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龄患者骨折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高龄患者骨折范文(精选11篇)

高龄患者骨折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24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 其中男16例, 女8例;年龄72~86 (平均78.4) 岁。骨折类型为:13例粗隆间骨折, 11例股骨颈骨折。

1.2 方法

收治患者后, 进行外科手术, 术式分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螺钉内固定、人工双动股骨头等。治疗期间, 护理人员提供全面服务: (1) 病情观察护理:在术前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机体状况与骨折情况, 做好积极的手术准备。在术后, 需要密切关注病情进展, 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等疾病生命体征的变化, 查看术中伤口有否渗血, 并观察尿量的变化。患者术后需要输液,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机体反应, 控制滴注速度, 避免诱发肺水肿或者心力衰竭等不良症状。针对患者其他疾病, 需要积极对症治疗。 (2) 并发症防控:术前针对健康状况较差的患者, 及时提供全面性支持, 纠正电解质失衡状况, 降低手术风险。针对高血压患者, 则需及时应用降压药;针对呼吸道炎症患者, 需要及时抗感染;针对糖尿病患者, 需要提供用药等方法, 调整患者血糖。术后需要严格防范感染、呼吸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 并作咳嗽动作, 促进呼吸道的通畅, 针对部分呼吸不畅的患者, 可应用雾化治疗[1]。保持整洁安静的住院环境, 使患者获得充足的卧床休息。定时按摩患肢, 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诱发肌肉萎缩、静脉血栓等。 (3) 心理疏导:治疗前后, 护理人员都需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注意情绪变化, 及时疏导不良心态。向患者讲解治疗与护理的作用, 鼓励其配合治疗。积极解答患者疑问。同时, 由于患者年纪较大, 听力不佳,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耐心, 积极沟通。同时,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操作, 避免由于过多移动导致患肢疼痛。 (4) 饮食指导:为了促进康复速度,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多摄入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 并尽量多吃蔬果, 促进胃肠蠕动。针对部分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 需要提供营养支持。 (5) 疼痛护理:术后麻醉效果消除, 患者会经受疼痛。在十分剧烈时, 护理人员需适量应用药物。同时, 协助患者选取良好体位, 并适当将患肢抬高, 促进静脉血回流, 减轻肢体肿胀, 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2]。 (6) 健康指导:在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扩胸等动作, 练习股四头肌的收缩等, 同时, 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被动活动髌骨、足部与踝关节等, 预防关节强直与组织粘连的出现, 同时也为术后的卧床期做好准备[3]。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肢体练习, 以改善关节的活动情况, 防止出现僵硬, 同时, 通过伸缩肌肉, 有效降低萎缩的风险。

2 结果

24例骨折患者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在围手术期提供密切干预, 包括病情观察护理、并发症防控、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健康指导, 患者的疾病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 预后效果良好。

3 讨论

高龄患者股骨骨折时, 多采取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期间, 需要密切关注病情进展, 提供积极护理。本文针对24例患者, 积极观察病情, 并进行心理疏导、并发症防控等干预, 收到了良好效果。因此, 得出结论:针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 在手术治疗期间, 提供全面性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促进临床疗效, 确保积极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爱芳.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2) :107-109.

[2]许宏兰, 唐辉, 黄中华, 等.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J].四川医学, 2010, 31 (21) :154-157.

高龄患者骨折 第2篇

结果 9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没有出现脊髓神经根受压以及并发症。

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三体》读书心得和体会

★ 语录体

★ 老人骨折治疗方法

★ 仿体诗歌

★ 体面的近义词

★ 超体影评

★ 日记体作文

★ 学会用心体体会身边的感动-

★ 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护理体会

手术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的探讨 第3篇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A,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90-01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见,常伴明显骨质疏松,且并存心、脑、肺等基础疾病,故对其治疗较为困难。非手术治疗因需长期卧床并发症多而被逐渐摒弃,本研究总结我科近年来治疗的高龄粗隆间骨折的体会,希望对临床治疗此类骨折有一定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高龄粗隆间骨折58例,1例存在新发的脑梗未能手术,25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2例采用骨折闭合复位PFNA固定。年龄65~95岁,骨折类型:EvanⅡ型10例,Ⅲ型34例,Ⅳ型14例,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20例,冠心病16例,脑出血史1例。

1.2治疗方法入院后伤肢皮牵引,常规术前检查评估,请相关内科、麻醉科会诊,确定术前治疗计划及手术时机。控制合并症:使血压控制在150/95mmHg以下,空腹血糖在9mmol/L以下,纠正贫血及营养不良,排除手术禁忌后行手术治疗,伤后3~4d内手术。均采用硬腰联合麻醉。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B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1.3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1.3.1 A组(内固定组)

1.3.1.1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于牵引床,闭合复位后,采用透视监视下置入PFNA,保证15度前倾角,头顶位于股骨颈中下,逐层缝合切口。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操作时间为30~60min,出血量为50~100mL。

1.3.1.2术后处理依据血常规具体情况输红细胞1~2单位,应用抗生素3~4天,术后第1天开始坐于床边活动,以后使用拐杖行走,盡早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扶拐下地部分负重,根据术后4、8及12周临床检查和X线结果视骨折愈合情况弃拐行走。

1.3.2 B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

1.3.2.1手术方法患者侧卧位,取后侧入路切口,常规进入。对大小转子及部分股骨颈复位,用“8”字钢丝固定,截骨后处理近端髓腔,测量股骨头,选择小1~2mm的股骨头假体,安装股骨头,插入时注意人工股骨柄前倾20°。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骨水泥充填、重塑,复位后屈曲90°内旋45°及伸直位极度外旋无脱位,重建外旋肌群,关闭置负压引流管。术中操作时间为50~60min,出血量为200~700mL。

1.3.2.2术前常规抗生素使用,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3~5天,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7~10天。术后复查血常规,根据情况给予输血治疗。患者清醒后即开始足踝活动,伤肢肌肉等长收缩,以预防下肢深静脉及肺、脑栓。鼓励床上尽早功能锻炼,3-7天后下扶助行器或扶拐下地活动,逐渐增加负重力量,6周后弃拐行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学处理软件,数据应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5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功能恢复按照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无骨折不愈合或者假体松动、下沉、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占髋部骨31%~51%[1],多见于老年人。近几年,髓内固定一直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PFNA作为髓内固定代表,有着良好应力分散和对疏松骨质良好的把持力,使骨折端牢靠固定,使骨折早期愈合,同时闭合复位,创伤小,术中出血少。高龄患者全身情况差,术后并发症多,骨折不愈合率相对较高[3],小粗隆及股骨距骨折片固定不牢,负重时可引起骨结构的破坏,造成局部骨质塌陷,加之骨折不稳定,以往固定如DHS常导致髋内翻或者颈干角减小,发生率高达10%~20%[4],而PFNA却解决了这一弊端。人工股骨头置换最早被用于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及股骨粗隆内固定失败的患者。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加,人工关节置换用于治疗股粗隆间骨折近年来逐渐被骨科师所采用。毛宾尧等[5]报道,其疗效优于内固定手术。人们注意到人工关节置换避免了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后髋内翻、螺钉切割、松动畸形愈合或者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缩短了卧床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二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有着统计学差异,而关节的功能恢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我们认为,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PFNA内固定术对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都有早期下床功能锻炼、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等诸多优点。但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有着术中出血少、时间段、创伤小等优势,可明显减轻手术时间。但需要术者接受较多辐射量,需要做好防护。所以,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仍可作粗隆间骨折选治疗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Gorge JHaidu of the interthochanteric rdjoin of the femer[J].Bone JointSurg(Am),2001,83:634-647

[2] 邱贵兴,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4

[3] 郑建平,杨丰建,傅格深,等.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30):319-320

[4] 张晚生.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鹅头钉固定方法的临床比较[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4):1985

高龄患者骨折合并冠心病的护理体会 第4篇

关键词:高龄患者骨折,冠心病,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骨折患者, 尤其是高龄患者, 因创伤、手术、疼痛、恐惧等产生应激反应, 致使出现一些内科疾病并发症的恶化, 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 影响了原发病的治疗, 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国外研究表现, 缺血性动脉硬化能引起骨矿物质含血管疾病, 老年冠心病,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所致的心肌缺血不足,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绞痛为主要的临床症状[3]。老年患者骨折后因疼痛出血和长期卧床等原因, 可使冠心病加重, 甚至猝死。有调查表明, 中老年骨折中有19.1%合并冠心病[4]。而同年龄段普通人群冠心病发病率各地统计不一, 大约4.3%~8.1%[2]。因此, 对高龄骨折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有意识加强观察和健康教育,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或恶化,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对高龄骨折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1 病情观察

1.1 掌握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

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胸前区疼痛, 或呈窒息样、压迫感, 常放射致左肩部, 伴面色苍白、汗出、时间很少超过5分钟。心电图示相应导联ST-T改变 (ST段压低或抬高、T低平、双向或倒置) 。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是:无痛性或症状不典型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高于典型性心绞痛性心肌缺血。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对痛的感受阈值增高, 心肌传入神经纤维变性。因此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既要注意典型的临床表现, 更要注意其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1.2 加强冠心病的病情观察

当确诊冠心病后, 应按医嘱定时测量血压、心率, 特别观察有无血压下降, 有无胸痛、胸闷长时间不能缓解等冠心病病情加重的表现。必要时可进行心电监护。要注意骨折患者常因骨折所致局部疼痛明显而忽视胸部症状。冠心病多于夜间发作, 应加强夜间巡视,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2 心理护理

冠心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无论在疾病的预防、发生或恢复过程中, 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都不容忽视。情绪焦虑、恐惧、悲伤、激动均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加重供血不足而诱发本病。老年人由于集体器官的衰老伴随复杂的心理变化, 更需要注意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认识到, 保持良好心态, 情绪稳定, 对疾病的转归方有良性影响。

3 生活护理

骨折后一般长期卧床, 易致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另据报道, 一个健康人持续卧床1周, 循环血浆减少600~800ml, 可导致血液浓缩, 粘滞度增高, 增加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感染易致冠心病加重, 用力排便可诱发心绞痛, 严重时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4]。因此, 注意做好老年骨折患者日常生活护理, 减少其并发症, 特别是冠心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1 注意病人的居住环境, 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良好的环境使病人

精神愉快, 室内要清洁整齐, 温湿度适宜, 光线充足, 物品摆放有序。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减少探视, 注意保持环境安静。

3.2 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如出现便秘者可用开塞露。每日协助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2~3次, 促进肠蠕动并帮助消化, 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不要用力排便, 以免心脏耗氧增加, 甚至出现意外。

3.3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 定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

定时协助卧床患者翻身侧卧, 按摩四肢肌群, 抬高下肢。鼓励病人多做深呼吸、扩胸、咳嗽等动作以锻炼肺功能。督促患者多饮水, 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进行锻炼的重要性, 加强功能锻炼, 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根据患者不同部位的损伤, 制定专科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的指导和练习。可下床活动者鼓励其进行室外活动, 但注意应有人陪同。

4 饮食护理

4.1 创伤早期可供给低脂、高维生素、高铁、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

后期可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食物。另外, 多食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多到户外晒太阳, 合并伤口则禁食虾、蟹、鹅等食物, 忌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并强调戒烟。其中应注意食物热量、胆固醇及脂肪的控制, 进食量多可引起的临床后果是脂肪代谢失常, 表现为胆固醇上升和甘油三脂增加, 致使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4.2 应少量多餐三餐不易过饱, 特别注意避免暴饮暴食, 每日食量安

排要以早餐和午餐为主, 晚餐后活动量减少, 离睡眠时间近, 应吃易消化的食物, 两餐之间适当增加水果和点心。

5 加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5.1 消除控制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

5.2 常规药物治疗, 如抗心肌缺血药、抗动脉硬化药、抗凝、抗血血小

板凝集药等。中药方面可选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或灯盏花注射液等。另外临床上还有一些心绞痛, 实际与颈椎病有关, 称为颈心综合征, 颈心综合征除了颈椎X线摄片异常外, 心前区疼痛多呈刺样锐痛, 并且疼痛时间较长, 心电图一般无异常, 以此可与冠心病心绞痛相鉴别。

综上所述, 高龄患者骨折合并冠心病时, 做好骨科专科方面的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 更应时刻警惕冠心病病情的发展变化, 加上相关的心血管专科护理措施, 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Larothe.M, Arteniosclerosis and Osteoporosis[J].Presse Med, 1996, 25 (2) :52-54.

[2]陈在嘉, 徐义枢, 孔华宇.临床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40-41.

[3]孙秀文.老年性冠心病的特点及药物治疗的护理[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4, 6 (6) :80.

高龄患者骨折 第5篇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 ;半髋置换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57-0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老年人一般存在基础疾病多,抵抗力下降,有骨質疏松症等因素,使老年人的粗隆间骨折成为棘手问题。所以,如何有效的控制骨折并发症,尽快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成为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关键因素。我院就采取动力髋(对照组)和半髋关节置换(实验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的患者,共计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男29例,女7例;年龄最小75岁,最大93岁,平均年龄80.94岁,车祸伤9例,跌伤23例,其他4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I型12例,Ⅱ型9例,Ⅲ型8例,Ⅵ型5例,V型2例;实验组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最小76岁,最大94岁,平均年龄81.63岁,车祸伤7例,跌伤22例,其他7例,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I型11例,Ⅱ型9例,Ⅲ型9例,Ⅵ型6例,V型1例; 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的基础疾病平均大致相当。

1.2治疗方法。

1.2.1两组术前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内科会诊治疗。术前均摄髋关节平位片,必要的CT片以明确骨折情况;予以骨牵引或皮牵引;掌握患者基本疾病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及评估、设计手术方案;予以基础疾病治疗(手术前提是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血糖空腹在8.0mmol/以下,餐后2小时13.0mmol/L以下,服用抗凝药物暂停药一周,原有的各系统疾病均予以对症治疗3-5天保证耐受手术时间。)

1.2.2手术情况。对照组予以行DHS内固定术。采用创生公司的动力髋内固定系统。麻醉成功后,置于牵引床,取仰卧位,以大粗隆为中心作一切口,逐层分离切开关节囊,直视下予以关节复位,取大粗隆最高点下2~3cm中央偏后为进针点,打入导针,进针深度达股骨头软骨下5~10mm为宜,C臂机下透视满意后扩髓,选择合适的髋螺钉,视骨质情况考虑丝攻。然后常规安装钢板。

实验组予以行半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普鲁斯公司的内固定系统。麻醉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切口采用改良Hardinge侧方入路,长约12-18cm左右。逐层分离暴露髋关节,术中注意保持大小粗隆碎骨块与肌肉腱性组织的附着连接,凡是附着在外展肌的骨碎片均采用钢丝或可吸收线缝合固定。切除股骨头,测量其直径,经股骨颈处扩髓,从小号开始扩至合适为止,常规行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中C臂机透视见骨折复位良好,骨水泥合适后进行缝合以及切口引流。

1.3术后予以常规预防感染、抗凝、活血等对症治疗。半髋术后2天后功能锻炼,1周后可驻拐行走,鼓励尽早锻炼。动力髋则术中鼓励股四头肌锻炼,穿丁字鞋,加强护理,禁止下地负重行走,6周后可驻拐行走。

2 治疗结果

2.1从手术情况分析:在院时间半髋组平均17.6d(14~32d),术前平均4.6 d(3~8d);DHS组22.3 d(17~43 d),术前平均4.9d(3-10d)。手术时间半髋组平均为76min(60~120min), DHS组平均为89min(80~145 min);术中出血量半髋组平均为400ml(270-850m1),而DHS组则为450ml(300-1000ml)。术后卧床时间对照组平均25.6天(15-58天),实验组平均1.9天(1-5天)。

2.2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对照组术后出现9例肺部感染,实验组1例;泌尿系感染对照组12例,实验组5例;骨折不愈合对照组5例,实验组0例;假体失败对照组6例,实验组4例。对照组20出现褥疮、肌肉萎缩等情况,实验组无严重生理变化。对照组生存时间0.4-5年,平均3.5年,实验组平均0.9-11年。平均6.9年。

3 讨论

解剖特点以及生理的自然规律决定了老年人骨折常见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及预后欠佳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有空心螺纹钉、Gamma钉、PFAN、DHS以及半髋等等治疗方法,但所以的方法均要求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对机体创伤少、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需尽早下地负重行走等为出发点。加上患者多存在骨质疏松症,所以,如何在康复及功能方面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因DHS具有螺丝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的压力直接传导至骨头,而非内固定物,且保持骨折复位嵌紧,减少不愈合率。但由于卧床时间长,容易出现并发症,患者的生命质量会下降等原因考虑,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分析,虽然半髋存在假体容易下沉、慢性关节磨损性疼痛、价格贵等因素,但术后即可早期活动以及并发症较少的优势,结合患者的特点,认为只要术前充分准备,严格掌握半髋适应症,无重大疾病且预期生命时间较长的患者,采用半髋手术治疗较DHS效果更明显。

参考文献

[1] 肖诗梁,钱锐,郭来洲, 刘振逾.闭合复位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超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06)

高龄患者骨折 第6篇

1临床资料

本组28例, 其中男12例, 女16例;年龄70~85岁, 平均年龄77岁。股骨颈骨折1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 行全髋关节置换3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 伤后3~7d手术,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10d。

2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1 切口感染

术后1~3d可有暂时性的体温升高, 如不超过38.5℃, 可指导患者多饮水, 无须特殊处理;如持续低热, 要及时查明原因, 对症处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如渗血较多, 要及时换药。保持切口引流通畅, 每日更换引流器, 保持引流管接口及周围皮肤干燥无菌, 及时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变化, 术后48~72h拔出引流管。常规治疗的同时, 要加强全身营养, 防止切口感染, 促进其愈合。本组2例术后1周仍有低热, 经切口分泌物、血培养加药敏实验, 选用高敏抗生素, 及时换药后体温降至正常。

2.2 心、脑血管系统病变

高龄患者在术后往往会出现心、脑系统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如心律失常、传导阻滞、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应绝对卧床,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氧气吸入。静脉输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 戒烟酒, 避免过饱和消化不良, 保持大小便通畅, 防止便秘。本组1例出现“中风先兆”, 给予吸氧, 使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等治疗, 7d后症状消失。

2.3 肺部感染

高龄患者由于结构与功能退化, 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 加之骨折因素的影响, 易发生肺部感染。如发现患者有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尿量、神志的变化。肺部感染的高龄患者比中青年患者易因痰液阻塞气管而发生窒息和呼吸衰竭。所以要密切观察痰液的色、量、气味、黏稠度, 床边备气管切开包。患者骨折后卧床时间长, 痰液较多, 要定时翻身叩背。痰液黏稠者, 予以生理盐水、糜蛋白酶、庆大霉素雾化吸入, 以湿化痰液, 降低痰液黏稠度, 促进排痰。

2.4 泌尿系统损害

高龄患者骨折术后卧床时间长, 尿排空不易, 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 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全身症状表现为寒战高热、乏力、腰酸痛等;局部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 应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1 500ml以上, 指导患者吃含有较高水分的水果, 以保证尿量。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要保持尿管通畅, 防止尿管扭曲受压, 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质、量, 保持会阴清洁, 防止上行感染。

2.5 褥疮

高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固定、牵引等特殊治疗, 使肢体局部受压、血液循环不良, 加上手术的创伤, 致使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 易发生褥疮。应每1~2h翻身变换体位1次, 对受压的骨突出部位进行按摩, 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增加皮肤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2.6 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这是术后肢体固定、活动受限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骨关节创伤愈合后, 关节正常活动功能障碍, 严重可致残。对此, 应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功能锻炼, 尽早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消散, 增加肌肉的弹性,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这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于术后2~8d出现, 因静脉回流障碍导致患肢肿胀、疼痛、颜色发红, 直接影响术后康复, 严重者可因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术后患者回房后, 抬高床尾20°~30°, 促进静脉回流, 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颜色、温度及感觉, 尽量避免下肢输液, 维护血管内壁完整性, 保护下肢静脉。本组有1例下肢肿胀明显, 及时彩超诊断, 卧床休息, 用抗凝、溶栓治疗后痊愈。

2.8 内固定物松动、断裂

关节脱位主要是由于早期负重功能锻炼不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再次外伤所致。指导患者术后保持肢体外展中立位, 在两腿之间放软枕以防肢体外旋、内收。早期可在床上开展肌力锻炼和关节活动训练, 合理进行行走和负重锻炼, 加强扶拐练习, 告知患者术后6周内不要交叉双腿, 3个月内不要侧卧, 不要在床上屈膝。锻炼应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强度以患肢无痛和微痛为限, 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

3讨论

高龄骨折患者免疫力日益衰退, 且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 加上手术麻醉的损伤, 容易引起切口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 及时换药, 能大大降低感染率;理疗可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正确的功能锻炼, 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促进骨愈合、恢复机体功能的重要措施;翻身、叩背、湿化气道, 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严格的无菌操作及尿道口护理, 降低了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的物理性刺激、按摩受压部位, 可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皮肤抵抗力, 预防褥疮;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心脑血管系统的征象, 并对症处理, 有效地避免了并发症, 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骨折术后并发症,高龄,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蚕, 任增煜.骨科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对象〔J〕.中医正骨, 1999, 11 (5) :54.

高龄患者骨折 第7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5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34例, 女性26例, 年龄在58~79岁, 平均年龄 (65.8±3.5) 岁, 因外伤所致骨折患者42例, 交通外伤18例。患者入院后进行持续牵引及骨折内固定治疗, 住院时间在50~142d。

1.2 方法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一般护理、牵引护理、伤肢护理、饮食护理、并预防并发症, 总结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总结护理经验,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2 结果

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 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3.3%, 随访5~24个月, 患者均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

3 结论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疏导

老年患者在受伤后对医院的环境不熟悉, 心理状态比较复杂, 因此一户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取得患者的信任, 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特点,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在康复过程中, 要对老年患者的意见要听取和采纳, 使患者能够树立积极治疗和康复的信心。从而预防骨关节并发症的发生[2], 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3.1.2 健康状况评定

在手术之前完成各项检查, 分析患者的健康状况, 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积极的对症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使患者能够接近生理状态, 能够更好的耐受手术。

3.2 术后护理

3.2.1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的饮食量小, 消化功能较弱, 卧床不活动容易导致患者的血气运行不畅, 因此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食谱, 注意患者的饮食禁忌, 给予患者清淡、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比如蔬菜、豆制品、水果等[3]。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 富含营养的食物有利于壮骨, 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3.2.2 牵引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牵引是要注意牵引绳与患肢在同一轴线上, 维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 用枕头将下肢垫高20°~30°, 也可以使用牵引架进行牵引, 牵引重量一般为患者体重的1/7[4], 向患者或者家属讲明牵引的注意事项, 牵引绳上不能悬挂物品, 不能擅自减轻牵引重量, 牵引锤必须保持悬空, 如果发现患者处于卧位或者无效牵引是要及时的进行纠正, 为了防止患者患肢外旋, 可以穿透气性较好的丁字鞋, 每日按摩受压部位和患肢肌肉, 定期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 并做好记录, 保持牵引针眼的清洁, 可以使用碘伏进行消毒, 如污染时要更换敷料。

3.2.3 预防并发症

每天按时开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病室内禁止吸烟, 每天给患者拍背2~3次, 协助患者及逆行那个扩胸运动, 并知道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自主排痰, 必要时可以给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 随时检查留置导尿管是否完好, 以防止导尿管脱落或者尿液倒流, 导流管留置超过24h, 每天要进行膀胱冲洗, 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 发生便秘时要使用番泻叶冲茶饮[5]。同时要防止患者出现褥疮。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和肌力的变化, 注意患者患肢肿胀、疼痛和血液循环情况, 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运动和踝关节的背伸运动, 患者一旦出现肿痛、皮肤温度升高、严禁进行按摩, 防治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 并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影响, 总结护理经验, 较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5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术后患者进行精心护理,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 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3.3%, 随访5~24个月, 患者均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 并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护理

参考文献

[1]王亦聪.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50-864.

[2]尤黎明, 张军, 刘可, 等.老年人跌倒及其后果的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01, 17 (8) :732-733.

[3]肖雪芳, 李云.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老年病人心理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6) :6.

[4]易祖玲, 孙燕.11例伽玛钉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3) :13.

高龄患者骨密度与科内骨折的相关性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2月因骨折入住我院, 并在我科住院期间, 由于非医源性因素导致二次骨折的患者。纳入研究病例数共9例, 其中男6例, 女3例;年龄74~83岁, 平均年龄78.3岁;科室内发生再次骨折患者中, 椎体压缩骨折共4例, 桡骨远端骨折2例, 股骨颈骨折1例, 髌骨骨折1例, 肋骨骨折1例, 经再次专科治疗后9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同时按观察组资料选取性别、年龄相同, 入院时间及原因相似且未在院内发生二次骨折的病例9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总结, 包括骨密度T值、椎体X线改变分级、既往骨折发生次数、体重指数 (BMI) 及再次骨折原因等, 根据T值和X线骨质疏松改变程度对患者骨质情况进行评估, 判断骨质疏松程度与科内骨折发生原因之间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

(1) T值:T值≥-1.0为正常骨量, -2.5<T值<-1.0提示骨量减少, T值≤-2.5为骨质疏松。 (2) 椎体X线改变:我院对高龄患者胸部正侧位片进行常规检查, 并按椎骨小梁形态分度法对骨质疏松程度进行评估, 骨质疏松一度:横行骨小梁减少, 纵行骨小梁相对明显;二度:横行骨小梁进一步减少, 纵行骨小梁增粗;三度:横行骨小梁结构消失, 纵行骨小梁不明显。 (3) 体重指数 (BMI) :BMI值=体重 (kg) /[身高 (m) ×身高 (m) ]。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平均值和分散程度, 分别采用t检验对各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即认为差异有显著性。采用Excel 2003绘制统计图表。

2 结果

两组患者骨密度T值、椎体X线改变分级、既往骨折发生次数及BMI指数等资料, 见表1。

结合上述资料, 笔者发现两组在T值、X线分级及BMI指数上无可比性, 结合患者再次骨折发病原因, 笔者还发现:骨密度下降作为患者发生科内骨折的基础因素, 其与科内骨折未存在明显线性相关关系。上述所有二次骨折患者骨折均为意外跌伤所致, 骨折部位与跌倒姿势相关, 并与既往骨折次数与科内骨折相关。

3 讨论

高龄患者骨折常常作为骨质疏松的继发损伤出现, 而骨质疏松症作为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的骨质疾病, 通常以骨量减少和骨质量下降为特点, 可伴发多种骨科疾病。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 可出现骨小梁变细、薄、少, 小梁间的空隙显著增大, 松质骨的结构强度显著下降, 骨质疏松者骨组织的微循环变差、成骨细胞活力低下, 血肿机化延迟, 破骨细胞活力增高, 骨的愈合困难[2]。有研究认为, 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合并症、机体基础代谢以及药物治疗为出现再次骨折的高风险因素[3,4]。高龄患者的再次骨折多由跌倒引起, 而跌倒的发生在生理上通常是由平衡功能下降导致的。有研究表明, 伴随年龄的增长高龄人群的生理反应时间延长, 扶正反射减弱, 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肌肉力量退行性改变, 而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平衡功能减弱, 这也说明骨质疏松可能引起破坏功能下降[5]。但科室内再骨折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通过对我科科内再次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发现, 骨质疏松通常作为老年患者骨折的基础因素, 而与科室内再次发生骨折率无明显相关性。这一结果与发生科内骨折性别差异是相符合的, 骨质疏松患者以女性居多, 但是科内骨折多发生在男性患者, 这也说明骨质疏松程度与科内骨折发生率是非线性相关的。由于本文样本量较小, 且未予其他科室、医院比对, 结果可信性尚有待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论证。现结合我科科内骨折患者临床数据, 笔者对科内骨折发生的原因试分析如下:

3.1 环境因素是导致科内再次骨折发生重要因素。

我科9例高龄科内再次骨折患者中, 3例由于夜间如厕时不慎摔伤所致, 1例经过开水房湿滑路面不慎滑到所致, 1例由于自行上下病床时, 对病床高度估计不足导致。通常老年人的人身安全被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所影响, 周围环境较差或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 可加大跌倒的风险。科室内跌倒的直接原因为滑倒、绊倒与踏空, 这些都是引发科内骨折的高危因素。针对这些因素, 在临床中应与护理工作人员及时沟通, 尽量规避类似风险。

3.2 基础疾病与药物因素亦有可能影响科内再次骨折的发生率。

高龄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较差, 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高龄患者常见视力减退、屈光不正、白内障等眼视光疾患;初次骨折、糖尿病、脑卒中等均可增大跌倒风险[6]。老年人在初次骨折后, 由于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的限制或手术的打击等原因造成老年人活动更加减少, 身体素质进一步下降, 促进了骨质疏松的发生[7]。而作为老年人常发病的脆性骨折本身, 也是预测再骨折风险的重要因素[8], 本次观察发现既往骨折次数与科内骨折密切相关, 多次骨折患者的年龄高于一次骨折患者, 与此前国外研究结果类似[9]。此外, 镇静催眠药、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血管扩张剂等会影响老年人的意识、精神、步态和血压等, 可导致感觉迟钝、反应变慢或削弱认知能力或致平衡感减退而增加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10]。

3.3 其他因素。

心理因素也有可能增大高龄患者科内再次骨折发生率。沮丧和焦虑的心理或个性强硬, 较为激进都可削减自身能力及外界环境的预断力, 导致跌倒的发生。认知功能缺失, 包括注意力下降、智能障碍等也会加大科室内在骨折发生风险。

总之, 高龄患者骨密度值与骨折风险密切相关, 骨密度值可以辅助评估高龄患者骨折风险。但是高龄骨折患者在科室内再次发生骨折与多因素相关, 在临床中单纯运用骨密度值来预测科室内再次骨折的风险是很有局限性的, 临床中应结合多因素进行考虑。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高龄骨折患者骨密度与发生科室内骨折的相关性, 了解科室内骨折发生相关影响因素, 以求减少临床中科室内骨折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3月-2014年12月9例科内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并选取性别、年龄相同, 入院时间及原因相似患者9例病例作为对照组, 探讨两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目标数据比较上差异不明显, 骨密度T值分别为-1.97±0.73、-1.88±0.67, X线分级分别为1.78±1.03、1.32±0.68, 既往骨折次数分别为0.22±1.24、0.11±1.29, BMI指数分别为22.34±3.27、21.46±2.99。结论:我院高龄患者骨密度与发生科室内骨折联系不明显, 与既往骨折次数关系密切, 并受到环境因素、基础疾病与药物因素及其他相关因素影响。

关键词:骨折,高龄,联系,骨密度

参考文献

[1]Mitchell PJ.Best practices in secondary fracture prevention:fracture liaison services〔J〕.Curr Osteoporos Rep, 2013, 11 (1) :52-60.

[2]王竑昕.骨密度值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关系〔J〕.中国矫形外科志, 2012, 20 (16) :1527-1528.

[3]钱其河, 崔树健, 李春英.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当代医学, 2014, 20 (29) :31-32.

[4]李岩, 李跃华, 郭红灵, 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与骨折相关性分析〔J〕.中医学报, 2014, 10 (29) :2436-1437, 1453.

[5]范璐, 林华, 陈新, 等.老年人群骨密度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 7 (4) :298-307.

[6]刘翠鲜, 沈志详.跌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7) :3837-3839.

[7]张文波, 李克鹏, 马国驹.高龄髋部骨折后二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3, 19 (8) :804-806.

[8]夏玉光, 张建福.中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原因探析〔J〕.中医学报, 2015, 30 (1) :48-50.

[9]Genant HK, Jergas M.Assessment of prevalent and incident vertebral fractures in osteoporosis research〔J〕.Osteoporosis Int, 2003, 14 (suppl 3) :43-55.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52例, 男15例, 女37例;中位年龄83岁, 其中75~80岁15例, 80~89岁32例, ≥90岁5例;伴有其他慢性病者23例, 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15例, 呼吸系统疾病9例, 糖尿病5例;2种以上疾病并存者32例, 本组最多者同时并存4种疾病。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1.2 手术方法

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骨股头置换术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加压折断钉内固定20例、加压空心钉内固定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动力髋 (DHS) 内固定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48h引流150~300ml, 其他手术方法术后48h引流50~80ml。

1.3 结果

本组5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 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 肌力增加, 关节活动度增大, 促进了患者体力恢复, 使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 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 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 生活环境改变, 角色改变, 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 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听觉理解和判断力障碍, 导致不能正确理解并掌握护理教育内容等。对老年患者突然发生髋部骨折后, 由于伤髋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丧失生活能力, 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感到十分痛苦, 甚至丧失生活信心。患者和家属普遍认为高龄老年人由于患有多种慢性疾病, 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极大, 但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 又很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心理非常矛盾。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护士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一方面使患者和家属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 向其介绍手术治疗成功的例子, 打消患者和家属的顾虑, 使其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此外, 除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外, 也要如实讲明手术的危险性和预后效果, 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和治疗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患者入院后, 主管护士应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进行亲切地交谈, 适时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师等, 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和对疾病的恐惧感。

2.2 术前准备

(1) 饮食。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纤维素、易消化的营养饮食。 (2) 戒烟。向患者讲解吸烟会刺激呼吸道, 同时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和血流缓慢, 从而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 以使患者从思想根源上彻底戒烟。 (3) 训练床上排便。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 放置便盆时应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和臀部过度抬高。 (4) 肢体及关节功能锻炼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绷紧腿部肌肉10s, 然后放松10s, 如此循环, 每组20~30次, 每组2~3组;直腿抬高训练:伸直膝关节, 背屈踝关节, 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10s后, 放松10s, 每组20次, 每组3~4组。

2.3 术后护理

2.3.1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针对并发症有目的地观察, 并注意伤口引流物的颜色, 性质、量、气味, 发现异常时立即告知医师, 及时处理。

2.3.2 尿路感染及肺炎的护理:

高龄患者呼吸道黏膜萎缩气道分泌物易滞留, 纤毛运动不良, 巨噬细胞的功能也减退, 且黏稠度较高, 分泌物增多, 因而分泌物极易滞留在气管内。患者行骨折手术后活动量小, 使呼吸道内的痰液不易咯出, 易发生肺炎等并发症[1]。因此, 术后平卧6h, 应适当摇高床头,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排痰的重要性及方法[2];不易咯出分泌物时, 应用雾化吸入或叩背辅助等方法清理呼吸道。同时应建议患者多饮水, 做好会阴部的清洁。

2.3.3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组织退变、血管硬化、血供差、术后伤口疼痛、调整体位困难等, 使骶尾部组织长期受压, 易发生压疮。护理措施: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 尽早按时翻身, 骨隆突部用气垫保护, 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一旦潮湿及时更换。严密观察骨突出部位的受压情况, 每2小时翻身或改变体位1次, 翻身后与床面呈30°, 以避开骨突出接触床面, 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 并根据骨折部位决定体位。若皮肤发红可用现代湿性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预防。

2.3.4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深静脉血栓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术后应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由于术后制动且合并心肺功能的减退导致静脉血流缓慢;与骨科相关的并发症, 如伤口感染、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及伤口愈合障碍发生率较高[3,4]。所以, 术后患肢应用弹力绷带包扎, 并抬高患肢, 这样有利于血液循环。

2.4 康复训练

2.4.1 术后当天:

指导患者术后6h可在床上做些简单的活动, 如上肢上举及扩胸运动, 踝关节主动屈伸及深呼吸运动等。练习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宜。术后24h后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 患肢外展20°~30°保持中立位, 两腿间置软枕, 待下肢感觉恢复, 即可行患肢踝关节的背屈和屈趾活动, 上肢做屈伸、外展、击拳及深呼吸运动,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4.2 术后1d:

术后6h可进行患者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 将膝关节伸直, 使下肢肌肉用力, 然后放松, 肌肉的舒缩锻炼,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指导患者﹩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 方法:健侧下肢屈曲, 健足及双肘关节用力支撑, 也可利用牵引床架双手上拉抬臀, 侧卧时将患肢用软枕垫起抬高, 仍需保持外展位。

2.4.3 术后3d:

开始膝关节及髋关节的屈伸活动, 并由被动逐渐向主动过渡, 运动时以不引起明显的疼痛为度, 活动的幅度应逐渐增大。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 要求足跟离床20cm, 在空中停顿5~10s再放下[5], 如此反复, 每次30~50下, 每天3~4次。

2.4.4 术后1周:

床头抬高45°~60°, <90°, 膝关节可完全屈曲, 髋关节允许屈曲90°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 (主动为主, 被动为铺) , 每天8~10次, 10min/次[6], 患者可坐于床边, 双腿下垂, 避免左右摆动 (术后2周内, 禁侧卧) 。

2.5 出院康复指导

患者出院前, 护士指导其正确更衣, 原则是先患侧后健侧, 脱时先健侧后患侧。卧位姿势, 平卧或侧卧时双下肢始终保持外展位, 侧卧时健肢在下, 患肢在上, 双下肢间置海绵垫或枕头[7]。术后6个月内避免两腿交叉, 注意“三不”:不能坐低凳和马桶, 不能下蹲拾物, 不能做盘腿动作。

3讨论

健康教育和正确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方法, 对不同患者、不同训练时期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 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 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 循序渐进, 准确恰当, 持之以恒。

通过健康教育, 使患者有更多的机会与护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增加了亲切感和治疗疾病的信心, 同时也提高了对护士的信任感。护士不但要具有丰富扎实的医学护理知识, 还需有丰富的社会人文学科知识, 并掌握交流及沟通技巧。因此, 迫使护士不断学习, 提高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和交流技巧, 更好地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护理人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康复指导, 循序渐进, 注意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因人施教, 分期、分阶段指导, 克服患者康复锻炼的随意性。此外, 由于护患双方共同参与, 增加沟通, 从而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能较好地改地善护患关系, 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本组患者采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髋关节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实施, 结果疗效显著,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高龄,髋部骨折,健康教育,护理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1) :676.

[2]罗春桃.骨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 :181-182.

[3]何伟民, 张晓龙, 顾峥嵘.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J].上海医学, 2004, 27 (5) :331-333.

[4]胡艳君, 姜劲松, 张玉华.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12C) :3342-3343

[5]赵雅, 刘亭茹.髋部骨折术后使用弹力绷带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07, 21 (7B) :1831-1832.

[6]朱红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及护理84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16-17.

高龄患者骨折 第10篇

【关键词】 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53-02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手术,多为高龄患者,为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如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血管栓塞等)及加重并存病、早期采用有效的内固定等手术治疗,以便尽早恢复功能,下床活动,生活自理[1-2]。采用哪一种麻醉方法有利于术后恢复,保证高龄老年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就此麻醉方法的选择对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46例择期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ASAⅡ-Ⅲ級,随机分为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A组和全身麻醉B组两组,每组各2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65-80岁,体重55-80kg。合并老年性慢支、肺气肿、冠心病、糖尿病等系统疾患者23例,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90%8例,并发脑血管意外留有后遗症的5例,伴有严重合并症者,均经过内科术前综合治疗,均有大的好转。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及ASA评级等一般情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面罩吸氧,监测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SPO2。均采用上肢静脉输注复方林格氏注射液300ml-500ml开始麻醉,椎管内腰硬联合麻醉组全部患者取侧卧位,均选L2-3作为穿刺点,采用腰硬联合穿刺套管针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经硬外穿刺针置入25G的腰穿针,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5%的重比重布比卡因1.5-2ml后,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硬膜外管3-5cm备用,必要时注入2%利多卡因,平面控制胸8以下。全麻组: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1-2mg/kg罗库溴铵0.5mg/kg快诱气管插管全麻,麻醉维持:丙泊酚加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泵入,间断静罗库溴铵。注调节呼吸参数:VT6-8ml/kg,f10次/min。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χ±s表示,采用SASS10.0软件包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处理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及ASA评级相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

2.2 腰硬联合组在A组术后2h、4h、血压、心率均低于静脉全麻组(P<0.05)。腰硬联合组A组和全身麻醉B组12h、24h血压、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腰硬联合组在A组术后2h、4h脉搏氧饱和高于静脉全麻组(P<0.05);腰硬联合组A组和全身麻醉B组12h、24h两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差异不显著;腰硬联合组VAS评分在术后8h内明显低于静脉全麻组(P<0.05),12h后两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 论

高龄患者通常心血管储备功能低下,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明显降低,且常合并有慢支、肺气肿、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血流动力学常常不稳定,麻醉的风险性大大增加。对于麻醉方法的选择,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如肺炎、栓子形成、心血管并发症等[3],麻醉方法本身直接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患者一般保持患者清醒,可以减少术后中枢神经和肺部并发症,静脉血栓发生率低[5]。腰硬联合组在A组术后2h、4h血压、心率均低于静脉全麻组(P<0.05),因为椎管内麻醉阻滞交感神经常常致血压降低,主要的原因是椎管内麻醉阻滞抑制了机体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应激反应相对低下,使其术后的血压、心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于全麻术后静脉全麻药物还没有完全代谢完,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椎管内麻醉术中几乎没有镇静药物残留,因此腰硬联合组在A组术后2h、4h脉搏氧饱和高于静脉全麻组(P<0.05);椎管内麻醉同样因感觉神经被阻滞,伤害性刺激的传入被抑制,起到了超前镇痛的作用,腰硬联合组VAS评分在术后8h内明显低于静脉全麻组(P<0.05)。而术后12h以后随着肌体的恢复全麻药物的完全代谢,两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VAS评分相接近。腰硬联合组A组和全身麻醉B组12h、24h血压、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腰硬联合组A组和全身麻醉B组12h、24h两组脉搏氧饱和度差异不显著;12h后两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

综上所述椎管内麻醉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好、循环相对稳定、操作简便、管理方便,对有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有利,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和脑栓塞的几率也比全麻机械通气者低,而静脉全麻管理复杂,术后镇痛效果欠佳,费用相对比较高等弊端,但个体情况具体分析,取长补短,选择适合其个体的最佳麻醉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红,丁勇,田娟.早期康复训练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诸因素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17(08):476-478.

[2] Timerbaev VKh,Kliukvin IIu,Reziapkin GI,et al.Anesthetic support of operations on thehip joint in senile patients[J].Anesteziol Reanimatol,2006,4:47-51.

[3] 张勃策,蒋阅,闻久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05):101-103.

[4]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4-860.

高龄患者骨折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48例高龄糖尿病患者中, 男性31例, 女性17例, 年龄范围为62~81岁, 平均年龄为 (73.4±5.8) 岁。其中股骨颈骨骨折23例 , 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 , 胫腓骨骨折8例 , 踝部骨折5例 , 全部为新鲜骨折。糖尿病患者病史最长达30 a, 术前血糖最高值21.3 mmol/L, 均为尿糖阳性。其中42例患者已经接受相应治疗 , 另外6例患者未给予治疗。以上48例患者均接受骨折围手术, 并治愈出院。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高龄糖尿病患者身体素质相对而言较弱, 加上骨折这种突发性伤病, 给患者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担心伤口不愈合, 长期卧床和生活能力下降成为家人的负担。患者常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和忧郁等复杂的心理。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给予理解的基础上, 还要细致的疏导患者的心理和介绍相关医疗常识, 应该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 护理人员还应随时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 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 影响患者的情绪, 制造良好的氛围。通过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的努力, 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 使患者感到宽慰和温暖, 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配合治疗。

2血糖水平的控制。手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致使血糖升高, 高龄糖尿病患者极易产生高渗透性糖昏迷, 诱发心脑血管相关的疾病, 因此在手术后两周要做好血糖水平的严格控制。应该实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糖、糖尿、血压和情绪波动情况, 按照准确的时间和剂量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3术前检查。高龄糖尿病患者体质较弱, 多数伴有基础疾病, 手术前应该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全面的了解, 详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 检查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检测血糖、血脂、血常规和电解质的情况, 以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患者的潜在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早治疗。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 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术前基础护理。 术前 3 d 备皮, 保证有效睡眠, 避免感冒。术前 8 h 禁食, 4 h 禁饮, 遵嘱医生留置导尿管。 指导患者床上排尿、排便。

1.2.2术后护理1术后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应该平卧硬板床 , 患肢制动, 以防外旋、内收, 两腿之间放一小枕头, 以丁字鞋固定。

2检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需要心电护理, 持续低流量吸氧, 实时监测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尿量的变化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处理。

3防止感染及皮肤褥疮。固定好各种引流管, 保持畅通并详细记录。观察切口敷料的情况并详细记录, 如伴有高热或者其他异常应该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常规护理导尿管留置处, 保持会阴部清洁。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勤擦洗, 勤整理。肢体血液循环缓慢, 为了防止受压部位皮肤出现褥疮, 应该帮助患者勤翻身。

4饮食指导。增加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量, 增强抵抗力和提高组织的修复能力。饮食多样化, 应该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 对于咀嚼能力差的老人, 应该将水果和蔬菜切成丝或者捣成糊状再食用, 以促进肠道吸收。作脐周顺时针环形按摩, 以刺激肠蠕动, 防止便秘和促进排便。

2结果

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 42例高龄糖尿病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最长44 d, 最短21 d, 平均 (32.3±1.2) d康复出院。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 严重导致机体的代谢紊乱。肾小球对磷的吸收减少, 肠钙的吸收减少, 从而导致负钙平衡, 易引起骨质疏松, 因此增加了老年人骨折的几率。通过, 高血糖减弱了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 免疫力的下降直接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同时, 也降低了蛋白质的合成能力, 成纤维细胞成熟和胶原合成受到抑制, 切口愈合慢或者裂开。因此, 在手术过程中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能够有效降低伤口感染概率, 加速其愈合。

高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病痛困扰, 造成心理压力大, 身体素质差。从心理、身体和饮食全面考虑患者状态, 从医疗方法上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预防各种并发症;从心理上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 缩短病程, 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周健, 秦明照.8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 (6) :491-494.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8-73.

高龄患者骨折范文

高龄患者骨折范文(精选11篇)高龄患者骨折 第1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24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 其中男16例, 女8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