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81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范文第1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

2 培训对象

2.1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放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等工作的人员。

2.2 从事与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中的相关专业人员、见(实)习人员及有关管理人员等。

3 培训目的与要求

3.1 培训目的 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可达到如下目的: a) 了解有关放射防护法规和标准的主要内容; b) 掌握放射防护基本原则和方法;

c) 掌握控制工作人员和患者、受检者以及公众所受照射剂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有关放射防护设施与放射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d) 了解可能发生的异常照射及其应急措施。

3.2 培训要求

3.2.1 上岗前的培训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d。

3.2.2 在岗期间的培训 各类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应定期接受再培训,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a,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d。

3.2.3 实习前的培训 医学院校学生进入与放射工作有关的专业实习前,应接受放射防护基本知识的培训。

4 培训内容

4.1 放射防护培训的内容和深度以及培训的频度和时间,应与放射防护培训对象的职责和责任相称,与其工作性质和条件相适应。可参照附录A 和附录B分别给出的培训内容提纲和培训课程举例加以选择。

4.2 在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和最优化分析应列为放射防护培训的重要内容。

4.3 接触医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应包括内照射防护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知识。

4.4 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应列为相应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

4.5 放射防护培训内容应适时更新。

5 培训方式

5.1 放射防护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其工作性质采取相应方式,例如课堂教学、远程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自学等。充分利用各种音像教材培训。

5.2 课堂教学和远程教学可以放射防护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为主,较系统讲授共同性内容;也可以某方面专题为内容举办培训班。

5.3 现场实习以实际操作为主,侧重培养学员放射防护技能。

5.4 个人学习应由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并安排,选择合适教材,提出统一要求。

6 考核

6.1 放射防护基本知识应列为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的内容。

6.2 新参加医学放射工作的人员,应经过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放射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6.3 每两年应对在岗的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放射防护知识与技能的考核。

6.4 应将每次培训情况及考核结果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7 培训工作的实施

7.1 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医疗、科研、教学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培训负责,从组织上落实放射防护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并定期核查培训效果。

7.2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放射防护培训机构应负责督促并协助各有关单位做好放射防护培训工作,同时建立一支能够胜任放射防护培训的教学与考核任务的师资队伍。

7.3 放射防护培训教学人员应熟知放射防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不仅要有较好的理论素质,而且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7.4 对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应有档案记录。培训档案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教学人员和课程名称、培训时间和地点、参加人员简况、考试或考核的内容和成绩等资料。培训档案的保存时间依档案类别而定。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可供选择的放射防护培训内容提纲

A.1 基础类:

a) 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衰变;

b) 电离辐射的特点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c) 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d) 天然与人工电离辐射源; e) 放射生物学基础;

f) 放射性物质的吸收、代谢与促排; g) 辐射测量与仪器设备; h) 个人监测; i) 场所防护监测; j) 放射事故及其处理; k) 放射损伤防治; l) 放射性废物处置;

m) 表面放射性污染的去除。

A.2 法规标准类: a) 放射防护法规; b) 放射防护标准;

c)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

A.3 防护知识类:

a) 放射防护的目的和任务; b) 放射防护原则; c) 职业照射及其防护;

d) 医疗照射的质量保证与患者防护; e) 外照射的防护措施; f) 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g) 安全操作技术;

h) 电离辐射医学应用新进展、放射防护新知识、新技术。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各类医学应用的放射防护培训专题课程举例

B.1 医用X 射线诊断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工作原理,X射线诊断技术的发展,X 射线诊断设备的防护性能及其监测方法,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及有关防护管理法规,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防护用品,工作人员的防护,受检者的防护,X射线诊断的质量保证,特殊类型X射线检查的防护,事故预防及处理。

B.2 核医学 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核素发生器,放射性物质的开瓶与分装,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和保存,放射性废物处理,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工作人员和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防护监测,内照射剂量估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的质量保证,介入放射学设备的工作原理、防护设备和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及其检测方法,附加防护设备与辅助防护用品,污染的预防和清除,事故预防及处理。有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管理法规。

B.3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源,放射治疗设备工作原理,放射治疗设备的防护性能及其监测方法,放射治疗的物理学和放射生物学基础,肿瘤放疗定位技术,肿瘤放射治疗剂量,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有关防护标准与防护管理法规,工作人员的防护,患者的防护,事故预防及处理。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范文第2篇

2.按时按计划参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放射防护培训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和自救技能。

3.对新参加工作的医、护、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对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操作、防护有所了解,掌握各种影像技术。

4.邀请省级以上环保部门专家举办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及新技术讲座。

5.技术人员应自觉学习,了解和掌握设备的一些常见故障现象,并掌握其排除方法,以便在特殊情况下能自行排除故障,消除隐患。

6.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请设备厂商工程师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注意事项、保养要求和故障表现及简单故障的排除。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范文第3篇

1、操作室保持清洁,安装稳压电源及标准地线

2、本室工作人员须经过培训方可单独操作。经体检中心主任批准方可签署诊断报告。

3、放射线医师接诊客人后,应及时告知客人检查注意事项。

4、检查时应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以确保放射性诊断的可靠性。

5、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疑难病例、复杂病例与科室医生共同讨论后发出。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维护保养制度,对仪器各种设备和配件要认真妥善保管,以免损坏。发现故障及时报告体检中心领导,以保持仪器正常运行。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范文第4篇

2、 相关部门对放射源从业人员,每年至少应该组织一次对放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确保放射源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辐射设备前熟悉设备性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辐射设备。

4、 培训任务主要由经验丰富的放射从业人员担任,使更多的人了解放射源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原理。

5、 根据当地及市级、省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到环保部门组织的辐射防护培训班进行培训。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范文第5篇

2、检查前要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检查部位及临床要求,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

3、熟悉掌握放射专业各类诊疗技术,做好防护工作,严防差错事故。

4、学习国内外先进医学技术,做好重要医学资料的积累和保管。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范文第6篇

二.监督防护管理制度的落实,并定期检查防护设施情况,定期检测。

三.定期将防护设施保管使用情况向院领导小组汇报,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接受放射防护监督,监测部门和检查和指导。

五.负责辐射装置技术档案、放射人员健康档案、个人剂量档案的管理。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范文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范文第1篇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培训。2 ...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