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染病数据分析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71

传染病数据分析范文第1篇

乙甲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 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2小时;乙、丙类传染病24小时。 4. 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及医教部,医教部应于2小时内向医院领导及上级卫生部门报告,首诊医生于2小时内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5. 出现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

6. 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7. 地方传染病病员向区疾病控制中心网络直报,部队传染病病员应向医院预防保健科报告,由预防保健科向卫生处报告。

8. 发生食物中毒、大批不明原因病员、当地未有过或者国家已宣布消灭的传染病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教部,同时向院首长报告,医院应在最短时间内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9. 严格登记制度。门诊、急诊各接诊医师、放射科、检验科必须建立疫情登记本,做好接诊病例登记,对接诊及检出的传染病病员必须详细登记,及时报告。

10.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要求。

11. 未经批准,不得对外通报、公布和引用发表未经公布的传染病疫情。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

1.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监督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2. 发现并及时报告重大疫情的医务人员,奖励当事人500元。 3. 各级医护人员不得隐瞒、谎报(包括漏报、迟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如有这类事情发生,甲类传染病按医疗事故处理,乙类传染病按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奖惩规定处理。对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4. 传染病迟报超过法定时限:①≥24小时每例扣当事人奖金50元;②≥48小时每例扣当事人奖金100元;③≥72小时按院内自查漏报处理。

5. 院内自查漏报一例扣科室奖金1000元。

传染病数据分析范文第2篇

我院第一季度网络报告各类传染病共

例,其中一月份

例,二月

例,三月份

例。

本季报告的传染病其中流行性腮腺炎 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例(写本月具体报告病种),其它传染病本季无病例报告。

地区分布本季报告的传染病现住址都为本乡,职业分布本季报告传染幼托儿童 例,散居儿童 例,学生 例,农民 例,其它职业无病例报告。

本季报告主要传染病(有报告数量较多的病种就写,如:本季报告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较多,且多发与幼托儿童和学生,应加强对学校和幼托机构腮腺炎的防控指导,防止该病的暴发。)

传染病数据分析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了解南宁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年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南宁市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4种73007例,死亡232例,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095.94/10万、3.48/10万、0.32%,与2010年相比分别为-23.67%、+14.23%、+49.69%。乙类传染病居前五5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丙类传染病居前三3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结论

在2011年南宁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中,以乙型肝炎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是当前南宁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为了解南宁市法定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2011年南宁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和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南宁市的、发病日期在2011年-01-月01日至/12月-31日的39种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人口资料来源于《基本信息系统》中的分地区、分年龄组常住人口数。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采用Excel2003统计分析软件。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1.1 传染病总发病、死亡概况

2011年南宁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73 007例,死亡232例,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095.94/10万、3.48/10万、0.32%,与2010年比较分别为-23.67%、+14.23%、+49.69%。无甲类传染病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6种23362例,死亡230例,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350.70/10万、3.45/10万、0.98%,与2010年比较分别为-4.13%、+31.37%、+37.02%。无病例报告的病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炭疽、流脑、百日咳、白喉、布病和血吸虫病等10种。丙类传染病报告报告8种49645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745.24/10万、0.03/10万、0.004%,与2010年比较分别为-30.35%、-92.87%、-89.82%。无病例报告的病种为黑热病、包虫病和丝虫病等3种。

2.1.2 传染病发病、死亡位次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在前5五位的病种为:病毒性肝炎(37.10%)、肺结核(25.45%)、梅毒(23.26%)、淋病(21.24%)和痢疾(4.16%),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6.03%;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在前三3位的病种为:艾滋病(80.87%)、肺结核(11.74%)和狂犬病(5.22%),死亡数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7.83%(表2)。 2.2 流行特征

2.1.1 人群分布

2011年南宁市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中,男性发病47018例,死亡182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357.22/10万、5.25/10万、0.39%;女性发病25989例,死亡50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812.84/10万、1.56/10万、0.19%。男女性别比为1.81∶1。年龄分布以0~-4岁组(40 106例)和20-~49岁组(15 075例)报告发病数较多,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54.93%和20.6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报告30 695例,占总发病数的42.04%,其次为农民(12 200例,占16.71%)、幼托儿童(11 794例,占16.15%)和学生(7189例,占 9.85%)。

2.1.2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5-7月报告发病数最高,共报告发病29 901例,占总发病数的40.96%, 2月报告病数最低,为2 731例,占总发病数的3.74%(图1)。

2.1.3 地区分布

全市6六县六6城区都有传染病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三3位的区县为西乡塘区(11 388例)、横县(8 987例)和宾阳县(8 802例),邕宁区报告发病数最低,为2 434例,其次为上林县,3 983例。 2.3 乙类传染病疾病构成

2.3.1 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未分型)、痢疾、伤寒+副伤寒3种,发病1574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74%,无死亡(2010年死亡1例)。发病率为23.63/10万,与2010年相比下降16.40%,但甲肝和戊肝的报告发病率高于2010年。

2.3.2 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麻疹、肺结核、猩红热4种,发病6188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6.49%,死亡29例,占乙类传染病死亡总数的12.61%。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92.89/10万、0.44/10万、0.47%,与2010年相比分别为-9.84%、-25.68%、-17.57%,但麻疹和猩红热报告发病率高于2010年。

2.3.3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狂犬病、乙型脑炎、登革热、钩体病、疟疾5种,发病90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39%,死亡12例,占乙类传染病死亡总数的5.22%。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35/10万、0.18/10万、13.33%,与2010年相比分别为+52.47%、+19.91%、-21.33%,主要是狂犬病、乙脑和疟疾报告发病率高于2010年。 2.3.4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乙肝、丙肝)、淋病、梅毒4种,发病15502例,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6.36%,死亡189例,占乙类传染病死亡总数的82.17%。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232.71/10万、2.84/10万、1.22%,与2010年相比分别为-0.35%、+51.13%、+51.66%,但乙肝和丙肝报告发病率高于2010年。

2.3.5 新生儿破伤风:

发病8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03%,无死亡。发病率为0.12/10万,与2010年相比上升33.30%。 2.4 重点传染病疫情分析

2.4.1 艾滋病

全年共报告发病518例,死亡186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7.78/10万、2.79/10万、35.91%,与2010年相比分别为-3.04%、+54.93%、+59.79%。本病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六城区和六县都有病例报告,以横县(112例)、西乡塘区(72例)和宾阳县(50例)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以农民(290例,占55.98%)和家务及待业(51例,占9.95%)为主。年龄分布主要在25~74岁(471例,占90.93%),其中男性383例,女性135例,男女之比为2.84:1。

HIV 全年共报告感染者1247例,死亡176例。感染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8.72/10万、2.64/10万、14.11%,与2010年相比分别为+38.03%、+38.52%、+0.35%。全年各月均有感染者报告,无明显季节性。六6城区和六6县都有感染者报告,以横县(356例)、西乡塘区(172例)和隆安县(143例)报告感染例数较多。职业以农民(710例,占56.94%)和家务及待业(136例,占10.91%)为主。年龄分布主要在20-74岁(1148例,占92.06%)。其中男性894例,女性353例,男女之比为2.53:1。

2.4.2 病毒性肝炎 全年共报告发病8667例,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首位,死亡3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30.10/10万、0.05/10万、0.03%,与2011年相比分别为+8.36%、-50.06%、-53.87%。各型肝炎发病构成: 乙肝78.14%、丙肝15.74%、未分型肝炎2.76%、戊肝2.03%、甲肝1.34%。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六城区和六县都有病例报告,以横县(1678例)、西乡塘区(1072例)和青秀区(1030例)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4635例,占53.48%)为主。年龄分布以20~49岁(5755例,占66.40%)居多。其中男性6081例,女性2586例,男女之比为2.35∶1。

2.4.3 肺结核

全年共报告发病5946例,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第二2位,死亡27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89.26/10万、0.41/10万、0.45%,与去年相比分别为-9.48%、-22.89%、-14.80%。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六6城区和六6县都有病例报告,以西乡塘区(1006例)、宾阳县(769例)、江南区(657例)和横县(644例)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3316例,占55.77%)和离退休人员(416例,占6.70%)为主。年龄分布以20~79岁(5506例,占92.60%)居多。其中男性4375例,女性1571例,男女之比为2.78∶1。

2.4.4 手足口病

全年共报告发病35899例,发病数居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首位,死亡2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538.89/10万、0.03/10万、0.01%,与2010年相比分别为-10.59%、-92.87%、-91.98%。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7月的春末夏初季报告发病较高。6六城区和六6县都有病例报告,以西乡塘区(6376例)、宾阳县(5158例)和青秀区(3751例)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24866例,占69.27%)和幼托儿童(10119例,占28.19%)为主。年龄分布以0-5岁(34635例,占96.48%)居多。其中男性22966例,女性12933例,男女之比为1.78∶1。2011年南宁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突发事件7起,与2010年(20起)相比下降65.00%。

南宁市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为:各城区各县均有病例报告,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年龄分布在5岁以下,男性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在4-7月,暴发疫情均在幼托机构。 2.4.5 流行性腮腺炎

全年共报告发病6934例,发病数居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第二位,无死亡。发病率为104.09/10万,与2010年比上升39.57%。该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7月和11-12月报告发病数较高。六6城区和六6县都有病例报告,以横县(1024例)、宾阳县(1017例)和西乡塘区(897例)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学生(4303例,占62.06%)为主,其次为幼托儿童(1310例,占18.89%)。年龄分布以3~19岁(6026例,占86.91%)居多。其中男性4402例,女性2532例,男女之比为1.74∶1。2011年南宁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9起,与去年(10起)相比下降10.00%。 3 讨论

南宁市2011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结果显示,资料显示,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构成中,以乙肝、梅毒和艾滋病为主的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居首位,其次是以肺结核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二者合计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的92.84%。病种顺位中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居首位,乙型肝炎已成为南宁市肝炎的主要构成型别,占肝炎发病数的78.14%。其原因可能是: ( 1) 城镇建设导致人口的频繁流动,增加了免疫接种的相对空白,增加了易感人群[1];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一旦发现身体有不适,就及时看病,这样乙肝病人就更容易被发现[2]。3)医疗单位开展网络直报以后,乙型肝炎疫情漏报率减少,更真实的反应了发病情况。居第2位的为肺结核,原因为南宁市自2002年启动了世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项目、2004年卫十项目、2005年南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来,对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人实行免费抗结核治疗。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医防合作,使大量的肺结核病患者人得以发现。要降低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首先要降低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的发病率,将控制乙肝作为重点,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提高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由于发现并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3],因此,要严格执行规范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消除传染源。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报告病种为细菌性痢疾、甲肝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因此要继续开展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监测、监督管理。

2011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数的49.17%,以散居儿童居多,占手足口病发病数的69.27%,且暴发疫情均在幼托机构。提示因进一少加强社区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儿童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托幼机构的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降低手足口病在幼托机构暴发的机率。

南宁市传染病发病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幼托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数的74.91%。这主要与农村卫生条件、卫生意识较差等因素有关。提示我们应经常在加大对农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高的原因可能与家长喜欢带孩子到人群较多的地方玩耍,暴露感染的机会增多有关。

传染病数据分析范文第4篇

二、疫情报告工作情况

3月15日单位组织了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未发现传染病漏报,相关科室疫情报告及时,报告完整率100%,卡片内容与病案一致,报告一致率100%,纸质卡片与网络卡片一致率100%。

三、情况分析

本年度传染病共39例,分别为肺结核1例,腮腺炎21例,菌痢9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4例,感染性腹泻3例,水痘1例。门诊日志有缺项,个别登记不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和计划

1.是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反馈,让所有法定传染病报告人及时了解本地传染病发病情况,了解我单位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和疫情报告情况,不断提高相关工作质量。

2. 要加强霍乱防治,严格腹泻病人的诊治。门诊要认真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认真登记。

3. 加强门诊日志的登记及完善,列入工资考核。

传染病数据分析范文第5篇

1 新发流行性传染病的特点

在人类历史上未曾记录或发生过的传染病统称为新发流行性传染病, 作为全世界卫生及医疗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医疗及防疫人员只有在深入探明其特点的基础上, 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管理。综合分析近年来常见的新发流行性传染病, 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兽共患性

美国著名医学专家Jones博士在对几十种新发流行性传染病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SAPS、埃博拉病毒、人禽流感、AIDS、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流行性传染病中, 人兽共患的传染病约占60%以上, 其中70%以上由野生动物传播而引起。我国第三军医大学的林健东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目前, 世界范围内的新发流行性传染病中, 约有3/4以上为人兽共患病, 其主要致病机理为细菌及病毒基因突变, 导致人类和动物体内的新发病原体不断增加。

1.2 不可预知性

在国内外现阶段的医疗水平下, 普遍存在对于新发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规律认识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缺乏对于相关资料的科学评估与判断, 进而导致新发流行性传染病的不可预知性日渐凸显。由于难以对于新发流行性传染病进行准确的判断, 所以在具体防治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中存在较大的不可预知性。

1.3 传播速度快, 流行范围广

近年来, 在全世界范围传播的新发流行性传染病主要包括:AIDS、人禽流感、甲型HIN1流感等。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 全世界新发流行性传染病已经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感染总人数超过4000万, 累计死亡人数达到2000万人以上。由此可见, 新发流行性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 流行范围广的特点, 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安全威胁之一。

2 我国传染病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传染病控制体系的逐渐构建,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水平有了稳步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数量多、行政区划复杂, 为我国传染病的防治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障碍。同时, 国内卫生及医疗部门普遍缺乏传染病防治管理的经验, 技术水平和相关法律的构建也需进一步加强, 所以在今后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强化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 并且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2.1 相关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

在我国现行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体系中, 普遍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的实际问题, 虽然国家卫生和医疗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 相应制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但是由于缺乏法律、法规操作的良好环境, 进而导致其贯彻和执行严重受阻, 难以全面发挥应具备的管理作用。例如:《传染病防治法》中明确指出:对于出现违法行为的卫生及医疗机构必须对相关负责人处以通报批评、降级, 甚至撤职等处分, 但是对于民营医疗机构则不使用此法, 进而导致相关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的现实问题客观存在。

2.2 防治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 在国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 各级卫生及医疗部门的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国内现行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模式和体制中, 普遍存在各部门、机构之间职责不明, 以及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 进而导致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出现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弊端, 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另外, 作为传染病防治管理主体的卫生行政部门承担较为繁重的管理职能, 但是缺乏相应的工作指导规范, 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在行使监督职责时, 难以认清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 往往出现工作中较大的漏洞, 对于传染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难以进行有效的监控, 这也是导致我国传染病疫情较大范围扩散的重要因素。

2.3 防治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综合分析我国传染病钢制管理的现状, 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 而且存在较为严重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强的问题。我国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 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参与其中, 而现阶段必须克服人员配备不足, 交通工具不足等问题, 进而才能深入的开展相关管理工作。

3 加强传染病防治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趋恶化, 特别是空气、水质、环境、生态污染等问题的日渐突出, 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为了有效实施对于各类传染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 国内卫生及医疗部门必须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于传染病的综合管理, 进而才能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1 加强传染病应急预案的拟定

在我国今后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 各级卫生和医疗管理部门, 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传染病应急预案的拟定, 并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应急预案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另外, 对于国外较为常见的新发流行性传染病, 国内卫生和医疗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其发展趋势和传播方式, 确保一但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可以及时应对, 并且做到有效处理和规范管理。

3.2 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近年来, SARS、人禽流感等新发流行性传染病在国内的广泛传播, 与人民群众预防知识的缺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 在今后传染病防治管理中, 各级政府、卫生和医疗部门一定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 加强对于全社会的健康教育和宣传, 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预防和治疗各类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并且强化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意识。

3.3 严格规范医疗机构的循环流程管理

国内各级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患者的收治与处理中, 一定要严格规范医疗机构的循环流程管理, 确保最大限制的提升传染病患者的生存几率。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科的医护人员, 不但承担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职责, 而且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防止在诊治过程中出现感染现象。医疗机构应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传染病患者应统一配备住院服装, 患者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不得进入清洁区和半污染区。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测时, 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 并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病菌的化验, 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4 结语

总之, 在我国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 一定要加强政府、各级卫生和医疗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且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预防意识, 进而实现国内传染病防治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全面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摘要:近年来, 各类新发流行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不但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员死亡, 而且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 国内各级卫生及医疗主管部门适时加强对于传染病的防治管理, 其主要目的是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由于现行防治管理模式及机制中普遍不同程度的缺陷, 我国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必须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 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卫生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医疗机构传染病专用门诊设置的基本要求[S].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S].卫医发[2004]292号.

[3] 胡俊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 [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1) :37~39.

[4] Miller P, Hirschorn N.The effect of a national control of diarrheal diseases program on mortality:the case of Egypt[J].Soc Sci Med, 2005, 40 (10) :289~301.

传染病数据分析范文第6篇

(1) 材料:所有传染病数据及人口资料均来自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 (2) 方法:统计学。 (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结果与分析 (表1、2、3)

2004年发病总人数为3065例, 2005年发病总人数为3761例, 2006年发病总人数为3309例, 3年共发传染病10070例。

3讨论

2004年至2006年全市传染病共发病10070例, 呈正态分布。3年间各病种死亡人数为23例, 逐年递增, 呈负偏态分布。其中3年里都有死亡病例的有:艾滋病死亡9例, 呈负偏态分布。乙肝死亡4例, 呈正态分布。各病种因为预防接种及治疗手段的不同, 发病与死亡人数在2004年至2006年间各有趋势, 但总的发病人数呈正态分布, 与前几年相比, 呈现增长态势, 特别是肺结核、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种上升明显, 病死率多集中在这几种重点传染病上。

摘要:目的 探讨和了解2004年至2006年七台河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 结合我市传染病防控工作实际, 找到防治工作的着眼点及落脚点, 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 减少发病率, 降低病死率。结果 2004年至2006年我市乙类传染病呈现忽高忽低的不稳定态势, 总体为增长趋势, 肺结核、乙肝、艾滋病报告病例数增长明显。结论 乙类传染病是我市高发及病死率较高的传染病种类, 完善防控措施, 加大政府防控工作投入力度, 是解决乙类传染病高发、病死率较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乙类传染病,发病数,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 马家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基础编码手册.2007版.

[2] 李斌.现代公共卫生管理.

[3] 郭岩.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4] 李立明.流行病学.

传染病数据分析范文

传染病数据分析范文第1篇乙甲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