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81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范文第1篇

为加强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组织和领导工作,组织机构如下。

组 长:矿长 书记 副组长:副总以上领导 分管负责人:安监处长

成 员: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工程地测大队、安监处、保安区及基层区队负责人

管理部门:安监处

1.1 职责分工

1.1.1 决策层领导职责

(1)矿长:

a.全面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是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

b.督导各系统认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

c.每年底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区队进行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重点对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d.负责晓南矿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组织实施,编制具体的工作方案,做到管控人员、技术、资金要有保障。

e.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组织开展1 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f. 负责在每月最后一次的安全办公会上,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g. 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h. 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2)党委书记:

a.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与矿长共同承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

b.负责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c.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d.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3)生产副矿长:

a.负责采煤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织制定顶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分管范围内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有关科室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c.负责范围内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组织有关科室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d.矿井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组织有关科室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e. 在每旬末之前组织对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旬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并安排落实旬后2天之内完成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

f.负责组织设定重大安全风险区域作业人数上限。 g.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 h.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i.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4)总工程师:

a.负责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技术管理工作,并协助矿长开展矿井年度辨识评估工作。

b.负责通风系统、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管控工作,组织制定瓦斯、火灾、煤尘、水害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c.在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组织有关科室进行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d.启封火区、排放瓦斯、探放水等高危作业前,组织有关科室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e.在通风和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有关科室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f.负责范围内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组织有关科室进行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g. 在每旬末之前组织对通风系统、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的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旬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并安排落实旬后2天之内完成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

h.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 i.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j.负责确定和划分重大安全风险区域。 k.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5)安全监察处处长:

a.分管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负责监督检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与矿井年度辨识评估、专项辨识评估、月份和旬检查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并按要求进行考核。

b.在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协助矿长开展 1 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并落实专项辨识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

c.协助矿长开展矿井年度辨识评估、每月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工作,并落实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d.负责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的公示公告。

e.每年组织对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f.在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内容中,增加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内容,并督促检查培训的开展情况。

g.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h.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机电副矿长:

a.负责机电系统、运输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织制定提升运输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在机电系统、运输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c.负责范围内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d. 在每旬末之前组织对机电系统、运输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旬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并安排落实旬后2天之内完成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

e.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 f.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g.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7)掘进副矿长:

a.负责掘进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领导工作,协助生产副矿长制定顶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在掘进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c.负责范围内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组织开展1次专项辨识,并落实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

d.协助生产副矿长对每旬组织对掘进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e.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 f.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g.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8)副矿长总会计师:

a.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资金投入工作。

b.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c.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9)工会主席(纪委书记):

a.负责安全风险管控安全物资投入和监督执行工作,督导相关单位及时公示重大安全风险内容和管控措施。

b.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c.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10)生产副总工程师:

a.负责采掘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技术管理工作,协助生产副矿长制定顶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协助生产副矿长开展1次专项辨识。

c. 采掘系统进行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协助生产副矿长开展1次专项辨识。

d.矿井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协助生产副矿长开展1次专项辨识。

e.协助生产副矿长每旬组织对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f.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 g.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h.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11)通风副总工程师:

a.负责通风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技术管理工作,协助总工程师制定瓦斯、火灾、煤尘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在通风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c.在启封火区、排放瓦斯、探放水等高危作业前,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d.在通风系统进行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e.协助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对通风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

f.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 g.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h.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12)地测副总工程师:

a.负责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技术管理工作,协助总工程师制定水害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c.在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d.在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进行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协助总工程师开展1次专项辨识。

e.在探放水等高危作业前,协助分管负责人开展1次专项辨识。

f.协助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对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

g.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 h.执行矿领导带班制度,带班期间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组织现场整改或提交分管矿领导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i.其他相关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1.1.2 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各类人员职责

(1)安监处常务副处长:

a.负责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协调、监督、考核。 b.组织安监处监察员监督检查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c.组织安监处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组织收集、汇总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资料,形成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并报矿长审批。

d. 组织安监处相关人员参加矿井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组织收集、汇总相关资料,形成矿井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报告,并报矿长审阅。

e.对各系统对年度及专项辨识评估结果进行应用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2)生产科科长:

a.负责顶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生产副矿长制定顶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组织生产科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协助生产副矿长每旬组织对采掘系统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并建档和形成报告。

d.检查督促采掘系统按要求对年度及专项辨识评估结果进行应用。

(3)机电科科长:

a.负责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机电副矿长制定提升运输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组织机电科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协助机电副矿长每旬组织对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并建档和形成报告。

d.检查督促机电运输专业按要求对年度及专项辨识评估结果进行应用。

(4)调度室主任:

a.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调度指挥工作。 b.负责重大安全风险区域人员上限的监督检查。 c.负责视频系统和通讯系统监督检查工作。 (5)工程地测大队队长: a.负责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总工程师制定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组织工程地测大队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协助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对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系统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并建档和形成报告。

d.负责设计前专项辨识评估结果应用。 (6)保安区区长:

a.负责瓦斯、自然发火、煤尘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助总工程师制定通风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b.组织保安区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协助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对通风系统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并建档和形成报告。

d.负责启封火区、排放瓦斯、探放水等高危作业实施前专项辨识评估结果应用。

(7)基层区队负责人:

a.负责本区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 b.每天组织本区队人员对负责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进行不间断监控、管理,发现管控措施有漏洞或风险不可控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和汇报,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使安全风险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8)生产科室副科长:

a.协助科长做好本科室负责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b.按规定参加年度辨识评估、矿井月度和系统每旬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在跟班上岗或走动巡查过程中,监督检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9)生产科室主任工程师:

a.负责本科室分管范围内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技术管理。 b.协助分管负责人组织制定本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c.督促检查本系统辨识评估结果应用情况。 (10)生产科室科员:

a.对分管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

b.按规定参加年度辨识评估、矿井月度和系统每旬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c.在跟班上岗或走动巡查过程中,监督检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11)基层区队党支部书记: a.与区队长同责。

b.协助区队长共同做好本区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工作,每天组织本区队人员对负责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进行不间断监控、管理,发现管控措施有漏洞或风险不可控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和汇报,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使安全风险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12)基层区队副职:

a.负责本职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b.在跟班上岗或走动巡查过程中,对本单位负责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进行随机监控。

(13)基层区队技术主管和技术员:

a.负责本区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技术管理工作。 b.针对工程施工前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负责制定技术治理措施,编入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c.负责本区队相关专项辨识评估结果的应用。 (14)基层区队班组长:

负责执行和落实与本班组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保证执行到位、落实到位,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风险,保证现场安全生产。

(15)基层区队岗位工人:

严格执行和落实与本岗位相关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发现现场安全风险不在可控范围内,要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和汇报,严禁冒险作业。

1.2 管理部门

指定安监处为晓南矿安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开展与考核,并指导协调各职能科室和区队、班组完成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1)常务副处长:

a.负责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协调、监督、考核。 b.组织安监处监察员监督检查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c.组织安监处相关人员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2)副处长:

负责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技术管理和相关资料收集归档,不断完善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3)系统监察员:

负责分管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监督检查工作,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4)安监大队队长:

负责监督检查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参加矿井年度安全风险辨识、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检查分析。

(5)安监大队副队长:

跟班及走动巡查期间,监督检查责任区域内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6)安监大队技术员:

负责安检员安全风险管控知识的培训工作,指导安检员监督检查责任区域内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7)安检员:

负责责任区域内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执行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8)培训中心主任:

a.每年安排对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b.负责组织在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内容中增加矿井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相关内容,并组织培训工作。

(9)培训中心副主任

a.具体落实“每年安排对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工作。

b.落实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的“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

(10)培训教师: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范文第2篇

姓名

车间

成绩

一、填空题(28分,每线2分)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 )和(或)( )和(或)( )的组合。

2、风险辨识是识别( )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

)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 )。

4、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 )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5、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 );⑶( )。

6、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 )、治理和( )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7、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 )、治理目标、( )、( )、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16分,每题2分)

1、(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

(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

(D)风险分级

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3、(

)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 (A)企业

(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主要负责人

4、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

)

(A)统一

(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5、()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

)

(A)事故控制

(B)风险管理

(C)隐患排查

(D)安全培训

6、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

)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A)作业活动

(B)设备设施

(C)安全设施 (D)工艺操作

7、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

(A)70

(B)160 (C)320 (D)50

8、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

)机制。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B)双重预防(C)标准化运行 (D)安全管理

三、简答题(56分,第一题20分,第二题36分) 1.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

2.请说出你的岗位风险及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28分,每线2分)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

2、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4、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5、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

6、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7、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16分,每题2分)

1、(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C)

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 (D)风险分级

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B )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3、(

)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A)

A)企业

(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主要负责人

4、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

D

)

(A)统一

(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5、()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 B )

(A)事故控制

(B)风险管理

(C)隐患排查 (D)安全培训

6、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

)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A

)

(A)作业活动

(B)设备设施

(C)安全设施 (D)工艺操作

7、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A )

(A)70

(B)160 (C)320 (D)50

8、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 B )机制。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B)双重预防 (C)标准化运行 (D)安全管理

三、简答题(56分,第一题20分,第二题36分 1.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范文第3篇

管控课件

第一章 安全风险辨识范围、方法

第一条 矿长、总工程师、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科长及副科长、相关区队正职及技术员履行“规范”中工作体系职责,当触发以下时间节点或情节时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一)每年年底前对瓦斯、水、火、粉尘、顶板、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重点对煤矿瓦斯、水、火、粉尘、顶板、冲击地压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二)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开展一次专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三)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大变化时,开展一次专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四)排放瓦斯等高危作业实施前,开展一次专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五)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开展一次专

1 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六)连续停产停工1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开展一次专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七)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评估,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

第二条 辨识方法主要采取工作任务分析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初始危险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根本原因分析法等,基本归类如下:

(一)和复工复产专项辨识中瓦斯、水、火、粉尘、顶板等自然灾害因素采用初始危险性分析法,提升运输系统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二)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采用初始危险性分析法。

(三)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采用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法。

(四)排放瓦斯等高危作业实施前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

(五)新技术、新材料试用或推广应用前,采用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法。

(六)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

2 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

第八条 评估方法采用风险矩阵法,根据辨识出的风险可能发生频率与损失程度的乘积划定风险值范围,分为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四类,对应红、橙、黄、蓝四种颜色。

第二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流程

第九条 、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组织主体为“规范”中的、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组长,实施主体为副组长,监督主体为安检科,指导主体为风险办,各主体必须按照“规范”进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第十条 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主要工作流程:成立辨识评估小组辨识评估范围、方法危险因素识别、作业活动及风险点辨识风险评估制定管控措施和风险清单编制辨识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 负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组织职责的主体,在组织过程中,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触发本制度第六条规定的时间节点或情节时,相关组织主体及时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二)矿长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三)分管负责人每旬组织对分管范围内月度安全风险

3 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检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第十二条 负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实施职责的主体,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助辨识评估小组组长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二)如实填写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表,并编制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三)建立、健全分管范围内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监督落实。

(四)协助矿长实施每月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

(五)协助分管负责人实施每旬对分管范围内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

第十三条 负有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实施监督职责的主体,在监督过程中,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依据国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有关政策、结合矿实施效果,及时修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和体系建设规范。

(二)监督、督促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开展,督促业务科室编写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表和评估报告。

(三)监督、督促安全风险评估辨识结果在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中的应用。

(四)监督、督促月度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4 和管控效果及旬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的检查分析。

(五)监督、指导培训中心对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的人员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对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第十四条 带班矿领导以现场检查或电话询问的方式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未按规定落实管控措施而产生的事故隐患,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整改或提交分管副矿长研究整改措施,组织落实。

第十五条 安全风险存在的单位,必须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对涉及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内容及时对本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第三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

第十六条 矿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主要管控流程详见附件。

第十七条 矿长每月下旬组织组织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相关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检查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

排查结束后,组织分管矿领导、副总工程师召开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月度专题会议,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

第十八条 机电副矿长每旬组织副总工程师(机电)、机

5 电科及机电队相关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机电运输专业性安全检查,排查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的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

排查结束后,组织副总工程师(机电)、机电科及机电队相关人员召开机电、运输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旬度专题会议,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第十九条 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副总工程师(通风)及通风科及相关区队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一通三防专业性安全检查,排查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的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

排查结束后,组织组织副总工程师(通风)、通风科及相关区队人员召开一通三防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旬度专题会议,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第二十条 总工程师每旬组织地测科科长及地测科相关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地质防治水专业性安全检查,排查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的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

排查结束后,组织地测科科长、地测科相关人员召开防治水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旬度专题会议,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第二十一条 生产副矿长每旬组织副总工程师(生产)及生产科相关人员对作业场所进行顶板专业性安全检查,排查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的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

6 排查结束后,组织副总工程师(生产)及生产科相关人员召开顶板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实施情况旬度专题会议,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完善管控措施。

第二十二条 区队长安排现场管理人员每天对所辖区域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检查落实,发现重大异常状况及时向相关业务科室进行汇报。

第四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

第二十三条 矿实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机制,风险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技术文件的编制或修订完善。

第二十四条 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确定下一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并指导和完善下一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

第二十五条 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的专项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和劳动组织确定等。

第二十六条 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的专项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第二十七条 排放瓦斯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复工复产前的专项辨识评估结果作为编制相关安全技术措施的依据。

7 第二十八条 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的专项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

第五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评价

第二十九条 矿实行对、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进行安全评价机制,用于指导矿井生产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 安全评价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和定性风险评价法。

第三十一条 安全评价结果采用红、橙、黄、绿四种颜色进行标识和管控。红色对应安全不可控,橙色对应安全基本可控,黄色对应安全部分可控,绿色对应安全绝对可控。

第三十二条 安全评价为红色时,立即对矿井整体或部分区域停止生产作业或设备运行。由矿长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全面整改。问题整改后,经安全评价达到黄色或绿色后,方可恢复生产作业和设备运行。

第三十三条 安全评价为橙色时,可边整改、边进行非生产性作业。由分管负责人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全面整改。问题整改后,经安全评价达到黄色或绿色后,方可恢复生产作业。

第三十四条 安全评价为黄色时,可边整改、边生产。由业务科室负责人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全面整改。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范文第4篇

姓名

车间

成绩

一、填空题(28分,每线2分)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 )和(或)( )和(或)( )的组合。

2、风险辨识是识别( )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

)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 )。

4、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 )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5、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 );⑶( )。

6、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 )、治理和( )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7、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 )、治理目标、( )、( )、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16分,每题2分)

1、(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

(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

(D)风险分级

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3、(

)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

) (A)企业

(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主要负责人

4、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

)

(A)统一

(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5、()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

)

(A)事故控制

(B)风险管理

(C)隐患排查

(D)安全培训

6、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

)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A)作业活动

(B)设备设施

(C)安全设施 (D)工艺操作

7、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

(A)70

(B)160 (C)320 (D)50

8、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

)机制。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B)双重预防(C)标准化运行 (D)安全管理

三、简答题(56分,第一题20分,第二题36分) 1.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

2.请说出你的岗位风险及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考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28分,每线2分)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

2、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

4、风险暂定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级别最高,企业原5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整。

5、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

6、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一般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7、隐患信息是指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企业对事故隐患信息应建档管理。

二、单项选择题(16分,每题2分)

1、(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C)

A)风险分析

(B)风险评价 (C)排查风险点 (D)风险分级

2、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B )

(A)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B)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C)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D)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3、(

)承担建立和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A)

A)企业

(B)中介机构

(C)安监部门

(D)主要负责人

4、各企业的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内容应。(

D

)

(A)统一

(B)同行业应统一

(C)由各部门自己确定,无需统一

D)与企业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有关

5、()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 B )

(A)事故控制

(B)风险管理

(C)隐患排查 (D)安全培训

6、工作危害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出(

)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A

)

(A)作业活动

(B)设备设施

(C)安全设施 (D)工艺操作

7、当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得出企业风险的危险性分值大于()时,属于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A )

(A)70

(B)160 (C)320 (D)50

8、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 B )机制。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B)双重预防 (C)标准化运行 (D)安全管理

三、简答题(56分,第一题20分,第二题36分 1.企业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哪些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公司转发了“****号通知”,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公司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下发到各所属公司。要求各所属公司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方案并抓好落实。

******公司都能够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并结合各自实际开展相关工作。

一、各所属公司都能够以全面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为抓手,强化预防为主理念,认真研究分析安全风险,在预防与管控风险上狠下功夫,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二、各所属公司把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与各节假日前夕的安全大检查相结合,组织生产管理人员,重点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开展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有效保证了平时及节假日期间的生产安全。

三、各所属公司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的任务指标层层落实,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同时加强检查力度,杜绝违章作业,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各所属公司在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中,都能够采取具体措施,加强过程管控和整改评估,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了国资系统的安全生产良好态势,为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司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范文第6篇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明确管理和作业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全面筛查、系统梳理并严格审查全公司的潜在风险源,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使得风险源的消除、控制更加全面、准确、合理和规范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目的

明确风险源可能生产的风险及其后果,对风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

二、辨识范围

煤矿所有系统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区域和地点。

三、风险源辨识方法和分级分类

辨识方法:设备、设施风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作业活动风险源辨识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

确认风险等级:风险矩阵表

四、安全风险辨识管理程序

(一)准备工作:

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矿领导、相关部室、区队。各专业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区队、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

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

(二)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素质: 1.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

3.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风险源及其后果。 4.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三)收集风险源辨识依据:

1.相关法律、法现、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2.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四)风险源辩识

1.分专业组织风险源辨识工作。 2.确定风险源辨识方法。

风险源辨识基本方法为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和作业危害分析法。为了保证辨识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在辨识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访谈、观察、交流、询问、查阅有关资料。

作业危害分析法用于辨识煤矿现有工作条件下所有工作任务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源。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用于辨识设备、设施风险源辨识。

3.按照作业危害分析法辨识风险源首先需要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单位所有的工作任务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序,并组织相关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审核、完善。

4.按照作业危害分析法进行风险源辨识时应考虑: 4.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4.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4.3人、机、环、管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a.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b.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c.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d.决策失误;e.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f.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g.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2)机的不安全因素

a.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b.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c.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d.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e.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f.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g.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臵位臵不合理;h.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矿井不良或危险

的自然地质条件;二是不良或危险的工作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是指:a.水的威胁:b.顶帮的威胁;c.地热威胁;d.瓦斯煤尘爆炸威胁;e.火的威胁;f.瓦斯突出威胁;g.其他自然地质威胁;h.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i.工作地点照明不足;j.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k.采掘设计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面布臵不合理):l.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m.巷道路面质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n.供电线路布臵不合理:O.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臵位臵不齐全、不合理:p.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4)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a.组织结构不合理;b.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c.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d.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e.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f.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g.岗位职责不明,设臵不合理;h.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l.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安全文化.j.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4.4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1)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

2)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

3)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4)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 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

6)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

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

8)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 4.5事故隐患分级

按照安全风险严重程度、安全生产状况等,将安全风险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A级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严重。

(1)瓦斯抽采能力不足或采煤、掘进工作面风排瓦斯量超过 5m³/min、 3m³/min; (2)存在超层越界开采、假密闭、假图纸等非法违规行为; (3)煤层易自燃;

(4)未经培训合格或未取得相应资格证的从业人员上

岗作业;

(5)瓦斯超限作业;

(6)排放瓦斯无措施或未严格执行措施; (7)井下无措施使用火电焊;

(8)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入井、井下吸烟; (9)违章放炮。

B级安全风险:安全风险较重。 (1)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复杂或中等; (2)空顶下作业;

(3)未按贯通措施实施贯通作业;

(4)瓦检员、安监员、火观员,弄虚作假、谎报检查数据;

(5)擅自高定监控断电值或缩小断电范围,导致监控系统不能按规定断电;

(6)“三专两闭锁”不按规定安装或人为造成闭锁失效; (7)井下电气设备失爆;

(8)擅自甩掉电气设备安全保护; (9)扒、蹬、跳车;乘坐皮带、溜子;

(10)违反斜井“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 (11)擅自使用不完好小绞车; (12)岗位工班中睡觉、脱岗。 C级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一般。

不属于 A、 B级的。

(五)风险源分级分类 1.风险源的风险分析

根据工作程序各个步骤中辨识出的风险源,描述出各种风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及其后果,确定事故类型。

2.确定风险源的风险等级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风险源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具体的衡量方式和赋值方法见风险矩阵表。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5个等级(见下表)

风险矩阵6一般风险(Ⅱ)5432低风险(Ⅰ)L1不可能估计从不发生1/100年1中等风险(Ⅲ级)12108642K2很少10年以上可能发生一次1/40年可能造成的损失重大风险(Ⅳ级)1815129632420161284特别重大风险(Ⅴ级)有效类别3025201510536302418126ABCDEF赋值654321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多人死亡一人死亡多人受严重伤害一人受严重伤害一人受严重伤害,需要急救;或多人受轻伤微一人受轻微伤害风险值30-3618-259-163-81-2由于伤害估算的损失(元)500万以上100万到500万这间4万到100万1万到4万2000到1万0到2000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备注 Ⅴ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JIHG有效类别3456赋值低可能可能发生能发生时有发生发生的可能性10年内可每年内可1年内发生5年内可能发生可能性的衡量能发生一能发生一10次或以发生一次(发生频率)次次上1/10年1/5年1/1年≧10/1年发生频率量化3.制定风险源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 4.风险源审核与发布

4.1各区队将风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初稿提交给各专业风险管理小组审核,进一步修订完善,对风险源进行归类总结,形成各专业风险概述。

4.2矿级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对风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修改稿进行最终审核,定稿后各单位组织本单位员工贯彻学习。

(六)风险源增减与升降级管

1.各单位根据生产组织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随时对风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源的增减与升降级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控制。

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风险源辩识、评价。 2.1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 2.2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2.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突出矿进过构造带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在复工复产前。

2.4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

3.每年年底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公室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对各单位风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评价,总结当年风险源管理的经验,制定下年度风险源管理的措施。

(七)风险源管理、管控 1. 风险源管理的模式

1.1重大以上安全风险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

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1.2矿级负责重大以上安全风险的管控;中等风险和一般风险由区队负责管控;低风险由班组负责管控。

2.风险源管控的措施

2.1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矿长组织实施,确保有工作方案、人员、资金保障。对重大风险源采取设计、代替、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手段,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2.2划定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重大风险区域作业人员人数上限并在该区域挂牌警示。

五、教育培训

(一)经营办组织对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教育培训。

(二)经营办每年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人员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学习,并且要有培训计划、大纲、课程安排及考勤、教案及课件、考试试卷与成绩。

六、考核办法

(一)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二)班前会未组织员工对重点工作任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罚队长100元。

(三)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和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四)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100元。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范文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范文第1篇为加强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组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