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培训班工作资料范文
儿童培训班工作资料范文第1篇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以南宁市泳将游泳俱乐部的暑期培训班7~12岁学龄儿童暑期短期游泳培训为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 重点查阅了相关蛙泳教学方面的文献30余篇文章, 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和书籍;在同方中国知网、Google搜索引擎、百度等相关网站查阅了大量资料, 为研究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
2. 试验法
从暑期短期游泳培训班第二期游泳培训学员中随机抽取7-10岁的学龄儿童100名。随机分成10个教学班, 其中1-5班为对照班,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顺序进行教学;6-10班为实验班, 采用改革后的创新教学方法顺序进行教学培训将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二、教学方法基本步骤与分析
(一) 实验组教学方法基本步骤
1. 换气漂浮蹬壁滑行 (1至4次
课) 腿与呼吸的配合 (手扶池边做蛙泳蹬腿动作、徒手蹬蛙泳腿加呼吸配合) 臂部动作 (水中原地练习手部动作) 臂与呼吸的配合三次腿划手呼吸完整动作练习 (5至12次课) 。
(1) 在下水前进行热身活动 (在热身活动中加入在岸上练习呼吸、蛙泳和手臂动作) ; (2) 入水方法; (3) 玩水游泳;如水中接力, 扶池边快速左右移动, (4) 呼吸练习;先扶池边练习呼吸并掌握, 后将实验组的10名学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潜水下去后浮出水面时张大嘴吸气, 让少年儿童体会用嘴巴呼气、吐气, 然后采用手扶池边练习。方法是让少年儿童快用嘴巴呼气、吐气方式进行。学生手扶池边, 听教练吹哨开始, 进行快速蹲、起, 蹲的时候用嘴巴呼气, 而快速浮出水面, 张大嘴快速吸气。而后种是慢呼快吸的练习方式; (5) 两个人一组进行俯浮 (教练先做示范) ; (6) 手扶池边俯浮; (7) 俯浮蹬壁滑行。 (8) 蛙泳腿 (在没下水前做池边练习蛙泳腿部动作, 听教练的命令做收、翻、蹬、夹) ; (9) 扶池边练习蹬蛙泳腿, 在蹬蛙泳腿动作完全掌握时扶池边做三次腿一次呼吸反复练习及纠正错误动作和正确示范; (10) 蹬蛙泳腿;手臂伸直夹在耳朵后左手搭在右手上, 蹬三次腿一次呼吸反复练习及纠正错误动作和正确示范; (11) 蛙泳的手部动作; (12) 手臂和呼吸是相互配合动作;可在水中原地不动做划水动作, 或二人一组可以用水中推小车的游戏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蛙泳这个难点 (教练先做示范) ; (13) 三次腿划手臂呼吸 (蹬3次腿划手臂呼吸) ;结合之前所学的完成三次腿划手臂呼吸反复练习及纠正错误动作及纠正错误动作和正确示范 (14) 完整动作练习。
2. 对照组教学方法基本步骤
换气漂浮腿部动作臂部动作臂与呼吸的配合臂与腿的配合完整动作练习。
(1) 下水前在岸上做呼吸、蛙泳腿和手臂动作; (2) 手扶池边练习俯浮 (教练先做示范) ; (3) 腿部动作臂部动作练习 (扶池边练习蹬蛙泳腿, 徒手蹬蛙泳腿) ; (4) 臂与呼吸的配合 (先在岸上练习手臂动作在下水练习手臂动, 水下用走路的方式练习, 走一步划手一次, 教练先做示范) (5) 臂与腿的配合 (讲解臂与腿的配合并做示范) (6) 完整动作练习。
(二) 对照组教学方法与实验组教学方法的教学进度分析
对照组教学方法与实验组教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分别执行各自的教学进度。对照组教学方法组与实验组教学方法组的授课次数为12次课, 由表1和表2可知, 前二次课两组的教学进度都一样, 变化出现在4~9课之间, 11~12次课都是蛙泳完整完整动作练习。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每次课程中对学习技术的掌握程度。为这次实验制定了测试项目评价标准 (见表1) , 每次课结束后进行测验, 然后登记测验成绩, 两组课后测验结果见表1。
(三) 实验结果分析
两组学生经过12次课的教学, 最后都学会了蛙泳, 从实验数据中显示:测试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及格率小于实验组, 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效果有差异。这反映了在蛙泳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组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比对照组好, 能让学习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蛙泳技能。而两种教法在操作中区别在:实验组在学生完全掌握了腿后就接着练习腿与呼吸的配合, 以三次腿划手臂呼吸配合作为辅助练习, 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好技术, 在短期内学好蛙泳这一项技能;对照组在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腿部动作下接着是臂部动作和臂于呼吸的配合, 使学生掌握蛙泳动作较慢, 出现下沉、游不走、呼吸时会喝到水, 这样对学生学习蛙泳技术动作掌握较慢, 甚至有些导致他们不理解, 因而学习进度慢。由此说明实验组的教学方法比较好, 能让学习者能够更好的掌握蛙泳技能, 学生看自己的进步对学习蛙泳产生兴趣能够认真学习, 快速的掌握蹬蛙泳腿、划手臂的基础动作和腿与臂加呼吸的配合。由此可得出实验组的教学方法有着好的效果。
在学习时间上缩短了, 技术动作上能够掌握的快速, 在蛙泳腿部动作上掌握的很好。在游的过程中能够有节奏的做一次腿, 一次臂与呼吸配合, 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蛙泳的兴趣。
三、结束语
采用换气漂浮蹬壁滑行腿与呼吸的配合 (手扶池边做蛙泳蹬腿动作、徒手蹬蛙泳腿加呼吸配合) 臂部动作 (腿不动) 臂呼吸的配合三次腿划手呼吸完整动作练习进行合理的教学顺序进行蛙泳教学能够合理地对动作进行衔接, 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腿动作和臂于腿臂于呼吸的配合配合, 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蛙泳技术动作。在学习中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兴奋状态下进行学习, 有助于极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够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摘要:摘要:游泳是一项提高身体素质, 提高儿童抗御疾病的能力, 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根据7-12岁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蛙泳的技术特点, 对传统蛙泳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创新, 通过实验手段,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 证明实验组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短期快速的掌握蛙泳技术动作, 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消除某些儿童对水产生的恐惧, 提高孩子们对学习游泳兴趣。希望本文的创新蛙泳教学方法能对提高蛙泳教学效率、掌握技术要领提供帮助.
关键词:儿童,蛙泳,教学模式,运用,兴趣
参考文献
[1] 覃茂丁, 谭传新.两种少儿蛙泳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05) :25.
[2] 张铭, 於鹏, 车益民.儿童蛙泳学习的教学模式与实际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7) :15.
[3] 陈平, 李冬颖, 马定松, 何波.学龄前儿童初学游泳心理恐惧成因及对策[J].运动, 2009 (12) :20.
[4] 潘卫东.对儿童蛙泳教学的探讨[J].游泳.1997 (05) :20.
[5] 赵化龙, 赵青.游泳启蒙教学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 1995 (03) :20.
[6] 刘泉.初步探讨儿童游泳及儿童蛙泳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05) :20.
[7] 龙明.三种游泳教学法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分析[J].体育学刊, 2011 (01) :28.
[8] 刘军占, 赵淼, 吴宝利, 蔡菊英.儿童蛙泳技术快速教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 (06) :15.
[9] 黄文伟, 彭雄辉, 翁松涛.蛙泳教学方法新探讨[J].游泳, 2005 (09) :20.
儿童培训班工作资料范文第2篇
日前,龙坑镇八里小学的孩子们欢欣鼓舞!因为,在该校和八里社区的的关心下,龙坑镇八里社区卫生室的王福彪、吴昌美两位医生到该校对全体留守儿童送爱心,义务对孩子们免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体检项目包括心率、血压、口腔、听力、身高、体重、视力等。并给留守儿童传授了医疗保健知识,确保留守儿童有病早治疗、无病早预防,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次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儿童感到无比温暖,同时又一次助推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唐恩态)
儿童培训班工作资料范文第3篇
杨 辉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县局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和学校关工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学生60人,留守学生就有10人。其中父母双方都在外面做事或是做生意的留守学生有6人。这些“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行为上缺乏监管,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
三、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四、工作措施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
我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学生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基本内容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班委会成员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对这类同学,要定期走访,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情况,以便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定期召开帮扶结队班干、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星期与本班的“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孩”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4、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常回家看看,常来电问问,常写信和孩子聊聊。”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工作安排
三月份:
讨论并制定班级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四月份:
周末开展教师家访和学生谈心活动。
五月份:
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
六月份:
继续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七月份:
班级及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整理。
儿童培训班工作资料范文第4篇
2006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大力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着力推动解决规划终期评估中突出的妇女儿童发展问题。现 将近年来工作情况 汇报如下 :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 10 个乡镇,总人口 42 万,其中女性人口 20 万,少年儿童 11 万。 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成立了妇儿工委,专设妇儿工委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妇儿工委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制定目标责任分解书,已分解到三十三个成员单位,保证人员,落实责任,明确各成员单位在实施妇女儿童纲要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团结协作,促进了我市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市政府听取妇儿工委办的工作汇报会议八次,研究会议五次。在具体工作中我市做到“三 个纳入”,即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范实施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市级财 政预算。截止2008年底,我市实施《**市妇女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可量化指标33项中,已提前达到终期目标的有22项,未达标11项(其中1项数据空缺),达标率67%;《**市儿童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可量化指标34项,已提前达到终期目标的有24项,未达标10项(其中2项数据空缺),完成率达71%。
儿童培训班工作资料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向前迈进的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人数日益庞大,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经济相对匮乏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杨永林(总家长) 副组长:胡培升、董绍生 成员:校领导班子及全体班主任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 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学生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儿童培训班工作资料范文第6篇
随着我校施教区村民集中居住工程的推进,村民外出打工的人数不断增加,我校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数理也在逐年上升。达到30%左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一个摆在学校和家庭中的难题,所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是完成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校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投入人力和财力,建立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常规检查制度。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真正落实到教学日常工作当中。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尹显刚 副组长:全学兵
成员:刘期福、王明兴、文仕雪、王勇、各班主任。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做好留守儿童的统计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在开学的第二周内,要求各班主任统计好留守儿童,建立本班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2)、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关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耐心的辅导。要把这工作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并做好帮扶记录。建立进步档案。 (3)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帮助,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4)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对留守儿童实施结对帮扶制度。
各班要安排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结对子,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各科教师要和留守儿童结对,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
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生活教师要不定时的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求各班任、科任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交流情况,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肖除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班主任要营造好良好的班级氛围,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三)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家长会,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正确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四)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提高工作实效,提高教师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水平。让我校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儿童培训班工作资料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