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开户测评答案范文
沪港通开户测评答案范文第1篇
最快在今年的10月份,中港两地的投资者便可通过“沪港通”投资对方的股票市场。这是香港乃至内地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香港交易所主席周松岗形容它的意义“等同于20年前H股来港上市”,而对于内地而言,“沪港通”作为资本项下开放的其中一环,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则形容此为“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首班车”。
自从宣布建立“沪港通”以来,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便多次举行各界的研讨会以及沟通会,向市场参与者以及媒体介绍“沪港通”的具体操作方法。具体而言,“沪港通”是在内地和香港两地证券市场之间建立一个交易与结算的互联互通机制。在这个机制下,两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委托本地证券商,经本地交易所与结算所买卖、交收对方市场上市的股票。
最小制度成本
实现最大市场成效
“沪港通”对于投资者资格、投资标的均有所规定,根据规则,香港投资者通过香港的证券商直接买卖特定范围的A股,即上证180以及上证380的成分股,对于香港投资者而言,买卖A股的过程与买卖港股无异,并不需要在内地经过任何额外的手续;内地投资者则可以通过内地券商经上交所直接在内地购买试点范围内的港股,即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以及同时于港交所及上交所上市的A+H股。
值得一提的是,“沪港通”对于香港投资者的资格并无具体限制,但要求参与的内地投资者其证券账户余额需要有50万元人民币。根据上述所设定的投资特定范围,则香港投资者可投资的A股股票有568只,占A股市值的90%;而内地投资者可投资的港股股票则有266只,占港股市值的82%。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内地资本市场的稳定,“沪港通”在试点初期,对人民币跨境投资额度实行总量管理,并设置每日额度,实行实时监控,股票结算与资金交收将通过本地结算所先在本地进行对减,然后再以净额方式与对方结算所作最终结算。其中,投资A股的“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而投资港股的“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据彭博整理的数据,这相当于过去一年港股每日买卖平均值的21%及上交所日交易量的14%。
之所以“沪港通”采取上述各种制度设计,主要是考虑到风险可控原则。就如李小加所言,“沪港通”是内地循序渐进开放资本市场的一大创新,旨在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成效。即两地市场尽可能地保留沿用自身市场的法律、法规、交易习惯,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对投资者的限制因素,让市场力量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最大幅度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
“沪港通”救不了市
可以说,“沪港通”是七年前曾呼之欲出的“港股直通车”的变形,只不过,与“港股直通车”相比,“沪港通”在投资范围以及投资额度上做出了具体的限制。尽管这是一个打了折扣的“港股直通车”,但丝毫不妨碍资本市场为之欢呼雀跃,特别是在近期两地股票市场表现低迷的大背景之下,在公布“沪港通”的当日,上证综合指数上涨1.38%,深圳成指上涨0.69%,恒指则上扬1.51%。
七年前,“港股直通车”宣布之后,恒指数月内飙升上万点,“沪港通”则无法重演上述情景。有分析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这主要是由于“沪港通”对于投资额度有所限制,此外,相较于2007年资本市场在金融海啸发生之前处于亢奋的状态,以及彼时市场资金充裕,投资者投资热情高涨,目前资本市场的流动性缺乏,而由于美国启动退市程序,投资者观望气氛浓,且无论是香港的投资者抑或是内地的投资者,对于对方的资本市场仍不甚熟悉,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教育之后,“沪港通”的成交才能活跃。
港交所股本证券与定息产品及货币联席主管陈秉强在近期举办的传媒沟通会上亦表示,在“沪港通”的机制设计下,投资A股的3000亿元人民币额度并不会对A股构成太大的波动,因为3000亿元人民币只是A股市场的1%。不过,他亦表示,一旦出现“极端情况”,必要时“沪港通”可以暂停,若有个别股票涉及极端操作的话,可因应当时情况关闭交易信道。
据悉,为确保 “沪港通”的顺利推出实施,港交所将在5月至8月期间举行多场市场参与者推介会,并会要求与会者提交意向书,而在9月份,“沪港通”会进行市场演习,以确保市场有足够的准备。
“沪港通’不是一个A股短期救市方案,其推出更主要的考虑是改变市场机制,引入新的市场活力与理念,形成一个长期的制度安排,逐步实现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李小加如是说。同时,他又表示,“沪港通”也不是中央给香港的大礼包。他强调,“沪港通”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制度的稳步提升与结构上的互联互通,“开始时静悄悄没关系,长久稳定的市场活力才算最终胜利。”
分流投资渠道
“沪港通”无法令股市飙升,但它促进了人民币的双向流动,它为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增添了投资的渠道,特别是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更加愿意持有人民币,因为他们现在可以通过“沪港通”投资股市。陈秉强认为,“沪港通”政策推行后,制度成本会逐渐减少,对人民币发展有正面影响,相信会有相关人民币的定价产品出现。
由此一来,离岸人民币增添了回流的渠道,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是有利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资金池将得以壮大。不过,投资者今后可以通过“沪港通”直接投资两地股市,这将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其他投资渠道造成挑战,特别会对R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QF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起到分流作用。
在过去,若香港个人投资者希望投资内地资本市场,往往需要通过购买RQFII产品来实现。实际上,目前RQFII投资额度的使用并不活跃,根据港交所的数据显示,在香港上市的RQFII A股ETF产品中,除了南方A50 ETF,其余基金的RQFII投资额度使用率均不到50%。
沪港通开户测评答案范文第2篇
推进者与受益者
【图注:沪港通开创了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这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 ;沪港通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沪港两地存量上的重新分配,而是在于通过市场的融合与碰撞,把目前还未进入资本市场的巨额增量引入到两地资本市场。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
7年之后,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2014年11月17日晚,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如釋重负。沪港通“通车”首日:“港股通”即内地投资者购买港股方面,全日额度105亿元人民币,首日成交量为17.68亿元,占比约16.8%;“沪股通”即香港投资者购买A股方面,全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至11月17日下午1时53分已告用罄。
对于这个将中国资本市场领入新时代的沪港通,他用12字评论了首日的表现:“波澜不惊、冷静开场、总体平稳”,他称这种情况令他满意。
对于两地的投资者来说,沪港通并不陌生,因为在7年前,一个叫“港股直通车”的创新模式曾刺激了香港市场敏感的神经。
7年时间,从“港股直通车”演变为沪港通,背后则是内地和香港在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艰辛。在李小加看来,推动沪港通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无名英雄”。
温家宝的“考量”
2007年初,天津滨海新区与中银国际在进行业务交流时碰撞出了“港股直通车”的雏形:如果能允许个人购汇并通过中银国际投资香港股市,中行天津分行就能卖出一些外汇,中银国际也能赚取一些交易费。此举既符合国家遏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精神,又能给中行带来业务机会,何乐而不为?
时任中国银行行长肖钢(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天津市政府十分欣赏这个想法,不久即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后来外界普遍解读,肖钢提到的“国家有关部委的肯定”就是当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的一份方案。2007年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突然公布了《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首次允许所有中国大陆公民直接或间接在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开立个人境外证券投资外汇账户,投资于在港交所公开上市交易的证券品种,购汇规模不受限制。
该方案出台后,“港股直通车”却迟迟未获证券监管部门的“准生证”。2007年10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港股直通车”先测试才能推出。
2007年11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对于迟迟没有开通港股直通车做了解释。
温家宝表示,“港股直通车的实质意义就是允许一部分国内资本流动,因为香港资本是开放的。但是中国的资本全流动还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监管,否则会引起中国资本市场发生大的波动。”
当时,有港媒评论温家宝总理的表态是对港股直通车“悬崖勒马”,并评论,如果在各项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地推出“港股直通车”势必会影响未来两地资本市场的合作。
画在纸上的“沪港通”
同在2007年,就在“港股直通车”被叫停的同时,由香港特区政府向内地建议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计划的试点则已经推出,并且随着时间推进运作得越来越顺畅。于是,在2011到2012年之间,香港的中资证券业协会以及多个地区证监局都提出了“QDII2”即“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计划,建议利用QDII的额度,尝试让内地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投资港股。
这一建议当时很快获得监管层的回应,当时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香港表示,推动中港资金互动,考虑引入个人投资者,随后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会议上,央行提出当年要积极做好QDII2试点准备工作,首次提及QDII2公开试点。
但投资者和市场并不满足QDII和QDII2。
两年前,在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议题之一的金融改革浪潮中,上交所开始寻找如何在资本市场中破题的路径,并与港交所高层一拍即合。
李小加回忆,2012年的某一天,在深圳的一个小茶馆里,他与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坐在一起探讨沪港两地市场互联互通的构想,在一张纸上画出了沪港通制度设计的框架,“这是最初的草图,当时我们真应该申请个专利”。
申请专利是一句玩笑话,却从一个侧面道出沪港通的意义。沪港通在制度设计时,既尊重两地的实际,又重视引入新的理念。“虽然过程起起伏伏,但最终用创新的思维,克服和填平了两地的差异。”桂敏杰说。
沪港两地市场在结构、交易制度、基础法律、监管等层面的巨大差异,使市场互联互通的途径构建充满挑战。比如,港交所的交易,采用港币计价和结算,而上交所用人民币结算,两个币种同时交易,如何报价,如何结算?
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介绍,在沪港通的设计中,采用了主场原则与投资者习惯兼顾的原则。香港投资者在提交订单前,完全按照港交所的规则进行,上交所的投资者在提交订单前按照上交所的规则进行,而提交订单后,按照对方交易所的规则执行。这样,两个区域的投资者没有陌生感。
在货币的使用上,香港投资者投资A股,采用人民币直接报价,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仍采用人民币报价、港币交易,由系统自动将人民币转换成港币清算。
此外,沪港交易所之间的清算,也首次采用了中央对手方清算的模式。即香港中央结算公司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订立关于建立沪港结算通的协议。比如当香港投资者购买A股,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将为香港投资者的交易承担交收责任,并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完成交易结算。
考虑到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规则上的差异,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新机制有资金门槛:50万元股票市值。“香港市场没有涨停板,所以,出于对内地投资者的保护设了这一门槛。”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总经理戴文华说。
“经过两地的努力,我们终于把草图的设想落到了实际。”李小加坦言,沪港通的创新机制,创造了多个第一,为两个存在差异的交易所联通做出了示范。
两地“证监会”的使命
沪港通上线前夜,李小加深情寄语,将沪港通试点交易的开通,比作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首发车,并称在沪港通推进的过程中有两个“无名英雄”,一个是中国证监会,另一个是香港证监会。
“要知道,互联方案从开始到启动,从案头工作到沟通协调工作大多是两地的监管机构在具体进行。”李小加说,两地证监会不仅推进了沪港通启动,也逐渐成为两地金融对接的桥梁。
4月10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原则批准沪港通试点。此后,两地证监会、沪港交易所、两地结算机构从规则体系、业务方案、监察与风控、投资者教育与海外推介、技术开发与测试等方面,切实推进沪港通筹备工作。
10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共同签署了《沪港通项目下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加强监管执法合作备忘录》,至此,内地与香港关于沪港通跨境监管合作的制度安排已完成。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 为了使得沪港通相关业务工作顺利进行,内地及香港累计约1.5万名工作人员参与了沪港通相关业务方案、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工作。沪、港交易所在香港当地,北美、欧洲、中东地区多个城市进行了国际路演,向大型机构投资者介绍沪港通项目。
在沪港通于上交所的开通仪式上,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作为内地监管机构的代表发言时指出,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实现可兑换的情况下,沪港通开创了操作便利、风險可控的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这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他认为,沪港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大举措,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事实上,从叫停港股直通车到沪港通启动的7年间,中国证监会历经了尚福林、郭树清、肖钢三任主席,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证监会已经成为了两地资本市场合作和落实中央对香港金融政策的积极执行者。
总书记亲自拍板
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有舆论将沪港通称为李克强总理的博鳌“礼包”。
4月10日,内地和香港的监管机构发布批准开展沪港通的联合公告,从联合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沪港通正式启动,需要6个月准备时间。
但由于种种原因,市场并没有在10月份迎来沪港通“通车”。11月9日上午,来京参加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对外界透露,当日上午他见了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当面回应他说沪港通很快就会正式推出。
11月10日,内地和香港证券监管机构联合公告,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开始。历经逾半年之后,启动时间表最终敲定。
而就在沪港通启动前夕,国家财政部等三部门11月14日又联合发布税收优惠政策:宣布内地投资港股取得的股票转让差价所得,三年内免征个税。
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加强内地与香港合作的政策措施多使得香港成为最大的受益方。在金融合作方面,早在2012年中央政府就提出,将围绕便利香港长期资金投资内地资本市场、沪深港交易所联合设立合资公司、推出跨境ETF、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办理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提升粤港金融合作水平等方面展开工作。
对于沪港通的推出,香港特区政府、财经金融界,以及媒体舆论均予以欢迎。“中央支持”,多次成为香港多方评论的一大关键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感谢国家领导人及中央政府对香港的信任及支持。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也说,“我感谢中央政府各相关部委一直给予我们大力支持。”
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首日,在内地投资者对港股交易方面,成交最活跃的5家依次为腾讯(0700.HK)、中芯国际(0981.HK)、凤凰卫视(2008.HK)、中国移动(0941.HK)。上述股份均只在香港上市,反映出客户热衷于选择仅在香港上市的知名企业。
在香港投资者对A股交易方面,成交最活跃的为大秦铁路(601006.SH)、贵州茅台(600519.SH)、上汽集团(600104.SH)、平安保险(601318.SH)及伊利股份(600887.SH),显示交易大多集中在大盘股上,中小盘股较少。
沪港通大事记
2007年8月20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天津滨海新区将首家试点个人直接投资港股。
2007年11月5日
时任总理温家宝表示,迟迟没有开通港股直通车,政府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2011年8月
中国证监会宣布推出港股ETF基金,亦被称为“港股小直通车”。
2013年11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
2014年4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上宣布: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随后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原则批准沪港通试点。
2014年11月9日
参加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香港特首梁振英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当面回应他说沪港通很快就会正式推出。
2014年11月17日
沪港通正式启动。
沪港通开户测评答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