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五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10-111

五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范文第1篇

身份号码人人都在用,但这其中的18位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人们又是怎样进行编码的呢?我想有些人(包括我自己)也并不太了解。为此,我上网查找了有关资料,弄清了身份号码中的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并专门请教了五常管户籍的同志,确认了五常的代码有3个,分别是210

3、018

4、2125,真是教学相长啊!

如何让学生了解身份号码的含义呢?为了不让学生走弯路,试讲时我以自己的身份号码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探究,课上得很顺利,但正如朱校长所说:“教师拓展得很多,但学生学得不主动,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朱校长评课一针见血,我很是佩服。曾一度认为类似这样常识性的课就应该这样教。但细想:数学课不同于常识课,每一项教学内容承载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有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我不能把身份号码作为一个知识点教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在探究身份号码含义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发现问题,我调整了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开放式的课堂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兴趣盎然。4人一组,学生把收集来的身份号码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几分钟后,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他们真的有所发现!并急于把自己的发现和猜测和大家交流!交流时当学生说的不够准确时,我就引导他们进行了第二次的比较观察。即学生自己探究能够有所发现的,就让学生探究;而当学生自己探究发现不了规律,我再给予解释说明。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上竟生成了许多新问题,如:“老师,如果2个人是双胞胎,身份证怎样编号呢?”

五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范文第2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堆雪人教学反思篇一: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五年级音乐(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6/8拍的指挥图示是( )。 A、 B、 C、 D、

2、管弦乐《晨景》的作者是( )。 A、舒曼 B、格里格 C、海顿 D、莫扎特

3、歌曲《晚风》中的音乐符号“mp”和“mf”分别表示( )。 A、强、弱 B、弱、强 C、很弱、很强 D、中弱、中强

4、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 )族的歌曲。 A、傣族 B、藏族 C、彝族 D、苗族

5、女声独唱《红梅》选自歌剧( )。 A《党的女儿》 B《江姐》 C《原野》 D《白毛女》

6、独奏曲《回家》的主奏乐曲是( )。 A、小提琴 B、单簧管 C、长笛 D、萨克斯

7、《牧场上的家》是一首( )儿童歌曲。 A、美国 B、加拿大 C、意大利 D、巴西

8、《打虎上山》选自现代京剧( )。 A、《智取威虎山》 B、《沙家浜》 C、《红灯记》 D、《奇袭白虎团》

9、“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的歌词出自女声独唱曲( )。 A、《我的祖国》 B、《大中国》 C、《谁不说俺家乡好》 D、《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0、《如今家乡山连山》中出现的“▼”是( )。 A、跳音记号 B、顿音记号 C、保持音记号 D、重音记号

二、填空题:

1、6/8拍的强弱规律是( )。

2、“#”是( )记号。

3、歌曲《故乡的小路》拍好为“、4/4 3/4”这称为( )。

4、写出下滑音记号( )。

5、这样的音符称为( )。

6、乐曲《渔舟唱晚》的主奏乐器是( )。

7、钢琴独奏曲《雨滴》的曲作者是波兰的( )。

8、影片《闪闪的红星》主题歌是( ),具有进行曲的特点。

9、《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 )体裁的歌曲,叙述了一个悲壮感人的故事。

10、独奏曲《思乡曲》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曲作者是( )。

三、判断题:

1、歌曲《天黑黑》是台湾民歌。( )

2、演唱《我怎样长大》的情绪应该是个欢快、活泼地。( )

3、歌曲《踏雪寻梅》的词作者是刘雪庵,曲作者是黄自;管弦乐《快乐的农夫》的曲作者是舒曼。( )

4、“∨”是延音记号。( )

5、歌曲《雨中》的“ ”是重音记号。( )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堆雪人教学反思篇二:人音版五年级 音乐课《雨花石》教学反思 《雨花石》反思 《雨花石》是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五年级的歌曲,选自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曲。要求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体会歌曲的情感,让学生从中怀念过去、珍惜现在,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做个人小志大的好少年。 歌曲是一首旋律优美,非常深情的一首歌曲。它动听的旋律给孩子们的眼前营造了一副美丽的景象,我借助歌曲以及讲述石头的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石头的艺术长廊。 本课的重难点是:

1、学习歌曲,能深情的演唱。

2、掌握休止符及装饰音在歌唱中的运用。

3、通过歌唱教学,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结合 自己讲讲理想。 其中,掌握休止符及装饰音在歌唱中的运用尤为关键。旋律和节奏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歌曲的演唱效果。但在音乐课中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比较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比较少。光片面地理讲解了技能,会使我们的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表面上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 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将音乐基本技能训练融于轻松、自然之中,使学生情趣盎然地去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在拓展活动两声部轮唱练习中,安排和练习不够完善。特别在轮唱结束处,两声部合成一声部不够清晰和明确。在下次教学中应出示轮唱部分乐谱,并在合唱前将结束部分作反复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声部旋律的变化,才能确保此部分轮唱效果更加清晰和完美。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堆雪人教学反思篇三: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制定人:杨童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五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40C、42C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43C班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44C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教学目标

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五、考查内容

1、本学期要求学会唱课本当中的7首歌曲:清晨、赶圩归来阿哩哩、苹果丰收、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雏鹰之歌、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考试时随教师自由抽取。

2、认识6/8拍号,并知道指挥方法,认识下滑音及唱法。

六、教学进度 第

1、2周 第一课《朝夕》 第

3、4周 第二课《农家乐》 第

5、7周 第三课 《足迹》 第

8、9周 第四课《可爱的家》 第

10、11周 第

12、13周 第

14、15周 第

16、17周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第五课 《故乡》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第七课《雨花》 第八课《冬雪》 复习 《音乐宫》 考查 2016年9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堆雪人教学反思篇四:堆雪人 五年级音乐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堆雪人教学反思篇五: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四、表演《清晨》

五、小结: 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表示吗?”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 4.欣赏全曲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人。1862年毕业于莱比锡音乐学院后,回国创办挪威音乐学校,并从事音乐创作。他立志发扬挪威的民族音乐,曾收集和整理过大量的挪威民歌,并在创作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的传统和风格。由于他对挪威音乐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成就,因此生前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他的一生几乎是在和病魔作斗争中渡过的,但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工作。人民热爱他,死后为他举行国葬。主要作品除《培尔金特》组曲外,还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抒情小品10册以及歌曲60余首等。 2.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 音乐安宁而幽远,抒发了对湖滨晚景赏的情怀,仿佛人们置身于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之中。 接着音乐逐渐活泼流畅,旋律的律动渐快。这是从第一段旋律发展而来,用按、揉两种指法相配合,奏出的清角音“fa”增添了调性色彩的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花指”奏法增加了音乐的韵味。随后旋律在五声音阶的回旋环绕中层层下落,仿佛渔民们怡然自得地唱着渔歌,以表达他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表现了渔船破浪疾驰的场面。谱例中的三十二分音符节奏实际上是演奏时右手划奏出的一串清澈流丽的琶音,像是橹桨划起的水波声和浪花的飞溅声。 音乐进入反复后,力度增强,速度更快,宛如渔舟飞快地扬帆前进,橹桨声、流水声、渔歌声交织在一 起,表现了百舸竞归的情景和一派欢畅热烈的气氛。在快速的模进音型以后,出现一小节连续的琶音: 好像是渔舟过后,在水面上留下的余波。音乐在达到高潮顶点作突然切住后, 速度徐缓,下行的旋律出人意料地落在宫音上,具有耐人寻味的效果。乐曲也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

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

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 歌曲《晚风》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教 学 过 程:(本课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欣赏四首音乐。 教学难点:分辨四首音乐表现内容 一 师生问好,并提出新学期课堂要求。 课堂要求 1 排队安静进入教室,认真学习40分钟。 2 坐姿端正,仅坐椅子的三分之二,每组第一个同学进教室后认真检查本组坐姿情况。 3 捣乱课堂纪律者,提醒二次不听,立刻通知班主任,严重请家长。 二 教学导入。 1 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而形成一天。我们把一天呢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就是白天和黑夜。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白天还能细细的划分出什么呢?对,早晨和中午还有下午。同学们很聪明,回答准确。 2师:老师今天就请同学们欣赏四段音乐,这四段音乐其中包括乐曲和歌曲各两首。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音乐感受力好不好?能不能听辨出四段音乐分别表现了一天当中哪个时间段?是清晨还是晚上?现在请同学们细细的欣赏。 三 聆听《晨景》 《渔舟唱晚》《清晨》 《晚风》本课四首音乐(需要20分钟) 我想在这时,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纷纷希望自己说出正确答案。在聆听的过程中,老师应当相应的带动学生打拍子。 聆听结束。 1 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举说要说出答案了。请你在说出答案的同时告诉大家你的理由。 2 生:这个时间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老师着重对音乐的速度和音乐表达的含义进行助教。 四 讲解四首音乐的出处。 五 最后再次欣赏《晨景》和《渔舟唱晚》并做对比。 六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聆听并唱会歌曲《清晨》。 教学难点:歌曲二声部。 一 师生问好,并继续重复课堂要求,鼓励表扬第一节课表现好的学生。 二 发声练习。 1 从最基本的音阶开始。回忆手势音阶的手势并跟唱。 2 做二部、三部和声训练。Do mi sol 三 课堂导入 1 师:同学们都知道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能够听到公鸡叫,清晨空气真是好,清晨会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清晨还能高高兴兴的骑着单车跑。大家都说说清晨你能感受到什么美好的景象? 2 生:积极举手回答。 3那么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学习这首欢快的《清晨》。 四 聆听歌曲《清晨》 1 师:在听得时候,老师请同学们轻声拍起2/4拍。 2 播放音乐。 3 师:上节课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已经欣赏了这首歌曲。那么你们刚才又听了一遍后,能不能哼哼这首歌的主旋律呢?谁能试试看? 4 生:主动举手。 五 识谱唱歌 1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试着把谱子跟老师钢琴慢慢唱一遍。唱得时候,大家要留心,看看有没有节奏相同的乐段?(唱后找) 2 师:我们试着加快速度唱一遍。找一找哪是歌曲的第二部分?(唱后找) 3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歌词加进去。(之后再次聆听磁带) 4 最后,巩固歌曲,渐入二声部。 六 课后小结: 第二课 农家乐 教 学 目 标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 学 内 容 1聆听《丰收锣鼓》 2聆听《快乐的农夫》 3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4表演《苹果丰收》 教 材 分 析 1.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全曲可分四个部分。 乐曲开始,在由慢渐快的鼓声中,整个乐队奏出雄厚、响亮的散板旋律: 这是乐曲的引子,高亢有力,气势宏大,把人们带入喜庆丰收的欢腾热烈的场面。 第一部分包含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热烈欢快,节奏紧促,旋律的重复和模进描写了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进一步发展,但旋律回旋起伏,显得流畅抒情。旋律先由笛子和拉弦乐器奏出,再用扬琴、琵琶、三弦及弦乐器重复,最后,前后两个乐句分别由笛子、唢呐和笛子、弦乐器重复,彼此呼应,表现了劳动中互相帮助、融洽无间的情景。在这之后,第一主题作了变化重复,并引出了锣鼓,以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第二部分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其它乐器奏衬托性短句,给人以一呼百应的印象。接着,乐曲转入D宫调,弦乐器和管乐器、弹拨乐器先后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接着,笛子与弹拨乐器交替演奏了一段轻快活泼的旋律,表达了人们舒畅、欣喜的感情。随后通过再现第一部分第一主题,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清澈明朗的竹笛声以散板的节奏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美晶莹的景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传场面。一开始,潮州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变化再现后,打击乐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蛳结顶”的点子加以发展,同时,音乐的速度增快,力度加强,使情绪不断地激越高昂起来。 最后,第一部分中的第二主题变化再现。乐曲在热烈沸腾的高潮中结束。 2.钢琴曲《快乐的农夫》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女儿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 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和弦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这是乐曲的A段主题,从后半拍起,附点音符与八分音符交替使用。并用左手在低声部奏出,右手则用后半拍起的和弦为之伴奏,给乐曲带来活泼、轻松的情趣。经重复后,右手在高声部演奏B段主题,左手在低声部与之相隔十度作平行进行。八分音符的和弦伴奏音型仍在中间声部继续着。这一部分仅有两小节,随即又出现A段主题,这一次左、右手用八度音演奏,使乐曲结束在热烈的气氛中。 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农夫”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3.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 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第一乐段只有二个乐句,曲调中六度、五度、四度的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现了一群农家姑娘边跳、边唱的情景,唱出了她们对甜美生活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音调均在高音区进行,在情绪表现上更加欢快、热烈。句中出现“4”音使得曲调在调式上富有色彩的变化,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 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堆雪人教学反思篇七: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1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2 2 3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2.1 4 5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堆雪人教学反思篇八: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册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学生能充分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增强了审美体验。 第一单元《朝夕》由歌曲《清晨》、《晚风》、器乐曲《晨景》、《渔舟唱晚》四首乐曲组成,描绘了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的情景,体现了“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单元《农家乐》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和聆听曲《快乐的农夫》、《丰收锣鼓》四首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组成,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的欢乐。 第三单元《足迹》围绕革命历史文化选择了歌曲《雨花石》、《我怎样长大》和聆听曲《红梅》、《红星歌》和《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现了音乐与历史、与民族间的人文性。 第四单元《可爱的家》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牧场上的家》和聆听曲《天黑黑》、《可爱的家》、《回家》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组成。其音乐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第五单元《故乡》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第六单元《欢乐的少年》包括歌曲《叮铃铃》、《雏鹰之歌》和聆听曲《可喜的一天》、《罗马的松树》四首乐曲,由于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所以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第七单元《雨花》,用音乐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带给人们遐想,学生则能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第八单元《冬雪》通过歌曲《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和聆听曲《乘雪橇》、《踏雪寻梅》、《打虎上山》,生动展示了冬雪给大地带来的严寒和雪景给人们带来的银白世界的欢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表演欲,但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在演唱时基本上能做到不喊唱,而且认识到了气息的作用,但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一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对他们的表现要多鼓励,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1 、要求会唱、唱好课本上的16首歌曲。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会唱二 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通过歌曲的学唱, 增进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生活的情感。 2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乐理知识,如:八六拍的含义、强弱规律、指挥图示和变拍子等内容。 3 、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的感知能力,培养音乐想象力。认识、了解格里格、肖邦、黄自等音乐家生平及代表作。 4 、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一定的伴奏能力,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5、通过音乐教学,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新人。

四、教学重难点:

1、会唱、唱好课本上的16首歌曲。学会用正确的演唱方法演唱。

2、班级合唱教学。本册教学歌曲共16首,其中合唱歌曲8首,如何进行班级合唱训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贯彻音乐新课标,仔细研究教材,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6、针对教材中出现的难度较大的合唱歌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改编,可以化难为简,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歌曲学习,增加学习乐趣。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堆雪人教学反思篇九: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 学 备 课 部 五年级 音乐 2016-2016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课 朝 夕 标 目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欣赏四首音乐。 教学难点:分辨四首音乐表现内容 一 师生问好,并提出新学期课堂要求。 课堂要求 1 排队安静进入教室,认真学习40分钟。 2 坐姿端正,仅坐椅子的三分之二,每组第一个同学进教室后认真检查本组坐姿情况。 3 捣乱课堂纪律者,提醒二次不听,立刻通知班主任,严重请家长。 二 教学导入。 1 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从而形成一天。我们把一天呢又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就是白天和黑夜。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白天还能细细的划分出什么呢?对,早晨和中午还有下午。同学们很聪明,回答准确。 2师:老师今天就请同学们欣赏四段音乐,这四段音乐其中包括乐曲和歌曲各两首。老师想看看同学们的音乐感受力好不好?能不能听辨出四段音乐分别表 现了一天当中哪个时间段?是清晨还是晚上?现在请同学们细细的欣赏。 三 聆听《晨景》 《渔舟唱晚》《清晨》 《晚风》本课四首音乐(需要20分钟) 我想在这时,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纷纷希望自己说出正确答案。在聆听的过程中,老师应当相应的带动学生打拍子。 聆听结束。 1 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举说要说出答案了。请你在说出答案的同时告诉大家你的理由。 2 生:这个时间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老师着重对音乐的速度和音乐表达的含义进行助教。 四 讲解四首音乐的出处。 五 最后再次欣赏《晨景》和《渔舟唱晚》并做对比。 六 课堂小结。 七 教学反思: 同学们基本能在历史背景下欣赏两手中外乐曲,基本能在音乐变化的时候能聆听出来转折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聆听并唱会歌曲《清晨》。 教学难点:歌曲二声部。 一 师生问好,并继续重复课堂要求,鼓励表扬第一节课表现好的学生。 二 发声练习。 1 从最基本的音阶开始。回忆手势音阶的手势并跟唱。 2 做二部、三部和声训练。Do mi sol 三 课堂导入 1 师:同学们都知道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能够听到公鸡叫,清晨空气真是好,清晨会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清晨还能高高兴兴的骑着单车跑。大家都说说清晨你能感受到什么美好的景象? 2 生:积极举手回答。 3那么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学习这首欢快的《清晨》。 四 聆听歌曲《清晨》 1 师:在听得时候,老师请同学们轻声拍起2/4拍。 2 播放音乐。 3 师:上节课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已经欣赏了这首歌曲。那么你们刚才又听了一遍后,能不能哼哼这首歌的主旋律呢?谁能试试看? 4 生:主动举手。 五 识谱唱歌 1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试着把谱子跟老师钢琴慢慢唱一遍。唱得时候,大家要留心,看看有没有节奏相同的乐段?(唱后找) 2 师:我们试着加快速度唱一遍。找一找哪是歌曲的第二部分?(唱后找) 3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歌词加进去。(之后再次聆听磁带) 4 最后,巩固歌曲,渐入二声部。 六 课后小结。 七 教学反思: 对乐曲《清晨》能视谱完成学习,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但是对学生的基本技能有所提升。 第二课 足 迹 教 学 目 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 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欣赏合唱曲《闪闪的红星》、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难点:观看历史影片感受音乐。 一 师生问好。 二 课堂导入。 1 师:同学们还记得在每周升旗仪式上,我们是唱着什么歌把五星红旗升上天空的吗? 2 生:国歌。 3 师:对。谁还记得国歌中最后一句歌词是什么吗? 4 生: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5 师:对,歌词中说到了敌人。那么过去谁是我们的敌人? 6 生: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美帝国主义等。 7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这些敌人带给中国民族不可磨灭的伤害,让过去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的人们生活幸福了,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记住和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堆雪人教学反思篇十: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小结: 3.教师伴奏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教师指导 5.教师弹琴伴奏下, 6. 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7.教师播放伴奏带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回答问题 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学生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音要唱准。 2 3

五、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

五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范文第3篇

一、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 2.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读法 :△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对应的两个字母为端点的线段是对应边;对应的三个字母表示的角是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3.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SSA、AAA不能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如果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逆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3.三角形的内心 :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导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第十二章 轴对称

一、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轴对称的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者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或者说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二、作轴对称图形

1.归纳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成对称轴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归纳2:几何图形都可以看做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做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以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做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变换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2)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3.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5.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十三章 实数

一、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0的算术平方根为0; 2.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3.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4.平方根性质:正数有2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是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立方根

1.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2.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立方根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三、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

2、√3 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一、变量与函数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2.常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3.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Y的值叫函数值。

4.函数解析式:表示x与y的函数关系的式子,叫函数解析式。自变量的取值不能使函数解析式的分母为0。

5.函数的图像: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6.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步骤: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 表示函数的方法:①列表法、②解析式法、③图像法。

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3.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4.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 y=kx+b。 相当于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b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b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5.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三、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求一次函数的函数值为0时,自变量X的取值。相当于求直线与X轴的交点。 2.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二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二条直线。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坐标。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am²an=am+n(m,n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法则:(am)n=amn(m,n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法则:(ab)n = an²bn(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乘方的积

4.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1)系数与系数相乘(2)同底数幂与同底数幂相乘(3)其余字母及其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二、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口诀:前平方,后平方,积的两倍中间放,中间符号看情况。(这个情况就是前后两项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3.添括号: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面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面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三、整式的除法

1.am÷an==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 a0=1(a≠0)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1)系数相除(2)同底数幂相除(3)只在被除式里的幂不变

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四、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公因式: 一个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3.分解因式方法:

(1)提公因式法:ma+mb+mc=m(a+b+c)。

(2)运用公式法: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

①平方差公式: a2-b2= (a+b)(a-b)

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b2=(a+b)2- 2ab

a2-2ab+b2=(a-b)2 ;a2+b2=(a-b)2 +2ab ③立方差公式:x3-y3=(x-y)(x2+xy+y2)

(3)①十字相乘法1(二次项系数是1): x2+(p+q)x+pq=(x+p)(x+q)。①二次项系数是1;②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③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

个因数之和。

②十字相乘法2(二次三项式):

即将二次三项式ax2+bx+c的系数a分解成a1a2,常数项c分解成c1c2,并且把a1a2,c1c2排列如下:

a1c1

X a2c2

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得到a1c2+a2c1,如果它正好等于b (a1c2+a2c1=b),那么ax2+bx+c就可以分解成(a1x+c1)(a2x+c2)。 评注: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关键是把二次三项式中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解因式,使得它们按斜线交叉相乘之积的和刚好等于原二次三项式中一次项的系数。

④十字相乘法3(二次六项式):又叫双十字相乘法。对于某些二次六项式ax2+bxy+cy2+dx+ey+f。可以看做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x2+ (by+d)x+ (cy2+ey+f)。先用十字相乘法将常数项(cy2+ey+f)分解,再利用十字相乘法将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分解。

(4)分组分解法:(1)定义:分组分解法,适用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例如a2−b2+a−b,既没有公因式,又不能直接利用公式法分解,但是如果将前两项和后两项分别结合,把原多项式分成两组。再提公因式,即可达到分解因式的目的。例如:

a2−b2+a−b=(a2−b2)+(a−b)=( a−b)(a+b)+( a−b)=( a−b)( a+b+1),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分组分解法。

(5)待定系数法 :即先假定一个含有待定系数的恒等式,然后根据各项恒等的性质,列出几个含有待确定系数的方程组,解之求得待定系数的值;或者从方程组中消去这些待定系数,求出原来那些已知系数间所存在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范文第4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五(3)、(4)班,班级人数较多,学风较好,有一大部分学生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但是两个班的后进生人数较多,大约有十个左右,而且其中有些不仅基础差,学习习惯也较差。

二、复习内容: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解简易方程,求多边形的面积,这三个知识点的训练做到人人过关。循环小数及写法,多边形面积公式,方程及解,中位数求法,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等号码的含义,这些基本概念要加强识记,灵活做题。

2、注重在做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解决问题时的“进一法”“去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等可能性事件及数的组合问题,这四方面的题型,应有所侧重,变换不同的题型,使班内中等以上的同学都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细小知识点的题也不能放过。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体现书中小知识点的题,给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出类似的题进行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

4、书上的练习题需重做加深理解。用配套试卷进行考试练习,为此在复习时,仍要坚持做作业,记知识点,做典型题。

三、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

侧重“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转换”、“用字母表示公式、运算定律、常见数量关系、数量。”

2.应用题训练:

内容:三步应用题、少量两步应用题、图形面积综合题、用方程解应用题。

3.简算训练:

内容:小数乘除法一些常见的简算方法。

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

难点:用简易方程解实际问题、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四、复习课时安排

基础知识训练(分单元)3课时 应用题训练3课时期末模拟检测4课时

五、预见效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范文第5篇

主备人:高保山审核人:全宪存课型:练习课班级:姓名:

一、解决问题。

1、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0.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2、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3、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4、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5、15匹马9天喂了175.5千克饲料,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6、明明买了6本练习本,兰兰买了3本同样的练习本,明明比兰兰多花1.35元。(1)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2)明明和兰兰买练习本共花了多少钱?

7、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8、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9、用边长是 15 厘米的方砖给实验室铺地,需要 4000 块,如果改用边长 25 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砖?

10、学校舞蹈室的宽是6.4米,长是宽的1.5倍。舞蹈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小丽家第一季度3个月共交水费146.4元。照这样计算,小丽家全年一共要交水费多少元?

12.周浦乡要挖一条长22.2千米的水渠,已经挖了6.5天,平均每天挖1.2千米,剩下的要求8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千米?

二、文字题

⑴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是 20. 16,其中一个因数是1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⑵ 把 65. 8 平均分成 47 份, 每份是多少? ⑶ 0.72 加上 30. 45 除以 8. 7 的商, 和是多少? ⑷一个数的 2. 6 倍是 9. 62 , 这个数是多少?⑸ 235. 17 除以 3. 9 的商,再除以0.3 , 得多少? ⑹ 65.09 除以 0.27 的商, 减去 38. 5 ,差是多少? ⑺ 一个数的 1. 5 倍比 5. 6 少 0. 8 ,这个数是多少?⑻ 用17.8去除0.178 , 所得的商再乘以 6.4 ,积是多少?

⑼ 3. 08 除以 1. 76 与 2 . 5 的积,商是多少? ⑽ 8. 72 除以 0. 2 的商的 3. 5 倍是多少?

五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范文第6篇

0.60.8=  30.9= 2.50.4= 3.60.4= 12.58= 500.04= 800.3= 1.19= 二、填空题。

1.13.65乘()是1365;6.8除以()是0.068。

2.把8.25684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3.4.090.05的积中有()位小数,5.24.76的积中有()位小数。

4.根据1328=364,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1.32.8=()  0.130.28=() 132.8=()  0.01328=() 0.132.8=()  1.30.028=()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0.03与0.04的积是0.12。

() 2.一个小数的16.5倍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3.53.78保留一位小数约是53.8。

() 4.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四、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扩大到它的10倍 B.扩大到它的100倍 C.扩大到它的1000倍 D.不变 2.下面各算式得数小于0.85的是()。

A.0.851.01 B.0.850.99 C.0.851 D.0.852 3.4.8(37+63)=4.837+4.863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交换律 D.乘法结合律 五、在里填上“>”“<”或“=”。

570.9570.7  6.31.016.3 2.301  0.585.55.52 0.2310.23  0.231.12.30.11 六、列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450.12≈ 3.080.28≈ 13.526.7≈ 3.150.35≈ 七、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2.50.42.58 9.5101 3.652.8+3.657.2 4.27.8+2.24.2 0.873.16+4.64 76.117-76.17 八、解决问题。

1.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2008年出国留学的人数为17.98万人,2011年大约是2008年的1.89倍,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大约是多少万人?(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商店运进14筐苹果,每筐重35.8千克,卖掉了40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3.某药厂生产的感冒灵颗粒,一盒装有10袋,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0.2克。两盒感冒灵颗粒含“对乙酰氨基酚”多少克? 4. (1)小丽买8个包子和2个煎鸡蛋,需要多少元? (2)请你为自己选一份健康、科学的早餐,并计算一共要多少元。

五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范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反思范文第1篇身份号码人人都在用,但这其中的18位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人们又是怎样进行编码的呢?我想有些人(包括我自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