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课程标准范文
森林生态学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摘 要] 系统分类是高等农林专业核心课程“树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DNA序列的APG植物分类系统能更自然地反映植物的系统发育及演化关系。APG IV分类系统是目前最新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在国外的植物科学研究和教学中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然而,国内“树木学”教学仍在沿用传统的分类系统,如哈钦松或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为此,初步尝试以APG IV系统为基础构建新的“树木学”教学体系,并在“树木学”教学实践中应用,以期为新形势下更新树木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内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树木学;APG IV;教学实践;植物分类系统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南京林业大学项目“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科研启动基金”(2018039)
[作者简介] 李 蒙(1988—),男(白族),湖南慈利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树木学研究;段一凡(1984—),男,河南淮阳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树木学研究;伊贤贵(1982—),男,福建长汀人,硕士,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树木学研究。
APG系统是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以分支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为研究方法提出的被子植物新分类系统,自1998年首次提出后(APG I),2003年、2009年又相继推出了两个修订版本(APG II,APG III),最近2016年更新至第四个版本(APG IV)[1]。该分类系统以分支分类学的单系原则界定植物分类群(尤其是目和科)的范围,还建议尽量将单属科或寡属科合并,以减少科的数目,对被子植物系统学和分类学研究產生了重大影响,大大改变了两百多年来植物学家以形态学(广义)性状为根据提出的分类系统。目前,APG系统在国内外被子植物科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国内外一些重要的植物园和标本馆馆藏标本都已开始以APG系统排列,如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标本馆(K),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P)、密苏里植物园标本馆(MO),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等[2]。而且,欧美一些大学植物分类课程已经普遍使用APG系统[3]。
与APG III系统相比,APG IV系统新命名了两个新的演化支,即超蔷薇类(superrosids)和超菊类(superasterids);承认了5个新目,即紫草目(Boraginales)、五桠果目(Dilleniales)、茶茱萸目(Icacinales)、水螅花目(Metteniusales)和黄漆姑目(Vahliales);对一些类群进行调整,如朴属(Celtis)归入大麻科(Cannabaceae),八角枫科(Alangiaceae)并入山茱萸科(Cornaceae),从山茱萸科(Cornaceae)分出蓝果树科(Nyssaceae)等。
“树木学”(Dendrology)是研究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及其利用价值的学科[4],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水土保持、环境科学等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系统分类是树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中的木本被子植物系统分类又是树木系统分类的最主要内容。然而,我国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树木学教材,全部沿用传统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包括克朗奎斯特系统[5,6]或者哈钦松系统[7]等。因此,为了适应树木学科发展趋势,更新知识体系,我们从2016年起将APG IV分类系统逐渐引入树木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并与基于同样手段的裸子植物的分子系统相结合[3],尝试构建了新的树木学教学体系,以期为新形势下更新树木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内容提供参考。
一、APG IV系统在“树木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种子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为主线,构建了以木本种子植物为线索的课程体系。其中裸子植物包括苏铁目(Cycadales)、银杏目(Ginkgoales)、松杉目(Pinales)和买麻藤目(Gnetales),各重点介绍科属的顺序排列参照Christenhusz等2011年提出的线性排列[8]。木本被子植物分类部分在APG IV分类系统的6个基本分支基础上,按照APG IV系统中进化顺序将被子植物分成10个类群,分别为基部被子植物(Basal Angiosperms)(早期被子植物ANA Grade)、木兰类(Magnoliids)、单子叶植物(Monocots)、真双子叶植物(Eudicots,包括双子叶植物基部类群)、超蔷薇类(Rosids)、豆类(Fabids)、锦葵类(Malvids)、超菊类(Asterids)、桔梗类(Campanulids)和唇形类(Lamiids)植物。各重点介绍科属的顺序排列参照刘冰等[9]依APG Ⅲ系统整理的中国被子植物科属概览。对于新老分类系统中变动较大的常见类群作进一步说明,如APG IV中将槭树科(Aceaeae)和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并入无患子科(Sapindaceae),梧桐科Sterculiaceae)、木棉科(Bombacaceae)和椴科(Tiliaceae)并入锦葵科(Malvaceae)等。
二、APG IV系统在“树木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一是证明了将被子植物一级分类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不自然性;二是发现雄蕊的向心发育和离心发育在多雄蕊类群中是多次发生的,不应作为划分纲或亚纲的重要依据;三是解决了一些依据形态学性状未能确定的类群的系统位置。
被子植物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演化出了一些形态性状非常独特的类群,导致不同的分类学家对其提出的系统位置千差万别。例如领春木科(Eupteleaceae)曾被归在木兰目(科)(Magnoliales/Magnoliaceae)、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或连香树目(Cercidiphyllales),Takhtajan(2009)甚至将其独立为领春木目(Eupteleales)。APG III将其放在毛茛目(Ranunculales)的基部[ 10 ]。
(一)理论教学改革措施与建议
1.优化理论教学计划和内容。首先,针对“树木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我们建议第一课就向学生说清课程的讲授及学习方法,即整个教学过程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前告知学生哪些APG分类系统中的科属会重点讲授,让学生清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考核要求。教学主要讲授重要科属的基本要点,尤其强调APG分类系统的特征,主要树种的分布区、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经济用途等。其次,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在讲被子植物概论时可以适度给学生介绍植物演化的历史进程、比较不同APG分类系统的区别与联系、不同类群植物的传粉策略以及动植物间的协同进化等。
2.革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根据树木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优化APG分类系统的教学过程[ 1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等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求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重要知识点的巩固和总结,引导学生将分散的APG分类系统的知识点连贯起来进行总结复习。同时让学生保持对这些知识点探索性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设计科学实验,参加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12 ]。此外,我们也尝试在部分班级开展“树木学”双语教学。该项教学改革从2004年开始持续至今,事实证明,含有APG分类系统的“树木学”是比较适合进行双语教学的: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树木学领域的基础专业术语使用广泛,也为学生今后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打下了基础。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专业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学生下课后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帮助学生熟悉網络版的APG分类系统、《中国植物志》等工具书资源,以及中国植物图像库等专业植物图片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条件。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与建议
1.加大实践性教学投入,发挥实验课与实习课的作用。“树木学”实验课程一般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在APG分类系统背景下的理论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集相关植物标本,并在实验室中借助解剖镜、显微镜等实验仪器,仔细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树种的识别特征,特别是花、果实等生殖器官的特征。同时,学习标本采集、记录、消毒处理、制作等方法。这样既锻炼了每位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又锻炼了学生间的协作沟通能力,为校外实习课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将“树木学”和其他相关联课程一起实习。“树木学”与“森林生态学”“树木病理学”等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只有对树木生长的生态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才有可能对树木的生长习性有全面的认识,才有可能谈得上真正地学好“树木学”。因此,统一协调,将“树木学”传统的单纯树种识别实习改为与其他需要野外实习且课程相互关联的科目(如森林生态学、树木病理学、土壤学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技能性实习是树木学发展的需要与趋势。新的实习方法有利于使学生在识别树种的同时对树木的生活习性、树木与环境的关系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实习效果[7]。
(三)完善“树木学”考核体系
当前,绝大部分课程都采取应试考试的方式,学生考前拼命死记硬背教师勾画的“重点”,考后却什么都不记得。针对这一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树木学”教学经验,综合前辈及同行教学研究成果,提出新的考核体系,详见表1。
三、小结
学科只有不断适应社会需求才有可能保持持续发展的活力。为满足新时期农林业发展的需要,树木学教学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本文在建议使用APG分类系统的前提下,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能够为各位树木学同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为新形势下树木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苏俊霞,张林静,赵猛,等.植物分类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12):109-112.
[2]廖文波,刘蔚秋,辛国荣,等.高校植物学教学中讲授被子植物分子系统的分析和建议[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10(6):50-58.
[3]刘文哲,赵鹏.APGⅣ系统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7(4):104-109.
[4]祁承经,汤庚国主编.树木学(南方本)[M].(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5]吴国芳,冯志坚,马炜梁,等.植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周云龙.植物生物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汪劲武.种子植物分类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周喜乐,张宪春,孙久琼,等.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J].生物多样性,2016,24(1):102-107.
[9]刘冰,叶建飞,刘夙,等.中国被子植物科属概览:依据APG Ⅲ系统[J].生物多样性,2015,23(02):225-231.
[10]王伟,张晓霞,陈之端,等.被子植物APG分类系统评论[J].生物多样性,2017,25(4):418-426.
[11]任宪威,贺文同.刍议树木学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1992(2):48-49.
[12]张利萍,徐斌,武金翠,等.“树木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5):70-73.
森林生态学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地区林业局:
根据林资[]3号《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工作的通知》和新林稽字[]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3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3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4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6410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571000元。②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13726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1171700元。②公共管护支出00元。
三、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营造林资金)30000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营造林工程正在实施。
四、自治区(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此项工程已竣工,资金正在拨付。
五、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人员管理情况:
我县胡杨林管理站招聘护林员55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55份,没有一个中心站和4个管护站,均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档案,目标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位,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55份,巡护记录填写全面,规范,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我县招聘护林员26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26名,各个管护站负责人与胡杨站站长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胡杨林管理站站长与林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与政府县长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管护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位,巡护记录均按照地区反馈意见进行了整改,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资源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建管护站一个,维修中心站一个,新建管护站2个,安放标志牌6面,安放宣传牌28个,订做警示牌30个,其中已安放20个,另一个中心站招投标手续已于11月办理完毕,近期将开工建设,档案齐全,管理较规范。
县林业局在监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期间,无挤占、挪用、占用情况,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通过自查,存在的问题有:
1、管护人员工资较低
2、补助基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造成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适当的提高管护人员管护费的标准及公益林管护员的待遇,改善基层站生活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做好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
附表:
1、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出情况汇总表
2、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汇总表
3、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余情况自查表
4、违纪资金情况汇总表
县林业局
森林生态学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摘 要 森林采伐限额是《森林法》的重點内容之一,对森林采伐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管控森林资源的采伐额度,以保障森林资源的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蓄积量。目前,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并不完善,需迅速建立完善的采伐限额体系,更好地保护森林,促使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鉴于此,阐述了森林限额采伐的必要性,分析了森林限额采伐的现状及对木材生产管理的影响,提出了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的对策,旨在探讨森林资源保护中实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应用价值,以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采伐限额
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是管控森林资源采伐数量最有用的方法,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拥有稳定、充足、高效的森林资源,有助于推动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目前,工农业生产所需的木材数量持续增大,造成森林资源的管控越来越难,不但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的需求,而且还要保持森林资源长存不灭,确保森林可以不断地使用。实施森林限额采伐是对资源消耗的控管,从而保障森林资源持续提升、林木采伐管理的加强。森林资源消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森林采伐,唯有对伐区施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对森林资源的锐减进行管控,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使用。基于此,探讨实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保障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施行,使社会对木材的需求得到合理满足,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保障,推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1 森林限额采伐的重要性
采伐限额制度是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森林资源进入法律化管理的基础,是养护、使用和发展森林资源及推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与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迫切需求。推行采伐限额制度是保护天然林工程的基础。实施保护天然林工程从根本上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不但保护了生物多样化,还推动了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1]。对天然林实施重新归类,可改变森林资源的经营模式,推动天然林资源的发展和保护。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以满足国民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如没有施行采伐限额制度,将无法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避免森林资源过度消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伐限额制度,这是《森林法》所规定的。因而,施行采伐限额制度是管控森林资源大量耗费的最有效措施[2]。
2 森林限额采伐的现状
限额采伐是采伐森林资源的最大限度,我国对森林采伐所规定的限量标准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人人都应遵守。但在经济利益下,很多个人及单位无视法律,过量采伐,从而做出违法违规的事。每个单位都有其自己的采伐限额制度,同时都有违规现象出现,部分单位为了不超出采伐量的额度,在规定限额制度时会随意增添数量,由于林业有关部门管理审批不清造成违规现象发生。有些地方私自过多地采伐木材,并且将木材出售。部分地区为抢购木材,不对流进的木材进行管理,使这些木材并没有归纳入采伐限额管控之中[3]。
3 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对木材生产管理的影响
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森林资源的消耗起到控制作用,有利于提升森林综合水平,有效地管控可贵的森林资源,推动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资源的管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有效增进森林的经营,促进社会主体发展体系。
加强采伐意识,制止乱砍滥伐行为。森林的采伐额度不断减少,采伐的方式及生产人员都发生了较大的调整。资源管理和监督的人员持续增多,业务员的素质与水平也持续提升,采伐限额制度的施行、林业政治的管理、资源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人员及设备措施不断壮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管控和砍伐区域生产管理的力度不断增强,资源管理的不断完善,资源保护的管理任务落实。林业有关部门主管进行指导与检查,提高砍伐区的整体水平。砍伐区检查需通过生产部门的逐步检查,由资源科做最后的验收,且由监督办进行抽查。接受伐区检查及我国林业局派遣监督办的检查等。经过相关部门的指导,使伐区管理制度更加完备,砍伐区工作更加规范[4]。
4 实施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的对策
4.1 签订森林保护协议
对森林采伐区进行隔年抽查,对因特殊需要而禁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止采伐的木材进行调研,并适当地减少,适量补偿木材经营者,有效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加速森林树木的生长,允许将木材放在市面上销售,为森林资源和经济效率共同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5]。不同地区采伐时间不同,林木采伐限额也很难进行验收,因此,林业应根据各地区具体的采伐规定,采用和林场签合同的方式,指明双方的责任,使林场工作人员时刻警示自己不为经济利益进行违法采伐,更有效地避免森林出现大量采伐的现象。
4.2 依法惩治乱砍滥伐
因森林资源的生长周期较长,大量地采伐林木使森林资源恢复慢,导致可使用的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因此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及完善必须受到重视,如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规违法现象发生,应依法严惩,以便保证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施行。制定合理有有效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的资源起到了极重要的保护作用,使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走向高效、正规化,不断地完善法律,坚定使用依法治林,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6]。
5 结语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实施,控制了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对于森林资源的采伐限额,有关部门应严格按要求执行,采取合理的方法,减少过度采伐,充分完善法律的制约,加强依法治林的合理管理,有利于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施行,对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现有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使森林资源合理地经营,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发展体系,对我国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共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文剑,徐静文,张红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能否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7):128-136.
[2] 谢守鑫.试论森林采伐限额是最基本的生态红线[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4(2):54-58.
[3] 石水霞,朱廷旺.古浪县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35(14):95.
[4] 胡尚升.黟县森林采伐管理建议[J].安徽林业科技,2017,43(2):38-40.
[5] 董会书,马云龙.林业采伐管理在当前时期中的改革机制研究[J].种子科技,2016,34(9):64.
[6] 孟记住.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7):76-77.
(责任编辑:刘昀)
森林生态学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点评: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保护森林、绿化山川不仅仅是生态工程,也是生存工程。森林资源得到强有力的保护,才能持久保证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上山常青、水常绿、民更富,国更安。
云南今年将实现定点屠宰企业出厂肉品合格率100%
6月21日,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孙燕表示,该厅正协同多个部门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力争在2013年年底,实现定点屠宰企业出厂肉品检验合格率100%。据介绍,云南省肉品质量安全形势虽然总体向好,但还存在一定隐患。下步将继续推进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及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夯实“放心肉”服务体系基础支撑。(来源:新华网)
点评: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着广大群众的神经,也牵动着政府的心。在千万种食品中,肉及肉制品特别重要,既无替代品,又是生活所必需。省商务厅的行动,显示了政府持续不懈整治食品安全的决心和信心。或迟或早,这个问题会成为历史,不再困扰我们。各方共同努力,就能让这一天更早到来。
昆明道路整治二阶段工程启动
作为今年“十项惠民工程”之一,昆明将在今年内实施27条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完成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至主城干道和主城主要出入口的改造提升,做好吴井路等10条道路微循环整治、大树营立交底层等6个交通节点改造工作。开展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主城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40.5%,并确保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首期工程全线通车、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来源:《昆明日报》)
森林生态学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地区林业局:
根据林资[]3号《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工作的通知》和新林稽字[]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3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3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4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6410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571000元。②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13726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1171700元。②公共管护支出00元。
三、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营造林资金)30000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营造林工程正在实施。
四、自治区(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此项工程已竣工,资金正在拨付。
五、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人员管理情况:
我县胡杨林管理站招聘护林员55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55份,没有一个中心站和4个管护站,均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档案,目标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位,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55份,巡护记录填写全面,规范,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我县招聘护林员26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26名,各个管护站负责人与胡杨站站长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胡杨林管理站站长与林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与政府县长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管护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位,巡护记录均按照地区反馈意见进行了整改,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资源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建管护站一个,维修中心站一个,新建管护站2个,安放标志牌6面,安放宣传牌28个,订做警示牌30个,其中已安放20个,另一个中心站招投标手续已于11月办理完毕,近期将开工建设,档案齐全,管理较规范。
县林业局在监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期间,无挤占、挪用、占用情况,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通过自查,存在的问题有:
1、管护人员工资较低
2、补助基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造成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适当的提高管护人员管护费的标准及公益林管护员的待遇,改善基层站生活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做好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
附表:
1、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出情况汇总表
2、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汇总表
3、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余情况自查表
4、违纪资金情况汇总表
县林业局
森林生态学课程标准范文第6篇
地区林业局:
根据林资[]3号《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工作的通知》和新林稽字[]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3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3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4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6410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571000元。②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13726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1171700元。②公共管护支出00元。
三、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营造林资金)30000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营造林工程正在实施。
四、自治区(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此项工程已竣工,资金正在拨付。
五、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人员管理情况:
我县胡杨林管理站招聘护林员55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55份,没有一个中心站和4个管护站,均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档案,目标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位,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55份,巡护记录填写全面,规范,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我县招聘护林员26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26名,各个管护站负责人与胡杨站站长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胡杨林管理站站长与林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与政府县长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管护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位,巡护记录均按照地区反馈意见进行了整改,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资源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建管护站一个,维修中心站一个,新建管护站2个,安放标志牌6面,安放宣传牌28个,订做警示牌30个,其中已安放20个,另一个中心站招投标手续已于11月办理完毕,近期将开工建设,档案齐全,管理较规范。
县林业局在监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期间,无挤占、挪用、占用情况,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通过自查,存在的问题有:
1、管护人员工资较低
2、补助基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造成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适当的提高管护人员管护费的标准及公益林管护员的待遇,改善基层站生活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做好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
附表:
1、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出情况汇总表
2、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汇总表
3、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余情况自查表
4、违纪资金情况汇总表
县林业局
森林生态学课程标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