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防控传染病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防控传染病范文第1篇

传染病防控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组 组长:李清周校长

督导:冉茂文书记

副组长:冉旭刚、安锐副校长

成员:全体教师

二、分工职责

校长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调动全校所有力量确保此项工作高效落实。

书记负责全校突发事件及传染病防控的保障落实,指导、监察各处各部门工作,确保各处环节紧凑有效实施。

副组长冉旭刚副校长是学校防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防控工作的制度、方案的制定指挥,卫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调配及后勤物资保障,及具体执行;

安锐副校长主要负责防控工作中对全体教职工的管理、保护,协调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正常实施的直接责任人。

员:

各班班主任老师职责:各位班主任老师全面负责本班防控工作。是本班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学校防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也是本班疫情报告责任人。班级晨检应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协助校医做好因病排查工作及各类资料填写上报工作;搞好班内卫生、消毒、通风等工作;积极学习传授各类传染性疾病特征、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等。

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来,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要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观察工作,发现异常要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并由班主任逐级汇报。

三、具体实施 学校防控:

1、做好日常学生的晨、午检,在各类传染病流行期间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做好防护,指导各班学生和家长做好防护。严格按照免疫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努力提高预防接种率,学期初做好预防卡证的查验及登记工作。

2、做好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做好学校的日常防护,疫情流行期间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严格把关,确保安全。

3、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措施到位,积极制定相关制度、方案,确保措施得当,有力到位。日常应做好各类防控物资的储备,疫情期间要确保各类物资满足供给,人员到位,群策群力。

4、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及疫情报告体系。学校发生疫情时,法定报告人必须按照报告实效和途径进行上报,不得隐报、瞒报、迟报和漏报。建立起由学生到教师;由教师到疫情报告人(校医);由疫情报告人(校医)向校领导和上级教育、卫生部门的疫情报告体系。

5、对已发生疫情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做好监测和处理。做好全体教师的教育培训和家长的交流沟通,确保和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班级防控:

1、严格执行学校开窗通风制度,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班主任每日晨检、晨报,对因病缺勤学生问清发病时间、起因、主要症状及是否就诊等,在校医晨检时口头将上述信息汇报做好登记和进一步帮助其进行病因排查,以便及时提出相关意见和采取相应措施。

2、采用家长记录或家长定时报告等适当的措施做好患病学生的跟踪随访,认真填报班级《因病缺勤跟踪随访记录》,通知家长在学生病愈后需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具已过传染期或已愈诊断证明,学生返校时将随访记录和诊断证明交由卫生室存档备查。

3、班内出现传染病,严密观察其他学生健康,对可疑感染者劝其及早就医。教育学生增强防护,做好教室消毒:领取消毒液、掌握消毒浓度(调配和操作最好亲自进行)并填报班级消毒记录,提前放学通知卫生室进行紫外消杀。

办公/活动室防控:

1、严格执行学校开窗通风制度,保持各室环境卫生。

2、掌握各类传染病相关知识,做好预防和宣传教育。

3、对出入人员特别是疑似病例要严密观察,必要时带其到卫生室进行排查,并对其接触地进行消毒等相关措施。

四、措施保障

上级部门要求学校传染病防控与工作绩效、年终考核、评优奖励挂钩,工作到位,责任细化,措施职责明确,并将此列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保障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与实施。

五、责任追究

责任倒查追究责任制,各自分工负责,谁出问题谁承担负责,责任到人,层层把关。针对各人负责的环节认真开展工作,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

防控传染病范文第2篇

传染病预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与健康,特别在春季是流感,肺结核、麻疹、流脑、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进一步做好防控工作,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安排,认真落实执行,由于全校师生的大力协作,我校从未发现疫情,而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成立了以李雷雨校长为组长,赵书鹏为副组长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促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学校师生身心健康 ,积极将我校卫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了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

2.认真落实,重在预防

我校认真落实了师生健康状况每日晨检、午检、晚检制度,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要求班主任教师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必须对该班学生进行晨检,午间对学生进行午检。内容主要包括:对每名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统计出勤率,追踪缺勤原因,统计生病学生。在“三检”的过程中如有发现学生发热、疱疹、恶心、腹泻等病症时,必须及时告知学校主要负责人,学校将进一步进行排查,以确保对传染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期识别。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及时告知家长,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卫生部门,以便调查处理,对于患病学生,实行在家或医院隔离治

疗,学生复课时必须有医院盖章和主治医生签名的康复证明方可返校。 3.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在三月份的卫生宣传日中,根据上级防疫部门、教育局的有关精神,狠抓了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作了甲肝、乙肝、结核、流脑、乙脑、流感、腮腺炎等传染预防知识宣传。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集中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主题班会、升降旗时间、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宣传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并且在三月、九月的家长大会上,对家长也进行传染病防治宣传。

4.搞好校园环境卫生、增强学生防病意识。

我校每周进 行一次全校性的大扫除,消除垃圾、污水、污物,实行垃圾袋装化。每天利用课间,各班派学生对校园进行清扫,保持校园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污物,不参与聚餐活动,不到马路摊点进食。学校在四月份、十月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灭鼠、灭蝇,消灭了蚊蝇孳生地,切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 5.认真做好学校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以及环境卫生

注意做好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对学校食堂的卫生、消毒情况、采购台账、食品留样等做到勤检查,勤督促,努力提高饭菜质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班主任老师监督学生食用,防止学生带走,存放变质后食用,发生食物中毒。 认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每周一和周三早晨由专人对教室、宿舍、饭堂、厕所等重点场所进行每周两次定期消毒。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注意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食物和不洁的生冷、凉拌食物,不随地大、小便和乱

倒垃圾,不污染水源等内容,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要求全校师生注意教室清洁卫生,教室每节课间进行通风换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经常性的大扫除活动,清理整顿校园卫生环境。 6.加强传染病的管理。

如学生中患有传染病,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登记并督促学生办好休学手续,由家长带学生入院治疗,等学生完全康复才转校上课,以免传染病在校园内扩散,并同时做好教室消毒工作,消灭病菌的繁殖。

工作中,我们不仅对其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还对师生员工进行了及时的宣传和教育,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重在预防,消除了传染病传播的各种隐患。

防控传染病范文第3篇

组 长:朱达民

副组长:欧阳咏娱

成 员: 江伟锋、许结仪、黄细凤、王就兴、梁雪梅、谭彩娣、苏启能、江淑贞、钟钜享、龙淑梅、沈幼萍、沈志锋

职责分工:

组长、副组长:负责统筹全面工作。

各年级主任:负责配合学校协调本年级班主任、学生并组织学生参加辅助工作、宣传教育工作。

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消毒物品的采购供应,及车辆的安排及组织接送学生。

德育处:负责一至三年级学生的晨检及发病学生的处置。疫情的上报工作。

教务处:四至六年级学生的晨检及发病学生的处置。疫情的上报工作。

各班建立相应传染病防治组织机构,具体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每个教学班指派专人负责本班传染病的监督及报告,保持与学校疫情报告员的密切联系。

防控传染病范文第4篇

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有效防止传染病的流行,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确保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宣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染病传播和蔓延的途径。

2 .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快速反应

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第二部分 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专门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与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彭熹任组长、副校长陈明智任副组长、总务处、政教处、办公室、教务处及年级主任为成员。总务处、政教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根据传染病疫情的预测与变化不定期召开会议。

二、日常管理

在镇疾控中心指导下,领导组具体负责传染病防治的专业性工作及技术指导,办公室配合开展相关宣传工作。总务处保障传染病防控的物资供应,校党支

1 部负责协调人员调度,政教处负责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应急状况。

三、应急体系

建立以校长挂帅的应急领导小组,发生疫情时紧急启动。视疫情严重程度决定启动规模,发生重大疫情时全面启动。

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代树康

副组长:陈明智

成 员:杨友林 毕强 王志强 廖运田 彭海容 郭小勇 彭小容 蒋勇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小组:

疫情监测组

组 长:代树康

副组长:杨友林

组 员:蒋勇 郭小勇 彭小容

诊治跟踪组

组 长:廖运田

组 员: 郭章华 彭海容

环境消毒组

组 长:王志强

组 员:邹长宁

安全保卫组 组 长:杨友林

组 员:刘昌宪 江 锋 张裕泰 宣传工作 组 长:彭海容

组 员:郭章华 廖运田

第三部分 传染病上报隔离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各级卫生局要求,经研究决定,建立柳嘉镇初级中学传染病上报隔离制度,内容如下:

1、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报学校,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 2 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临床症状、诊断情况等。

2、 教职工发生传染病,年级或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学校,上报内容同1。

3、在接到班主任、年级、部门负责人上报疫情后,学校在第一时间上报镇疾控中心,根据疾控中心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并向党政汇报。

4、 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

5、 对于班级或处室内发生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学校,由学校统一进行现场调查,确有传染病可能的,同3进行处理。

6、 对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相关法律及规定有关责任人将被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及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第四部分 疫情信息发布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本校传染病的疫情信息,需上报相关部门,经其授权后,由校长统一向全校发布。其他部门及个人无权向社会或全校发布疫情信息。

第五部分 工作安排

(一)日常防控

1、各部门和班级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落实各项日常防控措施。坚持晨检制度,填写晨检报告表。

2、各部门和班级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健全校管理组织,规范操作规程,明确每个程序的责任人及其具体职责,加强监督检查,控制校内感染。

3、各部门和班级加强教育管理,对教室及活动场所等保持通风换气,搞好校内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4、按传染病上报隔离制度,认真做好疫情监测工作。

5、对有可疑症状的人员及时送指定医疗机构诊治。

6、落实外来人员登记制度。

7、定期对供水设施、食堂、小卖部、学生寝室、教室、厕所等公共设施、场所和用具进行消毒。

(二)应急处置

3 遇有疫情发生,在镇疾控中心指导下,全面启动应急预案,各司其职,做好应对。

1、严格隔离,切断传染源。对传染病的原发地立即进行隔离,妥善安排就诊,指导消毒及疫情调查。

2、对所有疫情发生地点或人群实施隔离控制措施,并进行严格消毒和协助检疫。

3、对传染病人可能经过或停留的场所进行消毒。

4、协助对传染病人可能接触的人员进行检疫。

(三)预防接种

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安排配合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四)卫生宣传

制定预防传染病宣传培训计划,加强公众法律知识和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开展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防治传染病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督促教职工、学生搞好卫生防疫。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督促各处室、班级、学生公寓搞好环境卫生,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克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督导检查

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校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作出评价。

第六部分 传染病名

防控传染病范文第5篇

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1.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消毒、通风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对着人咳嗽、打喷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擤鼻涕的纸巾,不抠鼻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

3.提高幼儿的免疫水平:预防接种、体格锻炼、生活习惯。

二、幼儿园出现疫情时的预防措施

1.五"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2.消毒:物表消毒、空气消毒。

三、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防治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病原体流感病毒

潜伏期1-7天

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班级隔离期无新病例出现起隔离一周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流行特点1.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常沿交通线传播。通常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率。2.通常为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

临床表现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防疫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频繁有效的对流通风至关重要),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及时隔离流感样病例及与流感样病例密切接触者。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

返园条件临床症状彻底消失

(二)流行性腮腺炎

病原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潜伏期8~30天,平均14~21天

传染源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21天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

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两季较多,发病呈流行或散发,在集体儿童机构或易感成人聚集的地方可呈暴发流行。对易感者进行免疫预防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临床表现:发热1~2天后有单侧或双侧的腮腺肿大,胀痛,在张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耳垂的前后下放有边缘不清的腮腺肿块伴有触痛,口腔内的腮腺管开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红肿。

防疫措施给予儿童麻风腮疫苗接种,发现病人及早隔离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需检疫,但在幼托机构留检三星期。

返园条件腮腺肿退后一周

(三)水痘

病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潜伏期10~21天,平均14天

传染源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21天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密切接触

流行特点无周期性流行,全年均有发病,但有冬春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背,四肢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成充满透液的疱疹。皮疹分批出现,在同一部位同时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混杂存在数日痂皮脱落,不留疤痕。

防疫措施1~6岁儿童给予水痘疫苗接种,发现水痘病人及早回家隔离治疗。室内加强通风,换气,玩具,用具采用爆晒或用消毒药揩擦,不让易感儿与病人接触。

返园条件痂皮硬结干燥,无新疹出现。

(四)手足口病

病原体柯萨奇病毒

潜伏期3~6天一般4天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7天

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流行特点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4月开始上升,高峰在夏秋季。2.发病以儿童为主,其中主要侵袭幼儿。3.托幼机构是本病好发场所。

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38~39℃),伴有咳嗽、流涕、倦等症状。2.口腔粘模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后变为疱疹,患者咀嚼时疼痛,拒食3.及少数病例可出现肺炎、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并发症。

防疫措施1.平时措施:培养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晨检,注意儿童身体、手、足、皮肤变化,做好幼儿日常卫生管理与玩具、用品、便器等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疫情处理措施:及时离园,隔离治疗病人,做好玩具、用品、粪便等消毒,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控制集体活动,减少传播机会。

返园条件脱痂无新皮疹、疱疹出现,或自确诊日起10天。

(五)麻疹

病原体麻疹病毒

潜伏期潜伏期约10天(6~18天)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班级隔离期医学观察18天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有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流行特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由有病例发生。我国以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因长期疫苗免疫的结果,麻疹流行强度减弱,平均发病年龄后移。流动人口或免疫空白点易造成城镇易感人群累积,导致局部麻疹暴发流行。

防控传染病范文第6篇

本寓老人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导致传染病发生、蔓延,一旦疫情暴发,将严重威胁全体老人的身体健康,对本寓、家庭和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本寓认识切实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启动应急预案,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沈秋萍

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

:沈国柱 具体分管防控工作

:各小组组长 具体负责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本寓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本寓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老人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老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

加强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体学老人认真关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向家属报告。家属在家发现子女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并请通知院长。本寓全面实行老人健康查检制度。如在校发现有流感等类似症状的,须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到正规医院治疗。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观察,

防控传染病范文

防控传染病范文第1篇传染病防控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