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10-111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范文第1篇

[摘 要]当前,数据结构课程受教学内容所限,教师无法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全貌。其教学若不能从后续课程中提炼数据结构并结合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则不利于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需求选择适当数据结构的能力,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数据结构课程无用论。文章提出在课程群视域下对多门相关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的思想,并且以B+树为例设计了可应用于三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共享案例。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打破课程间的知识壁垒,分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据结构;B+树;案例教学;图解教学;建构主义教学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1]。数据结构既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围绕数据元素的逻辑关系、关系描述以及相互操作而展开的[2]。由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强,算法底层的逻辑结构较为抽象,复杂算法的执行过程难以理解等,因此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3]。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算法思维模式,增强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需要选择高效数据结构并进行性能分析的能力[4]。

数据结构课程侧重于在逻辑层面分析和讨论问题,所讲授的存储结构仅限于利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对逻辑结构进行编码实现。该课程对问题的讨论并不完整。其教学内容仅限于宏观层面,而无法涉及针对特定数据结构(如二叉树)在硬盘中的存储问题以及如何从磁盘读入主存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另外,尽管课程讲授了线性、树型和图状结构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以及相关算法,但是学生仍然抱有许多疑问,诸如所讲授的数据结构知识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中能否用到,这些数据结构在现实的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是否得到使用,等等。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硬件类的专业基础课程,着重讲授计算机的硬件工作原理以及数据在物理层面上的存储和运算原理。因此,这门课对问题的讨论比较微观,这就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各类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物理存储方式。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软件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尽管许多数据结构(如多链表排序、B+树索引等)在商业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得到应用,但是如果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对这些数据结构进行提炼,学生往往会产生数据结构技术在数據库领域并未得到应用的错觉。为了了解上述问题,应当组织讲授上述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门研讨,精心遴选与现实应用紧密结合且能渗透于三门课程教学内容中的综合性案例,通过开发共享的教学案例,实现专业基础知识的全面贯通。

一、专业核心课程群视域下的总体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群是由多门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构成的集合。这些课程适合在更大的框架下进行整体建设,以达到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5]。可以基于课程群的思路对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开发可以共享的教学案例。开发共享教学案例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训练学生从现实应用中提炼数据内容和数据结构,形成“站在计算机角度”进行思维的意识,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2)打破相关课程之间的知识壁垒,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3)围绕复杂问题和复杂算法设计综合案例,在不同课程中讲授案例的某一部分,有利于降低难度,实现认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4)为地方院校开展以“专业核心课程深度融合和整体建设”为抓手的系列教学改革积累经验,为后期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奠定基础。

二、支撑性的教学理论及其内涵

我们的教学改革是在案例教学、图解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1)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其基本思想是将相关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设置案例展示和案例讨论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并且展示它们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6]。开展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创设情境以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成“知识+应用”的教学目标。(2)开展数据结构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展现抽象的逻辑结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的对应关系、复杂算法的求解过程以及如何将问题求解思路转换为代码描述。对此,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使用结构图[7]。通过图解,可以直观地展示问题求解过程中数据逻辑结构的演进变化及其与代码描述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算法的图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加深学生对存储结构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的内在经验和知识为基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发知识冲突,以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知识建构[8]。斯皮罗等人提出随机进入式教学的观点[9]。其基本思想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事物的内在性质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利用不同的途径与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进入同一教学内容的学习。但是,所谓的“多次进入”并不意味着相同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每次进入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而使学生通过多次学习认识事物的全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三、共享案例教学设计——以B+树索引为例

(一)案例选取

随着数据规模的日益扩大,数据查询效率成为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索引机制是提高数据查询效率的有效办法,B+树是一种在数据库索引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树型结构。利用该结构的索引文件,有利于减少磁盘读取次数和提高内存的利用率[10]。鉴于B+树索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且该项内容适合在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三门课程中进行讲授,因此我们选取该项内容进行共享案例设计。该案例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分阶段实施案例教学,将这三门课程涉及的十个左右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如表1所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实现让学生从微观与宏观的角度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的目标。

(二)共享案例详细的教学设计

根据这三门课程的先修后修关系,我们将整个案例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数据结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在讲授完二叉排序树、B-树和B+树之后,教师给出一个有关B+树应用的综合案例,通过对相关逻辑结构进行性质比较,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案例问题描述如下:给定一组关键字,要求学生构造三种面向动态查找法的树型结构,即二叉排序树、B-树和B+树(如图1所示),用结构图画出三种树型结构的构造过程,并且对它们的查找效率进行比较。在构造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二叉排序树构造过程中的平衡调整问题,以及在B-/B+树构造过程中的结点分裂问题等。在效率比较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将平均查找长度作为三种结构效率比较的重要依据。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1)对于给定关键字key,查找过程的效率取决于“从根结点到结点key的路径上”的结点个数(即比较次数)。(2)对于B-/B+树,可以将查找过程中的比较次数表示为logd[(N+1)/2]+1(N表示关键字总数,d表示内部结点的度数)。(3)与二叉排序树和B-树相比,B+树支持的查找方式更为灵活,即除了可以从根结点出发,“从上至下”进行查找,还可以在最底层沿水平方向进行查找。上述案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宏观层面上深入理解三种结构的特点,掌握基于平均查找长度的查找效率分析方法。

第二个阶段是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介绍完硬盘存取原理和主存工作原理之后,教师再次向学生提出上述案例,并且将讨论重点转向以下内容。首先,介绍上述三种结构的现实应用是作为数据库索引文件的组织形式。然后,介绍三种索引文件在硬盘中的存储方法以及将位于硬盘上的结点读入内存的过程。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下问题:(1)每读入一个结点(即执行1次I/O操作)需要多少时间。(2)如何从微观角度理解B+树索引的检索过程(如图2所示),以及如何对检索过程的时间效率进行分析。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在关键字检索过程中,每访问一个内部结点/叶结点,就需要执行1次I/O操作。因此,索引文件的检索效率取决于检索过程中的I/O操作次数。通过上述案例教学过程,学生会在微观层面上对这三种树型结构产生新的认识。

第三个阶段是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在介绍完索引原理之后,教师第三次提出上述案例,并对案例的描述做出以下调整:假设员工信息表包含“工号”和“姓名”两个字段。为了提高查找效率,要求基于二叉排序树、B-树和B+树技术分别构造索引文件,并且利用结构图画出员工信息表与三种索引文件的存储结构。在图解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结构图,着重体现索引与数据库记录的对照关系(如图3所示),并介绍选取B+树作为商业数据库(如MySQL)索引的原因。

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下问题:(1)如何统计三种索引结构在查找过程中的比较次数?(2)假设关键字总数为N,且d表示B-/B+树中每个内部结点的度数,为何B+树索引优于另外两种索引(如表2所示)?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在B-/B+树中,查找过程的关键字比较次数约为[logdN]。

四、结束语

本文 在专业核心课程群视域下,研究了对数据结构课程与后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的问题。选取B+树作为联系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且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围绕B+树的相关知识进行“分阶段多次进入”的共享案例教学设计。同时,利用结构图技术对二叉排序树、B-树和B+树的复杂逻辑结构进行直观展示。本文提出的案例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掌握B+树相关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20-04-0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 张铭,耿国华,陈卫卫,等.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1(3):56-60.

[3] 柳欣,张斌,张波.复杂算法的案例教学设计[J].计算机时代,2020(2):109-111+116.

[4] 罗丽燕,邓小芳,林乐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初探[J].大学教育,2020(3): 80-82.

[5] 張映辉, 陶霞. 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 92-94.

[6] 钱明辉,李天明,舒诗雅,等.教学案例开发框架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8(2):210-220.

[7] 农国才. 浅谈图示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70-72.

[8] 李雪珊.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策略初探: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52-155.

[9] 李晓波,刘磊. 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潍坊学院学报,2008(6):155-156.

[10] 施恩,顾大权,冯径,等. B+树索引机制的研究及优化[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7(6):1766-1769.

[责任编辑:庞丹丹]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范文第2篇

摘  要:最近几年以来,新兴在线课程MOOC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在线学习、翻转学习等先进理念吸引了世界各国较多名校参与这一教改浪潮。以往老旧、滞后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然难以与新时代发展所提需要相一致,因而有必要基于MOOC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加以创新。此次研究先对MOOC环境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建设进行了分析,而后对课程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MOOC;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信息化;在线课程;翻转课堂

0  引  言

在MOOC环境下进行学习的人员能实现其个性化、自主化需求,为MOOC这一信息时代最佳教育与学习方式的发展给予了有利条件。就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而言,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关键成分,新时代下依旧运用以往老旧过时的教学模式已难以契合学生学习需求,对此便需构建MOOC教学平台,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建设,以此改善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1  MOOC环境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建设

1.1  课程需求及定位

就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而言,其目標对象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新生为主,同时也面向不具备计算机基础的社会成员及计算机爱好者。故而,选取课程内容时不但需对理论知识予以教授,也应对实践操作予以高度关注,确保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经由MOOC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施教学资源整合,将微视频资源当作要点,与知识点导入、强化训练、日常练习等教学手段相结合构建形成完整且短小精悍的教学活动,以MOOC平台为基础,给学生进行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构建科学且便利的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在确立课程需求及定位后,方可实施后续工作,如课程的设计、对辅助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等。

1.2  课程设计

(1)依照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需求对知识体系结构加以设计且选取对应的课程内容。有效梳理课程内容,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划分,把知识点碎片化。因部分课程对无基础的初学人员而言不宜进行零散学习,故而在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时不但需进行小片段的划分,也应对小片段之间具有的关联、学习逻辑进行有效展现。各高校课程组需将以往的教学经验与新生反馈信息作为基础,对计算机文化基础MOOC课程具有的教学模块重新设计,通常可划分为如下模块,即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Word、电子表格Excel、演示文稿制作PPT这四大模块。而后对上述模块对应的知识实施碎片化处理,对详细的知识点加以设计,构建产生系统且可行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2)课程教案的编写。我们可将课程教案视为MOOC课程建设的根基,明确课程内容以后,课程教师需基于知识点对课程教案进行有效编写,对教学内容、模式手段等实施相应教学设计,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予以支撑。

(3)有效开发辅助教学资源。课程教师需以知识点为基础设计相应的课后练习题,建立相应的案例数据库等,学生由此便能对课程基本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巩固。

1.3  微视频的录制

对已划分完成的片段化知识点实施视频录制时,所有视频录制时间均应在10分钟上下,就内容偏多的知识点来看可进行若干微视频的录制。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MOOC录制方式有:教师讲解,此方式运用频率最高,能吸引学生视线,录制视频的地点可为教室、实验室或演播室等,通过蓝色背景实施抠像处理,而后把幻灯片与背景相结合,若主讲员镜头感不足,将导致课程教学过于呆板,缺乏真实性,故而需基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特征及教室风格选取录制地点;动画,就部分抽象、理解难度大的知识课经由动画呈现,加深理解;专题短片,就背景性描述可结合专题短片进行,以此吸引学生视线,提高教学质量;手写讲解,此方式对推导过程进行讲解时最为适宜;实景教学,就部分实践课可经由实景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现场氛围的同时对知识点有效掌握;访谈式教学,其将特定教学内容为主,构建相应教学情境,教师、专家、学生三者选择专题访谈这一模式实施教学,通过课程教师担任主持人,经由其余被访谈人员与学生的参与,进行知识讲授,强化学生能力。

1.4  后期制作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MOOC视频后期制作可谓是最重要的节点,其主要对已有视频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与创作。通过专业工作者对视频资源进行有效剪辑、合成,且对视频内具有的错误及时更正,删减教学期间的停顿。在剪辑结束以后,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师核对,保证视频教学内容连贯且有效。

后期编辑期间可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需求为基础,丰富教学资源,譬如动画等,赋予教学内容生动、趣味性,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1.5  上传MOOC资源

应对MOOC平台应用事项具備充分了解,对全部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资源进行上传且进行发布。

2  MOOC环境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实施

MOOC建设结束以后的要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实施。在充分思考学生特性的基础上,可实施线上、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与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2.1  线上、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基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MOOC课程建设,演变形成了新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以往依靠传统课程教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通过学生在MOOC平台自主浏览视频、进行试题训练等传播。具备较强实践性的Word、Excel、PPT教学位于机房通过教师辅导进行,如此便能依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理论实践结合的特征,把上机实践与MOOC在线教学有效融合,实施高效且可行的线上、下混合式教学。

在对具备较强实践性的Word等模块实施教学设计期间,依据如下思路对知识点进行有效设计:设置任务——确立目标要点——教授知识点——落实任务。如此一来,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加以利用,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体现,实现教师、学生两者与MOOC资源的有效互动,与高校学生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相一致。

MOOC实施期间,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变革了以往将教师当作中心的现象,极为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仅以课堂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存在,为学生处理问题,对其能力发展予以引导、帮助。学生经由MOOC平台学习知识,教师在学生学习期间有效引导与监控,确保学生有效学习,为学生落实在线学习任务予以帮助。MOOC平台系统运行部分示例如图2所示。

2.2  设置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MOOC环境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核应分为如下板块:一是在线学习考核,占比为20%,包含学生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线任务落实情况等;二是实验报告,占比为20%,学生进行Word等实验后应编写实验报告并上交相应作品;三是考试,占比为50%,该课程考试合计为4次,各模块结束后均应利用题库实施机试,考察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四是平时成绩,占比为10%,即学生出勤率与上机实际情况。

3  结  论

概括而言,经由MOOC教学平台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可大幅改善教学效果与质量,为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予以帮助。此次研究先对MOOC环境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建设进行了分析,而后对课程实施进行了探讨,望以此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更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莉.基于EDX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建设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96-97+126.

[2] 罗刘敏,孙彦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9):181-182+184.

[3] 邝卫华,张钟,佘少玲.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分析与构建策略研究 [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4):70-74.

作者简介:朱平哲(1982.07-),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范文第3篇

摘 要:以我校网络工程专业设置为背景,从实践教学内容、网络实验室和师资队伍方面介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其中,着重阐述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综合设计等环节。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网络技术人才。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网络实验室建设

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意义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领域需要大量网络工程应用人才。为了顺应此需要,许多院校纷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1],我校也是其中之一。

基于教育部有关专业指导性意见和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的二十一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通过四年学习,该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网络工程设计与规划、网络安全防护、网络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由于网络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要想实现培养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2]。因为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因此,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网络技术人才[3]。

2 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块:1)专业基础实践;2)专业方向实践。前者是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基础技能,其下所有专业都必须掌握,网络工程也不例外。如程序设计基础实践、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操作系统实践、数据库系统实践、数据结构实践和软件工程实践等;后者则是网络工程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定技能,如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践、网络工程实践、网络安全实践等。前者具有共性、后者具有特性;并且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拓展,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由于专业基础实践体系目前已经基本成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研究和实际成果,而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专业方向实践教学内容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本文的实践教学内容以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实践为主。如无特殊说明,以下的实践教学内容均指专业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图1是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我们将网络工程的专业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四块:1)课程实验;2)课程设计;3)专业实习;4)综合设计。下面分别介绍。

2.1 课程实验

网络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可以分为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编程、网络安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互联网应用与维护等课程。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专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03160);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Q20111110); 2011年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金瑜,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计算、P2P信任研究; 赵红武,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分布式数据库;顾进广,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语义网,软件工程。

业基础课之一,着重介绍实现位于不同地点的节点之间通信的过程和原理,强调系统中软硬件之间的协商过程,即协议和分层。

因此该课程的实验重点在于解析各个层次协议包的格式、协议运行过程等。数据链路层实验有以太网链路帧格式分析;网络层实验有ARP协议分析、ICMP协议分析、IP分组分片、IP协议分析、距离向量路由算法分析、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分析等;传输层实验有:UDP协议分析、TCP协议分析、TCP连接、超时重传等;应用层实验有RIP协议分析、OSPF协议分析、DNS协议分析、FTP协议分析、HTTP协议分析等。

网络编程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着重介绍在UNIX/Linux系统下基于TCP/IP网络套接字接口的基本编程方法,包括迭代与并发服务器编写方法、进程与线程编程技术、I/O编程技术、IPv4与IPv6的兼容性、原始套接口、数据链路访问技术、广播与多播技术等。可以开设的实验有Socket基本编程基础、基于TCP 的网络程序设计、基于UDP 的网络程序设计、Ping 程序设计、并发服务器程序设计、I/O 复用程序设计、Traceroute 程序设计等。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也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重点在于介绍基本网络安全理论、目前常见的网络攻击以及防御技术和工具等,开设的实验有使用Ethereal(或Sniffer)网络嗅探工具分析网络通信、漏洞扫描及入侵、网络隐身、木马攻击、DoS攻击、ARP欺骗攻击、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设置、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平台主机的安全配置方案、网段安全实用防护、利用IPSec:筛选表屏蔽危险端口、利用PGP软件实现电子邮件加密、windows 2003 Server的Web证书服务、使用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Blackice、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网络工程课程主要是从工程角度来描述构建网络系统所需要掌握的技术。重点阐述网络体系结构、交换机和路由器等通信设备功能、选型及应用,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网络测试,以及相关工程标准与规范等。该课程的实验可以分为双绞线电缆的制作及简单以太网组网、交换机初步使用、交换机中VLAN配置、路由器的使用、路由器中的静态路由配置、路由器中OSPF的配置、ACL配置、NAT配置、小型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等。

网络管理主要培养学生面向网络管理员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类课程。它介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以SNMP协议为基础详细讨论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管理功能域、协议规范、管理信息库组成、远程网络监视功能和安全机制,开设的实验有网管软件使用(如SNMPUtil,StarView,SNMPc,华为的Quidview)、SNMP基本原理验证、网络拓扑发现、性能管理、Windows 2003网络管理、应用WinSNMP进行网络管理编程等。

互联网应用与维护课程主要涉及在互联网中流行的应用以及对这些应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实验包括DNS服务器配置和使用、Active Directory安装管理、Web服务器配置和作用、FTP服务器配置和使用、电子邮件系统配置和使用、DHCP服务器配置和使用、Telnet服务器配置和使用、磁盘管理、备份和还数据、IE浏览器配置和使用、远程终端服务配置和使用。

2.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实验课程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入,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上对实验教学进行扩展,能弥补实验教学上的实验环境和师资力量上的不足,更进一步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鉴于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安全、网络工程这三门课程在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和基础地位,我们认为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应该开设这三门课程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加深对这几门课程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原理可以开设的课程设计题目有计算校验和、帧封装、模拟Ethernet帧的发送过程、发送ARP包、解析ARP包、解析IP包、IP地址的合法性及子网判断、利用WinpCap进行协议分析等;网络安全课程设计的题目有端口扫描编程实现、服务器扫描编程实现、多线程扫描编程实现、网络数据包生成编程、入侵检测编程等;网络工程课程设计的题目可以为中型网络系统规划和设计,包括网络规划与设计需求分析、网络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网络地址和命名模型设计、系统中路由协议设计、网络安全设计、网络中服务器设计等。

2.3 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项目开发过程,让学生对项目设计与开发有切身体会,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公司的环境和业务。根据所需技能程度,网络工程专业实习大致分为三种:计算机软硬件集成实习;网络工程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网络工程专业方向毕业实习。计算机软硬件集成实习要求的技能最低,一般只需学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有感性认识,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生产实习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次之,一般需要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熟悉利用软件工程或网络工程思想设计和开发实际项目的流程;毕业实习对学生技能要求最高,面向就业,要求学生能独立设计和实现实际项目的一个模块。

计算机软硬件集成实习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所有专业都是相同的,一般在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完成;而后两种实习要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特色,我们通过与实训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网络应用或网络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使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技能和就业方向有更深刻的认识。

2.4 综合设计

综合设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本领域内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钻研和创新精神。综合设计按照题目大小和难易程度又分为专业方向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前者一般用三周完成,解决一个实际小问题,或者是大问题的一个小模块;而后者完成时间一般为三个月,利用软件工程或网络工程的思想完整地实现一个网络应用或系统。

根据学生不同兴趣(或者就业行业不同),综合设计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对学生的要求最高,就业方向是网络公司或软件公司的网络应用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次之,就业方向是系统集成工程师;而网络管理对学生的要求最低,就业方向一般为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员。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兴趣、就业期望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综合设计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各尽其能并增长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实现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3 网络实验室建设

为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以及全院本专科计算机网络教学需要,我们网络工程系在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的帮助下,组建了网络实验室。

整个网络实验室共有8组设备,一台服务器、一套协议分析软件。每组设备由4 台路由器、2台三层交换机、2台二层交换机、8 台PC机及一个RCMS控制系统组成。RCMS对组内的8个设备进行统一管理(4台路由器和4台交换机),每次可以容纳64人同时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访问RCMS控制系统,对组内任意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配置,实现设备间的平滑切换。教师也可以通过远程访问RCMS系统,对组内设备进行快捷管理,如可以对组内所有设备进行一键清,自动删除所有配置,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工作。并且每个实验设备组都有一套插口槽,代替部分路由器和交换机以及所有PC机的端口,学生做实验室时,一般情况下都不用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上插拔线缆,这可以保证设备端口的使用寿命。

网络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有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编程、网络安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还有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利用网络设备,我们正在建设开放实验室,目前相应管理软件正在开发中。

4 师资队伍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如果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科研和工程能力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 坚持师资培训。为了加强教师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持续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网络相关精品课程培训以及著名网络公司专项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全国网络工程专业相关会议,去年,我们参加了在国防科技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网络工程专业研讨会,今年参加了在东南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会议。专家们对网络工程专业设置的经验可以为我们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指引方向。

2) 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本领域内前沿,跟上社会和学科发展步伐。目前,我们网络工程系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并吸引学生参加,如网格计算、云计算、P2P计算、无线网络、协议分析可视化等,教学效果较好。为了让更多学生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举措,即“本科生导师制”。与硕士、博士导师制相类似,每个教师指导2~4个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指导性意见,学生要定期向教师汇报工作进展。

5 结语

为了与网络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合,我们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为后期的精品课程建设奠定基础。虽然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落实和完善,今后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1)继续组建新的实验室,如网络安全实验室、实时工业网络实验室等;2)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有些理论非常枯燥,教与学都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到实验室去教学,边讲授理论边进行实验验证,如在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里,协议报文格式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更谈不上识记,但当他们在实验中编辑或截获报文后,字段含义对他们来说就很好理解了,学生掌握了报文的关键字段,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李道全,薛炜华,姜梅,等.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141-144.

[2] 肖锋,唐俊勇,容晓峰.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2):180-181.

[3] 张杰,张建伟. 构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09(19):119-122.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JIN Yu, ZHAO Hongwu, GU Jingua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 China)

Key words: Network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tents of practice teaching;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laboratory

(编辑:郭小明)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范文第4篇

一、微信平台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中的价值

在平面设计课程中, 学生需要掌握构图、色彩方面的知识, 在掌握立体构图、平面构图的基础上学习色彩搭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学习理论知识, 还要掌握专业技巧。从实际情况来看, 教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可能没有办法对知识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 学习难度较高。而将微信平台引入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中, 学生可以在线接收教师发送的文件进行课后学习, 有利于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的空白。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向教师提出问题, 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时, 教师往往通过课堂演示向学生讲解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 之后由学生自主操作学习软件的操作[1]。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对软件的操作十分重视, 但往往容易轻视平面构成的学习, 且只停留在模仿的层面, 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限。面对这一情况,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讨论与创作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 受到课时的限制, 教师给予学生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有限。借助微信平台,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实时沟通, 探讨作品的表现与创意, 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创作, 提高学生的创作鉴赏水平, 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策略

(一) 创建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前、课堂教学方式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 案例教学是当前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在选择教学案例过程中, 教师往往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见解, 可能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此同时, 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 对色彩的敏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教师难以全面兼顾。基于此, 教师可以利用微信, 课前将教学案例上传至微信平台, 学生下载案例后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 学生也可以尝试梳理基本知识点, 进行课前预习, 以便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中[2]。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传输相关文件, 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 创作艺术作品。之后, 学生将创作好的艺术作品通过微信发送给教师,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作品判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 了解到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更好地讲解新课的重点与难点, 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通过这一学习模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进一步被提高, 而且了解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 提高教学效果。

(二) 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后教学方式

若想进一步深化课程知识, 学生还需要进行课后练习, 并通过分析作品使自己的进步。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共同探讨所学知识,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查漏补缺, 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激励自己学习。在课后, 教师可以将优秀作品上传至微信群中, 供学生赏析, 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分析作品的平面构图与色彩等, 理解作品作者的设计思路, 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上传, 便于教师与同学提出合理建议。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搜集创作素材, 获得创作灵感, 将热点问题与平面设计相结合, 提高作品的质量。除此之外, 教师应该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健全课程考核制度, 为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微信平台上交作品的质量进行评分, 当发布作品获得教师与学生高度认可时, 学生可以获取较高的分数。同时, 根据学生课后反馈情况进行评分。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理解能力不高, 可能不敢将自己设计的作品公开发布在微信平台,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该类学生课后提问情况、作品情况等判断学生是否进步, 从而进行评分。对学生课程评价要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也能够进一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做出评价,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宽松、自由的环境与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学生的独立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

(三) 基于微信平台的情感交流方式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 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 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微信平台的出现为学生情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学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向教师提出问题, 进行课程交流了;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情感态度, 增加了师生沟通的机会, 通过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程教学能够更好的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微信平台有着便捷、快速等特点, 将其引入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中可以拓宽师生沟通渠道,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 教师应该利用微信平台的优势, 创新课前、课堂以及课后教学方式, 课前将教学案例上传至微信平台, 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课后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 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是艺术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并熟练计算机平面设计一直是高校教师讨论的重点。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QQ、微博等移动平台出现, 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 微信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工具之一, 将微信平台应用于教学中更为便捷,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微信平台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中的价值, 并探讨了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平面设计课程,微信平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姚志添.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微信教学平台的构建以中职计算机Photoshop考证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 (中旬) , 2016 (7) :8-9.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范文第5篇

1 提高网络教学学生能动性

注意力构造技术则成为网络世界一种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它主要是以注意力的生理、心理机制为基础,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用以维持人们注意力的技术。注意力结构是指事物为了维持人们的注意力所需具有的逻辑结构或特点。把注意力构造技术应用于网站课程内容的设计也要依据注意力结构知识。学习目标越明确, 越能激发学生的感情, 越能引起他们更多的注意力, 越能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压力。压力越大越容易促进学生的行动, 学生就会更主动地学习对他们有意义的知识, 效果也会更好。

2 体现网络教学时代性

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真实, 具有科学性, 有一定的厚度。课程内容浅薄, 会让学生产生轻视心理, 使他们失去拓宽自身思想、开发自身天赋的欲望, 不能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课程内容要具有先进性, 包括最新进展, 能适当体现或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要体现学科前沿, 但严禁出现将一些目前有重大争议的内容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或学习材料的现象。课程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持续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是基本不变的东西, 但我们可以把与该课程相关的一些知识或技术的革新设计在课程里面, 通过不断更新这些知识和技术使网站课程得以更新。还可以制作一个实时反馈系统, 让老师对学生的各种疑难做出实时的反馈, 也可以使网站课程得到更新。

3 提升网络教学互动性

可以按照“讲述一个故事”的注意力结构, 把课程内容编写得有趣味性, 同时也利用了人类的“注意力惰性”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课程内容框架的设计, 宜采用建构主义理论, 因为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 学生“付诸行动”而不是消极接受, 因而他们更愿意沉浸其中。要让学生自控进度, 提高与网站课程互动的程度。

4 提高网络教学效果

4.1 设计内容呈现

在把课程内容当成一个故事讲述的基础上, 把课程内容依据知识点分别放在一个个页面上。在网站课程中, 不要一次呈现给学生太多的东西, 因为大量相似的东西会阻塞学生的注意力瓶颈, 以致使他们失去了有效学习知识的能力。因此, 呈现知识点尽量以第一种方法为主, 但前提是内容可以一屏显示。同一页一般不要放超过三屏的内容。重难点的组织是课程内容设计的重点。在网站课程设计中, 可以应用相关理论知识, 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辅助重难点的讲解:一是利用认知图式中的图网、提纲来展示重难点及其与相关知识点的关系。二是利用概念形成的理念, 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进行讲解。三是强调所学知识的意义。当学生觉得要学习的新信息对自己有意义时, 他们就会集中精力。四是引入音频辅助重难点的讲解。音频的引入最好要在注意力流程的进出口, 或学生注意力有转移倾向的时刻, 不要破坏学生原先的注意力和谐。五是可以利用注意力构造技术的模拟方法, 借助于三维技术, 把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两个知识点。

4.2 设计网络课程页面转换

对于一门网站课程来说, 直线型的流程、结构比非直线型的更合理一些, 后者可以减轻学生操作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因此, 网站课程内容章节之间、节节之间的衔接最好是直线的。在页面的转换之间, 不要穿插一些无用的信息。穿插无用信息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增加学生的认知负担, 破坏“不要打扰”的注意力结构, 同时还违背了人类的“注意力惰性”。页面转换时, 要使新的页面通过点击才能显示在屏幕上, 不要使之主动跳到学生面前, 这种“主动跳”的技术叫做“推技术”。推技术是指让信息主动呈现到人们面前的技术。有了这种技术, 人们感兴趣的信息就会主动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但是这种技术被证明是失败的, 因为当信息主动推向学生时, 学生会很快对之失去兴趣。

4.3 设计网络课程内容文字显示

4.3.1 网层文字

传统书面文字的表达方式是线性的, 这种格式不符合人脑的思维方式和记忆结构。有的观点认为, 陈述性知识在大脑中被存储为语义网形式:每个概念被存入一个节点, 各个相关的节点被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很复杂的网。文字的书写结构应当与人认知思维方式相似, 网层文字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网层文字是用链环把许多信息块连接起来的网络, 一个节点是存储一个知识点的基本单元, 一个链表示两个结点之间的关系。由于网层文字的结构是网状的, 就需要给学生导航, 以使他们不迷航。导航的方式可以采用屏幕左部显示各章标题。点击各章, 在这章标题下面位置会显示各节标题。点击各节, 内容显示区域会显示该节的首页, 同时在内容显示区域的下部显示该节包含的页数。当前计算机技术提供了文字的两种阅读操作方式:翻页方式和滚动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采用滚动操作的课程内容整体结构的掌握能力和识别能力都比较高。滚动操作时显示的内容最好不要超过三屏, 超过三屏就需要结合翻页操作的方式。

4.3.2 文字显示

课程内容大多还是以文字为主的, 在呈现这些文字时, 要把大块的文字划分成小块, 小块的行距要大, 文字要适中, 这样不致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如果我们要强调一部分文字内容, 那么就使这部分内容的显示有别于其他部分, 具体做法可以是:使文字颜色不同或者别色闪烁显示。课程内容如果用动画呈现效果好些, 就光用动画;如果要辅以文字说明的, 说明性文字要放在动画旁边相应位置, 说明步骤要在前一条显示完了后擦除, 再显示后一条。文字的显示速度和动画的显示速度要匹配。

5 结语

计算机网站教学中课程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的技术的发展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它主要分软、硬两个层面。软技术是指维持他人注意力的策略、方法, 而硬技术则是指软技术赖以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二者有机的结合为网络教学确立了一种新的视角, 但结合中存在很多不足,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检验。

摘要:当前网站课程内容设计存在着一些不足, 使得网站课程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构造技术软技术的理念引入到网站课程内容的设计当中, 可以为课程内容设计引入的策略和方法, 从而提高网站课程的吸引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网站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 罗辉, 吕永忠, 李冰.构建学科专业网站教学评价标准引发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6 (1) .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范文第6篇

1.(09一模)(7分)小明为了探究太阳光的辐射情况,分别用水和细沙做实验,该实验不计热量损失。[水的比热容为4.(09一模)2103J/(kg℃),细沙的比热容为O.92103J/(kg℃),液化气的热值为100 J/cm3]试求:

(1)用一底面积为0.1 m2的方形水槽装了6 kg水,在中午的太阳光下照射25 min,水的温度升高了5℃。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设每平方米水面上、平均每分钟太阳辐射的热量为N,则N是多少?

(3)将水槽中的水倒掉,然后平铺上6 kg的细沙,在中午的太阳光下照射23 min,细沙的温度能升高多少?

(4)细沙吸收的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立方厘米液化气所产生的热量? 2.(09二模)(7分)小明家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该热水器水箱的容积是200L。某天早晨,他给热水器的水箱加满20℃的自来水。中午时,热水器水箱中的水温为45℃。

[ρ水=1.O103kg/m3,c水=4.2103J/(kg℃),q煤气=4.2107J/kg)

试求:(1)水箱中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用煤气灶加热时,也使这些水从20℃升高到45℃,共燃烧了2kg煤气。则用该煤气灶烧水的效率是多少? 3.(09中考)(6分)某浴池用的是地下温泉水,浴池中水的体积是40m3,初温是85℃,当温度降到45℃时可供洗浴使用。温泉水的密度约为1.0103 kg/m3,温泉水的比热容约为4.2103 J/(kg℃),煤的热值是3.O107J/kg试求:

(1)浴池中温泉水的质量是多少?

(2)当浴池中的温泉水从85℃降到45℃时,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温泉水放出的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煤? 4.(10一模)(5分)某种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试求:

(1)完全燃烧2l0g的汽油,能放出多少热量?

(2)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水温从20℃升高到43℃。则水的质量是多少? 5.(10二模)用锅炉烧水时,将50kg的水由20℃加热到l00℃,需要完全燃烧2kg的烟煤。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烟煤的热值是3.O107J/kg。

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烟煤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锅炉烧水的效率是多少? 6.(10中考)(5分)用烟煤烧水时,将lO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燃烧了1.4kg的烟煤。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烟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1.4kg的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实际上烟煤未完全燃烧。若水吸收的热量是烟煤放出热量的8.4%,那么烟煤实际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7.(11一模)(5分)某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内装有50kg的水,太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水温从20℃升高到6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焦炭的热值是3.O107J/kg。试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焦炭? 8.(5分)小明在家里用煤气灶将质量为5 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设煤气完全燃烧,煤气燃烧产生的热量30%被水吸收,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约为4107J/m3,煤气单价为 1元/m3。试求:

(1)烧开这些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小明每天都用煤气灶烧开这样一壶水,仅烧水这一项,小明家一个月(按30天计)需要交多少煤气费? 9.(11中考)图6是某太阳能热水器,向其中注入50 kg的水,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水温从10℃升高到5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试求: (1)这段时间该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如果这段时间该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到太阳辐射的热量是2.8107J,则这段时间该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 (3)若用煤燃烧来提供2.8107J的热量,需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煤?(煤的热值约为3.5lO7J/kg)

10.(12一模)(5分)很多家用电器是用遥控器开、关机的。用遥控器关机后,电源并没有断开,此时的家用电器为待机状态,用电器仍要消耗一些电能。若小明家所有用电器待机状态时的总功率为21W,平均每天处于待机状态的时间为10h。试求: (1)一个月(30天)因用电器待机而浪费的电能是多少千瓦时?

(2)若这些电能全部用来烧水,可以将多少千克的水由20℃加热到80℃? 〔=4.2103J/(kg.℃) 〕

11.(12二模)(5分)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把150g的水从20℃加热到100℃,燃烧了10g的酒精,设酒精完全燃烧。已知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用酒精灯烧水时的效率是多少? 12.(12中考)(5分)用煤气灶烧水时,把2 kg的水从25℃加热到75℃,燃烧了O.03 m3的煤气。设煤气完全燃烧。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煤气的热值约为4.0 107 J/m3。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煤气灶烧水时的效率是多少? 13.(13二模)(5分)用某锅炉将500 kg的水从20℃加热到70℃,燃烧了20 kg的烟煤,所用烟煤的热值约为3l07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该锅炉烧这些水的效率是多少? 14.(13中考)(5分)用某锅炉把50kg的水从20℃加热到10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千克酒精放出的热量?(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

答案: 1. 解:(1)Q水吸=c水m水△t水

=4.2103 J/(kg℃)6 kg5℃=1.26105J

(1分) (2)N=1.26105J/(0.1 m225min)=5.04104J/( m2min)

(1分) (3)Q沙吸=5.04104 J/( m2min)0.1 m223 min =1.1592105J

(1分) △t沙=Q沙吸/ c沙m沙

=1.1592105 J /〔0.92103 J/(kg℃)6 kg〕

=21℃

(1分)

(4)Q气放=V q

(1分)V=Q气放/q=Q沙吸/q=1.1592105J/100 J/ cm3=1159.2cm3

(1分)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1.26105J。

(2)N是5.04104J/( m2min)。 (3)细沙的温度能升高21℃。

(4)需要燃烧1159.2cm3的液化气。

2.(7分) 解:

(1)ρ=m/V(1分)

m水=ρ水V=1.0103kg/m30.2m3=200kg (1分)

(2)Q吸=c水m水△t水

(1分)

=4.2103J/(kg℃)200kg25℃=2.1107J(1分)

(3)Q放=q煤气m

(1分)

=4.2107J/kg2kg=8.4107J (1分) η=Q吸/Q放=2.1107J/8.4107J =25% (1分) 答:(1)水箱中水的质量是200kg。

(2)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2.1107J。

(3)用该煤气灶烧水的效率是25%。 3.(6分) 解:(1)ρ=m/V (1分) m=ρV=1.0103kg/m340m3=4104kg (1分) (2)Q放=cm(t1 -t2)(1分) =4.2103J/(kg℃)4104kg(85℃-45℃) =6.72109J (1分) (3)Q放=m q(1分)

1分) ( m煤=Q放/q=6.72109J/ 3.0107J/kg= 224kg(1分) 答:(1) 浴池中温泉水的质量是4104kg。 (2)温泉水放出的热量是6.72109J。

(3)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224kg 的煤。 4.(5分) 解:(1)Q=mq

(1分) =0.21kg4.6107 J/ kg=9.66106J

(1分)

(2)Q=cm(t-t0)

(1分) m=Q/c(t-t0) =9.66106J /〔4.2103 J/(kg℃)23℃〕

(1分)

=100kg

(1分) 答:(1)能放出9.66106J 的热量。 (2)水的质量是100kg 5.解:(1)Q吸=cm水(t-t0)

=4.2103 J/(kg℃)50kg(100℃-20℃)=1.68107 J (1分)

(2)Q放=m燃料q

=2kg3.0107 J/ kg =6107J

(3)η=Q吸(1分) =1.68107J/6107J=28%

(1分)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1.68107J。 (2)烟煤放出的热量是6107J。 (3)锅炉烧水的效率是28%。 6.(5分) 解:(1)Q吸=cm水(t-t0)--------(1分) =4.2103 J/(kg℃)10kg(100℃-20℃) =3.36106 J--------(1分)

(2)Q完放=m4q -----------(1分) =1.4kg3107 J/ kg=4.2107J -----------------(1分)

(3)Q实放=3.36106 J/8.4%=4107J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3.36106 J

(2)1.4kg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2107J。

(3)烟煤实际放出的热量是4107J。 7.(5分) 解:(1)Q吸=cm(t-t0)

=4.2103J/(kg℃)50kg(60℃-20℃)

(1分) =8.4106J

(1分)

(2)∵Q放=Q吸,Q放=m焦炭q

∴m焦炭=Q吸/q=8.4106J/(3.0107J/kg)=0.28kg

(1分)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8.4106J。

(2)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28kg的焦炭。 8.(5分) 解:(1)Q吸=cm(t -t0)

=4.2103 J/(kg℃)5kg(100℃-20℃) =1.68106 J

(1分) (2)η=Q吸/Q放

(1分)(1分) 1分) /Q放

1分)

(1分) 1分)

(

(

(Q放=Q吸/η=1.68106J/ 30%=5.6106 J

(1分) Q放=Vq

V=Q放/q=5.6106J/(4107J/m3)=0.14 m3

(1分)

N=300.14 m31元/ m3=4.2元

(1分) 答:(1)烧开这些水需要吸收1.68106J的热量。 (2)需要交4.2元煤气费。

9.解:(1)Q吸=cm水(t – t0)

(1分)

=4.2103 J/(kg℃)50kg(50℃ - 10℃)=8.4106 J

(1分)

(2)η=Q吸/Q总

(1分)

=8.4106J/2.8107J=30%

(1分)

(3)Q放=m煤q

(1分)

m煤=Q放/q=2.8107J/3.5107J/kg=0.8 kg

(1分)

答:(1)这段时间该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8.4106 J。

(2)这段时间该热水器的效率是30%。

(3)需完全燃烧0.8 kg的煤。 10.(5分) 解:

(1)P=W/t

(1分) E=W=Pt=0.021W10h30=6.3 kWh

(1分)

(2)Q吸=c水m(t-t0)

(1分)

m=Q吸/c水(t-t0) =6.33.6106J/〔4.2103 J/(kg℃)(80℃-20℃)〕

(1分)

=90kg

(1分)

答:(1)一个月(30天)因用电器待机而浪费的电能是6.3 kWh。

(2)若这些电能全部用来烧水,可以把90kg的水从20℃加热到80℃。 11.(5分) 解:

(1)Q吸=c水m水(t-t0)

(1分) =4.2103 J/(kg℃)0.15kg(100℃-20℃)=5.04104J (1分)

(2)Q放=m酒精q=0.01kg3107J/kg=3105J

(1分)

η=Q吸/Q放

(1分) =5.04104J/3105J=16.8% (1分)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4J。 (2)用酒精灯烧水时的效率是16.8%。

12.解:(1)Q吸=cm(t-t0)

(1分)

=4.2103J/(kg℃)2kg(75℃-25℃)=4.2105J

(1分)

(2)Q放=Vq=0.03m34.0107J/m3=1.2106J

(1分)

η=Q吸/Q放

(1分)

=4.2105J/1.2106J=35%

(1分)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5 J。

(2)煤气灶烧水时的效率是35%。 13.(5分) 解:(1)Q吸=c水m水(t-t0)

(1分) =4.2103 J/(kg℃)500kg(70℃-20℃) =1.05108J

(1分)

(2)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烟煤q=20kg3107J/kg=6108J

(1分)

η=Q吸/Q放

(1分)

=1.05108J /6108J=17.5%

(1分)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1.05108J。 (2)该锅炉烧这些水的效率是17.5%。 14.(5分)

解:(1)Q吸=cm水(t-t0)

(1分)

=4.2103J/(kg℃)50kg(100℃-20℃)

(1分) =1.68107J

(1分)

(2)Q吸=Q放=mq

m=Q吸/q=1.68107J/3.0107J/kg=0.56kg

答:(1)水吸收的热量是1.68107 J。

(2)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0.56kg的酒精放出的热量。

(1分)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范文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范文第1篇[摘 要]当前,数据结构课程受教学内容所限,教师无法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全貌。其教学若不能从后续课程中提炼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