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范文
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范文第1篇
路基施工期间临时排水措施指南
一、目的
保证路基施工期间不被雨水浸泡,不影响工程质量。
二、工作程序
1、施工单位在路基地基及本体正式施工前,应事先做好路基两侧排水系统,保证路基施工期间雨水排除畅通,路基地基工作面或路基填筑表面不被雨水浸泡。
2、监理单位应把施工单位路基施工现场是否做好排水系统作为是否批复路基开工条件之一来控制。
3、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派专人进行排水系统维护,确保雨水排除畅通。如排水不畅,应停止路基施工,监理人员应及时制止。
4、每次雨水过后,施工单位应及时修整排水系统,确保路基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三、附则
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范文第2篇
标准化工施工工作总结
中铁十一局集团共和至玉树公路B6合同段项目经理部自进场以来,对标准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项目部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在建设指挥部、第二项目办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现将我部标准化建设汇报如下:
一、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标准化施工的认识
为了实现“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把共玉公路建成青海省的“示范工程、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创新工程和廉洁工程”的目标, 按照青海省共和至玉树公路建设指挥部下发的《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相关规范要求,结合我项目实际,我部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部署和要求,使主要管理人员提高了认识标准化建设的内涵。从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拌和站和钢筋加工厂标准化建设到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建设;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到施工过程控制的标准化;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将标准化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和企业品牌。
二、 成立机构 加强领导 分工明确 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 书记、 总工、 副经理为副组长, 各部室主管为成员的标准化管理领导工作小组。标准化建设坚持项目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按照建设指挥部、项目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并结合青海省交通厅有关标准化文件要求,全力抓好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为认真落实上级对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项目部各部门明确分工,协调配合,积极履行各自在标准化建设中的职责。
综合办公室:负责现场规划,联系制作标准化建设中所需标牌、 彩旗、标志牌,调配好车辆使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工程管理部:负责做好技术交底和培训,按照标准化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做好施工过程标准化的控制;
安质部:负责对标准化建设所需安全防护用品、器材、安全警示标识安装设置,对标准化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进行监控;
物质部:负责标准化建设和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物质采购,现场材料堆放及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标志标识工作;
设备部:负责施工机械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财务部:负责合理安排标准化建设资金的使用;
试验室:负责试验室的标准化建设和验收工作,做好各种原材试验、配合比试验及过程试验,对标准化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三、 项目部驻地标准化建设
我部设计绘制平面图并组织施工实施,具体为项目部共计占地面积为6500㎡ ,其中工地试验室建设面积1800㎡。 项目部为院落式,院前设置有停车场地,院后为办公区,两侧为员工宿舍及生活区,设置科学合理,设施满足工地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要求。有便利的交通条件、通电、通水,安装宽带实现信息化办公管理。办公用房面积和办公家具满足办公规范化的要求,驻地内场地及主要道路已做硬化处理,排水设施完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项目部公共场所设置功能分区平面示意图、指路导向牌及宣传牌,办公区内各部室门口挂设名称牌。 项目部会议室建设面积92㎡,会议室内管理图表均装裱上墙。 为保障参建人员健康,项目部设置了工地医务室,在公司医院聘用了医生1名,护师1名,且都持有医务人员从业证书,并耗资30万配备了专业的救护车。项目部按要求办公区和生活区内均配置了必要的消防安全器具,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安排专人维护和保洁。 为满足工地建设标准化管理(项目部人员管理)要求,确保本合同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我单位选派有丰富施工经验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领导干部担任项目经理、项目书记、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实行法人管项目。项目经理部下设六部三室,即:工程部、安质部、 物资部、设备部、计划部、财务部、测量室、试验室和综合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经理部施行经理负责制。各种管理制度已制定完成,保证体系已上墙,各个管理领导小组已成立并能正常进行日常工作。
四、 工地试验室的标准化建设
试验室坐落于项目部院内。建筑面积1800㎡ ,共分为:力学室、土工室、养护室、样品室、水泥混凝土室、集料室、检测室、办公室和主任室。水泥检验室和标准养护室分别配备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各室的布局合理,试验工作环境符合要求,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项目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符合标准规范使用要求。 工地试验室已按规定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试验室设试验室主任1位、副主任1位、检测员2位,具备试验检测执业资格,另外配备试验员1名。岗位操作规程、实验人员职责、试验流程、试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试验室工作岗位责任制,试验检测工作程序,实验仪器设备操作规定,实验仪器的定期标定、保养、维修制度,试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实验报告表格填写要求)已全部上墙。
五、 拌和站、钢筋加工厂标准化建设
拌和站建设面积12000㎡,共划分为生活区、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及运输车辆停放区等,保证在施工高峰期进行混凝土不间断供应。材料库采用彩钢棚全封闭式搭建,高8.5米、长宽各50米,共分为8个存料区,分别堆放各种砂石材料;设10个100吨水泥罐存放水泥。另外在东侧建有3500㎡临时存料区,以防冬季紧张时期材料的存贮。钢筋棚加工场同样采用彩钢棚全封闭式搭建,高6.5米、长50米、宽30米,分为2个加工区,分别为左右洞隧道钢筋加工场和存料区。储存区、加工区、成品区布设合理,设置了明显的标志标牌。焊接、切割场,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场所,加工场出人口和场内设置了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用电场所设置了警告标志。消防器材放置场所设置了提示标志。各作业区应设置分区标识牌。机械设备悬挂机械操作安全规定公示牌(即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标示牌。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应按其检验状态与结果、使用部位等进行了标识。项目部对拌和站、钢筋加工厂标准化建设高度重视,坚决按照 “指南”要求,高标准、严要求的进行了规划和建设。拌和站、钢筋加工厂项目部实行封闭式统一管理,集中拌合砼,集中加工钢筋,确保砼和钢筋加工质量。
六、 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
施工场地结合工程规模、 工期、 地形特点、 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 进行了合理布置,项目部采用活动板房在拌和站、钢筋加工厂距隧道施工点较近的位置搭建了临时生活、办公用房,搭设稳固,室内外地面全部用混凝土进行了硬化。生产用房、生活及办公用房分开建设。驻地设施做好了安全用电和防火工作,按有关规定配备了消防器材。隧道洞外场地的建设与管理,严格参照指南中场地建设管理标准执行。洞口施工场地布设安全、规则、平整、排水良好。
我部将严格按照 “指南” 要求,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工地建设,并加大投入,决不松懈。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严格管理,精益求精,打造标准化经理部,配置合理高效的人员,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创造良好施工环境,规范作业程序,进行有序的过程控制,确保“指南”的要求全面达标。
中铁十一局集团共和至玉树公路
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范文第3篇
7月31日,全省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标准化施工观摩会在厦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漳州段项目召开,现场展示了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施工工艺、单机超大断面3D摊铺、超高排水缓坡区(多路拱法)路面施工、智能摊铺和压实管控系统等特色亮点。
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将旧沥青路面材料铣刨回收后,进行破碎筛分,再通过热再生设备加热至规定温度后输送到沥青拌和楼中与新料共同拌和,生成新的热再生回收料,对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具有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
单机超大断面3D摊铺:在采用DT2000超大断面摊铺沥青中上面层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毫米级3D智能摊铺技术,将传统平衡梁局部段的标高控制扩大到整个面的标高控制,提高路面的平顺性;同时利用摊铺机上加装的定位域感应器获取来自北斗卫星的平面信息和摊铺现场激光发射器的高程信息,与事先输入的设计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形成相应的高程修正信息,以此生成相应的比例驱动信号指导施工,实现实时对三维坐标检测,3D智能摊铺精准控制过程施工。
超高排水缓坡区(多路拱法)路面施工:将路面横坡介于-2%~+2%之间的四车道特殊超高段,在每行车道分界线处分别设置路拱线,采用多路拱法施工,多机联合摊铺一次碾压成型,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超高排水缓坡区在阴雨天气由于排水不及时,在路表处形成的水膜,保障行车安全。
智能摊铺和压实管控系统:利用卫星定位,通过数据采集、计算、传输,在移动终端查看碾压轨迹、遍数、速度、振幅、频率、温度等施工情况,并形成电子档案。有效避免多机联合作业造成漏压、超压、欠压现象,实现压实工序严格把关、压实过程智能控制、压实数据信息化管理,提高路面压实质量。
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对于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规模增加, 相关部门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标准化管理工作需要相关单位更加深入开展, 因此相关单位对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技术以及质量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规范。如贵州省黔交建设[2013]137号文《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切实加强贵州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试行) 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1. 标准化施工管理的概念
标准化施工管理是是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规则的活动。
2. 标准化施工管理的意义
做好高速公路工程的标准化施工管理, 这样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以及进度的有效进行, 还可以保证工程实现进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在施工现场进行标准化管理会导致前期工程投入有所增加, 但是它能够带来更加长远的效果, 对施工现场的各项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提升施工人员的效率, 保证了工程质量, 增加了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 同时对于高速公路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树立品牌和培育市场的有效方式, 只有讲标准化施工管理严格应用于施工过程中, 才能够有更好的工程让业主信赖, 从而促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 施工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3.1 管理制度标准化
根据上级公司对工程管理的标准化意见, 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对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制度进行严格的规定, 从而为后期工程施工过程各方面管理提供行为规范和准则, 从而实现项目管理控制制度的标准化建设。
3.2 人员配备标准化
3.2.1 项目建设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标准, 与单位的管理机构人员配置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要严格按照规定建设管理机构, 根据实际项目管理的需求, 选择一些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 并且要积极的对这些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
3.2.2 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的单位要组建具备高综合素质的勘察设计队伍, 在施工现场与设计人员进行积极的配合, 对项目施工图的设计人员以及现场施工人员要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 可以通过岗前培训的方式对设计人员提升素质, 从而对施工技术的合理性提出更好的建设性意见。
3.2.3 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规模和施工中技术的难易程度, 按照管理要求设置项目部管理人员, 按照架子队模式建设操作队伍, 对技术人员积极的进行岗前培训和教育工作, 对人员严格按照考核方法进行约束。
3.2.4 监理单位人员要严格按照监理标准化方案以及合同给现场实施严格的监理, 监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技术水平, 对现场能够进行一定的组织和协调, 一旦现场出现问题能够具备独立处理的能力, 并且能够根据监理规划目标与现场的工程进度进行适时调整。
3.3 工地标准化
工程施工工地标准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施工现场的标准化, 另外一个是驻地标准化。根据标准化管理中的相关意见建设施工以及实验室和施工中所预留的通道, 对生产生活环境进行改善, 提升施工过程管理的工作效率。根据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对施工现场实施规范管理, 保证工程质量, 还要对现场的安全设施进行全面设置, 消除隐患, 文明施工。
3.4 施工标准化
根据施工规范以及标准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意见, 对于高速公路的路基、隧道、绿化以及桥涵工作如何实现其标准化进行分析, 对施工工艺进行强化管理, 提升施工过程的效率以及质量。做好施工质量的检验和管理工作, 对现场的质量进行试验和标准实验, 做到检测项目齐全以及频率符合对于数据结果的要求, 对工程中的隐蔽项目和关键工序要加强验收, 保证各个指标合格率达到规范中的要求。
3.5 施工质量标准化
整个高速公路施工和建设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提升其施工质量, 对后期进行运营以及行车的安全形成重大的保障作用, 因此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要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进行不断地强化和关注。首先对于施工单位来说, 要建立专业的质量检查部门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和控制, 在施工现场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实现全方位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其次在施工前期阶段施工单位要积极的组织开展技术交底工作, 通过会议的方式向相关技术人员和监督管理部门传的相关信息, 给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要求以及一些重点环节进行讨论, 针对性的制定技术安全方案, 将施工技术探讨工作作为重要的培训方式, 在讨论中提升和优化施工技术, 完善施工工艺, 因为后期展开施工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带动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提升。
3.6 管理标准化
对于高速公路建设中所使用的法律法规的和规范标准要严格执行, 在工程全过程管理中将一些薄弱的环节进行查找, 对其完善管理制度, 对整个管理流程进行优化, 在施工过程中将技术标准以及管理标准全面进行落实, 这样也能够保证工程的进度同时实现节能环保的发展目标, 对档案资料进行规范的整理和收集, 对相关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管理。
结束语
总之, 工程实施标准化施工管理能够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效率有非常大的提升。如今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实施标准化施工管理的方式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现在标准化施工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各方面的经验不断增加, 必然对未来高速公路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要:在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中进行标准化施工管理能够切实的提升工程质量, 这也是相关部门对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标准化的高速公路管理活动, 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将各项标准化要求切实实施的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中, 保证高速公路工程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下面文章中将会针对标准化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裕洪, 唐志强.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管理博弈策略与实施动力[J].交通标准化, 2013, 06:104-107.
[2] 高晓龙.如何做好高速公路建设施工标准化管理[J].科技与创新, 2014, 01:37-39.
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范文第5篇
项目申报指南
2015年12月
目
录
一、重点项目1
(一)高新技术领域1 1.高含盐工业废水分盐零排放工艺技术研发1 2.高速连续喷码机用纳米抗擦墨研发1 3.超级P91/P92无缝钢管工艺技术研发1 4.内蒙古草原文化数据应用示范平台2 5.HY级超高强度抽油杆研究开发3 6.卫星(北斗)放牧技术集成示范3 7.AP1000燃料组件制造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4 8.有色金属高能束焊接关键技术研究4 9.鄂尔多斯地区煤化工气化用煤煤种适应性研究5 10.U76CrRE(La Ce)钢轨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6
(二)农牧业领域7 11.农田休耕轮作可持续耕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7 12.早熟、耐密、高产、抗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8 13.马铃薯适宜品种的选育研究8 14.杂粮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9 15.引黄灌区农业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技术研究与示范9 16.农区奶牛绿色养殖规范化研究10 17.优质肉羊品种培育10
1
18.良种马选育与产业化开发11 19.优质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核心技术研究与示范11 20.超细、高繁绒山羊品种(系)培育及重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 与产业化示范12 21.微生物菌肥的研究及产业化12 22.内蒙古草品种认证与鉴定及溯源管理研究与示范13
(三)社会发展领域13 23.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13 24.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14 25.乌兰布和沙漠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14 26.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与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15 27.黑果枸杞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16 28.高铝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接与优化完善16 29.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目标组分‚敲入‛、‚敲出‛的蒙药协日嘎 -4有效成分群靶向筛选研究17 3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健康监控及现代医疗信息系统研发17 31.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18
二、一般项目18
(一)高新技术领域18 1.便携式风力发电机组野外测试与分析系统研究18 2.50KW垂直风机标准研究19 3.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技术平台研发与示范19
2
4.内蒙古公共建筑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及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20 5.废弃四氯化硅生产纳米级气相法二氧化硅技术开发及产业化20 6.Au/CeO2-碳纳米管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选择催化甘油氧化反 应性能研究21 7.新型烯碳高效电热膜产业化制备技术研究21 8.AIN陶瓷封装基板制备研发22 9.N++重掺磷母合金及光伏级N型直拉技术研究22 10.钛合金活性焊丝的研制及A-TIG焊接工艺研究23 11.氧化钼焙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3 12.轻烃燃气集中供气成套设备及控制方法研究24 13.大型用煤企业无人智能地磅系统研发24 14.大型直接空冷燃煤机组工程给水泵驱动配臵研究应用25 15.负压转移羊绒联合分梳机研制与应用25 16.3D打印技术研究25 17.机器人制造关键技术研发26 18.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单层化研究与实践26 19.能源梯级利用在季戊四醇生产装臵中的研发应用26 20.无机高效吸附剂及设备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27 21.固定床电石乙炔法乙酸乙烯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7 22.硬脂酸淀粉酯生产工艺研究开发27 23.500千伏输电线路航检高清视频数据分析管理系统27 24.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电网智能巡检维护系统开发28
3
25.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设计生产技术研究28 26.内蒙古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研究28 27.基于O2O模式的草原文化旅游平台-‚内蒙在线‛29 28.基于物联网的内蒙古生态畜牧业及智能云服务平台建设29 29.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企业设备运维系统开发30 30.地方戏曲、曲艺动漫产品开发30 31.基于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的现代物流中心管理系统30 32.蒙古族文化多形态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研究31 33.智慧校园建设31
(二)农牧业领域32 34.小麦育种与品种开发利用32 35.设施蔬菜新品种引育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32 36.卜留克集约化生产示范33 37.黄瓜耐低温、抗霜霉病新品种选育及枯萎病‚生控‛技术体系的研发33 38.高产、优质、水果型番茄新品种的选育34 39.高产、优质、耐密、多抗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34 40.啤酒大麦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35 41.红干椒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绿色生产技术研究35 42.冷凉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研究36 43.内蒙古抗寒优质葡萄品种选育及无性繁殖体系研究36 44.藜麦新品种引进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37
4
45.优质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核心技术集成及示范37 46.内蒙古三河马乘用型新品系选育体系研究38 47.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库建立与利用38 48.苜蓿干草低损耗收获、加工调制及安全贮藏技术研发38 49.不同养殖模式下肉牛日粮和牛肉营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39 50.功能性生物饲料研制与应用39 51.驼血多肽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40 52.具有抑制真菌特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应用40 53.草原牛羊溯源体系及可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41
(三)社会发展领域41 54.草原生态修复模式与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41 55.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42 56.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控制技术42 57.重大疾病、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研究42 58.蒙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与应用43 59.蒙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43 60.基于遥感技术的内蒙古干旱及草原生态监测预警研究44 61.森林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研究44 5
一、重点项目
(一)高新技术领域
1.高含盐工业废水分盐零排放工艺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企业中水回用系统产生的高浓盐水,定量分析工艺技术参数并对其进行优化,研究、提出高含盐工业废水分盐零排放工艺技术方案。搭建高含盐工业废水分盐零排放全工艺流程中试装臵,按时记录运行数据、定期进行水质检测与无机盐成分检验,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发现问题,最终得出优化方案。
考核指标:进水TDS为6000-10000mg/L,系统整体水回收率>97%。产出的氯化钠符合“日晒工业盐二级”标准,硫酸钠符合“Ⅲ类一等品”标准。产生废结晶盐(混盐)含水率<6%,产量占比<10%。24h连续稳定运行时间不低于5个月(运行)。建成一套规模为3-10m3/h的全流程中试装臵。实现吨水直接运行成本<10元/吨。
2.高速连续喷码机用纳米抗擦墨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高速连续喷码机用纳米抗擦墨系列产品,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度身订造适合的产品喷印方案。
考核指标:解决食品包装行业易被窜改的根本性问题和解决食品、药品、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可追溯性技术难题,填补该项技术的世界空白。
3.超级P91/P92无缝钢管工艺技术研发
1
研究内容:控制低磷钢电炉粗炼钢水过氧技术研究;高粘度稀薄渣出钢、提高炉料装入量、控制出钢口孔径、用金属锰代替中碳锰铁调成分等低磷高合金钢冶炼技术研究;减少沉淀脱氧生成的脱氧产物量技术、控制形成高氧化铬熔渣技术研究;精炼过程不间断扩散脱氧,持续保持熔渣还原性,防止精炼过程钢水的多次污染技术研究;破坏弱电石渣,防止下渣及形成吸附能力差的强电石渣技术研究;将钙处理工序由软吹前改为VD前,并在钢中氧含量较低情况下进行,增加大颗粒球状夹杂物上浮时间技术研究。VD前、软吹前钢中自由氧、渣中(FeO)控制到较低水平技术,精炼过程控铝及防止钢锭浇注过程中钢的二次氧化技术研究。高温退火、增加退火时间,达到平衡态组织,薄壁管退火装炉等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出钢碳控制为0.04﹪~0.05﹪。成品钢管非金属夹杂物要求:粗系、细系均为A、C1级,B、D1.5级,且A+B+C+D3.5级;DS夹杂物不大于1.5级。钢管化学成分P0.013。钢管在热处理后实际晶粒度应5~8级,要求金相均匀、晶界清晰。同热处理炉两支钢管试片上最大与最小实际晶粒度级别差应不大于3级。钢管硬度值控制在190HB-240HB之间。形成低碳高合金超纯净钢冶炼核心技术;形成细晶无缝钢管热处理核心技术。
4.内蒙古草原文化数据应用示范平台
2
研究内容:研发蒙古文多媒体阅读技术;蒙古文搜索引擎研发;蒙古文编辑排版技术;多文种互动阅读网站技术;多媒体内容资源数据架构技术;多媒体大数据构筑技术;互联网+教学辅助;互联网+数字出版技术;互联网+多文种数字阅读技术。
考核指标:搭建蒙汉文多语种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个用户通用的计算机、移动设备或智能电视等全媒体终端。通过创建内蒙古草原文化信息库及大数据的建设,大力推进内蒙古文学、艺术、影视作品的产业化运营服务力度,创造更多、更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化产品。
5.HY级超高强度抽油杆研究开发
研究内容:研制超高强度抽油杆及配套产品。 考核指标:抽油杆抗拉强度、屈服点、表面硬度、疲劳寿命高于D、HL级抽油杆。抽油杆柱的重量减轻,抽油机驴头载荷减小,实现节能降耗。
6.卫星(北斗)放牧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以北斗技术为引导,将低功耗无线物联网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多种新技术融为一体,开发出一套由“卫星放牧系统”、“远程牧井系统”、“卫星放牧产业供应链协作平台”三大技术模块组合构成的“北斗+”现代畜牧业综合管理系统。将该技术应用于现代畜牧业的创新和发展中,逐步向全国推广应用。
3
考核指标:开发出一套由“卫星放牧系统”、“远程牧井系统”、“卫星放牧产业供应链协作平台”三大技术模块组合构成的“北斗+”现代畜牧业综合管理系统。利用平台开拓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牛羊肉高端市场,销售纯天然有机的牛羊肉,增加农牧户收入。
7.AP1000燃料组件制造关键设备国产化研制
研究内容:开展AP1000核燃料元件燃料棒端塞焊接机、包壳管下端部氧化设备、振动装管机、燃料组件组装设备、芯块缺陷外观自动检测仪和燃料组件检查仪等关键设备和工艺的国产化研究,同时,自主研发燃料棒高速无源γ扫描检测方法装臵。
考核指标:形成一套完整的AP1000燃料组件制造国产化设备,带动国内燃料元件制造设装备院所和企业全面掌握国际上三代先进核电技术。
8.有色金属高能束焊接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高强装甲铝合金在激光焊接、等离子焊接和电子束焊接以及激光-等离子弧复合焊接、等离子-MIG复合焊接等高能束和复合焊接工艺条件下焊缝成形过程中的焊接接头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机理研究;针对厚板高强装甲铝合金在坦克和装甲车中的应用研究;厚板高强装甲铝在高能束焊接工艺条件下焊缝成形机理、镁合金在激光焊接过程中焊缝成形机理及其焊接接头组织演变、力学性能
4
变化机理、钛合金高能束焊接过程中的焊缝物理化学冶金过程及其微观组织演变机理、钛合金高能束焊接工艺条件下,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的研究。
考核指标:成功研发厚板高强铝合金“LB-VPPA”复合高效焊接技术和研发厚板高强铝、镁合金“MIG-VPPA”高效、高质量焊接新工艺。
9.鄂尔多斯地区煤化工气化用煤煤种适应性研究 研究内容:深入调查研究鄂尔多斯地区各矿区煤炭资源,建立一套完整的煤化工用煤煤质数据库。针对HT-L航天炉、水煤浆气化炉等气化装臵对气化用煤基本性质的不同要求,建立适用于各种气化装臵的煤质指标和评价体系。广泛调研各种气化工艺对用煤指标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煤质指标体系。围绕煤气化用煤指标的约束限制,结合配煤指标预测数学模型,以配煤成本最低等为目标函数,建立煤气化配煤多目标优化配煤数学模型。建立煤气化配煤专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煤质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配煤指标预测和配煤优化方案计算、气化模拟、技术经济分析。满足煤化工(气化)用煤要求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多目标配煤方案,提高配煤效率,为鄂尔多斯地区煤炭的利用找到一条洁净高效的利用途径。针对鄂尔多斯地区有代表性的煤种,通过对煤灰化学的研究,提出提高煤气化煤种适应性的方法。
5
考核指标:形成地区煤炭资源评价分析报告。针对原料煤基本性质,建立煤质数据库。构建针对航天炉和水煤浆气化装臵的配煤质量指标和煤质指标评价体系。开展精细配煤实验研究,建立配煤预测模型。配煤专家系统开发。建立相应的气化工艺模型,对优化的配煤方案进行有效气流量、有效气含量、比煤耗、比氧耗等的模拟计算,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10.U76CrRE(La Ce)钢轨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 研究内容:确定U76CrRE(La/ Ce)钢轨的LCA边界范围;依据U76CrRE(La/ Ce)钢轨的LCA理念分析生产流程,明确收集业务数据清单;根据U76CrRE(La/ Ce)钢轨的LCA 业务数据清单,确定新增数据检测设备及数据传输;建立U76CrRE(La/ Ce)钢轨的LCA 系统,确定LCA 方法论;依据LCA方法论对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模型(软件),对U76CrRE(La/ Ce)钢轨的数据进行LCA分析;针对U76CrRE(La/ Ce)钢轨的LCA 分析结果进行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根据U76CrRE(La/ Ce)钢轨的LCA 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考核指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U76CrRE(La/ Ce)钢轨LCA研究软件。通过LCA方法可以对产品环境绩效进行量化评价与诊断。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LCA数据,并为开展用户先期介入(EVI)提供数据支撑和评价。开展生态
6
设计,为产品设计提供环境指标可量化的方案建议。通过LCA研究平台,综合评估采购成本与使用成本,推行绿色采购,为采购节能降本工作提供系统化支撑。由于海量数据的支撑,可方便地开展碳排放核算,利用LCA研究方法可以找出不同命题下成本最优的碳减排技术路线。需要达到的指标和参数:U76CrRE(La/ Ce)钢轨的LCA 方法论模型(软件)设计与开发;U76CrRE(La/ Ce)钢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系统的建立;实现稀土钢U76CrRE(La/ Ce)钢轨的LCA引领目标。
(二)农牧业领域
11.农田休耕轮作可持续耕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在大兴安岭沿麓粮食主产区开展农田休耕轮作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模式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形成大兴安岭沿麓休耕轮作技术模式,进一步提高耕作制度的科技支撑水平,进一步促进土地利用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土地的保护、综合整治,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
考核指标:通过项目实施,完成技术成果2-3项,申请国家专利5-8件,制定技术规程或标准3-5项,发表论文8-10篇;核心示范区农田休耕面积10%以上,轮作面积30%以上,粮食单产平均提高10%以上,平均节支15%以上;示范区农田风蚀量减少50%以上,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农田休耕轮作核心示范区3-5个,累计核心示范区面积1500-2500亩。累
7
计示范推广10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1个。形成农田休耕轮作可持续耕作技术创新队伍。
12.早熟、耐密、高产、抗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在已有玉米育种研究基础上,引进、改良和利用外源种质资源,通过联合育种、穿梭育种,选育早熟、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集成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助推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促进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可持续发展。
考核指标:收集、鉴定玉米种质资源5000份以上,组建核心基础群体2-4个,培育3~5个一般配合力高的骨干玉米自交系,审定早熟耐密、高产广适、适宜机收玉米新品种3~5个;研究制定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标准。新品种比地区主推品种增产5%以上,新品种、新技术年推广面积50万亩以上。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逐渐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13.马铃薯适宜品种的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选育出适应内蒙古不同生产条件种植和市场消费需求的马铃薯新品种,新品种要兼顾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的综合表现,进行马铃薯种质资源收集、创新,开展马铃薯育种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考核指标:在全区建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发基地(平
8
台);选育出马铃薯优质高产新品种3~5个;研究形成新品种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10万亩。
14.杂粮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
研究内容:在内蒙古各杂粮优势主产区,开展不同地区新品种的密度、肥料、水分调控、耕作模式及杂草控制等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形成标准。开展杂粮节本高效种植技术研究,集成农艺农机相结合的标准化技术。
考核指标:研究集成新品种配套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制定杂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或标准5-8套。新品种、新技术在主产区示范推广10万亩,辐射面积100万亩。
15.引黄灌区农业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引黄灌区主要粮食作物多水源滴灌水肥耦合及施肥调控技术;引黄灌区多水源滴灌水-盐-肥运移机理及协同调控技术与示范;引黄灌区农业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区域协同调控技术与示范;高效节水条件下乌梁素海内源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基于高效节水和环境优好的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
考核指标:提出引黄灌区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技术模式,高效节水与面源污染控制协同技术运行管理体制,集成技术模式4-6套,编制地方标准3-4套、技术规程2-3套。建立技术核心试验区3000亩,示范区3万亩,建立
9
技术推广辐射区100万亩。申请专利8-10件,发表论文20篇以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技术管理人员。
16.农区奶牛绿色养殖规范化研究
研究内容:在现有不增加精料投入的奶牛养殖模式下,高效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资源,开发低碳氮减排型和安全无抗饲料,提高奶牛饲料转化率;开展原乳成分的DHI检测与评价,提升牛奶品质安全;研发奶牛主要疾病防控技术,延长奶牛利用年限,保障奶牛健康;建设基于大数据下的规模化牧场信息化综合养殖管理平台。
考核指标:提高奶牛饲料转化率10%以上,单产提高1000千克,乳蛋白含量达到3.1%,乳脂肪含量达到3.5%,乳体细胞数低于每毫升400,000个,现有奶牛利用年限增加1年,推广奶牛4万头,建立奶牛规范化养殖流程1套。
17.优质肉羊品种培育
研究内容:将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利用我区现有丰富的肉羊品种资源进行优质肉羊品种培育。开展肉羊的生产性能测定,利用同期发情、人工输精、胚胎移植等现代繁育技术组建核心群,并对肉羊的多胎、多脊椎、短尾低脂、生长、肉品质、脂肪沉积、抗病、抗寒、抗逆等优质性状进行基因标识,充分利用表型、系谱和遗传标记获得更大的遗传信息,培育优质肉羊品种。
考核指标:通过现代繁育技术的集成应用,使优质种公
10
羊利用率提高10倍以上。组建优质肉羊核心群5-10个。获得肉羊优质性状相关基因标记5-10个。成年母羊体重提高8-10%,成年公羊体重提高10-12%。繁殖率提高10-15%。
18.良种马选育与产业化开发
研究内容:优质种源的引进、开发利用及良种马选育(选种选配)手段、方法及技术的应用研究;良种马鉴定标准的研究;良种马的饲养管理及科学调教手段对良种马的潜力挖掘的系统化研究;各种用途良种马适宜的饲料配方及添加剂配方开发。
考核指标:建立良种马选育核心群3-5个,完善系谱档案管理;形成3-5个良种马选种选配方案及技术体系,申请专利1-2个;制定良种马性能鉴定标准(规范)2-3项;建立良种马的科学饲养管理规程1-2项及竞技马的调教手段,发表相关文章及出版相应书籍。
19.优质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核心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放牧条件下最佳优质肉牛育肥饲养模式及优质肉牛繁育技术模式,并制定优选的肉牛育肥方案;应用性控精液实施人工授精技术,对优质肉牛进行快速扩繁;制定放牧条件下优质肉牛饲养管理标准;加速肉牛良种化进程,开展优质肉牛新品系(种)选育及杂交利用模式研究。
考核指标:利用性控精液实施人工授精技术快速扩繁优质肉牛母牛种群数,使母牛受胎率达80%以上。开展优质肉
11
牛放牧饲养结合补饲育肥,使育肥期(20-25月龄)日增重达1100克以上。提出放牧条件下肉牛育肥方案和饲养管理标准1-2项。在现有肉牛改良的基础上,加强肉用性能的选育,形成肉牛新品系1-2个。
20.超细、高繁绒山羊品种(系)培育及重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主要开展超细、高繁、高产地方绒山羊优良品种(系)的选育技术研究,以及绒山羊繁殖调控、营养调控、绒肉安全及分级、信息化育种生产管理、环境控制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同时开展高档绒肉产业的开发与应用,带动绒肉产品品牌的增值。
考核指标:建立绒山羊种质资源基因库1个及长期保存技术体系;挖掘控制绒山羊绒毛生长和肉品质相关基因5个以上,建立绒山羊基因组育种技术平台,开发100kb育种芯片系统1套;培育超级(超细超长)绒山羊新品种(系)种群规模达到3万只,核心群母羊达到9000只,公羊4000只;超级(高繁高产)绒山羊种群规模达到5万只,核心群母羊达到15000只,公羊8000只;在内蒙古建成超级绒山羊育种和绒肉产品生产基地6个。研发超级绒山羊选育、绒肉营养调控、增绒、繁殖调控、绒肉分级质量和绒肉质量安全检测等关键技术、专利及标准规程50项以上。
21.微生物菌肥的研究及产业化
12
研究内容:开发适宜作微生态制剂新菌种;提高菌种耐受力,延长产品保存期;完善制造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明确作用机制,开展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正常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节机制,微生物在宿主中定植的决定因素与分子基础研究。
考核指标:液体高浓缩微生物含有效活菌数≥23亿/ml,霉菌杂菌数<1个/ ml,粪大肠菌群<0.3mpn/ ml,蛔虫卵死亡率达100%,PH值达到6.7。
22.内蒙古草品种认证与鉴定及溯源管理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草种质资源基因长期库保存、监测技术研究;草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太核兹技术进行品种种间鉴定;创建草品种信息与实体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与完善草品种追溯认证管理体系。
考核指标:收集、保存草品种资源材料100份;开展苜蓿、沙打旺等品种鉴定50个;长期库品种资源材料监测100个。制定技术规程3个;建立资源共享平台1个。
(三)社会发展领域
23.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
研究内容:对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可持续种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沙质草地持续恢复技术与模式、沙地生态旅游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集成、试验与示范,探索内蒙古沙地
13
持续恢复与生态旅游业协同发展与管理模式。
考核指标:构建浑善达克沙地生态建设、保护和利用复合平台,为沙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探索解决沙区发展面临的三农(牧)’问题,构建自治区与国家北方生态防线、促进清洁生产与生态旅游业产业精准扶贫战略服务。
24.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毛乌素沙地区域土地风蚀沙化潜势特征与空间格局分析、毛乌素沙地区域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毛乌素沙地现有林草植被稳定性及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毛乌素沙地典型风蚀沙化区植被恢复技术组装配套与成效评价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多技术高效集成的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区面积达5千亩;试验示范区风蚀沙化得到遏制,生物生产力提高20%以上;试验示范区植被稳定,综合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
25.乌兰布和沙漠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乌兰布和沙漠气候特点、立地条件、沙丘形态特征,开展菌草品种筛选及快繁技术体系、高效节水定植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治沙示范区;开展肉苁蓉规范化种植技术、深加工产品研发及生产技术优化、沙漠梭梭林下种养生态循环链研究。
14
考核指标:筛选耐寒、耐旱、多年生、光合速率高、根系发达的菌草品种23种,建立菌草工厂化育苗快繁体系和工艺流程,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建立推广示范基地;提高肉苁蓉接种成功率,建立以肉苁蓉人工接种为主的沙产业基地。
26.退化草原生态修复与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对内蒙古退化草原进行生态修复及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包括:退化草地恢复动力与持续性维持机理研究、退化草地稳定恢复与维持以及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生态畜牧业产业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地植被恢复、优质旱作人工草地建植、天然打草场培育与合理利用等技术集成示范;在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和人工饲草高效生产的基础上,开展草畜平衡、家畜改良、优化牧场管理、草畜产品安全追溯等方面研究,建立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态牧场。
考核指标:提出提高与维持草地生产力的途径,明确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与途径,提出减缓与应对措施、建设基于牧户尺度的牧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研究平台,培养高层次草地生态学研究人才,打造国际一流的草原生态系统研究团队。建立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修复示范区达15000亩,在退耕地建立旱作优质人工草地示范5000
15
亩;建设以单个牧户、牧民合作社、公司经营等不同形式的规模化生态牧场50个;编制《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国家标准1项,《草原生态牧场管理技术规范》国家行业标准1项。
27.黑果枸杞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黑果枸杞种源收集与优良种源选择和品种选育技术研究;黑果枸杞播种、扦插、组培、根蘖繁育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组建和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黑果枸杞研发工程中心‛、繁育黑果枸杞良种壮苗10万株、在黑果枸杞适生分布区域建立试验示范区2~3个,同时开展相关栽培技术
28.高铝煤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接与优化完善 研究内容:按照全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研究高铝煤炭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重新规划其开发利用路径。(1)查明高铝煤炭资源中各类无机矿产的分布赋存规律;(2)优化改进高铝煤炭资源的开采与选矿工艺;(3)适宜于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高铝煤炭清洁燃烧工艺研究;(4)第二代全湿法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5)高铝粉煤灰提取废渣与其它工业固废协同利用充填采空区技术。
考核指标:实现高铝煤矸石减排70%;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综合能耗比现有产业化技术降低15%,成本降低20%,废渣产生量降低30%;建立高铝煤炭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模
16
式;申请发明专利3项。
29.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目标组分‚敲入‛、‚敲出‛的蒙药协日嘎-4有效成分群靶向筛选研究
研究内容:协日嘎-4与前列腺炎多成分-基因-蛋白质-疾病网络模型的构建研究;活性成分、疾病、基因关联度研究;协日嘎-4主要靶点实验验证研究;采用HPLC法建立、完善协日嘎-4有效部位化学特征指纹图谱,以小鼠利尿实验及大鼠前列腺炎为药效评价指标,建立谱-效关系,筛选出协日嘎-4治疗前列腺炎的药效组分;采用目标组分‚敲出‛的方法辨识其关键药效物质,采用目标组分‚敲入‛的方法建立关键药效组分‚量-效‛关系。
考核指标:获得协日嘎-4代表性活性成分靶点信息,构建协日嘎-4代表性活性成分与多靶点及多种疾病间的关系图,分析协日嘎-4代表性活性成分可调控前列腺炎疾病相关的靶点信息及疾病关联获得前列腺炎相关生物学通路;实验验证协日嘎-4对前列腺炎靶点及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协日嘎-4对于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5~8篇;参加国际性或国内学术交流活动1~2次,交流相关研究成果;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
3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健康监控及现代医疗信息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通过物联网实现一个完整的生理特征采集、
17
传输、分析、监测、预警的数据处理过程,建立人员健康的大数据数据库,并结合后台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针对医院、养老院、家庭或个人的健康监护,解决在医疗救治过程中多项生理特征数据传递、共享、预警、监测和处理的问题。
考核指标:实现多项生理特征与监控端的数据通信;完善预警、报警功能,将监护对象及联系人和医疗机构有效结合在一起;建立人体各项生理特征智能监测及现代医疗信息系统应用示范基地1个。
31.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
研究内容:支持单品种年销售额不低于5000万人民币的药物大品种,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改造、生产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结合管理科学化、吸纳国际先进技术等措施,提高药品质量与标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提升产品的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
考核指标:开展2-3个药物大品种二次开发,突破1-3项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生产工艺优化关键技术;突破2-3项药物大品种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要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新的质量标准体系。
二、一般项目
(一)高新技术领域
1.便携式风力发电机组野外测试与分析系统研究
18
研究内容:开展测试系统结构与外观设计、主要测试与功能模块、系统硬件、软件、测试数据存储与转换功能、采集信号相互隔离与抗干扰方法等的研究,开发一种便携式风力发电机组野外测试与分析系统,精度高,稳定性好,便于携带,适应风力发电机组野外测试需要。
考核指标:测试系统能够满足国家标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9068.22003 中有关机组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系统能够测试机组功率范围:0.3kW~50kW;系统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满足在野外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正常测试要求;系统操作方便,交互性强,具备数据监测与显示、历史数据查询、绘制曲线等功能。
2.50KW垂直风机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制多风况垂直轴发电机组技术标准,建立示范基地并安装样机进行相应测试,完成机组组装生产线建设。
考核指标:建立多风况垂直轴发电机组技术标准,建立示范基地并安装样机进行相应测试,完成机组组装生产线建设。
3.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技术平台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低成本、模块化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波动吸收控制优化策略和控制模块;研发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技术平台,开发技术标准智能化对标分析模块、投融资方案
19
优选模块、项目前期信息搜集校准模块、经济性智能分析模块和智能运维模块;研发统一的技术支持云服务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分布式光伏能源互联网技术平台,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率提高到99.5%。平台未来接入分布式光伏项目超过2000万千瓦,使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单位千瓦投资下降10%,总收益提高10%以上,为建成坚强高效率智能电网提供技术支撑。
4.内蒙古公共建筑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及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建筑能源系统调适方法、建筑能源系统运行优化和改造技术体系的研究,以及优化和改造节能量核定方法的研究,并进行应用。
考核指标:制定适合自治区建筑节能的改造导则,开展大型既有公共建筑能源系统优化和节能改造示范工程。
5.废弃四氯化硅生产纳米级气相法二氧化硅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四氯化硅汽化器的设计及制造;闭式水解炉及附属的冷却设备、监控设备的设计及制造;内加热脱酸炉的设计及制造;适应气相法二氧化硅性质的气固分离设备的设计及制造;物料冷却余热回收系统的设计与制造;装臵控制系统、紧急停车系统的条件参数设计。
考核指标:四氯化硅汽化器汽化压力在0.02至1MPa之
20
间可调,汽化能力>2000kg/h;闭式水解炉内压力-3KPa,生产能力在30%至110%之间可调,物料出口温度在750℃至950℃之间;内加热脱酸炉满足生产能力的需求,产品PH值达到4.1以上(国标为3.6);气固分离设备对气相法二氧化硅的回收效率达到99.9%以上,设备阻力小于10KPa;物料冷却余热回收系统副产蒸汽压力高于0.4MPa,物料出口温度170±10℃,余热回收效率≥80%;装臵控制系统(DCS)、紧急停车系统(ESD)的条件参数满足装臵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整套装臵年产气相法二氧化硅5000吨。
6.Au/CeO2-碳纳米管杂化材料的合成及其选择催化甘油氧化反应性能研究
研究内容:以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甘油选择性氧化催化剂为导向,开展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与CeO2负载的Au纳米晶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催化性能、构效关系的研究。
考核指标:开发出具有高转化率、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甘油氧化催化剂。获得Au/CeO2-MWCNT杂化材料的表界面物理化学性质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该材料对甘油氧化反应的催化机理。
7.新型烯碳高效电热膜产业化制备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发新型烯碳高效电热膜的产业化制备技术,为新型烯碳高效电热膜的商业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成
21
套设备以及相关的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新型烯碳高效电热膜,并实现产业化。 8.AIN陶瓷封装基板制备研发
研究内容:选用具有粒径级配的AlN原料和烧结助剂,促进颗粒紧密堆积,提高AlN膜片的致密度。采用低污染、低毒或无毒的有机溶剂体系,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采用凝胶流延工艺制备AlN膜片,提高AlN膜片的致密度和均匀性,减少干燥缺陷的产生。
考核指标:室温下热导率达到200 W/(m〃K)以上,陶瓷致密度在95%以上,热膨胀系数在3.5-5.7ppm/K。烧结陶瓷厚度最小可达0.3mm,尺寸达到4寸的陶瓷基板。AlN陶瓷基板月产能达到60kg。
9.N++重掺磷母合金及光伏级N型直拉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在N++重掺磷母合金拉制过程中,采用特制的石英掺杂机构,研究气相重掺磷技术及相关工艺参数。在N型单晶硅棒拉制过程中,研究连续再加料技术,并设计出符合工艺要求的再加料装臵,调试相关工艺参数。研究氧、碳含量的控制技术。研发可以减少N型单晶生长内部缺陷的制备工艺。
考核指标:N++重掺磷母合金 电阻率:0.002-0.006 Ω〃cm,电阻率径向不均匀性10%。低成本、高效N型CZ单晶硅棒:电阻率:n型(2-12Ω•cm),氧含量:O20ppma;
22
碳含量:C1ppma;少子寿命:τ≥1000μs。
10.钛合金活性焊丝的研制及A-TIG焊接工艺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钛合金活性涂层焊丝的制造技术,实现活性涂层与钛合金焊丝之间的牢固粘结。研究活性剂加入量和焊接工艺参数对活性焊丝熔深增加效果的影响,以及活性焊丝A-TIG焊对钛合金焊缝金属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钛合金焊接保护装臵的设计及改进,实现可靠的正反面保护。研究Ti31管材常规TIG焊和A-TIG焊焊接工艺,实现焊缝正反面稳定,均匀成型。并研究两种焊接方法对Ti31管材对接接头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
考核指标:制造出外表均匀美观,而且粘结牢固,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的钛合金活性焊丝。固化钛合金活性焊丝生产制造工艺,并形成试生产线,实现小批量生产。形成A-TIG焊接管材工艺技术规范。
11.氧化钼焙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通过对氧化钼焙烧的技术改进研究,提高氧化钼质量及产品利用率,对窑体分段进行保温,实现增产节能。
考核指标:产出氧化钼的合格率由原来的85%增加到99.1%以上。窑体内胆由原来的耐火砖砌筑改为浇注料,提高反应热的利用率,延长窑体的使用周期。使杂质元素通过酸洗降低到要求含量。使氧化钼达到国内一级质量标准。年
23
处理二氧化硫4300吨。
12.轻烃燃气集中供气成套设备及控制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解决混空轻烃制气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开展混空轻烃制气的基础理论、规模化供气工艺技术及成套装备、规模化供气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轻烃燃气站的安装、操作、维护规程等研究。
考核指标:轻烃燃气符合《混空轻烃燃气》(CJ/T341-2010)标准要求。排放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要求。最大供气量可达10000m/h。
13.大型用煤企业无人智能地磅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开发无人智能地磅平台,研发重力传感系统、RFID电子识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红外对射控制系统、过磅扫描系统。
考核指标:重力传感系统:灵敏度:1 ,精度:+/-5,范围:-2000~+2000;射频识别系统:抓拍图像及号牌识别时间200ms,车辆捕获率≥99%,整牌识别率≥95%,采集图像分辨率12001600或 13601024,平均无故障连续运行时间MTBF ≥20000h;视频监控系统:有效像素: 1628(H)1232(V),像素尺寸: 4.4µm4.4µm,视频输出格式(数字): 8Bit,JPEG,帧频:1~15fps编程可控;红外对射控制系统:反应速度小于0.1秒,探测距离: 5米至40米,报警输出:开路时间≥1.5秒;过磅扫描系统:扫描距离:0-50
24
3mm,扫描宽度:80 mm,扫描速度:50 scans/sec,分辩率:0.125mm(5mils) - Code 39, PCS=45 %。
14.大型直接空冷燃煤机组工程给水泵驱动配臵研究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机组,研究新型给水泵驱动方式,实现主汽轮机语给水泵同轴。
考核指标:在超超临界直接空冷燃煤机组工程项目中实施,并进行推广。
15.负压转移羊绒联合分梳机研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分梳机针布技术、落物返回及风送路线的设计工艺,同时,开展在减少盖板分梳机数量的前提下减少纤维损伤的研究。
考核指标:分梳一次性提取率大于75%、纤维损伤小于7%、成品含粗小于2%、含杂小于0.2%、台时产量3公斤/小时。
16.3D打印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复杂结构件优化设计技术,包括结构、材料、性能、工艺一体化优化设计与3D 打印技术,发展材料与结构的宏微观多尺度耦合、多学科性能综合的拓扑优化设计新方法,建立基于功能驱动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实现系统。
考核指标:形成 3-4 套面向特定类别复杂结构产品的设计软件,在复杂产品研制中开展应用,在结构减重和功能
25
提升上产生显著效果;实现 3-4 种特定功能件的优化设计与制造,并在多个工业领域实现工程化应用,达到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设计目标;在多个领域实现示范应用。
17.机器人制造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高性能工业机器人设计、运动控制、精确参数辨识补偿、运动控制参数匹配与优化、协同作业与调度、监控诊断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服务机器人机高效协同作业技术、人机合作安全技术研究。服务机器人与新一代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构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形成技术发明专利。
18.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单层化研究与实践 研究内容:研发褐煤低倍率单层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囊式回料系统、U型分离器、循环流化床锅炉用旋翼式风帽、低倍率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全自动灰循环、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全自动水冷除渣等5项技术为基础进行设计与制造。
考核指标:不改动锅炉原来的基础结构,基建投资节省大约40%。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褐煤使用效率。
19.能源梯级利用在季戊四醇生产装臵中的研发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将用季戊四醇脱醛塔塔顶的含醇醛蒸汽,梯级利用到甲醛脱醇塔、季戊四醇蒸发脱水、季戊四醇缩合液预脱醛塔等处,降低蒸汽消耗,节约能源。
26
考核指标:全年节约蒸汽22.06万吨/年,折合标煤22.060.095=2.0957万吨/年,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20.无机高效吸附剂及设备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具有投资少、反应快、易操作的高效吸附絮凝一体化处理装臵,用于工业污水处理。
考核指标:研发具有高阳离子吸附容量无机高效吸附剂并达到年产3万吨生产规模,污水处理成本低于0.1元/m3。研发高效吸附絮凝一体化处理装臵,节省投药量10%以上。
21.固定床电石乙炔法乙酸乙烯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固定床电石乙炔法乙酸乙烯生产技术,开展醋酸乙烯合成及精制工艺及固定床反应器设计技术研发。
考核指标:‚固定床电石乙炔法醋酸乙烯‛的生产装臵设计生产能力为25万吨/年,单台反应器产能为5万吨/年。
22.硬脂酸淀粉酯生产工艺研究开发
研究内容: 研发硬脂酸淀粉生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考核指标:产品白度≥90.0,取代度≥0.005,pH: 6.0-8.0。建设年产3万吨硬脂酸淀粉酯生产线。
23.500千伏输电线路航检高清视频数据分析管理系统 研究内容:通过对500千伏输电线路直升机巡检高清视频海量数据管理与网络共享技术、航检视频截取图像超分辨
27
率技术、直升机巡检缺陷动态管理和分析技术以及智能检索功能的研究,研制出直升机航检视频数据杆塔定位识别与自动化剪辑、压缩技术。
考核指标:开发一套500千伏输电线路航检高清视频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建立‚输电线路航检视频图像分析档案库‛;使用图像超分辨率技术,提高缺陷判断的准确性和检出率。
24.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电网智能巡检维护系统开发 研究内容:研发基于北斗卫星技术的电网巡检维护系统。
考核指标:系统具备基础数据维护功能、输配电设备、线路的管理功能、实时检测功能和设备、线路巡检维护功能等。普通属性数据查询时间:小于5秒;属性数据统计时间:小于18秒;空间数据浏览时间:小于10秒;普通空间数据统计时间:小于28秒。
25.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设计生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技术。开发漏电断路器软件、集中器软件、载波模块软件、GPRS通信模块软件、漏电继电器软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单项)软件。
考核指标:年生产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5万台,集中器5千台。
26.内蒙古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研究
28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RTDS的等值技术,开发基于RTDS平台的内蒙古电网主网机电-电磁暂态混合仿真模型;开展内蒙古电网安全的三道防线控制策略及其适应性的实时仿真研究;搭建半物理仿真试验平台,开展区域电网配套继电保护、稳控、失步解列装臵的动态模拟试验。
考核指标:所开发的等值方法,主要参数(端口电压、电流)的仿真准确度不低于5%;所构建的基于RTDS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研究模型准确,参数设臵合理,符合实际运行情况,与传统的离线软件仿真和动模试验相比,更能真实反映安全稳定系统的动作行为;试验方案设计合理,能全面考察安全稳定系统在各种故障方式下的协调动作特性。
27.基于O2O模式的草原文化旅游平台-‚内蒙在线‛ 研究内容:采用客户个性化自定制方式,打造专业的草原文化旅游平台。
考核指标:平台具备先进的线下服务监督、专业的用户点评体系和信誉体系;建立新型的文化旅游服务模式。
28.基于物联网的内蒙古生态畜牧业及智能云服务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基于微电机系统(MEMS) 的牲畜可穿戴生理监测系统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畜牧业智能管理系统研究。畜牧业智能云服务平台的构建。
29
考核指标: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畜牧业监测及智能云服务平台,把草原环境信息、畜群位臵信息、牲畜生命特征信息的监测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同时可以进行决策控制,能够帮助畜牧业企业和牧民饲养精细化、自动化、远程化、虚拟化。
29.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企业设备运维系统开发 研究内容: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信息,跟踪设备运行状态,分析设备运行效率、停机、故障。通过智能手持终端完成设备日常维护及维修任务。提高维护、维修水平及质量,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构建企业预防性维修体系,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可用性。设备备件管理,跟踪备件工作时间及维护状态,及时提供备件更换提醒。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设备信息推送到移动终端,实时共享设备运维信息。
考核指标:通过设备管理系统来解决生产车间内设备的管理问题,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减少设备的故
30.地方戏曲、曲艺动漫产品开发
研究内容: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数字动漫技术手段相结合,制作地方戏曲、曲艺动漫,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研发传统戏剧动漫集成技术,攻克地方戏数字化集成难题。探索地方戏数字化开发。
考核指标: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搜集整理相
30
关剧本和素材,制作经典动漫剧不少于30集,并制作相应的形象宣传片、广告片等。
31.基于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的现代物流中心管理系统 研究内容:针对现代物流企业在日常工作和管理中的实际需要,结合并运用无线动态定向装臵专利,进行基于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的现代物流中心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和应用。
考核指标:成功开发基于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的现代物流中心管理系统,并进行推广应用。
32.蒙古族文化多形态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虚拟现实模拟技术实现平台建设,支持蒙、新蒙文、汉、英、俄等多语言功能,实现WINDOWS和Linux双系统操作,解决安卓、IOS系统对此平台的兼容性问题,填补当前没有针对蒙古文化内容的图形图像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的空白。
考核指标:具有同时支持蒙、新蒙文、汉、英、俄等多语言的功能。填补自治区没有针对蒙古文化内容的图形图像资源管理软件系统的空白。系统具有一套系统分发管理多平台数据展示功能。系统将部署至云服务器,多语言多平台统一部署。使用高清智能视频盒子播放视频内容,形成无网络播放形式。解决在安卓、IOS系统上的应用。
33.智慧校园建设
31
研究内容:在校园网络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构建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管理,达到资源共享和业务的协同。
考核指标:建设一个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的以有线为基础、无线作补充的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等功能;建设数据中心,实现流控、计费、安全、备份等目标;构建以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和特色专业资源为核心的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开展多种网络化服务项目,形成智能型人文社区服务体系。
(二)农牧业领域
34.小麦育种与品种开发利用
研究内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创新优异资源材料,选育新品种;针对内蒙古小麦主产区不同生态条件和新品种生理特点,提出标准化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研究提出内蒙古小麦主产区小麦抗旱(避旱)高产稳产、保优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和耕作栽培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鉴定、筛选资源材料 1500 份以上,创新育种资源材料 8-12份,自主创新育成3-5个优质、高产中、早熟小麦新品种,在内蒙古小麦主产区建立优质小麦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5-8个,示范面积3万亩/年,
32
辐射推广30万亩,新品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5%以上,品质达到中强筋以上,抗当地主要病害。
35.设施蔬菜新品种引育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在已有引进国内外优良设施蔬菜专用新品种的基础上,筛选出一批适宜内蒙古地区种植的设施蔬菜专用新品种,并进行核心示范和生产示范。进一步完善、集成主要蔬菜种类不同茬口集约化、规模化育苗技术。完善、集成主要设施蔬菜配套栽培技术。
考核指标:审认定设施蔬菜专用新品种10-15个。研发制定集约化育苗标准技术规程2-4个。建立集约化、规模化育苗技术体系1-2套。制定设施蔬菜、瓜果栽培标准技术规程2-3个。核心示范设施蔬菜新品种及配套集成技术200亩,辐射带动10000亩。核心示范区增产20%,辐射区增产15%。
36.卜留克集约化生产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种植密度和播种期试验,完善卜留克规范种植技术,推广规模种植;推广以深翻、深松、旋耕、机械化联合整地等技术为代表的机械化秋耕地技术;进行种子收获、保存相关技术研究;开展卜留克专用腌制液的研制;开展腌制水循环利用技术应用,开展产品储藏技术研究与应用。
考核指标:制定卜留克种植技术标准1-2套;选育适合高寒生态条件和机械化作业的优良、高产卜留克品种1-2个;
33
制定卜留克生产加工管理规范1-2套;示范推广10万亩,亩产达到2500以上。将卜留克脱盐时间缩短为30分钟之内,盐分差值为0.2%以下,脆度保持良好,侵泡产品用的废弃汁液循环利用达到70%左右。
37.黄瓜耐低温、抗霜霉病新品种选育及枯萎病‚生控‛技术体系的研发
研究内容: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早熟、耐低温、抗黄瓜主要病害的新品种选育;筛选黄瓜枯萎病‚生物化学疫苗‛;研究黄瓜枯萎病的‚生控‛技术体系;开发扩繁黄瓜枯萎病菌‚弱毒菌株‛并从植物活体中提取能抑制黄瓜枯萎病菌存活的‚生物物质‛,制成制剂,结合‚生控‛技术体系控制黄瓜枯萎病。
考核指标:收集、创新种质资源30-50份,育成抗霜霉病黄瓜杂交种1-2个;分离出化感物质,形成黄瓜生控技术规程1-2套;黄瓜枯萎病生物疫苗1-2种;发表论文5-10篇。
38.高产、优质、水果型番茄新品种的选育
研究内容:收集国内外水果型番茄品种材料,创新并形成高代稳定自交系,进行杂交新组合配制,选育新品种;通过不同整枝方式、不同施肥技术等对品质、产量的影响,研究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考核指标:选育出优良自交系5个以上,选育出优良组
34
合10个以上,选育出高产、优质、鲜食型番茄品种1-2个;形成一套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39.高产、优质、耐密、多抗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发掘大豆高产、高脂肪、高蛋白、耐密、抗病虫等特异性基因材料,通过聚合杂交、轮回选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法,创制优异种质资源,进行新品种节本调控和绿色防控等增产、提质、增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选育高产、优质、耐密、多抗大豆新品种2-3个。高产品种:增产5%-10%(比现生产主栽品种);高油品种:脂肪含量≥22%,高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45%。新品种抗病虫害强。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区平均单产比非示范区增产10%以上。大豆新品种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100万亩。
40.啤酒大麦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研究 研究内容:以大麦常规杂交技术为基础,结合辐射诱变、生理鉴定、穿梭育种、分子标记等育种技术,建立轮回选择群体,将多抗基因进行重组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实现多个目标性状集于一个品种;进行栽培技术研究并集成节本、高产、增效生产技术规程。
考核指标:鉴定大麦资源材料100份以上,储备一批适
35
宜不同逆境的优良品系,育成1-2个优质、高产、多抗型啤酒大麦新品种,产量指标:水地亩产≥400kg/亩,旱地亩产≥300 kg/亩;商品品质达到国标啤酒大麦一级以上标准。
41.红干椒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绿色生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采用先进的杂交育种手段,针对红干椒的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熟性和品质等性状进行新品种选育,育成的红干椒新品种突出抗病、高色价和加工专用等特性。制定不同品种的红干椒栽培技术规程。
考核指标:筛选出丰产、抗逆、高色价值、抗病优良红干椒自交系材料10~15份,选育新品种1-2个。制定新品种配套新栽培技术标准1-2套。
42.冷凉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引进收集胡萝卜、大葱、洋葱优异种质资源材料,通过筛选、鉴定和创新,选育出雄性不育系及配套保持系和优良自交系材料,配制杂交组合,经过组合筛选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区域试验,筛选出优质、高产、抗病胡萝卜、大葱、洋葱杂交组合。进行胡萝卜、大葱、洋葱等绿色生产模式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培育出早熟、优质、耐抽薹胡萝卜新品种2-4个,优质、高产、抗病大葱新品种1-3个,洋葱新品种1-3个。研究制定冷凉蔬菜绿色生产模式与关键生产技术规程3-6套。建立绿色生产模式与关键栽培配套技术示范基地3-6
36
个。示范推广引进、自育品种40000亩。
43.内蒙古抗寒优质葡萄品种选育及无性繁殖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选育抗寒优质葡萄品种,解决由于无霜期短、冬季寒冷,需要进行葡萄下架埋土防寒等问题。开展抗寒优质葡萄品种的抗寒性鉴定及生态适应性研究;研究抗寒优质葡萄品种无性繁育技术,制定优质丰产标准化综合配套栽培管理规范;提出我区葡萄产业化发展的方案。
考核指标:收集抗寒优质葡萄品种资源,明确不同地域葡萄形态特征、生长结果习性。建立抗寒优质葡萄品种无性繁殖体系,选育出抗寒优质葡萄品种2-3个。制定抗寒优质葡萄品种优质丰产标准化综合配套栽培管理规范。建立抗寒优质葡萄品种种植示范基地2-3个。
44.藜麦新品种引进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研究内容:通过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比较不同基因型藜麦产量和品质表现,筛选出高产优质藜麦品种,研究不同生态区春季气候因素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确定藜麦实现高产的适宜播种期范围,开展藜麦高产优质栽培的生理基础和技术措施的研究,并进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考核指标:筛选出高产优质藜麦品种2~3个;建立适应不同生态区的藜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2-3套,规模示范基地2-3个,面积500亩以上,藜麦平均产量达到150kg/亩以上。发表论文3~5篇。
37
45.优质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核心技术集成及示范 研究内容:集成肉用种羊纯种扩繁、优质肉羊杂交配套、繁殖调控及安全饲养技术模式等,促进肉羊产业的高效生产,加快性状优良的种羊快速扩繁和规模化养殖。
考核指标:完成1000枚鲜胚移植,组建优质种羊核心群规模达2000只以上,年供优质种羊1000只以上;经济杂交商品羊5万只。同期发情率达90%;腹腔镜输精鲜精受胎率达95%;超数排卵平均可用胚8枚;鲜胚妊娠率达60%。
46.内蒙古三河马乘用型新品系选育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三河马遗传资源普查,研究建立三河马品种登记体系,建立三河马数据库;开展选育过程中的回交选种选配研究,培育乘用型三河马新品系,研发乘用型三河马的饲养管理和调教技术。
考核指标:培育乘用型三河马新品系1个,保护和创新利用自治区优良家畜品种特色种质资源。建设三河马种质研究综合实验室1300平方米,增设3个固定配种站,年配种量为1000匹母马;年输出乘用型三河马500匹-700匹。
47.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库建立与利用
研究内容:开发我国北方地区的动物遗传资源库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收集保存动物资源品种,开展以繁育新技术为基础的遗传资源保护及产业推广模式。
考核指标:建立世界唯一具有地区特色的蒙古高原动物
38
遗传资源库和信息平台;收集保存40种以上动物遗传品种;开展1项特色家畜资源利用。
48.苜蓿干草低损耗收获、加工调制及安全贮藏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利用‚高度尺‛确定苜蓿刈割期,利用根系指标评价苜蓿再生性和越冬率;利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确定最适宜的干燥技术和干燥效果分析;开发草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及安全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苜蓿干草低损耗调制加工技术1套,适合不同地区安全贮藏苜蓿产品的技术方案1套,草产品快速检测平台1个。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平台1个;建立优质苜蓿生产示范基地2个,示范面积1万亩,制定苜蓿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业行业标准1项,专利1个。
49.不同养殖模式下肉牛日粮和牛肉营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研究内容:应用日粮营养检测、牛肉指纹图谱等特征数据的化学计量学分析技术,构建肉牛日粮和牛肉营养特征模型,判别不同养殖模式下肉牛肉品营养素的构成及品质差异,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可追溯性,准确地进行畜产品产地标识,保障畜产品品质和安全,为绿色有机肉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考核指标:揭示不同养殖模式下的肉牛日粮及牛肉营养
39
特征规律,建立日粮营养评价技术和指纹特征分析技术1套;形成牛肉肉品质评价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2-3篇。
50.功能性生物饲料研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制开发细菌素反刍动物复合生物饲料、功能性低聚糖反刍动物生物饲料、双效复合生物饲料等功能性生物饲料并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开发细菌素复合生物饲料、功能低聚糖复合生物饲料、双效复合生物饲料3类功能性生物饲料产品。形成生产技术工艺3套,生产线3条,建立肉羊示范基地10个,规模10万只,奶牛示范基地6个,规模3000头。发表论文8篇。
51.驼血多肽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在前期已完成驼血多肽酶解、分离、脱色、干燥工艺等工艺关键技术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和驼血多肽泡腾片研发的基础上,完成中试试验。对生产线设计和工艺参数的进一步优化,进行试生产。
考核指标:研发出制备驼血多肽的复合酶配方及其酶解的新工艺;建立大孔吸附树脂多级串联分离制备驼血多肽的新工艺;研发以驼血多肽为原料的泡腾片新产品。申请发明专利1-2件;发表论文5-8篇。
52.具有抑制真菌特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研究内容:依托乳酸菌菌种资源库,以分离不同地区的
40
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适合用于发酵乳制品、青贮饲料生产以及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抗真菌乳酸菌并进行系统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基因组尺度代谢重构方法完成其高密度富集培养工艺的研究开发。进一步利用低温包埋技术制备高活性、高浓度冷冻干燥直投式发酵剂。
考核指标:筛选获得5-8株适合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抗真菌乳酸菌。筛选获得5-8株适合用于青贮饲料生产的抗真菌乳酸菌。筛选获得5-8株适合用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抗真菌乳酸菌。建立适合用于不同抗真菌乳酸菌的高密度发酵工艺和冷冻干燥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发表SCI论文3-4篇。
53.草原牛羊溯源体系及可信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将建立草原羊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发票安全开具平台与草原羊可信交易平台以及现代草原畜牧业物联网数据平台等四大平台,依托搭建在云端的分布式计算资源池,实现数据互通,信息聚合,通过服务总线优化和智能化流程处理,支持草原羊全产业链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专业化分工运作与高效协同。
考核指标:首次建设针对苏尼特草原羊畜肉产品细分领域的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塑造可信交易环境。获得2项以上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专利。
(三)社会发展领域
41
54.草原生态修复模式与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草种质资源资料评价鉴定,筛选适宜不同类型草地的草种;在草甸、典型和沙地三类退化草地,利用适宜草种优化配置和技术措施,建立适宜的生态修复模式;建立不同类型草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生态修复模式评估。
考核指标:评价鉴定草种质资源材料100份;形成3套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建立草地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55.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我区黄土沟壑区、砒沙岩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失衡的特点,通过对侵蚀退化区生态系统定量辨识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水土资源承载力,研发集成地表径流调控、土壤肥力提升、植被快速恢复、高效节水等水土资源保育技术体系和综合生态修复模式,并开展技术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3~5个侵蚀劣地生态恢复途径与人工促进技术;突破雨洪收集与高效节水技术1~2项;形成2~3项不同侵蚀劣地植被恢复与资源利用技术规范,并建立示范区。
56.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控制技术,实现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燃烧天然气排放标准,开展烟道脱
42
硫脱硝除尘一体化的试验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工程,使烟尘、SO2和NOX等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到燃气的排放标准。
57.重大疾病、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恶性肿瘤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及应用,通过生物活性物质、药物、肿瘤细胞检测等治疗技术对恶性肿瘤起到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癌症死亡率。
针对心血管等重大疾病防治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进行心血管病的综合防治、心脏康复指导、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相关疾病综合防治能力。
开展外科手术辅助新技术、身体损伤康复技术等临床诊治新技术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提高早期癌症确诊率和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技术和手段,制定重大疾病科学、规范化的治疗技术方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规范现有诊疗方法、干预措施及康复方案,研究建立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培养高层次人才3-5名。
58.蒙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重点支持蒙医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妇科疾病等具有临床优势的特色诊疗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采用蒙医传承技术的现代化研究,形成具有安全、有效、低成本、适宜基层推广的蒙医临床技术。
43
59.蒙药制剂质量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蒙药制剂中蒙医专用的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开展蒙药配方制剂中的原料药、制备工艺、指纹图谱质量标准相关性、初步稳定性、有效期、安全性评价、药理药效学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开展蒙药配方制剂产业化关键技术推广与应用。
考核指标:完成蒙药材质量标准研究1-2个;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蒙药配方制剂1-2个。
60.基于遥感技术的内蒙古干旱及草原生态监测预警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农牧业干旱的诊断技术、监测技术、预报预警技术、评估技术等的研究及农牧业干旱的综合业务系统建设。
考核指标:形成内蒙古农牧业进行合理的子区域划分结果和电子图集。建立内蒙古土壤水分预报系统,同化卫星遥感资料和地基观测资料,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数据,提交完整的土壤水分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内蒙古干旱评估系统并运行。
61.森林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高分影像的阿尔山森林资源遥感信息提取;通过森林火灾、病虫害信息提取技术研究及森林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研究,构建森林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森林灾害应
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范文第6篇
【说明】
一、本论文选题提供的是论文写作研究的基本问题或范围,具体的论文内容、论文题目由学生与指导老师共同商定。
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向选择、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及指导老师。
三、本毕业论文选题将依据学科发展动向适时修订。
一、秘书学
1、论新世纪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2、对我国秘书培养模式的思考
3、论秘书的价值观
4、论新世纪秘书的素质提升
5、秘书工作方法谈
6、论秘书的形象塑造
7、论秘书的会议管理
8、论充分发挥秘书的桥梁作用
9、正确发挥秘书的“过滤器”功能
10、论秘书工作的适度原则
11、论秘书的理论修养
12、论秘书工作的创造性空间
13、论秘书的语言特点
14、论秘书的时间管理
15、清代幕客制对我国秘书事业的推动
16、论秘书的自我心理调适
17、论超前性思维对秘书参谋工作的意义
18、论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对秘书工作的影响
19、中外秘书职能比较 20、论秘书工作与人际关系
21、论办公室工作中的辩证关系
22、论秘书口头报告能力的培养
23、论现代秘书的信息素养
24、秘书办文的规律性
25、企业秘书形象的价值及其转化
26、论新时期秘书服务领导工作的新特点
27、秘书工作艺术初探
28、秘书写作规律探讨
29、孔子的秘书思想研究 30、老子(墨子)的秘书思想研究
31、毛泽东的秘书思想研究
32、邓小平的秘书思想研究
33、《为吏之道》的秘书思想研究
34、《佐治药言》的秘书思想研究
35、秘书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36、秘书职业能力导向教学之探索
37、对提高秘书专业教学质量的探讨
38、论现代企业秘书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39、论现代秘书的基本素质 40、论现代秘书的美学修养
41、秘书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42、现代秘书服务意识新谈
43、论中国古代秘书工作传统对现代秘书工作的影响
44、论秘书工作的创新
45、当代职业秘书培养与选拔模式研究
46、秘书活动基本特征新探
47、论秘书人员的创新能力
48、论秘书在现代企业危机中的作用
49、论唐代谏官监察作用及对现代企业秘书的启示 50、如何实现秘书部门的目标管理
51、论秘书活动的基本特征
1
52、现代秘书模拟实验室的建构与思考
53、论秘书职业特征
54、审视秘书活动主体行为美的内涵
55、论秘书调查研究选题的原则和途径
56、论高校秘书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
57、现代秘书人才的角色冲突与心理透支成因浅析
58、秘书腐败探源及对策思考
59、秘书工作中的辩证关系 60、论秘书人员的参谋职能 6
1、秘书工作主体的美学审视 6
2、论秘书协调的价值取向 6
3、论现代行政秘书人员之智能素养 6
4、中西方秘书会务工作比较研究 6
5、论秘书人员的偏差心理及其调整 6
6、论秘书人员的职业道德
67、组织管理中秘书的协调作用及其角色知觉 6
8、论当代秘书服从与创新的关系 6
9、论我国当代秘书的人文精神 70、语境与秘书口语交际研究 7
1、论秘书人员的思维取向 7
2、网络文化与现代秘书
73、现代领导活动中的秘书补偿作用 7
4、论秘书职业的文化内涵 7
5、论秘书职业化教育的新发展 7
6、论现代秘书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和开发 7
7、论现代秘书的美学修养 7
8、论秘书文化的精神内核 7
9、论当代秘书的心理特征
80、科举制对秘书人才选拔和培育的启示 8
1、秘书活动间接效应特征分析 8
2、秘书创新思维的特征及思考方法
2 8
3、秘书工作在领导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8
4、论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之关系 8
5、当代女秘书的形象设计 8
6、秘书的多重角色浅论
87、论秘书对领导意图的领会与传达 8
8、创造性思维与秘书工作艺术 8
9、论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 90、论现代秘书及其激励机制 9
1、论现代秘书应具备的性格特征 9
2、秘书腐败的文化机理及对策研究
93、孔子“仁”学思想对秘书人员处理人际关系的影响 9
4、论我国秘书工作的历史嬗变 9
5、对我国秘书立法的思考 9
6、秘书腐败的职业特性与职业成因 9
7、中国古代秘书制度初探
二、文书学
1、论公文语言的特性
2、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运用
3、论公文的功能
4、实现文书工作标准化的相关因素研究
5、文书工作的标准化与现代化研究
6、论公文主旨的表达
7、公文写作的组织集体性特性
8、论公文结构的特征
9、论公文材料的处理
10、论公文的审核工作
11、论公文的查办工作
12、信访文书处理研究
13、公文语言研究
14、分析公文语言中常见的错误
3
15、论文书工作的发展趋势
16、论文书人员的素质要求
17、公务文书文体研究
18、文书工作与机关效率研究
19、文书工作现代化研究 20、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研究
21、古代文书工作研究
22、特殊类型文书处理研究
23、新型载体文书处理研究
24、公文语言与文学语言比较研究
25、机关法定公文写作研究
26、机关常用文书写作研究
27、归档文件整理方法研究
三、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
1、论“公关创造财富”新理念
2、公开事实真相中的传播技巧探讨
3、网络媒介的特点及对未来公共关系的影响
4、在公共关系传播中运用英特网服务功能的技巧探讨
5、论公共关系在现代推销中的作用
6、论企业公关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7、论企业公共关系形象的塑造
8、企业新闻发布会的策略运用
9、论社会赞助专题活动在企业中的运用
10、著名企业运用社会赞助活动的成功经验
11、李宁牌服装体育赞助活动的成功经验
12、探讨展览展销会在企业形象宣传中的应用
13、论企业危机事件中的形象管理
14、企业危机公关的成功经验探讨
15、交际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16、宣传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4
17、社会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18、服务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19、征询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0、建设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1、维系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2、防御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3、矫正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4、进攻型公关手段在企业中的运用
25、论中国企业的名牌保护
26、论成功企业的形象塑造
27、论品牌的成名模式
28、成功企业的公共关系策划
29、品牌营销误区分析
30、公共关系在新经济形式下的作用
31、对中国名牌现状的忧患
32、名牌成名模式探讨
33、论企业的品牌延伸的得与失
34、对中国企业营销模式的探讨
35、对跨国企业营销模式的探讨
36、论产品商标的市场营销策略
37、论产品包装的市场营销策略
38、论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策略
39、漫谈价格战
40、中小企业 集中市场营销战略的应用
41、如何培养品牌忠诚者
42、论反细分策略的应用
43、低价促销的策略应用
44、试论促销方式的创新
45、论产品组合策略
46、对产品定位策略的探讨
47、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应用
5
48、 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的探讨
49、对无差异市场营销战略的探讨 50、 对差异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
51、 论名牌的理念系统策略
52、 论名牌的行为系统策略
53、 论名牌的视觉系统策略
55、论市场主导者营销战略的应用
56、论市场挑战者营销战略的应用
57、论市场跟随者营销战略的应用
58、对名牌企业服务策略的探讨
59、“印象刘三姐”品牌的研究 60、对品牌延伸策略的应用
61、对桂林连锁超市/连锁餐饮成功模式的探讨 6
2、论服务业的形象塑造 6
3、对桂林旅游品牌的研究
四、现代广告学
1、中外广告比较研究
2、广告定位研究
3、广告文案研究
4、广告歌曲研究
5、广告管理研究
6、国际竞争环境下的中国广告发展
五、现代礼仪
1、中外礼仪比较研究
2、礼仪的文化内涵研究
3、教师礼仪研究
4、礼仪实训研究
5、礼仪课程教学研究
六、行政管理学
1、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
2、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性思考
3、城市政府创新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4、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的辩证关系
5、政府绩效评价之误区
6、政府紧急事件响应危机理论研究
7、论政府责任体系的构建
8、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思考
9、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与公正原则
10、社会中介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
11、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
12、公共政策调查与分析
13、政府职能转变与机制建设
14、公共经济与公共财政研究
15、城市区域与城市管理研究
1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研究
17、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研究
18、电子政务研究
19、行政伦理与廉政建设研究 20、行政文化与行政哲学研究
21、论公共政策的特点与功能
22、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23、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
24、论国家公务员收入的规范化
25、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标准问题研究
26、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试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感情投资研究
28、政务规范化研究与电子政务建设
29、桂林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七、档案管理学
1、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认识理念
2、论电子文件时代的档案整理
3、档案管理学的教学改革研究
4、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发展策略
5、论档案的真实与档案内容真实的辩证关系
6、档案真伪性的逻辑辨析
7、档案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8、文档 “一体化”研究
9、关于我国档案工作体制问题的探索
10、论档案馆在档案事业中主体地位
11、关于丰富馆藏及馆藏结构的认识
12、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Internet网络研究
13、档案所有权问题研究
14、专门档案管理研究
15、论档案来源原则和我国全宗理论
16、试述档案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17、试论信息高速公路与档案馆发展
18、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9、二十一世纪档案馆网络建设研究 20、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
21、档案传播效果研究
22、关于强化人们档案意识的思考
23、论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企业档案管理
24、档案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25、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26、档案史料编纂选题的研究
27、关于档案价值鉴定的探讨
28、档案信息传播的受众研究
29、关于档案鉴定学的思考 30、关于档案数据库的探索
8
3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32、电子商务环境下数字档案馆的发展
33、试论数字档案馆在我国的发展
34、论数字档案管的发展历程
35、试论档案馆网站建设
36、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补充选题】
(1)新时期秘书工作发展趋势之我见 (2)秘书工作如何与时俱进
(3)秘书工作被动性与主动性关系之分析
(4)市场经济形势下秘书人员的从业素质之调查和分析 (5)新形势下秘书人员知识结构的构建分析 (6)秘书的专业素质教育之我见 (7)秘书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 (8)秘书人员业绩的表现形式分析 (9)秘书人员的信息素养之思考 (10)秘书的协调艺术案例分析
(11)新时期秘书人员的心理困惑及其调适 (12)女秘书与男上司关系的处理案例分析 (13)秘书人员公文写作素养现状分析 (14)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分析 (15)办公自动化与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 (16)实习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分析 (17)实习中的一次典型沟通案例分析 (18)秘书的人际交往之分析 (19)信息社会对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 (20)秘书人员适应办公自动化发展的思考 (21)知识经济时代对秘书人员的要求
(22)办公自动化环境下如何作好秘书工作之分析 (23)提高语文素质与作好秘书工作关系分析 (24)秘书与领导者的关系分析
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