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超人故事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71

超人故事范文第1篇

《超人》写于五四运动落潮期,发表在1921年4月份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2卷第4号上。这一时期北京的社会状况,用鲁迅的话说:“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新青年》和《新潮》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O至一九二二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①这个时期,青年们曾经的那些昂扬的激情已经消退,热烈的运动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虚空的苦闷,许多青年从乐观救世急遽地变为悲观恨世,从悲观恨世再跌入厌世自戕的灭顶之灾,于是“自杀者日众”成为了当时常见的怵目惊心的现象。有的青年洁问道:“这样纷乱的国家,这样黑暗的社会,这样萎靡的人心,难道青年除了自杀之外,还有别的路可走么?”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冰心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非常敏感,在北京这个“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上,她的责任在于唤起这类青年的“新的活力”。《超人》及其主人公何彬的创造,就基于这一目的。这也是冰心在“人生派”的大旗下,积极为人生的表现。

《超人》在当时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赞扬推崇者以矛盾为代表,作为第一个读者兼编者的他,曾化名“冬芬女士”在小说末尾附加《冬芬附注》,说“雁冰把这篇小说给我看过,我不禁哭起来了!谁能看了何彬的信不哭。”矛盾的话体现出相当一部分人对《超人》的观点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动人力量。与之相对的则是成仿吾,他在《评冰心女士的<超人>》一文中表达了自己对《超人》一文的批评,指出小说的诸多问题。我个人较为认同成仿吾的观点,在这里就详细说明我对《超人》这篇小说的看法。

一,冰心对真正解决青年的烦闷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成熟。冰心自己说道:“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方能想去改良,若不说得沉痛悲惨,就难引起阅者的注意,若不能引起阅者的意,就难激动

②他们去改良。何况旧社会旧家庭里,许多真情实事,还有比我所说的悲惨到十倍的呢。” 冰

心本意是想要起到“医治社会”的作用,然而有人却说:“冰心女士不是位医院的大夫,只是

③一位看护妇”,给予病人只是一些暂时缓解痛苦却不能救人于根本的慰安。而且,由于她专注

于心灵世界的探索,主人公思想的转变并非由于现实社会的影响,而是借一点点现实的契因,主要是在主人公自己的思索中完成的。“超人”何彬即是“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便顿悟了人生。并且,促使何彬顿悟的人竟是由一个十二岁的禄儿完成的,如此深奥的哲理由不谙世事的孩童道出,似乎是不符合其身份的。

二,过分注重思想观念的宣泄而忽视对小说技巧运用。冰心急于把自己的思想加在笔下的人物身上,而不是让人物自然流露自己的思想,这种席勒式的书写使人物失去了自己,仅仅是作者笔下一个傀儡,既扁又平。在《超人》中,人物的动作描写是缺失的,冰心思想的表达并没有通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徐徐地暗示,而是将高深的思想借由平常人之口直接传达出来,不免给人以简单说教之感。正如成仿吾在《评冰心女士的〈超人〉》一文中所指出的:“她的作品一个共通的大缺点,就是“都有几分被抽象的记述胀坏了模样”,作者认为这是她“偏重想象而不重观察的结果。”

三,冰心“爱的哲学”的牵强与幼稚。小说的题目《超人》是很新奇,非常吸引人眼球的。冰心笔下的“超人”何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冷”:心肠是冷的,住房冷的,眼光

也是冷的。

与冰心同在文学研究会的李石岑认为:“尼采以为怜悯是超人的大禁物。超人是尽量以冷酷’二字对待人类的。我的兄弟们!你们不曾发现我所宣传的新法则么?新法则就是冷酷。’这是尼采鞭策人类的金言。因为凡是价值的创造者没有不冷酷的。”④

非常明显,冰心笔下的“超人”何彬完全合乎李石岑所描述的“超人”性格与形象。但是,“冷酷者”何彬并不是尼采本人对“超人”的设想。尼采曾明确地称“超人”是一种理想、一个幻影或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他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超人”是“我的沉睡在石头里的一个影像,是我的一切图像中最美的图像”,是“万物中最宁静、最轻盈者”,是“一个影子”。由此可知,冰心笔下的何彬,与其说是“超人”,不如说是读了几句尼采的话就生搬硬套的悲观厌世者。实际上,冰心小说《超人》的主题是以基督教“爱的哲学”来反对尼采的“超人”哲学。“爱的哲学”是冰心的“问题小说”中用以治疗青年的精神危机的灵丹妙药。冰心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一直得到丰厚的母爱抚慰,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和燕京大学等教会学校又饱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熏陶,这些经历使她认为世界的真理就是甚至只有“爱”。其实,这种“爱的哲学”如果不比尼采“超人”学说更虚幻,至少跟尼采的“超人”学说一样过于理想化。冰心为了反驳尼采“超人”思想而强行推出“爱的哲学”,反而使这篇小说显得牵强与幼稚。夏志清曾经这样评价包括《超人》在内的冰心的“问题小说”:“这些小说充满了对月亮、星星和母爱如醉如痴的礼赞,是不折不扣的滥用感情之作。”也就是说,塞进不该塞的“哲理”,所以成了“抽象的记述”;盲目的歌颂“爱”的力量,所以成了“滥用感情之作”。

1921年,距今已整整90年,当我们以新时代的视角重新审视《超人》这篇问题小说时,不禁要对冰心表示深深的敬意,为她解救社会的热情,为她探索人生的执著,为她对待文学与人生的严正的态度。然而,她的这一类问题小说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应讳饰,小说中表现出的思想幼稚与创作技巧不成熟也是需要我们讨论和批评的。 ⑤

注释: ①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② 冰心.《记事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③ 草川未雨.《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上海书店影印,1985.

超人故事范文第2篇

《超人》写于五四运动落潮期,发表在1921年4月份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2卷第4号上。这一时期北京的社会状况,用鲁迅的话说:“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新青年》和《新潮》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O至一九二二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①这个时期,青年们曾经的那些昂扬的激情已经消退,热烈的运动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虚空的苦闷,许多青年从乐观救世急遽地变为悲观恨世,从悲观恨世再跌入厌世自戕的灭顶之灾,于是“自杀者日众”成为了当时常见的怵目惊心的现象。有的青年洁问道:“这样纷乱的国家,这样黑暗的社会,这样萎靡的人心,难道青年除了自杀之外,还有别的路可走么?”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冰心对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非常敏感,在北京这个“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上,她的责任在于唤起这类青年的“新的活力”。《超人》及其主人公何彬的创造,就基于这一目的。这也是冰心在“人生派”的大旗下,积极为人生的表现。

《超人》在当时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赞扬推崇者以矛盾为代表,作为第一个读者兼编者的他,曾化名“冬芬女士”在小说末尾附加《冬芬附注》,说“雁冰把这篇小说给我看过,我不禁哭起来了!谁能看了何彬的信不哭。”矛盾的话体现出相当一部分人对《超人》的观点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动人力量。与之相对的则是成仿吾,他在《评冰心女士的<超人>》一文中表达了自己对《超人》一文的批评,指出小说的诸多问题。我个人较为认同成仿吾的观点,在这里就详细说明我对《超人》这篇小说的看法。

一,冰心对真正解决青年的烦闷并没有根本意义上的成熟。冰心自己说道:“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极力描写那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方能想去改良,若不说得沉痛悲惨,就难引起阅者的注意,若不能引起阅者的意,就难激动

②他们去改良。何况旧社会旧家庭里,许多真情实事,还有比我所说的悲惨到十倍的呢。” 冰

心本意是想要起到“医治社会”的作用,然而有人却说:“冰心女士不是位医院的大夫,只是

③一位看护妇”,给予病人只是一些暂时缓解痛苦却不能救人于根本的慰安。而且,由于她专注

于心灵世界的探索,主人公思想的转变并非由于现实社会的影响,而是借一点点现实的契因,主要是在主人公自己的思索中完成的。“超人”何彬即是“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便顿悟了人生。并且,促使何彬顿悟的人竟是由一个十二岁的禄儿完成的,如此深奥的哲理由不谙世事的孩童道出,似乎是不符合其身份的。

二,过分注重思想观念的宣泄而忽视对小说技巧运用。冰心急于把自己的思想加在笔下的人物身上,而不是让人物自然流露自己的思想,这种席勒式的书写使人物失去了自己,仅仅是作者笔下一个傀儡,既扁又平。在《超人》中,人物的动作描写是缺失的,冰心思想的表达并没有通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徐徐地暗示,而是将高深的思想借由平常人之口直接传达出来,不免给人以简单说教之感。正如成仿吾在《评冰心女士的〈超人〉》一文中所指出的:“她的作品一个共通的大缺点,就是“都有几分被抽象的记述胀坏了模样”,作者认为这是她“偏重想象而不重观察的结果。”

三,冰心“爱的哲学”的牵强与幼稚。小说的题目《超人》是很新奇,非常吸引人眼球的。冰心笔下的“超人”何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冷”:心肠是冷的,住房冷的,眼光

也是冷的。

与冰心同在文学研究会的李石岑认为:“尼采以为怜悯是超人的大禁物。超人是尽量以冷酷’二字对待人类的。我的兄弟们!你们不曾发现我所宣传的新法则么?新法则就是冷酷。’这是尼采鞭策人类的金言。因为凡是价值的创造者没有不冷酷的。”④

非常明显,冰心笔下的“超人”何彬完全合乎李石岑所描述的“超人”性格与形象。但是,“冷酷者”何彬并不是尼采本人对“超人”的设想。尼采曾明确地称“超人”是一种理想、一个幻影或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他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超人”是“我的沉睡在石头里的一个影像,是我的一切图像中最美的图像”,是“万物中最宁静、最轻盈者”,是“一个影子”。由此可知,冰心笔下的何彬,与其说是“超人”,不如说是读了几句尼采的话就生搬硬套的悲观厌世者。实际上,冰心小说《超人》的主题是以基督教“爱的哲学”来反对尼采的“超人”哲学。“爱的哲学”是冰心的“问题小说”中用以治疗青年的精神危机的灵丹妙药。冰心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一直得到丰厚的母爱抚慰,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和燕京大学等教会学校又饱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熏陶,这些经历使她认为世界的真理就是甚至只有“爱”。其实,这种“爱的哲学”如果不比尼采“超人”学说更虚幻,至少跟尼采的“超人”学说一样过于理想化。冰心为了反驳尼采“超人”思想而强行推出“爱的哲学”,反而使这篇小说显得牵强与幼稚。夏志清曾经这样评价包括《超人》在内的冰心的“问题小说”:“这些小说充满了对月亮、星星和母爱如醉如痴的礼赞,是不折不扣的滥用感情之作。”也就是说,塞进不该塞的“哲理”,所以成了“抽象的记述”;盲目的歌颂“爱”的力量,所以成了“滥用感情之作”。

1921年,距今已整整90年,当我们以新时代的视角重新审视《超人》这篇问题小说时,不禁要对冰心表示深深的敬意,为她解救社会的热情,为她探索人生的执著,为她对待文学与人生的严正的态度。然而,她的这一类问题小说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应讳饰,小说中表现出的思想幼稚与创作技巧不成熟也是需要我们讨论和批评的。 ⑤

注释: ①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② 冰心.《记事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③ 草川未雨.《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上海书店影印,1985.

超人故事范文第3篇

纪录片中暴露了几个美国社会存在的教育现状,总结及体会如下:

第一、 在美国人眼里,知识具有无穷的力量,对知识的渴望是强烈的。对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就有

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上大学; 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会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希望美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

第二、 美国教育弊端暴露,高收入低产出。虽然美国政府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了美国教育当中,但人

才的产出与大量的投入并不成正比。资料显示,美国初中等教育中学生辍学率高,无数青少年过早踏入社会,无所事事,犯罪率高。因而,国家在这些毫无回报的囚徒身上的供养资金等同甚至高于用于供给学生读高中大学的费用,那么与其如此,不如有效利用资金,从教育源头抓起,减少辍学率,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第三、 教师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教师终身制,教育终身制的实行,使

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等,在这样的范围下,教育效率自然低下。事实上,教育终身制度的弊端早就被发现,也有教育家试图进行改革,即取消这个制度,但强大的美国教师工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抵制改革,最终改革还是未能如人所愿。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想要改变目前的教育状况,教师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选拔制度等必须重新建立起来。

第四、 教育的不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班制度:人为的把班级分成好与差的结果是

好的班级越来越好,而差的班级越来越差。而对于处于差班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一方面这样的分配制度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即使他们想学好,周围的学习环境也不利于他们学习。(2)教育经费问题限制了孩子入学的选择范围。父母都想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学习,然而美国公立学校绝大部分都背上了“辍学工厂”的臭名,所以私立学校就列入了他们的考虑范围内,而私立学校学费高昂,让一些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家庭望而却步,只能勉强选择不是很满意的学校学习。(3)运气与金钱决定入学学校。想要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除了有金钱的支撑,还要靠运气。鉴于教育资源有限,美国不得不采用摇号的方式来决定入学的学生。虽说是运气,但这样的方式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很多学生获取更好的知识的权利,甚至可以说是人才丧失。

超人故事范文第4篇

纪录片中暴露了几个美国社会存在的教育现状,总结及体会如下:

第一、 在美国人眼里,知识具有无穷的力量,对知识的渴望是强烈的。对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就有

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上大学; 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会竭尽全力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不管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希望美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

第二、 美国教育弊端暴露,高收入低产出。虽然美国政府把大量的资金投入了美国教育当中,但人

才的产出与大量的投入并不成正比。资料显示,美国初中等教育中学生辍学率高,无数青少年过早踏入社会,无所事事,犯罪率高。因而,国家在这些毫无回报的囚徒身上的供养资金等同甚至高于用于供给学生读高中大学的费用,那么与其如此,不如有效利用资金,从教育源头抓起,减少辍学率,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第三、 教师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归结于教师终身制,教育终身制的实行,使

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等,在这样的范围下,教育效率自然低下。事实上,教育终身制度的弊端早就被发现,也有教育家试图进行改革,即取消这个制度,但强大的美国教师工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抵制改革,最终改革还是未能如人所愿。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想要改变目前的教育状况,教师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和选拔制度等必须重新建立起来。

第四、 教育的不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班制度:人为的把班级分成好与差的结果是

好的班级越来越好,而差的班级越来越差。而对于处于差班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一方面这样的分配制度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即使他们想学好,周围的学习环境也不利于他们学习。(2)教育经费问题限制了孩子入学的选择范围。父母都想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学习,然而美国公立学校绝大部分都背上了“辍学工厂”的臭名,所以私立学校就列入了他们的考虑范围内,而私立学校学费高昂,让一些经济条件不允许的家庭望而却步,只能勉强选择不是很满意的学校学习。(3)运气与金钱决定入学学校。想要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除了有金钱的支撑,还要靠运气。鉴于教育资源有限,美国不得不采用摇号的方式来决定入学的学生。虽说是运气,但这样的方式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很多学生获取更好的知识的权利,甚至可以说是人才丧失。

超人故事范文第5篇

-----观《超人总动员》有感 摘要:这个超人家族个个身怀绝技,超人爸鲍勃算是超人中的“大力水手”,力大无穷;超人妈弹力女超人身段极其柔软,可自由拉伸90多公分;儿子巴小飞被我戏称为“超人圈里的博尔特”,他奔跑起来可以躲过任何密集的枪林弹雨;女儿巴小倩有隐身超能力,就连躺在摇篮里的小儿子小杰都有变身术,冷不防吓你一跳。也许超人的超能力不会让你有什么惊喜,可当这一家子超人用超能力来过普通的家庭生活时,你不想惊喜都难!

关键词:超人;家庭;拯救世界;梦想

对于爱幻想的孩子来说,每一场灾难都是超人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他们会为需要帮助的人送上最贴心的服务,会让大家都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状态。但太过浪漫主义的臆想还是有点天真过头,你以为超人也没烦恼吗?其实超人比咱们还烦!

生活,像一团麻 超人先生遇到了麻烦事,他好心救了一个跳楼自杀的老头,结果老头却状告他帮倒忙;当炸弹炸毁了高铁,超人用身体将火车紧急刹车,救了一车皮乘客的命时,却有很多乘客状告他的刹车导致自己受了伤。紧接着,世界各地都开始有人控告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您瞧,有时候做好事做倒霉了,喝口凉水都塞牙。在重重压力之下,政府出台了所谓的“超人异地安置计划”,也就是说,超人们从前的“失误”既往不咎,但从此之后他们不允许再做超人了。

超人们集体退休了。超人鲍勃与弹力女超人结婚,生了三个孩子,跟无数个普通家庭一样,他们婚后也得面对一大堆琐碎的生活小事。弹力女超人围上了围裙,在家里看孩子;鲍勃变成了秃头、大肚腩的中年办公室职员,在单位被老板K、路上遇到堵车、车坏了还得自己修,甚至给儿子切牛肉,稍微一用力,盘子又被弄坏了。这要是在做超人的时候,哪管它那么多,直接扔掉!但现在可不行,他们是三个孩子的父母,他们要面对这个现实。孩子总是很难搞,尤其是多子女家庭,儿子被找家长,女儿又在暗恋班上的男生,而小儿子又整天吵吵闹闹的。天啊~这都不管不行啊!一进入婚姻和家庭,一个人就不只是自己了。

电影里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坚定的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并且每天拯救地球N次,世界太需要我们了。当我们长大成人,却发现世界并不需要我们,它有自己的运作方式,没有我们,太阳照常升起。改变世界的梦想变成了养家糊口之余的娱乐,甚至我们发现,做个平凡的老百姓竟然如此辛酸。”

超人“归来”

现实所逼,那么辉煌的超人只能委屈的隐姓埋名在保险公司的小隔间里日日努力工作养家糊口,和所有成人一样,长大之后要承受重重压力,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也会像他那样面对比自己小半个身长的老板面前点头称是,悲哀啊,谁曾没有过美好的梦想,当现实遭遇梦想,不过是妥协罢了,同时在心里依然渴望着能有个机会成就梦想。

正因为如此,一是激愤丢掉了工作,回到家不能和老婆交待,就在鲍勃差点被平凡生活折磨的快要不知所措的时候,巨大利益诱惑下的一张网盖在头顶,接受还是拒绝?这个阴谋其实是当初那个被他看扁的超能小子设下的圈套,他由于曾经被藐视,于是便发了疯似的要报复超人。对于超人来说,年轻时心高气傲的自己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以为自己是NO。1,结果在别人得势的时候只能被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样的落魄何其悲惨。

超人,终究是超人 超人应该是什么样,影片在开篇就有了最经典的表现。叮咚~有紧急情况!一劫匪驾驶汽车落荒而逃,警察正在追捕。一个壮硕男子正开着车,通过电台新闻得知这个消息,他瞬间就在车上换装完毕,加足马力超事发地飞驰而去。在这么紧急的时刻,他还能帮一个老太太把小猫咪从树上摇了下来,并恰到好处的把经过的那个劫匪撂倒,交给警察。这一幕再熟悉不过了,没错,他就是超人!从漫画到电影,超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游走在普通人与神人之间的一个传奇。他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是新好男人的典型。

好在超人终究是超人,即便是挺拔的身材不再,还是没有丧失那矫健的身手,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力挺他的妻儿。万万没想到,他妻子的斗志一经激发,居然比鲍勃还要惊人,而他们的几个小孩子也都各有长处,女儿会隐形,儿子会暴走。就这样,全家老小齐上阵,最后把要称霸的超能小子彻底击败。比较搞笑的是,最后打败超能小子的竟然他们还不会说话的小儿子,原来弱小的婴孩,也有变成小恶魔的时候。

还是说说皮克斯公司吧,而在这部电影人性、归隐、家庭、工作、中年危机都是这部电影里要表达的很难想象,一部动画里可以找到这么多的字眼,这也让我感觉本片是皮克斯作品里边内核思想最复杂的一部。不过这么多要素在动画里面却安排得非常合理,没有让人感到凌乱的感觉。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它真的不是一个重振雄风光辉的梦,不是一番关乎人类死生的大事业,而应该是可以不顾自身安危千里跋涉只为探得你安全与否的家人。只有家人,是彼此完完全全相互拥有的。即使有时互相打闹,欺瞒,抱怨,而在关键时刻,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爱和惦念便会将他们连成一个无形的整体,坚不可摧所向披靡。皮克斯的动画效果永远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超人总动员里面人物形象独特,尤其是大女儿,黑色长发如瀑般下垂,遮住一只右眼,使我联想到贞子;超人爸爸的身材是一大特点,在动画中有不少笑料由此而发;黑人超人形象也很突出,性格滑稽,而配音十分出彩。其他配角如保险公司经理、衣小姐、incrediboy和他的助手,都各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每个人物的动作都很饱满,富有弹性。动画技术可见一斑。皮克斯公司在人物形象保持住一定的卡通风格外,在某些细节仍然保持着细腻,比如人物湿发的效果就相当的逼真。而在人物的风格是尽量拟人却并不似人,比如在人物表情的变化上可以看出那些丰富的变化,我个人而言尤其喜欢弹力女超人的面部和婴儿小杰的面部,非常的可爱和讨喜,但是作为动画电影因此那些人物的表情会更加夸张一些,并不需要完全做到和现实中的人物那样。而超能先生鲍伯一家子的人物定位也做得非常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超能力,与每个人的个自特性非常之合拍,鲍伯的强壮和他的超级英雄的形象相得益彰,而弹力女超人的美妙柔韧性与她女性的温柔结合得相当完美,淘气的小飞拥有飞快的速度是再合适不过,而隐身和能量保护圈正是害羞的小倩所需要的。此外,每个超人所拥有的超能力都充满想象力,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处处使人意想不到,如超人妈妈利用自身弹性变身降落伞、快艇,二儿子在水中奔跑,黑人超人的溜冰技术动画的优势即无处不在的想象力充分地得到了施展。还有编剧, 真是没有想到,最后的大boss居然是当年的头号fans,追求不平凡,渴望拥有超能力,拯救世界,受到万人仰慕,这大概是无数平凡人内心的梦想吧,这也是正常的人性表现,然而正常与阴暗有的时候只是一线之隔,我不能得到的,别人也别想要得到,我不能成为特别的一个,那么就把所有特别的人都消灭,每一个人都要像我一样平凡,这样的心理估计很多

人也都有过,只不过有些人想想,有些人真的这么去做了。而超人夫妻的大儿子从小就被告之要表现的像一个普通人,不能表现的太出色,这就引起了小男孩的不满“每个人都不普通,就是每个人都很普通”故事的最后,小男孩被允许参加比赛,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我觉得是在做自己和照顾普通人的感受之间取得平衡吧,毕竟人都是不完美的。

超人故事范文第6篇

江阴市实验小学 三年级 吴玉

超人超人,能力非凡,无所不能,天下无双。

假如我是超人,我要创造出快乐城,当一个快乐天使。那个世界只有欢声笑语,没有唉声叹气。我将那里设计成三层欢乐王国:第一层是糖果乐园,第二层是欢乐天地,最后一层跳跳跳,更快乐。

假如我是超人,我要亲手发明一个八角飞碟,当一个宇宙天神。让人们坐着UFO飞碟,开到一个叫乐美琪的科技发达的地方,那里有跟中国人差不多的人类。我要跟他们成为好朋友,把地球上的科学技术与他们一起分享。

假如我是超人,我要造出一个动物园,当一个动物园的管理者。让所有动物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所有动物都平平安安,幸幸福福,让稀有动物繁殖,跟普通动物一起快乐的生活,让它们无忧无虑,像太阳一样灿烂,像月亮一样纯净。

我希望这些是真的,希望这些正在发生,奇迹正在出现,笑容变得更多,幸福变得更多,让生活多姿多彩!

超人故事范文

超人故事范文第1篇《超人》写于五四运动落潮期,发表在1921年4月份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2卷第4号上。这一时期北京的社会状况,用鲁迅的话...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