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池塘虾蟹论文题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71

池塘虾蟹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在相邻两个池塘设置固定采样点,分别作为实验点(海蜇养殖区)和对照点(非养殖区),并于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即放养海蜇前期、海蜇养殖期间以及海蜇采收后,采集沉降物和底泥样品,分别测定沉降物中的氨氮、叶绿素a、总有机物TOM以及沉降物的沉降速率SR和底泥中的氨氮、硝氮、叶绿素a以及总有机物TOM含量的月份变化情况,探讨海蜇养殖对池塘沉降物和底泥中营养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除对照点底泥中叶绿素 a外,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物和底泥中各项营养盐指标在不同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月份实验开始前,实验点和对照点的各项营养盐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月份(海蜇养殖高峰期),沉降物和底泥中各项营养盐指标变化较大。由于海蜇的生理代谢和生物扰动作用,实验点沉降物的NH4+-N含量及沉降速率SR均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而沉降物的Chl a、TOM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点的(P<0.05)。同时,实验点底泥中NH4+-N、NO3--N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而底泥中Chl a、TOM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点的(P<0.05)。9月份,由于海蜇的收获,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物中的NH4+-N、 Chl a含量及沉降物的S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点底泥中的TO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可能与海蜇收获后水体及底泥中有机物残留量较高有关,然而底泥中其余各项营养盐指标在实验点和对照点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关键词:海蜇;沉降物;底泥;营养盐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属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是营海洋漂浮生活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栖息于近海水域,尤其喜栖河口附近,分布水深在3~20米,适宜水温13~26℃,适宜盐度14‰~32‰。海蜇体呈蘑菇状,分伞部和口腕两部分,体色多样,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1]。随着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的加剧,海蜇自然资源量不断锐减[2],促进了海蜇人工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2013年,海蜇养殖面积达到1.18万hm2,年产量6.65万t,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幅21.24%和4.27%[3]。然而目前,有关海蜇规模化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鲜有报道。本文拟通过海蜇养殖对池塘沉降物和底泥中营养盐影响的研究,为海蜇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地点与材料

本实验于2010年在山东省荣成市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海蜇养殖区内进行。实验开始之前,选取两个相邻池塘,对池塘进行铺膜作业,并在养殖池塘周边水域扎建小孔径聚乙烯材料的围网。养殖池塘面积140 hm2、平均水深2.5 m。实验初始在实验点(海蜇养殖区)随机选取健康、规格大小相同(伞径1.2~1.5 cm)的海蜇苗,放养密度为0.5 ind·m-2。实验区和对照区的两个池塘的水源相同。由于实验之前已对池塘底部进行铺膜工作,加上相同时间同一水源时间对两个池塘进行换水工作,所以两个池塘初始的养殖环境基本相同。

1.2样品采集与处理

本实验于2010年5月中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即放养海蜇前期、海蜇养殖期间(6月初至8月下旬)以及海蜇采收后,每隔两个月在实验点和对照点分别采集池塘中的沉积物和底泥各一次。将悬浮物采样器悬挂在池塘一固定的浮球上,采样时间准时在上9:00-10:00进行。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3天收集浮物采样器中沉降物一次。用自制采泥器分别在实验点和对照点采集表层2 cm池塘底泥,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样品均经50 ℃恒温烘干,研磨均匀将样品后置于-20 ℃冰柜内保存待测。

1.3样品的测定与方法

样品于常温解冻后,称适量底泥和沉积物置于 200 ml 三角瓶中内按照樣品与浸提液1:5的比例加入2 mol/L KCl来浸提样品中的可溶性的氨态氮和硝态氮。塞紧塞子,在振荡机上振荡 2 h,离心机3 000 r离心5 min,取上清液进行分析[5]。氨态氮(NH4+-N)采用靛酚蓝法测定;硝态氮(NO3--N)采用镉柱还原法测定;将滤膜置于90%丙酮萃取16 h,然后用分光光度计在665 nm和750 nm波长下测定叶绿素a(Chl a)含量[6]。将底泥样品于马弗炉内450 ℃灼伤5 h测定总有机物(TOM)含量。

1.4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Duncan多重比较以检验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性(P<0.05),实验点和对照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确定其组间差异显著性(P<0.05)。统计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SD)的形式表示。

2结果分析

2.1海蜇养殖对池塘沉降物沉降速率SR、氨氮、叶绿素 a、总有机物含量的影响

实验期间池塘沉降物沉降速率SR的月份变化情况显示: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速率SR在不同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5月份沉降物的SR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实验点7月份SR最高,为128.44 g/d/m2。实验点7月份沉降物的SR显著高于对照点的,而5月份、9月份实验点和对照点间的S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期间池塘沉降物氨氮NH4+-N含量的月份变化情况表明,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物中NH4+-N含量在不同月份间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月份实验点和对照点NH4+-N含量显著高于5月份和9月份的(P<0.05),而5月份和9月份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点7月份沉降物中NH4+-N含量最高,为221.14 μg/L。除7月份实验点NH4+-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外(P<0.05),其他月份实验点和对照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物中叶绿素Chl a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点7月份和9月份沉降物叶绿素 a含量显著高于5月份的,而实验点Chl a含量按5月份<7月份<9月份顺序呈现显著性升高趋势(P<0.05)。7月份对照点沉降物Chl a含量显著高于实验点的(P<0.05),而5月份、9月份对照点和实验点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点9月份沉降物中总有机物TOM含量显著高于5月份和7月份的,而对照点7月份TO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月份的(P<0.05)。5月份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物中TOM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7月份和9月份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海蜇养殖对池塘底泥中氨氮、硝氮、叶绿素、总有机物含量的影响

实验期间池塘底泥中氨氮NH4+-N含量的月份变化情况显示:实验点和对照点底泥中NH4+-N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月份底泥NH4+-N含量显著高于5月份和9月份的(P<0.05),实验点NH4+-N含量最高为186.74 μg/L。5月份和9月份实验点和对照点底泥NH4+-N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7月份实验点NH4+-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点和对照点底泥中硝氮NO3--N含量在不同月份间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9月份底泥NO3--N含量显著高于5月份和7月份的(P<0.05)。7月份实验点底泥NO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P<0.05),而5月份、9月份实验点和对照点NO3--N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期间池塘底泥中叶绿素a含量的月份变化情况表明:实验点底泥Chl a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点差异不显著(P>0.05)。7月份实验点Chl a含量显著低于5月份和9月份的(P<0.05)。7月份对照点Chl a含量显著高于实验点的(P<0.05),而5月份和9月份无显著差异(P>0.05)。

实验点和对照点底泥中总有机物TOM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7月份和9月份对照点底泥TOM含量显著高于5月份的,实验点5月份和7月份TOM含量显著低于9月份的(P<0.05)。除7月份对照点底泥TOM含量显著高于实验点的(P<0.05),其他月份实验点和对照点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海蜇养殖对池塘沉降物中营养盐的影响

5月份实验开始前,实验池塘和对照池塘中的沉降物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在7月份(海蜇高密度养殖高峰期),实验点和对照点中的沉降物的营养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点中的沉降物的NH4+-N含量及沉降速率SR均显著高于对照点的,而对照点沉降物中的的Chl a、TOM含量均显著高于实验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海蜇对浮游生物的摄食、排泄等生理活动增加了水体中含氮有机物含量,在异养微生物分解矿化的作用下,部分有机物被分解生成氨氮[6]。因此,实验点中的沉降物中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并且显著高于5月份和9月份的氨氮含量。7月份,高密度的海蜇在养殖池塘内上下浮动,对池塘底泥产生巨大的扰动作用,使池塘表层底泥的颗粒物再次悬浮于水体中,而水体中的悬浮物又再次沉降,这一过程增加沉降物的浓度,也同时增加了悬浮物的沉降速率,所以海蜇养殖池塘悬浮物的沉降速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的,这与陈錾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7]。实验发现在7月份海蜇养殖池塘沉降物中NH4+-N、Chl a及TOM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池塘底泥一致,由此推测收集器中收集的沉降物多源于海蜇因上下浮动引起再悬浮的池塘底泥;吴培江等人研究发现底泥表层主要是黏着少量有机物粒度较小的泥沙[8],而实验发现实验点收集器中TOM含量低于對照点的,则说明了实验点沉降物主要成分是黏附少量有机物的池塘底泥表层的泥沙颗粒。9月份,由于海蜇的收获,实验点和对照点沉降物中的NH4+-N、Chl a的含量及沉降物的SR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点沉降物中的TO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可能是由于海蜇的养殖增加了水体和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而海蜇收获后水体和底泥仍残留较高的有机物。加上9月份温度降低,使水体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实验点沉降物中总有机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

3.2海蜇养殖对池塘底泥中营养盐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7月份(海蜇养殖的高峰期),实验点底泥中NH4+-N、NO3--N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点的,而底泥中Chl a、TOM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点的。原因可能是,从5月到7月,随着海蜇的规格不断变大,摄食量不断增加,产生大量粪便,造成海蜇养殖池塘的底泥中已经沉降了大量的含氮有机物。与此同时7月份白天海蜇养殖池塘表层水体温度较高,海蜇为了躲避表层的高温常常会不断向底层游动,而海蜇上下游动过程增加了池塘水体的搅动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溶解氧的上层海水与溶氧较低的下层海水的交换,增加了水中溶氧量,而水体中溶氧的升高会促使底泥中的氨氮向生成硝氮方向的转化,从而增强海蜇养殖池塘底泥中的硝化作用,增加了池塘底泥和水体硝氮的含量。此外,Tengberg A等研究也证明了水体中高的溶解氧量会使得底泥中NO3--N的含量增加[9],因而实验点底泥中的NO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点的。实验结果发现海蜇养殖池塘底泥中的Chl a含量显著低于无海蜇养殖池塘的。可能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养殖池塘中海蜇的搅动作用使水体中悬浮颗粒增加进而降低了池塘水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中上层大量浮游植物遮挡阳光的照射,严重影响了池塘底部的底栖植物生长,降低了底栖植物的生物量。海蜇养殖池塘中海蜇搅拌作用使表层的底泥再悬浮,会使底泥中有机物向水体中迁移,进而增加水体中的总有机物的含量。所以实验池塘悬浮物中TO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池塘的。

池塘虾蟹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结合吉林省淡水池塘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工作,通过对2013上半年报送数据汇总统计,对吉林省淡水池塘鱼类养殖形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淡水池塘;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形势分析

1 采集点设置的基本情况

吉林省自2011年1月正式开展此项工作,按照国家总站的要求我们落实了5个采集县,分布于省内的中部、东部和西部,既涵盖了养殖产量大县镇赉县、农安县,也包括了具有我省特色的以养殖冷水鱼为主的珲春市,同时,纳入了我省传统的养鱼示范区并且技术力量较强的吉林市昌邑区和东辽县,共5个具有一定代表特点的县(区),包括17个采集点,全部采取淡水池塘的养殖方式。

2013年1~5月份,吉林省5个试点县的淡水池塘养殖总面积34995亩,总产量1499吨。所涵盖的17个采集点的淡水池塘养殖监测面积1300亩,占采集县池塘面积的3.7%,产量76吨,占采集县产量的5%。2013年,我省采集品种依然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主,主要是鲤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等,占监测品种的97%;在珲春市有3个采集点养殖的淡水名优鱼类,包括鲑鳟鱼、乌鳢等,占监测品种的3%。

2 上半年生产形势分析

2.1 基本特点分析

2013年1~5月份,吉林省17个采集点共投放鱼苗786万尾、鱼种84.2吨, 投入生产资金295.1万元,出售水产品76吨,收入合计233万元。因各类病害、管理等方面造成的水产品损失17.3吨,经济损失24.5万元。

2.1.1 水产苗种投放量减少 上半年鱼苗投放786万尾,比2012年同期降低12.2%;鱼种投放量84.2吨,同比降低9.7%。在品种结构上调整不大,大宗淡水鱼的鱼苗投放量占总投苗量的91.7%。品种上以主养鲤鱼、草鱼,混搭鲢鱼、鳙鱼为主,投放量的比例鱼苗上鲢鱼占的比例最大,为34.7%,鱼种以鲤鱼为主,占45.9%。

从图1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吉林省在苗种投放上鱼苗投放量的变化比较大,鱼种投放量总体平稳。2012年鱼苗投放显著上升,主要集中在吉林市昌邑区和镇赉县的采集点,以吉林市昌邑区为例,一是去年该区成立了一个渔业专业合作社,有2个采集点作为合作社其他社员的苗种供应商,因此加大了鱼苗的投放量;二是由于去年的气温和天气反常,造成鱼苗发塘成活率低,如上述2个采集点共投放豫选黄河鲤苗种90余万,成活率不足20%,投放的鲢鳙鱼水花的成活率低于10%,存在重复放苗现象,故放养量高于往年。

2.1.2 生产投入增加 从1~5月份的数据来看,采集点生产投入295.1万元,同比增长11.4%。投入资金增长体现在苗种费、人员工资和鱼药及水质改良剂上,其他项同比略降。

苗种费:苗种费用同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冷水鱼苗种投放量增加,吉林省上半年投入冷水鱼苗种65万尾,比去年同期增加50.8万尾,冷水鱼购买鱼苗费用10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4%。

人员工资:目前受大环境的影响,雇工成本逐年上涨,人员工资已经连涨3年,每年人工成本均上涨300元左右,而且雇工更加困难。

饲料:在渔业生产投入中饲料所占的比重偏大,饲料成本在渔民养殖生产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饲料价格也一直是渔民最关注的。从图2看,饲料费用减少,是由于吉林省特殊地理环境造成的。今年吉林省遭遇冷春,开冰日期较往年延迟20天左右,也就是说,今年的生产季节从5月中旬才正式开始。大批量的饲料投入是从5月份才开始的,截止目前也只有1个月的投入量。

从图2可以看出,2013上半年占生产投入比例最大的仍是苗种费这项,占70%,饲料投入占12%,人员工资占12%。

2.1.3 出塘量大幅提升,出售金额增加 上半年出售水产品76吨,收入合计233万元,出塘量较去年同期提升104.3%,收入同比增加24.2%。其中,成鱼收入201.8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收入增加244.8%;苗种收入31.2万元,降低75.8%。

2013上半年我省池塘养殖鱼类总体收入增加、总产量增加,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2.1.4 水产品单价整体上扬,互有涨跌 去年秋天的鱼价偏低,不少养殖户都选择越冬,而在越冬中苗种死亡量比较大,所以今年苗种出售的数量偏少,这项收入比较低。在成鱼方面,目前成鱼价格13.27元/斤,比去年同期高68.6%,其中冷水鱼价格30.35元/斤,小幅下降;大宗淡水鱼价格6.42元/斤,提高10.5%。

今年上半年大宗淡水鱼的价格整体上涨,平均价格同比上涨68.6%,只有鲤鱼价格明显下滑,上半年出塘价5.38元/斤,去年同期出塘价9.33元/斤,同比下降42.3%。

2.1.5 水产品损失增加 2013年上半年水产品数量损失17.35吨,经济损失24.48万元,分别同比上升30.7%和46.5%。发病的主要品种是鲤鱼,数量损失13吨,造成经济18.8万元,仅鲤鱼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总损失的76.8%。

而近两年同期我省所发生的鲤鱼病害损失基本集中在一个采集县,今年,该县损失鲤鱼11.5吨,损失金额17.1万元,占全省损失的九成以上。主要原因是由于鲤鱼去年的价格较低,渔民多数采取了越冬压塘,越冬量特别大,而且该县采集点受雪灾严重,封冰期较历年久,雪量大,越冬池塘的净水深度有的只有半米左右,溶解氧低,渔民经常倒水增氧,造成水温偏低,鲤鱼冻伤较严重,开冰后受细菌侵染,加之整冬的体力消耗抵抗力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引起鲤鱼大量死亡。

2.2 专项情况分析

上半年我省水产养殖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养殖品种由传统的鲤鱼、草鱼、鲢鱼等向新品种、多品种发展。包括农业部主推的豫选黄河鲤、松浦镜鲤、中科3号、长丰鲢等抗病力强、饲料系数低的优势品种,养殖效益十分明显,同时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出塘情况来看,成鱼及鱼种各占一半的水平,说明我省从养殖结构上来讲比较合理,利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农安县的一个采集点,改变了以前的养殖结构,投放大规格鱼,以鲢、鳙鱼为主养,降低投放密度,这样苗种价格相对减少了,同时采取只投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制剂肥水等方法,降低了饵料费。从出塘价格来看,鲫鱼价格走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鲫鱼的存塘量及养殖量偏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造成的价格上涨。随着我省的养殖品种与结构逐渐调整,将带来更大的养殖效益,带动渔民增收致富。

3 下半年生产形势预测

由于受“禽流感”的影响,鱼类价格相对较好,下半年生产的总体形势向好。同时由于受去年鲫鱼投放量少,价格高的影响,目前鲫鱼投放的数量相对较高,应该引起重视,避免由于投放及养殖量过大引起鲫鱼价格下降。随着养殖成本逐年提升,养殖利润普遍偏低,为确保渔民收入的增加,下半年渔业生产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生产管理,由于我省处于寒带,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做好池塘的生产管理工作是增加渔民收入的关键。二是疾病的预防工作,应该做好池塘的定期消毒及疾病预防,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下半年的渔业生产取得好收成。

作者简介:杨质楠,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研究生学历,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养殖。

池塘虾蟹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 阐述了甲鱼露天池塘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关键词 甲鱼;生活习性;养殖;管理

甲鱼俗称老鳖、圆鱼、团鱼或脚鱼,为水产珍品,经济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要的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一直是广大消费者食谱中的高级菜肴和名贵的滋补品。

池塘虾蟹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 要:在海参池塘养殖的基础上,根据养殖品种之间的生态依存关系,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鲜活饵料、全价配合饵料等养殖方法,探索海参、虾、蟹、藻共生互利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池塘立体养殖空间,降低了水产养殖N、P排放,改善了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海参池塘生态混养;中国对虾;梭子蟹;菊花心江篱;水质理化指标

2020年,河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虾蟹类岗位、海参岗位联合唐山片区海水养殖综合试验站、会达水产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在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试验示范海参池塘多品种生态混养养殖模式,示范面积5 hm2,同期开展了海参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养殖面积5 hm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

2月初,选取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1口海参养殖池塘(1#)作为试验池,池塘面积5 hm2,泥沙质底,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5 cm,池深3~4 m。紧邻试验池且条件同等的2#海参养殖池塘作为对照池,面积5 hm2。2口池塘同为一条进水渠,进水水源一致。池塘选址靠近海水水源的潮上带,环境条件符合GB/T 18407.4[1]。

1.2 水质

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池塘养殖水质符合NY 5052的规定[1]。

1.3 苗种选择

参苗选择伸展性好、收缩迅速、附着力强、肉刺坚挺、规格为30头/kg的苗种,虾苗选择搅动池水可逆水游动且符合GB/T 15101.2-2008规定的苗种[2];蟹苗选择达到苗种出池规格且活力好、个体强壮的苗种。

1.4 纳水和调水

1.4.1 添换水 3月初清塘,除去池内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清塘使用生石灰1 500~2 250 kg/hm2[3]。清塘20 d后开始纳水,纳水至水深80~100 cm。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3月底投放海参苗种。试验池塘投放海参苗种后至4月中旬(投放中国对虾苗种前),每5 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1/2;4月中旬投放中国对虾苗种后12 d不换水,12 d后开始纳水,每5 d纳水一次,纳水量25~35 cm;池塘水深达到1.5 m后至11月初三疣梭子蟹全部出池,每5 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1/2;池水透明度保持30~40 cm[3]。对照池塘投放海参苗种后至11月初三疣梭子蟹全部出池,每5 d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1/3~1/2。换水、纳水须经60目及以上尼龙筛绢网过滤。

1.4.2 水质改良 5月中旬开始,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每15 d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有益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按产品说明使用),全池泼洒。

1.4.3 底质改良 6月中旬至8月底,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每15 d使用一次颗粒性底质改良剂,全池泼洒,使用量26.25 kg/hm2[4]。

1.5 放苗

1.5.1 放苗条件 参苗、虾苗、鱼苗、蟹苗放养时选择晴朗、无大风天气进行,池水透明度30~50 cm,水温、水质符合各放养种类要求。工厂化车间苗种繁育池与试验池塘盐度差应≤5‰,温度差≤5 ℃[5]。

1.5.2 放苗时间和放养密度 先放养参苗和虾苗,再放养蟹苗,最后投放菊花心江蓠。3月底投放参苗,采用网袋投放法,将参苗装入20目的网袋中,网袋系上小石块,以防网袋漂浮或移动,网袋微扎半开口,让参苗自行从网袋中爬出;4月中下旬投放中國对虾苗种;5月中上旬投放三疣梭子蟹苗种;6月底选择无风天气沿海参附着基投放菊花心江蓠。虾苗投放前需先进行试水,如48 h无异常再行放苗[5]。苗种放养时间和密度详情见表1。

1.6 投饵

1.6.1 海参-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试验池) 海参不投喂,中国对虾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和鲜活饵料,三疣梭子蟹投喂鲜活饵料。

1.6.1.1 中国对虾投喂 投放中国对虾苗种后12 d内不投喂;13 d至对虾苗种体长生长至6 cm,少量投喂小丰年虫和全价配合饲料;对虾苗种体长6 cm至6月中旬,以投喂大卤虫为主,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为辅;6月中旬至养成出池,以投喂蓝蛤为主,蓝蛤粒径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为辅。鲜活饵料投喂量为估算池塘中对虾总体重的30%~50%,全价配合饲料为估算池塘中对虾总体重的4%~5%。投放中国对虾苗种13 d至苗种体长生长至8 cm,每天投喂一次,上午7:30-8:30投喂;对虾苗种体长8 cm至养成出池,每天投喂两次,上午7:30-8:30投喂一次,下午16:00-17:00投喂一次,两次投喂量相等;饵料全池均匀泼洒投喂。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GB 13078-2017[6]、NY 5072-2002[7]和SC/T 2002-2002[8]的规定。

1.6.1.2 三疣梭子蟹投喂 三疣梭子蟹投喂应在虾料投喂前0.5~1 h 进行,每日投喂两次,早、晚各1次,饵料以鲜活贝类为主,日投低量为估算池塘中三疣梭子蟹总体重的10%~30%。

1.6.2 海参池塘养殖(对照池) 养殖过程不投喂饵料。

1.7 日常检测及生产记录

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等常规指标并进行相应调水,5—9月每月定期检测进水水源和养殖排放水水质情况(中国对虾出池后不再进行水质监测),监测指标5项,分别为:COD、Zn2+、Cu2+、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活性磷酸盐,每10~15 d测量对虾生长情况,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做好生产记录[3]。

1.8 收获

1.8.1 中国对虾收获 9月27号收获中国对虾,采取拉网收虾的方法收获。

1.8.2 三疣梭子蟹收获 9月28—30日收获90%雄蟹,11月2—7日收获雌蟹(含少量雄蟹),采取挂网方法集中收捕。

1.8.3 菊花心江蓠收获 10月15—17日收获菊花心江蓠,采取人工捕捞方法收获。

1.8.4 海参收获 10月29日—11月1日收获海参,采取人工潜水捕捞方法收获。

2 试验结果

2.1 养殖效果

2.1.1 海参-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试验池) 经过7个多月的养殖,海参单产1 462.50 kg/hm2;中国对虾单产78690 kg/hm2;三疣梭子蟹单产382.50 kg/hm2;菊花心江蓠由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直接加工成海参饲料,未出售,不计入产量和产值,经测量称重,平均体长20 cm,平均体重90 g/株,年生长2.21倍。总计单位产值278 278.2元/hm2,单位效益42 078.2元/hm2,收获详情见表2。

2.1.2 海参池塘养殖(对照池) 经过7个多月的养殖,海参单产1 471.50 kg/hm2,单位产值191 295元/hm2,单位效益20 295元/hm2,收获详情见表3。

2.2 养殖水质监测结果

5—9月,共采集水样15个,检测指标75项,池塘进水水源水质理化指标:2.02 mg/L≤COD≤2.62 mg/L,0.001 mg/L≤Zn2+≤0.002 mg/L,Cu2+≤0.001 mg/L,0.17 mg/L≤无机氮≤029 mg/L,0.015 mg/L≤活性磷酸盐≤0.026 mg/L,水源水质符合GB 3097-2007 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适用于水产养殖区)[9]的规定。试验池排水水质理化指标:2.17 mg/L≤COD≤291 mg/L,0.001 mg/L≤Zn2+≤0.002 mg/L,Cu2+≤0.001 mg/L,0.17 mg/L≤无机氮≤0.24 mg/L,0.014 mg/L≤活性磷酸盐≤0.020 mg/L,养殖尾水水质符合SC/T 9103-2007 海水养殖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重点保护水域:指GB 3097中规定的一类、二类海域,对排入本区域水域的海水养殖水执行一级标准)[10]的规定。对照池塘排水水质理化指标:2.12 mg/L≤COD≤299 mg/L,0.001 mg/L≤Zn2+≤0.002 mg/L,Cu2+≤0.001 mg/L,0.16 mg/L≤无机氮≤0.27 mg/L,0.014 mg/L≤活性磷酸盐≤0.024 mg/L,养殖尾水水质符合SC/T 9103-2007 海水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重点保护水域:指GB 3097中规定的一类、二类海域,对排入本区域水域的海水养殖水执行一级标准)[10]的规定。试验池在投放菊花心江蓠苗种后COD、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有明显降低趋势,监测指标数值均低于對照池;详情见表4和图1—图5。

3 结论与分析

海参-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对比海参池塘养殖单位产值提高86 983.2元/hm2,提升率45.47%;单位效益提高21 783.2元/hm2,提升率107.33%。

海参池塘生态混养(试验池)和海参池塘养殖(对照池)排放水水质理化指标COD监测平均值高于进水水源,其中海参池塘生态混养(试验池)对比海参池塘(对照池)COD平均值降低004 mg/L、排放相对量减少1.59%;Zn2+和Cu2+监测平均值与进水水源均相同;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监测平均值低于进水水源,其中海参池塘生态混养对比海参池塘无机氮平均值降低0.01 mg/L、排放相对量减少4.76%,活性磷酸盐平均值降低0.001 mg/L、排放相对量减少556%;进水水源、海参池塘生态混养(试验池)和海参养殖(对照池)排放水水质理化指标5项检测指标数值均符合GB 3097-2007 海水水质第二类标准( 适用于水产养殖区)[9]和SC/T 9103-2007 海水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重点保护水域:指GB 3097中规定的一类、二类海域,对排入本区域水域的海水养殖水执行一级标准)[10]的规定。

经过一年的养殖试验我们得出结论,海参-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菊花心江蓠生态混养不仅充分利用了池塘立体养殖空间,更解决了水产养殖单位产值和效益偏低问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大型藻类能有效吸收水中N、P[11]的作用,有效降低水产养殖N、P排放,改善了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缓解了水产养殖对养殖水域污染问题,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水产局.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13/T 790-2006[S].石家庄: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6:1-2.

[2]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对虾 苗种:GB/T 15101.2-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2.

[3] 河北省农业厅.对虾养殖生态防病技术规范:DB13/T 1125-2015[S].石家庄: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2-3+5.

[4] 高才全,孙福先,李春岭,等.活菌底质改良剂池底预埋法效果试验[J].河北渔业,2018(7):15.

[5] 张洁,孙绍永,马国臣,等.海水池塘多品种生态混养[J].河北渔业,2020(5):16.

[6] 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2-7.

[7]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2:1-2.

[8]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对虾配合饲料:SC/T 2002-2002[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2:1-3.

[9] 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海洋局.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2.

[10]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3-2007[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7:2.

[11] 魏婷.菊花心江蓠浅海养殖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1.

(收稿日期:2021-02-01)

池塘虾蟹论文题目范文

池塘虾蟹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摘要:在相邻两个池塘设置固定采样点,分别作为实验点(海蜇养殖区)和对照点(非养殖区),并于5月中旬、7月中...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