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第四课教案范文
民族团结第四课教案范文第1篇
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你们知道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多少个吗?(56个)对,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一朵花都娇艳无比,绚丽无比,但每一朵花也都有她的独特之处,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好,下面我们就来个知识大比拼,看谁知道的多,谁回答得又快又好!好,看图片,请听题:
1、这是我国那个少数民族在欢度什么节日?(傣族,泼水节)
2、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乐器?(阿昌族、德昂族、白族)
3、这些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4、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盛会?(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
5、元朝和清朝分别是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和满族)看来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的还真不少。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唱响团结、进步的主旋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民族团结”。 讲述新课:
那我再给大家出一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你能快速的说出六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吗?(展示五十六个民族名称)
一、 我国的民族构成与分布特点:
1、民族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民族分布:(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
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刚才说到历史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示图片资料)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臵驻藏大臣与****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过渡:的确,无数民族团结的故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新中国成立后 又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呢?
展示《共同纲领》内容: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各和区域大少,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在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说明在当时,准备建国的时候,党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那么从共同纲领的内容来看,我当采取的是什么政策来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区域自治)是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我们来学习本课的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二、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民族区域自治
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自治机关: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人民政府
3、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3)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4)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6)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其自治权是在执行宪法、法律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下的自治权。 展示宪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此项制度已被写入宪法,证明其地位非常的重要,已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播放五十年来西藏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感受。
启发学生发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呢?
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例: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门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中还有自己的代表。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全国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西藏自治区还有变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如西藏人大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西藏在历史上形成了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准予维持,不定为重婚罪。)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过渡: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了已经五十多年了,在这一政策下,我国是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 各民族共同发展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各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1、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在政治上有什么样的表现?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经过广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你能举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吗?
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看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举出课本中及你了解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例子。 进入九十年代后,国家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那么你知道西部大开发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又有哪些重点项目吗?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是让西部人走向富裕、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令国人翘首。如果上述目标如期完成,西部将实现质的飞跃,东西部的差距将日渐缩小,西部将成为企业淘金的乐园,也会成为许多人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希望在座的同学将来也能为西部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4、你能举出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例子吗?
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其中壮、布衣、苗等十多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由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
在我国无论是在司法、行政和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应用。(如:毕业证,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商店、工厂牌匾都用两种文字标识;考试有少数民族语文、电台电视台播放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全国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
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很多大学设民族预科班。
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学生讲孔繁森的事迹。)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臵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民族团结第四课教案范文第2篇
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你们知道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多少个吗?(56个)对,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一朵花都娇艳无比,绚丽无比,但每一朵花也都有她的独特之处,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好,下面我们就来个知识大比拼,看谁知道的多,谁回答得又快又好!好,看图片,请听题:
1、这是我国那个少数民族在欢度什么节日?(傣族,泼水节)
2、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乐器?(阿昌族、德昂族、白族)
3、这些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4、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盛会?(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
5、元朝和清朝分别是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和满族)看来同学们对少数民族的知识了解的还真不少。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唱响团结、进步的主旋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效途径,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民族团结”。 讲述新课:
那我再给大家出一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你能快速的说出六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吗?(展示五十六个民族名称)
一、 我国的民族构成与分布特点:
1、民族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民族分布:(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这是大杂居。小聚居表现的很明显。这种分布特点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
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刚才说到历史上,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史上各民族进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示图片资料)
(1)友好交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了天可汗。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唐文化是吸纳了外来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达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辖:汉代设西域都户,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汉、蒙、维杂居通婚,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臵驻藏大臣与****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1840年开始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并肩反抗外国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连僧人都行动起来,他们用土枪、大刀、长矛等落后武器,同用快枪、火炮武装起来的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以上这些史实说明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过渡:的确,无数民族团结的故事,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新中国成立后 又是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实现和维护民族团结呢?
展示《共同纲领》内容: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各和区域大少,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在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说明在当时,准备建国的时候,党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那么从共同纲领的内容来看,我当采取的是什么政策来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区域自治)是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我们来学习本课的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二、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民族区域自治
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2、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自治机关: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相应的人民政府
3、民族区域自治权,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安排管理地方经济; 3)安排使用地方财政;
4)依法组织地方的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5)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事业; 6)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其自治权是在执行宪法、法律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下的自治权。 展示宪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此项制度已被写入宪法,证明其地位非常的重要,已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播放五十年来西藏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感受。
启发学生发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呢?
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例: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门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中还有自己的代表。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全国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西藏自治区还有变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如西藏人大通过了《西藏自治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西藏在历史上形成了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准予维持,不定为重婚罪。)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过渡: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了已经五十多年了,在这一政策下,我国是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呢?取得了哪些成就?
三、 各民族共同发展
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各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1、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在政治上有什么样的表现?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经过广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你能举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吗?
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看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举出课本中及你了解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例子。 进入九十年代后,国家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那么你知道西部大开发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又有哪些重点项目吗?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青藏铁路、交通干线等重大项目。而其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是让西部人走向富裕、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令国人翘首。如果上述目标如期完成,西部将实现质的飞跃,东西部的差距将日渐缩小,西部将成为企业淘金的乐园,也会成为许多人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希望在座的同学将来也能为西部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
4、你能举出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例子吗?
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外,其余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使用27种文字,其中壮、布衣、苗等十多个民族的文字都是由政府帮助创制和改进的。
在我国无论是在司法、行政和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应用。(如:毕业证,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商店、工厂牌匾都用两种文字标识;考试有少数民族语文、电台电视台播放少数民族语言的电视节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全国或地区性重大活动,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
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很多大学设民族预科班。
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学生讲孔繁森的事迹。)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
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臵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民族团结第四课教案范文第3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民族团结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张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那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56,汉族)
在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近92%,其余55个少数民族只占8%。由此得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第一个特点:以汉族为主体。
同学们课前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材料。下面我想考考同学们,看你们对少数民族究竟了解多少?
(1)看下面的服饰,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看课件)
(2)你能根据下列特点提示猜出他们是那个民族吗?(崇水爱水的民族;花衣银装不离笙的民族;戈壁绿洲上的民族;雪域高原的古老居民;“马背上的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这些民族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看课件,指图)
归纳:它们往往小规模聚居在某一个地方,我们称为小聚居。 下面我们再看一则材料:(生读)
提问:从材料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杂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这种分布特点不仅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过渡)为了加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了什么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规定。同学们打开书第57页,齐读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生齐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字目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屏幕打出一组问题)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答略) 为了便于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上也作了一些变通。比如说藏族: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自治区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传统节日作为自治区的节假日。
(2)我国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哪些?你能在地图上指出来吗?
(学生认真读图找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e.西藏自治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很多自治州、自治县(旗)。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比较难,老师简单提示两点:从历史发展和国情的角度思考?从少数民族本身角度思考?(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密切,尤其在古代中央政权也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B符合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便于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有利于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事实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因此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过渡)正由于党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所以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各种权利,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新中国建立时,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落后。为此我国又制定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归纳出本目应掌握的问题)
为了改变少数民族落后面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实行民主改革
刚建国时,各少数民族发展程度不一样,有的少数民族还保留原始社会的残余,像西藏还实行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情况,建国后我国还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川藏公路为例(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重重困难,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拉萨。今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著名歌星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藏家儿女的心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西藏交通事业的发展,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
(3)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
建国初我国采取的有力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为了实现东西部地区资源的互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1999年我国又制定了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西部大开发)
(看课件)提问: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
(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12个。)
西部大开发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
(4)干部支边政策:杰出的代表孔繁森。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我国又制定了干部支边政策。一提到干部支边就想到了杰出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同学们课前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孔繁森的资料,哪位同学给大家简单讲一讲孔繁森的生平、事迹?教材上也有孔繁森的内容,同学们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事迹:在一次地震中他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在孔繁森的葬礼上一位老人哭泣了半个多小时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照藏族的习俗摸着脑门为孔书记祈福,反复念叨一句话:“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记者问这位老人:“孔繁森待你,是不是就像您的亲生儿子一样?”老人却说:“不,孔书记不是我的儿子,他是我的父母!。)
孔繁森用自己的行动饯行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牺牲后,当地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他,这就是孔繁森丧礼上的一幅对联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 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副对联说明他既是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忠实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 (过渡)正因为党和人民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2、各族共同发展的表现: (1)经济的发展。
首先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基地,有哪些?(展示图片:国家商品粮基地---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少数民族经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企业、知名产品。 (展示“蒙牛”“伊利”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两个企业产品的商标?这两个企业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内蒙古自治区)尤其是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用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72亿多元,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2)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学们看教材第5758页的插图,这些图片就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再次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下民族大团结。你能说出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吗?(见学生活动)
民族团结第四课教案范文第4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
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民族团结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份小礼物,保证你们看了会喜欢。看!这是什么?(老师拿出一张人民币)你们带了吗?如果带了就和老师一起看人民币背面的文字。除了汉语拼音外,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依次是:蒙、藏、维,壮)想一想,为什么要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与各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民币上印制少数民族文字,不仅方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促进民族团结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老师就想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明。那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56,汉族)
在56个民族中,汉族占总人口的近92%,其余55个少数民族只占8%。由此得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第一个特点:以汉族为主体。
同学们课前已经搜集了许多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材料。下面我想考考同学们,看你们对少数民族究竟了解多少?
(1)看下面的服饰,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的吗?(看课件)
(2)你能根据下列特点提示猜出他们是那个民族吗?(崇水爱水的民族;花衣银装不离笙的民族;戈壁绿洲上的民族;雪域高原的古老居民;“马背上的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这些民族主要生活在什么地方?(看课件,指图)
归纳:它们往往小规模聚居在某一个地方,我们称为小聚居。 下面我们再看一则材料:(生读)
提问:从材料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杂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归纳出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
这种分布特点不仅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过渡)为了加强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了什么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规定。同学们打开书第57页,齐读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生齐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板书)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字目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屏幕打出一组问题)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答略) 为了便于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上也作了一些变通。比如说藏族: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自治区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传统节日作为自治区的节假日。
(2)我国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哪些?你能在地图上指出来吗?
(学生认真读图找出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a.内蒙古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广西壮族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e.西藏自治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很多自治州、自治县(旗)。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比较难,老师简单提示两点:从历史发展和国情的角度思考?从少数民族本身角度思考?(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交往密切,尤其在古代中央政权也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B符合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便于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生看书回答)有利于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事实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因此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过渡)正由于党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所以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各种权利,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新中国建立时,由于历史发展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较为落后。为此我国又制定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归纳出本目应掌握的问题)
为了改变少数民族落后面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实行民主改革
刚建国时,各少数民族发展程度不一样,有的少数民族还保留原始社会的残余,像西藏还实行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可以被农奴主买卖、或赠送给别人,他们的后代仍是农奴)。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情况,建国后我国还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以川藏公路为例(学生观看川藏公路图片):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重重困难,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拉萨。今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著名歌星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藏家儿女的心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西藏交通事业的发展,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为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保证。
(3)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
建国初我国采取的有力措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为了实现东西部地区资源的互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1999年我国又制定了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西部大开发)
(看课件)提问: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
(西部大开发涉及的省、市、自治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广西等12个。)
西部大开发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
(4)干部支边政策:杰出的代表孔繁森。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我国又制定了干部支边政策。一提到干部支边就想到了杰出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同学们课前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孔繁森的资料,哪位同学给大家简单讲一讲孔繁森的生平、事迹?教材上也有孔繁森的内容,同学们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一下。 (事迹:在一次地震中他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在孔繁森的葬礼上一位老人哭泣了半个多小时一边哭,一边不停地按照藏族的习俗摸着脑门为孔书记祈福,反复念叨一句话:“孔书记没了,我的福气也没了!”记者问这位老人:“孔繁森待你,是不是就像您的亲生儿子一样?”老人却说:“不,孔书记不是我的儿子,他是我的父母!。)
孔繁森用自己的行动饯行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誓言。他牺牲后,当地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他,这就是孔繁森丧礼上的一幅对联上联: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二离桑梓独恋雪域 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副对联说明他既是一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忠实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 (过渡)正因为党和人民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2、各族共同发展的表现: (1)经济的发展。
首先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基地,有哪些?(展示图片:国家商品粮基地---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少数民族经济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涌现出一大批著名企业、知名产品。 (展示“蒙牛”“伊利”产品的商标)提问:这是哪两个企业产品的商标?这两个企业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内蒙古自治区)尤其是蒙牛乳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超速发展的神话。从1999年创立到现在,仅用5年,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一位。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72亿多元,成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 (2)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学们看教材第5758页的插图,这些图片就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民族团结。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再次从不同角度感受一下民族大团结。你能说出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吗?(见学生活动)
民族团结第四课教案范文第5篇
复习目标
识记: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西部大开发。“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及意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认识: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知识结构: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 ) A.50个
B.54个
C.55个
D.56个
2.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的 C.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祖国统
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D.民族区域自治可以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D.西藏自治区
4.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家每年向西藏提供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约为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为了( ) 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5.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事业的山东援藏干部是( ) A.孔繁森
B.焦裕禄
C.王进喜
D.张秉贵 6.“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 ) A.两种军事制度 B.两种社会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管理制度
7.在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为各方所接受 8.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是在( ) A.1996年7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8年7月1日
D.1999年7月1日
9.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10.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的是( )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成立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11.我国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澳门回归后 C.改革开放后
D.香港回归后 12.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于( )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1993年
二、连线题
我国五大牧场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我国第二橡胶基地
西藏
国家商品粮基地
内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说:“关于(香港)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材料二 1984年6月,邓小平同志说:“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变,香港可以继续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和发展经济关系。”
请回答:(1)香港由哪几部分组成?香港岛是在哪一不平等条约中被割让的?
(2)我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这一方式有什么意义?
(3)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说明了什么问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材料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国殇》 请回答:(1)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当前,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民族团结第四课教案范文第6篇
青铜峡市巴闸小学 陈立宁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新疆民族情深的历史和今天的民族平等的现状。
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认识到民族团结才是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新疆民族现状
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认识到民族团结才是强国之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引学导读:
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共同建设着我们的美好家园。
二、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花园”
说起民族团结,我们身边有着数不清的感人的故事,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民族花园”这栏的《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的故事,感受民族兄弟姐妹之间的深情厚谊。
1、学生齐读故事。
2、交流:A、说说你最感动的地方。
B、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师小结:在这里,“民族大团结”成为了一句最温馨的话语。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抛开个人利益,把各民族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多么让人感动啊,他历经苦难,治病救人,他已经把藏族民众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心中已经把汉族、藏族融为了一个民族,那就是中华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是一个民族,那就是(学生补充)中华民族!
三、学习“阅读与思考”:
1、民族情深的历史:
A、请一位学生来读,其他学生听,这段讲了几个故事,按从古到今的顺序说一说。
B、这些故事当中,你最熟悉哪个,讲一讲。
师小结:从古到今,各民族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形成了团结感人的历史篇章,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共同叫一个名字,叫“中华民族”。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民族政策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讲求民族平等,形成了今天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民族平等的今天。
第二课时
一、学习“民族平等的今天”
1、男女同学来读
1、2自然段。
2、说说民族平等体现的哪些方面
(地位一律平等、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
3、请同学再来读第三自然段,了解国家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所做出的努力。
二、升华主题:民族团结才是强国之路
1、齐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各民族间应该怎样相处。
2、再读“三个离不开”当堂记会
3、谁记住了?来不看书说一说。(当堂记)
师小结: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75”事件只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来搞破坏,他们的阴谋是不能得逞的!谁也不能将我们紧紧相握的各民族的手松开,反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看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各民族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我们不上敌人的当,我们应该用心巩固得来不易的团结局面,因为我们56个民族是一家,汇成的是一个名称中华民族!我们要牢记这个名字!
1、 我们放眼看世界,看看几组材料,同学来发表看法好吗?
A、伊拉克:石油原油产地,曾经富甲一方,风云一时,但因国内的什叶派和虚拟派信仰相异,族派纷争而整日争吵不断,美国一直打着伊拉克的石油的主意,看准了国家民族内部教派不团结,就由此挑拨离间,找借口攻打了伊拉克,美国阴谋得逞,掌握了伊拉克的石油输出和石油价格的实权,而伊拉克国内无辜百姓死伤无数,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在恐慌和不安之中,昔日富有的国家轮落成一个名存实亡的国家,
师:请问同学们,战争来临时,认识你是哪个民族的吗?(不认!)对,战争来临,你应该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应该知道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只有这样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B、美国:因内不仅有民族,而且有白人黑人等种族,可是不论哪个民族都认同自己是美立坚合民族,只要看到国旗听到国歌声就立即立正脱帽致礼。
师:请问同学们,国旗国歌面前,你还分民族吗?你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族?
C、日本:国土面积仅为30万平方公里,共有1亿人口,只有1个民族,但日本国民信仰不同,教派也较复杂,但他们都认同自己是“大和”民族,虽然国小人多,但国民都团结一心,所以社会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二战以后,日本国内基本是一片废虚,然而各民族团结一心,狠抓教育、科技,仅仅十年时间迅速发展为一个科技强国,以相机为例,日本的索尼公司是率先创造数码相机的厂家,索尼相机打破了使用胶卷才能照相的历史,并且到目前为止都在不断更新,向更小更轻更实用的方向发展。
师:请问同学们,科学面前分民族吗?(不分) 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
团结才是强国之路,我们当前和以后都应该做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引导:要在我们的脑海中,要常常缩小自己民族的概念,而放大“中华民族”的概念,只有国家强了,自己的民族才有发展的根基。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中华民族,让我们大声唱出我们的国歌,以表我们的爱国之情吧?(齐唱国歌)
三、小结
民族团结第四课教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