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第一章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总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第一教师,服务教师
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声速的影响因素:介质的种类,2011年初中物理(人教版)总复习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和九年级全部内容)第一章声现象知识梳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或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介质的温度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距离01s=17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4、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传递能量: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第一章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是信号,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t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f为独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离散型,收敛性,谐波性。
4、 非周期信号包括准周期信号和瞬变非周期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均值、均方值、方差。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言,实频谱(幅频谱)总是偶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奇对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x(t)xsint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rms。
2、 求指数函数x(t)Ae(a0,t0)的频谱。
3、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0at
tc0ox(t)0s|t|T|t|T的傅立叶变换。
4、 求指
第一章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1、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2、掌握了物流信息技术,就掌握了改善物流状况的关键。()
3、物流使企业的第一利润源。()
4、物流企业合理化就是指物流企业在人事安排上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思想。()
5、准时化生产模式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起于日本。()
6、现代物流以成本为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概念。()
二、单选题
1、下面哪项不属于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
A物流作业系统B物理信息系统C物流考评系统D物流保证系统
2、按物品运动方式可以分为流通业物流和( )
A国内物流B宏观物流C区域物流D制造业物流
3、下列哪项不属于物流企业的微观职能( )
A交换职能B销售职能C购买职能D信息流通职能
4、物流企业的基本智能是组织生产资料和( )
A促进生产B繁荣市场C资料流动D满足生产
5、物流系统就是指在企业活动中的各种物流功能,随着采购、生产、销售活动二发生,使物流的( )的系统。
A成本降低B流通效率提高C库存减少D收益增多
6、物流的种类很多,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将物流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就是按( )不同划分的。
A活动的空间范围B生产经营阶段C系统性质D企业所有制性质
7、现代物流体系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个物流体系的建立,需要有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的推动力。具体来讲,现代物流体系要实现以下几个发展目标:( )。
A布局合理,政策法规完善;快速、及时和便捷的服务;坚持“顾客导向”观念
B快速、及时和便捷的服务;规模优化,总成本节约;坚持信息化、自动化
C布局合理,政策法规完善;规模优化,总成本节约;坚持自动化、标准化
D布局合理,政策法规完善;快速、及时和便捷的服务;规模优化,总成本节约
三、多选题
1、物流及其管理活动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
A物流及其管理活动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B物流及其管理活动的快速发展阶段
C物流管理活动合理化阶段
D现代物流管理活动阶段
2、按运输的空间不同划分可以分为()
A铁道运输B汽车运输C船舶运输D航空运输E管道运输
3、企业物流系统合理化能起到的作用有()
A降低物流费用
B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C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D大规模的网络覆盖
E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4、物流企业的具体任务有()
A促进、引导生产,积极组织进货
B搞好销售工作,满足市场需要
C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D实现商品实物上的节约
5、物流信息系统垂直方向划分有()
A销售层B管理层C作业层D控制层E流通层
四、案例分析题
海尔的物流改革
海尔的物流改革是一种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观念的再造与机制的再造,构筑起海尔的核心竞争能力。
海尔物流管理的“一流三网”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三网”同步流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一流三网”
在海尔,仓库不再是储存物资的水库,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河中流动的是按单采购来生产必需的物资,也就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等活动。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消灭了库存。
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的整合,使海尔获得了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海尔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外部资源,使供应商由原来的2 336家优化至840家,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74%,从而建立起强大的全球供应链网络。GE、爱默生、巴斯夫、DOw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已成为海尔的供应商,有力地保障了海尔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不仅如此,海尔通过实施并行工程,更有一批国际化大公司已经以其高科技和新技术参与到海尔产品的前端设计中,不但保证了海尔产品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还使开发的速度大大加快。另外,海尔对外实施日付款制度,对供货商付款及时率达到100%,这在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从而杜绝了“三角债”的出现。
JIT的速度实现同步流程
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
目前通过海尔的BBP采购平台,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受订单,使下达订单的周期从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l小时内,而且准确率达100%。除下达订单外,供应商还能通过网上查询库存、配额、价格等信息,实现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
计算机网络连接新经济速度在企业外部,海尔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架起了与全球用户资源网、全球供应链资源网沟通的桥梁,实现了与用户的零距离。在企业内部,计算机自动控制的各种先进物流设备不但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还直接提升了物流过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质量零缺陷的目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
问题:
(1)什么是物流信息系统?对海尔物流的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第一章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教 案
第一讲 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及硬件
授课教师 :
课
时:2学时 学生必须达到的标准
了解计算机概念和发展史
知道计算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知道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能够简单叙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认识个人计算机(即PC机)的各个部件
本讲主要目的
介绍计算机概念和发展史
讲解计算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简单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介绍计算机的分类
认识个人计算机(即PC机)的各个部件
本讲重点
计算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本讲难点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内存的计量单位和换算规则
课程知识讲解
1. 课程地位: (时间:5 分钟)
信息技术基础 (ITB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是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的预备课程。主要是针对没有计算机基础的人员设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掌握计算机的常用知识和操作,能够达到学习第一学期专业课程的要求,同时满足将来就业和以后工作中的需要。主要从计算机硬件基础及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应用和网络基础三方面,对学员进行强化训练。
2. 就业技能描述:
提问:那么,我们学习这门课程什么时候用呢?
首先,在我们就业前大家都要做的一件事是:发简历。那么你是不是要编写自己的简历呀?你会不会呢?会,通过这门可课程的学习大家都会。
再就是,假如我们被某个公司聘用了,在参加某个项目时,经理让你来收集整理一下客户的需求资料,然后需要做一个项目演说。这时你就需要编写项目文档和制作项目演示文稿。这些你会吗?会呀,通过这里的学习和训练,相信大家都能轻松应对。
3. 课程大纲介绍: 详见PPT大纲。
提问:我们学完了这些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呀?
(展示贯穿案例:个人简历 、项目文档、项目演示PPT、项目进度控制表等)
4. 对学员的要求:
亮明游戏规则,详见PPT。
5. 进入本章主题:什么是计算机? (时间:5 分钟)
计算机是个抽象的概念,大家的印象来源于具体的实物,通过几张具体的图片引出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写的程序连续、自动地工作,能对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存储、传送,由电子和机械部件组成的电子设备。
6. 计算机的功能:
提问:计算机都能干什么呀?平时大家都用他来干什么?
通过回答来引导分析计算机的功能。
7.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时间:10 分钟)
1642年世界第一台机械式加法计算机
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了著名的帕斯卡机械计算机,首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
1673年发明的乘法计算机
1674年: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了“二进制”数的概念。(据说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的八卦)
1822年研制的差分机
1822年:英国科学家巴贝奇(C.•Babbage)制造出了第一台差分机, 它可以处理3个不同的5位 数,计算精度达到6位小数。
1834年研制的分析机
1834年:巴贝奇提出了分析机的概念,机器共分为三个部分:堆栈,运算器,控制器。他的助手,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独生女阿达•奥古斯塔(Ada Augusta)为分析机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计算机程序。
1936年制造的手摇式机械计算机
1936年:阿兰.图灵发表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首次阐明了现代电脑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现代通用计算机存在的可能性,图灵把人在计算时所做的工作分解成简单的动作,与人的计算类似,机器需要:(1)存储器,用于贮存计算结果;(2)一种语言,表示运算和数字;(3)扫描;(4)计算意向,即在计算过程中下一步打算做什么;(5)执行下一步计算。具体到一步计算,则分成:(1)改变数字和符号;(2)扫描区改变,如往左进位和往右添位等;(3)改变计算意向等。整个计算过程采用了二进位制,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图灵机”。
电动机械式计算机(1930年)
1941年研制的Z-3型计算机
1941年:楚泽完成了Z3计算机的研制工作,这是第一台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可处理7位指数、14位小数。使用了大量的真空管。每秒种能作3到4次加法运算,一次乘法需要3到5秒。
1943年12月,“巨人”计算机运行
1943年:贝尔实验室把U型继电器装入计算机设备中,制成了M2型机,这是最早的编程计算机之一。此后的两年中,贝尔实验室相继研制成功了M-3和M-4型计算机,但都与M-2型类似,只是存储器容量更大了一些。
代号“ENIAC” - 世界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问世
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教授莫契利(J. Mauchiy)和埃克特(J.Eckert)共同研制成功了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总共安装了17468只电子管,7200个二极管,70000多电阻器,10000多 只电容器和6000只继电器,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机器被安装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属柜里,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左右,总重量达 到30吨,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加法,可以在3/1000秒时间内做完两个10位数乘法。
1952年:1月,由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Von Neumann)设计的IAS电子计算机EDVAC问世。这台IAS计算机总共采用了2300个电子管,运算速度却比拥有18000个电子管的“埃尼阿克”提高了10倍,冯•诺伊曼的设想在这台计算机上得到了圆满的体现。
8.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时间:5 分钟) 按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分四个阶段:
第一代(1946~1956)
电子管时代
5千~4万(次/秒) 第二代(1957~1964)
晶体管时代
几十万~百万(次/秒) 第三代(1965~1970)
集成电路时代
百万~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1971~90年代)集成电路时代
几百万~几亿(次/秒)
9. 计算机的特点:(时间:5 分钟)
从上面的计算机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速度的变化,可以看住计算机所具备的特点:
计算机运算速度越来越快、精度也越来越高;(案例:祖冲之的圆周率) 存储能力强: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自动化程度高
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10.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的具有的特点,使其功能越来越强大,随之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几乎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数值计算
计算机广泛地鹫在用于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计逄,如:人造卫星轨迹计算,导弹发射的各项参数计算。 数据处理
用计算机对数据及时地加以记录、整理和算,加工成人们的要求的形式,称为数据处理。如:对工厂的生产管理、计划调度、统计报表、质量分析和控等,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录入、排版、制版和打印。 自动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控制,可以大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生产率。
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是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的一项实用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实现自动化或是半自动化,不仅可以缩短设计周期,而且对保证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 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教学。CAI的专用软件称为课件,是CAD的一大分支,它可按不同教学方式以及不同领域内容进行分类。 人工智能
计算机有记忆能,又擅长进行逻辑推理运算,因此计算机可以模仿人的思维,让计算机具有一定的学习和推理功能,能够自己积累知识,并且独立解决问题,这就是人工智能。
娱乐活动
我们可以爽媒体电脑上看电视、VCD,听音乐、玩游戏、在网上聊天等等。
11. 计算机的组成: (时间:15 分钟)
计算机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组成。
硬件是计算机的“躯体”。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一台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的,硬件是物质基础,而软件可以说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计算机是一台“裸机”,是什么也不能干的,有了软件,才能灵动起来,成为一台真正的“电脑”。所有的软件,都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包括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出设备。
1. 输入设备(Input Devices):计算机系统接收信息的设备
提问:大家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那些是输入设备?
2.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在计算机内部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过程进行控制的部件。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处理器总线等组成。是执行所有工作、思考所有问题或进行所有处理的计算机部件 。
运算(算术逻辑单元):负责计算机执行的所有数学与逻辑功能 。 控制器(控制单元):控制计算机的所有其它部件 3. 存储器:有内存和外存
提问:大家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那些是存储设备?
4.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s):计算机系统输出信息的设备
提问:大家来说说我们平时使用的那些是输出设备?
12. 存储器的计量单位:(时间:10 分钟)
我们知道生活中计量长度用“米”和“千米”,重量用“克”和“千克”。那么计算机存储数据用什么来计量呢?也用“米”吗?一“米”数据?
前面我们我们也有了解: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就提出了用二进制来表示数据,因此计算机存储器以位和字节计量: 8 bit 1 byte 210=1024 byte 1 KB 210=1024 KB 1 MB 210=1024 MB 1 GB 210=1024 GB 1 TB 有关二进制的知识,我们在第六章再详细的了解,不懂的同学也不要担心。
13. 小结(1) (时间:5 分钟)
好了这里对前面讲的内容来做个简单的小结: 提问: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2). 计算机由那两部分组成?
3). 计算机硬件五个组成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1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间:20 分钟)
计算机完成某件事的过程和人很相似,只是CPU运算的速度比人脑快,所以处理一件事件所需时间很短,甚至可以忽略。
首先通过输入设备接受程序所需要的原始数据,然后在控制器(相当人的神经系统)的指挥下,把数据零时存储在内存当中,当CPU的运算器需要计算的时候,再在控制系统的指挥下把所需数据取过来,计算完成再把结果返回内存中零时存储,然后把结果输出在显示设备上,最后把需要永久存储的数据存储到外部存储器如:硬盘等。这里的每一步都需要控制系统的参与,就像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有神经系统来指挥一样。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内存是专门供CPU工作来零时存储数据的地方,当计算机断电或程序执行完毕后这些数据立马消失,我们若要想保留一些数据计算结果时,就一定要存储在外存当中。
对照人们完成一件事的过程,来仔细分析和体会计算机的执行过程。
15. 计算机的分类: (时间:10 分钟)
按计算机数据表示的方式: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的资料处理方式均以数字来表示。一般所用的电子计算机都用数字来进行运算。 模拟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以非数字方式处理资料。模拟数据就是连续变化的量。 如:声音、电流、波形等。 混合计算机
综合以上两种的计算机来处理资料。
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大多针对某种特殊的要求和应用场合而设计的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则是为满足大多数应用场合而推出的计算机,可灵活应用于多种领域
按规模,性能分类:
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即个人计算机,简称微机(PC)。
微型机应用于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专家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并且开始成为城镇家庭的一种常规电器。
小型计算机,
小型机的机器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便于及时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软件开发成本低,易于操作维护。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控制、大型分析仪器、测量设备、企业管理、大学和科研机构等,也可以作为大型与巨型计算机系统的辅助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
这类计算机具有极强的综合处理能力和极大的性能覆盖面。在一台大型机中可以使用几十台微机或微机芯片,用以完成特定的操作。可同时支持上万个用户,可支持几十个大型数据库。主要应用在政府部门、银行、大公司、大企业等。
巨型计算机
巨型机有极高的速度、极大的容量。用于国防尖端技术、空间技术、大范围长期性天气预报、石油勘探等方面。目前这类机器的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
16.认识微机的基本硬件组成: (时间:10 分钟)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宏观上可分为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几部分。
主机内部可分为:CPU、主板、内存、CPU风扇、显卡、软驱、光驱、硬盘、显卡、网卡、电视卡、声卡等;
通过图片来认识具体的硬件设备。(略)
17. 小结(2) (时间:5分钟)
这里就刚才讲的内容来做个简单的小结: 提问:
1). 简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简述计算机的分类。
本讲总结:(时间:8 分钟)
本章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所以的内容: 提问:
1). 什么是计算机?
2). 计算机是两大组成部分是什么?
3). 计算机硬件有那几部分组成?各自 的功能是什么? 4). 计算机工作原理是什么?
5). 内存的计量单位及换算标准是什么?
扩展部分:
大家想了解更多的硬件知识,请看本章课堂案例视频:新电脑课堂----组装维护篇
课下理论作业:(时间:2 分钟) 1. 什么是计算机?
2. 计算机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3. 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什么是计算机的软件?分别举出三个实例。
4. 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是什么?
第一章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复习目标:
1. 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 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学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较大的数,会根据精确度取近似数,能判断一个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
4.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
1.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一个“-”号就变成负数(负数小于0),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例如上升/下降,增加/减少,收入/支出,盈利/亏损,零上/零下,东/西,顺时针/逆时针
2.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3.规定了原点
、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来表示(注意:并不是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有一些点表示的是无理数例如π)
4.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的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正数总是大于负数
。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一般地,a和-a是一对互为相反数;特殊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为a的数有两个:a和-a)。
6.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 0 ;(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大绝对值减去小绝对值;(3)任何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8.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减法其实就是加法。)
9.加减混合运算统一看成是几个数的和的形式(省略加号和括号),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通常:(1)互为相反数相结合(2)符号相同相结合(3)分母相同的相结合(4)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相结合。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多个数相乘看负因数的个数,偶数个则积为正,奇数个则积为负;并把所有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1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1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法其实就是乘法。)乘除混合运算统一化除为乘,再根据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13.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 乘方(特殊的乘法运算) ,乘方的结果叫做 幂。
其中,a叫做底数 ,n叫做指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奇数次幂是负数。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先算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
15.科学记数法:把大于10的数表示成a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
10n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n=原数的整数位数-1)。
16.取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后一位,四舍五入。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1.804有四个有效数字
1、
8、0、4。 0.0668只有三个有效数字:
6、
第一章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第一章
力
第一章知识小结
一、力:
⑴力的概念
⑵物体间的作用规律
⑶任何力都有________物体。飞在空中的铅球受__个力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_。
⑷测量力的工具是______;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
⑸力的图示表示力的__________,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______。
⑹作出右图中物体重力和支持力的力的图示(G=30N)
⑺力的作用线是指_________
⑻力的作用与接触与否的关系是______
⑼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 ________ 力是改变______的原因;力是改变_____的原因
⑽力的图示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分类:
把下列力按性质力和效果力进行公类:
压力、拉力、弹力、浮力、重力、支持力、动力、摩擦力、滑动磨擦力、斥力、
引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静摩擦力、合力、分力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
⑵重力的方向(多种说法)
⑶重力是因为_____而产生的,但重力与____不一定___ ⑷重力与质量的区别1概念区别;2方向性区别;3变化性区别 ⑸重力与质量的关系__________,关系式_____
⑹重力随距离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因为质量是不变的,所以g(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升高而_
27 高一物理教案
第一章
力
___。一个人从广州走到列宁格勒,质量____,重力__
⑺重力等于对接触面的压力吗?重力等于对水平面的压力吗?(以封闭式电梯为例) ⑻物体的重力会随运动状态改变吗?重力一定等于对绳子的拉力吗?重力方向一定指向地心吗?重力的大小一定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吗?
四、重心:
⑴概念(高中概念、初中概念)
⑵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________上。不规则片状物体的重心最常用实验方式是_______ 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 ⑷物体的重心可能______,也可能_____
五、弹力:
⑴什么叫形变?什么叫弹性形变?什么叫弹性限度。 ⑵弹力的概念(难)
⑶“先有形变,还是先有弹力?”、“施力物体发出力,受力物体接收力”对吗? ⑷决定弹力大小的因素有两个_____________,公式是:_____
⑸弹力产生的条件是________。A.钢质弹簧受到吸引后长度也会伸长,弹簧此时受到的一定也是弹力。B.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受到弹力的作用。C.产生形变的物体一定会产生弹力。
⑹对于有面参与的弹力,弹力方向一定______。绳子伸长时,绳子受到的弹力一定沿着______,并指向______。 ⑺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谁? ⑻画出下图中A物体(或点)受到的弹力。
六、摩擦力:
⑴什么叫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⑵摩擦力产生条件是什么? ⑶摩擦力的方向怎样判定?(难)
⑷在判断摩擦力方向过程中,哪两个字应该最小心。
28 高一物理教案
第一章
力
⑸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⑹决定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⑺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动摩擦因数的单位是什么?
⑻A.自行车匀速前骑时和滑行时,两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怎样? B.摩擦力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吗? C.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判断摩擦力方向的有效方法:假设没有
判断弹力存在与否的方法:撤去接触物
七、二力合成:
⑴合力、分力、二力合成的概念是怎样的?
⑵矢量和标量的区别是什么?
⑶什么是共点力?
⑷平行四边形法则是怎样的?画出右上图中F
1、F2的合力。
⑸合力一定大于其中的每一个分力吗?不在同一物体上的力能进行力的合成吗?
⑹相互垂直的两力的合力的大小如何计算?例:大小为4.5N和大小为6N的两个力互相垂直,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为_____,合力与6N的夹角为___
⑺两个大小相等的力的合力计算公式是_______。例1:两个25N的力的夹角为60°,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为_____。
**两个大小相等且夹角为120°时合力的特点是什么?例2:两个100N的力的夹角为120°,则它们的合力大小是_____
⑻大小为3N、4N、11N的三个力合成后的大小范围是____
大小为7N、8N、10N的三个力合成后的大小范围是____
⑼如右图所示,木块在斜面上静止,则摩擦力
和支持力的合力__________。重
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为_____
⑽当二力垂直时,合力和F2的夹角等于:tanθ=______;cosθ=_____
29 高一物理教案
第一章
力
八、力的分解:
⑴一个合力可以分解成多少组分力?平时做题时我们分解一个力的原则是什么? ⑵一个力在分解时,给什么条件时,只有唯一一组解。
⑶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一个是F2,合力为F,则另一个力F1的大小是_____
九、专题训练:
⑴如右图1所示,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A的重力为750N,则图2中尖端突起说明_____________,图中水平线说明_______,A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
⑵如右图所示,斜面上的物体重力为50N,在图中画出重力产生的两个效果力。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如果物体匀速下滑,滑动摩擦力多大?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⑶画出下图中物体受到的力:
⑷如果上图C中,物体重力为50N,左上角线与房顶的夹角为53°,右侧的2号绳子水平,求1号线和2号线的拉力大小。
⑸如果上图E中物体重力为20N,1号杆与竖直墙夹角为53°,2号杆与竖直墙夹角为37°,求两杆受到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⑹上图D中如果α<β,则当物体重力逐渐增大时,哪号绳子先断? ⑺如果上图B中拉球的绳子逐渐增长,则绳子的拉力是增大还是减小?
⑻如下左图所示,A、B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A的重力为25N,B的重力为20N,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已知弹簧的动摩擦因数为200N/m,求S
1、S2各伸长了多少?
30 高一物理教案
第一章
力
⑼上右图中的三个力是任意的,请画出这三个力的合力。把求合力的过程显示出来。
⑽下图1中的物体A正在匀速上滑,它的重力为20N,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3°,A与墙壁的动摩擦因数为0.2,求F力的大小。
⑾下图2中各接触面的摩擦力方向怎样,画出来。
⑿下图3中的三个物体正在匀速直线向左运动,那么各接触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第一章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