要将每张纸都双面打印, 这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需要很早起床的学生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 每天可减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家庭主妇洗衣服后不用洗衣机甩干而选择自然晾干也可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都市白领们在午餐休息时间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 可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运动健身的人将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 又可减少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便是饲养宠物, 也要审慎考虑才是, 因为一只中型犬的生态足迹竟是一辆4.6升、每年行驶一万公里的丰田陆地巡洋舰汽车的2倍, 哪怕是一只猫的生态足迹, 也只比一辆大众高尔夫汽车的生态足迹略小只要每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 低碳居家、低碳消费、低碳出行等, 低碳生活就会成为现实。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低碳生活要从现在做起。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离我们并不遥远, 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在着装方面, 不穿野生动物毛皮制作的服装, 购买棉质衣服, 少买或不买化纤产品;在用餐方面, 多吃素、少吃荤, 少吃荤的结果是减少家禽家畜的饲养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尽量做到不购买包装繁杂的食品, 不用一次性碗筷和杯子, 吃不完打包不浪费;在交通出行方面, 尽量少开车或不开车, 出行尽量选择乘坐火车或者地铁、公交汽车而不是飞机, 把自行车作为中短途代步工具, 最好步行;在居家生活方面, 采用简单和节能的装修,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使用节能灯。这点滴的节约, 就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用低碳意识管理工作、生活中的每个环节, 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环保的“低碳人”。
关于环保和低碳生活范文第5篇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
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
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宣传海报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
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
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
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二氧化碳
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转向低
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
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
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
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
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
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
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
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
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
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
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
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
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
量目前的生态环境。
个人意识
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
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
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
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
碳生活
“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
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
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
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
林业碳汇
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
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
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
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低碳方面来说
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
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
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
段。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
编辑本段背景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
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受伤”的地球
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
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
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
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
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物种减少
美国媒体2009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
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
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
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
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
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
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
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
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
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
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二氧化碳会使温
室效应加剧,因此算作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在通常条件下空气质量预报中不报二
氧化碳的浓度。此外,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50%的时候会引起窒息,所
以应当避免到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地方去(例如储藏蔬菜的地窖),在去这些地
方前要先通风。
建技1001李家俊
关于环保和低碳生活范文第6篇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
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
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宣传海报
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
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
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
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二氧化碳
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转向低
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
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
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
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
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
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
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
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
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
排势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
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
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
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
量目前的生态环境。
个人意识
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
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
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
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
碳生活
“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
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
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在北京的八达岭,一
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
林业碳汇
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林业碳汇是通
过实施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植被恢复等活动,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
用吸收水,土里的无机盐和水分,释放氧气通过筛管把制造的有机物再运送到土
里,土里的真菌和细菌再把有机物分解,从而产生物质循环,对于低碳方面来说
起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
受到更多人的欢迎。目前,减缓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减排和增汇。与减排手段
相比,林业碳汇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为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
段。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
编辑本段背景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
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受伤”的地球
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
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
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
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
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
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物种减少
美国媒体2009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
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
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
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
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
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
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
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
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
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
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二氧化碳会使温
室效应加剧,因此算作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在通常条件下空气质量预报中不报二
氧化碳的浓度。此外,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50%的时候会引起窒息,所
以应当避免到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地方去(例如储藏蔬菜的地窖),在去这些地
方前要先通风。
建技1001李家俊
关于环保和低碳生活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