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班集体教学设计范文
我爱班集体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音乐,能跟着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对于简单的律动,大部分学生能跟着做。
二、教材解读:
这是一首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问答式儿童歌曲。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和通俗的歌词,帮助儿童认识鸡、鸭、喜鹊等动物的叫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分节歌。歌曲节奏较舒缓,变化不大,创造出从容不迫地思考、回答问题的气氛。在曲调设计上注意了每种动物的叫声在音高和节奏上的差异,使音乐形象生动、逼真,有利于儿童模仿、联想。
三、本课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谁唱歌》,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2、通过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和自信心。
四、本节课教学目标:
A类学生:能用轻快、富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B类学生:能跟着老师或同学们唱歌曲; C类学生:能跟着发简单的音,做一些简单的律动
五、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旋律特点、培养学生自信歌唱。
六、教学难点:
强拍上休止符的演唱。
七、教学方法预设:
讲授法、跟唱法、示范法
八、教具准备:
电子琴、《谁唱歌》PPT。
九、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四个小小歌唱家,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的歌声给森林里的动物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同学们你们听,那是什么声音?(教师放范唱录音)
是四个小歌唱家来了,咱们能介绍一下吗? (学生边回答,师依次用简图板书出四种动物)
师:同学们觉得它们的歌声好听吗? 生:好听。 师:那么,就让我们跟它们一起唱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谁唱歌》(师板书课题)。
2、学习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学生边打拍子边用听唱法学唱歌。
3、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两遍)。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快呀,但是我们不但要会唱,还要学会有感情地唱。大家知道小动物的叫声是怎样的?(启发学生自己体会) ①对第一段歌词进行情感处理。 ②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段歌词。
4、学唱第二段歌词。
5、完整地演唱歌曲《谁唱歌》。
(三)拓展:同学们谈谈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其他声音,并分组创作新歌词。
(四)歌表演
1、学生自编动作。 师:请小朋友们边听歌曲边想一想应该加上一些什么样的动作来表演,看哪一位小朋友动作最美。(放范唱音乐)
2、请表演得最好的同学到前面带领全班同学表演。
(四)教师小结
我爱班集体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画家乡》是小学一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中的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学习了这篇课文,课后有一个拓展活动,即要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由此入手,我设计了《我爱家乡》一课来进行研究性学习。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家乡各方面的了解,感受家乡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学生在大语文观的理念指导下,把社会实践与语文学习相结合,学生们在口语表达、写作能力、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了解社会等方面得到锻炼发展,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课题介绍
我爱班集体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 美术:搓纸画《小雨伞》
二、 奥尔夫音乐:《猜猜谁出场》
三、 蒙氏教育:《色卡》黄色、绿色目标:引导幼儿辨别颜色由浅至深。
四、 手指操:《吃水果》
西瓜葡萄菠萝,吃得笑呵呵。香蕉梨子,吃得笑嘻嘻。
五、 数学:认识15目标:引导幼儿准确找到相对应的数字。
六、 分享阅读:《动物园》目标:认识几种主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主要特征。
七、 游戏活动:《漂亮的蘑菇伞》目标:培养幼儿会将纸条撕碎并粘贴。
八、 感觉统合:《蹲跳》动作目标:锻炼幼儿的腿部训练。
九、英语:panda熊猫、giraffe长颈鹿、koala考拉、bear熊
十、 家长工作:1.请协助幼儿巩固、复习所学内容。
2.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请家长下周一时为幼儿准备一个凉席。
我爱班集体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肇庆市位于中国华南,现下辖端州、鼎湖2个市辖区和广宁、怀集、封开、德庆4县,代管高要、四会2个县级市,设立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等称号,由于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故有“中国砚都”之称。2006年,肇庆市又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肇庆东接广佛经济圈,西连大广西,地缘区位优势突出。地处沿海与内陆的交通要冲,城区距广州不足100公里,位于广州一小时经济生活圈。距深圳200余公里,距澳门180公里,距香港水路143海里,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国道321线、324线,三茂铁路(广州至湛江)贯穿全境,广肇高速公路和在建中的江肇都预示着肇庆的高速发展。横穿肇庆的西江是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全国第二大河,由西江、北江支流绥江、贺江组成的江河水网,可东通广州、深圳、香港,西抵广西梧州,南达江门、珠海、澳门,北上韶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肇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形成了水陆衔接、江河相通、客货配套的水陆运输网络。
肇庆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的城市!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 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排列如北斗七星,另有五湖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 再造了一个“夜星湖”。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前
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1583年9月,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 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代表欧洲文艺复兴的成果来到肇庆,于1585年建成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仙花寺”,并绘制出版了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期间传入数学、几何、西洋乐等西方学术与文化。利玛窦在肇庆客居六年期间,开启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享誉全球的杰出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说:“400多年前,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把现代数学引进了中国,而他就是在肇庆开始传播《欧几里德几何》等现代数学著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数学起源于肇庆。”古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禅宗泰斗石头希迁禅师等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任肇庆知府三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肇庆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作为肇庆人的我们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到肇庆来旅行,领略一下这岭南的风情!
肇庆市是中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梅庵、德庆学宫、肇庆古城墙、七星岩摩崖石刻、德庆悦城龙母祖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国家AAAA级景区。全市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性旅游资源单体95个,其中属自然旅游资源的58个,占总数的61%。肇庆市旅游资源品质高、类型多。以鼎湖山(风景区)、七星岩、大斑石(封开县)为代表的山岳与地质景观资源;以星湖、西江、贺江为代表的水景观资源;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黑石顶(封开县)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以古城墙、阅江楼、端砚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德庆龙母祖庙、梅庵为代表的宗教与民俗资源;以肇庆高尔夫度假村、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代表的休闲度假资源等构成肇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使肇庆的旅游资源在全省具有明显的优势。经挖掘和整合,全市已形成以七星岩和鼎湖山为中心,连接四会贞山、广宁竹海大观、怀集燕岩和世外桃源、封开龙山和天下第一石、鼎湖葫芦山和九龙湖、德庆盘龙峡和龙母祖庙、高要广新生态园的“肇庆千里旅游走廊”,促进了全市旅游的发展。
(盘龙峡生态旅游区)
盘龙峡生态旅游区位于德庆县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整个生态旅游区占地3万亩。这里是一个原始自然生态旅游区,景区内古木葱茏,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植物活化石”黑桫椤遍布其间,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峡谷空气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米12.5亿个,是南中国最大的天然大氧库。盘龙峡生态旅游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水、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成功开发了勇士漂流、瀑布观光、峡谷品氧、全国最大的水车群、全国最具风情的山顶木屋度假村、熏衣草木屋王国酒店、盘龙天堂度假酒店、高空滑索、森林水世界等等生态休闲型旅游产品。自2001年开放以来,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成为广东省内游的必游精品景区。德庆是龙母的故乡。传说龙母养了五个儿子,小儿子斑龙特别调皮,经常在西江嬉戏玩水,兴起时兴风作浪,搅得西江两岸人民不得安宁,龙母一生气,把斑龙送到了一个山清水秀、林木幽深的峡谷,让斑龙在此修炼思过。龙母毕竟不放心,便要斑龙的大哥青龙来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看着它,青龙、斑龙就盘踞于此,时时为附近的百姓施云播雨。后来这个峡谷就人们命名为盘龙峡。
(阅江楼)
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
规部队。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陈列通过历史照片、文物等展示了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宋城墙)
肇庆古城墙肇庆古城墙位于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璲增厚了部分城墙,并亲自题书四门石匾额,改东门曰庆云、西门曰景星、南门曰南薰、北门曰朝天。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1926年),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1987年至于996年间,肇庆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发展旅游事业,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本着"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肇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再度辉煌。
不得不说的便是肇庆这条全国最美的绿道了。端州城区内的绿道大部分围绕着星湖,让人们在散步骑自行车的同时能欣赏美丽的湖景。每当漫步在绿道时,总会发现有那么三五成群的骑车爱好者环绕绿道骑行,或是四五岁的小孩或是白发苍苍的七八十岁的老人,累了就在驿站那里休息、聊天、欣赏美好风光。在肇庆的生活的这一份闲情是许多工作忙碌、学习紧张的那些人们所缺乏的,若是到肇庆了可真要好好享受享受这份难得的闲情啊!
到了肇庆,每个人都知道的特产便是裹蒸粽了。送朋友、送亲戚,裹蒸粽绝对是你不二的选择。肇庆裹蒸,是粽子的一种,用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制作而成。肇庆裹蒸有三大特点:第
一、一般粽子,用竹叶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第
二、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公斤。第
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肇庆裹蒸,是用冬叶包裹糯米加绿豆制作而成,因而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肇庆城乡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美食。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春节要吃裹蒸粽,其实是因为裹蒸粽还有工作、学习蒸蒸日上;亲戚朋友平平安安的寓意。所以到了肇庆不要忘记一尝这美味的裹蒸粽!
我爱班集体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摘 要】班集体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存在一种组织教学的形式,其作用不容小觑。俄罗斯班集体建设在很多地方都有独到之处。“班集体自治”(самоуправление)理论在俄罗斯有明确的定义。其实质为保证学生获取普遍知识发展的集体活动,倡导学生自治。概括意义来讲其目的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其特有原则、内容、组织机构的理论指导,为教学管理服务,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平台,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掌控能力的提高。
【关 键 词】俄罗斯;班集体自治;学生自治
一、引言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使学生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班集体建设的好坏与否,不仅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而且影响学生个体的人生发展方向。深入探讨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和途径,是当今教育的迫切要求。为此,本文在阅读俄罗斯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班集体自治理论进行简要阐述,以为我国学校班集体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
国内关于班集体建设的研究很多,且大多是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来谈。比如,学校应采取怎样的机制保证班集体建设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领导班集体建设。另有,从班集体建设的意义,班集体建设的有关制度,哲学思考等层面来介绍的。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大理论的探讨中,在这些理论指导下进行具体操作有一定难度,而俄罗斯对这方面的研究恰恰比较细致、切合实际,对班集体建设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本文所要阐述的有关班集体建设的理论,主要是从学生视角出发,即班集体的自治。
二、班集体自治理论
所谓的自治,就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管理班集体,教师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在探讨班集体自治理论时,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集体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个人行为,需要靠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马卡连柯曾说:“我花了16年的时间来解决班集体建设的问题、它的组织权利和义务体系问题。”这样一位优秀的学生集体教育巨匠在班集体建设方面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那么,致力于班级自治活动和自我管理的当代教师们感到困难也是必然的。现在,制约班集体建设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拒绝在教学班级里创设一些学生发挥学生自主能力且需要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组织,是制约班集体自治机构中新形式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知道,过去的哪些经验可以用于现代,哪些又必须摒弃;哪些新办法可以提高自治的有效性,哪些经验却降低自治的有效性。每一位从事班集体工作的教师必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因此,本文就现代教育机构中班集体自治的实质、目的、原则、内容、组织方式和实现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班集体自治的实质
实质通常反映在概念界定中,查阅相关文献不难发现,我国学者并没有正式对“班集体自治”这个概念作出诠释,而在俄罗斯的《教育百科大辞典》中,编者将这种“自我管理”定义为“以保证学生获取普遍知识发展的集体活动”。克鲁普斯卡娅解释说,自我管理就是吸引孩子管理自己班级、自己学校的事务。尼.伊.普里霍奇卡认为,它是有目的的、具体的、系统的、有组织的、能预测学生学习结果的活动,在此活动过程中能实现管理的职能,这些职能可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卡罗托夫把它看成是教育集体的管理方法,而白俄罗斯著名的研究员卡布希得出结论说,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在体现主动性、通过方案在实现班级和小组利益的过程中自我实现的一种活动。关于自我管理的科学定义,俄罗斯一线教师和他们的学生已基本明确。比如,一些参加班级自我管理模式比赛的学生们将这种管理机制理解为管理班级的生活;为班级,也就是为自己处理一些事物;独立解决班级面临的问题;需要付责任的、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和为学生自己成长服务的学校等等。
综上所述,班集体自治可以定义为,孩子们独立或与社会各阶层成人一起平衡、组织、分析旨在为班级同学交往和发展并解决其它有社会价值的任务创设条件的班级活动的一种行为。
(二)班集体自治活动的目的
对于班集体自治理论的实质了解明确后有助于确立它的主要目标。班集体自治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里指的是学生群体。它的作用是保障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发展,自治应被看成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按卡尼科瓦娅的说法,“独立活动是非常有利的武器,这种活动是按其成员自身的需要进行的,并反映每个成员的个性”,学生参与管理活动能帮助他们自身和其他同学形成独立性、积极性、责任感、主动精神、纪律性等品质。
其次,能发挥教学功能的有效性。当班级中没有了纪律和顺序,也不再为学生未来职业和公民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时,那么它就不能完成班级的社会功能。
最后,它能让学生为个人的社会角色做准备,并告诉学生他们有能力扮演这个社会角色。自治为体现学生积极性提供了广阔空间,它不仅局限于班级内部,还包括整个学校的任务。要完成这种经常性或间断性的委托,可以不在学校中,可以在“战友之家”(指军队),在农副业附属的农场,在医院,在护林人参与的山中,也就是说,可以在一切能合理体现学生社会价值取向的地方。
(三)班集体自治的原则
为获取明确的目的必须遵循科学的、有充分依据的原则和要求,这些原则和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能力。俄罗斯的一些理论和实践人员常采取以下原则:1. 自治机构活动的充分性;2. 自治活动的社会性;3. 自治组成部分的内容和组织结构与班集体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性;4. 自治机构的功能、权利与实现权利的相关性;5. 自治机构具有自治权和选举权;6. 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活动和创造性要得到充分发挥;7. 问题通过的公开性和迫切性以及问题研究采取会议制;8. 自治常任和临时机构的活动结合,以及这些活动开展的顺序性和系统性;9. 班集体在学校自治机构中有代表席位;10. 所有自治机构的相互作用性;11. 学生们在准备、通过、完成议案时的团队合作原则。
但是,自治机构工作要求的规则和教学形式不总是固定的。它们的形成作为戒律,有的用建议、号召、富有感情意义的谚语和俗语组成,内容不仅涉及自治机构的工作,也包括班集体整个生活活动。比如,奥斯特洛夫自治组织原则如下:
1. 想一个任务,评价一下它的现实性。
2. 确定任务完成的阶段和期限。
3. 批判的同时给予建议。
4. 完成任务后给予点评。
5. 记住:我们在一起,就是力量!
(四)班集体自治的内容和组织机构
按照安东·谢妙诺维奇的意见,活动产生了自治,而不是相反。学校自治机构应授予班级某种活动,或者决定某一种或多种事件的时候,该活动的组织者充当着把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连接起来的角色。他们或者是和学生一起研究实现有社会价值的方案,或者是在班级中创建俱乐部。俱乐部的成员是应兴趣相似的学生共同组成,目的是让这一活动对社会及学生自身都有价值。如果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要求,那这一活动就能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按他们自己的计划准备并实现个人乃至集体的行动,完成固定或临时的委托。也就是说,活动将是一种自我管理式的,如此以来,班集体的所有或大部分活动都将被纳入到自治体制中来。在这个关系中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学生个人的不正确实践在教学机构中的影响。
班集体自治可以通过下面的图例形式呈现。会议是班级体自治的最高机构,并保证每个学生就班级生活最重要的问题准备讨论和参与投票。班集体委员会是主要的执行机构,它是班集体一年一度选出的,通常由它的成员(一些具体的小组)领导班集体的工作,这些小组是为班级组织知识、艺术创作、体育保健、劳动等活动而创建,小组联系着班级学生的共同爱好并实现他们的团结互助。
与自治机构中常任机构同时存在的临时机构也可在班级进行活动(事务委员会、临时创作小组等)。在创设这些机构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创设临时自治机构时要确立班集体的具体任务;
2. 创设这些机构的决议必须以学生集体、社会组织或他们的自治机构形式通过;
3. 在临时自治机构中只能由参与这一具体问题的学生组成;
4. 自治机构不受它成立的期限限制,它应向班集体报告预期任务的完成情况;
5. 完成机构任务以后,它们就不再工作。
完成学生的常任委托和临时委托任务是自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能让学生成为班级和学校活动的主体。按卡布什的论断,如果委托符合以下要求,它的教育潜能将不断发挥。这种教育潜能包括:
1. 委托具有社会针对性。
2. 对完成工作的学生具有个性意义。
3. 对委托执行者的具体权利和义务进行充分肯定。
4. 受委托事件按程序进行指导性准备(委托目的和意义、委托完成的期限,实现活动和可能的支援方案等等)。
5. 委托完成内容、方式、发展特点、委托后的相关问题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愿到义务的原则。
班集体创设的教育体系极大地影响着班集体自治机构形式和方式选择。例如,俱乐部委员会可以任班集体自治的主导机构,在这个班级里发挥作用的是个性教育体系。因此,体系中俱乐部活动是体系形成的因素。事务委员会通常是班集体核心自治机构,在该班级中创设社会性的教育体系,发挥集体创设活动的优势。各负责人经常在已具有合理教育体系的学习小组中交流。艺术委员会可以成为优先发展的自治机构,这里往往反映了学生群体的文化道德,发挥其教育功效可事半功倍。
三、班集体自治活动的教育保证和它的未来发展
半个世纪前,亚可夫列夫证明,学校自治活动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起初由教师间接领导并创设有利条件,学生在这些条件下发挥主动精神,最后实现无领导独立活动。在学生社团活动繁荣时期,可见,人们建议辅导员和教育专家们在学生自主活动和自治的初始时期分三个阶段绝非偶然。这三个阶段的口号分别是:1. “去做吧,像我那样!”2. “去做吧,像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那样!”3. “去做吧,像我们中最好的人那样!”
这个学生自治的过程常常给我们带来所期望的结果,但教育者应清楚地认识,它的实现依赖于学生集体形成的条件、集体中的事务关系和个人感情等因素,尤其是参加者的积极性和人士组织者的能力习惯。学生集体发展过程的主观因素和其成员直接影响着班集体自制形式和途径。
诺维可夫院士建议教育者们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变成学生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商量事宜、通过决议和形成结论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组织自治机构并引导其在自治机构里工作,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必要的时候给与其提示。教师对活动的决议应是学生及其自治机构的补充。比如,亚尼科夫教师在和自己学生工作时就努力遵循以下原则: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在准备事宜时,保证给每一个人以帮助。
3. 忽略细小不现实的东西。
这些原则、规则或要求能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自治机构工作时,帮助其掌握教育的合理立场,在丰富班级学生生活,陶冶情操,为其心灵发展创设有利条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启示
综上所述,班集体的自治理论为俄罗斯现行班集体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我们也可以看到,其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东西。其理论精髓无论对思想教育工作者还是一线任课教师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针对班集体的管理,俄罗斯学校依据学生自治的原则,提出学生自治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是其一线教育者根据实际需要总结并实践过的,其中必有为我所用之处。在中国,虽然学校也提倡学生自我管理,但并没有系统的策略和实现途径,且有些方法具体操作比较繁难。基于这点,俄罗斯教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 А.С. Макаренко.Избранные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е сочинения[J]. Педагогика, 2011.01.17.
[2]Шишкова Лариса Николаевна. Организация ученического самоуправления в обще-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й школе [D] 18 января 2011
[3]В.В.Корольский, В.С.Пекельман. Каким быть ученическому самоуправлению[М].1992 г.
[4].Н.И.Приходько.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е основы ученического самоуправления [М].《Просвещение》, 1990г.
[5]胡麟祥.班集体的发展规律和教育原理——现代班集体建设系列讲话之三[J].中国德育,2007,4.
[6]邹春,陈海岩,闫祖书,吴继东.试论构建和谐大学班集体[J].科技信息,2008,28.
我爱班集体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1、能学会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并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进行演唱。
2、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的活动,从中体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怀着真挚、深情的情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教学难点:
能认真聆听歌曲,了解独唱与齐唱的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用具: 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美丽的图画,你们猜猜这都是哪里? CAI:展示一组中国大地上的各地风景图片。
1、同学们边欣赏,边讨论师:这些美丽的景观都是咱们生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上的,你们觉得美吗?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
2、同学们讨论交流。师:我想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赞美祖国的诗歌,这节课啊,老师首先想开一个“颂祖国诗歌朗诵会”,希望每一个同学们都参与,好吗?
3、活动:“颂祖国诗歌朗诵会”
三、新课教学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一个个都激情澎湃,充满感情,老师听了非常感动,在这里,老师也想放一首歌给大家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来感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的情感吧!
CAI:播放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1、同学们闭眼聆听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感怎么样?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这首歌呢?
2、同学们交流讨论回答(深情地)
师:我们一起用“en”的声音跟着老师的琴声用深情的情绪来哼哼这首歌的旋律好吗?
3、全班同学跟琴声用“en”模唱曲谱
4、全班同学跟琴划拍轻唱曲谱
4、师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5、学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四、参与表现:
师:刚才同学们在朗诵会的时候,一个个都感情饱满,声情并茂,现在,我们也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演唱一下这首歌好吗?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请同学们上来表演。
我爱班集体教学设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