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社区民情大走访信息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0-111

社区民情大走访信息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深入开展,本着访民情、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暖民心的原则,10月3日至10月7日市审计局、琅琊区审计局和琅琊西路社区联合组成走访活动小组,走访了以特困户、下岗户、信访户、拆迁户和老党员、老干部为代表的50户居民,居民从政策、规划、拆迁、环境、交通、治安和社区建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现将有

关民意汇报如下:

一、有关政策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政府对下岗职工关注不够,养老保险金额高,双下

岗家庭无力接续养老保险;

2、物价过高。

二、有关规划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城市长期规划不完善,跟不上大滁城建设的步伐,导致出现很多断头路、丁字路和部分新楼距道路很近,少数新楼才建不久又要拆迁,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

2、有线电视数字化,收费大幅提高,许多贫困家庭看

不起电视。

三、有关拆迁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由于滁城大面积拆迁,导致租房困难,租金上涨;

2、能否先安臵,后拆迁;

3、三里亭菜场拆迁后,一直未重建,导致三里亭路被菜贩占道经营,居民出入不便;

4、拆迁后新建小区多为高层住宅,物业费(电梯费)昂贵,能否为回迁户建多层住宅;

5、拆迁后,房屋重建速度慢,希望加快重建速度。

四、有关环境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公共设施质量不高,常被破坏,希望提高工程质量,同时通过宣传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和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2、背街小巷卫生环境差,垃圾不能及时清理。

五、有关治安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市区传销比较猖狂,有关部门打击力度不够;

2、菜场小偷多,部分居民楼被盗,车辆常常丢失,建议公安部门加大巡查和打击力度。

六、有关交通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道路工程质量差,新建不久的道路常要修补;

2、交通要道常常堵塞,渣土车的渣土散落在道路上,晴天灰尘多、雨天烂泥多等情况导致交通混乱,建议有关部

门要加强管理;

3、新一中交通不便,公交车线路太长,绕路较多,耽误学生时间,建议合理规划新一中公交线路。

七、有关社区方面集中反映的问题

1、大多数社区无办公用房,办公环境差,导致群众办事不便,许多活动无法开展,建议政府在新建小区时考虑将

社区办公用房纳入规划;

2、社区承担着公共服务职能,为居民服务,但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社区的正常运作。

社区民情大走访信息范文第2篇

3月29日下午,根据院“三一实干”活动统一部署,我们按照各自分组到马鞍桥村委走访。大走访,访什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政策得失、疑惑不解,渴望期盼带着这些我们走访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进周来英的家中,我们有些吃惊,虽是早年盖起的小楼房,但屋里很简陋,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没有多余的东西。聊了几句之后,周奶奶抹起了眼角,“家里穷啊,没啥收入,我老太太不争气,有中风,天天吃药,拖累了家庭。”周奶奶的意思我们明白,保障低、看病贵成了她心病,希望政府报销比例多一点。村民有期盼,说明相信政府,新农村也是有穷人,如何精准扶贫,我们要有良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刚到丁文方家中时,夫妻俩刚干完活回来,听闻来意,丁文方的妻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里从2003年开始养猪,有600多平猪圈,现在要保护环境,不能养猪,我们服从村里大局,但是我们也要生活呀。”说话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村民敢说真话,我们更要如实记录,或许我们工作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依然是农村永恒的话题。“年纪大了,洗衣服不方便,衣服都是村里定期组织人员专门帮忙洗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年迈九十的刘奶奶依旧精神矍铄,她说经历了几代人,如今愈加感受到居家养老的政策春风。是啊,“公道自在人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从心里都会为你点赞。

一下午的走访,不仅看到了自然景,也听到了心里话。走访的路上,油菜花开的很旺盛。春天来了,风暖了,人心也暖了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是我们真实接触的马鞍桥村。勤劳、朴实、祥和,这里我们看到了虽因病不能工作却把家中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大妈,年逾80却依然承包鱼塘自力更生的爷爷奶奶,让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建设的另一面。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需求。我跟法警大队的许彬一组,一同走访了五户人家,所有人都反映经济收入不高,无法承受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物价。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对于“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大多数属于2人在私人企业打工(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1人在家务农;对于“2+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加第三代),也多是3人在私人企业打工,1人在家。这样的收入结构,对于物质需要飞速增长的当今社会来说,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至于提升生活品质、优化教育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住房改善上,有一户人家是兄弟俩两户住在一起,这家的大妈说,“一栋一栋的小楼才叫新农村,全都挤在一起叫什么新农村。”

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差距还很大。第一个要讲的是医疗保险,许多人家都提到了看病贵、保险报销少(都是农保),普遍反映的是对于一些高血压、甲亢、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吃药花费占了收入不小的比例。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村民反映村里的河流污染严重,村民小组长反映老百姓不高兴去垃圾箱倒垃圾,特别是把一些农田里的青草、桔梗等垃圾直接扔在河里,造成污染重、淤泥多。我们也发现,村里设的垃圾箱比较少,环境也不好,离村民家比较远。至于其他的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小区远不能相比。可喜的是,很多户人家都有幼龄儿童,却无一提到教育难、上学难的问题,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广大农村在教育资源的普及度上,让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得到了百姓的认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的村民提的意见建议、反映的困难,都集中在希望政府解决经济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却没有提出关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自身在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需求。甚至有人一听说我们是检察院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又没有犯法,你找我干什么”。说明我们的法治宣传、检察职能宣传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上做到还很不够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作文。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三】

大走访活动向我全面展现了如今农村群众的生活情况,让自己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大多数农村群众乐观淳朴,他们热爱自己的政府与脚下的土地,所提的诉求都是事关自身的实在事,合情合理

有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每个月只有数百元甚至一百多元村委补贴的敬老钱,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与感恩。这让曾抱怨工资太低、待遇不高、工作繁琐的自己感到羞愧,受到洗礼。

社区民情大走访信息范文第3篇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集中行动的通知精神,我带领桃花山镇人社所员工,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员参加活动到基层,扎实做好进村入户活动,按照整个活动时间节点,迅速进入桃源社区进行走访民情。不知不觉,投身“三万”活动已有一月,通过驻村工作中的看、问、访、谈,内心深处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农村情况。谈到农民粮食直补时一位村民说:“种了一辈子的田,交公粮交了不少,后来负担越来越重,种田亏本,公粮不交又不行,不然的话要捉人,真没想到如今政府竟取消了交公粮,还给我们补钱,在原先,这事想都不敢想呀,党和政府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是的,我们要感谢党对我们这些年轻干部的培养和关怀,因为有扶贫帮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这样的活动,才让我们有机会真正接触现实农村、真正感知老百姓的所盼所需所想。同时,我们也深知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工作组的厚望和信任,期待和关怀。要求我们年轻干部要深入桃源社区,沉下身子当好入户调查的“潜水员”,努力做到不仅“身”要下,而且“心”要下,更要耐得住寂

寞,把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真正让我们年轻干部受锻炼,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让老百姓得实惠。

提到村干部的问题时,他说道:“现在的村干部作风真不错,经常下基层访贫问苦,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我村里有几家孤寡老人和家庭非常困难的农民,生活过不来,村干部积极向上报告,争取了镇民政部门让他们吃低保,现在的干部真不错。”

看到农民感激党的惠农政策时的微笑。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免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当向村民询问这些政策是否得到落实时,他们都不住的点头,表示对中央的政策很满意,也很感激。很多村民更是伸出大拇指对我们说到:“真没想到,现在种地不要钱,而且还给补助,感谢政府、感谢党!”从这些感激的话语中不难发现,农民已经从党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中得到了实惠,我们想他们以后的生活也将会更加美好。

走访中农民最关心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虽然累但却快乐着,吃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然而还有很多亟待解决问题。通过对走访情况整理分析,农民最关心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村民最关心的是水利灌溉设施的问题。土地,一直

以来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保证。而水利灌溉设施的健康运行是确保农民庄家种植能得到好收成的保证之一,经过走访调查发现该社区水利灌溉设施已经严重老化(为上世纪50-60年代安装),现基本不能使用,这里的农民种植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看天收成,希望政府能加大对水利设施更新的投入。

2、村民最关心的是村级公路问题。虽然村级主干道已部分硬化完毕,但是组组通目前尚未硬化,平时路面就是坑坑洼洼,一遇到下雨便变得泥泞不堪,行路艰难。

3、普遍反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在我们组所走访的农家中,很少有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家务农,导致请不到人做事,请到人做事也工价太高。年轻人大多在外地打工。若干年后,年老的没有劳动能力了,年轻的都在外打拼,耕地面积会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也日趋下降。

4、现在物价上涨过快,目前农民生产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年年生产投资太大,但是病虫害及旱涝等自然灾害威胁日益严重,一年下来除去投资的部分,余下只能过个生活。希望国家今后要大力监管物价,调节物价。

5、虽然农民认为现如今的惠农政策好,也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普遍还是认为农民看病贵,农村家庭教育负担重。很多家庭都希望子女可以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上大

学,但是昂贵的学费往往让他们无力承担。

通过本次走访民情活动真正让我感觉到锻炼,让群众得实惠,帮农民增收,促农村发展。实地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我们将积极搞好服务,更多的深入基层为联系村办实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进而提升我们的自身素质,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我们坚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广大人民群众定能过上好日子,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区民情大走访信息范文第4篇

3月29日下午,根据院“三一实干”活动统一部署,我们按照各自分组到马鞍桥村委走访。大走访,访什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政策得失、疑惑不解,渴望期盼带着这些我们走访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进周来英的家中,我们有些吃惊,虽是早年盖起的小楼房,但屋里很简陋,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没有多余的东西。聊了几句之后,周奶奶抹起了眼角,“家里穷啊,没啥收入,我老太太不争气,有中风,天天吃药,拖累了家庭。”周奶奶的意思我们明白,保障低、看病贵成了她心病,希望政府报销比例多一点。村民有期盼,说明相信政府,新农村也是有穷人,如何精准扶贫,我们要有良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刚到丁文方家中时,夫妻俩刚干完活回来,听闻来意,丁文方的妻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里从2003年开始养猪,有600多平猪圈,现在要保护环境,不能养猪,我们服从村里大局,但是我们也要生活呀。”说话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村民敢说真话,我们更要如实记录,或许我们工作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依然是农村永恒的话题。“年纪大了,洗衣服不方便,衣服都是村里定期组织人员专门帮忙洗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年迈九十的刘奶奶依旧精神矍铄,她说经历了几代人,如今愈加感受到居家养老的政策春风。是啊,“公道自在人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从心里都会为你点赞。

一下午的走访,不仅看到了自然景,也听到了心里话。走访的路上,油菜花开的很旺盛。春天来了,风暖了,人心也暖了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是我们真实接触的马鞍桥村。勤劳、朴实、祥和,这里我们看到了虽因病不能工作却把家中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大妈,年逾80却依然承包鱼塘自力更生的爷爷奶奶,让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建设的另一面。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需求。我跟法警大队的许彬一组,一同走访了五户人家,所有人都反映经济收入不高,无法承受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物价。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对于“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大多数属于2人在私人企业打工(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1人在家务农;对于“2+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加第三代),也多是3人在私人企业打工,1人在家。这样的收入结构,对于物质需要飞速增长的当今社会来说,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至于提升生活品质、优化教育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住房改善上,有一户人家是兄弟俩两户住在一起,这家的大妈说,“一栋一栋的小楼才叫新农村,全都挤在一起叫什么新农村。”

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差距还很大。第一个要讲的是医疗保险,许多人家都提到了看病贵、保险报销少(都是农保),普遍反映的是对于一些高血压、甲亢、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吃药花费占了收入不小的比例。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村民反映村里的河流污染严重,村民小组长反映老百姓不高兴去垃圾箱倒垃圾,特别是把一些农田里的青草、桔梗等垃圾直接扔在河里,造成污染重、淤泥多。我们也发现,村里设的垃圾箱比较少,环境也不好,离村民家比较远。至于其他的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小区远不能相比。可喜的是,很多户人家都有幼龄儿童,却无一提到教育难、上学难的问题,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广大农村在教育资源的普及度上,让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得到了百姓的认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的村民提的意见建议、反映的困难,都集中在希望政府解决经济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却没有提出关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自身在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需求。甚至有人一听说我们是检察院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又没有犯法,你找我干什么”。说明我们的法治宣传、检察职能宣传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上做到还很不够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作文。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三】

大走访活动向我全面展现了如今农村群众的生活情况,让自己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大多数农村群众乐观淳朴,他们热爱自己的政府与脚下的土地,所提的诉求都是事关自身的实在事,合情合理

有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每个月只有数百元甚至一百多元村委补贴的敬老钱,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与感恩。这让曾抱怨工资太低、待遇不高、工作繁琐的自己感到羞愧,受到洗礼。

社区民情大走访信息范文第5篇

一、所做工作

刚刚参加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融入工作环境。很幸运的是,我们核桃峪村的书记和主任对我很热情,也很照顾,同时也给了我许多工作上的建议和帮助。在这样融洽的环境中,我开始了我的村干部工作。首先是全面了解掌握了我村的基本情况:核桃峪村辖3个自然村,有党员53名,是芍药山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在村里的职责有:一是担任村主任助理,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二是做好主任助手,积极参加村委会议,协助村委搞好村政建设,做好日常工作;三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如整理完善材料等等。

1.工作中要做到“三勤”。

农村日常工作是繁琐的,要做好这些工作要做到一个“勤”字。所谓“勤”学,作为刚到农村的大学生,有很多事情我们都不懂。我们对农业知识、农村工作的方法不了解。这个学习渠道很多的,最方便的就是请教前辈。村干部们大都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向他们请教远比自己摸索便捷得多。另外,天天读书看报也是个很好的习惯。对国家的政策特别是农村政策要有一定的了解;所谓“勤思”、“勤记录”,就是常常对自己的工作作思考总结,比如说H常工作、会议记录、工作收获、处理某件事情的不足及经验,这些都应该及时形成文字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个可以体现在我们的工作日志上。

2.工作中要戒骄戒躁。

急躁It绪的产生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迫切希望能够在新的岗位中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日常工作较为琐碎,刚开始工作一星期的时候我也想,怎么天天让我做打字复印、整理材料、发通知之?类的工作啊。慢慢地我就明白了,即使是老同志在换了新的工作后也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更何况我是刚刚脱离学校、刚刚进入社会的学生,说叫我去调解个什么纠纷,我也肯定处理不好呀。我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去学习、去了解,没有人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解决急躁的最好办法是保持平常心,理智地看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勿急于给自己定下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认真负责地将手头工作做好,当机遇来临的时候才可能做出更大的成绩。

3.工作中要贴近群众。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作为一个村官,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众中对你的要求或许会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积极、主动、热情,而且应该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到群众中去,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同时给他们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找致富门路。当然我们也必须树立干部的威信,这将有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4.工作中要学会交往。

与我们在一起的共有12位村官,大家都成了好朋友。平时忙自己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时常作一些交流,遇到问题时也会相互帮助、互相提醒。生活中的朋友可以给生活添加更多的色彩,工作中的朋友可以让工作由复杂变简单。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的朋友都是我们一生永远的财富。能够认识这些同事及朋友也是我这一段时间以来的重要收获之一。

最后我还想说,在农村工作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为村民服务后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印象最深的是过年时村里给老人发福利的时候,老人们心满意足的神情。这些也是我工作的意义所在、动力所在。

社区民情大走访信息范文第6篇

3月29日下午,根据院“三一实干”活动统一部署,我们按照各自分组到马鞍桥村委走访。大走访,访什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政策得失、疑惑不解,渴望期盼带着这些我们走访去!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进周来英的家中,我们有些吃惊,虽是早年盖起的小楼房,但屋里很简陋,一张桌子,几条凳子,没有多余的东西。聊了几句之后,周奶奶抹起了眼角,“家里穷啊,没啥收入,我老太太不争气,有中风,天天吃药,拖累了家庭。”周奶奶的意思我们明白,保障低、看病贵成了她心病,希望政府报销比例多一点。村民有期盼,说明相信政府,新农村也是有穷人,如何精准扶贫,我们要有良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刚到丁文方家中时,夫妻俩刚干完活回来,听闻来意,丁文方的妻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里从2003年开始养猪,有600多平猪圈,现在要保护环境,不能养猪,我们服从村里大局,但是我们也要生活呀。”说话间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怨气的。村民敢说真话,我们更要如实记录,或许我们工作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依然是农村永恒的话题。“年纪大了,洗衣服不方便,衣服都是村里定期组织人员专门帮忙洗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年迈九十的刘奶奶依旧精神矍铄,她说经历了几代人,如今愈加感受到居家养老的政策春风。是啊,“公道自在人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老百姓从心里都会为你点赞。

一下午的走访,不仅看到了自然景,也听到了心里话。走访的路上,油菜花开的很旺盛。春天来了,风暖了,人心也暖了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二】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是我们真实接触的马鞍桥村。勤劳、朴实、祥和,这里我们看到了虽因病不能工作却把家中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大妈,年逾80却依然承包鱼塘自力更生的爷爷奶奶,让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建设的另一面。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需求。我跟法警大队的许彬一组,一同走访了五户人家,所有人都反映经济收入不高,无法承受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物价。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对于“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大多数属于2人在私人企业打工(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1人在家务农;对于“2+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加第三代),也多是3人在私人企业打工,1人在家。这样的收入结构,对于物质需要飞速增长的当今社会来说,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至于提升生活品质、优化教育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住房改善上,有一户人家是兄弟俩两户住在一起,这家的大妈说,“一栋一栋的小楼才叫新农村,全都挤在一起叫什么新农村。”

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差距还很大。第一个要讲的是医疗保险,许多人家都提到了看病贵、保险报销少(都是农保),普遍反映的是对于一些高血压、甲亢、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吃药花费占了收入不小的比例。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村民反映村里的河流污染严重,村民小组长反映老百姓不高兴去垃圾箱倒垃圾,特别是把一些农田里的青草、桔梗等垃圾直接扔在河里,造成污染重、淤泥多。我们也发现,村里设的垃圾箱比较少,环境也不好,离村民家比较远。至于其他的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小区远不能相比。可喜的是,很多户人家都有幼龄儿童,却无一提到教育难、上学难的问题,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广大农村在教育资源的普及度上,让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得到了百姓的认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的村民提的意见建议、反映的困难,都集中在希望政府解决经济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却没有提出关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自身在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需求。甚至有人一听说我们是检察院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又没有犯法,你找我干什么”。说明我们的法治宣传、检察职能宣传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上做到还很不够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作文。

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篇三】

大走访活动向我全面展现了如今农村群众的生活情况,让自己受到了很深的触动。大多数农村群众乐观淳朴,他们热爱自己的政府与脚下的土地,所提的诉求都是事关自身的实在事,合情合理

有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每个月只有数百元甚至一百多元村委补贴的敬老钱,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与感恩。这让曾抱怨工资太低、待遇不高、工作繁琐的自己感到羞愧,受到洗礼。

社区民情大走访信息范文

社区民情大走访信息范文第1篇报为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三民”工程大走访活动深入开展,本着访民情、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暖民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