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书范文
茶与书范文第1篇
好茶要配好水。明代许次纾《茶疏》曰: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清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也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意思是,在茶与水的结合体中,水的作用往往超过茶,这不仅因为水是茶的色、香、味之载体,而且饮茶时,茶中各种物质的体现、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会的回味,皆通过水来实现的;茶的各种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也是通过水的冲泡达到的。如果水质欠佳,茶叶中的许多内含物质受到污染,饮茶时既闻不到茶的清香,又尝不到茶的甘醇,更看不到茶汤的晶莹,也就失去了品茶给人带来的物质、精神和休闲文化的享受。
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载,最早提出鉴水试茶的是唐代的刘伯刍,他“亲揖而比之”,提出宜茶水品七等:
扬子江南零水(即镇江中冷泉)第一; 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 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 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
扬州大明寺水第五;
吴淞江水第六; 淮水第七。
与刘伯刍同时代的陆羽,也在《茶经》中按自己的感受把天下宜茶水品,排了次第,但与刘伯刍之说有所出入。
至于排序混乱问题,是因国人自古就对泉水津津乐道,纷纷把自己最喜欢的泉水加以美化的缘故。这些美化或从环境优美、或从喷涌气势、或从清凉好喝等单一方面说的,导致全国出现多个“天下第n泉”的现象。如“天下第一泉”,就有镇江的中冷泉(刘伯刍命名),北京玉山泉(乾隆命名),济南趵突泉(乾隆命名),庐山谷帘泉(陆羽命名),昆明安宁泉(明代诗人杨升庵命名)等。而排名天下前六者,则是经过几代嗜茶人品评出来的。
这六泉是:
天下第一泉镇江中冷泉。
中冷泉原在长江中的金山上。金山与陆地相连后,泉址也到了岸上。因水势曲折,人们把水流分为南冷、中冷、北冷。刘伯刍根据水质(清、活、轻)和水味(甘、冽)两条标准,评中冷为“天下第一泉”。现泉之四周砌方池石栏,池壁上刻有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所书的“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宇。中冷泉之所以名冠第一,是因其水绿如翡翠,甘醇清例,浓似琼浆,沁人心脾,且“盈杯不溢”,即把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是烹茶珍品。
天下第二泉无锡惠泉。
原为天然山泉,水质清纯,味道甘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无锡县令敬澄主持整修,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呈八角形,水质最佳。张又新《煎茶水记》:“惠山泉为天下第二。”相传唐代宰相李德裕嗜饮惠山泉水,常令地方官用坛子运到长安,全程数千里,号为“水递”。北宋末年,皇室规定无锡县每月进贡一百坛惠泉水。现泉边有元代赵孟頫和清代王澍分别书写的“天下第二泉”的勒石。
天下第三泉苏州观音泉。
又名陆羽井,位于苏州虎丘山观音殿后。井口方一丈余,四旁石壁,泉水清澈甘冽。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在虎丘寓居,发现虎丘泉水晶莹清冽,甘美可口,便在虎丘山观音殿后挖了这口泉。陆羽与诗人卢仝评之为“天下第三泉”。
天下第四泉杭州虎跑泉 。
相传,唐元和年间,有个名叫“性空”的和尚游方到此,见环境优美,便想建座寺院,但苦无水源。夜里梦见神仙相告:“南岳衡山有童子泉,夜遣二虎迁来。”翌晨,果然跑来两只老虎,刨地作穴,泉水涌出,因而得名。其实,虎跑泉的地下是石英砂岩,岩石经风化,产生许多裂缝,地下水慢慢从裂缝中捅出,故水质佳。陆羽评之为“天下第四泉”。
天下第五泉济南趵突泉。
为济南七十二泉之首,位列全国第五。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用其泡茉莉花茶,色如琥珀,幽香四溢,清爽可口。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改带趵突泉水,并封之为“天下第一泉”。
“天下第六泉招隐泉。
茶与书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为主题,以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为重点,以读书活动为载体,结合师德教育工作,组织和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读书学习,积极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使广大教师养成读书好习惯,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读书活动的目标
1、在读书活动中,养成教师阅读和相互交流的习惯,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积极建构学习型组织。
2、在读书活动中,实现教师有效积累,补充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
3、在读书活动中,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活动口号
与知识为友,与书本为友。 最是书香能致远。 亲近母语,阅读为先。 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 与博览同行,与真理同行。 读书让理想展翅,学习让生命飞翔。
四、读书活动措施和要求
1、提高认识。读书活动可以帮助自己在学习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并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因此,每一位教师要将读书作为自己职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逐渐养成读书习惯。
2、制定读书计划。学校根据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读书计划、召开一次读书活动动员会,使老师们统一认识,明确读书目的。有步骤地组织教师进行阅读,在全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更多的教师喜爱读书。引导教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每学期在指定选择书目上的基础上,另选一些自己阅读的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
3、推荐读书书目。积极向教师推荐读书书目,倡导教师每周阅读1-2篇教育类文章、每学期精读1-2本对个人专业成长有益的专著,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最喜爱的书籍。鼓励教师掌握网上搜寻资料和超文本阅读,广泛阅读。并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及时把有关的读书心得在校园网上发表。
3、以校本培训为立足点,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在每学期设立“书香活动周”,在此周集中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如:读书推荐会、读书征文、读书沙龙等交流阅读心得,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精度与通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4、搭建读书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在网站上推出一些电子图书,方便教师读书;在博客上设置读书专栏,鼓励教师发贴与跟贴,开展网上讨论。有效利用的校本培训时间、节假日及暑期,开展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同时,学校统一为45周岁以下教师配备一本读书笔记,及时记录读书收获和心得。鼓励教师把读书心得向有关媒体、报刊投稿。
5、树立读书典型。在读书活动进程中,及时总结,树立典型、推广先进。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6、读书活动内容 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经典性读物往往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检验,属于全世界,为多数人所认可。教师要把眼光放开,更多地从教育经典读物中汲取营养,吸收国际教育新理念,在汲取营养的时候,要用时代的眼光去衡量,去“拿来”。现时代的优秀读物,往往有利于读者与作者的直接对话,要把真正优秀的时代读物遴选、推荐给教师,用他们的眼光,去打造经典。
教师读书不仅要专,更要博。在市教育局推荐图书为必读书目的基础上,教师要读五种书: 一是名人传记。名人成长历程里的动人故事对教师学习生活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是教育家的书。教育家的著作包含着对自身教育理论的针对性思考、自身教育实践的时效性经验,可以对教师具体工作有多方面的启发指导作用。
三是专业书。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书籍,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换代,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鲜活。
四是现代科技书。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读这些书有助于教师了解现代人的心理、感悟现代生活,可增强自己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五是学习方法书。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成功关键,教师了解现代学习理论及方法,对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
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有充满智慧的大脑,有优雅的举止和谈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充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养成每日读书的好习惯,积极投入到“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的读书活动中来。同时,为建设书香校园,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形成作出贡献。
附件1:
宁波市中小学教师用书推荐书目
序
书 名 作 者
出版单位
1 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夸美纽斯教育论著 (捷克)夸美纽斯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陶行知教育名篇 方明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5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科学出版社 6 多元智能 (美)加德纳著 新华出版社 7 教育漫话 (美)洛克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8 学哲学 用哲学 李瑞环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教育部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0 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 孟繁华主编 海南出版社 11 教育新理念 袁振国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2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肖川著 岳麓书社 13 教育的视界 肖川著 岳麓书社 14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著 岳麓书社 15 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著 新华出版社
16 教育的55个细节 (美)克拉克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17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18 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教育思想的革命/教育之思丛书 张先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教育与人的发展 杜祥培著 民族出版社
21 现代教育理论热点透视(教师继续教育用书)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22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教育家成长丛书 魏书生著 北京师大出版社
23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教育家成长丛书 于漪著 北京师大出版社
24 我的教育苦旅/大夏书系 高万祥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25 新课程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6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 靳玉书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7 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 上官子木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28 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肖川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9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 张万祥万玮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30 教师专业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31 教师科研有问必答 徐建敏等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32 现代校长丛书(全4册) 刘仁镜 翟博主编 开明出版社 33 做一个书生校长 程红兵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34 办好学校的策略 肖川等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5 不跪着教书 吴非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6 教师人文读本(上中下册) 张民生等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37 坚守讲台 商友敬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38 名师成功论 董菊初著 科学出版社 39 与名师为友 人民教育编辑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0 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 田慧生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41 中国教师缺什么 黄燕编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42 英美精彩课堂 杨桂青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43 反思教育习惯 闫玉双等主编 同心出版社 44 赏识你的学生 孟繁华著 新世界出版社 45 零距离贴近教师--我的教育故事 张忻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46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王晓春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47 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 王晓春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48 世界上最受欢迎的9种教育方法 刘畅著 海潮出版社 49 成为反思型教师 (美)Stephen D.Brookfield 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茶与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