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0-101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范文第1篇

65+73+135

357+288+143

272+68+28 129+235+171+165

17+145+23+35

999+99+9+3 6+7+8+102+103+104

9998+3+99+998+3+9 400-256-44

517-53-47

284-159-41 258-42-16

545-167-145

478-47-178 344-(144+37)

236-(177+36) 236-(136-87) 第2类:乘

4545

23 52

2594 8(12513)

(250125)(48) 88125

72125

1256425

4212585

25488125 (12+50)40

125(40-4)

76103 18125

2544

4225 999

9978

4537+3755

2821+2879

1723-237 3846+6438

9932+32

46+4659 1672+1673+1675

398+639-394 28225-2225-6225

(42+25)125+(18+15)125

第3类:除

360÷4÷9

250÷5÷2

600÷12÷5

480÷5÷48

240÷5÷12 420÷35

2400÷25

7800÷125 第4类:加减混合

92+99

197+102 354-108 127-98

323+189-123

248-86+48

672-36+64 (6467-832)+(1832-1467)

1530+(592-530)-192 第5类:乘除混合

96046÷48

99000÷12111

370238÷1234 640÷(16÷4)

1000÷(125÷4) 第6类:加减乘除混合

(98+147)÷49

(230-23)÷23

(250-25)÷25 1736÷28+1064÷28

125(860+240÷12) 700+612÷124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范文第2篇

6.9+4.8+3.1 0.456+6.22+3.78 15.89+(6.75-5.89)

4.02+5.4+0.98 5.17 13.75-(3.75+6.48)

3.68+7.56-2.68 7.85 35.6-1.8-15.6-7.2

3.82+2.9+0.18+9.1 9.6 7.14-0.53-2.47

5.27+2.86-0.66+1.63 13.35 73.8-1.64-13.8-5.36

47.8-7.45+8.8 0.398+0.36+3.64 15.75+3.59-0.59+14.25

66.86-8.66-1.34 (1.25-0.125)8

-1.8-3.2 +2.34-0.85+4.66 +4.8-3.6 -4.68+2.65 0.2516.24

3.6102 3.723.5+6.283.5 36.8-3.9-6.1

15.613.1-15.6-15.62.1 4.87.8+780.52 32+4.9-0.9

4.8100.1 56.59.9+56.5

25.48-(9.4-0.52) 4.2÷3.5

18.769.9+18.76 3.52÷2.5÷0.44.02+5.4+0.98

5.17-1.8-3.2

13.75-(3.75+6.48)

3.68+7.56-2.68

7.85+2.34-0.85+4.66 35.6-1.8-15.6-7.2

3.82+2.9+0.18+9.1

9.6+4.8-3.6

7.14-0.53-2.47

5.27+2.86-0.66+1.63

13.35-4.68+2.65

47.8-7.45+8.8

0.398+0.36+3.64

15.75+3.59-0.59+14.25

42.5-(6.07+1.13)

7.0910.8-0.87.09 320÷1.25÷8 -4.1+6.1-5.9

3.973.8-1.64-13.8-5.36

66.86-8.66-1.34

0.2516.24

3.723.5+6.283.5

36.8-3.9-6.1 2

5.48-(9.4-0.52)

4.87.8+780.52

3.6102

6.40.25+3.6÷4

32+4.9-0.9

4.8-4.80.5

(1.25-0.125)8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4.2÷3.5

320÷1.25÷8

18.769.9+18.76

3.52÷2.5÷0.4

4.78÷0.2+3.44

3.9-4.1+6.1-5.9

0.49÷1.4

1.252.532

3.6-0.62

3.6510.1

3.6-3.60.8

15.2÷0.25÷4

5.6÷3.5

9.6÷0.8÷0.4

4.299+4.2

0.89100.1

146.5-(23+46.5)

17.8÷(1.784)

5.832+4.27

(45.9-32.7)÷8÷0.125

9.799+9.7

4.3612.58

15.613.1-15.6-15.62.1

0.65101

27.53.7-7.53.7

8.54÷2.5÷0.4

3.834.56+3.835.44 3.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10分)

2.476.5+7.536.5

76.117-76.17 评论(1)|10

2011-08-10 22:31疯叻de小孩|三级

4.02+5.4+0.98

5.17-1.8-3.2

13.75-(3.75+6.48)

3.68+7.56-2.68

7.85+2.34-0.85+4.66 35.6-1.8-15.6-7.2

3.82+2.9+0.18+9.1

9.6+4.8-3.6

7.14-0.53-2.47

5.27+2.86-0.66+1.63

13.35-4.68+2.65

47.8-7.45+8.8

0.398+0.36+3.64

0.65101

15.75+3.59-0.59+14.25

42.5-(6.07+1.13)

73.8-1.64-13.8-5.36

66.86-8.66-1.34

0.2516.24

3.723.5+6.283.5

36.8-3.9-6.1 2

5.48-(9.4-0.52)

4.87.8+780.52

3.6102

6.40.25+3.6÷4

32+4.9-0.9

4.8-4.80.5

(1.25-0.125)8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4.2÷3.5

320÷1.25÷8

18.769.9+18.76

3.52÷2.5÷0.4

4.78÷0.2+3.44

3.9-4.1+6.1-5.9

0.49÷1.4

1.252.532

3.6-0.62

3.6510.1

3.6-3.60.8

15.2÷0.25÷4

5.6÷3.5

9.6÷0.8÷0.4

4.299+4.2

0.89100.1

146.5-(23+46.5)

17.8÷(1.784)

5.832+4.27

(45.9-32.7)÷8÷0.125

9.799+9.7

4.3612.58

15.613.1-15.6-15.62.1

0.65101

27.53.7-7.53.7

8.54÷2.5÷0.4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范文第3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一、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四、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五、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形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1、 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3、讨论与思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

和不变)

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

2、 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 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 事例验证。(寻找身边的例子)

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

31+25=25+31

(2) ○○○○

○○○○

42=24 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 “□”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三)应用,巩固新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①(

)+165=165+35 ② 1013+214=(

)+(

) ③ 80○50=50○80

④ 48+29+52=48+(

)+(

) ⑤(

)+(

)=(

)+(

) (1)自主练习。

(2)交流:第④小题中有三个数,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

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

(2)小结: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总结,引申定律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师生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质疑举例观察归纳验证应用。

2、质疑引申: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

P29/例2(加法结合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 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归纳、概括中发展数学思维。

3、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4、情感与态度:在运算中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举例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关键:通过大量实例的验证引发对规律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形成问题

1、 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意思,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 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 自主列式计算。

4、 请学生介绍并展示不同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5、讨论: (1)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88+104)+96=88+(104+96)

(3)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尝试探究

构建模型

1、提出假设。

(1)小组讨论并交流:在加法中,除了交换律之外,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2)师生交流并板书初步的发现。

(3)提出要求:这只是我们根据这两个算式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运用更多的事实去验证它。

2、验证假设。 (1)个别举例验证。

女生完成

(69+172)+28

155+(145+207) 男生完成

69+(172+28)

(155+145)+207 从而得到:(69+172)+28 =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男生用“凑整法”使计算更简便。 (2)自由举例验证。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总结。 (3)寻找生活实例。 如:张老师上午到书店买书用去27元,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18元;下午去文具店买钢笔用去12元。他一共用去几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并找出这两个算式间的关系) (27+18)+12 = 27+(18+12) (4)小组讨论并归纳。 讨论小结:

①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一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另一边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③等号左右两边的和相等(不变)。 ④改变计算的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5)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结合律。 达成一致后板书:(a+b)+c=a+(b+c)

3、形成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并齐读课题和内容。(导出规律的命名)

4、辨析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 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

(1)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加上小括号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2)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应用加法结合律时,加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特征几个加数可以“凑整”(一般凑

十、凑百)。

(三)使用规律

巩固新知

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

(28+36)+64=28+(□+64)

□+235+65=78+(235+□)

182+18+276+24=(182+□)+(□+24) (1)独立完成习题,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 (2)讨论:四个数相加,结合律还可以用吗?更多的数相加呢? (3)尝试归纳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数相加时的结合律。(如果出现要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暂不研究)

2、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

(63+25)+35○63+(25+35)

a+(b十c)○(a+b)+c

(33+232)+3768○33+(232+3768)

418+(56+82)○(418+82)+43 讨论:怎样比较更快?我请谁帮忙?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

178+46+154 168+250+

3285+15+41+59

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及练习

一、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例3(P30)练习五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关键: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 ) 304+215=519 215+304=( )

(二)创设情境

探讨算法

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 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 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

=200+250

=450(千米) (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在这种算法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把115和8

5、132和118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处? (4) 小结并揭示课题。把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 方法:运用“加法运算律”) (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③ 115+132+118+85

④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 =200+250

=450(千米) =450(千米)

说明:这两个算法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过程。后者缺少小括号, 作为口算也是可以的。

(三)自主练习

优化算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5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1)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对比练习 比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你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56+78+22+44

(56+22)+(78+44)

(56+44)+(78+22)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归纳算法练习、优化算法练习和运用算法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四)解决问题

体验价值

1、小结启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解决高斯的数学题。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二101 50

二5050

3、交流。高斯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计算有什么帮助?

五、随堂练习 练习五(4)

六、作业布置 练习五(5)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法交换律

=(115+85)+(132+118)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加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范文第4篇

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和总复习。共分为四部分: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三、复习措施:

这部分内容可分为6块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等,整队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即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四、复习安排:

1.前四天时间主要以分单元复习为主,帮助学生梳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注意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衔接。结合书本、练习册、总复习试卷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易错部分知识,将单元试卷以板书的形式分别呈现,再次考核,找出学生错误的根源,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总结。

2.在后两天时间里主要以综合复习为主,在总结分单元复习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年来期末试题题型,进行重点复习。加大对典型题型的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心理的调适,对于班上学困生的辅导上,鼓励班上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进行互帮互助;同时进行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查漏补缺;并联系其家长,进行家校联合,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具体安排:

6月21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数的知识,并做好练习卷

6月22日:复习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数的运算,并做好练习卷

6月23日:复习《位置与方向》和《三角形》,空间图形,并做好练习卷6月24日:复习《统计》与《数学广角》,并做好练习卷

6月27日:《期末评价》一张,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批改讲解

6月28日:数学书的知识梳理一遍,抓重点讲一下,以学生自己复习为主。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范文第5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重点、难点及关键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备课人教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具袋等授课过程

一、

导入

1、

同学们都喜欢运动么?都参加什么运动啊?

2、

喜欢运动那应该知道XX年我们国家有一件重大的体育盛事是什么啊?

3、

通过看报纸电视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国家为了这次的盛会做个很多的工作,每个人都在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迎接XX年的北京奥运呢?

4、

北京奥运带给我们的除了那种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过段时间我们学校要举行团体操表演,有哪些表演形式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二、

新授1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我们先解决“各项表演分别可以选派几人参加”这个问题。请你们想一想,每个方队的人数有没有规律?

3、填表每个项目几组一组几人用算式表示

4、通过观察这个表格你能不能发现

2、

3、5这三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5、总结:是的,我们发现了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0、

2、

4、

6、8;5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

5、0;那3的倍数也可以这么考虑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6、看书上49页有个1-100的图表,我们来涂一下颜色,把是二的倍数的涂成一种颜色,把是5的倍数涂成一种颜色,看你能不能涂出3的倍数。

7、涂完后我们来观察,

2、5的倍数是不是符合我们上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再看3你都涂了哪些,我们看,3的倍数个位上有3有6有9有2的,没有办法总结出一个特定的规律是么?那老师来告诉你一种方法你看可以么?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你能发现什么?

8、总结:3的倍数特征是各个数位上的和可以整除3的就是它的倍数。

9、看来,我们遇到问题时要仔细分析、验证,不能轻易下结论。

10、

通过我们刚才的方法你来检验一下书上49页你涂的对不对,是不是这样?

11、

那我要考考大家能不能直接说出个数的倍数呢?

12、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思考找出了100以内

2、

3、5的倍数,那你有没有发现2的倍数,5的倍数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数?

13、

2、

4、

6、

8、

10、12等等这样的数都是偶数;

1、

3、

5、

7、

9、

11、13等等这样的数都是奇数。

14、

你能再说出几个偶数、奇数的例子么?(反复举例)

15、

大家说的都不错,看来掌握的不错,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

三、

练习:

1、自主练习第

1、2题。

2、第3题数学游戏:看到卡片说一句话

四、

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

2、

4、

6、8)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和可以整除3的)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

5、0)偶数:像

2、

4、

6、

8、

10、12等奇数:像

1、

3、

5、

7、

9、11等教学反思课题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课型新授教法演示、讲解教学目的

1、理解并记住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2、学会分解质因数。

3、10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25个)重点、难点及关键分解质因数和质数合数定义的掌握。备课人教具多媒体、学具袋等授课过程

一、

复习

1、

2、

3、5的倍数特征;

2、偶数、奇数

3、找一个数的倍数

二、导入:

1、看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2、看到了许多的队伍,整齐的排列在一起,我们给他们起名叫各个方队。

3、那每个方队的人数都是多少呢?怎么求出来的?用式子表达。(板书)

4、可以写出两个数相乘的式子,这两个数叫因数。得到的数是我们学过的倍数。找一个数的因数要一对一对的找。

5、注意最大的因数是他本身,最小的因数是1。

6、写出情景图给的数的因数有哪些?

7、例如:24的因数有:

1、

2、

3、

4、

6、

8、

12、24

25的因数有:

1、

5、25我发现有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这样的都能排成方阵么?(用教具操作)

8、我们来看一下从1开始的这些数的因数都有哪些。

9、1的因数:1;2的因数:

1、2;3的因数:

1、3

4的因数:

1、

2、4;6的因数:

1、

2、

3、6;等

为什么这些数的因数个数不同呢?

10、像这样只含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含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1只有一个因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叫合数,那我们就来找几个数来判断一下了。(举例)

12、你能写出一个合数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式子来表示么,怎么写的?用了什么方法啊?(小组讨论)

13、老师这有两种方法:分解法和短除法(重点讲解短除法)

14、注意分解到最后一定要是质数相乘的形式,有一个合数在里面都是错的。

15、那我们就叫这几个相乘的质数为质因数,因为它们既是质数又是因数。

16、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17、注意分解到最后一定要是最简单的形式,但不能写“1乘”,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分解质因数里就不能包括它。

三、练习:书57页

1、

2、

3四、作业:书58页

7、

8、9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课题

2、

3、5倍数的特征课型练习教法练习教学目的

1、

结合具体实例,能够探索出3的倍数特征。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重点、难点及关键3的倍数的特征备课人教具百数表授课过程教学过程:

自主练习:

1、

第8题:综合习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

第9题:猜数游戏。通过练习,对

2、

3、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综合巩固。先明白游戏规则,学生掌握规则后再在小组内游戏。

3、

第10题: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县按照题目将6的倍数涂成颜色,然后思考6的倍数于

2、3的倍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书就是6的倍数”。

4、

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

第12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说说

2、

3、5的倍数特征,然后独立填数。完成后,应组织好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相互补充。第13题:是一道有趣的思考题。练习时,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求100以内比

2、

3、5公有的倍数多1。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课型练习教法练习教学目的

1、

会分解质因数。

2、学生独立探索,掌握学习方法。重点、难点及关键会分解质因数备课人教具小黑板授课过程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质数、合数,那么谁能说说什么数是质数,什么数是合数?判断:

1、质数与合数合成自然数。(

)

2、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

3、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二、

探索新知:师:你能把30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书写在练习本上。学生交流。师:同学们的交流非常的积极,能够写出30的几个因数相乘,同学们一定要观察仔细,看看这几个因数是不是都是质数,是不是写成了连成的形式。师:学生打开课本56页,仔细观察30的质因数的两种方法。师:像这样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注意必须是合数才能分解质因数。

三、

巩固练习:(自主练习)

1、

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

第9题:先判断,如果不对,改正过来。

3、

第10题: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自然数的特征独立找出个组数中与众不同的数,然后引导学生交流结果和理由,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都应给与肯定。

4、

第11题: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填数,并找规律。

5、

第12题: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填数,找出答案后,再进行交流。

四、

总结:分解质因数要注意什么?

五、

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正负数课型新授教法讨论、讲解、演示教学目的

1、

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体会正负数与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及关键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表示正负数的大小。备课人教具多媒体、学具、温度计。授课过程活动一: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我国最热的地方x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出示,伴随音乐出示背景材料)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活动二师:谁能说一说零上13度与零下3度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数学符号来表示呢?请同学们动动脑筋,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一下好吗?师: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师:同学们用一组相反的符号表示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通常这样表示:

板书:+13师:比海平面低155米怎么表示?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地,以还平面为分界线,海平面以下通常表示为-155米。师:像+13这样的数是正数,读作正十三,+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像-13,-155这样的数是负数,分别读作:负十

三、负一百五十五,-是负号,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活动三师:你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生:交流讨论师:同学们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数量,你能说一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生:分析比较每组数量的共同点。(教师关注学生是否会用正负数来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师: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活动四:自主练习

1、

2、3活动五:师: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就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但在表示时,先要确立哪一个量为正数,那么相反的量为负数。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正负数练习课型练习课教法练习、讨论教学目的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重点、难点及关键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备课人教具多媒体、学具、温度计授课过程

1、第

5、8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这两道题都需要先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通过交流和指导,让学生知道,习惯上一般将进货和盈利用正数表示,那么相对应的出货亏损用负数表示。

2、第6题是借助生活实例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可先让学生观察发表意见讨论交流。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范文第6篇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1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教学后记: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4 教学后记:

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灯泡坏了;

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5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电流中断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灯泡坏了;

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电路检测器 教学后记: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

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过程与方法: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

8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2)解决了哪些问题? (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板书设计: 6 、做个小开关 开关 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 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教学后记: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 【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 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2 1-3 1-4 2-3 2-4 3-4 通 路 断 路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说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一活动,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 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电路检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附:单元学习指导﹚

一、单元教学意义

10 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15课是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实和种子》一课,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和种子上了。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课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课是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B、过程与方法:

1、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

2、用适当的形式记录花的变化过程和果实的生长过程。

3、按一定顺序对雄蕊、雌蕊这样细小的结构进行观察。

4、持续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

5、经历观察卵的构造和动物卵的孵化的过程。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

2、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续都至关重要。

三、教学准备

器材:镊子、放大镜、剪刀、烧杯、培养皿、小刀

材料:开花的油菜植株、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油菜果实、栗子果实、蒲公英果实、蚕豆种子、黄豆种子、各种动物的卵、棉花、棉签、白纸、胶带

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11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12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2、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演示: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后记:

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 (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

(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 (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受精 结果 教学后记: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 b推测传播方法。

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教学后记: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18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 根 茎和叶 养分 教学后记:

6、 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 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 教学后记: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21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2)学生质疑。 (3)讨论。

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后记: 附:单元学习指导

1、油菜花开了 ☆观察:

1、观察一朵油菜花 油菜花的观察记录

数量 颜色 形状 气味 其他发现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2、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这株油菜上有___个花蕾;开了___朵花;有___个果荚。 我推想,它们变化的顺序是:( )( )( ) ☆填一填

1、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______ 、______ 四个部分组成。

2、解剖花的顺序应该从______到______。 ☆画一画: 请你根据观察画一

画油菜花蕾的连续变化图。 提示:

认识花的生长过程有两种方法: 一是长期观察花的生长过程;

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现象推测花的生长过程。

22 推测是一种重要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2、各种各样的花 ☆观察:

1、两种花的比较观察

_______花和_______花的比较观察记录

(形状、数量、颜色、气味等)

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 其他发现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2、对花蕊的观察 单性花 两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只有雄蕊的花 只有雌蕊的花

☆填一填

1、构造齐全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_______,如油菜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三部分的花,叫做_______,如南瓜花。

2、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它们都是______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______花。 ☆辨一辨

( )

1、兰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完全花。

( )

2、不同植物的花的形态、颜色、构造等各不相同。 ( )

3、植物的花都能结果,产生种子。

( )

4、如果油菜花的花瓣只剩下3瓣了,它就成为不完全花了。 ☆选一选

1、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凤仙花

2、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单性花的是(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凤仙花

3、世界上( )颜色的花最少。 A红 B白 C黑 D黄 ☆你知道吗? 最大的花和最小的花

23 在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大花草。它一生只开一朵花,花也特别大,一般直径有1米左右,最大的直径可达 1.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因此又叫它“大王花”。 大王花有5片又大又厚的花瓣,每片长约30厘米,一朵花就有6 7公斤重。

“无根萍”的外观像绿色的鱼蛋,身长不超过一厘米。开的花也只有针尖般小。无根萍共创下了三个世界纪录:

一、全世界最小的开花植物;

二、全世界花最小的植物;

三、全世界果实最小的植物。

3、花、果实和种子 ☆观察: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雄蕊可以分为________和花药两部分,花药里面含有很多________。

雌蕊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柱头三部分。用手指轻触柱头,发现柱头上有_______。

2、观察油菜的果实

一个油菜果荚里有____粒种子;____粒种子并排起来有一厘米长。 ☆填一填

1、植物雄蕊的________传到雌蕊上的________上,使雌蕊_______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________和________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2、植物利用________或者________来传播花粉。 ☆辨一辨

( )

1、油菜花的雄蕊上有许多花粉,雌蕊顶部的柱头有粘性,可以粘住花粉。 ( )

2、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 )

3、不同植物的果实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果实里都有种子。 ( )

4、花生是果实,萝卜也是果实。

☆ 拓展阅读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9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2月19日,被授予2000年度﹙首届﹚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人工传粉﹚。袁隆平知难而进,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到2006年止,我国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累计增产的稻谷达5200多亿公斤,年增产的稻谷就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1999年10月,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一颗小行星(8117)命名为袁隆平星。 ☆你知道吗? 无花果有花吗? 无花果为桑科植物,外观只见果而不见花,故名无花果。其实它并不是无花就结果。如果在它发芽长叶后,仔细观察,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在它的叶腋刚长出小无花果时,摘下一个来就可看见,在它的顶端有一个小疤痕,细看还有一个小孔。用刀把它切成两半,就能见到在它里面长着很多小花,并且还是两种样子,那就是雌雄不同的花。这些花掩盖于枝叶的腋窝中,不容易被人看见。 无花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研究发现,无花果乳汁中含有一种抗癌成份,具有明显的抗癌、防癌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无花果所含的酚类有缓泻作用,同时还有降低血压、血脂的功效。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观察:

观察对象 果实的特点 推测传播种子的方式 油菜果荚

24 鬼针草果实 番茄果实 蒲公英果实 ☆填一填

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________传播,如油菜等;靠________传播,如槭树等;靠________传播,如鬼针草等;靠________ 传播,如椰子等。 ☆连一连

苍耳 水流传播 莲蓬 弹射传播 蒲公英 风力传播 凤仙花 动物传播 ☆选一选

1、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是( ),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轻,带翅或绒毛 C、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D、圆形,散落时能滚动

2、根据右图植物果实的特点推测,它是利用( )来传播种子的。 A、水流

B、弹射

C、风力

D、动物 ☆想一想

种子成熟如果都掉落在植物的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你知道吗? 树木可以依靠风力超长距离传播种子

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树木依靠风的力量能把种子扩散到数公里以外。

悬铃木的种子带有一顶小小的“降落伞”,借助风力,它能把自己带到很远的地方。但是很多树木的种子并不像悬铃木种子这样幸运:它们比较重,并且没有这种帮助飞行的结构。科学家推测,它们也有可能被森林中偶然产生的上升气流带到较远的地方。

科学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阔叶林中建立了一个收集种子的塔。这座塔高45米,远远高出森林的顶部。结果,他们在35天中在塔的不同高度收集到了将近5000枚种子。科学家还发现,这片森林中美国鹅掌楸种子一部分种子停留在原地,而另一部分种子“飞”到了数百米之外,少部分甚至“飞”出了1公里之外。

科学家认为,树木种子的这种扩散方式有助于森林的延伸。如果种子完全掉落在树木的脚下,那么森林的扩展只能缓慢地发生在边界上。

5、萌发的种子 ☆观察: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蚕豆发芽的观察实验

选10粒大小相近的蚕豆种子,在水中浸泡两天后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保持湿润。并按表中时间一次解剖一粒种子,注意比较种子各部分的变化,做好记录。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第12天 第15天 第18天

25 胚芽 胚根 子叶 ☆填一填

1、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________、________和适当的________。

2、蚕豆的种子是由________和胚构成的。胚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种子的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________和________ ;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________ ,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________。 ☆辨一辨

( )

1、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棵植物。 ( )

2、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料。 ( )

3、蚕豆种子长成茎和叶的是子叶。 ( )

4、蚕豆是双子叶植物。 ☆连一连

子叶 植物的茎和叶 胚芽 植物的根 胚根 萎缩 ☆试一试

设计“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动物的卵 ☆观察:

1、观察鸡蛋的结构

2、鸡蛋外壳的观察

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几种动物的卵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鹌鹑的卵 鲫鱼的卵

26 蚕的卵 ☆填一填

1、像_______、_______、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________。

2、青蛙卵能在_____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鸡蛋孵出小鸡大约需_____要星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动物是产卵繁殖自己后代的。 ☆想一想

鸡蛋里为什么会有一个气室呢? ☆ 拓展阅读

最大的卵

陆生动物最大的卵是鸵鸟蛋,长度为15.2―20.3厘米,直径14.2―15.2厘米,但不算动物中最大的卵。生存东动物中最大的卵,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鲨的卵。1953年6月27日,在墨西哥湾的海底,海虾网船“陶里丝号”捕到一颗鲸鲨卵,长30.5厘米,宽14厘米,高89厘米,比篮球还大,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卵。这个大卵椭圆形,黑琥珀似的半透明,内有一条长36厘米长的鲸鲨胎儿,其呈蓝灰色,有许多小百点,肚皮白色,于它的父母一模一样。 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仅次于蓝鲸的大动物,它的卵自然是最大的了。 ☆特别推荐

专题学习网站《动物的卵》

http://www.cszlf.net/class/luan/index.html

7、动物的繁殖活动 ☆填一填

1、雌性动物产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动物的_______结合之后,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2、像_______、_______、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它们一般都用_______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3、分分看: 孔雀、大熊猫、华南虎、燕子、金鱼、老鼠、鳄鱼、恐龙、蜜蜂、人、鲸、企鹅 卵 生 胎 生 ☆想一想

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写一写

你已经观察了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请你以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为主题,写一个小故事,或者小童话,或一首小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拓展阅读 动物的卵胎生

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主要生殖方式。此外,还有卵胎生。卵胎生和胎生都是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只是胎生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而卵胎生在发育时与母体没有或很少有营养上的联系,所需营养是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供应。

在软体动物中有少数卵胎生的种类。如田螺,它从受精卵到仔螺的出生,有的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1年时间。节肢动物中的蝎子,也是卵胎生的。

软骨鱼类中的鲨鱼有两三百种,大部分为卵胎生,少数为胎生。卵胎生的有锥齿鲨、锯鲨、星鲨、角鲨等,胎生的有大白鲨、灰星鲨等。而真鲨和双髻鲨更为奇特,既有卵胎生,又有胎生。令人惊奇的是,一些卵胎生、胎生的鲨鱼在娘肚子里就同室操戈,互相攻击吞食,火并到最后只剩下一条才出生。当然,这唯一的一条幼鲨显然是体格最强壮的,更能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

27 爬行动物中的蛇有2500多种,卵胎生的就有600多种。如斑海蛇、青环海蛇、扁尾蛇、水蛇、水赤链、长吻海蛇等,都是卵胎生。在南非,有一种眼镜蛇,它是所有的眼镜蛇中唯一卵胎生的,有时一次产子多达60多条。 第三单元 食 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 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28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1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

植物类: 动物类:

29 主食: 副食: 【教学反思】

2、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30 A.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B.糖类组: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淀粉也是糖类。

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C.脂肪组:

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 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D.维生素组: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则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矿物质组:

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很多矿物质元素为酶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及维持所必需的。有些矿物质(如钙、磷、钠、镁、硫、氯化物)含量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钻、铜、氟、碘、铁、锌、铬、硒、锰、钥。大多数矿物质(锌除外)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补充。 食盐、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F.水组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00^7000,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0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节课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2)小组活动: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31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

(4)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 (2)分组活动

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3)汇报交流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板书设计】

2、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人体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 类 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 矿物质 【教学反思】

3、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通过对均衡膳食的

32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范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范文第1篇65+73+135357+288+143272+68+28 129+235+171+16517+145+23+35999+99+9+3 6+7+8+102+103+1049998+3+99+998+3+...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