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回收技术方案范文
废品回收技术方案范文第1篇
1065回风巷掘进施工
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根据生产安排,由掘一队施工1065回风巷,工程量从该巷道185米往下90米,沿16#煤层底板掘进(半煤岩和煤)。为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
二、技术要求:
1、1065回风巷开口位置位于回5点向下,开口坐标X=3810083.958,Y=38466096.281,Z=-91.012(底),方位角为96°,施工坡度-10°左右。
2、采用11#工字钢支护,净断面7.5㎡,下净宽3600mm,净高2200mm,棚距为800mm(中-中),柱窝深度200mm。采用椽子、金属网背帮背顶支护,椽子规格1000mmФ60mm(长直径),间距为300mm,严格按“二抬一”打设。
三、开口方法及施工工艺:
1、开口前准备工作
1、总工办必须标定开口中心位置以及中线,施工队要严格按标定的中线施工。
2、开口前通风队及时安装一组专用风机,开口5米后要及时延伸风筒至施工地点,确保风筒出风口距迎头距离符合要求(不小于5m),任何人不准私自掐开风筒,风筒吊挂要求平、直、稳、无死弯,逢环必挂,
郑煤集团赵家寨煤矿安全技术措施
风筒不得落地。
3、开口前必须在开口处安装皮带过桥,要求过桥必须牢固可靠,对开口处的电缆、信号线以及皮带进行保护。
4、开口前,施工队必须将施工地点附近10m范围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确保退路畅通。
5、开口前,施工队要准备足够的防冒顶材料:铁钎子不少于20根、坑木不少于20根、小径木不少于50根、钎椽板不少于50块、荆芭不少于5捆等,分类整齐地码放在距施工地点20m的范围内,以备急用。
2、开口施工方法
1065回风巷开口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开口前5m范围内,采用放小炮配合风镐、手镐掘进;开口施工5m后转入正常爆破掘进(后附爆破图表)
3、施工方法及工艺
1、采用炮掘落岩、人工架棚、溜子运输的施工方法。具体工艺流程为:交接班敲帮问顶校中、腰线打炮眼装药喷雾洒尘放炮喷雾洒尘敲帮问顶临时支护出碴刷帮清挖柱窝永久支护验收工程。
2、施工5米后严格按照炮眼布置图打眼、控制装药量。
3、爆破后,配以风镐刷大,直至达到设计尺寸。
4、架棚前在所要架设的支架梁和柱腿上用粉笔分别标出梁中线、梁腿搭接位置及腰线的标识,方可架设支架,严格按照总工办标定的中、腰线施工。
- 2
郑煤集团赵家寨煤矿安全技术措施
架无歪旋、无前倾后仰现象。
5、支架迎山有力,柱窝要实,支架不准悬空或站在浮矸上。
6、严禁空顶作业,要求最大控顶距不超过1.8米,若出现空顶,必须及时装填,防止空顶范围扩大,造成冒顶事故。
2、放炮安全措施:
1、爆破作业要求采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安全炸药、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电容式放炮器起爆,严禁一次装药分次放炮。
2、施工人员要按照爆破图表的要求进行打眼、装药、爆破,根据煤/岩的软硬程度及实际情况,施工人员可对爆破参数做出相应的调整。
3、装药可由班组长协助放炮员操作,联线、起爆必须由放炮员亲自操作,其他闲杂人员不得干预。
4、装药及放炮前,瓦检工必须检查瓦斯,如果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的瓦斯浓度达0.8%时,严禁放炮。对封泥不足的炮眼,严禁放炮;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孔。
5、放炮后,待工作面炮烟吹散,放炮员、瓦检工、班组长必须先巡视放炮地点,检查通风、瓦斯、顶板、支架、瞎炮、残爆等情况,若有险情必须及时处理。
6、必须在防爆风门外设一个把口处,要求把口人员必须有放炮把口工证,严防闲杂人员误入警戒区。
7、放炮期间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3、通风和瓦斯管理
1、通风队必须指派专职瓦斯工检查巷道内的瓦斯浓度,瓦检工于施工地点附近巡回检查,做好瓦检工作,保证迎头有足够的风量,严禁无
废品回收技术方案范文第2篇
一、活动背景
转眼间,这一学期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面对寝室里的一大堆废品,塑料瓶、易拉罐、书报、线团等等,你是否正在犹豫如何处理,那么开动你的大脑,伸伸你的懒腰,来参加我们的手工废品制作大赛吧!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给你无法相信的!
二、活动目地及意义
资环学院一直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使命,为迎接即将到来的
6.5环境周,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可从自身做起,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校形成一种保护环境的思想。此次活动可锻炼大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好习惯,同时也可激发同学们对生活和大学的热爱,使创新精神和文化素养进一步加强。
三、活动主题
废物再利用,创意你生活
四、主办单位
资源与环境学院学生分会生活帮
五、活动时间
2012年6月4号-6月10号
六、活动地点
欣苑门口和十教12
2七、参与对象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所有学生
八、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活动前期生活部召开会议,部署各项工作的人员安排和活动具体流程。
(2)联系宣传部为此次活动画宣传海报。
(3)以短信形式通知本院各班班长,组织各寝室积极参与。
(4)在活动地点摆出展台,联系办公室为此次活动安排展台值班人员,详细解说此次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安排好报名登记工作。
(二)中期活动 (1)一周后安排人员在十教122值班收取各寝室的作品及作品说明,专人负责做好登记保存工作。
(2)随后由资环分会学生会生活部成员对这些作品进行评选,根据比例依次评选出
一、
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3)短信通知获奖人员领取奖状及证书。 (4)将其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在6.5环境周时展出。
(三)后期总结 (1)生活部召开总结大会,总结此次活动的作用和影响。 (2)客观评价此次活动,为今后类似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九、注意事项
此次手工废品制作大赛要求合理利用寝室废物,充分展现各寝室的创新环保风采。每份作品要求附有100字左右的文字说明。由23人组队参赛。本次活动要求专人负责好作品保存工作。
评分规则:作品围绕环保性、实用性、可持久性、创新性、
美观性5项评分,各项分数相等。
十、奖项设置
一等奖1组获奖证书 二等奖 三等奖 2组获奖证书 3组获奖证书
优秀奖6组获奖证书
注:本次活动可加社会实践分,参与即加社会实践分0.2分,优秀奖及三等奖可加社会实践分0.3分,
一、二等奖加社会实践分0.4分。
十一、经费预算
获奖证书:3元/本*8本=24元
马克笔 :2元/支*1支=2元
总计:26元
此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活部所有
资源与环境学院团总支
废品回收技术方案范文第3篇
电石法生产乙炔的整个程序中, 电石原料与水发生反应所生成的乙炔气体会有一部分溶解在电石渣浆中, 这样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还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 提高了生产成本。当前我国电石渣浆回收乙炔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需要加大投入来研究优化乙炔回收技术。下面笔者将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2 乙炔在电石渣浆中溶解损失形式
乙炔在电石渣浆中溶解损失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种:首先通过氢氧化钙吸附而损失, 电石与水反应会生成一定量的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能够吸附大量乙炔气体随着电石渣浆排除;其次直接通过电石渣浆排出, 乙炔气体在电石渣浆中为过饱和溶解, 渣浆中乙炔气体的含量要远远高于计算的理论含量;此外还能通过未完全反应的电石颗粒排除, 电石法制乙炔气体的过程不可能发生百分之百的反应, 沉降池中的水也会与电石残余颗粒进行反应, 生成乙炔气体, 这些乙炔气体往往不能进行有效收集, 直接被排放到大气环境中。
3 乙炔回收原理及常用回收方法
乙炔气体在电石渣浆中的溶解度与压力及温度有关, 随着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乙炔气体溶解度会随之下降, 利用乙炔气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饱和蒸气压相差较大的特点, 通过对电石渣浆采取真空脱析工艺处理, 使溶解及吸附在电石渣浆中的乙炔气体析出并进行回收。
溶解在电石渣浆和未完全反应的电石是乙炔气体含量是实际生产中最多的, 因此也是进行回收处理的的重点目标。针对电石渣浆的处理, 使用电石渣浆泵将电石渣浆打入到汽提塔的上部, 在真空状态下将吸附在渣浆中的乙炔气体进行闪蒸和汽提处理, 位于塔顶的冷凝器将乙炔气体中的水分分离出去, 将剩余气体利用真空泵抽到乙炔气柜总管中, 实现乙炔气体的回收。实际生产中电石之所以会不完全反应是由生成的氢氧化钙附着于碳化钙颗粒的外表面, 将水与碳化钙颗粒隔离起来所造成的, 因此需要通过设备将氢氧化钙层打开, 使水能够通过氢氧化钙层而与碳化钙进行反应。
4 乙炔回收设计要点
4.1 渣浆缓冲罐中液位的控制。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液位高度一般控制在罐体高度的30%左右为宜, 当高度偏高时, 罐内空间相对变小, 导致罐内压力不稳定, 影响实际生产操作, 高度偏低, 空间相对变大, 导致缓冲罐的利用效率降低。
4.2 浆料缓冲罐通入蒸汽量的控制。
生产过程中通入过量的低压蒸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乙炔的回收效率, 蒸汽对渣浆加热会降低乙炔的溶解度, 使乙炔气体析出, 还会破坏氢氧化钙包裹层, 促进进一步反映。
4.3 脱析塔工作压力的控制。
通过真空处理来降低塔内的压力, 从而降低乙炔在水中的溶解度使乙炔释放出来。真空度过高在提高脱析速率的同时会将渣浆带入系统中, 对设备造成损坏, 真空度过低则会使反应不完全。
4.4 回收乙炔气含氧量的分析。
在乙炔气体进入气柜之前要进行氧分析仪检测, 当含氧体积大于百分之一时, 乙炔会通过切断阀经过阻火器而排空, 如果低于百分之一, 气体则会从切断阀经过缓冲罐进入气柜中。
5 乙炔回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乙炔气体回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生产过程, 难免会发生一系列的问题, 通过对生产中经常发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 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5.1 水环真空泵板式换热器堵塞问题。
真空过高会将渣浆中的颗粒状物质吸入到真空泵中, 并在板式换热器中形成氢氧化钙沉淀物, 造成了堵塞, 影响设备正常运行。遇到上述情况, 需要停止设备运行, 对板式换热器进行处理, 用流水进行冲洗, 并用稀盐酸进行循环清洗, 以消除垢层, 如果严重需要将换热器完全拆开。
5.2 回收系统氧气含量过高问题。
氧气含量过高主要由设备内的空气置换不完全、阀门切换顺序不正确或溢流阀不够严密造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保证氮气对空气置换的完全性, 进行多点监测分析。在切入和切出发生器时, 要严格按顺序对溢流渡槽阀门和切换阀进行操作。
5.3 缓冲罐中渣浆液位不稳定问题。
渣浆液位不稳定, 表明发生器溢流不畅或者排渣过多, 也有可能是由于回流气动阀门或管道堵塞等因素造成。针对上述情况, 要进行定期排渣处理, 避免溢流口被堵, 通过检查压缩空气的压力充足与否来确实元件是否正常运行, 或者加大发生给水来对渣浆进行稀释。
5.4 生产设备保温问题。
外界温度较低会降低乙炔气量的流通速率和流通量, 影响了回收率的提高。通过对设备易导热部位设置保温层或者更换具备保温功能的结构部件, 来缓解保温问题。
6 结语
综上所述, 电石渣浆中乙炔气体的回收工艺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需要进行不断地修复和完善, 提高回收效率, 才会尽量地减少环境污染, 节约原料和生产成本,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用电石法生产乙炔的过程中, 会有一部分乙炔随着电石渣浆排入到空气中, 污染环境的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 研究电石渣浆的乙炔回收技术, 既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又能够节约生产成本。本文通过介绍乙炔回收原理及常用的回收方法, 指出了乙炔回收设计的要点, 并针对在回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石渣浆,回收乙炔,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红松;赵晓焕;;湿法乙炔生产中废液、废渣的循环利用[J];聚氯乙烯;2011年02期.
[2] 王霞;李卫东;陈智华;;电石渣浆中乙炔的回收方法及回收效果[J];聚氯乙烯;2011年07期.
废品回收技术方案范文第4篇
1.1生产流程
本硫磺回收装置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个分流式热反应段,接下来是两个克劳斯催化反应段,一个超优克劳斯催化反应段和一个超级克劳斯催化反应段。最后一个反应段产生的尾气进入热焚烧炉进行焚烧。
进入硫回收装置的原料气共有三股:低温甲醇洗气、煤气水驰放气和酚回收酸性气。低温甲醇洗气首先进入甲醇洗涤塔,用新鲜水洗涤除去大部分的甲醇,塔顶出来的气体进入酸性气分离罐,分离出夹带的水;煤气水分离驰放气和酚回收酸性气分别进入分离罐,分离出夹带的水,三个分离罐收集的酸性水回流到甲醇洗涤塔。用酸水泵将酸性水送至低温甲醇洗单元。
从低温甲醇洗气分离罐出来的酸性气通过蒸汽夹套管预热到90℃。在蒸汽夹套管下游,低温甲醇洗气被分流,较大的一股气进入主烧嘴,小股气体被分流进入主燃烧炉(约占30%)。在两个调节阀下游,煤气水分离驰放气与小股甲醇洗气混合进入主燃烧炉,酚回收酸性气与大股甲醇洗气混合进入主烧嘴。
1.2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2.1低温甲醇洗酸性气压力设计值为0.08MPa,而实际生产中控制在0.12~0.14MPa,煤气水分离驰放气设计为0.07MPa,而实际流程设计不经过调节控制直接进入主燃烧炉,背压0.02MPa,气体中分离下来的酸性水送至甲醇洗涤塔底部,而甲醇洗涤塔内的压力为0.12~0.14MPa,不但煤气水驰放气分离液无法排出,反而会出现倒灌至分离器,导致气体带液,进入高温主燃烧室,会造成损坏设备。
1.2.2硫磺回收装置紧急停车后的重新开车点火过程主要是燃料气与助燃空气在化学当量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废锅出口过程气过氧,引起克劳斯反应器催化剂床层温度剧烈波动,会使催化剂活性降低、烧结、粉碎、减少催化剂使用寿命。而且过程气工艺管线管道壁上会存在硫化亚铁,当过程气中氧气高时会引起硫化亚铁与氧反应燃烧,超温损坏管道设备,主燃烧炉无法与反应器有效隔离。
2技改方案
2.1增加酸性水中间槽项目
2.1.1目的
解决设计缺陷,改造后能够顺利引入酚回收酸性气和煤气水驰放气。
2.1.2改造方案
2.1.2.1增加常压中间酸性水槽,甲醇洗涤塔酸性水、酚回收分离酸性气、煤气水驰放气分离酸性水分开独立送至中间酸性水槽中,实现三股酸性气互不影响,中间酸性水槽带液位控制器,通过调节酸水泵出口流量调节阀,实现对中间酸水槽液位的调节控制。
2.1.2.2新增甲醇洗涤塔液位调节阀,仍由甲醇洗涤塔液位计控制,但位置由酸性水泵出口改到甲醇洗涤塔底部酸水出口管线上。
2.1.2.3中间酸性水槽顶部排放气管线去火炬管网,中间酸性水储槽为常压设计,设备、管线均有伴热管线,在冬季投用防冻。
2.1.2.4中间酸性水槽液位低联锁进入ESD。当液位低于15%时,联锁动作酸水泵出口阀关闭。中间槽液位计测量液位高于80%联锁动作,甲醇洗涤塔液位调节阀关闭,当甲醇洗涤塔液位测量低于15%时联锁动作甲醇洗涤塔液位调节阀关闭,此功能在DCS中实现。
2.1.2.5技改另外增加的切除中间酸性水槽副线,此副线在中间酸性水槽因故障无法投用时使用。需要投用时,酸性水不再去中间水槽。此时酚回收酸性气、煤气水分离酸性气分离器无法排水,做退气调整。洗涤塔内酸性水直接切至酸水泵入口,酸水泵出口中间槽液位调节阀变为调节甲醇洗涤塔液位,但只能手动调节控制甲醇洗涤塔液位。
2.2增加废锅出口过程气副线项目
2.2.1目的
优化系统安全性能,可以旁路反应器,保护催化剂不受氧气损害,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2.2.2改造方案
2.2.2.1从废锅出口过程气工艺气管线Pg01-400上引一条副线Pg19-300到液硫捕集器出口阀后与尾气管线连接。
2.2.2.2废锅出口过程气工艺气管Pg01-400上增加DN400总阀且为夹套旋塞阀,使用0.5MPa低压蒸汽伴热。废锅出口过程气副线Pg021上两端各增加DN300夹套旋塞阀作为隔离使用,并使用0.5MPa低压蒸汽伴热。
2.2.2.3废锅出口过程气副线Pg021有一定的倾斜度保证液体自流。管线用三根0.5MPa低压蒸汽伴热,防止由于阀门内漏造成液硫集聚堵塞。
2.2.2.4废锅出口过程气管线改造完成后,可以在正常开车紧急停车后的开车以及主燃烧炉检修置换时使用废锅出口副线,但主要用于装置紧急停车后的再开车工况。
2.2.2.5 Pg01-400管线总阀关闭,关闭液硫捕集器出口阀,关闭Pg019上两个夹套阀。
2.2.2.6主燃烧炉点火开车,燃烧后过程气走副线,当主燃烧炉火焰稳定后废锅出口过程气取样分析,过程气中氧气含量小于0.2%为合格。打开液硫捕集器出口阀,打开Pg021-300上两个夹套阀,恢复正常流程。
2.2.2.7技改副线伴热蒸气处于常投状态。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环保意识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很多石化公司开始新建、扩建硫磺回收装置,以减小尾气中SO2含量,达到环境保护目的。但这种硫磺回收装置在国内应用时间短,生产中存在着各种设计缺陷和不安全因素。本文基于生产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技术改造。
关键词:硫磺回收,克劳斯工艺,技术改造,SO2
参考文献
[1] 江洪泽.两段式燃烧炉在硫磺回收装置中的应用.[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9.11.
废品回收技术方案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县再生资源回收市场整顿,构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再生利用循环体系,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使全县所有回收网点纳入规范化管理,所有村(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点(站),所有再生资源进入指定集散市场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确保再生资源品种回收率达到90%以上,实现城乡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村(社区)、乡(镇)、县三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按照“覆盖城乡、因地制宜、高效规范”的要求,加快回收网点、集并中心和集散基地建设,打造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先进完备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1.村级回收点。根据城镇规划和现实需求,合理布局村级回收点,回收点营运面积不少于30㎡。有闲置场地的村,要无偿提供场地;没有闲置场地的,由业主租赁取得场地,确保每村一个,实现“全覆盖”。
2.乡镇集并中心。原则上,各乡镇在紧邻乡镇垃圾中转站旁建一个占地3-5亩的再生物资集并中心。该中心既是乡镇级垃圾无害处理服务中心,也可作为所在地村的再生资源回收集并中心。全县(不含XX镇)共建集并中心15个,其中孔垄镇建一个占地10亩左右的集并中心,兼顾负责沿江乡镇再生物资的集中中转。
3.县级集散加工营运基地。在工业园区建成占地50亩左右的再生物资集散营运基地,负责XX镇再生物资集并和全县再生物资的分拣、打包、外销。在独山循环经济集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再生物资处理加工企业,为全县再生物资处理提供保障。
(二)突出抓好城区网点经营规范。
1.按照“方便居民、便于交售”的原则,编制城区再生物资回收网点。回收站点由回收点和中转站组成。各回收点直接面对小区居民,中转站负责对各社区收购点物资的集并。已建成小区每区设置回收点1个;新建小区应配套建设再生物资回收点,与小区基建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XX镇各社区原则上每区建一个中转站,负责对所辖居民小区回收物资的集并处理工作。具体规定如下:
(1)小区回收点:回收点由小区物业腾出位置,原则上面积不小于30㎡,不能露天经营,回收物资不得出店存放。由小区物业或物业委托有意愿者负责收集居民交售生活垃圾中可再生物资,可采取定时上门与定点交售、固定设点与流动收购(车)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回收。回收物品应做到“日收日清”,原则上不作储存,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污染。
(2)社区中转站:在XX镇城区因地制宜共建13个中转站,确保每社区一个。社区中转站应为前店后院,总面积不少于800㎡,主要通过利用集体闲置资产或业主租赁方式取得,负责对各社区的再生物资集并转运。
2.清理规范回收网点。开展回收网点无差别排查,对无照经营户,由市场监管局予以取缔;对有照经营的进行达标验收。验收标准为:(1)符合本区编制数及选点要求;(2)必须是“前店后院”;(3)环评达标。不符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对城区回收网点和中转站按编制数统一布局、统一标识、统一管理。
(三)落实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经营主体。
坚持以市场主体经营为主,县供销社全资企业盛源再生物资有限公司以资产入股的方式参与行业管理、规范经营,协调与乡镇、村的相关工作。
(四)打造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推广“互联网+绿色回收”模式,建设在线回收网站、APP系统和统一公开的上门回收服务电话。建立再生资源回收数据库,有计划、有步骤地与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联网,对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和监控,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企业智能化管理。
(五)落实行业规范。
落实再生资源回收标准体系,制定回收和分拣标准。回收站点实行“四统一”和“四规范”,即:统一培训、统一计量器具、统一收购车辆、统一收购范围和规范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服务用语、规范服务地点。广泛宣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倡导持证上岗。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环卫回收体系的“两网融合”。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推广先进回收模式,回收企业人员兼职垃圾分类指导员。鼓励企业建设再生资源信息化回收平台,探索“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线上线下融合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六)强化宣传教育。
一是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技术能力和水平。二是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通过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
三、工作职责
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县供销社负责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牵头工作,落实乡镇集并中心和县集散加工营运基地的建设、投入使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解决再生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加强对村民、居民及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和诚信体系建设,督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做好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
县商务局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资料收集和日常监管,要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
县发改局负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
县生态环境局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和环评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治安管理工作,指导经营者建立健全治安制度,协助有关部门取缔违法、违规经营摊点。
县应急管理局负责对再生资源行业安全生产、消防规范和管理。
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市规划和小区配套建设项目,在用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县市场监管局负责做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市场经营管理,严格监督业主规范经营,牵头开展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的规范、整顿工作。
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对影响市容市貌的违法回收摊点、流动收购车及从业人员的清查整顿。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促进再生资源农村回收网点的建设与美丽乡村政策的衔接,争取项目资金的投入。
县财政局负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扶持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县税务局负责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兑现。
各乡镇政府:负责督促本乡镇各村(社区、小区)回收点、中转站、经营人员、经营场地按期按标准落实到位;负责按要求为乡镇集并中心提供3-5亩的用地;负责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培养其垃圾分类习惯,增强其环保意识。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元月1日至2020年元月15日)
制定《XX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元月16日至2020年4月30日)
各乡镇和责任单位完成回收点、中转点、集并中心的建设工作并投入运营,县级集散加工运营基地要争取同步投入运营。
(三)总结验收阶段。
(2020年5月15日前)
再生资源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工作不到位的下达整改意见,验收的结果作为相关政策兑现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县直部门及各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的XX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推进协调。
(二)强化政策保障。
将乡镇集并中心用地列为公共建设用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把城乡再生资源收运处理设施建设、运行与维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通过财政分级投入、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处理费收取等多种途径,提高资金保障能力。
1.村(社区)回收点、中转站。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县财政将对各村(社区)回收点、中转站分别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奖补资金支持。
2.乡镇集并中心。各乡镇提供3-5亩土地,与供销社签订土地使用合同,确保“两中心”土地公共事业用途的长期性,然后由县供销社负责地上建筑等经营设施筹建。孔垄镇提供的10亩左右用地,超出标准5亩以上的部分,由供销社购买或租赁。乡镇集并中心经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按照12万元/个标准给予奖补。
3.县级集散加工营运基地。由市场主体负责筹建,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4.工作专班经费保障。县财政列支10万元,用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专班的日常经费保障。
(三)强化乡镇主体责任。
各乡镇要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落实管理队伍,保障各项工作正常运行。
(四)强化监督考核。
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考核排名制度。每年对工作进展快、成效明显,机制完善的予以奖励,对工作落后的予以通报批评,排名靠后、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问责。
附件:1.XX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
2.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标准
3.乡(镇)再生资源集并中心建设标准
附件1:
XX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
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XX
县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
XX
县供销社主任
成
员:XX
县公安局政委
XX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XX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XX
县财政局局长
XX
县住建局局长
XX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XX
县税务局局长
XX
县商务局局长
XX
县发改局局长
XX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XX
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局长
XX
县执法局局长
XX
XX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供销社,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标准
一、建设条件
1.回收站(点)的营业面积一般不少于30平方米;
2.门店招牌采用统一规范的站名和设计,站点的建筑、设计、外部装修应与当地环境协调。
二、设计要求
回收站点建筑设计应符合环境、排污、市容、消防要求,交售便利、不扰民。
三、营业场所
回收站店内部应悬挂《营业执照》、收购品种、服务公约和公安部门严令禁止收购的物品名称。
四、存放要求
回收站(点)内再生资源应按商品储运要求,分室内或室外摆放。
五、衡器要求
配备统一的检验鉴定合格衡器,并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年检。
六、消防要求
按照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
七、从业人员要求
从业人员应热爱再生资源回收事业,接受供销社的业务指导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做到“依法经营、合法经营、诚信经营”。
附件3:
乡(镇)再生资源集并中心建设标准
一、建设条件
1.集并中心的建设用地3-5亩(XX中心10亩左右);
2.户外招牌采用统一规范的名称,站点的建筑、设计、外部装修应与当地环境协调,统一外观标志。
二、建设要求
固定建筑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标准,对环境有影响的加工生产不能露天作业,货场地面道路应平整、硬化,应建有消防安全设备、地下水、电管网及排水系统。
三、布局要求
平面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分块布置,满足经营、分拣、加工、办公、生活的要求。
收购区: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有合适的衡器。
分拣加工区: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00平方米,应具备与处理能力相适应的分拣设备,应配备剪切机、打包机、装载机、行车等设备。
分类存放区: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800平方米,地面应作防水、防渗漏、防腐蚀处理,一般地面应为混凝土地面。
中转区: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0平方米,并配套整体式垃圾压缩机、龙门吊等设备。
服务区:办公管理、生活服务区的距离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中间应用绿化带隔离,配套有供电、供水、消防等设施设备,以满足经营生产需要。
四、存放要求
再生资源物资应按不同的品种分类摆放。
五、设备要求
应配备称量、检测、分拣、起重、运输等设施设备。
六、从业人员要求
废品回收技术方案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与目的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要求,落实好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学校防控组关于印发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和《学校食堂疫情防控须知》,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生命至上,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严防新冠肺炎疫情在食堂制售过程或就餐过程中传播,切实保障好师生就餐安全,助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平安校园保卫战!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
学校成立食堂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人员组成:
组长:分管后勤副校长☆☆☆
成员:总务办主任☆☆☆
教务副处长☆☆☆
医疗室医师☆☆☆
餐饮公司经理☆☆☆
主要职责:
1.科学制定食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2.加强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排查,组织岗前培训,落实食堂后厨封闭化管理;
3.组织实施对学校食堂加工区域、就餐区域、人员通道、配送电梯间、洗手间、更衣间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
4.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关于餐饮服务规范等要求,规范食堂餐食制售;
5.科学制定学生、教职工错时就餐、分散就餐实施细则;
6.将学校食堂防控工作作为开学前物资保障和措施落实的重要内容加强检查和督导。
三、开学前准备工作
(一)加强食堂员工教育培训
1.通过“一封信”、“倡议书”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发布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食堂员工规范防控行为,提高自觉防控意识和能力,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疫情期间不必要外出,规范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聚会,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2.对食堂全体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生物学特性、传染性、危害性、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和防控知识的教育,要求员工学习掌握相关的疫情防控知识,并组织上岗考核。
(二)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1.制定发生员工发烧、乏力、干咳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隔离与应急处置措施,隔离措施和应急交通送医治疗路线定点医院联系等预案。
2.制定就餐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例和疑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3.制定师生或家长针对学校餐饮安全的投诉举报和突发舆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4.按方案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确保管理层及员工熟悉处置流程。
(三)提前告知员工返岗时间
1.根据上级明确开学时间后,员工返校时间在学生返校前14天,届时将通过微信平台、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将具体返岗时间通知到每一位员工。
2.返岗前,要持续跟踪记录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和外出活动轨迹情况,全面掌握员工返岗前出行地点、是否乘坐过公共交通、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是否与发热病人有过密切接触、是否接触过野生动物等情况。
3.交待返岗途中注意事项,如果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车上尽可能选择靠窗的位置;在路途中尤其是在车里,尽可能避免拿下口罩吃东西;在路途中尽可能减少与他人接触,最好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4.来自疫情严重地区员工暂不返岗。
(四)严格返岗人员疫情核查
1.建立返岗员工“花名册”,实行健康状况“一人一档”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与员工所在社区(村)干部核实确认,全面排查是否接触外省及重点疫区归来人员等情况。
2.严格落实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制度,食堂员工全部集中入住后勤人员集体宿舍,实行统一封闭管理,待确认健康后方可上岗。
3.指定专人及时发放员工所需防控物资,确保口罩、测温计、消毒液和工作服等相关防控物资充足供应。
(五)储备好防控物资及食材
1.严格按防疫需要,配备与食堂员工数量相匹配的口罩、手套、帽子、洗手液、温度计、消毒药械等疫情防控所需物资。
2.设置独立的隔离间,并购置防护服、护目镜、医疗器械等应急装备,做好师生和员工应急隔离准备。
3.配备与供餐量相匹配的餐用具、餐用具清洗消毒设施及保洁设施,开学前对所有餐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4.配备足够的洗手消毒设施,张贴洗手消毒方法标识。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5.对库存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进行彻底清查,发现有超过保质期、未按保存条件贮存或出现霉烂、变质等感官性状异常的,要按照有关规定销毁处理。
6.对食堂冷藏冷冻、供水等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食堂用水安全和设施设备正常运行。
(六)做好食堂卫生防疫工作
1.全面开展食堂消毒防疫,对食品处理区和用餐场所进行彻底规范清洁消毒,包括墙地面、设施设备、操作台、门把手、水龙头、空调、通风设备及排风口等,并做好消毒记录。
2.为降低就餐场所人员密度,防止交叉污染,视情改造符合卫生条件的临时就餐场所,并在就餐场所设置简易分隔装置。
3.在餐厅等场所广泛张贴防疫宣传指南,引导师生科学预防、理性应对,增强对安全就餐环境和科学用餐方式的认识。
四、开学后防控措施
(一)严格食堂员工教育管理
1.每天对食堂人员进行晨检和餐前检查,做好记录和建档工作。发热(37.3度以上)、感冒、咳嗽症状、呼吸道感染的在岗员工,应立即报告学校疫情防控人员进行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对与其接触人员测试体温并进行医学观察。
2.所有上岗应全程佩戴口罩上岗,且按规定及时更换口罩。进入操作区要对手部等进行清洁消毒,加强洗手及消毒频次,保持手部卫生。接触肉禽类生鲜食材、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应戴一次性手套上岗操作,避免手部与食物直接接触。
3.加强个人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工作服)、“四净”(工作服净、帽净、口罩净、围裙净)制度。员工须配戴口罩、穿着工作服上岗,并及时更换口罩,每天对工作服进行洗涤和消毒。
4.关心食堂从业人员,改善工作环境,建设向上文化,做到均衡饮食,作息规律,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保护自己就是对师生的健康安全负责。
(二)持续抓好食堂卫生防疫
1.每天对学校食堂加工区域、就餐区域、人员通道、配送电梯间、洗手间、更衣间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加强对冷冻冷藏和保鲜设备检查、维护,食堂餐用具在每次使用后要及时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确保清洁卫生。
2.定时开窗通风或保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保证就餐场所和加工场所空气流通。
位置
消毒药剂
消毒频率
消毒方式
就餐区域、人员通道、配送电梯间、洗手间、更衣间等场所
84消毒液、75%酒精
每日三次
(早中晚各一次)
喷雾及擦拖法
操作间、
粗加工间
84消毒液
每日两次
(午餐前、收工后)
擦拖法
储藏间
84消毒液
每日一次
(收工后)
擦拖法
餐厅门窗
84消毒液
每日一次
(午餐前)
喷雾及擦拖法
垃圾桶
84消毒液
每日两次
(早晚各一次)
喷雾法
其它区域
84消毒液
每日不少于一次
喷雾法
3.开餐前对就餐场所进行清扫、清洁、消毒、通风,餐后做好及时清理打扫就餐场所卫生,进行环境消毒,做好卫生用具的清洗消毒和定位保管。
4.餐厨垃圾定点存放,及时清运,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餐厨垃圾存放场所和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三)严格疫情期间食堂管理
1.非食堂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后厨,原则上不得将私人物品带入食品处理区,手机等私人物品如需带入食品处理区应经消毒处理。
2.食堂食品处理区严格实行全封闭管理,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食品处理区,学校及相关部门人员因工作需进入时,要检测体温合格、戴口罩、穿工作衣帽,做好记录。
3.在疫情防控解除前,停止大规模聚餐活动,错峰就餐,鼓励食堂提供营养套餐,由学生自带餐具,打餐后回宿舍用餐。
4.加强消毒用品管理,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四)严格规范食堂餐食制售
1.食品采购
(1)严禁采购、验收、加工、烹饪、销售野生动物及其肉蛋类制品。
(2)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货商采购原料,做到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齐全。建立固定的供货渠道。
(3)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严格做好畜禽肉及其制品的合格证明、交易凭证等票证查验和台帐记录。对采购的猪肉要查验和留存“两证一报告”(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非洲猪瘟检测报告)。
2.食材运输
(1)供应商送货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送餐员每次进入学校时应测量体温。
(2)供货商送货人、学校采购员和接货员在采购、运输、验收工作中均需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交接时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
(3)保持食材采购车辆和配送车辆干净卫生,专车专用,净菜、半成品等特殊食材需专用冷藏车配送,每次运输食品前应进行清洗消毒。
3.餐食加工
(1)加工食品烧熟煮透,食品中心温度应达到70摄氏度以上。
(2)疫情期间禁止生冷、冷荤、凉菜、凉面、裱花糕点的制作和销售。
(3)生、熟食物要分离。禽蛋使用应清洗外壳,必要时消毒外壳。
(4)留样食品按照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专用密闭容器内,在专用冷藏设备中冷藏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应能满足检验检测需要,且不少于125g。
4.售卖管理
(1)售餐处应有防止飞沫(唾液、咳嗽、打喷嚏)灰尘、蚊蝇等污染的设施,出售的食品不得无保护暴露。
(2)公用餐具应有防止飞沫(唾液、咳嗽、打喷嚏)、灰尘、蚊蝇等污染的措施;疫情期间暂停免费汤粥、免费调料的供应。
(3)售餐人员使用经消毒的专用工具并佩戴口罩和手套,销售中减少语言交流,与服务对象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4)售餐人员工作服应每天更换,集中洗涤并进行高温消毒。
(五)科学指导师生就餐秩序
1.学生、教职工错时就餐、分散就餐,时间安排:
11:1011:30,一、二年级;
11:3011:50,三、四年级;
11:5012:10,五、六年级。
所有老师参与相应班级的分餐;提倡自带餐具就餐,提倡教职工在办公室或回家单独就餐;班主任随班就餐,并提醒学生洗手。
2.师生就餐须佩戴口罩取用餐具和到售卖窗口购买,即取即走,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才摘口罩,就餐结束后立即佩戴口罩并离开。
3.避免面对面就餐和扎堆就餐,就餐间隔在1米以上,就餐中不交流、少说话,避免交叉感染。
4.用餐结束后,佩戴好口罩,检查桌面保持干净,按一米距离排队,将剩饭菜倒进泔水桶,餐盘、餐具分类送到相应回收桶。
(六)强化应急处置机制流程
1.如学校发现疑似病例要停止供餐服务,并及时向属地教育、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待通过相关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供餐服务。
2.如发生疑似食品安全事故,要及时向属地教育、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按照本单位制定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科学处置。
3.如发生投诉举报和突发舆情事件,要加强信息沟通,第一时间回应处理师生、家长和相关部门疑问关切,积极妥善予以处置。
五、常用消毒知识
(一)消毒方法
1.酒精:酒精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凝固。可使用75%酒精对手部、刀具、砧板、工具、操作台、设备和手机消毒;
2.沸水、蒸汽:从沸腾开始保持100摄氏度,10分钟以上即可达到消毒目的,适用于消毒餐具;
3.空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常通风换气可带走病毒,降低其在室内的含量,降低感染几率;
4.高锰酸钾溶液:使用5‰高锰酸钾可消毒餐具、蔬菜和水果,浸泡1分钟之后用干净饮用水再冲洗一遍即可;
5.漂白粉:漂白粉能使细菌的酶失去活性导致死亡,是非常有效的消毒杀菌法。在餐桌椅、地面、墙面等使用1-3%漂白水(漂白粉加清水),用抹布擦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6.消毒液: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用具全部浸泡液体中5分钟以上,消毒后的餐用具应使用净水冲去表面残留的消毒剂;
7.红外线: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摄氏度以上,保持10分钟以上;
8.热力洗碗机:一般控制水温85摄氏度,冲洗消毒40秒以上;
9.紫外线灯:使用30分钟即达到消毒杀菌效果,适用于对空气、水和工作服消毒杀菌,主要用于备餐间、食品加工间和更衣间,使用时应避开直接照射人体。
(二)餐用具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餐用具要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最大程度减少公用餐具使用,鼓励自备餐具,提供足量一次性餐具;
3.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餐用具。
4.消毒后的餐用具应及时放入密闭的餐用具保洁设施内。
(三)常用消毒剂使用方法
1.手消毒剂
多为含酒精、过氧化氢或复配成分的免洗消毒剂,取适量的手消毒剂于手心,双手互搓使均匀涂布每个部位,作用时间1分钟。
2.75%乙醇
常见酒精有75%和95%两种浓度,75%的酒精可用于消毒,95%的酒精用于酒精灯或者清洁镜头等,消毒效果不如75%的酒精好。
75%的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因有较强刺激性,不可用于黏膜和大创面的消毒。直接使用不再稀释。
3.碘伏
药店购买的碘伏一般为5g/L(W/V),可直接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
4.84消毒剂
84消毒剂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可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织物、血液、排泄物等的消毒。
浓度为250mg/L-500mg/L的84消毒剂,可用来对桌面、台面等一般物体表面进行擦拭,也可用来拖地或者浸泡织物。以浓度为5%(±1%)的84消毒剂为例,可用普通矿泉水瓶(500ml)取2升水(4瓶),倒入水盆中,再加入2满盖(约16ml)84消毒液,有刻度容器的使用刻度容器量取液体会更准确,适当搅拌均匀,即可用毛巾或抹布浸湿后擦拭台面或浸泡物品,作用30分钟以后,台面可再用清水擦拭。
消毒可能被血液或排泄物污染的部位时,可使用20000mg/L的84消毒剂直接覆盖或者浸泡。配置时以浓度为5%(±1%)的84消毒剂为例,可用普通矿泉水瓶(500ml)取1.5L水(3瓶),倒入水盆中,再加入1瓶84消毒液,混匀后使用。
5.过氧化氢消毒剂(双氧水)
日常消毒用的是医用双氧水,医用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双氧水具有氧化作用,常用浓度为3%,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纯净水清洗一下可缓解灼烧感。
特别提醒:
1.75%酒精可有效消毒,但属易燃易爆物,极易引起火灾,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切断电源,在机器冷却后再进行消毒,只能擦拭不得喷洒;
2.84消毒液与酒精、含有盐酸的洁厕液等不可混合使用,混合后可能生成有毒氯化物或剧毒氯气危害健康。
3.配制好的消毒液不可再与其他消毒或清洁用品(比如酒精、洁厕灵等)混用,这样既不能增强功效,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
废品回收技术方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