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课文导学案范文
山中访友课文导学案范文第1篇
《山中访友》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
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预习导学】
1、读下面的词语,并把它抄写在横线上。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 陡峭挺拔 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波光明灭泡沫聚散津津乐道旋转流淌 恩泽 犬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
(1)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 2 )很感兴趣地讨论。()
( 3 )隐蔽、僻静的小路。()
( 4 )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 5 )一个人做了诗和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3、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4、捡起一朵落花,拾一片落叶,捧起一块石头。()
4、课文简说。
本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佳作。
这事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 看拼音写词语。
yāoqǐngyùncángdǒuqiàopùbùshēnqū
()()()()()
jíngzhìxiákâjīnjīnlâdàoyùnhán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用心地把课文读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出正确
的停顿并加入自己的情感。
2、 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从理解课文题目展开,然后细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
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在
文中划)
(3)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带来的快乐。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带着好心情,来到山中拜访“朋友”。表达了他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作者在山中拜访“朋友”,与他们交流的时候,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说说它们
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妙处。(讨论后写在自备本上)
三、交流赏析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
好清爽!
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交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交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脚下长出的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
胳膊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交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
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交流、赏析: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
构相似,是一组___________句,同时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我”和
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里采用___________来
写,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
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交流、赏析:“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仪式”指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石头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
所以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
四、 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五、巩固练习
(一)阅读理解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 云雀,你叽叽喳喳的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 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 2 )选文采用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句,请将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们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仿写句子
你好,;你好,。
五、拓展延伸
1、从大自然的众朋友身上,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中访友课文导学案范文第2篇
《山中访友》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
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预习导学】
1、读下面的词语,并把它抄写在横线上。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 陡峭挺拔 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波光明灭泡沫聚散津津乐道旋转流淌 恩泽 犬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
(1)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 2 )很感兴趣地讨论。()
( 3 )隐蔽、僻静的小路。()
( 4 )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 5 )一个人做了诗和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3、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4、捡起一朵落花,拾一片落叶,捧起一块石头。()
4、课文简说。
本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佳作。
这事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一、 看拼音写词语。
yāoqǐngyùncángdǒuqiàopùbùshēnqū
()()()()()
jíngzhìxiákâjīnjīnlâdàoyùnhán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用心地把课文读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出正确
的停顿并加入自己的情感。
2、 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从理解课文题目展开,然后细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
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在
文中划)
(3)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带来的快乐。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带着好心情,来到山中拜访“朋友”。表达了他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作者在山中拜访“朋友”,与他们交流的时候,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说说它们
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妙处。(讨论后写在自备本上)
三、交流赏析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
好清爽!
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交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交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脚下长出的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
胳膊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交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
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交流、赏析: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
构相似,是一组___________句,同时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我”和
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这里采用___________来
写,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
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交流、赏析:“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仪式”指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石头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
所以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
四、 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五、巩固练习
(一)阅读理解
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 云雀,你叽叽喳喳的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 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 2 )选文采用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句,请将它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们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仿写句子
你好,;你好,。
五、拓展延伸
1、从大自然的众朋友身上,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中访友课文导学案范文第3篇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给以评价、鼓励)
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学生读课文。(读课文时标出把握不准的词语)
2、出示一些词语,要求学生读准。
3、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还有云雀、小花、石头。
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
4、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5、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三、研读赏析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令你有所感触,请你找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四、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五、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探索活动(布置作业)
山中访友课文导学案范文第4篇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感受不一样的自然的美。
当我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1. 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幽径(jìng) 唱和(hè)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
津津(jīn)乐道 犬吠(fèi) 吟(yín)咏 )树冠(guān )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在浙江的绍兴,有一座沈园。南宋时期那里叫做山阴。传说从前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阙《钗头凤》,据说第一阙是诗词名家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的前妻唐婉所和。二十
五、六年前,偶尔读到放翁的名篇《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继而,又读到唐婉以泪相和的答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灌木,高两米左右。白色,芳香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绘声绘色,富有感情的念叫动声,如:朗诵.把声音拉长了念叫长言,如: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侠客、津津乐道、
上面词语要求会写。
露”有两个音“lù”和“lîu”,本文中“露水”和“露出”都读“lù”,“lîu”用于口语,如“露怯”和“露马脚”。
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标出朋友。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三、学习课文。
1、古桥:(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比喻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
但这 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2、接下来拜访了哪些好友。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拟人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树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3、读第五自然段。 这么多的朋友,作者一一打招呼。 ( )的山泉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悬崖 ( )的白云 ( )的云雀 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5、你好,清凉的泉水!(
)
你好,汩汩的溪流!(
)
你好,飞流的瀑布!(
)
你好,陡峭的悬崖!(
)
你好,悠悠的白云!(
)
你好,淘气的云雀!(
)
你好,(
)的花朵,你随风摇摆,是(
)。 你好,(
)的(
),你(
)。
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有两个问题?
1、这一段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2、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四、有拜访了哪些朋友,我们继续追随作者(李汉荣)访友。 读课文
6、7自然段。这两段中,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排比 比喻 想象
反问,还有哪里是反问呢。它说的是什么意思?把他改成陈述句。
五、哦,我们回顾一下,拜访了哪些朋友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落花大自然的清香;落叶蕴含的生命的奥秘;石头远古的声音;雷阵雨云头吟咏。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
七、作者是什么时间进山访友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早晨,晚上。
早晨,读一二自然段。多么清爽的一个早晨。开头,就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清新。 带回了一路月色。
去的时候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回来的时候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说明他去的时候心情好,回来时候仍然心情好。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八、结束语:
本文作者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
山中访友课文导学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