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语文试卷范文
初一上语文试卷范文第1篇
二、笔试部分(100分) Ⅳ、单项选择(15分) ( ) 16.--Where he ? ---In Wuhan.A.do, live B.does, lives C.do, live D.does, live ( ) 17.--How can I the bank, please? ---You can take bus No.10. A.get B.get to C.take D.take to ( ) 18.--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elling me the way. --- . A.Don’t thank me B.No thanks C.You’re welcome D.You needn’t ( ) 19.--Why do you like pandas? --Because they’re cute.A.a kind of B.kinds of C.all kinds of D.kind of ( ) 20.My brother works very hard because he a university student. A.wants to do B.wants to be C.likes to do D.likes to be ( ) 21.I want to get a job a reporter. A.as B.such C.so D.with ( ) 22.--Shall we go shopping now? ---Sorry, I can’t.I my shirts. A.wash B.washes C.washed D.am washing ( ) 23.--How is the weather in Tianjin? --It’s sunny. A.like B.look C./ D.likes ( ) 24.Stop and listen to me. A.to talk B.on talk C.talking D.to talking ( ) 25.Do you know the boy a funny hat and sunglasses? A.is B.has C.wears D.with ( ) 26.-- for breakfast? --I want some bread, milk and two eggs. A.What do you like B.Which do you like C.What would you like D.What had you had ( ) 27.-- What about your last weekend? -- I a good time. A.had B.was have C.having D.have ( ) 28.He practices English every morning. A.speaks B.to speak C.speaking D.speak ( ) 29.I’d like soccer with my friends after school. A.to play B.playing C.play D.to playing ( ) 30.Music makes me relaxed. A.feeling B.to feel C.feel D.felt Ⅴ、完成下列句子(10分) 31.课堂上禁止讲话。
in class.32.你认为我们的英语老师怎样? do you our English teacher? 33.上周末他们去哪度假了? you on vacation last weekend? 34.我想要些牛肉和西红柿。
I some beef and .35.你爸爸长什么样? does your father ? Ⅵ、句型转换(10分) 36.My sister wants to be a nurse.(对划线部分提问) does your sister to ? 37.Her mother went to New York City last year.(同上) her mother last year? 38.He wrote a letter to Mary yesterday.(用now改写句子) He a letter to Mary now.39.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in Nanjing last week?(改为同义句) the weather in Nanjing last week? 40.I enjoy playing the piano.(同上) I the piano.Ⅶ、完形填空(20) A Last Saturday, my parents and I 41 to summer camp.We went to the mountains, we 42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s 43 bus.In the middle of the mountain there was a river.The water was very clean.There were some fish in the river.On the mountain there 44 flowers.They were very 45 .At noon, many people got together.It was so 46 .We 47 our meal on the mountain.The food was very 48 .After eating, we went on our trip.At last, we go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We were all very 49 .It was really 50 .( ) 41.A.go B.goes C.went D.are going ( ) 42.A.get to B.got to C.reached to D.got ( ) 43.A.on B.in C.with D.by ( ) 44.A.is B.are C.was D.were ( ) 45.A.angry B.ugly C.beautiful D.shy ( ) 46.A.crowded B.busy C.easy D.popular ( ) 47.A.did B.do C.made D.make ( ) 48.A.much B.delicious C.many D.cheap ( ) 49.A.happy B.excite C.interesting D.clever ( ) 50.A.boring B.relax C.successful D.interesting B John is a famous writer now.But he said he was not a 51 student when he was young.He was often late for 52 and didn’t like doing his homework.Sometimes he slept in class while the teacher was teaching.He didn’t understand(懂得) much, 53 he always thought he understood everything.One day the teacher 54 the students a question, “When Jack was ten years old, 55 brother Bob was twenty.Jack is fifteen now and 56 is his brother Bob?” John said, “That’s easy.Bob is twice(两倍) as old as Jack, so he is thirty.” Another time, the 57 in a science class asked, “When it thunders(打雷), 58 do we always see light(电光) before we 59 the sound?” “But, Miss,” said John quickly, “don’t you 60 our eyes are in front of our ears(耳朵)?” ( ) 51.A.good B.tall C.rich D.fat ( ) 52.A.sleep B.lunch C.class D.play ( ) 53.A.so B.and C.or D.but ( ) 54.A.sent B.asked C.told D.found ( ) 55.A.your B.my C.his D.her ( ) 56.A.how many B.how old C.what D.who ( ) 57.A.teacher B.farmer C.nurse D.policeman ( ) 58.A.what B.when C.where D.why ( ) 59.A.break B.make C.hear D.smell ( ) 60.A.read B.hope C.study D.know Ⅷ、阅读理解(30分) A John was a farmer.He liked to grow flowers(种花) in his garden when he is free(空闲).One Sunday morning after breakfast he put on his old clothes and began digging(开始挖) in his garden at eight.He dug(挖) and dug.Half an hour later he suddenly(突然地) found a coin(硬币) near his foot.He was very glad.He put it in his right pocket(口袋).A few minutes later, he found another one.He picked it up(捡起) and put it in the same pocket.The same thing happened(发生) for the third(第三次), the fourth and the fifth time He was very glad and told his wife about it.She was very glad, too.She said, “A thief took away a lot of coins from a shop a few days ago.The police caught him but they didn’t find any coins.” Then John went on digging some more coins, but just when he began to dig, he felt something cold in his trousers(裤子).It ran down one of his legs.He put his hand down quickly – and the coin came into his hand.Now he knew there was a hole(洞) in his pocket.( ) 61.There were some in John’s garden. A.flowers B.coins C.trees D.farmers ( ) 62.John found a coin in his garden . A.at 8:00 B.between 8:20 and 9:20 C.at 9:20 D.at 10:00 ( ) 63.John told his wife that .A.the police caught the thief B.he found money in his garden C.someone took the coins of the shop D.he lost his money in his garden ( ) 64.There was a hole in . A.his coat B.his left pocket C.his right pocket D.his garden ( ) 65.John dug out in his garden.A.five coins B.many coins C.no coin D.only one coin B Dave was ten years old and was a very lazy boy.He had to go to school every day.He didn’t like school and didn’t want to do much work.His parents are doctors.They hoped that their son would become a doctor when he grew up.But one day Dave said to his mother, “When I finish school, I want to be a dustman(垃圾工人).” “A dustman?” his mother asked.She was very surprised(惊讶地).“That’s not a pleasant job.Why do you want to be a dustman?” “Because I only have to work one day a week,” Dave answered. “One day a week?” his mother asked.“What do you mean?” “Well,” Dave answered, “I know that dustman only come to our house and work on Wednesday, because I only see them on that day.” ( ) 66.Dave did not do much work at school because . A.he was lazy B.he didn’t like the teacher C.he was good at his lessons D.his parents would help him ( ) 67.Dave knew that .A.his parents wanted him to be a doctor B.his father was one of the best doctors C.his mother worked very hard D.his teachers were very good ( ) 68.Dave wanted to be a dustman because he thought .A.it was the easiest work B.it was the most interesting work C.it was much better than to be a doctor D.dustman didn’t have to work every day ( ) 69.Dave’s mother thought dustman’s job was .A.happy B.light C.not pleasant D.not busy ( ) 7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A.Dave was a student of a very big school.B.Dave’s parents worked in the same hospital.C.Dave was the only son of the family.D.Dave didn’t know how dustmen did their work. C American schools begin in September after a long summer holiday.There are two terms in a school.The first term is from September to January, and the second is from February to June.Most American children begin to go to school when they are five years old.Most children are seventeen or eighteen years old when they finish high school. High school students study only four or five subjects each term.They usually go to the same class every day, and they have little homework for every class.After class they d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After high school, many students go to college.They can go to a small one or a large one.Many college students work after class to get some money for their studies.( ) 71.Most American children go to school when they are years old. A.four B.five C.six D.seven ( ) 72.High school students after class.A.do a lot of homework B.do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C.often sing songs D.do lots of reading ( ) 73.After high school, many students . A.begin to work B.stay at home C.go to college D.visit their friends ( ) 74.Many college students work after class because .A.they want to get some money for their studies B.they don’t have anything to do C.their parents ask them for money D.their teachers ask them to do so ( ) 75.From this passage, we know that in America a summer holiday begins in . A.January B.September C.February D.June Ⅸ、书面表达(15分) 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一位你熟悉的人物。文章不得少于60字。
初一上语文试卷范文第2篇
一题形得分分析:
1.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有7个题难度不大.有3个题稍难,部分学生不会做。所以1班很多同学都能得到21-27分。
2.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只有
11、14,15题较为简单,其余题都有一定难度,很多同学不会做。
3.三大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52分,17,18,23都是计算题,由于有的学生基本功太差,本来能得到一点分的题目都没有得到。可见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还是掌握得不好。19,20,21,22,24这部分题都是知识应用的题目,只有部分题比较简单,有的大题难度比较大,只有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才能得到较高的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说这套题的难度合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达到想要的要求。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错误较多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学生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基本技能较差,甚至包括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应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一些简单的题目都没有办法完成。审题能力不强,错误理解题意。
三、教学上采取的补救措施
1.在课堂上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把教学的中心转到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把握
知识上来。
2.狠抓基础,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安排课堂检测,及时补救。
3.通过必要的梳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4.根据个分数段分清学生好,中,差不同层次。课后分层进行辅导。
5.落实到人,落实到题,哪一个题是哪一个学生出错,哪一个知识不明白必须讲清。
6.考试之前复习注重质量,搞透每一个知识点。
初一上语文试卷范文第3篇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本文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父爱如山》,引入新课。
人世间,人们夸赞的最多的便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的情况。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以下问题:
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c、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速读课文之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互相评论补充。
a.爸爸他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b.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c.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确定思考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思考题集中到以下几方面,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b.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的?
c.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a.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b.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c.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业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思考“研讨与练习”一。
3、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研讨与练习”:
4、准备说说自己的爸爸。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教师导学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a.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b. 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c.“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有关内容,然后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明确: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初一上语文试卷范文第4篇
A、哺(bǔ)育 攒(cuán)成 候(hu)鸟 鲜(xiǎn)为人知
B、泯(mǐn)然 伫(zhù)立 踌(chóu)躇 气冲斗(dǒu)牛
C、炽(zhì)痛 谰(lán)语 重荷(hé) 妇孺(rú)皆知
D、哽咽(yè) 磐(pán)石 深邃(suì) 迥(jiǒng)乎不同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来势凶凶 锲而不舍 荒草萋萋 家喻户晓
B、九曲连环 一泻千里 奇趣横声 亦复如是
C、锋芒必露 人声顶沸 炯炯有神 秩序井然
D、当之无愧 杂乱无章 义愤填膺 鞠躬尽瘁
3.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夏季的安顺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C、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4.下列各项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 (2分)
A、医院口号: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B、昨天是小明的十四岁寿辰。
C、监狱门口的标语: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D、教师对小明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会?
5. 选出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法国作家都德所写,主要通过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了莫泊桑、屠格涅夫、福楼拜和左拉的性格特点。
C、《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社戏》选自鲁迅的《呐喊》,描写“我”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6.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分)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 ;如果我是春雨, 。
7.综合性学习。 (6分)
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是一双手,搀扶我们走过春夏秋冬。
6月19日是父亲节,为了感激父亲的养育之恩及父亲对家庭、社会的贡献,七年级一班开展“我终于读懂了父亲”的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活动一: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分)
(2)活动二:请你设计两个调查题,了解大家过“父亲节”的情况。 (2分)
(3)活动三:用上一种修辞方法给你父亲发一条短信,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不超过50字。 (2分)
8.“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能默写出多少诗文。 (6分)
(1)而那过去了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鸟向檐上飞, (《山中杂诗》)
(3)《论论诗》中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的句子是: , 。
(4)《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共36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回答912题 (13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即更刮目相待 ( )
(3)父异焉 ( )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0.翻译以下两个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甲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中哪句话点明方仲永由于不学习导致天赋消失?(2分)
12.【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然而吕蒙跟方仲永的求学结果有什么区别,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2分)
①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②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我捡起小青石榴。
③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④“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⑤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⑥爸爸的花儿落了。
⑦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3.第②自然段画“ ”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4分)
14.本文着力表现“我”的成熟与长大,但为什么还写弟弟妹妹的年幼无知,竟然还在家里嬉戏,好像压根父亲病重与之毫无关系?(2分)
15.试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⑥⑦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6.文中写“我是小小的大人”,感到自己长大了。你在家中感到自己长大了吗?请写出某段情景。(不超过60字)(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1分)
风雪中的一课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这时走进教室。
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④“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⑤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⑥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费力地说:“解散。”
⑦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的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⑧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17.请你简要概括文章第①一⑥段的主要内容。(2分)
18.第①段中“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的用意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20.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出来。(3分)
三、 写作实践:(40分)
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21.生活中总会有些场景、一些镜头让我们难以忘怀,请以“有一个镜头,让我刻骨铭心”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2.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犯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 。(2)记事真实,感情真挚。 (3)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整合:(共24分)
1. C 2. D 3.D 4..A 5.B (每小题2分)
6.示例:吹绿田野里的庄稼(吹走世间的尘埃) 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
7.综合性学习。(6分,每小题2分)
(1)示例:开展感恩活动,播撒爱心种子。
(2)比如:你知道父亲节吗?父亲节时,你陪父亲过节了吗?你怎样陪父亲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的?
(3)示例:爸爸,是你使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你给我注入无限的精神力量,是你让我看得更高更远。谢谢你,我永远感谢你!
8.(每句1分,共6分)
(1)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云从窗里出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二、阅读理解:(共36分)
(一)(13分)
9.(每小题1分,共4分)
(1)推脱 (2)重新 (3)对感到诧异 (4)通“攀”,牵,拉
10 .(每小题2分,共4分)
(1)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开始宴请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提诗。
(2)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1.(对一问得1分,共2分)
①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泯然众人矣
12.(3)①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年幼不学,泯然众人(1分)。②启示围绕课文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来谈。(2分)
(二)(12分)
13.(4分)答:自然环境描写(2分)。侧面烘托爸爸身体不好,不久将要离开人世(2分)。
14.(2分)答: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用弟弟妹妹的年幼无知反衬“我”的长大与成熟,应当挑起家庭的重担。
15.(3分)答:在结构上是末尾点题,总结全文(1分);在内容上是“一语双关”:既写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又暗示“我”长大成人,理应挑起家庭的重担(2分)。
16.(3分)略(意对即可)
(三)(11分)
17.(2分)欧阳老师在风雪交加的一天带领全班同学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课。
18.(4分)比喻。形象地表明了天气异常寒冷;渲染了严峻、冷酷的氛围;衬托了欧阳老师让同学们在暴风雪中经受困难的考验,锻炼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的良苦用心。
19.(2分)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20.(3分)“略”。(意对即可)
三、写作实践 (40分)
A等(3040分):主题明确,内容能比较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正确,基本上没有错别字,书写认真,卷面整洁。符合习作要求。
B等(2029分):主题明确,内容能比较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中心较明确,内容比较具体,层次较清楚,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比较正确,错别字少,卷面整洁。符合习作要求。
C等(1519分):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欠具体,层次不够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标点使用大体正确,错别字多,基本符合习作要求。
初一上语文试卷范文第5篇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附和(hè) 离间(jiàn) 称职(chènɡ) 相形见绌(chū)
B.嗜好(shì) 辍学(chuò) 畸形(qí) 安然无恙(yànɡ)
C.惬意(qiè) 挑衅(xìn) 腼腆(tiǎn) 姹紫嫣红(chà)
D.弓弦(xián) 玷污(zhān) 恐吓(xià) 嗟来之食(jiē)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热忱 陶汰 不计其数
B.恻隐 祈祷 可歌可泣
C.徜徉 狼籍 销声匿迹
D.枢纽 狭隘 一愁莫展
3.下列一段话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俗话说,滴水穿石,绳锯木断。___________ ,金石为开。恒者无敌,只要有了这种矢志不渝、百折不回、 的精神,世界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也是伟人和 、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A.恒心所至 艰苦奋斗 庸才
B.精诚所至 一往无前 庸才
C.精诚所至 艰苦奋斗 小人 D.恒心所至 一往无前 小人
4.下列名句、出处、作者、朝代对应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朝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司马迁汉朝
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朝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东晋
5.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意选做4题)。(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禅房花木深。
(2)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志在千里。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缘身在最高层。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6.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句子。(4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下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5字以内)。(2分)
本报讯 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程美玮日前宣布,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人士,将有机会分享今年福特汽车环保奖准备的100万元大奖。
今年该环保奖的主题是:“保护水资源,共创和谐社会”。报名时间从5月18日开始至8月31日结束,详情请访问福特汽车环保奖的中文网(/ceg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简要说说下面一段话的具体含义。(2分)
为了不让鸟语蝶飞的春天变得哑然无声、黯然失色,让我们记住恩格斯的忠告吧:“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一)(17分)
一诺千金
吟 秋
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到村里。路凹凸不平特难走。沿着盘山公路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还有多远呀?”我有气无力地问。“快了,一小时吧,再翻两座山。”陪我们的副镇长说。过一条湍急的河时,司机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开。“这水真大。”我说。“这还算好呢,到雨季水都漫过桥,特危险。”
开会时我负责照相,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一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包,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的手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省×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过来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好吧。”
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两个月了。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第二天,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有婴儿的妈妈给的。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我们经常去镇上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收好啊,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在本子上记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妈妈不让去
镇上。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了呢?万一我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那天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几层,几十里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拉。小翠是搂着书睡的,人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书的人必须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我望着窗外,眼睛湿了,想着那两座高山,漫过桥的大水,泥泞的山路上一高一矮两个单薄的身影。我为曾经的犹豫感到羞愧,幸亏寄出去了,要不永远对不起孩子们,伤了他们的心,拿什么来补。
后来陆续又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的大包,李庄的。里面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字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一诺千金?。
(选自2005年6月17日《扬子晚报》)
9.“我”在陕西李庄与孩子们的交流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和孩子们谈到了连环画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你读过这些故事吗?请说说这两个故事的题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详细地记录了孩子回信的内容,你能看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全文来看,陕西那些孩子们具有哪些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什么“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最后说“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一诺千金‟”。你能说说作者认为什么叫“一诺千金”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9分)
狭路相逢红者胜
姬十三
在《风云》里,步惊云和聂风相继以两种搞怪的方式得到火麒麟的力量:前者从于岳那里继承的麒麟臂令他功力加倍;而后者体内代代相传的麒麟血据说有提升武力的良好效果。由此可见,麒麟不愧为四大猛兽之一,凭借断肢再植和转基因的玄幻古科技,便可以传递一种神秘的超能力。而另一宗麒麟影响人间的公案来自东汉后期,据说关羽的母亲生他的前夜,梦到火麒麟入腹,这段秦皇汉武式剧情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一生出来就是个大红脸,史书上说,“面如重枣”。
虽然现代医学将这种天生红脸现象解释为“面部毛细血管过于丰富”,但麒麟无疑通过这种转弯抹角、隐晦曲折的方式将某种天赋赐予了关羽在江湖排名相当接近的情况下,他轻松干掉颜良、文丑的事迹证明,在个人能力相近的较量中,红脸是打破平衡的重量级法宝。
有位英国的好事之徒最近证明了这一点:在最近一期的《新科学家》上,杜伦大学进化人类学研究组的Russell Hill说,在个人能力相近的体育比赛中,穿戴红色服装或装备的选手赢得比赛的几率较大。
他对去年雅典奥运会4个项目(拳击、跆拳道、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在随机分配红蓝两色的比赛中,穿戴红色服装或装备的选手胜率为55%。而更有意义的一项统计是,在最终比分接近的比赛中,有60%多的获胜者为红方。
这项结果对于团队来说也是有效的。作者统计了2004年葡萄牙欧洲杯上5支球队的表现,发现这些队身着红色队服时的战绩及进球数都好于他们身披蓝色或白色战袍时。
这股神秘的源于红色的力量据说师承自然。红色是怒火是力量是侵略,是面红耳赤,勇者无惧,是义愤时皮肤下汹涌的血流,是仇人相见的分外眼红。面对红色的人是不幸的,
那是一种危险来临的怯懦,是被侵犯被蹂躏,一旦血流不畅,面呈青紫,便注定要出局。
更深刻的主题来自动物界。对于一些灵长类动物,体色红润常常是睾酮水平高涨的表现,而这种雄性物质的郁郁勃发直接导致性欲旺盛,体能充沛,儿童成年。于是,红色被默认为雄性,化身为表征强悍的面具。而人为地增加红色元素有增强雄性个体支配地位的神奇功效。
动物的这一膜拜曾令Hill头疼不已。在一些鸟类实验中,为了在长时间区分动物,他们常常在鸟的爪子上系红色带子这些不知幸运还是可怜的家伙在一堆崇尚红色的雌性中疲于交配。
虽然Hill无法像鸟类一样依靠着装而轻易赢得异性的青睐,但另一来自足球的消息还是让他十分开心作为利物浦队的铁杆球迷获悉,5月25日在伊斯坦布尔的冠军杯赛,因为AC米兰放弃了主队队服,而使利物浦重新获得了穿着红色传统队服上场的机会。
(选自《读者》2005年第17期)
15.文章在开头即举出了步惊云、聂风和关羽的例子,其目的是要说明什么道理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作者所要证明的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最后一段中说到Hill对一来自足球的消息让他十分开心,这是什么消息?为什么让他开心?(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全文写作的线索是怎样的,请简要说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最终比分接近”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试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4分)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2)始指异之
. (3)游于是乎始
.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用原文回答。(3分)
(1)(甲)文中写所见到景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乙)文中描写攀登山顶动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始游西山后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两文都写了观赏自然景物后的主观感受,试比较其异同。(4分)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5.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我的一个节约点子
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作文。
有一个日本男孩,自幼酷爱自然,喜爱画画。十二三岁时,因家境贫困,为了求生,来到井山宝福寺出家为僧。但是,他常为了习画而误了诵经,以至触犯了长老。为此长老严令不准在寺内作画,这孩子由于不忍割舍,仍然时常为了作画触犯佛门圣规。长老气极了,竟令人用绳子将他反绑在寺院的柱子上。男孩的伤心之泪滴落脚下,不料却触发了创作灵感,他用大脚趾蘸着泪水,画出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老鼠。
这种无以复加的挚情、专注使长老大为震撼,他立即令僧徒给男孩松绑,并从此不再干涉他作画。对作画一往情深的孩子,经过身心一致的磨砺,对大自然的风骨、神韵终获不同凡响的理解,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流派,成为日本水墨画的开山鼻祖。他就是十六世纪中叶的日本画圣雪舟。雪舟以他的热情和执著,终于成就了自己无比绚烂的人生。
提示:读了上面的故事,我们会被雪舟的热情和执著所感动。这种热情和执著也就是恒心,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或见闻,以“恒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从两个题目中选择一题作文,若选择题二须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作文字数不少于600;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参考答案:
一。1。C。2。B。3。B。4。A。5。(1)曲径通幽处 (2)举杯销愁愁更愁 (3)老骥伏枥 (4)似曾相识燕归来 (5)不畏浮云遮望眼 (6)醉翁之意不在酒 6。(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示例:保护水资源可获福特环保奖 8。人类应重视对自然、对环境的保护工作。二。
(一)9。把胶卷盒给孩子们;分圆珠笔给孩子们;答应给孩子们寄连环画;记下通讯地址和收信人。 10。黑猫警长 丑小鸭 11。为了反映出孩子们盼望“我”寄图书及对图书的喜爱程度。 12。朴实、真诚、渴求知识 13。因为这枣是自己爱心所得来的回报,以此也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和幸福。 14。不管对谁,只要是自己承诺的,就应该去实践。做人必须讲究诚信。
(二) 15。说明在个人能力相近的较量中,红脸是打破平衡的重量级法宝。 16。红色有一种潜在的力量 17。利物浦队重新获得了穿着红色传统队服上场的机会。因为他是利物浦队的铁杆球迷,而他又相信球员身披红色战袍是的战绩要好。 18。由中国古代火麒麟有关的人物说明红色的力量;引用Hill的研究证明红色的力量。 19。不能。因为“最终比分接近”是一个前提,说明势力是相当的,去掉后,语言就不严密了。 20。文章标题活用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俗语,突出了红色的力量,非常恰当,言简意赅的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初一上语文试卷范文第6篇
1、字词:填空。考查注音、书写。(4--6单元,包括诵读欣赏及专题)
2、解词:填空或选择。考查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含义,或对语境中词语的含义解释判断正误。
3、修改病句:选择。考查缺少主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情感色彩不当。
4、文学常识: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安徒生、韩愈、辛弃疾、刘禹锡、李白、郦道元、沈括、蒲松龄,老舍、郭沫若、梁衡、《梦溪笔谈》、《论语》
5、默写:《三峡》《论语八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秋词》《迢迢牵牛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考查识记,理解默写,课内外诗文积累(描写春、夏、秋、冬、雨、雪、风、花等内容的诗句)
6、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考查人物、情节、艺术特色(小说表现手法、修辞等)、阅读方法(如“你打算如何阅读”等)
7、语文综合运用:语段信息整合,正确表述(对联、续写补写)
8、文言文:《三峡》《梦溪笔谈》及课外文言文链接。(课外阅读考查结合注释能读懂文章)
9、现代文阅读:课内:《夏》《宇宙里有些什么》;
课外:叙事散文
初一上语文试卷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