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1答案范文
测量学1答案范文第1篇
路基强夯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主环路北段工程全长990m, 全线建筑红线宽34m,路面宽度16m,两侧各设4m人行道, 5m绿化带,设计速度40km/h。
本工程地处滩涂、虾池等复杂地质地带,施工难度大,需精确控制含水量,严格按照强夯施工程序进行施工。
二、强夯主要工程量
(1)主要工程量
主环路桩号K0+000K0+990段,强夯宽度为33米。
三、强夯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⑴、查明强夯场地范围内地下构造物及管线的位置,确保安全距离及高程,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强夯施工造成破坏。
⑵、测量放线,定出控制轴线、强夯施工场地边线,并在不受强夯影响的地点,设置水准基点。
⑶、修筑施工便道,对强夯场地进行石渣回填、压实。
(2)试验段夯点间距、夯击遍数、夯击能等参数的确定
依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段施工,对夯前、夯后的地基静载力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验证设计夯击能、夯点间距、夯击遍数是否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有效加固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路基强夯处理提供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方法。
(3)施工步骤
⑴、回填石渣,并整平、碾压。
⑵、夯锤进场后必须标定夯锤重量,根据以下公式来确定落距: 锤重(KN)×落距(m)=1500KN•m
⑶、根据设计图纸用白灰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夯点按正方形布置,间距为4m,在夯区2m外布置护桩,确保第二遍夯点放样准确,并测量夯前原地表高程。
⑷、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⑸、测量夯前锤顶高程,按由外向内、间隔跳打的原则进行夯击。 ⑹、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倾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重新进行夯击。
⑺、重复⑹步骤,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第一遍12击、第二遍12击)及控制标准(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30cm)完成每一个夯点的夯击。
⑻、换夯点,重复步骤⑷~⑺,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施工。 ⑼、用装载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平整后的地表高程。
⑽、强夯第一遍到第二遍夯点之间应不少于7天间歇时间,如果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夯坑周围出现较大隆起时,不能继续夯击,要等超孔隙水压力大部分消散后,再夯下一遍。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设计规定的能量(1000KN•m)满夯,将场地回填石渣夯实,满夯结束后测量夯后地表高程。
⑾、采用静载力方法测定路基承载力,设计要求大于150Kpa。 ⑿、夯击达到质量控制指标后采用挖掘机将路基石渣整平,再用50T的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四、施工注意事项
1、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夯,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2、强夯施工产生的噪声不应大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GB12523)的规定,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或防振措施。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震沟等隔振减震措施。一般即有建筑20m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3、起吊夯锤保持匀速,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严禁急升猛降防锤脱落。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夯锤起吊后,臂杆和夯锤下及附近15m范围内严禁站人。
4、干燥天气进行强夯时宜洒水降尘。
5、当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强夯作业,以防机械倾倒,保证安全。
五、质量控制及检验
1、质量控制
(1)夯锤重量必须标定,开夯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保证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
(2)夯击时夯锤的气孔要畅通,夯锤落地时应基本水平。
(3)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强夯施工时应对每一夯击点的单夯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行详细记录。
(4)夯点的夯击次数严格按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30cm控制,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5)强夯过程的记录及数据整理
⑴、每个夯点的夯坑深度、夯坑体积、夯坑四周隆起高度都须记录、整理。
⑵、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特别是邻近有建构筑物时。
⑶、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外部补充填料量的记录。
2、技术指标
强夯施工完成后,通过检测路基复合地基承载力可以达到150Kpa以上,地表沉降量不大于50mm。
六、施工质量、工期、安全及文明工地建设
1、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分项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指挥体系和技术保证体系,以工程试验检测为主的内部监控体系,制订严格的工序管理与岗位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性。
(2)定期召开主管工程领导、技术负责人和质量检查人员参加的质量工程会议,分析工程质量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加强质量教育,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2、安全保障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进入施工区内,必须戴安全帽,机械操作工必须戴压发防护帽;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准进入危险区。
3、工期保障措施
(1)人员、机械保障:按照工程需要,及时调整人员配备,机械及时保养维修,确保工程进度满足施工需要。
(2)施工保障:作好生产计划,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调整施工区段,合理安排工作面和工序交叉配合,加强现场的指挥协调,保证工序的连续性,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
4、文明工地建设
(1)施工现场管理做到科学化、合理化,要制作、设立各种标志、标牌,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在强夯施工区设彩旗和明显的安全警示牌。
(2)提高员工思想素质,增强文明意识,遵纪守法。
测量学1答案范文第2篇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距离最终边坡( C )米范围内,宜采用光面控制爆破,减少爆破对边坡的破坏作用,使边坡比较流畅稳固。
B. 20
C.30
D.40 露天山坡开采一般分为两级矿量管理,即开拓矿量和可采矿量,各级矿量至少满足下列数值,开拓矿量:( D );可采矿量( D )。
24个月;12个月
B. 12个月;24个月
C. 12个月;12个月
D. 24个月;6个月
3、一般条件下,台阶高度不应超过挖掘设备最大挖掘高度的( A )倍。 A. 1.5
B. 1
C. 1.7
D. 2
4、各矿山应加强矿石的损失贫化管理,提高回采率,达到( A )以上。
A. 95%
B. 90%
C. 98%
D.85%
5、起爆( C )分钟后,必须由段长、班长、爆破工程师会同安全员共同对爆破现场进行检查,明确无误后,才可解除警戒信号,警戒人员方可撤回。
A.20
B.30
C.15
D.10
6、石灰石指标CaO满足( A )为一级品。
A. 48
B. 45
C.47
D.46
7、台阶开采终了时,必须按照矿山总体设计留出安全平台( A )和清扫平台( A ),安全平台清扫平台应与修整边坡同时完成。
A. >3m
>6m
B. >4m
>6m
C.>4m
>5m
D.>3m
>8m
8、多台阶废石场,各台阶最终平台宽度不应小于( A )m。
A. 10
B. 15
C.20
D.30
9、影响露天矿山开采程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C )。
A. 矿体的埋藏条件
B.露天矿的空间几何形态
C. 露天矿开采工艺
D.露天矿运输系统
10、矿区地面( B )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建立。
A. 平面
B. 高程
C. 基本
D. 平面和高程
11、( A )属于大比例尺地形图。
A. 1:500
B. 1:1000
C. 1:2000
D. 1:10000
12、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 C )。
A. 绝对高程
B. 相对高程
C.高差
D. 高程
13、用于查明矿石中伴生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分布状况的化学分析称为( B )。
A. 基本分析
B. 组合分析
C. 光谱全分析
D. 化学全分析
14、从采场中采出的工业矿石部分占该采场原来采下工业矿石总储量的百分比称为( C )。
A. 贫化率
B. 损失率
C. 矿石回收率
D. 综合利用率
15、每个台阶至少要有一条符合技术要求的连接道路或出入沟。工作面场地应保持平整,凹凸不平的幅度应控制在( A )cm。
A. 50
B.60
C. 40
D. 30
16、用装载机掘沟时,沟的坡度宜小于( C )%。
A. 5
B. 10
C. 20
D. 15
17、新建矿山至少满足( B )年的储量或满足( B )年生产的其他足够保证供应石灰石的条件。
A. 30
B.30
30
C. 30
D.20
30
18、矿车倒车卸料时,倒车速度小于( A )km/h,严禁超速倒车。
A. 5
B.10
C. 15
D. 20
19、采用长皮带运输的矿山,要加强维护管理和巡回检查;一般情况下,长皮带的倾角为:上向运输时小于( A )度,下向运输时小于( A )度。
A. 15
B. 12
C. 12
D. 13
12 20、运矿道路控制在( A )cm以内且保持路面较干净,无大石块。 A. 10
B. 20
C. 5
D.15
二、多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竖井堵塞时的处理措施( BD )。
A.气球爆破法
B. 矿用火箭弹爆破法
C. 钻孔爆破法
D. 灌水法
2、石灰石均化的目的是( ABC )。
A. 为了消除或缩小入窑生料成份的波动,使生料化学成分均匀、稳定 B. 有利于稳定熟料的成分
C. 有利于稳定窑系统的热工制度
3、严禁( ABCD )mm以上的大块倒入竖井。
A. 1000
B. 1200
C. 1300
D. 1500
4、工作平台的宽度应根据( ABC )确定。
A. 采掘装备规格
B. 运输方式
C. 台段高度和爆堆高度
D.运输距离
5、褶皱的基本形式有( AC )
A. 背斜
B. 背形
C. 向斜
D. 向形
6、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可分为( ABCD )。
A. 正断层
B. 逆断层
C. 平移断层
D.枢纽断层
7、高程测量可以通过(ABC)方法实现。
A. 水准测量
B. 三角高程测量
C. GPS测量
D. 投影测量
8、GPS测量有以下优点( ABD )。
A. 测站间无需通视
B. 定位精度高
C. 高程精度可达厘米级
D.网形布设灵活
9、凡从事爆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AB)才能上岗。 A. 合格证
B. 安全资格证书
C. 上岗证
D. 爆破资格证书
10、装药作业,必须使用( AC )。
A. 木质
B. 铁质
C. 铜质
D.铝质
11、石灰质原料中的有害杂质包括( BD )。
A. 石灰石、方解石
B. 石英、夹杂的粘土
C. 石英、方解石
D. 白云石、燧石
12、降低破碎机粉尘的有效措施( AB )
A. 在破碎机口处洒水
B. 在爆堆装车处洒水 C. 破碎机经常检查禁锢
D.减少喂料
13、露天开采境界由露天采矿场的( ABC )。
A. 地表境界
B. 底部境界
C. 四周边坡组成
D.采场深度
14、露天矿靠近边坡的爆破工作常用的方法有( AB )。
A. 光面爆破
B. 预裂爆破
C.硐室爆破
D.浅孔爆破
15、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 岩石矿物及岩体结构
B水的影响
C爆破震动
D.岩体结构
三、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工作平台的宽度应根据采掘设备、运输方式、台阶高度和爆堆高度确定。
工作台阶坡面角的大小,应根据矿岩性质、爆破方法、开采推进方向和矿岩层理方向和矿层的倾角确定。
严格履行火工产品支领手续,无部门领导与爆破工程师签字不发、涂改领料单不发、非爆破工或单人领药不发。
领发雷管时,不准库内开箱,必须把箱搬到库外开启。发放完把箱封钉好再搬到库内。 浅孔盲炮处理时可打平行孔装药爆破,平行孔距离盲炮不应小于0.3m。对于浅孔药壶爆破法,平行孔距离盲炮药壶边缘不应小于0.5m。为确定平行炮孔的方向,可以从盲炮口掏出部分填塞物。
岩层顶面到底面的垂直距离叫岩层的厚度。 火工产品销毁场地应选在安全偏僻地带,距周围建筑物大于200m,距铁路公路不应小于60m。 全站仪测距部分测距误差有固定误差、比例误差和周期误差。
爆破安全技术包括施工中的操作安全和爆破安全的有害效应及防护两大部分。
10、炸药的热化学参数有:爆热、爆温、爆容、爆压。
四、简答题(2题,每题5分,共10分) 简述采矿工程师的主要职责。 简述高程测量的两种方法。
五、问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
1、采矿工程日例行工作
2、什么叫压渣爆破?有何特点。
测量学1答案范文第3篇
据安徽省大通水文站资料, 长江多年平均流量为2 8 8 0 0 m 3/s, 历年最大流量92600m3/s, 历年最小流量4620m3/s, 多年平均含沙量0.533kg/m3, 多年年均输沙量4.6×109吨。由于长江流量大、水流急, 河床两岸河漫滩抗冲能力低, 河床主流摆动不定;岸坡、滩、槽冲淤变化、洲滩消、长、并、靠频繁;江岸崩塌、主支汊移位时有发生, 河床演变极其复杂, 我省长江岸线总长727km, 其中两岸崩岸线长约300km, 占总岸线的41, 给771.1km长江干堤的防洪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给沿江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定期对长江河道水下地形、水文泥沙进行测量、分析, 充分研究长江河势的演变规律, 及时做出河势变化预测, 对确保我省长江的防洪安全和发展经济建设, 具有重大意义。
1 测量设计方案
1.1 控制测量
1.1.1 平面控制测量
(1) 首级平面控制测量。
长江安徽省段沿江两岸的平面控制点现存较少, 所采用的标准、系统不一, 精度参差不齐, 且布设、施测年代较久, 已经不能满足长江安徽省段1/万长程水道测量的需要。应沿江布设D级GPS网, 覆盖整个长江安徽省段, 作为水道测量时的基准站点。
平面控制根据分级布网, 逐级控制的原则布设。依据《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GB/T18314-2009) , 控制网应先在1/万地形图上设计, 布点尽量均匀, 避免长短边突变。D级GPS控制网应起闭于国家Ⅱ、Ⅲ等三角点或高等级GPS点, 且应接测至少三个高等级平面控制点, 在控制网中段应同国家高等级控制点联测, 提高整个网的精度。根据长江安徽省段的平面形态, 观测采用9台套GPS接收机布设点、边相结合连接网进行静态测量, 分段布网, 统一平差。每个河段D级GPS点不少与4~5个, 并尽量利用原有标石, 以利于同以前的测量成果衔接和转换。GPS网观测作业应按表1、表2规定执行。
D级GPS控制网观测时, 当点位观测条件欠佳或GDOP值接近8时, 应适当延长观测时间;观测应按规范规定进行记录;GPS控制网观测结束后, 应及时进行外业观测数据的分析, 计算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 其值应小于10%。
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及环线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限差值为异步环闭合差限差值的一半。
式中:W为环闭合差
n为闭合环中的边数。
σ为相应级别规定的基线长度中误差 (按平均边长计算) , 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
(2)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在基本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 可采用全站仪按符合导线的观测方法布设图根控制, 也可用GPS RTK加密图根点;同时应根据地形的疏密和地形复杂的程度选用不同的发展级数。图根导线的布设、观测、记录方法应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SL197-97) 的有关要求。
1.1.2 高程控制测量
(1) 基本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了确保水文测验精度, 基本高程控制等级为Ⅲ等几何水准, 水准路线应布设成附合路线, 起闭点精度应不低于国家Ⅱ等。水准测量拟用WILD NA2水准仪、ZEISS DINI-12水准仪进行观测。在水准作业开始的第一个星期, 每天应测量i角一次, 若i角保持在20″以内时, 以后每隔15天测定一次, 并保留记录。水准观测采用电子手簿记录, 并采用专业平差软件计算。记录和计算手簿的各级记录和校核人员签署应完整, 人名签署采用黑色钢笔填写。Ⅲ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应按表3、表4规定执行。
表中:L为水准路线长度。
mA为每公里偶然中误差。
mW为每公里权中误差。
(2) 图根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高程控制主要用于接测图根点高程和测图水尺零点高程。按符合路线、环形闭合路线和水准支线的形式以等外水准测量方法施测, 也可用全站仪高程导线或GPS水准进行测量。
1.2 地形测量
1.2.1 水下地形测量
水下地形测量采用横断面法, 断面间距不得超过250m, 洲头和洲尾断面必须按扇形布设。
各横断面上的测点间距应小于100m, 深泓和陡岸河床处应适当加密测点, 以真实地反映出地貌, 浅水及水边测量应同步进行, 以避免因涨落水而在图上形成空白。在水深不足1 m的浅滩, 测点间距可放宽50%。
测区内每间隔10km布设一组临时水尺进行水位观测, 用于推算水下测点的高程。在非感潮河段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 应在每次工作的开始、中间和结束各观测一次水位, 在两个水位中间施测的水下断面, 应用水位推算表来推算各断面的水位, 再推算断面各测点的高程;在感潮河段进行水下地形测量时, 水位从每次工作的开始进行观测, 每小时观测一次, 在潮峰、潮谷前后加密至每10min~30min观测一次, 并注明高潮和低潮的水位和时间。
为了确保成果精度, 测点的平面位置宜采用Trimble 5700 GPS或Trimber R8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实时差分的方法定位接收机以差分实时动态定位;水深采用S D H-1 3 D或S D H-1 6 Y型回声探测仪进行测量。
原理如图1所示。
1.2.2 陆上地形测量
陆上地形主要为水边线及岸坎、沙洲、滩地、部分建筑物和码头。在用全站仪或RTK采集地形点坐标数据前, 应对输入的控制点平面坐标、高程、仪器高、棱镜高等进行仔细认真校对, 并检测后视点的平面坐标、高程, 确认输入数据正确无误并且检测后视点方向偏差不大于图上0.3mm、高程较差不大于1/5基本等高距后方可开始测量。全站仪测量每测站应保留2~3个检查点, 相邻测站应对公共检查点进行认真检查, 只有当检查点的平面、高程数据满足限差要求方可进行下一站的观测。每测站均应做好并保留测站记录。
地形点密度以能逼真表达地形特征、准确勾绘等高线为原则, 高程点应注记在地形特征点或明显地物点上, 并注意分布均匀, 最后图面保留的高程点注记密度为图上2cm~3cm。在进行地形地貌测绘时, 应尽量测绘地物、地形三维特征线。
1.3 水文观测
水文断面按一级水文断面布设, 每个断面布设两个断面标石, 以二级图根点以上的精度测定其平面位置, 以四等水准或四等高程导线以上的精度测定其高程。水文测验项目应包括水位、断面、流量、分流比、分沙比、水温、悬移质输沙率、含沙量和颗粒级配、河床质、水面比降等。
1.3.1 水文断面及垂线布设
各河段的分流分沙断面应布设于河段进入汊道前的主干道和进汊的左右口门段, 一般应布设在河道比较顺直, 河床比较匀顺稳定的河段, 尽量避免在回流、漩涡、跌水等处布设水文断面。水文断面线应垂直于该处河段水流的平均流向或造床水流的主泓方向。
垂线的布设以能控制流速横向分布的转折点为度, 垂线的布设一般要均匀, 在深槽主泓要加密垂线, 在河滩上独股水流的河槽处、河滩与主流交界处、地形或流速的转折处都应布设垂线, 水文断面上有较大回流时, 应测出顺、逆流的位置及回流量, 回流量不超过1%时, 则可只测出顺逆流的交界线位置, 将回流作死水处理。垂线条数的布设按《水道测量规范》执行。
1.3.2 水文测验
水文测验的流速流向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DCP) 施测, 并采用DGPS定位系统和罗经进行航迹校正和船艏校正, 数据采集软件用WinRiver V1.03。
ADCP流速、流向测验的主要参数如下。
(1) ADCP测深单元深0.52/1.04m。
(2) 脉冲间隔0.01s。
(3) 每组信号脉冲数4个。
(4) 底部跟踪信号数4个。
(5) 记录范围、流向、回声强度、方向、姿态、水温、好信号数%。
(6) 测船航速<2.5m/s。
(7) GPS动态定位精度优于±0.75m。
断面流量计算后, 流量闭合差应小于5%。悬移质采样与流速测验同时同位进行, 每点取水样2000cc, 取样器采用锤击开关横式采样器, 采得水量容积误差要求小于采样器鉴定容积的5%, 其水样分析的方法按照消光法进行。河床质采用锥式采样器于每条垂线上取样, 或每个断面不少于6条垂线, 一般细沙或粘土取样不少于50g, 粗沙取100g~300g, 直径大于2mm者取样不少于1000g (可以分次取样) 。河床质采用筛分法进行分析。
水温应于取样断面深泓一线0.2相对水深处施测, 水温表在水中的时间为5min, 读至0.1°C。编制水文泥沙特征值统计表, 内容包括断面号、水面宽、水位、比降、水文、流量、断面面积、平均流速、最大流速、平均水深、最大水深、断面输沙率、断面平均含沙量、中值粒径。
2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贯穿于测绘工作的始终, 执行事先指导, 中间检查和资料成果的校审为重要环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严格按照ISO9001∶2008 idt GB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执行, 编制观测技术设计书, 编制工序流程图。每个项目指派质量检查员, 检查整个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按技术规范、工作大纲的标准执行。配备相当强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测量仪器设备, 以满足整个测量工作的需要。对每个项目的测量工作实行三级检查、两级验收, 即工作人员现场自查自校, 队、院检查验收, 测量结束后, 编写“技术总结报告”、“检查报告”。
3 建议
长江安徽省段1/万长程水道测量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对研究河床演变和防洪具有重大意义。长江安徽省段两岸的控制点原来大多布设在沿江堤防附近。近十年来, 由于国家大规模水利建设及人们日常活动迁徙, 沿江控制点毁坏严重, 特别是国家Ⅱ等水准留点现存很少, 且难以寻找, 不利于现行测绘工作的开展。建议长江安徽省段两岸重新布设Ⅲ等水准网, 每隔5km布设一组水准点;沿江建立5个GPS基准站, 能够大大提高成果质量和节约测绘成本。
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GPS、全站仪、ADCP等先进测绘和水文测验仪器设备对长江安徽省段1/万长程水道测量的方案和技术要求。
关键词:安徽长江,水道测量,方案
参考文献
[1] 徐知秋.GPS实时测量系统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探索[J].水利水电测绘, 2000, 3.
测量学1答案范文第4篇
1、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属于( A )。
A.永久作用 B.可变作用 C.偶然作用 D.上述三个答案都不对
2、自锚式悬索桥,塔根处的主梁截面受力特点?( D ) A.主梁受较大的弯矩,但不受轴力作用 B.主梁受较大的弯矩和较小的轴力作用 C.主梁受较大的轴力,但不受弯矩作用 D.主梁受较大的轴力和较小的弯矩作用
3、下面哪项不是由荷载产生的?( A ) A.收缩 B.徐变 C.轴力 D.弯矩
4、箱梁施加竖向预应力钢筋作用?( A ) A.提高箱梁抗弯能力 B.提高箱梁抗剪能力 C.减少全桥预应力钢筋数量 D.提高混凝土强度
5、根据连续梁受力特点,一般采用变截面梁设计,哪种变截面线形与连续梁弯矩变化规律相近?( C ) A.斜直线 B.悬链线 C.二次抛物线 D.圆弧线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斜拉桥根据锚固形式的不同,可分为自锚式斜拉桥、地锚式斜拉桥和部分地锚式斜拉桥。( √ )
2、对于多片主梁的简支梁桥,中梁将比边梁分配到的荷载大。( × )
3、刚构桥的立柱与主梁相连接的地方是刚度性连接,能承受较大的负弯矩,达到使桥跨跨中的正弯矩卸载的作用。( √ )
4、墩台整体的抗倾覆和抗滑动的稳定性不同于压杆失稳,是属于刚体失稳。( √ )
5、桥面纵坡是通过主梁梁高来实现。( × )
6、混凝土收缩徐变属于可变荷载。( × )
7、砼的拌和时间越长,则砼拌和物越均匀、质量越高。( × )
8、预制安装的T梁桥均可采用"刚性横梁法"计算其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
9、设置三角垫层是设置桥面横坡的唯一方式。( × )
10、在桥墩设计时尽量选择节约材料的空心墩。( × )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劲性骨架施工法
是根据钢支架法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用于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拱肋施工时,先做劲性骨架,再利用劲性骨架作为支架浇筑拱肋混凝土,拱肋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和成桥后的受力中,劲性骨架可作为结构的一部分参与受力。
2、等效强模量
为了考虑垂度对斜拉桥拉索刚度的影响,拉索弹性模量采用下式计入:
式中:
修正的有效弹性模量; 斜拉索的单位体积重量;
不考虑斜拉索垂度影响的弹性模量,也就是斜拉索钢材的E值; 斜拉索的初应力;
斜拉索水平投影长度。
3、剪力键
剪力键又称连接键,设在钢梁上翼缘的顶面,其主要作用是承受钢梁和混凝土翼缘板之间界面上的纵向剪力,抵抗两者之间的相对滑移,保证混凝土板面板与钢梁共同作用。
4、部分斜拉桥
它的外形与斜拉桥相似,有主梁、索塔和斜拉索,但一般而言其桥塔比较矮,它的受力特点介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和斜拉桥之间。
5、顶推施工法
顶推施工法的施工原理是沿桥纵轴方向的后台开辟预制场地,分节段浇筑或拼装混凝土梁身,并用纵向预应力筋连成整体,然后通过水平液压千斤顶施力,借肋不锈钢与四氟乙稀模压板特制的滑动装置,将梁逐段向对岸顶进,就位后落梁,更换正式支座,完成桥梁施工。
四、问答题(共5题,共30分)
1、桥面横坡的作用是什么?常见的桥面横坡设置办法有哪几种??(6分)
为了迅速排除桥面雨水,除使桥梁设有纵向坡度外,尚应将桥面铺装沿横向设置双向的桥面铺装。 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采用不等厚的铺装层以构成桥面横坡;直接将行车道板做成双向倾斜的横坡;墩台顶部设成倾斜的横坡。
2、斜拉桥的受力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的受力特点及常采用的材料?(6分) 构成斜拉桥受力体系的三个主要部分是斜拉索、索塔和主梁。 斜拉索是受拉构件,一般由高强钢材制成;
索塔为压弯构件;塔柱由混凝土、钢材或组合结构建造,
主梁为压弯构件,较小跨度的斜拉桥多采用混凝土,特大跨度斜拉桥一般采用钢主梁或钢混组合结构的主梁,有时为了增大边跨的刚度,采用中跨为钢梁、边跨为混凝土梁的混合主梁。
3、为何要设置桥梁伸缩缝?其作用是什么?(6分)
为了保证桥跨结构在气温变化、活载作用、混凝土收缩与徐变等影响下按静力图式自由地变形,就需要使桥面在两梁端之间以及在梁端与桥台背墙之间设置伸。 1)能保证结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伸缩变形;
2)车辆驶过时应能平顺、不打滑、无突跳、过大躁声与振动;
3)具有安全排水防水的构造,防止雨水侵蚀、垃圾及泥土的阻塞对伸缩缝本身以及对桥面以下支座和其他结构的损坏,影响功能正常的发挥。
4、简支斜板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有哪些特性(6分) 1)荷载有向两支承边之间最短距离方向传递的趋势; 2)各角点受力情况可以用比拟连续梁的工作来描述;
3)在均布荷载作用,当桥轴线方向的跨长相同时,斜板桥的最大跨内弯矩比正桥要小,跨内纵向最大弯矩或最大应力的位置,随着斜交角的变大而自中央向钝角方向移动。
4)在同样情况下,斜板桥的跨中横向弯矩比正桥的要大,可以认为横向弯矩增大的量,相当于跨径方向弯矩减少的量。
5、拱桥稳定常验算的部位?有哪几种失稳形式?(6分)
拱桥的稳定性验算,主要是针对以受压为主的承重构件拱圈和拱肋进行的。当拱的长细比比较大,则当其承受的荷载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拱的稳定平衡将不能保持:在竖向平面内轴线可能离开原来的称定位置为纵向失稳;或者轴线可能侧倾离开原竖平面为横向失稳。
五、计算题(共1题,共20分)
计算跨径=19.50m的桥梁,其横截面如下图所示,试求荷载位于跨中时l号边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车辆荷载和 人群荷载)。
(a) 桥梁横断面 (b) 1号梁横向影响线
测量学1答案范文第5篇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宗地
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成为一宗地
2、丘
指地表上一块有界空间的地块,相当于地基调查时的宗地。
3、图斑
凡被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等分割而成的封闭地块为一个图斑
4、土地权属
土地的所有权和和使用权简称为土地权属
5、土地性状
指土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土地质量水平的依据。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土地所有权的形式有 (abc)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私有
(d)无主土地
2、土地分类利用的单位有 (bd) (a)宗地
(b)地块 (c)丘 (d)图斑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可以分为
(abc) (a)土地评价分类体系
(b)土地自然分类体系 (c)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d)土地权属分类体系
4、评价地籍调查资料质量的主要标准有 (abcd) (a)完整性 (b)真实性 (c)现势性 (d)精度
5、土地分区边界的标识可分为 (abcd) (a)人造标识 (b)自然标识 (c)坐标线 (d)经纬度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地籍管理的概念、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概念及目的:是国家为取得有关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任务:(1)确认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等土地基本状况和采集、管理、应用土地基础信息
(2)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为土地利用和管理服务
(4)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服务
2、什么是地籍图?我国目前测绘制作的地籍图有那些?
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
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3、简述地块和宗地的概念
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4、试述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的基本原则
统一性:2002年以后采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标准》,全国同一定为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分类和编码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汇总统计及应用。
科学性:(1)按土地利用的综性差异划分大类,然后按单一性差异逐级细分。(2)同一级的类型要坚持统一的分类标准。(3)分类层次要鲜明,从属关系要明确。(4)同一种地类,只能在一个类中出现,不能同时在两个大类中并存。
实用性:为便于实际运用,土地分类标志应易于掌握,分类含义力求准确,层次尽量减少,命名讲究科学并照顾习惯称谓,以利于为多部门服务。
5、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有何区别?
(1)地籍调查:获得土地管理所需的城镇土地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集镇、村庄地基调查,其主要内容为逐级查清各级行政区内的土地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它一般包括总地全书状况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土地使用状况调查和地籍测量等内容,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地基资料和宗地状况应及时更新
(2)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宗地或地块)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等地籍要素的测量、绘制地籍图以及面积量算与统计,最后经检查验收、
6、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目的是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订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2)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时应充分考虑历史背景。
(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以科学的地籍制度为基础,保证地籍的现势性,可靠性与准确性,概括性与完整性。
(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7、宗地信息变更中,那些情况不需要改变宗地的边界信息?
(1)转移,抵押,继承,交换,收回土地使用权
(2)违法宗地经处理后的变更
(3)宗地内地物地貌的改变等
(4)准确测量界址点的坐标和宗地的面积
(5)土地权利人名称,宗地位置名称,土地利用类别,土地等级等的变更。
(6)宗地所属行政管理区的区划变动
(7)宗地编号和房地产登记册上编号的改变
8、变更地籍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及目的:为了维持初始地籍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属历史状况在法律关系上的连续性,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地基资料和宗地状况应及时更新。
任务:根据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的变更项目进行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工作。
四、论述题(共30分)
1、论述土地权属界址,边界系统和边界类型。(10分)
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所谓土地权属界址线是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界标是指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
边界系统是指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一般由普通边界和法律边界组成。普通边界是指主要依靠自然的或人造的边界要素,依据各地的普通规则,但没有精确的边界数据,或有边界数据但没有法律手续固定下来的边界;法律边界是指对人造的或自然的边界要素进行精确的测量,获取测量数据,通过法律程序给予承认,并在实地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的边界。
边界类型:
(1)行政边界。包括省界,县界,市界,区界,乡镇,行政村界等。 (2)宗地边界。根据宗地划分方法而划分出的地块边界。
(3)地块边界。在土地管理工作中,根据地块的含义划分出的地块的边界。
2、在确定权属有争议的边界的界址点时,应当如何处理边界的纠纷或争端?(10分)
对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处理,即: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全民所有制单位建、集体所有制单位建、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处理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日之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土地上的附着物。
3、“宗地草图”、“地籍图”、“土地使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等图件有何区别和联系?(10分)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纪录,是处理土地权属、宗地档案的重要资料,应到现场绘制,必须长期保存 宗地草图又是地籍原图每宗地的放大示意图及详细记录,与地籍原图的测绘相互检核,为地籍测量提供数据保证地籍测量成果的质量和正确性
地籍图是基本地籍图和宗地图的统称,使土地管理的专用土,具有国家基本图的特性
基本地籍图的图面表示应主次分明,清晰易读,清楚地反映地籍要素、必要的建筑物及其占地状况、土地分类界线
土地利用相状图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之
一、也是地籍管理和整个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的基础资料,其内容有:各级行政界,各种地类界及符号、线状地物、必要的地籍要素等。等高线以及平原地区的高程点比较少,丘陵区可加大等高距间隔
测量学1答案范文第6篇
1、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于( )成立。
A、1930年; B、1932年; C、1935年; D、1934年。
2、女子篮球于( )奥运会上将女子篮球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A、1972年第二十届; B、1980年第二十二届; C、1976年第二十一届; D、1984年第二十三届。
3、在篮球技术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看清示范动作,要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法。
篮球技术教学中经常采用( )。
A、正面示范; B、侧面示范; C、背面示范; D、镜面示范。
4、篮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爆发性的( )。
A、静力性力量; B、动力性力量; C、绝对力量; D、快速力量。
5、滑步移动时,异侧脚向移动方向蹬地跨出,转移和控制身体重心,以便衔接奔
跑或滑步动作,这个动作方法应是( )。
A、攻击步; B、侧滑步; C、后撒步; D、交叉步。
6、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球离手的一刹那间应是( )。 A、食指用力拨球; B、中指用力拨球; C、中指、食指用力拨球; D、五指同时拨球。
7、防守持球队员的选位一般应站在( )位置上。对手离篮远则离对手远些,
离篮近则近些。
A、对手与篮之间远离球的一侧; B、对手与球篮之间的有利; C、对手与球篮之间偏向有球一侧的; D、站在对手与球篮之间。
8、当进攻队员进行掩护而即将到位时,防掩护的队员主动贴近对手,让同伴从自已( A、身前绕过; B、身后绕过; C、体侧绕过 D、侧身绕过。
9、决定快攻成败的关键是( )。
A、快攻的意识; B、快攻结束阶段; C、发动与接应; D、快攻的推进。
10、战术基础配合是( )有目的、有组织、协调行动的方法。
A、两人之间; B、四人之间; C、四五人之间; D、两三人之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1、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运动员( )、( )、( )、
( )、( )等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
12、1981年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会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小打大 、
以快制胜、以巧打大的我国篮球训练指导思想和( )、( )、
( )、( )的技战术指导思想。
13、在移动的教学与训练中,必须抓住提高( )和( )这个
关键问题,才能提高脚步动作的突然性和灵活性。
14、防守时必须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把( )、( )、( )、
( )、,以及抢、打、断球技术结合起来,加以合理运用。
15、快攻最能体现篮球运动的( )的特点,它对培养篮球运动
员( )的作风,对发展全面、熟练、快速、准确的技术,都
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6、人盯人防守战术的优点是以( )、( )、( );便于发挥队
员的防守积极性和提高责任感。
17、篮球战术教学步骤是( );( );( )。
;继续防住各自的对手。 )
18、身体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篮球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发展(
)。
19、篮球竞赛中违例是( )的行为,罚则是( )。 20、篮球竞赛中循环制包括( )、( )、( )三种方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投篮:
22、篮球防守技术:
23、篮球进攻战术:
24、课外篮球活动:
25、篮球比赛中的犯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在篮球教学中如何贯彻少而精与实效性原则。
27、简述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任务。
28、简述课外篮球活动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29、详述篮球教学大纲。
体育系篮球课程理论考试试卷答案(B)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 B;
2、C;
3、B;
4、D;
5、D;
6、C;
7、B;
8、B;
9、B;
10、D
二、 填空题:(本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1、快速,灵活,全面,准确
12、控制身体重心的平衡,变化
13、防守姿势,位置站法,脚步移动,手臂动作
14、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积极主动勇猛顽强
15、盯人为主,分工明确,针对性强
16、先局部,再整体,最后在对抗中进行
17、提高身体机能,运动素质
18、违反规则,该队失去控球权
19、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20、篮球防守技术是队员在防守中,为了阻挠和破坏对手的进攻,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用的各种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
21、篮球进攻战术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全体队员相互间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22、课外篮球活动是指在完成篮球课堂教学任务外,有目的、有组织地在学生中开展篮球活动。
23、篮球比赛中的犯规是违反规则的行为,含有身体接触和不道德的举止。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5分,共45分)
24、 篮球教学中贯彻少而精与实效性原则在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组织教法尽量简单易行,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讲求实效,达到既掌握知识技能,又增强体质,提高能力的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抓好基本功及主要技术的教学,突出教材重点。篮球技术的手法、步法及其基本
技术是篮球运动的基础。要求掌握娴熟,在此基础上提高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2)以练为主,精讲多练。讲解要简明扼要,让学生多练习,达到掌握技能,增强体
质的目的。
(3)设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讲求教学效果。每次课、每个单元、每个学期,
都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有具体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技术关键,
解决教学难点,对教学要不断进行检查与评价,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5、 中学篮球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篮球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实现教育的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其主要的任务是:
(1)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和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以及
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2)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简单的战术方法,了解篮球比赛的简单规则,
初步学会打篮球,并运用篮球的手段和方法,培养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自 我锻炼的能力。
(3)通过教学,教育学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
馁的优良品质和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26、 课外篮球活动的特点表现为:
(1)兴趣浓厚,课外篮球活动时间是由学生自由支配,因此在这样的时间内开展
篮球活动,学生是否参加,完全取决于学生的篮球基础、学生的愿望和爱好。 学生一旦确定参加,便会对篮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觉的进行活动 和练习。这是课外篮球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2)目标明确,课外篮球活动的这个特点是同第一个特点相联系的。由于学生参
加课外篮球活动是自己选择的,有深厚的兴趣,都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学生 想借助增强体质;有的学生想通过活动,提高篮球专项水平。因此课外篮球 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解决学生对篮球技术水平提高的特殊需要。 (3)课外篮球活动它不拘泥教学计划的要求,且灵活生动。这是依据篮球活动内
容的性质、学生的篮球基础和体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活动的时间可长
测量学1答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