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精选11篇)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第1篇

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我校在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加强对视力不良、龋齿、沙眼、呼吸道传染病等多种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现将常见病预防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康教育

要防治学生常见病,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所以,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次课桌椅的调整,使学生坐到更合适的课桌椅。

二、学生常见病防治

1、沙眼

为确实保障学生学习生活,不让沙眼有所抬头,我校采取综合方法进行沙眼防治。坚持检查个人卫生,让学生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利用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沙眼的发病原理及危害,树立正确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个人“一帕一巾”,勤剪指甲,不用赃手揉眼。

2、视力不良

坚持开展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健康教育,保护视力关键在于预防,所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了解近视发展原理及其危害性使他们知道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是造成近视的根本原因之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

习惯,认识做好眼保健操的重要性,需加强宣传,要全社会都重视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3、龋齿

由科区第一人民医院牙科医生对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将体检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家长。

以上是我校在常见病防治中所做的工作,通过总结找出差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校一定继续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防治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把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搞好。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第2篇

几年来,我校采用多渠道,多方法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并将学校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教育计划,现小结如下:

一、成绩与经验: 沙眼患病率:97年与2000年相比明显下降,11.7%下降至0.6%。具体做法是发现有沙眼患者,通知家长,给予眼药水治疗。防近工作:近视率有所下降,97年为70.5%,2000年为68.3%。分析近视好转的原因主要有:

1、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后带来明显的好处。98年我校新生入学体检近视率为63.7%,该年是国家教育部提出减负的第一年。99年新生的近视率为58.9%,2000年是47.9%。

2、加强用眼卫生的指导:a、防近宣教工作每学期第一周出专刊一次。

b、学校规定教师授课时发现学生读写姿势不良及时纠正。c、加强教室采光,对较暗的教室单管日光灯更换成双管日光灯。d、督促学生做好眼保健操。e、每半个月更换座位一次,包括前后、左右位置的更换。本学期开始特别强调对视力下降初始者及时换座位到点5米以远或比原来位置更远的位置上。f、应用防近眼药水防治。龋齿防治工作:从统计数字反映,12周岁学生的龋齿患病率人数及龋齿数明显减少。与家长对孩子的普遍重视、正确刷牙、用含氟牙膏、及时充填龋齿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

二、存在问题:

学生普遍存在挑食、偏食坏习惯,从小娇生惯养,户外活动少,且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因此贫血与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校内很难开展营养课间餐及营养午餐。所以对纠正以上两常见病存在一定困难。

三、建议与要求:

1、完善一支业务能力强,书写规范的专业体检队伍,以利于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

2、近几年新校医增加较多,业务上缺乏一定的经验希有关业务部门对校医定期作业务及新知识、新信息的培训、3、根据医院化验室医生反映查蛔虫卵近几年阳性率极少,原因可能与卫生习惯好转、不吃生食、种菜使用化肥而不用粪便等有关。因此,蛔虫检查是否仍需要作为城市学生的监测值得探亲讨。篇二: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大龙卧中心小学 2012年1月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常见病综合防治的实际状况,在卫生部门指导下,认真做好每项防治工作,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六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使学生了解掌握六病防治知识,提高学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驱蛔防治措施

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大便粪检,蛔虫粪检阳性率0%。发现阳性者服驱蜖药,同时通过宣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劳动和运动后洗手,勤剪指甲、结合个人卫生,定期检查学生指甲。不喝生水和不吃没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二、龋齿防治措施

利用广播板报进行宣教。注意口腔卫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使用漱口水,在学校中完成,做到不漏一个学生。重视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反映出学生的健康状况。

三、贫血防治措施

并加强健康教育力度,对贫血的学生发放告家长书,让学生家长和学生了解预防贫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和吃零食的坏习惯,一日三餐能量分配合理,保证足够的热量和优良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与无机盐。

四、营养不良与肥胖的防治措施

五、沙眼的防治措施

对全校学生进行沙眼普查。学生中无发现沙眼。对沙眼和疑沙同学进行治疗,用广播电教媒体进行宣教,使同学懂得怎样预防治疗沙眼的方法,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消灭传染源,提倡一人一巾,防止接触传染。

六、近视眼的防治措施

协助学校领导并与班主任密切配合,认真做好保护学生视力工作。经常开展防近宣传教育、定期检查学生视力,详细记录及时统计、分析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对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的学生分档管理,对视力正常的学生积极进行积极预防近视眼工作,天天定期检查眼保操质量,并进行评比,定期检查学生用眼卫生、课间休息、学生作业负担和教室的采光照明,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领导提出改进意见。篇三:学校常见病工作总结

2014-2015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常见病、传染病”防治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我校在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体质得到明显增强,体育达标率达90%以上,防近覆盖率达100%,视力不良率稳定在10%以内,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2%,防龋率达98%,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我们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政教处、总务处、校医室、班主任组成的健康教育教网络队伍,层层落实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形成领导抓,教师抓,经常抓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健康教育,注重预防质量。

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等方面生长发育的特点、变化,青春期常见病的预防;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的概念,以及健康的概念,近视、脊柱弯曲、神经衰弱、龋齿等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常识。并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讲授交通安全、用电安全、体育锻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介绍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措施,使学生遇到中暑、触电、烧烫伤、狗咬伤、煤气中毒等突发事件时,能冷静对待,正确地处理。

三、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学校紧密配合防疫站的工作,做好对学生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并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学生了解免疫的基本知识和常见传染病的特征和防疫、防治的措施,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接菌注射,并在日常生活做到自理自护。

四、抓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六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裤、勤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做事。在用眼卫生方面注意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把标准挂在每个教室的前面,要求学生时时对照,并经常督促检查,按标准做好眼保健操。要求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在抓学生常规的同时,我们从学生身边的卫生细节入手,严格训练,形成卫生习惯。学校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的水准,努力使学生成为当地最讲文明的人,学校成为最文明洁净的场所。

五、认真落实上级要求,抓好口腔防病工作。

煤矿防治水工作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第3篇

随着中国煤矿开采难度增加, 煤层及周围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导致水害问题层出不穷, 不仅对煤矿开采工作造成较大影响, 而且还会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中国煤矿防治水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亟待改进和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水害的发生, 保证煤矿开采工作顺利进行。

1 煤矿开采中诱发水害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诱发水害

a) 降雨。大自然降雨一般可以通过岩石裂隙、风化带中的破碎带渗入井下, 并且有些煤矿在开采范围内有河、沟等储水环境, 这些都会导致矿井内涌水量升高;b) 断层充水。断层属于弱含水层, 但随着井巷延伸和开采深度的不断扩大, 原来的平衡被破坏, 从而导致断层构造与地下水、地表水发生联通, 造成较大的水害隐患;c) 老空积水。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采空区积水现象, 并且存在不稳定的现象, 积水流动性较大, 很容易造成水害, 对煤矿开采不利[1]。

1.2 人为因素诱发水害

a) 非法生产及违规生产。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各个地区都会存在一定数量的非法煤矿, 开采时, 矿井一般未经过正规设计, 而且一般选择边挖边采的方法, 并未经过先探后采, 从而容易诱发水害;b) 排水及防水系统不健全;c) 越界越层开采。有些煤矿经营者为了提高煤矿开采量, 当自身煤矿资源所剩无几时, 会开采相邻煤矿, 但在开采过程中, 对相邻煤矿的相关资料掌握不多, 从而很容易挖掘到大量积水的老空区, 最终导致淹井等安全事故的发生[2]。

2 煤矿防治水工作常见问题

2.1 对防治水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实际生产过程中, 还有一部分煤矿对防治水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具体表现为:内部工作人员对防治水工作认识不到位, 相关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相关责任无法准确落实, 仪器设备配备不足, 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这些都会导致煤矿防治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甚至有些煤矿开采过程中, 存在违规、违法现象。

2.2 管理工作不到位

部分煤矿管理者未有效管理煤矿防治水工作, 造成煤矿水害发生, 给煤矿安全生产埋下较大隐患, 例如煤矿防治水工作管理人员预防意识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选拔不合理、忽视隐患排查工作和防治措施与实际相违背等, 这些都会造成煤矿防治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而且还会出现违规作业现象, 导致水害工作无法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2.3 防治水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中国在防治水工作方面缺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虽然部分单位和科研部门有该方面的人才, 但是在煤矿企业还是微乎其微, 更未设立专业的防治水工作机构, 一般都是根据需要临时组建的人员, 这样“亡羊补牢”做法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 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 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的措施

3.1 强化煤矿防治水理念

“防患于未然”已成为煤矿开采过程中最核心的安全理念, 要从根本上杜绝水害, 就需要更新和完善已有的水害和防治水理念。在强化煤矿开采防治水工作理念过程中, 要全面分析和掌握煤矿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 以确保制定一套与之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2 加强防治水探测与预报工作

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3.3 提高对防治水工作的监管力度

中国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提高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监管力度, 对底板奥灰水、受老空水和溶洞水等重大隐患, 委派专业技术人员监测, 并督促相关单位定期整改。

3.4 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需求来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为他们设定合理的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 这样不仅可以将优秀专业人才引入到煤矿防治水工作中, 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 实例分析

凌志达井田15号煤层在回采完成之后, 顶板出现了弯曲下沉带、裂隙带、垮落带, 如图1所示。而3号煤层老空区积水可能会沿着导水裂隙带进入15号煤, 从而诱发水害事故。下面将会对其进行分析。

相关调查资料表明, 15号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可以借助式 (1) 和式 (2) 计算:

式 (1) ~ (2) 中, Hds为导水裂隙带高度, m;ΣM为煤层开采高度, m。

将相关参数代入式 (1) 、式 (2) 中可以求得Hds分别为71.1 m和76.4 m, 为了安全起见选择76.4 m。

而3号煤层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可借助式 (3) 和式 (4) 计算:

式 (3) ~ (4) 中, Hb为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 m;Hc为工作面埋深, 取200 m;L为工作面长度, 取175m;α为煤层倾角, 取10°。

将相关参数代入式 (3) 、式 (4) 中可以求得Hb分别为19.6 m和15.2 m, 为了安全起见选择19.6 m。

而老空区积水对周围煤矿开采的影响一般借助公式 (5) 计算:

式 (5) 中, H为老空区积水的影响距离, m;Ha为安全距离, 一般取10 m。

通过式 (5) 进行计算后可以得到老空区积水的影响距离H=106 m, 而3号煤与15号煤的距离为91.18m~133.84 m, 平均104.85 m。所以, 3号煤层采空区积水可能通过3号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15号煤层顶板水裂缝带进入15号煤中, 诱发水害事故, 因此需要提前做好防治水工作, 将损失降到最低。

5 结语

煤矿水害已经成为煤矿开采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灾害之一, 做好煤矿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特别是搞好老空水的防治工作, 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 是煤矿实现高产高效的重要保障。因此, 煤矿企业要分析和总结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相应解决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水害发生, 保证煤矿开采顺利进行。

摘要:介绍了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从而保证煤矿防治水工作顺利开展, 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煤矿,防治水工作,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林忠谦.煤矿防治水工作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下半月) , 2013, 6 (6) :132-133.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工作 第4篇

关键词:水稻;防治;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84-1

1 水稻常见病害防治

水稻常见病害的种类比较多,这里主要介绍了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立枯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1.1 稻瘟病

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属于世界性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发生,可以造成水稻不同程度的减产,一旦发生稻瘟病一般可以减产20%左右,甚至高达30%,最严重时可导致绝收。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

叶瘟防治应在移栽返青后5~10天“巡查”一次,发现叶瘟及时喷洒三环唑、硫环唑、克瘟散、稻瘟净等药剂控制叶瘟。穗瘟预防必须在孕穗后期,以品种抗瘟性强弱为基本依据结合穗期天气预报,叶瘟病病情和稻株长势长相,确定预防穗瘟的重点区域和田块。在水稻孕穗期(尖苞期)准时用三环唑或硫环唑等高效药剂作茎叶喷雾,必要时隔7~10天再喷药一次,多年防治实践表明能有效防穗颈瘟,应作为防治稻瘟病的“保障”措施抓好。

1.2 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最初发生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刚开始呈暗绿色、边缘有不清晰的斑点,慢慢的扩大成椭圆形、边缘呈淡绿色,中央灰绿色,外围呈湿润状。湿度相对来说比较低的时候,边缘暗绿色,中央草灰色或灰白色,病斑多时常多斑融合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云纹状大斑。当病变表现在叶片时,病斑与叶鞘上基本相似。表现在茎杆时,初生灰绿色斑块,后绕茎扩展,可使秸秆一小段组织呈黄褐色坏死,病重时可折倒。当病变遍布全株时,受害部呈湿润状,青黑色,重者全株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白色蛛丝状菌丝体,以后集结成团,最后在其中形成像萝籽样的小型菌核。

水稻纹枯病要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首选保苗水剂1000~1500倍液。用山东旭日化工生产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水剂每亩用30~40毫升喷雾,可治纹枯、稻瘟、稻曲病。另可用清稻病52.5%(恶唑菌酮+氟醚菌酯+噻酰菌胺)。此外,提倡施用含有多种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增效追肥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滋生。

1.3 立枯病

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苗期,导致水稻死苗。立枯病引起的病苗多在2~3叶期,发生部位在秧苗基部,叶片先停止吐水,随后心叶萎垂卷缩,全株逐渐枯黄,病秧基部多长有白色、粉红色或灰黑色的霉状物。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多福粉或50%福美双浸种48小时可预防立枯病;发病时用1∶1∶250的波尔多液喷洒进行防治。也可苗期喷雾,在秧苗1叶1针期,喷施3%育苗灵或40%苗病清。

2水稻常见虫害防治

水稻的虫害种类也比较多,各地区虫害种类略有差异,本文对于水稻虫害的介绍主要从以下三种常见虫害入手,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是卷叶虫,二是稻蓟马,三是稻飞虱。

2.1 卷叶虫

卷叶虫是一种很常见的虫害,卷叶虫病的危害程度与当地的气候情况、水稻的品种有着相当大的关联。如果当地气候干燥、温度较高,这种情况不利于卷叶虫的生长发展,相对而言卷叶虫带来的危害就比较小,反之,湿润温暖的稻田适合卷叶虫的生长发育,所以产生危害的几率较高,卷叶虫能够影响到水稻的抽穗,从而降低水稻的产量,极大影响了水稻的种植效益。

对于卷叶虫的防治,可以选择早期卷叶虫仍处于幼虫时期,使用50克的80%杀虫单粉剂对水65公斤或者是200毫升的15%杀虫双水剂采用喷雾的方式喷洒,早晚各一次,在喷洒时候注意采用细雾,这样才能有效的使药水尽量的附着在水稻上。

2.2 稻蓟马

危害水稻的蓟马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禾蓟马、花蓟马等,在这些蓟马之中,以稻蓟马最常见,稻蓟马体型较小,雄性成虫体长约1.0~1.1毫米,雌性在1.1~1.3毫米,呈黑褐色,有翅,呈深灰色,稻蓟马对于水稻的危害主要集中在水稻的幼苗期以及分蘖期,稻蓟马以口器刺破稻叶表面吸取汁液,轻者使得稻叶出现花白斑,重者会使得稻叶夜间卷褶,渐渐演变至稻叶枯黄,在水稻抽穗期会危害稻穗,引起稻谷不实,产生秕谷。

对于稻蓟马的防治主要是在稻苗期,平均每亩使用2000倍稀释的45%果乐乳剂喷洒,并加入150克尿素一起喷雾,能够促使秧苗的恢复。

2.3 稻飞虱

对水稻产生危害较大的三种稻飞虱为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其中以褐飞虱、白背飞虱危害较为严重,但灰飞虱能够传播病毒,稻飞虱体型较小,有锥状触角,有翅。稻飞虱会直接吸取水稻汁液,使得水稻生长受到危害,严重可导致水稻枯萎或者死亡,稻飞虱产卵时候也会刺破水稻,破坏水稻结构,导致水稻营养不良。

对于稻飞虱的防治,可以采用抗虫性强的水稻品种,每亩药剂可以使用60克的30%扑虱灵粉剂或者是40克的15%毗虫琳,对水70公斤进行喷洒,若是稻飞虱成虫较多,则使用60公斤水对15克的25%叶蝉散乳剂,在喷洒后要控制好水稻田的田水层,可以有效的提高药水的作用。

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 第5篇

1、巢湖市二中学生体检存在问题学生签名表

2、巢湖市二中学生体检合格学生签字表

3、巢湖市二中2012年学生健康档案数据统计汇总表

4、巢湖市二中学生体检结果统计表

5、巢湖市二中学生体检分析报告

6、巢湖市二中关于学生座位排定方法的通知

7、巢湖市二中关于举行高一年级眼保健操比赛的通知

8、巢湖市二中眼保健操比赛结果

9、巢湖市二中作息时间表

学校传染病、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第6篇

“传染病、常见病”防治工作是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我校始终坚持“预防为主” 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体质得到明显增强,体育达标率达90%以上,防近覆盖率达100%,视力不良率稳定在10%以内,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2%,防龋率达98%,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我们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网络。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政教处、总务处、校医室、班主任组成的健康教育教网络队伍,层层落实负责,实行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形成领导抓,教师抓,经常抓的良好氛围。

二、落实健康教育,注重预防质量。

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等方面生长发育的特点、变化,青春期常见病的预防;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的概念,以及健康的概念,近视、脊柱弯曲、神经衰弱、龋齿等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常识。并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讲授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讲授交通安全、用电安全、体育锻炼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介绍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措施,使学生遇到中暑、触电、烧烫伤、狗咬伤、煤气中毒等突发事件时,能冷静对待,正确地处理。

三、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学校紧密配合防疫站的工作,做好对学生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并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学生了解免疫的基本知识和常见传染病的特征和防疫、防治的措施,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接菌注射,并在日常生活做到自理自护。

四、抓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求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六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裤、勤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做事。在用眼卫生方面注意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把标准挂在每个教室的前面,要求学生时时对照,并经常督促检查,按标准做好眼保健操。要求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课,在抓学生常规的同时,我们从学生身边的卫生细节入手,严格训练,形成卫生习惯。学校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的水准,努力使学生成为当地最讲文明的人,学校成为最文明洁净的场所。

五、认真落实上级要求,抓好口腔防病工作。

重点抓好口腔卫生保健中的刷牙、漱口等洁牙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及保护牙齿,睡前不吃零食,少吃甜食等的防牙措施。

六、认真抓好宣传。

学校能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专栏、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开展宣传活动,每月定期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第7篇

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

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7-2018学年)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六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学习文件精神,详细掌握学生六病内容,加强六病宣传力度,做到群防群治。

二、工作目标与重点

1、龋齿与牙周病防治目标:12岁学生恒牙龋均控制在50%以下,15岁学生龋齿填充率60%以上

2、沙眼患病率控制在10%以下

3、视力不良率控制在60%以下

4、营养不良检出率控制在10%以下

5、肥胖检出率控制在8%以下

6、肠道蠕虫感染率控制在1%以下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近视眼防治:

a)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控制新发病例。b)制定眼保健操制度及评分标准。c)开展预防近视讲座,提高师生防病能力。d)每学年检查两次视力,并作分析及时反馈给家长。e)制定近视眼防治制度及预防措施。

f)填报视力统计报表,要求认真、及时、准确。

(二)龋齿与牙周病防治

1、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通过健康课堂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3、开展口腔知识竞赛。

4、配合医疗机构抓好体检工作。

5、体检后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有问题及时治疗。

6、将体检结果分析后认真填好报表。

(三)沙眼防治

1、采取不同形式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

2、提倡一人一巾,不用公共脸盆,毛巾。

3、定期检查,控制发病率。

(四)贫血防治

1、加大力度宣传教育。

2、加强平衡膳食管理,合理营养。

3、教育学生不挑食,不吃零食。

4、检查后若发现血色素低下,及时通知家长,及早治疗。

(五)营养不良及肥胖防治

1、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合理饮食知识”。

2、教育学生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平衡膳食,科学营养。

3、将体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发放反馈意见。

(六)肠道蠕虫感染防治

1、加强宣传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喝生水。

3、搞好抽测工作,送检便样及时。

四、具体工作: 九月份

a)宣传“9.20”爱牙日,提高口腔保健意识。b)口腔知识健康答卷 c)纠正眼保健操

d)艾滋病宣传周(9.19—9.30)e)宣传“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知识 f)“流感”知识宣传

十月份:

1、“近视眼”的防治

2、沙眼”的预防

3、春期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4、“流脑”知识宣传

5、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教育讲座,针对一二年级学生 十一月份

1、秋季传染病、常见病的宣传

2、平衡膳食,科学营养。肥胖与营养不良宣传

3、贫血的防治 十二月份

1、倡导蠕虫感染的宣传

2、体质健康分析并及时发放家长通知单

3、冬季房冻伤、防煤气中毒知识宣传教育 一月份

1、总结本学期工作并将体检分析存档

2、登记常见病宣传纪录并保存原始资料。二月份

g)宣传预防近视眼,目的:提高用眼卫生 h)纠正眼保健操

i)宣传“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宣传

三月份

1、宣传口腔知识,提高口腔保健意识

2、接种“流脑”疫苗

3、沙眼防治宣传,提高防病意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四月份:

1、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

2、肥胖与营养不良的宣传,“平衡膳食,科学营养’

3、贫血的防治宣传 五月份:

1、肠道蠕虫感染宣传

2、将体制检查分析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给全体师生,从而提高保健意识

六月份:1、2、3、4、七月份1、2、夏季传染病的宣传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减少疾病发生 分析小学健康监测

认真填报各种表格并及时准确上报 总结本学期工作,并将体检结果分析存档 登记宣传常见病记录,并保存原始资料。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第8篇

关键词:煤矿,防治水工作,问题,对策

0 引言

中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对煤炭能源的需求大增, 煤炭安全生产也成为重点研究的社会课题。在煤矿安全事故中, 水害事故一直居高不下, 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危害。因此, 对于煤矿防治水的相关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 并应及时与合理地处理存在的问题, 以此保证煤矿行业发展的经济性、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1 造成煤矿水害的原因

1.1 自然原因

地球是一个天然的含水体, 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含水层的承压水, 当受导水性断层、导水性陷落柱等充水通道的影响时, 就会对矿井直接或间接充水, 从而造成矿井涌水量急剧增加, 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就会造成矿井突水。另外, 大气降水也成为浅层煤层开采时矿井充水最普遍的来源。在以大气降水为主要充水水源的矿井, 矿井最大涌水量一般出现在丰水期, 而且在暴雨后往往出现峰值流量, 成为矿井水害事故的一个诱因[1]。

1.2 人为原因

除了由地质历史和自然地理条件形成的自然灾害外, 人为因素也是造成矿井水害事故的又一重要原因。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 既创造了财富, 同时也留下致灾隐患。例如上覆煤层开采造成的老空积水, 井田附近人工开挖的河流、积水塘及修筑的水库, 采煤形成的地面塌陷等, 都将成为未来煤矿开采的隐蔽致灾隐患, 加上个体小井乱采滥掘、部分煤矿超层越界开采等各种违法、违规、违章的采掘活动, 都会成为发生煤矿水害事故的隐患。

1.3 技术原因

目前, 中国煤矿防治水工作缺少先进技术的支持, 在开采、探查等方面的技术较为落后, 矿井防治水方法尚不成熟, 由于勘探失误或对水害情况认识不足造成的矿井突水事故也时有发生。

2 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常见问题

2.1 工作认识不足

当前, 部分煤矿企业对防治水工作认识不足, 不能明确防治水工作的责任, 企业内部未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使得防治水工作收效甚微。在不充分的工作认识指导下, 企业内部管理缺少有效性与规范性, 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一旦出现事故, 难以有效控制水情。同时, 由于对防治水工作认识不足, 工作人员缺少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得防治水工作难以有效展开[2]。

2.2 技术管理有限

中国煤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致使煤矿防治水管理工作缺少有效的技术支持, 管理质量难以提高。技术管理的局限性导致对煤矿水情难以实现及时、准确探明, 进而不能对水害进行准预测与及时防范, 从而导致水害事故的发生。

2.3 规章制度欠缺

在中国, 煤矿开采程度在不断加强, 开采深度也逐渐加大, 所面临的水文地质条件也逐渐复杂, 煤矿防治水工作也日益严峻, 急需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煤矿的安全生产。但目前中国煤矿防治水方面的规章制度还存在欠缺, 况且即便是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下, 有些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也不容乐观[3]。

2.4 资金资源匮乏

当前, 煤矿企业在开展防治水工作时, 普遍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虽然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突出, 但由于缺少充足的资金, 导致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同时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于防治水工作不够重视, 对其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 各项保障设施准备不足, 因此水害一旦出现, 人员无法及时撤离, 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2.5 专业人才紧缺

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 人员是最核心的因素, 但目前中国煤田水文地质方面人才紧缺, 直接降低了防治水工作的质量。究其原因, 是因为中国煤矿企业在防治水工作方面不注重人才培养, 同时因为防治水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与艰苦性, 加之其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导致防治水人员缺少稳定性, 致使煤矿企业的防治水人才十分紧缺[4]。

3 煤矿防治水工作的对策探讨

3.1 树立安全意识

中国各个煤矿企业均要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 树立正确的开采理念, 防患于未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防治水工作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 只有在防治水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上, 才能够更好地提高煤炭开采效益。因此, 要在生产的各个方面融入安全意识, 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生产, 保证防治水方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2 加强技术管理

煤矿防治水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性, 在实际工作开展时, 要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的作用。煤矿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 为防治水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指导, 如探查技术、水害防控技术与安全开采技术等。在技术指导的支持下, 煤矿防治水的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进而生产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也将进一步提高[5]。

3.3 完善规章制度

煤矿防治水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持,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早发现、早治理的工作原则。现在中国煤矿企业防治水工作多采取发现后再治理的方法, 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因为一旦对水情掌握不准确, 事故处理不及时, 则容易造成严重的突水事故。因此, 煤矿企业在开展防治水工作时, 要明确预防的重要性, 建立完善的水害排查制度和预警机制, 全面分析与彻底排查煤矿水情, 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与此同时, 煤矿防治水工作还要具备完善的责任制度、管理制度与激励制度等, 以此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 使其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3.4 保证资金充足

煤矿企业防治水工作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 以便开展对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 保障水文勘测设备、救援设备、排水设备等重点设施满足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通过资金投入, 保证基础设备齐全完备, 直接关系着企业长远效益, 对于防治水工作的开展有重要影响[6]。

3.5 提高人员素质

煤矿防治水工作中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质量, 如果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则不能保证防治水工作的专业性与高效性。因此, 煤矿企业需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人才引进方面, 要为高素质人才提供良好的薪资待遇, 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 工作才能够更加专心与踏实。在人才培养方面, 需要对在职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培训, 建立良好的煤矿企业培训考核体制, 保证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4 结语

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煤炭生产的重中之重, 而相对较为高发的煤矿水灾事故被视为煤矿安全杀手, 着重分析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依据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并提出在今后生产中应注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加强防水治水监督机制, 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水灾水害事故,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林忠谦.煤矿防治水工作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9) :171-172.

[2]刘林.浅议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能源与节能, 2013 (10) :14-15.

[3]张家贵.试论强化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策略[J].技术与市场, 2014 (7) :307-308.

[4]孙俊鹏.煤矿防治水技术措施探讨[J].能源与节能, 2014 (6) :13-14.

[5]崔永青.煤炭开采防治水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26) :110.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第9篇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冒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037-01

临沂兴元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自1987年建矿起共发生10起死亡事故,其中冒顶事故发生7起,而掘进工作面发生5起,冒顶事故不但造成了设备、材料的损坏,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因此,分析查找冒顶事故原因,如何防范冒顶事故显得十分必要。

1该矿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现场顶板管理不善

破碎顶板,刹顶不严,使漏矸严重造成冒顶:对发生的小范围冒顶、漏顶未及时处理;工作面进度慢,顶板下沉量大、压力大发生冒顶。

如1993年11月8日,该矿采掘一工区在1032掘进工作面施工时,顶板泥岩破碎,打眼放炮后发生漏顶,连续两棚棚头断裂未及时处理,仍冒险干,结果上侧火成岩突然冒落一斜长1.8m、宽2.0m、厚0.35m的矸石,一人当场砸死。

1.2支护质量差

工作面采用的支架形式或规格不适应顶板性质和压力;支护质量差,如支柱迎山不够、支设不稳、顶板留有顶煤、柱底座垫有浮矸、初撑力不够,或支架密度小、间距大、或存在缺梁少柱现象,使支架受力不均,出现应力集中,承受不了顶板压力而被压垮。如1996年5月28日,该矿采掘2Ii区4033掘进工作面生产安排清理后路浮煤,由于新支设的6架支架架设质量差,支设不稳、柱底有浮矸,当两名工人站迎头后第三棚清理浮煤时,顶板突然来压,压垮6架支架,造成死亡一人重伤一人的冒顶事故。

1.3支护不及时

工作面放炮后未及时支护,或者由于放炮崩倒支架、因进行其他工作改动支柱或碰倒支柱,未及时补齐,造成控项距过大或空顶时间过长而冒顶。如2005年3月19日,采掘一工区在5038掘进施工时,顶板为不完整火成岩,架棚支护。工作面放炮后未及时支护,在迎头空顶5m的情况下。当工人在空顶区用风镐落煤时,由于风镐震动,左上帮岩石突然冒落,将正在下方作业的职工砸成重伤。

1.4地质构造影响,地质资料不清

巷道围岩松软或极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或巷道通过断层、褶曲等构造地带,围岩破碎,支护形式或支护强度不适应造成冒顶。缺乏详细的水文地质资料,巷道位置选择不当,使巷道处于松软破碎岩层中;在穿过岩性突然变化的岩层时,缺乏应变措施;支护形式与结构不合理等。如1990年8月5日,1037掘进工作面遇到斜断距为2.5m的正断层时,煤层变薄,煤质松软,由于放炮将迎头第一架棚腿崩歪后未及时扶正,当工作面临近断层时巷道来压没有加强支护,以致沿断层面冒落大量矸石,推垮迎头崩歪失稳的支架,造成冒顶死亡事故。

1.5施工管理技术跟不上

施工措施不当,不一次成巷,围岩暴露时间长;支护不符合设计要求,不按作业规程施工,起不到支护作用;放炮装药量过多,破坏了围岩稳定性;不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处理矸石不及时或方法不当等。如2001年1月23日,采掘一工区60312掘进,第二茬炮由于放炮员没有按爆破图表放炮,下部岩石眼全用一段雷管引爆,爆破顺序不合理,再加上药量偏重,造成放倒10架棚子,冒顶高度达2.5m的事故。

2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一般规律

掘进工作面冒顶预兆主要有:出现响声、掉渣、片帮、顶板出现裂隙、顶板出现脱层、漏顶、有害气体和淋水增加。通过建矿25年的统计分析资料表明,井下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31作面临近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带发生冒顶事故多。(2)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是发生冒顶事故多,特别是第一次来压时易发生冒顶。(3)顶板暴露时间越长越容易冒顶。(4)直接顶松软或顶板岩层中含煤线或光滑节理面时,极易发生离层冒顶。(5)采用金属摩擦支柱易发生冒顶,单体液压支柱很少发生冒顶。(6)职工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管理松弛,工程质量低劣等。

3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工作面围岩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发现漏顶必须彻底处理,空顶隐患处理不好不准继续施工。

(2)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规程,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巷道支护,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3)搞好地质资料调查,尽量将巷道布置在低压区或岩性较好的岩层中。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巷道断面大、岩质松软破碎、压力大或其它地质条件时时,采取缩小支架间距、加强支护;倾角大的巷道,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冒顶。

(4)锚喷巷道实行光面爆破,保持围岩稳定:坚持一次成型,缩短顶板暴露时间和面积。炮眼布置及装药量、一次放炮范围等必须按作业规程操作。

(5)严格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严禁在浮煤浮矸上架设支架,所有支架必须牢固,保证初撑力。缺柱、倒柱及时补齐,损坏的及时更换,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返工处理。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第10篇

一学期来,我校采用多渠道,多方法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并将学校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教育计划,现小结如下:

一、成绩与经验:

沙眼患病率:与上学期相比明显下降,具体做法是发现有沙眼患者,通知家长,给予眼药水治疗。

防近工作:近视率有所下降,分析近视好转的原因主要有:

1、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后带来明显的好处。

2、加强用眼卫生的指导:

A、防近宣教工作每学期第一周出专刊一次。

B、学校规定教师授课时发现学生读写姿势不良及时纠正。C、督促学生做好眼保健操。每半个月更换座位一次,包括前后、左右位置的更换。本学期开始特别强调对视力下降初始者及时换座位到点5米以远或比原来位置更远的位置上。

龋齿防治工作:从统计数字反映,12周岁学生的龋齿患病率人数及龋齿数明显减少。与家长对孩子的普遍重视、正确刷牙、用含氟牙膏、及时充填龋齿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小学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 第11篇

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与计划。

1、营养不良和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目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希望学校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午餐营养配餐工作,同时也希望家长为学生做好早晚两餐,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①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②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③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④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⑤ 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

沙眼在中小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学校在生理课和健康教育课上均给学生介绍了预防沙眼的知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

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5、预防龋齿、牙周病

教育学生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方法要正确,饭后漱口;交替选用各种牙膏刷牙;合理饮食,少吃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检查。每学年定期发放保健牙刷,利用健康教育课教授学生怎样保护牙齿。

6、怎样预防蛔虫、蛲虫病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吸吮手指及咬指甲。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4)不喝生水。

7、中暑的处理

(1)把病人移至通风荫凉处。

(2)用凉水毛巾敷于病人头部。

(3)喝淡盐水或凉茶补液降温。

(4)重症者送医院抢救。

8、骨折后的处理

(1)骨折病人如有伤口出血,应先找干净的毛巾或布单包扎伤口,压迫止血。

(2)找木板、竹条、塑料棒等把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关节固定。

(3)尽快送医院治疗艾滋病的防治

(1)、加强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在青少年中普及艾滋病常识,增强青少年防范艾滋病的意识。

(2)、做好舆论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学生远离艾滋病的传播渠道,珍艾生命,着眼未来。抓住“12.1世界艾滋病”日的时

机,集中时间开展艾滋病宣传。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各种宣传阵地,张贴禁毒图片、手抄报、标语口号,刊登、发布禁毒知识,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禁毒氛围。在“12.1世界艾滋病”日期间,结合我校实际,举行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观看“直击艾滋”专题片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后感,通过艾滋病宣传栏图片展示等内容丰富,提高广大学生对艾滋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自觉抵御艾滋病各种传播渠道的能力。

(3)、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防治艾滋病的活动。

(4)、组织师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培训,提高其知晓率,达到健康促进的引导。

(5)、加强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行为动态,发现不良行为给予应对性施教和帮助。

(6)、对HIV/AIDS子女不歧视,入学实行优惠政策。

(7)、通过墙报、橱窗、标语、横幅、宣传牌等各种手段,广泛开展面向社会的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尤其是加强青少年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并因地制宜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群众喜闻乐见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10、一般外伤后的处理

(1)按住伤口靠心脏的一端适当加压包扎可心止血;

(2)用凉开水或盐水洗净创伤面;

(3)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贴上创可贴;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精选11篇)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 第1篇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总结我校在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加强对视力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