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一章知识总结范文
九上第一章知识总结范文第1篇
[文题导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杜甫笔下,雨是如此的善解人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雨中孤行,心境难免有些凄迷纷乱;“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发现的不是自然界的雨,更是少女心中如涟漪一般一圈一圈的情现在,就让我们踏“雨”而行,走进雨的世界,以“雨”为话题作文,文题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写作指津]
写“雨的作文”,既可以从身边的雨声入笔,也可以联系古诗词中的雨着手,更可以描绘雨中的故事。下面的三项任务,就是本次作文的参照执行。
任务一,探访研究,走进雨世界。
仔细聆听过落雨的声音吗?曾经思索过雨的来龙去脉吗?注意到不同时节雨的变化吗?如果你的答案的否定的,那更应该从现在做起,在有雨的日子里,有意识的细心聆听,揣摩体会。要是天气暖和的牛毛细雨,我们也可以真正走进雨中,感受细雨的温情,体会雨中漫步的情趣。如果条件允许,我们更可以将不同时令季节、不同大小的雨声录制下来,慢慢的比较鉴别,欣赏体会。
任务二,搜集整理,品读雨韵味。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雨的赞颂就没有停止过,从杜甫的《春夜喜雨》到汪国真的《江南雨》,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古诗吟咏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今人演唱。关于雨的诗文资料浩如烟海,学会搜集整理吧,进新华书店,上图书馆,或者登录互联,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只要你愿意做有心人,就不会没有地方淘金。搜集这些资料,再按照季节或者心情来分类整理,不仅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更能在作文时做到厚积薄发。
任务三,辨证分析,探访雨功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人们对于春雨无声无息滋润万物的赞叹。雨,既有“春雨贵如油”的珍惜和喜悦,也有暴雨成灾的疯狂和暴虐。滋润大地、解决干旱的是雨,提供淡水、净化空气的是雨,泛滥成灾、冲毁桥梁的也是雨。整理雨“功”和“过”的资料,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如合理开发、保护水土,高瞻远瞩、自然和谐发展等,为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名著撷英]
倾盆大雨从变黑了的天空里倾斜下来。这不是雨,而是乱响的、叫人站不住脚的倾泻下来的水,是狂暴的充满了旋卷的黑暗的水旋风,从四面八方倾泻下来。
大雨,(前苏联)绥拉菲摩维支《铁流》
秋雨霏霏,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秋雨,郭宝林《八月,成熟的故乡》
傍晚时候,牛毛细雨下起来了。群众叫“箩面雨”。那雨像丝线一样细,像面粉一样轻,随着轻柔的春风,在天空中飘洒着,扬落着。有时候细起来像一阵薄雾,笼罩在柳林中、河面上、苇棵里。
细雨,李准《黄河东流去》
[参考题目]
1、雨中漫步
2、四季雨声
3、风雨与诗词
九上第一章知识总结范文第2篇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是信号,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t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f为独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离散型,收敛性,谐波性。
4、 非周期信号包括准周期信号和瞬变非周期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均值、均方值、方差。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言,实频谱(幅频谱)总是偶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奇对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x(t)xsint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rms。
2、 求指数函数x(t)Ae(a0,t0)的频谱。
3、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0at
tc0ox(t)0s|t|T|t|T的傅立叶变换。
4、 求指
九上第一章知识总结范文第3篇
1、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2、掌握了物流信息技术,就掌握了改善物流状况的关键。()
3、物流使企业的第一利润源。()
4、物流企业合理化就是指物流企业在人事安排上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思想。()
5、准时化生产模式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起于日本。()
6、现代物流以成本为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概念。()
二、单选题
1、下面哪项不属于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
A物流作业系统B物理信息系统C物流考评系统D物流保证系统
2、按物品运动方式可以分为流通业物流和( )
A国内物流B宏观物流C区域物流D制造业物流
3、下列哪项不属于物流企业的微观职能( )
A交换职能B销售职能C购买职能D信息流通职能
4、物流企业的基本智能是组织生产资料和( )
A促进生产B繁荣市场C资料流动D满足生产
5、物流系统就是指在企业活动中的各种物流功能,随着采购、生产、销售活动二发生,使物流的( )的系统。
A成本降低B流通效率提高C库存减少D收益增多
6、物流的种类很多,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将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就是按( )不同划分的。
A活动的空间范围B生产经营阶段C系统性质D企业所有制性质
7、现代物流体系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个物流体系的建立,需要有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的推动力。具体来讲,现代物流体系要实现以下几个发展目标:( )。
A布局合理,政策法规完善;快速、及时和便捷的服务;坚持“顾客导向”观念
B快速、及时和便捷的服务;规模优化,总成本节约;坚持信息化、自动化
C布局合理,政策法规完善;规模优化,总成本节约;坚持自动化、标准化
D布局合理,政策法规完善;快速、及时和便捷的服务;规模优化,总成本节约
三、多选题
1、物流及其管理活动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A物流及其管理活动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B物流及其管理活动的快速发展阶段
C物流管理活动合理化阶段
D现代物流管理活动阶段
2、按运输的空间不同划分可以分为()
A铁道运输B汽车运输C船舶运输D航空运输E管道运输
3、企业物流系统合理化能起到的作用有()
A降低物流费用
B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C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D大规模的网络覆盖
E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4、物流企业的具体任务有()
A促进、引导生产,积极组织进货
B搞好销售工作,满足市场需要
C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D实现商品实物上的节约
5、物流信息系统垂直方向划分有()
A销售层B管理层C作业层D控制层E流通层
四、案例分析题
海尔的物流改革
海尔的物流改革是一种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观念的再造与机制的再造,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一流三网”
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需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
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 336家优化至840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74%,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DOw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海尔通过实施并行工程,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还使开发的速度大大加快。另外,海尔对外实施日付款制度,对供货商付款及时率达到100%,这在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从而杜绝了“三角债”的出现。
JIT的速度实现同步流程
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
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使下达订单的周期从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l小时内,而且准确率达100%。除下达订单外,供应商还能通过网上查询库存、配额、价格等信息,实现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
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部,海尔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在企业内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各种先进物流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
问题:
(1)什么是物流信息系统?对海尔物流的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九上第一章知识总结范文第4篇
教 案
第一讲 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及硬件
授课教师 :
课
时:2学时 学生必须达到的标准
了解计算机概念和发展史
知道计算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知道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能够简单叙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认识个人计算机(即PC机)的各个部件
本讲主要目的
介绍计算机概念和发展史
讲解计算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简单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介绍计算机的分类
认识个人计算机(即PC机)的各个部件
本讲重点
计算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本讲难点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内存的计量单位和换算规则
课程知识讲解
1. 课程地位: (时间:5 分钟)
信息技术基础 (ITB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是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的预备课程。主要是针对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人员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掌握计算机的常用知识和操作,能够达到学习第一学期专业课程的要求,同时满足将来就业和以后工作中的需要。主要从计算机硬件基础及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应用和网络基础三方面,对学员进行强化训练。
2. 就业技能描述:
提问:那么,我们学习这门课程什么时候用呢?
首先,在我们就业前大家都要做的一件事是:发简历。那么你是不是要编写自己的简历呀?你会不会呢?会,通过这门可课程的学习大家都会。
再就是,假如我们被某个公司聘用了,在参加某个项目时,经理让你来收集整理一下客户的需求资料,然后需要做一个项目演说。这时你就需要编写项目文档和制作项目演示文稿。这些你会吗?会呀,通过这里的学习和训练,相信大家都能轻松应对。
3. 课程大纲介绍: 详见PPT大纲。
提问:我们学完了这些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呀?
(展示贯穿案例:个人简历 、项目文档、项目演示PPT、项目进度控制表等)
4. 对学员的要求:
亮明游戏规则,详见PPT。
5. 进入本章主题:什么是计算机? (时间:5 分钟)
计算机是个抽象的概念,大家的印象来源于具体的实物,通过几张具体的图片引出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写的程序连续、自动地工作,能对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传送,由电子和机械部件组成的电子设备。
6. 计算机的功能:
提问:计算机都能干什么呀?平时大家都用他来干什么?
通过回答来引导分析计算机的功能。
7.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时间:10 分钟)
1642年世界第一台机械式加法计算机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1673年发明的乘法计算机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
1822年研制的差分机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 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 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研制的分析机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他的助手,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1936年制造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
1936年:阿兰.图灵发表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首次阐明了现代电脑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现代通用计算机存在的可能性,图灵把人在计算时所做的工作分解成简单的动作,与人的计算类似,机器需要:(1)存储器,用于贮存计算结果;(2)一种语言,表示运算和数字;(3)扫描;(4)计算意向,即在计算过程中下一步打算做什么;(5)执行下一步计算。具体到一步计算,则分成:(1)改变数字和符号;(2)扫描区改变,如往左进位和往右添位等;(3)改变计算意向等。整个计算过程采用了二进位制,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图灵机”。
电动机械式计算机(1930年)
1941年研制的Z-3型计算机
1941年:楚泽完成了Z3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种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1943年12月,“巨人”计算机运行
1943年:贝尔实验室把U型继电器装入计算机设备中,制成了M2型机,这是最早的编程计算机之一。此后的两年中,贝尔实验室相继研制成功了M-3和M-4型计算机,但都与M-2型类似,只是存储器容量更大了一些。
代号“ENIAC” - 世界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问世
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教授莫契利(J. Mauchiy)和埃克特(J.Eckert)共同研制成功了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总共安装了17468只电子管,7200个二极管,70000多电阻器,10000多 只电容器和6000只继电器,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机器被安装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属柜里,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左右,总重量达 到30吨,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加法,可以在3/1000秒时间内做完两个10位数乘法。
1952年:1月,由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Von Neumann)设计的IAS电子计算机EDVAC问世。这台IAS计算机总共采用了2300个电子管,运算速度却比拥有18000个电子管的“埃尼阿克”提高了10倍,冯•诺伊曼的设想在这台计算机上得到了圆满的体现。
8.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时间:5 分钟) 按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分四个阶段:
第一代(1946~1956)
电子管时代
5千~4万(次/秒) 第二代(1957~1964)
晶体管时代
几十万~百万(次/秒) 第三代(1965~1970)
集成电路时代
百万~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1971~90年代)集成电路时代
几百万~几亿(次/秒)
9. 计算机的特点:(时间:5 分钟)
从上面的计算机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变化,可以看住计算机所具备的特点:
计算机运算速度越来越快、精度也越来越高;(案例:祖冲之的圆周率) 存储能力强: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自动化程度高
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10.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具有的特点,使其功能越来越强大,随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数值计算
计算机广泛地鹫在用于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计逄,如:人造卫星轨迹计算,导弹发射的各项参数计算。 数据处理
用计算机对数据及时地加以记录、整理和算,加工成人们的要求的形式,称为数据处理。如:对工厂的生产管理、计划调度、统计报表、质量分析和控等,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录入、排版、制版和打印。 自动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可以大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生产率。
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是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的一项实用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实现自动化或是半自动化,不仅可以缩短设计周期,而且对保证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教学。CAI的专用软件称为课件,是CAD的一大分支,它可按不同教学方式以及不同领域内容进行分类。 人工智能
计算机有记忆能,又擅长进行逻辑推理运算,因此计算机可以模仿人的思维,让计算机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推理功能,能够自己积累知识,并且独立解决问题,这就是人工智能。
娱乐活动
我们可以爽媒体电脑上看电视、VCD,听音乐、玩游戏、在网上聊天等等。
11. 计算机的组成: (时间:15 分钟)
计算机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的“躯体”。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一台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的,硬件是物质基础,而软件可以说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计算机是一台“裸机”,是什么也不能干的,有了软件,才能灵动起来,成为一台真正的“电脑”。所有的软件,都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包括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出设备。
1.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s):计算机系统接收信息的设备
提问:大家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那些是输入设备?
2.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在计算机内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过程进行控制的部件。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处理器总线等组成。是执行所有工作、思考所有问题或进行所有处理的计算机部件 。
运算(算术逻辑单元):负责计算机执行的所有数学与逻辑功能 。 控制器(控制单元):控制计算机的所有其它部件 3. 存储器:有内存和外存
提问:大家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那些是存储设备?
4.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s):计算机系统输出信息的设备
提问:大家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那些是输出设备?
12. 存储器的计量单位:(时间:10 分钟)
我们知道生活中计量长度用“米”和“千米”,重量用“克”和“千克”。那么计算机存储数据用什么来计量呢?也用“米”吗?一“米”数据?
前面我们我们也有了解: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就提出了用二进制来表示数据,因此计算机存储器以位和字节计量: 8 bit 1 byte 210=1024 byte 1 KB 210=1024 KB 1 MB 210=1024 MB 1 GB 210=1024 GB 1 TB 有关二进制的知识,我们在第六章再详细的了解,不懂的同学也不要担心。
13. 小结(1) (时间:5 分钟)
好了这里对前面讲的内容来做个简单的小结: 提问: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2). 计算机由那两部分组成?
3). 计算机硬件五个组成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1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间:20 分钟)
计算机完成某件事的过程和人很相似,只是CPU运算的速度比人脑快,所以处理一件事件所需时间很短,甚至可以忽略。
首先通过输入设备接受程序所需要的原始数据,然后在控制器(相当人的神经系统)的指挥下,把数据零时存储在内存当中,当CPU的运算器需要计算的时候,再在控制系统的指挥下把所需数据取过来,计算完成再把结果返回内存中零时存储,然后把结果输出在显示设备上,最后把需要永久存储的数据存储到外部存储器如:硬盘等。这里的每一步都需要控制系统的参与,就像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神经系统来指挥一样。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内存是专门供CPU工作来零时存储数据的地方,当计算机断电或程序执行完毕后这些数据立马消失,我们若要想保留一些数据计算结果时,就一定要存储在外存当中。
对照人们完成一件事的过程,来仔细分析和体会计算机的执行过程。
15. 计算机的分类: (时间:10 分钟)
按计算机数据表示的方式: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的资料处理方式均以数字来表示。一般所用的电子计算机都用数字来进行运算。 模拟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以非数字方式处理资料。模拟数据就是连续变化的量。 如:声音、电流、波形等。 混合计算机
综合以上两种的计算机来处理资料。
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大多针对某种特殊的要求和应用场合而设计的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则是为满足大多数应用场合而推出的计算机,可灵活应用于多种领域
按规模,性能分类:
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即个人计算机,简称微机(PC)。
微型机应用于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并且开始成为城镇家庭的一种常规电器。
小型计算机,
小型机的机器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软件开发成本低,易于操作维护。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大型分析仪器、测量设备、企业管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也可以作为大型与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辅助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
这类计算机具有极强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极大的性能覆盖面。在一台大型机中可以使用几十台微机或微机芯片,用以完成特定的操作。可同时支持上万个用户,可支持几十个大型数据库。主要应用在政府部门、银行、大公司、大企业等。
巨型计算机
巨型机有极高的速度、极大的容量。用于国防尖端技术、空间技术、大范围长期性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方面。目前这类机器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
16.认识微机的基本硬件组成: (时间:10 分钟)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宏观上可分为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几部分。
主机内部可分为:CPU、主板、内存、CPU风扇、显卡、软驱、光驱、硬盘、显卡、网卡、电视卡、声卡等;
通过图片来认识具体的硬件设备。(略)
17. 小结(2) (时间:5分钟)
这里就刚才讲的内容来做个简单的小结: 提问:
1).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简述计算机的分类。
本讲总结:(时间:8 分钟)
本章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所以的内容: 提问:
1). 什么是计算机?
2). 计算机是两大组成部分是什么?
3). 计算机硬件有那几部分组成?各自 的功能是什么? 4). 计算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5). 内存的计量单位及换算标准是什么?
扩展部分:
大家想了解更多的硬件知识,请看本章课堂案例视频:新电脑课堂----组装维护篇
课下理论作业:(时间:2 分钟) 1. 什么是计算机?
2. 计算机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3. 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什么是计算机的软件?分别举出三个实例。
4. 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是什么?
九上第一章知识总结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