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案例(善待犯错的学生)
安全教育案例(善待犯错的学生)(精选3篇)
安全教育案例(善待犯错的学生) 第1篇
善待犯错的学生
事件过程:我班的某某同学在平时就时一个很调皮的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不听课,在班上充当老大,个性非常的强,在班上稍有不顺心的时候就会动手打同学,在2000年10月的某一天,李强趁我上课在黑板板书之机,偷偷地在下面抽烟,我发现之后,便叫李强交出烟来,但李强再三否认抽了烟.于是,我就叫他站起来离开位臵站到最后面去听课,学生不服气,嘴中嘟嘟囔囔。我也没理他,结果放学后他没回家,离家出走了。因为他平时爱上网,得知他没有回家后,我马上在学生中找到他的好朋友,得到了他的QQ号,加上了他,我以同龄人的身份去给他聊天,经过1个小时左的勾通,他终于回到了家。
案例分析:老师的急功近利、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爱心。老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应冷静处理,调查了解情况,以正面教育为主,讲清道理,使学生知错改错,而不能凭一时冲动体罚学生.因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老师把学生叫到后面去站到听课,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利,老师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所致。一直以来,家长对不听话的孩子大都是采用暴力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认为“不打不成材”、“严师出高徒”、“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易变坏”。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就 理所当然了。
其次,是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觉得自己收入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白学那么多知识,因而产生了万事不如意的感慨,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向学生发泄。
最后,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一种负面作用。有些学校领导认为,只要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行,甚至暗中支持和鼓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
案例反思:教师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耐心,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善待每一个犯错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
安全教育案例(善待犯错的学生) 第2篇
定性:老师犯错。
1、不知道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相长,《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即:通过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过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该老师心胸太狭隘,不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害怕发现自己的错误,教学水平是很难得到进步的。在教与学之间,教师是先知先觉者,但学生也可以在某些方面超过老师,因此老师应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2、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思想,品行,情感等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要求教师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身品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该老师在学生指出他问题后不但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说出嘲笑学生的话来,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是一种职业素养不高的表现,更加没有做好表率,学生以后不敢向他提出异议,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自身修养不够,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等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影响。该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反而嘲笑,是一种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表现,应当加以改进。
4、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业生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该老师嘲笑学生提出对自己的问题使学生不敢提问,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提出异议和不同意见是学生的权利,老师首先应当鼓励和表扬,而非嘲笑甚至斥责,这样不但显示出老师的无能,更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
5、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之中,老师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该老师的做法明显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挥,甚至有扼杀学生个性的迹象,虽然维护了老师的绝对权威,但是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思维有禁锢作用。
处理一则学生犯错案例的反思 第3篇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原则上应该是果断的, 但在感情上应该是宽容的, 在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是艺术性的。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想方设法逃避责任,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说谎”, 身为教师, 是不是也应该在我们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我们“暴风骤雨”式的方法令孩子不敢面对错误?那还谈何人生观、价值观?
以下是我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则事件和我的处理方法, 现在对其进行小结与反思, 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
案例:初二年级分班不久我接手一个刚组建的班级, 有51名学生, 男生25人, 整体情况处于年级平均。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 其生源情况和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一样, 留守儿童较多。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都是好动的, 逆反心理很强。一名叫朱某的学生身上发生了一件我始料不及的事情:开学一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放学, 该学生到我的办公室向我借二十块钱, 说是生病打针用的。当时我就有点疑问, 因为他是走读生, 钱可以回家拿, 他解释说他奶奶来校看他时没有带足够的钱, 后来我也就把钱借给他了。第二天我正要下班, 朱某又来借钱, 这次他说昨天用了15元还剩5元, 今天还想再借10元再打一次针, 这次我完全相信他了, 又借了10块钱。第二天上班, 我就把借钱的事和我同事说了一下, 同事当时就提醒我注意, 我带着疑问去找朱某。朱某还比较淡定, 一开始坚持说自己生病了, 当我问他打针的痕迹在哪时, 他无话可说, 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他说打游戏机花了那些钱。我当时火不打一处来, 直接把他拎回家, 在送他回家的过程中他还一直说谎, 甚至把我带到别人家, 这次我不会上当了。最后我找到了他的奶奶, 把情况说了, 并要求其父母回来。没过几天他的父母回来了, 在他父母和我的要求下, 他认识了错误, 并写了检查。我事后又找他聊了几次, 以为这事基本上算是处理好了, 感觉可能挽救了一个小孩, 我也有成就感。但是好景不长, 这学生又犯错误了, 这一次不再像上次, 是外面的一家超市老板找到我反映情况, 说朱某偷了他家800元钱。我当时就不相信:这可能吗?一个学生啊!可那老板说朱某已经承认, 我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 问他情况, 朱某好像又一次认识到错误了, 说已经还了750块, 剩下的跟他父母要钱还上。我又一次相信他的话, 没过几天那老板又来找我说钱根本没还, 只还了玩剩下的50元钱。这一次我终于明白了, 我又一次上当, 这一次他的父母没来, 是他的姨夫来处理这件事, 并且还了钱。此时我还回想朱某他说的事哪一件是真的, 哪一件是假的。我把这件事在班级公开了, 其实不公开大家也知道了。
安全教育案例(善待犯错的学生)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