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爱三节主题班会稿范文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稿范文第1篇
2017年6月19日
一.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三节三爱”。三节:节水、节电、节粮;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三节三爱”方面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三爱三节”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班会过程:
1、学生先了解“三爱三节”。
2、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事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彭德怀爱劳动
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 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彭德怀抓起糠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
4、爱祖国
我国的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词作者是谁?------田汉
曲作者是谁?------聂耳
哪一年写成?-------1935年
哪一年被定为国歌?--------1949年
5、讨论: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三爱三节”的?
6、倡议书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建议家长使用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量
将过去没用完的练习本打草稿,节约用纸
家用电器不使用时将插头拔掉,节约用电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稿范文第2篇
班会主题:
“三爱三节”
班会时间:
2015年3月14日
班会地点:
三年级教室
班会参加人:
三年级一班全体学生及班主任
班会背景:
开学以来,学校和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发出的号召,培养学生“三爱三节”的良好行为习惯,做到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节水,节粮,节电。特此举办以“三爱三节”为主题的班会,强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对“三爱三节”的理解与重视。
班会目标: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三爱三节”是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三爱三节”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习惯。
3.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三爱三节”真正的融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班会准备:
1.提前通知学生通过询问、上网、看书等方式,收集节水,节粮,节电小妙招。
2. 指导学生准备与此次班会有关的小节目
3.准备“三爱三节”相关材料,制作PPT,在班会进行过程中展示、感受。
班会过程:
1.主持人致辞,班会开始。
2.行队礼,唱国歌。
3.节目表演: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与《红领巾心向党》、故事演讲《勤学好问的张衡》、独唱《红星歌》、快板《节约小标兵》、小品《会说话的垃圾箱》、三句半《大家一起来节约》
4、学生自由谈感受。
5、班主任总结发言。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稿范文第3篇
在古代,“忠君爱国”是每个人都要树立的思想;在战争时期,同仇敌忾,抗击敌寇的侵略就是“爱国”;而在新时代的今天,祖国又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相信每一个人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答案。
幸福的人生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核心意义则是劳动。爱迪生曾说过: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尝过艰难困苦的日子,在他们人生的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是童年饥饿的滋味和贫穷的窘态。最懂得“劳动最光荣”,只有辛勤劳动才能不挨饿,才能活着,才能迈开人生的步伐。可如今,我们已然步入了小康时代,孩子们再也不用过这种艰苦的日子,有的是锦衣玉食,那么新时代的劳动有何种意义呢?该如何让孩子们认识到新时代劳动的价值呢? 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公益广告,通过广告里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说明了改变命运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知识,知识是怎样获取的呢?是靠不断学习积累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总是和孩子们说要爱学习,但结果并不能够影响孩子去学习,因而我认为在教学中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自己真正认识到学习的用处,才会知道它是多么的重要。
一粥一饭当思 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杜绝铺张浪费。告诉孩子们从小做起,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很有意义。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三爱三节”的含义及内涵。能应用“三爱三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通过情境演示与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三爱三节”的具体表现,懂得应用“三爱三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体验学习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三爱三节”的含义及内涵,了解“三爱三节”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应用“三爱三节”来指导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工具:多媒体
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学习“三爱三节”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是毕竟太小而分不清是非曲直。学习“三爱三节”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导入
多媒体导入播放《我爱你中国》,从歌曲中感受那种对祖国的爱。 问:祖国是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问:生活中有哪些爱国的人或事?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问:生活中有哪些不爱国的人或事?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
多媒体播放《1982》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讨论电影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问:你认为劳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问:在生活中你劳动过吗?从中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学习也是一种劳动。
引导学生得出爱学习,学好知识,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就是最大爱国。 问:那接下来你该如何学习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
接下来展示关于水、电资源纪录片的一些片段
问:水、电有什么意义?生活中有哪些是对水电的浪费?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如何节约用水用电?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回忆《1982》电影中的片段,粮食重要吗?生活中有哪些是浪费粮食的行为?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如何节约粮食?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
最后:提问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稿范文第4篇
2017年6月19日
一.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三节三爱”。三节:节水、节电、节粮;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三节三爱”方面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三爱三节”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班会过程:
1、学生先了解“三爱三节”。
2、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事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彭德怀爱劳动
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 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彭德怀抓起糠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
4、爱祖国
我国的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词作者是谁?------田汉
曲作者是谁?------聂耳
哪一年写成?-------1935年
哪一年被定为国歌?--------1949年
5、讨论: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三爱三节”的?
6、倡议书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建议家长使用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量
将过去没用完的练习本打草稿,节约用纸
家用电器不使用时将插头拔掉,节约用电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稿范文第5篇
五年级(1)班
亲爱的各位同学: 欢迎走进西峰中心小学五一班(主办方)道德讲堂。
道德讲堂是弘扬道德的场所,那么,道德是什么?辞海中对于道德的定义是这样的,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那么通俗地说,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与人而言,道德的力量,用一个词儿来形容特别贴切,那就是“正能量”。 可以说,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就是道德,因为财富随时都可能更换主人,唯有道德根植于人的内心,无法改变。
在道德讲堂,我们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让心灵在道德讲堂净化,让好心在道德讲堂滋长。
今天的主题是“三爱三节”。“三爱”是指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节”是指节水、节电、节粮。
一、行向善礼
(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行向善礼。)立人先立德,有德才有为,“德”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敬畏道德,崇尚道德,追求道德。向前方这个“德”字,向我们面前的至圣先师孔子像和时代楷模雷锋像行礼。(请全体起立,鞠躬,礼毕,请坐!)
二、唱一首歌曲
下面,我们来学一首歌曲《公民道德歌》 中国老百姓,炎黄好子孙, 重情重义重品行,立志先立人, 爱国又守法,盛世享太平 明礼讲诚信,不负天下人
团结友善一家亲,勤俭自强万事兴, 道德重如山,道德贵似金, 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 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
中国好传统,大家来继承, 有爱有恨有责任,是非两分明 同唱道德歌,文明向前进, 和谐社会中争当好公民,
敬业奉献勇创新,建设祖国为人民, 道德重如山,道德贵似金, 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
三、看一部道德短片 下面,我们来看一部短片。
播放短片《一个自来水工的故事》。
四、讲一个道德故事
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让人感动的故事。 有请志愿者同学为我们讲述《毛泽东勤俭节约故事》。
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
根据同学们讲的故事,由主持人向参与者发问。听了毛泽东的勤俭节约故事,我们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八个字认识更深、体会更深。让我们用掌声感谢这位同学。
五、扪心自问
道德讲堂,是滋养善的地方,到这里就是来长好心的。长好心做好人,好人有好报,给自己、给家人带来平安、吉祥。长好心要真心实意,请同学们“三问”自己:你对三爱三节认识吗?
请我们集体起立,对“德”鞠躬,默默“三问”自己,让我们一起做好事做善事得吉祥。
六、谈一番道德感悟
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亦是薪火相传的革命传统。在贫困时候需要它显得极其重要,在富裕之际它也是不可丢掉的传家宝。不仅仅是因为奢靡和浪费容易白白损耗物质财富,同时还因为这种大吃大喝、大手大脚、大把花钱的作风,对人们的精
神世界亦是一种腐蚀。“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往往从小节小处开始沦陷,最终将人的意志和追求引入纸迷金醉声色犬马的可怕境界。种种教训,在历史上并不鲜见。
从唱第一首歌曲到刚才扪心自问,我想,现场的朋友们,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感悟,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七、诵一段道德经典
讲道德,诵经典,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感受经典的正能量吧! 有请志愿者带领大家诵读经典。 经典诗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侈。 --(宋)陆游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生朗诵:《勤俭节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祖宗的话流传了几千年, 勤俭节约是咱的好风范。 千日打柴呀不能一日烧, 一粥一饭呀都是那汗800水换。 勤俭节约是传家宝, 祖祖辈辈传到今天。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心间, 勤俭节约国更富民更安。 (咱生活幸福美满) 老祖宗的话流传了几千年, 勤俭节约是咱的好风范。 千日打柴呀不能一日烧, 一粥一饭呀都是那汗水换。 老祖宗的话流传到今天, 虽说是老话可它理儿却不偏。
不当家来呀不知那柴米贵, 精打细算呀才能油盐不断。 勤俭节约是传家宝, 祖祖辈辈传到今天。
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心间, 勤俭节约国更富民更安。
八、做一份承诺
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传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吧。为配合本次活动,我班特别制作了好人好报吉祥卡,现在就发放给大家,请时刻提醒自己“行好事,做好人。”同学们认真填写吉祥卡。
(配乐《四好少年)
同学们,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希望大家我们能牢记前人勤俭节约的事迹,在模范的鞭策下,将勤俭节约的美德永远传承下去,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节俭的人!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稿范文第6篇
为推进我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校把本学年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阶段,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活动,探索建立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制度,作为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载体,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现对这次活动作出如下
总结。
一、活动效果
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深入开展“三爱”“三节”教育活动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人民为人民服务教育。通过“三爱三节”教育,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乐于奉献,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投身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投身到“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武汉”的
伟大实践中去。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1、围绕“三爱”教育主题,举办名师讲座。
聘请专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报告会,加强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升教职工及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及道德素养,不断激发师生员工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创新活力,促进学校学风教风校风建设。
2、将“三爱”“三节”活动核心内容融入课堂。
在我校推行的专题教学改革中,将“三爱”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党的十八大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3、围绕道德教育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组织广大学生收看《让生命充满爱》视频演讲和精选若干网易公开课;组织开展现
代文明礼仪讲座与培训。 举办“让青春与道德同行”演讲比赛和“强化道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征文比赛。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师生努力成为高尚道
德的传播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1、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经济发展好的地区、革命老区和革命先烈纪念圣地参
观考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2、开展“学党史、知国情、跟党走、为人民”的学习教育活动,热情讴歌党领导人民
取得的伟大成绩,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的坚定性。
3、在教师中组织开展“爱岗敬业创佳绩,向十八大‟献厚礼”的职业技能实践活动。通过岗位培训与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引导教师提升业务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
高。
4、深入推进学雷锋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中组织以学雷锋为内容的“三个一”活动:一次最佳团日,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实践,逐步使学
雷锋活动常态化。
三、活动效果
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深入开展“三爱”“三节”教育活动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人民为人民服务教育。通过“三爱三节”教育,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乐于奉献,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投身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投身到“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武汉”的
伟大实践中去。
“三爱”“三节”活动由政教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学校成立“三爱”“三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办公室,具体负责“三爱”“三节”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学校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制定活动方案,创新活动载体,精心安排活动内容,以师生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确保活动有特
色、有实效。
台北路学校“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总书记向全国青少年提出的“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的号召,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增强学生践行“三爱”、“三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肩负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责任,为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教育主题: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
三、活动时间:2014年2月2014年12月
四、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五、领导小组: 组长:万校长
副组长:王主任、向主任 成员:其他行政人员及班主任
六、实施步骤:为深入开展“三爱”“三节”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我校实际,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
1、制定《中学“三爱”“三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召开党支部委员和团组织成员会议,认真讨论、学习活动方案,明确各自的活动任务,发动和吸引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三爱”“三节”活动。
(二)第二阶段:学习实践阶段
按照活动实施方案推进“三爱”“三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通过采取名师讲座、报告会、课堂教学、大讨论、征文比赛、技能竞赛、志愿服务、考察参观、
大型文艺活动等形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思想觉悟,引导教师在搞好教书育人、树立为人师表上争当模范,引导学生在勤奋学习知
识、热心公益活动上争当模范,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三)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
政教处对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评比,对开展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党支部要对开展“三爱”“三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绩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学生进行表彰。
七、具体活动安排:
台北路学校
三爱三节主题班会稿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