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指导导师申请书范文
合作指导导师申请书范文第1篇
本人就读硕士研究生以来,师从XXX教授。研究生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所修课程总学分为29分,其中学位课程17分,达到了本专业培养计划中对学分的要求。
在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以来,积极参与实验室科研项目。在参与的XXX课题中,主要负责核心理论的攻关工作,通过刻苦钻研,取得了相关科研成果,为后续实验平台的顺利搭建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在对科研项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获得的科研成果,完成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并已通过了硕士学位论文的格式审查。
综上所述,本人达到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学分的要求,完成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已按培养计划完成了规定的全部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现申请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请予以审查,准与答辩。
特此申请
导师评语
该学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掌握了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能够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关键技术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具备从事电子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能力。
该生在论文研究工作中,查阅和分析了相控阵天线测试诊断领域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论文撰写中所引用的资料真实可靠、研究方法正确、所得数据详实、写作规范符合要求、文章结构逻辑性强,达到了学位论文的要求。
合作指导导师申请书范文第2篇
您好
我叫XXX,今年刚参加了XX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想考入XXXX专业。我在大学期间已经听闻老师您的名声,所以在攻读研究生时,我特别做您的学生,与您一起参与研究。我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品学兼优,获得了“XXX奖学金”,获得了“校优秀学生”,争取入了党,在社团也成功组织参与了一些活动。我的初试成绩总分是XXX,英语XX,政治XX,专业课一XXX,专业课二XXX,相信在众多考生中能达到上流水平。我一直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希望您能给我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在未来跟随您学习,如果有幸成为您的学生,我更加认真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实现自己的价值。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渔情”,X老师,我怀着与孟浩然同样的心情,期待与您一度遨游真理的世界,希望您能给我这个机会,谢谢!
XXX
合作指导导师申请书范文第3篇
您好!
百忙之中打扰您,请多多原谅!
我叫XXX(男),是来自XX大学水务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今年报考您的研究生,我的考研总成绩为367分,其中政治59,英语一53,数学一115,专业课140。
素闻白教授您在泥沙运动力学及河流海岸演变、港口航道回淤专业领域,不但拥有渊博的学识,而且还有极高的知名度,所以作为一名志向港航发展的未来研究生,我真诚地希望,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如能在白教授您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我的学业,将是我最大的心愿。
但我深知道,能够有幸成为白教授培养、辅导的研究生,除了要求自己对远大理想的不懈追求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谦恭好学的高尚品德。所以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四年内,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始终保持着班级前三名,并先后通过了国家英语
四、六级考试,同时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还获得了“河北省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同时,为了充实和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我还自学了《结构力学》和《水工钢结构》课程;在个人思想和作风方面,我也时刻以个人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到模范带头作用,四年的班干部既给与了我服务大家的机会,也让我学习到了如何与人相处,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另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活读书、读活书的精英化人才。
尽管如此,但我知道,作为一名跨专业报考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的学生,自身仍有很多不足,但请白教授放心,我将以十二分的努力去弥补自身的不足,绝不会辜负您作为指导老师对学生深深地期望,同时我也坚信,在白教授您的带领下,我一定会学有所成!!!
最后,再次谢谢白教授,谨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学生:XXX(谨上) 2010年3月8日
合作指导导师申请书范文第4篇
(1) 既重视师生互动又强调生生间的互动的科学互动观。
(2) 实现“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的尽可能达成的目标观。
(3) 以集体授课为基础, 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 力求集体性和个体性统一的形式观。
(4) 包括合作性、竞争性和个体性三种学习情境兼容互补, 相得益彰的情境观。
(5) 合作学习应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主动学习, 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评价观。
基于以上的认识, 我对初中科学教学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探索。
1 搭台唱戏, 让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课程给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师不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还应是合作者和参与者。
(1) 帮助学生搭建合作平台。
合作小组的建立, 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 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作用。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 各小组具体分工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 根据组员的特长分工, 即让组员选择自己擅长的任务。第二种, 角色轮换, 即倡导组内互助, 使学生在助人中体验自身的价值。第三种, 有分有合, 重视交流。为学生搭建一个带有竞争性、协作性及个性化的合作平台, 这是有效开展合作探究的基础。
(2)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适时启发。
教师应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当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持有不同意见争论不休时, 教师应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去思考。例如:
(1) 实验点拨:通过增设实验、改进实验、重做验证实验、并再读课本, 辨清模糊认识。如:《碱的性质》除石灰水水垢。学生在讨论“久置石灰水的烧杯内壁附着一层白色物质, 它是什么?如何除掉?”时, 有的学生说用小刀刮, 有的说用洗衣粉洗, 有的说用火烤并用实验验证, 从现象来看, 结果都不理想。在此, 演示实验:用稀盐酸除水垢, 效果明显, 方法简单、快捷, 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2) 问题点拨。设计一些有坡度的小问题, 逐渐点拨学生思维, 使之思路入轨, 弄清应该内化的知识内容。
(3) 小结内化。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后, 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零散的, 认识层次也比较低。需要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讨论归纳, 将零散知识点串成线, 织成网, 以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1]
2 统筹考虑, 使问题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口味”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需要教师自己的认同, 还需要课程的认同, 学生的认同。只有实用的东西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 一句话, 要确定好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 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 欲罢不能”的地步, 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 学生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 这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 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 有交流的需要时, 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
2.1案例1
现有各种规格的不锈钢丝和铜丝。请你设计实验研究方案, 比较不锈钢和铜这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
问题一出, 学生开始讨论。发现学生根本无从入手后, 此时教师择机可添加了两个小题目: (1) 实验研究中对不锈钢丝和铜丝的选取有什么要求? (2) 根据题目的要求, 设计的实验原理图。引导学生重新开始讨论。
讨论后学生设计出了以下几种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因此, 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 当好“导演”, 提出有效性问题, 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而力所不能及的, 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实在简单的不必讨论, 直接让学生回答。[2]
3 形式多样, 使课堂讨论更具吸引力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 就其范围来讲可分为:全班讨论、小组讨论、邻桌四人讨论和同桌讨论等, 一般来讲, 比较重要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各组选代表在全班陈述组里的意见。这样既在较短的时间里集中了全班的意见, 使学生们的看法得以交流和切磋, 又使那些不善于当众发言的学生有所准备。一般性的问题可随意地由四人或同桌进行议论。
在教学实践中, 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这样, 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 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加讨论, 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不使学生固定在某一个位置, 不断接受不同同学的观点和影响, 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某种“态势”。
4 授人以渔,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
法国工程师林格曼曾经设计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拉绳实验[3]:把被试者分成一人组、二人组、三人组和八人组, 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结果发现, 二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八人组的拉力则是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拉绳实验”中出现“一加一小于二”的情况, 明摆着是有人没有竭尽全力。这说明人有与生俱来的惰性, 单枪匹马地独立操作时, 就竭尽全力, 到了一个集体, 则把责任悄然分解到其他人身上。现实生活中再加上学生的依赖心理, 就加剧了这种不合作的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合作学习既要发挥个人的作用, 更要发挥集体的作用, 要使这两个作用相辅相成, 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 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 (2) 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 重视采纳他人的意见, 才能优势互补, 共同提高。 (3) 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 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 取长补短, 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4) 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3]
很多时候, 教师站在讲台上, 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 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 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 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的指导原则是让学生依靠小组的力量,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讨论。
5 及时评价, 是合作学习的催化剂
评价不是为了排队, 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组织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以小组为基础的奖励机制。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对他或他最期望行为给予关注, 很快, 其他小组就会模仿受到教师积极关注的小组。而如果教师对不期望的行为, 如学生擅自离座, 随便讲话给予关注, 即使这种关注是消极的, 那么其他小组也会步其后尘, 也引起教师的注意。如果教师对这些不认真的行为不予理睬, 而对那些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认可, 很快, 大多数甚至所有的小组都会向模范小组看齐。评价学生的成绩, 不再以书面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手段, 而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过程来综合衡量, 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更重视学生的平时作业、学习态度、课堂行为, 从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多元评价。[4]我们设计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平时成绩记载表, 以此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
另外, 小组内或小组之间的可通过自评互评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通过小组自评, 可以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利于合作技能的学习, 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的成功提供手段。同时通过评价使评价者得到鼓励和精神支持, 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总之,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 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 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如何进一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过程, 有待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从搭台唱戏、统筹考虑、形式多样、授人以渔、及时评价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 初中科学“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从中挖掘合作学习的优势, 进一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过程。
关键词:合作学习,科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香风.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实现学生的有效合作[J].教学月刊, 2006 (5) :14.
[2] 武维芬.课堂提问应反思的五个“?”[J].教学月刊, 2005 (2) :40.
[3] 黄金清.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5, 5:69.
合作指导导师申请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