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个性化设计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个性化设计范文(精选11篇)

个性化设计 第1篇

一、文字在名片设计中的个性化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 文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已超出了只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表达作用, 在视觉语言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印象的同时, 增加趣味性与人格化魅力, 从而使设计作品在众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名片设计中, 文字的图形化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文字与行业之间找到相互关联的内容, 把文字按照行业中某个代表性元素进行图形化处理, 这样既可以直观表达行业属性又可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文字充满生机。摇滚音乐人把名片上的字体放大, 选择厚重的粗体字, 倾斜着排列在长方形名片上, 配以适当的颜色, 可以给人一种摇滚乐特有的震撼感和音乐的节奏感。酒吧管理者把字体设计成霓虹灯管的造型, 弯弯曲曲地构成酒吧的名字, 一个雅致的霓虹灯抽象图形象征了一个新潮的酒吧, 既有象征意义, 又充满现代感, 与酒吧文化紧密联系。对印刷字体合理编排也不失个性, 通过对字体、字号的选择, 讲一个小小故事或者介绍一下自己幼年趣事, 又或者写下一段自己童年时代的滑稽想法, 这些都会让受众看到之后会心一笑, 名片的价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二、图形设计在名片设计中的个性化应用

图形是视觉语言的要素之一, 同时也是视觉语言的核心, 它在信息的视觉传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形在设计信息传达上比文字更有优势, 图形是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 文字是重要补充。图形比文字传递信息更快, 语言文字常受到国家、地域或民族的限制, 视觉图像则具有超越国界和听觉语言的优越性, 是一种能够直接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特殊语言形式。就信息时代来说, 视觉图像的广泛应用能消除障碍, 使听觉语言信息和思维意识通过视觉语言的传达得以快速识别和传播。视觉图形具有多种形式, 其中绘画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绘画中呈现的自然肌理应用到名片当中, 可以给作品带来一种特殊的美感, 为作品带来一种新的意蕴。例如水墨特有的变幻莫测的渗化效果独特而无法复制的肌理语言, 已潜移默化地融会在我们的文化和艺术体验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演进, 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从生活的环境、方式和追求诸方面虽有了很大的改变, 但是手工绘画所带给人们的是返朴归真的视觉感受, 不自觉地增强了设计所要言说的创意与构思。不同的绘画材料造成不同的肌理语言。而在名片设计中如何利用绘画的肌理, 是至关重要的, 它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观察和想象的敏锐程度以及设计的综合能力。恰当的肌理语言能够使平面设计富于形象特征和微妙的变化, 使设计语意更加鲜活明丽、生动感人

三、色彩搭配在名片设计中的个性化应用

色彩对成功的名片设计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因而作为名片设计师必须掌握丰富的色彩知识。色彩是个性名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名片中色彩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必须体现持名片者的个性或职业属性, 又要美化名片的版面, 同时还要与社会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受众的欣赏习惯等方面相适应。在个性名片中运用色彩时, 设计师要充分展现色彩的魅力, 表现出作品的主题和创意。首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影响色彩感觉的各种因素, 由于人们生活经历、年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理反应的差异, 对色彩的感受也有的不同。在运用色彩上应考虑它的色彩意象, 这样才能更贴近主题。比如蓝色具有理智、准确、忧郁的特点, 因而平面设计师大多利用蓝色去传达强调科技、效率的形象;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特点, 是中性色彩, 可和多种颜色搭配, 比较容易协调各颜色之间的关系, 设计师经常用灰色去传达朴素高雅的形象。在色彩配置和色彩组调设计中, 设计师要把握好大的色彩基调和色彩倾向, 色彩组调要保持画面的均衡、呼应和色彩的条理性, 作品画面要有明确的主色调, 要处理好图形色和底色的关系。

色彩在平面设计中是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 借助它可以在一个二维的平面空间创造出惊人的视觉真实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因而是把握人的视觉第一关键所在, 是一幅平面设计作品表面形式的重点所在, 更是一幅平面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总之, 文字与图形、色彩都是视觉语言中较自然、较准确的传达媒体, 它们在沟通人们的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平面设计中文字符号和图形、色彩的运用, 影响着平面设计的表现性思维的表述, 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使平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和准确, 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这些视觉语言符号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 给名片设计带来了各种变化的可能。

摘要:从名片设计诞生开始发展到现在, 其形式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同。为突出名片的设计美感与个性, 名片中视觉元素的个性化设计成为设计师主要考虑的方面, 这些视觉语言符号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 给名片设计带来了各种变化的可能。了解这些元素符号, 并在设计中有机的运用这些元素设计出个性化的名片。

个性化设计 第2篇

在网页设计中,如果想要独树一帜,不妨在最直接吸引眼球的色彩上下下功夫,大胆的使用色彩,能够让你的网站更个性化。然而配色问题一直是设计行业的挑战,如何用好色,配好色,分清主次,自然需要潜心研究了。如果做得好,那么效果会极具冲击力。推荐您看下我们之前推荐的人气文章《配色三部曲》。

本文收集了一些大胆用色的优秀网页设计案例。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Studio MPLS

Heikopaiko

do a backflip

BarCamp Omaha

Brand Village

100 Ans de Tour

Spring/Summer

Snipcart

Reunite the River

Think Big

Caramel Budgie

Nineswiss

Parallax.js

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 第3篇

关键词:作业;个性化;设计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也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但如今,很多学生都对作业有一种厌烦的心理,他们一般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和催促下完成作业,形成了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如何改变作业在学生心中的传统形象,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主动完成作业呢?

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发展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所以,在作业设计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充分调动其写作业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对作业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一、寓学于画

这种作业设计是建立在绘画基础上的。由于小学生喜爱绘画,对颜色、图形十分敏感,把绘画与作业相结合的作业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这一方法适用于古诗的教学。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所以绘画与古诗能更好地结合。一句古诗便能对应一幅画,古人在诗中对景物的描绘是概括性的,学生可以根据一句古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诗人所描绘的景物。把诗中的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因为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对文字的记忆要快速、要深刻。

二、寓学于生活

学习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处处是知识,知识的学习最终也要应用于生活。所以,作业的设计要让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例如,在学习“木”字旁时,老师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去了解街上的树木的名称,并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水果名称中哪些是带有木字旁的,课上可以让大家把搜集来的词汇进行交流与讨论。这种作业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也能增加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让知识更接近生活、融于生活。

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中心、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逐渐渗透到教学中,我们也要把这种理念引入到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中,让作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个性化设计 第4篇

随着服装市场的极大丰富, 推动了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从基本的大众潮流上升到自我个性实现的需要, 传统的针对大众化消费的服装[1]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表达的需求。同时, 随着国民的教育程度与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追求个性的消费者应运而生, 市场上千篇一律的服装产品已经不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了, 而他们则希望寻找到能体现自身个性特征的服装款式, 新颖、不拘一格的服装提供了展示自身个性的特点, 这正体现了个性化服装设计的需求。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 各企业服装设计平台不断调整结构, 能够让设计者在自主式、交互式的环境中设计出能体现个体个性, 凸显个人魅力的服装。然而现在大多个性化推荐研究都集中在互联网、电影以及图书馆等方面, 而对如服装这种比较模糊不易量化的物品方面的个性化推荐研究还不太成熟[2]。

传统的服装设计系统仅仅提供了最基本的服装展示、技术供需信息发布、以及基本的服装拼接功能, 但在个体差异、用户行为等方面体现的比较薄弱。而个性化服装设计协同云平台的重点在于个性化和智慧聚合, 需求用户一方面可以在草图资源库中能够寻找到能够表达自我个性色彩的服装,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自我需要通过平台给服装设计师发出需求任务申请, 而设计师则根据需求进行创造设计。平台还有一种更加突出注重设计师的设计个性化的需求, 这种设计面对的目标群的选择也更具有针对性, 既不盲目追求大范围的用户群, 也不会特定针对某个极端个体的用户行为, 而是重视寻找那些有着同样个性化追求与审美观点的用户, 方便他们交流心得。同时, 在个性化服装设计平台中, 每个用户都共享草图资源, 并可以对草图提出改进建议, 从改进建议中获得设计灵感, 体现了一种基于群体智慧[3]的设计方法。

本文从个性化设计的需求出发, 以云计算及协同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个性化服装设计协同云平台模型, 通过互联网服务运营的软件即服务应用模式[4], 结合个性化服装设计的实际应用需要, 给出了其中各角色的工作流程及实现。

1 个性化服装设计协同云平台模型及其功能设计

1. 1 模型

云计算[4]环境主要分为3 个层次: 基础设施即服务, 平台即服务, 软件即服务。而个性化服装设计云平台就是一种典型的软件即服务 ( Saa S) 云服务使用模式[6], 即通过服装设计协同云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绘制个性化服装款式所需的所有服务。

个性化服装设计协同云平台模型如图1 所示。系统由门户和资源池构成: 个性化服装设计协同云平台门户主要提供基于网页的服装草图资源浏览、草图设计、款式推荐、资源分享等, 它为服装管理者、设计者、以及游客的交互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门户; 云平台资源池由包含云平台存储和云平台服务器在内的云平台硬件基础设施构成, 它为服装设计用户体验提供了硬件保障。系统的目标就是运用云计算、云存储实现个性化服装设计, 草图资源的共享, 建立草图仓库服务等, 根据个体差异偏好的设计, 使得个性化服装设计实现大范围的合作与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的用户分为: 系统管理员、设计师和需求用户三类, 他们通过门户中的服务接口对云平台资源池中的相关资源进行操作。

1. 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是为服装管理者、设计者、以及游客的交互提供一个统一的交流、共享、设计门户, 根据上面的目标及需要建立的功能, 大体上, 本系统是以云平台、B/S架构为基础的, 构建了操作简洁、功能强大的个性化服装设计协同云平台。平台门户主要分为设计中心、展览中心、管理中心、个人中心四个模块。设计中心主要功能是草图的个性化设计与部件拼接, 款式推荐功能的设计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行为搜集, 完善了平台中服装设计个性化的特点, 丰富了平台的功能性。展览中心完善了平台中服装设计草图的共享, 用户可以查看相应的配件资源、草图资源, 并从中吸取设计的灵感, 人气作品更是增加用户对草图的审美评价。管理中心由管理员负责对系统的资源进行管理, 包括草图资源、人力资源、任务需求等, 并根据用户级别分配相应的权限, 且搜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用户行为, 不断地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个人中心主要有设计师和需求用户两类,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对个人资料、个性作品以及任务信息等进行增删改查, 并且保存了用户的个性偏好, 用户还可以通过偏好调整功能修改自己的偏好类型。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 所示。

2 关键模块

个性化服装设计协同云平台不仅支持个性化草图展示, 同时支持协同设计, 包括作品交互设计、作品交易、风格推荐等功能。同时作为协同云平台[7], 就要实现个性化专业风格推荐、专家设计信息资料、草图资源数据库的整合。其中图2 中的每个功能模块均需与草图仓库服务云交互, 利用云存储中的相关信息库, 平台门户通过草图仓库服务云查询云中的设计库以及数据库, 达到个性化协同设计需求的目的, 这一做法兼具了云存储服务及协同功能的优点。本节重点以两个核心功能模块为例来讨论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草图仓库服务云和设计中心。

2. 1 草图仓库服务云

在整个系统模块中草图仓库服务的核心就是解决云中的设计信息库、专家知识库、草图数据库等解决方案与外部数据的存与取。在云中的数据是以分布式存储[5]的, 共享资源被切分为多个数据块分散存储在云中的节点中, 每一块数据都有备份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中。当大量用户存储和访问数据的时候, 能够很好地分担存储和访问的压力, 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对于草图仓库服务, 通常有两种角色: 一是云计算服务的提供者, 即提供云平台的供应商, 如谷歌、亚马逊等, 为“云资源”的基础架构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是“云资源”的存在基础。二是云计算服务的使用方, 即平台面向的用户, 如管理员、设计师、需求用户, 他们是云共享资源的服务对象。

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支持下, 在现有的个性化服装设计平台基础上部署云服务, 这种模式下, 首先由各终端按照预订规则提供自身的设计信息、草图数据等资源, 然后由云服务端进行整合并部署在服务端。云服务端以Web Services的方式向各用户提供访问接口, 获取用户需求[5]。

平台中的设计师将草图、设计数据等资源存入云端的过程, 如图3 所示。设计师经身份验证进入平台后, 拥有合法数据上传权限, 提交本地资源路径和云中的路径后, 平台并不马上分配空间, 而是在开始时, 在自己本地文件系统使用临时文件中缓冲的数据, 只有当草图资源数据量达到一个块大小时, 平台才通知命名节点分配存储空间, 在得到确认后, 平台把数据写到相应的数据节点上的块中。

用户获取存储在云中草图仓库中共享资源信息的过程, 如图4 所示。用户通过浏览器登录到系统交互平台, 通过合法身份验证后, 拥有合法读取草图仓库中资源的权限。在浏览器中通过搜索或分类查找等功能, 向云服务器申请查找数据, 服务器向命名节点发出数据文件读取的请求, 命名节点根据名称请求定位到该资源文件存储的数据节点的信息, 客户端通过不同的节点接收到数据后将内容整合成资源文件。

2. 2 设计中心

设计中心, 是草图设计的主要模块, 将需求者的设计需求和设计师的设计才华有效地结合起来, 共同设计出具有个性色彩的草图。在设计中心, 平台共享的是服装草图资源和服装设计人力资源, 一方面用户通过平台上传自制的个性服装草图, 或者参考下载其他用户的草图; 另一方面, 无草图绘制能力的用户可以通过设计中心, 寻求有设计能力用户的帮助, 并提出相关的个性建议。设计中心的基本功能有服装上传功能、个性设计功能、草图拼接功能和用户行为记录及款式推荐功能。

传统的服装设计系统虽然能够提供许多实时或非实时的会话和协作创作工具供用户之间交互, 但是他们存在的一个共性缺陷就是不能准确地表达用户之间的个体差异, 不能根据用户的个性色彩激发创新设计产品, 并且也不能从一般的用户行为推广得到多用户之间的流行时尚等。针对上述不足, 本系统主要研发了一个款式推荐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实现基于用户情感和情感偏好等各类主客观因素的设计: 采用评价反馈推荐机制, 根据用户的喜好从评价中抽取用户行为, 推测出用户喜爱的草图并建立偏好库。系统根据不同用户的对应的职能和结构划分, 将用户划分为系统管理员、设计师和普通需求用户三类。设计中心模块的三类用户交互过程的总体结构如图5 所示。

系统管理员: 属于系统中最高权限的用户, 主要负责对各级管理员、草图设计师、需求用户权限职责进行统一监管理, 并且对其进行合法的身份验证审核, 统一维护系统的安全行为规范。在资源管理方面可以对系统草图资源进行管理审核, 防止不规范草图的恶意操作, 给予相应的用户查看修改草图资源的权限, 并对个性化推荐进行维护管理, 以保证算法的鲁棒性。管理员除与其他角色团体进行通讯以外, 还对整个系统流程进行监控, 包括对草图数据的处理、备份的控制, 并且对系统的流量以及突发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 同时对所有合法用户提供较高层次的服务管理。

设计师: 设计师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很好地表达自我个性与主张。设计师的个性通过草图传递给用户。设计师可以上传自己设计的草图, 也可以使用平台的草图拼接模块设计草图。同时, 设计师可以通过任务列表查看目前可接受或可完成的任务, 当申请任务时系统通过通讯模块接收到需求用户的详细任务通知, 然后控制模块负责将接收到的信息与设计师本来的任务表对照, 系统自动帮助设计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划自己所参与设计的任务 ( 同一时间设计师可以申请多个任务) , 并提交给发布任务的需求用户。任务记录清单记录设计师本次任务的相关信息, 包括任务名称、开始结束时间、任务难度等级、需求用户的反馈修改意见、设计师的多次修改方案、设计师的信用评分、最终设计草图等。设计师在提供需求用户帮助时, 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 还可以获得设计灵感, 从而可以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需求用户: 这些用户有一定服装设计素养, 对于求制服装草图的需求比较强烈, 他们的自我意愿强烈而对服装的表达却又比较模糊, 他们会意识到需要某种风格的服装, 但由于自身专业修养的欠缺导致这种意识不可能清晰到具体的款式、纹理、图案等细节。以用户名义将相应任务发布, 通过通讯模块告知所有的其他用户和设计师, 让他们可以查看到设计需求任务, 通过通讯模块相互通信体现了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协作性和交互性。在任务需求开始时, 其他设计师、需求用户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似的任务, 如重复提问和设计而导致的人力和硬件资源浪费等问题, 款式推荐功能可以根据系统内预先存储的任务基本记忆库, 按照一定的推荐算法, 提供最优的参考款式, 对于款式推荐下面将会详细说明。而其中的草图仓库是个优化智能库, 随着时间的推进, 用户之间的不断交互设计, 系统会不断增加新的草图资源, 以优化个性化设计和推荐等。

随着人们审美观点不断的与众不同, 正是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催生了个性化设计的发展, 正由于这样个性化的需求逐渐从个人走向群体发展成一种流行, 而有着强烈个性特点表达的服装才有了真正适合的需求用户。另一方面, 在交互模块中, 设计师和需求用户不应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一对一模式, 由普通需求用户发布需求任务, 然后再由设计师独立参与完成这一任务。而在本系统中, 设计师也会受自身设计爱好、积分等级、排名等激励因素的影响, 在任务平台的寻求相关设计任务的同时也可发布需求设计任务, 获得需求用户的积分及经验帮助和其他设计师的技术帮助, 共同合作实现平台的智慧共享, 为将来平台的实际商用价值奠定一定的基础。

系统管理员和设计师、需求用户这三类通过在Web服务器上建立应用程序通信连接。他们主要通过通讯模块和相应的控制模块接收来自服务器的消息, 将消息转化为界面显示给客户端。

3 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个性化服装设计平台主要以网页的方式展现给用户, 用户登录平台后首先可以查看任务广场, 查看有没有需求任务 ( 如需求用户可以查看任务进度) , 平台中包括草图库、配件库和匹配体验等功能, 这些无一不体现个性推荐设计的风格, 网页的功能模块上面已经介绍过。平台实现的效果如图6 所示, 其中去后台功能只供管理员进入。

个性化服装设计用户款式推荐中偏好调整如图7 所示, 本模块主要通过计算用户对于每一件服饰的偏好, 推测出用户喜爱的草图, 搜集用户行为。根据功能设计, 系统会随机推荐20件整件草图给用户打分, 并记录数值。用户在一次填写完20 个分数后, 可以提交他们的打分。数据智能计算的时候需要拆分这些整件的草图到配件, 然后计算用户对于每一件服饰的偏好。系统也会自动抽取用户的一些行为, 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偏好库。

而另外一方面, 系统会根据已经抽取好的用户行为, 通过内置的系统输出端, 推测出用户喜爱的草图, 这样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建立好了自己的个性化偏好库。这套自动收集用户偏好并通过计算展示为用户推荐个性化草图的功能, 其实现主要神经网络算法能准确判断用户的行为偏好。具体的推荐形式如图8 所示, 系统通过“猜你喜欢”为用户推荐个性化服装款式。

系统根据搜集到的数据会计算用户喜好的几个配件, 然后随机组合成整件的服装。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服装并不一定是在数据库中的, 他们是临时拼接而出的, 所以这是一个充满随机变化的版块。这里的不可预见性同时也增加了网站个性化色彩。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个性化服装推荐系统, 采用了互联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个性化服装设计的协同技术平台。基于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服装设计协同云平台中的款式推荐打分模块是为了收集用户行为, 提高平台的功能性和友好程度而设计的, 有利于凸显个性风采。通过需求、设计双方在这一平台上的草图资源共享、协同设计, 将有利于解决目前服装设计系统不能体现个性色彩的问题。同时, 有效地集聚广大服装设计师和个性用户的创新潜能、智慧, 积极引导个性化发展, 这种以个性化为需求为特色的服装设计体系, 对服装设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对于平台的个性化行为深入推广问题, 以及接纳服装设计企业、品牌设计企业等也尚未加入此平台, 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慧捷.个性化趋势下的服装设计现状研究[D].东华大学, 2010:5-28.

[2]成果.个性化服装款式系统风格决策模型的研究及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0.

[3]Cui Xia, Dai Ruwei, Li Yaodong.The Emergence of Collective Wisdom in the Hall for Workshop of 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J].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03, 15 (1) :146-153.

[4]Li Weiping.An analysis of new features for workflow system in the SaaS software[C]//ICIS’09 Proceeding of the 2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Science: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lture and Human.New York: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2009:110-114.

[5]Wang Xiang, Pan Yu.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1, 47 (15) :57-60.

[6]Chen Kang, Zheng Weimin.Cloud Computing:System Instances and Current Research.[J].Journal of Software, 2009 (5) :1337-1348.

[7]霍丽, 于淼, 高义栋.云计算支持的群体协作学习环境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5) :77-80.

[8]Zheng Yihua, Nan Kai, Yang Deting, et al.Realization on conference-oriented cloud collaboration platform[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1 (S1) :176-179.

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第5篇

一、小学数学作业现状

1.机械作业。现在的小学生身上的担子也是很重的,他们也面临着考学的压力,家长们都盼着学生从小成绩就好,可以在重点学校学习,学生每天都在被家长念叨要好好学习,要取得好的成绩,家长们还时常把自己家孩子和其他家孩子进行比较,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觉得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就给学生布置作业,作业对学生来说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已经对作业麻木了,每天一放学回到家就是机械地开始做作业,这样机械地做作业就使得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做作业,学生并没有真正用心地在做作业,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寒暑假作业都是要求学生在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之内完成的,但很多的学生都是在放假前两天就完成了,这就是学生在机械地完成作业。

2.题目又多又难。一些教师总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想要让学生可以见识到各类的题型,以便在做题的时候,可以快速地找到做题的方法,于是这些教师就开始采用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加大了学生的训练量,如此大的作业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学生每天都疲于完成作业,休息的时间也不够,整天感觉自己的脑袋昏昏沉沉的,做题的时候也感觉自己的头脑并不清楚,眼睛也会感觉非常疲劳,教师不仅布置的题目比较多,题目也都是比较难的,教师想要以此来扩展学生的思维,但是没想到,一些学生遇到难的题目感觉无从下手,反而开始破罐子破摔了。

3.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一般教师布置作业都是全班一起布置的,每个学生都需要做一样的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实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掌握程度和运用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让学生们做一样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不合理的,教师如果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出来,再让他们做这些题目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布置一些难的题目,班上只有少量的同学可以做出来,会打击其他同学的自信心。教师布置作业其实是为了查漏补缺,但是教师布置一样的作业是不能够让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查找出他们的不足。

二、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

1.布置富有乐趣的作业。做作业没有乐趣就像是在应付,学生不能够把作业做到尽善尽美,只有当学生对作业感兴趣之后,学生才会认真地对待作业,保证每个细节都可以做到位,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作业,比如,教师让学生运用“计时单位”对自己的一天进行规划,7点起床,洗漱20分钟,吃饭半小时,然后写2个小时的作业,再去看50分钟的电视等。教师还可以将数学和生活相融合,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动手的作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说,教师让学生动手画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然后把它们裁剪下来。

2.精选作业内容。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其实不需要太多,只需要保证每个题型都在其中包含着,可以让学生少做点无用功,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作业之前,可以对作业的内容进行精挑细选,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可以让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效率,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内容。

3.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需要正视每一个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学习上的情形,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能力、做题能力等来给学生布置适合他们的作业,教师要了解每个同学对每一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要明了学生的学习长项和弱项,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作业中出现的机械作业、题目多又难、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现象等都让我们惊心不已,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增添作业的趣味性,还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布置作业。

住宅的个性化设计探讨 第6篇

关键词:建筑住宅,个性化,空间设计,色彩

一、住宅个性化设计特点

设计师是住宅设计的主体, 因此必须注重住宅设计的质量与个性发展, 不能一味堆砌抄袭已有的住宅设计, 而应灵活运用自身知识, 利用各种多变的平面来合理布置住宅空间, 大胆构思与创新, 突出住宅的个性化设计。一方面, 要让住宅个性化设计成为吸引人们购房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 也要让建筑住宅在建筑市场中体现其独特个性, 成为建筑市场的一大特色。

二、建筑住宅要素的个性化设计

(一) 空间形式

住宅空间形式多变, 是最能体现使用者性格的。如方形空间简洁整齐, 让人感觉理智规整;曲面空间自由浪漫, 让人感觉活泼跳跃;不平行空间、非直角空间则新鲜时尚, 让人感觉层次多变、潮流新颖等。不用的住宅空间表现形式不同, 在空间的围合、穿插、渗透等都会让人在心理上、视觉上产生不同的感觉, 如封闭或开放、流动或静止、隔绝或融合等。因此, 住宅设计师应当根据住宅使用者的需求和喜好为其设计个性化住宅空间, 充分发挥住宅空间的结构优势, 丰富住宅空间的变化, 形成独特的个性化住宅风格。

(二) 空间造型

住宅空间造型的个性化设计是实现住宅个性化的重要内容, 住宅空间造型对使用者来说有重大影响, 住宅空间造型的个性化设计除了可以提高住宅室内空间的观赏价值, 还可以有效提高住宅空间的实用性。

当住宅厨房空间较小时, 此时可将厨房空间与室内客厅空间连成一体, 成“一体式”住宅空间结构, 再在厨房与客厅间适当添加鱼缸、绿色植物等, 让整个建筑空间在视觉上更显宽敞, 彰显绿色个性化。卧室的空间造型个性化设计则应根据使用者的性格爱好设计, 若使用者性格较文静, 则可将卧室设计成简约型空间;若使用者性格较外向热情, 则可利用错视空间理念将卧室设计成富有层次变化的空间。

(三) 界面质感

住宅的界面质感一般由所选用的建筑材料的种类及其呈现的质感来表现, 不同的材料质地也会给人不同的界面质感。如住宅采用坚硬光滑的材料, 就会给人冰冷陌生的感觉;若采用柔软舒适的材料, 就会给人亲切温暖的感觉;粗糙的大颗粒材料会让人与住宅空间界面的距离感缩小;而细腻的小颗粒材料则会放大人与住宅空间界面的距离感。

要设计个性化住宅, 设计师必须对住宅使用的建筑材料有充分的了解, 不仅要熟知材料拼接组合方式的纹路变化对建筑空间尺度的影响, 还要了解使用材料的变化对住宅空间的限制作用, 灵活运用不同的建筑材料, 塑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个性化住宅环境。

(四) 色彩与照明

色彩与照明是直接反映住宅空间性格的重要部分, 这是因为色彩与照明本身就具有许多拟人化特点。色彩冷暖度能让人感受到空间的安详冷静与欢快欢愉, 色彩明度能让人感受到空间的率直活泼或深沉冰冷, 色彩彩度强弱让人感受到空间的绚丽华美或含蓄朴实。而色彩的冷暖度、明度、彩度的统一结合就会让人对整个建筑住宅空间的视觉效果产生远近大小的空间感。因此, 住宅设计师要充分利用色彩与照明来表现住宅空间性格, 在住宅色彩处理上进行个性化设计。

住宅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住宅使用者的年龄、性格、职业, 再根据其喜爱的颜色来进行合理搭配。如青年人往往喜欢追求时尚个性, 则可采用新潮大胆的色彩;而儿童年龄较小, 心智尚未发展成熟, 一般较为喜欢纯度高的色彩, 比如蓝色系、粉色系;老年人生活经验丰富, 一般喜欢稳定成熟的色系。不同职业的人喜欢的色彩搭配也不同, 如每天接触大量热烈纷乱颜色的人其住宅色彩往往趋向于淡雅冷色调色彩, 以消除视觉疲劳;如每天接触稳定单色调的人其住宅一般选择暖色色调与对比较强的色彩搭配。总之, 在进行住宅个性化设计时, 必须全面综合使用者的各种特征, 通过一定的色彩搭配来创造出个性化空间效果。

三、优化建筑个性化设计对策

(一) 充分发挥住宅设计师的主导作用

1. 设计师要提升个人的审美水平

住宅设计师是住宅个性化设计的直接参与者, 因此, 设计师不仅要有专业而系统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丰富的建筑材料学、声光热学、色彩搭配学等知识, 唯有如此才能提高住宅设计质量, 为个性化设计提供良好基础。

而设计师自身审美能力高低是决定住宅个性化表现好坏的关键, 住宅空间的结构造型、布局选择、色彩搭配, 无一不是体现设计师的审美水平。因此, 设计师要提升个人的审美水平, 多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住宅设计作品, 博取所长, 积极开拓眼界, 将其中优秀的住宅设计作品中蕴含的设计思想吸收运用, 形成扎实而稳固的美学知识并加以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

2. 设计师要及时捕捉时尚流行元素

住宅设计师要表现住宅的个性化, 必须时刻注意国内外建筑的时尚流行设计元素, 凭借个人的超前意识敏锐捕捉时尚潮流的信息, 大胆应用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设计风格。而且, 设计师也要对环保建筑材料有充分了解, 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另外, 设计师要对传媒宣传的名牌建筑产品有全面了解, 清楚哪些产品设计是住宅使用者必需的, 哪些是不必要, 给使用者提供导向性意见, 避免使用者被媒体误导, 导致设计成本浪费。

(二) 丰富住宅空间设计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1. 了解住宅空间构成特点

充分了解住宅空间构成特点, 有助于建筑住宅空间的创意个性化设计, 住宅空间的构成包括静态封闭空间、动态敞开空间及虚拟流动空间等三部分。静态封闭空间由限制性较强的墙体围合而成, 私密性、安全感都很强;动态敞开空间属于外向性空间, 较为开放通透、界面灵活;虚拟流动空间利用视觉导向性来规划建筑空间, 具有连接住宅各主要功能区域的重要作用。

由于卧室、卫生间是静态私密性空间, 因此具有十分明显的分隔界线, 且限定度也很高。住宅内最能让设计师发挥个性化构思与创新的空间就是客厅、餐厅及过道、玄关开敞流动性空间, 这些空间具有强通透性且私密性较弱, 设计师可通过弹性化设计实现住宅空间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多功能设计。

绝大多数建筑住宅的阳台、客厅、餐厅、厨房都是邻接式空间组合, 属于开敞性大、通透性强的住宅空间。且大部分都为南北相通类型, 采光、通风较好, 此时设计师可以选择通透性较强的窗帘、家具、摆设进行空间的弹性分隔, 这样一来, 既可以强化住宅空间的功能作用, 真正实现住宅空间的有效利用, 又可以让住宅空间隔而不断, 再通过住宅使用者的性格特点分析, 利用建筑空间材质、色彩、图案等抽象元素的有效搭配, 对住宅空间进行意象分隔, 以打造新型个性化住宅空间。

2. 住宅个性化空间设计

住宅的个性化设计与建筑使用者的兴趣爱好与文化修养密切相关, 因此, 设计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出满足使用者审美趣味要求的个性化住宅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多与使用者沟通联系, 充分了解使用者的兴趣爱好, 再结合自身专业知识, 对住宅空间进行合理的个性化设计。

四、结语

目前, 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 国内外建筑业交流甚广, 优质创新的建筑住宅设计思想不断涌现。作为一名专业的住宅设计人员, 决不能人云亦云, 对别人的设计思想完全照搬, 更要杜绝“出风头、赶时尚、追潮流”的心态, 而应脚踏实地, 积极吸取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思想, 丰富个人知识, 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环境、地理条件、人文习俗、市场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大胆进行个性化设计, 积极为人们提供一个个性化的舒适住宅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加海, 杨君.浅析住宅建筑的个性化设计[J].科技与企业.2013 (12) :172.

[2]刘航.浅析住宅建筑的个性化设计[J], 门窗.2014 (01) :373—374.

[3]林新棵.浅析住宅建筑的个性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22) :264.

艺术设计个性化研究 第7篇

1 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发展情况

艺术设计个性化是相对于传统设计形式大众化、抽象化而言的, 是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发展起来的, 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观点、艺术欣赏的能力大为提升, 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设计形式, 艺术设计个性化就应运而生。

1.1 艺术设计个性化的涵义

艺术设计个性化就是在开展艺术设计过程中, 通过应用设计技巧和设计灵感, 在作品大众化的基础之上, 增加独特的、另类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元素, 从而让设计具有显著特征的作品。

1.2 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发展情况

工业革命以来, 机械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作业, 流水线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急速提升, 就是给产品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 当时的艺术界的设计重点就倾向于大众化的设计样式, 满足多数人的共同需求, 很难照顾到个体的差异性诉求。随着科技的发展, 设计技术也得到飞速进步, 个性化的艺术设计就产生了相应的技术基础, 加之现代人们的消费观念各异, 价值观、欣赏观、思维观念也不尽相同, 通俗化的作品和产品都不再具有生命力, 设计学界就应转念设计观念, 重视消费者和目标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采用更为独特、新颖的设计方式, 设计出符合不同目标群体需要的艺术作品和工艺产品, 重塑这类作品和产品的艺术生命力。从设计的环节来讲, 艺术设计个性化也是这门艺术的深入发展阶段, 可以实现艺术人文性、自然性、新颖性的内在统一, 推动设计艺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达到实用性和完善性的内在统一。

2 艺术设计个性化的社会意义

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潮流, 艺术设计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 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念、消费理念、行为方式的发展情况相吻合。艺术设计个性化既是对人的本性自我回归的呼应, 也是对每位普通消费者的尊重, 故此, 艺术设计个性化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2.1 艺术设计个性化可以促进文化繁荣

艺术的真实基础是普通生活, 是生活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升华和结晶, 艺术源自于生活, 但高于生活, 文化因素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现实生活中, 各种类型的文化相互激荡, 就为艺术设计走向个性化提供了素材。现阶段, 个性化的追求和发展已是一种时代潮流, 艺术设计个性化就是这种社会潮流中的最典型的反映。在标准化生产的世界中, 如何让艺术设计凸显个性化, 已经成为设计者们新的目标。一些设计者把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 比如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等等, 都融入到到艺术设计之中, 这种做法, 既使得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风格各异, 满足追求个性的目标人群的需要, 又促进了文化繁荣, 使得文化发展和艺术设计个性化的进程融为一体。

2.2 艺术设计个性化可以提升艺术作品的美感

现阶段的社会生产, 基本上告别了手工作业方式, 为了提升生产效率, 生产企业都采用标准化大生产, 引用流水线进行生产作品, 发挥机械设备的生产威力, 力图在最短的时间生产出来更多的产品, 投入到市场之中, 从设计领域而言, 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 样子和造型, 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中间蕴含的感情元素较少, 给人以生冷的感觉。现阶段这种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保证产量的同时, 还应切实考虑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 如果产品忽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 不在设计领域进行变革, 肯定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因此, 现在生产企业和设计领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扩大手工作业的适用范围, 批量生产手工制品, 把消费者的不同需要、设计人士的心灵构思、生产者的个人灵感融入到手工制品之中, 增加产品的个性化, 其实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仅是在制作产品, 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工艺品, 这种蕴含了设计者的思想的产品使得产品出现多样化, 提升了工艺品的美感, 消费者在欣赏工艺品的同时, 还会感受到工艺品中蕴含的感情, 能够获得非同一般的精神享受。

2.3 艺术设计个性化可以满足人性化需求

目前, 追求个性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艺术设计个性化也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潮流。标准化生产只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 而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 消费者更注重精神需求。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具有统一的标准、规范, 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 容易让人产生厌倦心理。而个性化的艺术设计, 其中不仅融入了民族文化, 还蕴含了设计者的思想感情, 制作者的精神体验, 不仅具有个性, 还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3 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实施策略

对艺术设计人士而言, 艺术设计个性化既是一种压力, 更是一种挑战, 个性化的艺术设计, 不仅仅需要设计人士把握当今社会的各种发展动向、领会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差异, 还应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艺术设计个性化。

3.1 将多元文化价值引入到艺术设计之中

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是对生活的另一种描述, 艺术设计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文化紧密相连, 密切相关, 艺术设计往往与地域特点、民族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相联系。现代设计人士应当把在立足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把多元文化价值引入到设计环节之中, 这样, 所设计出来的工艺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差异性的文化风格, 具有鲜明的个性化, 最终实现文化归属和文化回归。

3.2 适当扩大手工作业的使用规模

相对于流水线, 手工作业可以更好的领会设计者的思维构思, 可以把人文情感、艺术灵感、工艺制作完全体现在手工工艺品之中。个性化追求的人性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主体体验和客体体验两个方面。手工艺制作者可以根据物象的特点进行艺术设计, 运用自己的感情经验来选择制作手法、材料等, 这样就可以在思路整合与扩展中结合技术手段和创意灵感, 在有意与无意之间留下不断变化的物象形态语言, 从而最终达到与设计者头脑酝酿已久的主题形象、审美意念的完美契合。

3.3 鼓励设计者积极开发各自的文化底蕴

设计者的文化底蕴有助于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实现, 不同的设计者文化底蕴就有差异, 不同的文化风格进行综合使用, 在交流、对比、借鉴之中, 就更加有利于艺术设计个性化的实现。设计者可以将自己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文化中获得设计的灵感, 设计者会将获得的灵感与艺术结合在一起, 设计出能够表现个性化的文化精神的产品。

总之, 艺术设计个性化是一种时代潮流, 现代艺术设计学界应顺应这种潮流的要求, 追求个性化的艺术设计, 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的社会需求。

摘要:现代社会随着价值观的多样化发展, 众多青年消费群体都不拘泥于大众化、单一化、简易化的艺术设计, 这就要求现代设计人士重视个性化的艺术设计, 设计出风格不同、造型各异的艺术品, 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个性化,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雨霞.浅谈艺术设计的个性化[J].成功, 2009 (6) .

个性化教学设计成就师生个性化发展 第8篇

一、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个性化的解读文本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对话者, 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负有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行辩证分析、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的责任。因此,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应当具有从比较独特新颖的角度来进行个性教学设计的专业知识技能。我们提出, 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材作个性化解读, 即要求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析, 从中提炼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美点、疑点和探究的触点等, 并根据自己对文本的深刻认识, 以及自己对学习对象的了解, 来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以使自己的教学呈现立体的、多变的姿态。

苏教版语文教材《三个太阳》的第三部分有这样一句话:“父亲说过, 那年九死一生从罗布泊出来, 几位同伴曾约好, 将来一定要争取去南极洲考察。可是愿望未能实现。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学家, 父亲为没去过南极感到遗憾。”作者的父亲是谁?他与作者去南极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 我收集到关于作者父亲的生平:雅丹的父亲叫陈宗器, 是中国第一代罗布泊专家和中国地磁学的重要奠基人。1929年10月, 他同第一个考察楼兰古城的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等人一起, 实施西北大考察。那一年, 陈宗器年仅31岁, 是考察团戈壁组中唯一的中国学者。在随后的5年时间内, 陈宗器多次进入罗布泊地区, 研究了罗布泊的变迁, 测量并绘制了极其精密的、迄今为止仍然被沿用的罗布泊地图。

这个重要发现, 让我终于明白作者一个女画家, 为什么渴望去南极:因为她要完成父亲未了的心愿。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今天, 陈雅丹终于站在了南极长城站后山上, 请模仿她的口吻, 结合课文第二、三部分, 选其一对她父亲说:“我看了这样一个南极”“我在南极看到了这样一群人”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 虽然教学时段短暂, 但学生沉浸在庄严凝重的氛围中, 迅速地捕捉有效信息, 并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南极的壮美景色, 感受到了南极人那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代代相传的民族气概和非凡胆识, 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

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上站着读者, 那边的桥上站着作者。通过了这道桥梁, 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 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 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笔者认为, 语文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也是引导学生与作者之间心灵会话的桥梁。因为, 优秀的教学设计, 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能促使学生真切地感知形象, 品味情感, 感悟哲理, 其对文本的感受也是深刻的。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朱自清先生的《春》, 在引导学生们赏析了朱自清先生作品活泼的语言、秀丽的文笔后, 我别具一格地加了一个情境:我相信, 现在同学心中洋溢着的是春的希望和激情, 似乎在与春天的大自然做了一次亲切的交谈。而大自然中的万物也好像在向我们讲述春天的故事, 诉说人生的哲理, 现在请你写下你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 (选择其一) :春草告诉我、春花告诉我、春雨告诉我、泥土告诉我、柳条告诉我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春花告诉我: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现你自己, 不要羞涩, 不要腼腆, 只需鼓起勇气好好表现。不要受到任何束缚, 尽情展露你的才华, 即使你的芽儿还很稚嫩, 即使你不是最优秀的, 你也有表现自己的必要。《春》“听到大自然的声音”的教学环节设计中, 同学们独具匠心的创作让我好像又回到了春天:这样的课堂教学,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深层次的, 既立足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释放了学生的思维, 真正实现了自我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 而我也更坚定了要将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进行到底的决心。

三、个性化的教与学共同成就师生的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 个性化的教与学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时尚。许多教师在上课时倡导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个性化解读,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是主题单元, 即将若干篇体裁不同、风格各异、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同一主题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单元, 使学生能从不同文体、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语言风格中学习语文、认识生活。我曾尝试打破单篇课文教学的思路, 在单元目标的统摄之下, 对教学内容作重新建构, 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单元教学体系, 营造出单元整体和谐的教学生态。

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题是:“阅读有独特的感受”, 独立思考, 有不拘前说的精神。第六单元主题是:“读书动笔”, 自由读写, 充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而我发现这两个单元有内在的联系。因此, 在教学第六单元“绿”时, 设计了《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种绿的风情》的主体单元教学体系,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阅读:在圈点批注的基础上, 用简洁话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 写作:在欣赏、品评基础上,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绿”, 多种方式创作。 (3) 评价:在品评范文的基础上, 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4) 交流:小组合作, 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应用“圈点批注”和鉴赏评价的方法, 感悟到不同作家不同文体对绿的不同体验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学会了应用不同文体表达自己对“绿”的独特感悟, 获得了对“绿”的审美体验、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理感悟。下面展示一组学生的电子杂志目录:卷首语给绿的一封信, 第一辑绿的蜕变 (单元整体阅读心得以及自创的小小说) , 第二辑香樟情缘 (散文) , 第三辑绿的独白 (现代诗) , 第四辑绿要重复几次 (杂文) , 第五辑心目中的绿 (倡议书) , 第六辑那一点新绿 (小品文) , 结束语最后一片叶子。2007年11月, 笔者在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现场会中, 将其中“交流与评价”两个环节展示, 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 其精巧的教学设计、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高效的达成均是建立在深入的文本解析与师生的深入体验基础上的。只有让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鲜活起来, 才能更好地通过教学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 才能在教学的领域不断地追求, 不断地奋进, 不断地完善。

摘要:当前, 我们一直在强调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现在看来, 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最好效果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同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 无论是从教师方面, 还是从学生方面, 都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具有个性。在此, 作者根据自己十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经历, 选择了几个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案例与大家分享, 也许对年轻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设计,师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个性化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教学设计应该富有个性化 第9篇

一、在情感朗读中品味动情处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在一次次“对话”过程中他们才有可能一步步地深入文本所营构的世界, 与文本发生精神遭遇, 于是文本进入学生心灵, 学生融入文本之中。同时, 朗读也是对文本意义的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把朗读视为“一种特殊的创造”。学生要在初步感知读物的基础上, 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 生动地表现读物, 这种表现, 是由读者实现的一种再创造。通过入格、入情、入境的朗读, 能更快地去触摸文本深处律动的情脉, 更好地去把握作者在文本中所蕴涵的意旨和情趣。文本之真之美生成于读者的阅读之中, 尤其生成在情感朗读之中。尤其在文章的动情处, 情感朗读尤显重要, 非得读它个惊天地、泣鬼神, 方能步入言语的心灵世界。

如《马》的教学中, 我在学生作了家马和野马的自白后, 初探学生的情感把握, 学生敏锐地捕捉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同情和赞美之情。于是, 我水到渠成地自然引导:那么, 你们认为哪些语句最能表现这样的情感?学生马上就能找到对家马的同情或赞美的语句并朗读, 然后通过学生对这句子的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处理, 带动学生揣摩其间充溢着同情或赞美的情感。

二、在圈点评注中品味传神处

圈点评注法, 就是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采用圈点、勾画的办法, 做好标注, 并加以相应的评述。在文质兼美的作品中, 品味语言往往少不了这种方法。以往教师常常采用出示预设词句或生拎词、挑句的方法, 但都已司空见惯, 屡见不鲜。如果一成不变地进行这一教学环节, 学生往往心生厌恶。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 贴近学生实际。既然新课标提倡自主阅读, 个性阅读, 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更大的自由阅读空间呢?适时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 在反馈交流中品味作品的传神之笔,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一个探讨的环节:“契诃夫曾说过:小说中没有多余的东西。”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了保证课堂有充分的时间交流, 于是, 在课前就布置了思考作业, 并做好批注。即在字里行间或旁白处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 做好标注, 并加以相应的评述。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因学生有备而来, 在交流环节中, 思维活跃, 发言踊跃, 时时迸发出智慧的光芒。

圈点评注法品味语言, 既可节约课堂思考时间, 又可拓宽了课堂容量,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聆听、弥补、纠错等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考, 在积极思考的反馈、碰撞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三、在比较揣摩中品味细微处

在写作中, 往往有这样的说法:“窥一斑而见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等, 简而言之, 即以小见大。在文章中, “小”到一个句子、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等这些细微处, 往往是文章的文眼, 或是关键点, 不妨多揣摩、多斟酌, 其实也大有文章可作。“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所以对于文本中的细微处我们可以用增、删、调、换等方式进行品味。诸如此类语言, 我们不妨采用比较揣摩法, 更容易走进文本, 领略到言语的无穷魅力。

如《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中, 有这样的语句: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 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这处语句是全文情感的喷发点, 只要品读到位, 也就如拿到了一把开启这篇作品解读的钥匙。于是,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处语句, 你从语言表达上发现了什么特别?学生静神凝视, 终于发现了:句中的这个顿号用得很反常。接着, 他们就展开了讨论, 终于明白了:还是顿号最富有表现力。因为利用句中短暂停顿, 既增强了语句表达的气势, 又加快了朗读的语速, 表达了作者急切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四盲”带来的惨重危害的情感。

品读了这处语句, 由此学生酝酿起了情感, 很好地为下文蓄势。于是, 他们读出了作者表现的强烈忧患意识, 透过富有震撼力的语言, 他们由衷地感受到盲目的可悲, 理性的可贵拯救生存环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一个小小的标点, 微不足道。但它能拎起全文的情感主线, 它为学生的解读开启了成功大门。

四、在推敲修改中品味商榷处

新教材的选编, 其中译文有一定的比重。东西方文化的差距, 译者自身的文学、思想水准以及时代背景都可能对译作造成影响。其中往往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 即译文的语言表达与我们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有较大出入, 如用词的准确性、句序的恰当性、语境的一致性、语法的合理性等因素影响到了文义的表达, 造成理解的障碍, 甚至让人费疑猜。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善于发现这些商榷处, 正好巧妙地为文本语言品味设置了很好的契机。

语文教育心理学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发现学习法, 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内部学习动机, 通过发现可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还有利于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 因为发现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通过自己发现的知识, 就能“以有意义的方式”来组织知识, 印象就深刻了。

如《语文教学通讯》上刊登的王君《浪之歌》的课堂实录, 就证实了这一点。在质疑探讨中, 学生发现“这就是我的生活, 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这一句的“工作”一词与典雅的散文诗风不协调。于是, 师生共同探讨, 把它改为“事业”或“理想”就更庄重、神圣了。学生由此领悟到:语体风格不统一的问题, 可能是翻译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读外国译文时多个心眼。

这个教学片断, 让学生在推敲、修改中, 既锻炼了用词的准确性, 又更好地领悟了语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便于展开深入探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的解读方式让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求知态度的顺利转变, 这样的学习何尝不是件乐事呢?

作业个性化设计,让学生个性飞扬 第10篇

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个性化化学作业形式;学习兴趣

随着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如何高效愉悦地构建课堂,使学生爱上学习,是我们每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化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要积极转变传统的作业观念,通过优化布置,让作业发挥应有的

作用。

近年来,我们化学组结合着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学生的化学作业做过调查,认为必须对现行作业形式进行大胆的创新改造,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于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造创新。

一、作业联系生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作业设计上也要体现出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的目标,于是我把有些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

业,让化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例如,布置家庭小实验——自己动手探究蜡烛火焰的分层。

二、作业体现个性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于是我们对作业内容的设计就要有所不同。在个别作业中我们会设计基础巩固题和能力提升题两部分,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达到了不同的学生在同一内容上都学有所获,提升了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化学,同时又避免了学生作业的抄袭现象。

三、作业注重多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教学要体现自己的独特性,发挥本学科的功能。除了在课堂中做好知识巩固训练之外,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锦上添花。我的作业布置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记忆作业。这部分作业主要是双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而言的,记住了就能得分,相当于是送分的题。时间久了,這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达到了,学习上就会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

2.课外阅读作业。这部分作业主要是选自书本中的拓展视野。如,汽车尾气的污染、酸雨的形成等。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为了学生学好化学做准备。

3.自主探究性作业。这部分作业主要选自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小制作”。例如,学习了水的净化这部分内容后,我的作业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制简易净水器一台,画出示意图,并指明所放药品的作用如何?”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学会了收集资料,查找材料,懂得小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4.论文性作业。这部分作业主要是周末家庭作业。我选的内容主要是要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作业。例如,“高中生应不应带手机上课,并举例说明。”这部分作业主要是提高学生正确对待每样事物,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使命感。

四、作业代表师生交流

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是一种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我们能感受到彼此的学识、才华和修养。这也是师生之间一种平等的交流。我对学生书面作业的批改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全批。如果时间足够时,我都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通过全部批阅,我能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下堂课中及时更改自己的讲授方法。

2.选批。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我采取分别收好、中、差学生的作业各10本进行精批,从这三个层面来了解整体情况,以便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讲授方法。

3.学生互批。对一些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机械性的作业我主要采取学生互批的方法,这样他们能够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做到“取长补短”。

总之,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只是一盏引航灯,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和作业的优化布置中,尽可能地做到以发展学生的学习为主。当然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在作业设计上多花一番心思,那势必会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增加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从而真正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成为学生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初探 第11篇

一、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必要性

语文作业贯穿在学习活动的自始至终, 是学生学情的反馈, 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反映了学生各方面学习的优劣。长期以来, 语文作业的设计比较保守, 作业的目标、形式单一, 过分注重作业的规范划一, 侧重于机械重复的操练, 作业布置都是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学生只是在按照书本的标准答案进行抄写, 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情感都被掩埋了, 在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例如, 书面作业为主, 应用实践得少, 作业是现成的内容, 以课后练习为主等等, 这显然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是围绕分数教育学生的, 教师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 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能够把作业做出来, 记牢固, 考试能答得上来, 考出好成绩, 就达到教师的要求了。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 养成了服从、中规中矩的学习, 过多地依赖教师和书本, 不会体验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 语文的素养、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等更无从谈起。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作为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提倡进行建构主义的学习。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方面发展, 所以说,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在给小学生布置作业时, 要体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突出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 获得个性的发展。在新课标理念的支持下, 作业不再是以量取胜, 而是要注重作业对学生的提高作用, 使学生通过写作业能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小学语文课程的安排基本上是一周8节语文课, 每节40分钟, 若是用在一篇精讲且篇幅较长的课文学习上, 只怕不够用。再看教材内容的编排, 其中还包括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 可以说教学的方面比较全, 对学生的训练面要求广, 这些知识都是相关联的, 都不能省略。教师除了课上重点讲, 只能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 借助负荷沉重的家庭作业来弥补课时的不足。减负增效的素质教育改革中, 教师必须要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 即便感到困难, 也要从自身教学方面找原因, 做到减负增效。

1. 分散学习内容, 减轻课业负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节课一般分为三步, (1) 学生学习生字词。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在教学时, 教师要分散这三个步骤, 在早读时间, 要求学生除熟读课文外, 还要求他们自学本课生字, 会读会写。有了学生的课前预习, 教师在课上分析课文, 在文中理解词义就能很顺利地进行。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作业, 这样就不需要布置家庭作业来强化所学知识了, 在家里, 学生可以快乐地自选学习内容来完成。

2. 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的最基础性的内容, 适量的写字训练和练习是必要的。但不少语文教师在布置写字作业时, 不管是课本要求认的, 还是要求写的都一律要求学生写, 而且常常以“行”为单位。学生抄写生字动辄就写三行或五行, 甚至, 有些教师还把多写生字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结果, 学生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延长了, 负担加重了, 而字音和字形的掌握效果也不太理想。除了过多的写字作业外, 许多教师还布置了大量的组词造句方面的作业。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改进, 一是改变教师的多做练习多得益的思想, 这一认识是把语文学习单纯地作为一种技能课程, 多做辨字组词、选择填空和组词造句等就能提高语文考试分数。二是改变教师把各科知识分割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把语文学科、语文学习过程和语言材料分割为字、词、句、段和篇章等几大部分, 把语文知识分为语法、修辞、逻辑和文章表达知识等几大块, 对字、词、句、段和篇章等的逐级、线性的学习。

三、从多种途径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 小学生在学习上对感兴趣的知识就会有热情, 积极完成作业。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让学生感受到乐趣, 这样他们才乐于去做。例如, 1.绘画。小学生喜欢画画, 在学了一篇课文后, 教师为了考查学生是否明白讲了些什么, 让学生用直观的画面来表现出来, 展开自己的思维活动, 强化学生对文字的感受。2.续写。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推测, 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学了《滥竽充数》一课后, 我让学生续写南郭先生逃走后可能又会发生的故事。3.角色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 展现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情节, 把自己当成书本中的角色, 演出自己的理解。在教学《狼和鹿》的一课后, 我让学生分别扮演鹿、狼、总统、猎人, 以现场采访、新闻调查的方式表演课文内容, 妙趣横生。

教师要开放作业的范围, 进行开放性的作业设计, 打破单一作业形式。例如, 作业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的课后练习, 作业的答案也不是保守的一个答案。作业要向课堂外延伸, 走近生活。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 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在一个班集体中,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知识水平不同, 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同, 如果在布置作业时, 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布置了相同的作业, 那么, 对程度好的学生, 作业太简单, 达不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对程度差的学生来说, 作业太难, 不仅不能巩固所学知识, 还成为了学习的负担, 害怕写作业, 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不同, 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使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个性化设计范文

个性化设计范文(精选11篇)个性化设计 第1篇一、文字在名片设计中的个性化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 文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已超出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