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10-101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第1篇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1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教学后记: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4 教学后记:

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过程与方法:

1、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学准备】

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让学生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2、说明:小灯泡发光是因为在这个电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板书:回路)

3、提供一个出了故障的电路,并提出问题: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建议:教师可准备多个好的和坏了的小灯泡,有电的和没电的电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连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学习,排除连接方法上的问题。

2、引出新的问题:为什么连接方法正确而小灯泡却不亮呢?引导学生来整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灯泡坏了;

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说明:这是发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尽可能多地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记录。)

三、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一般有下面几种方法:

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

5 ②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导线等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灯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做法:把上节课连接过的简单电路中的小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另外再连上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小灯泡、导线)的方法。(把故障电路的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一个元件连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导线头之间,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是畅通的、没有故障的,否则就证明这部分电路或这个元件不畅通、有故障。)

5、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2)检测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是否有电,应采用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路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里,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

6、制定检测计划。提醒学生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要边检查边做记录;最后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9、拓展:还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电流中断 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灯泡坏了;

2.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3、

4、 电路检测器 教学后记:

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

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提问: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6、得出结论:橡皮是绝缘体。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

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2、在检测前,要求学生对每一种物体是否可以使小灯泡发亮做出预测,然后进行尝试实验,并做好检测记录。(活动中,要关注每组学生活动的参与性、兴趣的持久性,鼓励他们学会合作。)

3、待所有的检测都完成后,各组整理分析检测的结果。

4、表达与交流:哪些物体能使小灯泡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小灯泡发亮。

5、在观察的基础上对20种物体进行分类,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做出自己的描述。(说明:对插头、卷笔刀等复杂物体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识别,知道许多物体构成复杂,有的部分能使小灯泡发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灯泡发光。我们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四、讨论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措施和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

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导电性 绝缘体 安全用电 教学后记:

6、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过程与方法: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教学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手电筒和相应的干电池,软木块(橡皮)一块、图钉两个、曲别针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一个、电池盒一个、电池一节,导线若干,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手电筒:

1、观察组成手电筒的各种材料。

讨论:在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导体,有些地方要用绝缘体?

2、观察手电筒的构造。

思考:电池和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

3、观察手电筒的开关。

观察并操作手电筒的开关,体验开关是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的。(教科书提供了一张手电筒内部构造的电路图,图中表示的是电路断开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手电筒的电路是通的,图上的开关该怎样表示?画一画电流是如何从电池的一端通过开关和小灯泡回到电池另一端的。)

二、做个小开关:

1、给每一组一个断开的电路,讨论怎样设计一个开关。 重点讨论:用什么材料来做,怎样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

2、利用身边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活动目的:用一个开关来控制红绿灯的亮与灭。)

4、如果要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亮起一盏黄灯的话,应该怎么办?(方法: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电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电路,用一个开关控制三个电路。)

5、交流汇报:

8 (1)在小组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2)解决了哪些问题? (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4)一共运用了几种小开关的制作方法?

(5)自己设计的红绿灯是怎样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红绿灯有什么区别?

三、延伸与拓展:

1、介绍几种不同的开关,如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2、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家里用电器的开关是什么样的,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 板书设计: 6 、做个小开关 开关 连接或断开电路 导体 绝缘体 做个小开关 控制红绿灯

遥控开关、拉线开关、闸式开关、活动开关等 教学后记: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过程与方法:

1、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勇于挑战、缤密推断的态度。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验接线盒内电路的连接情况 【教学难点】能运用串联和并联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电路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一个电路检测器、两个四个接线头的盒子(其中一个只有一组通路,另一个有三组通路)、实验记录单;一节电池(配电池盒)、一个小灯泡(带灯座)、导线几根。 【教学过程】

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

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面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

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3、盖上盒盖,讨论:如何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出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断路?

4、用电路检测器实际检测,看看检测结果是不是和前面观察到的一样。 活动二:检测、推测第二个接线盒内导线的连接情况

1、发给每组另外一个接线盒,说明盒子上面的四个接线头在盒子里面是有导线连接的。不打开盒子,直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验,能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通路吗?

2、学生先讨论检测顺序,然后再开始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2 1-3 1-4 2-3 2-4 3-4 通 路 断 路

3、检验完后,根据检验结果推测接线盒内的连接情况,把推测结果画在记录纸上(教材17面)。

4、各小组汇报推测结果,并讨论哪种推测是合理的。

5、打开接线盒,让学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连接的。

二、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活动一: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每组两节电池、两个电池盒、一个小灯泡、一个灯座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两种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活动二:小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1、发给学生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灯座、一节电池、一个电池盒和四根导线,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不同的电路,让小灯泡都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

2、启发思考:在不同的连接方法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后,教师作适当讲解。

(说明:“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这一活动,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让学生直接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重点放在让学生观察两种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这样做更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三、拓展活动:看谁的设计最有特色

提供学生若干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电路,比一比谁的设计最有特色、最实用。 板书设计: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通路 断路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电路检测器)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附:单元学习指导﹚

一、单元教学意义

10 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15课是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这部分的学习是从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油菜到一朵油菜花再到一棵油菜花开始,即《油菜花开了》,从对一种花的观察,发展到对《各种各样的花》的观察,在观察中也许学生会产生一个问题:颜色、形状、大小、构造千差万别,人们是根据什么把它们统称为花的呢?于是就产生《花、果实和种子》一课,随着活动的展开,探究重点便转移到了果实和种子上了。如果种子都落在旁边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活动自然推进到《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那么一粒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又是怎样生长的呢?学生势必进入《萌发的种子》的研究课题,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67课是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A、科学概念: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植物种子和动物卵的构造是与它们发育新的生命的作用相适应的。

5、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是有联系的。 B、过程与方法:

1、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花和种子的内部构造。

2、用适当的形式记录花的变化过程和果实的生长过程。

3、按一定顺序对雄蕊、雌蕊这样细小的结构进行观察。

4、持续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

5、经历观察卵的构造和动物卵的孵化的过程。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

2、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续都至关重要。

三、教学准备

器材:镊子、放大镜、剪刀、烧杯、培养皿、小刀

材料:开花的油菜植株、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油菜果实、栗子果实、蒲公英果实、蚕豆种子、黄豆种子、各种动物的卵、棉花、棉签、白纸、胶带

1、油菜花开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11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12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2、 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成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有些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有些花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过程与方法:

1、根据提示完成花的专题研究,能区分花的相同和不同,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

2、以报告会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形成自觉珍爱生命、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花的专题研究。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 演示:

分组: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顾: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问题:其他的花和油菜花一样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花。 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花

二、探究过程

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

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 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 (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

4、交流与小结

(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

(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质疑拓展

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观察更多的花

五、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花 不完全花与完全花 单性花与两性花 教学后记:

3、花、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雄蕊和雌蕊有特殊的构造,使胚珠可以受精长成果实和种子。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发展比较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能力。

2、按一定顺序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结构进行专题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分组: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开花与结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

(出示: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观察雄蕊和雌蕊呢?放大镜。 (2)教师在展示台上演示观察过程,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a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b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c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d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 (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指导阅读课文P28: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

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

(1)发放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的果实并按生长变化的顺序排列。

(2)小心剥开一个快要成熟的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 (3)全班交流汇报。比较各组的数据与发现。

三、总结拓展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查找资料,了解植物还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法。

五、板书设计 花、果实和种子

雄蕊(花丝和花药)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受精 结果 教学后记: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 b推测传播方法。

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教学后记:

5、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18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 根 茎和叶 养分 教学后记:

6、 动物的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很多动物都要产卵,卵有相似的构造,卵可以发育成动物。

2、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3、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过程与方法:

1、用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研究动物卵的结构特点。

2、观察青蛙卵孵化的过程;用查阅资料的办法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乐于探究动物繁殖奥秘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和延续性。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卵的构造。

【教学难点】经历一个饲养动物、观察孵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各种动物的卵,不同孵化阶段的鸡蛋。放在透明水槽内的青蛙卵和水草。分组:一个新鲜鸡蛋和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鲫鱼卵,蚕卵,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春天是一个繁殖的季节,许多动物是靠卵繁殖的。 出示各种动物的卵。板书课题:动物的卵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动物的卵

(1)出示各种各样的卵: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小组观察鸡蛋、鲫鱼卵、蚕卵:有什么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3)观察鸡蛋外形: 画一个鸡蛋;

用放大镜观察鸡蛋外壳:你有什么发现? 表面很粗糙;外壳有很多小孔;壳很脆容易破。 这些小孔有什么用?透气。

(4)观察鸡蛋的内部 观察:

打在盘中的鸡蛋:蛋清﹙蛋白﹚、蛋黄、胚﹙蛋黄上的小白点﹚、壳。 纵切开的半个熟鸡蛋。

汇报:鸡蛋里面有一头是空的;蛋壳上有膜。指出蛋白、蛋黄、气室。 推测:它们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蛋白供给养料和水分;蛋黄提供营养;胚能发育成小鸡;气室提供氧气;蛋壳有保护作用。

2、青蛙卵的孵化观察指导

(1)你知道青蛙卵是怎么孵化成小青蛙的吗? (2)讨论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记录表。

(3)学习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明水槽。水草。

3、小鸡的孵化

(1)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鸡蛋,认识鸡蛋各部分的作用。 (2)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等。 (3)小鸡孵化的时间:大约3个星期。

三、小结

像青蛙、鸡、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发放青蛙卵

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卵

蛋白、蛋黄、气室、胚、壳、膜 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的条件:种蛋、温度、湿度、通风 时间:大约3个星期。 教学后记:

7、动物的繁殖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21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2)学生质疑。 (3)讨论。

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后记: 附:单元学习指导

1、油菜花开了 ☆观察:

1、观察一朵油菜花 油菜花的观察记录

数量 颜色 形状 气味 其他发现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2、观察一株油菜上的花

这株油菜上有___个花蕾;开了___朵花;有___个果荚。 我推想,它们变化的顺序是:( )( )( ) ☆填一填

1、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______ 、______ 四个部分组成。

2、解剖花的顺序应该从______到______。 ☆画一画: 请你根据观察画一

画油菜花蕾的连续变化图。 提示:

认识花的生长过程有两种方法: 一是长期观察花的生长过程;

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现象推测花的生长过程。

22 推测是一种重要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2、各种各样的花 ☆观察:

1、两种花的比较观察

_______花和_______花的比较观察记录

(形状、数量、颜色、气味等)

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 其他发现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2、对花蕊的观察 单性花 两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 只有雄蕊的花 只有雌蕊的花

☆填一填

1、构造齐全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做_______,如油菜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三部分的花,叫做_______,如南瓜花。

2、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它们都是______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______花。 ☆辨一辨

( )

1、兰花、桃花、南瓜花都是完全花。

( )

2、不同植物的花的形态、颜色、构造等各不相同。 ( )

3、植物的花都能结果,产生种子。

( )

4、如果油菜花的花瓣只剩下3瓣了,它就成为不完全花了。 ☆选一选

1、下列植物的花属于不完全花的是(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凤仙花

2、下列植物的花属于单性花的是( )。 A南瓜花 B油菜花 C桃花 D凤仙花

3、世界上( )颜色的花最少。 A红 B白 C黑 D黄 ☆你知道吗? 最大的花和最小的花

23 在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植物大花草。它一生只开一朵花,花也特别大,一般直径有1米左右,最大的直径可达 1.4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因此又叫它“大王花”。 大王花有5片又大又厚的花瓣,每片长约30厘米,一朵花就有6 7公斤重。

“无根萍”的外观像绿色的鱼蛋,身长不超过一厘米。开的花也只有针尖般小。无根萍共创下了三个世界纪录:

一、全世界最小的开花植物;

二、全世界花最小的植物;

三、全世界果实最小的植物。

3、花、果实和种子 ☆观察:

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雄蕊可以分为________和花药两部分,花药里面含有很多________。

雌蕊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柱头三部分。用手指轻触柱头,发现柱头上有_______。

2、观察油菜的果实

一个油菜果荚里有____粒种子;____粒种子并排起来有一厘米长。 ☆填一填

1、植物雄蕊的________传到雌蕊上的________上,使雌蕊_______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________和________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2、植物利用________或者________来传播花粉。 ☆辨一辨

( )

1、油菜花的雄蕊上有许多花粉,雌蕊顶部的柱头有粘性,可以粘住花粉。 ( )

2、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 )

3、不同植物的果实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果实里都有种子。 ( )

4、花生是果实,萝卜也是果实。

☆ 拓展阅读

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9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2月19日,被授予2000年度﹙首届﹚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人工传粉﹚。袁隆平知难而进,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到2006年止,我国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累计增产的稻谷达5200多亿公斤,年增产的稻谷就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1999年10月,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一颗小行星(8117)命名为袁隆平星。 ☆你知道吗? 无花果有花吗? 无花果为桑科植物,外观只见果而不见花,故名无花果。其实它并不是无花就结果。如果在它发芽长叶后,仔细观察,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我们在它的叶腋刚长出小无花果时,摘下一个来就可看见,在它的顶端有一个小疤痕,细看还有一个小孔。用刀把它切成两半,就能见到在它里面长着很多小花,并且还是两种样子,那就是雌雄不同的花。这些花掩盖于枝叶的腋窝中,不容易被人看见。 无花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研究发现,无花果乳汁中含有一种抗癌成份,具有明显的抗癌、防癌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无花果所含的酚类有缓泻作用,同时还有降低血压、血脂的功效。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观察:

观察对象 果实的特点 推测传播种子的方式 油菜果荚

24 鬼针草果实 番茄果实 蒲公英果实 ☆填一填

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________传播,如油菜等;靠________传播,如槭树等;靠________传播,如鬼针草等;靠________ 传播,如椰子等。 ☆连一连

苍耳 水流传播 莲蓬 弹射传播 蒲公英 风力传播 凤仙花 动物传播 ☆选一选

1、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是( ),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B、轻,带翅或绒毛 C、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D、圆形,散落时能滚动

2、根据右图植物果实的特点推测,它是利用( )来传播种子的。 A、水流

B、弹射

C、风力

D、动物 ☆想一想

种子成熟如果都掉落在植物的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 ☆你知道吗? 树木可以依靠风力超长距离传播种子

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树木依靠风的力量能把种子扩散到数公里以外。

悬铃木的种子带有一顶小小的“降落伞”,借助风力,它能把自己带到很远的地方。但是很多树木的种子并不像悬铃木种子这样幸运:它们比较重,并且没有这种帮助飞行的结构。科学家推测,它们也有可能被森林中偶然产生的上升气流带到较远的地方。

科学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阔叶林中建立了一个收集种子的塔。这座塔高45米,远远高出森林的顶部。结果,他们在35天中在塔的不同高度收集到了将近5000枚种子。科学家还发现,这片森林中美国鹅掌楸种子一部分种子停留在原地,而另一部分种子“飞”到了数百米之外,少部分甚至“飞”出了1公里之外。

科学家认为,树木种子的这种扩散方式有助于森林的延伸。如果种子完全掉落在树木的脚下,那么森林的扩展只能缓慢地发生在边界上。

5、萌发的种子 ☆观察: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2、蚕豆发芽的观察实验

选10粒大小相近的蚕豆种子,在水中浸泡两天后放在一个铺有棉花的盘子里,保持湿润。并按表中时间一次解剖一粒种子,注意比较种子各部分的变化,做好记录。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第12天 第15天 第18天

25 胚芽 胚根 子叶 ☆填一填

1、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________、________和适当的________。

2、蚕豆的种子是由________和胚构成的。胚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种子的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________和________ ;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________ ,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________。 ☆辨一辨

( )

1、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棵植物。 ( )

2、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料。 ( )

3、蚕豆种子长成茎和叶的是子叶。 ( )

4、蚕豆是双子叶植物。 ☆连一连

子叶 植物的茎和叶 胚芽 植物的根 胚根 萎缩 ☆试一试

设计“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动物的卵 ☆观察:

1、观察鸡蛋的结构

2、鸡蛋外壳的观察

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几种动物的卵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鹌鹑的卵 鲫鱼的卵

26 蚕的卵 ☆填一填

1、像_______、_______、蚕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________。

2、青蛙卵能在_____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鸡蛋孵出小鸡大约需_____要星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动物是产卵繁殖自己后代的。 ☆想一想

鸡蛋里为什么会有一个气室呢? ☆ 拓展阅读

最大的卵

陆生动物最大的卵是鸵鸟蛋,长度为15.2―20.3厘米,直径14.2―15.2厘米,但不算动物中最大的卵。生存东动物中最大的卵,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鲸鲨的卵。1953年6月27日,在墨西哥湾的海底,海虾网船“陶里丝号”捕到一颗鲸鲨卵,长30.5厘米,宽14厘米,高89厘米,比篮球还大,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卵。这个大卵椭圆形,黑琥珀似的半透明,内有一条长36厘米长的鲸鲨胎儿,其呈蓝灰色,有许多小百点,肚皮白色,于它的父母一模一样。 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仅次于蓝鲸的大动物,它的卵自然是最大的了。 ☆特别推荐

专题学习网站《动物的卵》

http://www.cszlf.net/class/luan/index.html

7、动物的繁殖活动 ☆填一填

1、雌性动物产的卵只有在和雄性动物的_______结合之后,才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2、像_______、_______、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它们一般都用_______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3、分分看: 孔雀、大熊猫、华南虎、燕子、金鱼、老鼠、鳄鱼、恐龙、蜜蜂、人、鲸、企鹅 卵 生 胎 生 ☆想一想

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写一写

你已经观察了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请你以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为主题,写一个小故事,或者小童话,或一首小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拓展阅读 动物的卵胎生

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主要生殖方式。此外,还有卵胎生。卵胎生和胎生都是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只是胎生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而卵胎生在发育时与母体没有或很少有营养上的联系,所需营养是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供应。

在软体动物中有少数卵胎生的种类。如田螺,它从受精卵到仔螺的出生,有的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1年时间。节肢动物中的蝎子,也是卵胎生的。

软骨鱼类中的鲨鱼有两三百种,大部分为卵胎生,少数为胎生。卵胎生的有锥齿鲨、锯鲨、星鲨、角鲨等,胎生的有大白鲨、灰星鲨等。而真鲨和双髻鲨更为奇特,既有卵胎生,又有胎生。令人惊奇的是,一些卵胎生、胎生的鲨鱼在娘肚子里就同室操戈,互相攻击吞食,火并到最后只剩下一条才出生。当然,这唯一的一条幼鲨显然是体格最强壮的,更能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

27 爬行动物中的蛇有2500多种,卵胎生的就有600多种。如斑海蛇、青环海蛇、扁尾蛇、水蛇、水赤链、长吻海蛇等,都是卵胎生。在南非,有一种眼镜蛇,它是所有的眼镜蛇中唯一卵胎生的,有时一次产子多达60多条。 第三单元 食 物

1、一天的食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 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 教师准备: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从这个单元我们将集中研究食物,了解食物与我们健康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从调查 “一天的食物”来开始对食物的研究吧! (板书:一天的食物)

二、探究过程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零食是否要记录?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要求: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28 (3)思考: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2、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 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讲解食物可以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以及分类标准。整理卡片把动物类和植物类食物分别贴在贴板的两侧。 对照贴板数一数自己吃的食物是动物类食物多还是植物类食物多。 (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1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

植物类: 动物类:

29 主食: 副食: 【教学反思】

2、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30 A.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举例:粮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B.糖类组: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淀粉也是糖类。

我们吃的粮食,如米、麦、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C.脂肪组:

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脂肪是由碳、氢、氧元素所组成的一种很重要的化合物。有的脂肪中还含有磷和氮元素,是机体细胞建成、转化和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其提供的热量较相同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糖类)多一倍。此外,脂肪还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脂肪酸的种类很多,可分为饱和、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三大类。 脂肪在人体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00^40%是由脂肪所提供的。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D.维生素组: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人体每日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甚微,但如果缺乏,则可引起一类特殊的疾病,称为“维生素缺乏症”。因为维生素跟酶类一起参与肌体的新陈代谢,能使肌体的机能得到有效的调节。 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E.矿物质组:

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其中很多矿物质元素为酶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及维持所必需的。有些矿物质(如钙、磷、钠、镁、硫、氯化物)含量较大,有些则仅含微量。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钻、铜、氟、碘、铁、锌、铬、硒、锰、钥。大多数矿物质(锌除外)都广泛分布于各种食品中,可以在平衡和多样化的膳食中得到充分补充。 食盐、各种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F.水组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00^7000,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0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不能离开水。例如:营养成分经过消化后分解成的各种物质,都需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吸收;绝大部分废物都要溶解在水里,才能够被排出体外。水一方面不断地随着食物和饮料进人人体,一方面又不断地随着废物排出体外,身体里的水常常要保持一定的平衡,如果失去平衡,各种生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引导: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已经对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上节课调查食物时填写的卡片,将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卡片的背面或者食物名称的旁边);然后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2)小组活动: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31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

(4)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 (2)分组活动

注意: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3)汇报交流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板书设计】

2、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人体的主要成分 脂 肪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 类 维生素 调节身体机能 矿物质 【教学反思】

3、营养要均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需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充足。 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通过对均衡膳食的

32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第2篇

── 一节学生没有教科书的课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就是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安排的我的四年级数学公开课了,教学内容是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简便计算》。几天前我就为这节课开始做精心的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了教案,并且预想了好多种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同时想好了应对方案。因为我自己是学校的教务主任,全面主持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决不能平时指导学校老师工作,自己上公开课反而“掉链子”。可我总觉得还有什么地方没准备好,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早读的时候,我还在努力地想着到底是哪里没准备好。这时,一贯“多事”的王小芳拿出数学书跑上来,边翻边问:“老师,今天是不是要上《简便计算》了?”她这一问,所有学生都停止了读书,拿出数学书开始翻起来。对,就是这里了!我脑中灵光一闪,马上制止了学生的翻书行为,并让他们把数学书都交上来。

虽然满脸疑惑,不知我葫芦里卖什么药,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听话地把数学书交了上来。可王小芳、学习委员陈珠和班长杨佳丽三个人紧紧地抱着自己的书就是不肯给我。陈珠说:“您把我的书收上去了,我还怎么学习呢?”“我是让你们把书借给六年级的学生看一看,待会儿上课就会还给你们的。放心吧,保证不会弄坏的!”我连哄带骗地把最后三个“小气鬼”的书给“抢”了过来。

上课了,我并没有把书发还给学生。看到听课老师一个个走进教室,学生们的神色开始显得紧张起来。王小芳一脸愕然,杨佳丽和陈则开始小声抱怨:“老师骗人。事先又不告诉我们有其他老师来听课,还把我们的书借给六年级的人看,上课了又不还给我们。待会儿我们怎么回答得来问题呀!”

看到她们付样子,我有点忍俊不禁。师生互相问好后,我故作无奈地说:“唉,六

年级那些学生可能没有你们聪明,说四年级

的书太难看懂了,请求我让他们再看一节课,我一时心软就答应了。平时我又总是在办公室夸你们如何如何聪明好学,所以这些老师听说你们把书借给了六年级的同学,就想趁此机会来看看你们到底有多聪明,是不是没有书也能学会。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实际行动证明给老师们看?”

在我的几顶“高帽子”和“激将法”之下,这些孩子们果然“上当”了。脸上的紧张神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跃跃欲试。王小芳也从愕然中惊醒:“放心吧,我们不会让老师们失望的!”

于是开始上课。我把课本上的内容串联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利用打印好的例题代替了书本。由于没有了书本上的提示和答案,学生个个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不但寻找到了书本中提示的方法,而且还共同探究出了另外的简便方法。

这是一节学生真正放飞思维的课。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又是运用于生活。所以新课程的数学教材内容大多十分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去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并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但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却有着太多的照本宣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只有让学生真正脱离教材的束缚,把数学融入生活,给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脱离了教材束缚的学生,破茧成蝶了!

【附:案例片断】

(问题情境一)书店新到四种书,定价分别是:《教育心理丛书》56元,《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31元,《怎样当一名好教师》19元,《新世纪对教师的挑战》24元。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 教材中提示的两种方法:(1)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2)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

学生讨论出的方法:

第一种:把每三本价钱相加。 ①56+31+24=80+31=111(元) ②56+31+19=56+50=106(元) ③56+19+24=80+19=99(元) ④31+19+24=50+24=74(元)

第二种: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然后每次去掉其中一本书的价钱。

56+31+19+24=50+80=130(元) ①130-19=111(元) ②130-24=106(元) ③130-31=99(元) ④130-56=74(元)

第三种:先算出两本价钱较高的书的总价,再用100减去这个总价,看看剩下的两本书中哪本书的价钱更接近这个差。

①56+31=87(元) 100-87=13(元) 《怎样当一名好教师》的价钱更接近。

②56+24=80(元) 100-80=20(元) 《怎样当一名好教师》的价钱更接近。

(问题情境二)《知识小百科》48元,《科学家的故事》47元,王老师付100元,买这两套书,应找回多少钱?

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可以把100分成两个50

学生讨论出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第3篇

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和总复习。共分为四部分: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植树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三、复习措施:

这部分内容可分为6块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等,整队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即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四、复习安排:

1.前四天时间主要以分单元复习为主,帮助学生梳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注意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衔接。结合书本、练习册、总复习试卷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易错部分知识,将单元试卷以板书的形式分别呈现,再次考核,找出学生错误的根源,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总结。

2.在后两天时间里主要以综合复习为主,在总结分单元复习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年来期末试题题型,进行重点复习。加大对典型题型的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心理的调适,对于班上学困生的辅导上,鼓励班上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进行互帮互助;同时进行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查漏补缺;并联系其家长,进行家校联合,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具体安排:

6月21日: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数的知识,并做好练习卷

6月22日:复习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数的运算,并做好练习卷

6月23日:复习《位置与方向》和《三角形》,空间图形,并做好练习卷6月24日:复习《统计》与《数学广角》,并做好练习卷

6月27日:《期末评价》一张,通过练习发现问题,批改讲解

6月28日:数学书的知识梳理一遍,抓重点讲一下,以学生自己复习为主。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第4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我会填。(共20分,每空1分)

1.计算25[(62-38)÷6]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请你根据算式7560÷90=84,238+84=322和32218=5796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

3.2.35读作(    ),它是由(  )个一、(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4.不改变12的大小,把12改写成计数单位是0.01的小数是(  ),把0.10200化简后是(   )。

5.整数部分是2的最小三位小数是(  ),小于1的最大两位小数是(  )。

6.203

cm=(  )m  6.5

t=(  )kg  1公顷500平方米=(  )公顷

7.去掉0.2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把20.35缩小到原数的(  )是0.02035。

8.一个两位小数“四舍”后的近似数是2.5,这个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9.同样长的三根丝带,红色的用去了19.3

dm,绿色的用去了1.88

m,黄色的用去了2

m

5

cm,(  )色的剩下的最长。

二我会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共5分)

1.5699+56=56100

(  )

2.小数都比1小。

(  )

3.如果□+△=10,12□+12△=120

(  )

4.470÷(472)=470÷472=20

(  )

5.83+215=283+15,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  )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

1.一个物体,从左面看是,从前面看是,要搭成这样的物体,至少要用(  )个小正方体。

A.4

B.5

C.8

2.0.03和0.30这两个小数,它们的(  )。

A.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B.大小不等,计数单位相同

C.大小不等,计数单位不同

3.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2359=2360-1

B.4512=45102

C.2536=2540-254

4.大于0.2小于0.3的两位小数有(  )个。

A.9

B.10

C.无数个

5.中国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面积为

65000

m2。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

A.65万

B.6.5

C.6.5万

四我会算。(共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10230=

2.3100=

(58-58)÷5=

23450=

45÷100=

1000÷125=

123-(23+47)=

124÷124=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4分)

2300-284-116     3600÷25÷4     4598

27[(263+37)÷50]

7618+2518-18

1253215

五观察物体。(共10分)

1.画出下面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6分)

(1)

(2)

2.(4分)

从前面看到的形状相同的是(  ),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的是(  )。

(导学号 99812095)

六解决问题。(共27分)

1.妈妈带了500元,买了一条裙子和一个包,还剩多少元?(5分)(导学号 99812096)

2.学校买来篮球和排球各13个,共花了多少元?(5分)(导学号 99812097)

3.有50个同学去划船,怎样租船最省钱?(5分)(导学号 99812098)

租船须知

大船坐6人,租金30元

小船坐4人,租金24元

4.盛泰温泉有两种购票方案如下。小芳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小芳)去泡了5次,选哪种方案购票合算?(6分)(导学号 99812099)

方案一

成人每人每次40元

儿童每人每次15元           方案二

15次卡450元

(15次卡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不得超过15次)

5.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行了3小时距离中点还有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全长多少千米?(6分)(导学号 99812100)

一、1.减 除 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238+7560÷90)18=5796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括号的应用。此题要求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就必须加上小括号,才能最后算乘法。

3.二点三五 2 3 5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的读法和小数的数位及计数单位。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的读法是按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依次读出各数字。根据计数单位把该数位上的数对应填空即可。

4.

12.00 0.102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的性质。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小数,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后面添相应个数的0。

5.

2.001 0.99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数位和数的大小比较。最小的三位小数是0.001,整数部分是2,合起来是2.001;求小于1的最大两位小数是多少,此题的条件是“小于1”,说明整数部分是0,“最大的两位小数”说明小数部分是99,合起来是0.99。

6.

2.03 6500 1.05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单位换算。方法是: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换算,要乘进率;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换算,要除以进率。注意:1公顷=10000平方米。

7.

100 11000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0.24的小数点去掉后是24,相当于把0.2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所以是扩大到原数的100倍;20.35变成0.02035,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三位,所以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0。注意:根据小数点移动的方向确定该小数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8.

2.54 2.51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的“四舍五入”法的逆运用。此题的关键词是“四舍”和“两位小数”,想:2.5□,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了,应该是小于5的数,所以最大是2.54,最小是2.51。不能是2.50,因为2.50=2.5,就不是近似数了。

9.绿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单位换算和小数的大小比较。根据题意,三根丝带等长,用去的越少,剩下的就越多。所以从用去的3个数据中比较出最小的数即可。19.3

dm=1.93

m,2

m

5

cm=2.05

m,2.05>1.93>1.88,因此绿色的剩下的最长。

二、1.?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5699+56表示99个56加1个56,和是100个56,即56100。完整的算式应该是5699+561,这里把“1”省略了。

2.✕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的组成。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小数部分是比1小,但它还有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可以是任意自然数,如5.23大于1。

3.?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乘法分配律。12□+12△=12(□+△),已知□+△=10,12(□+△)=1210=120。

4.✕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除法性质的逆运用。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470÷(472)=470÷47÷2=5。

5.✕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此题虽然和不变,但是等号两边的加数变了。

三、1.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观察物体。根据两个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知道此物体有3列,两层。要搭成这样的物体,至少要用4个小正方体。如下图:

2.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和计数单位。虽然0.03<0.30,但0.03和0.30的计数单位都是0.01。

3.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2536=25(40-4)=2540-254,所以选C。A中2359应该等于23(60-1);B中4512应该等于45(10+2),它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了。

4.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的大小比较。题中关键词是“两位小数”,即0.21~0.29,共9个。

5.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方法是先在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A中的小数点位置错了,B中没有“万”字,故选C。

四、1.3060 230 0 0 0.45 8 53 16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减法的性质和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特别是两步计算的,要考虑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计算出结果。

2.

2300-284-116

=2300-(284+116)

=2300-400

=1900   3600÷25÷4

=3600÷(254)

=3600÷100

=36

4598

=45100-452

=4500-90

=4410

27[(263+37)÷50]

=27[300÷50]

=276

=162

7618+2518-18

=18(76+25-1)

=18100

=1800

1253215

=(1258)(415)

=100060

=60000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做每一道题之前,先观察数的特点,判断是否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如果能,想好运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如果不能,想好运算顺序再动手计算。如:4598,观察两个数的特点,可将98改写成(100-2)的形式,再计算。

五、1.(1)

(2)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观察物体。先认真观察,再判断看到的图形的形状,最后画图。

2.ABD A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先从前面分别观察这4个物体,选出看到的形状相同的物体,可知相同形状为;再从上面分别观察它们,选出看到的形状相同的物体,可知相同形状为。

六、1.

500-(72+228)=200(元)

答:还剩200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减法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求还剩多少钱,列式为500-(72+228),72和228能凑成整百数,用500减去它们的和比较简便。

2.方法一: 6513+3513

=(65+35)13

=10013

=1300(元)

方法二: (65+35)13

=10013

=1300(元)

答:共花了1300元。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先根据“篮球的总价+排球的总价=共花的钱”,列式为6513+3513,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简便计算。同理,也可以根据“(一个篮球的价钱+一个排球的价钱)13=共花的钱”,列式为(65+35)13。

3.

50÷6=8(条)2(人)

方案一:租8条大船和1条小船:308+24=264(元)

方案二:租7条大船和2条小船:307+242=258(元)

264>258

答:租7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租船问题。由已知条件可知,租大船每人5元,租小船每人6元,所以尽量租大船更省钱。可实际上,我们不但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还要考虑尽量少留空位,甚至不留空位。

4.方案一:(402+15)5=475(元)

方案二:35=15(次) 15次卡450元

475>450

答:选方案二购票合算。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购票问题。先按不同方案算出所花钱数,花钱少的方案最合算。

5.(703+16)2=452(千米)

答:从甲地到乙地全长452千米。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括号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认真审题,找出数量间的关系。一个关键词是“中点”而非“终点”,先求行至中点的路程即全长的一半,然后求全长。画线段图理解: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第5篇

125+256

(135+75)÷(145)

120-60÷55

1024÷163

(135+415)÷5+16

1200-20720-720÷15

(360-144)÷243

240+480÷30(6+13)

(1202+120)÷9

164-135+85

330÷(65-50)

128-68÷16

64(12+65÷13)

1996-962÷74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12520÷8(121÷11)

(2010-906)(65+15)

(20+120÷24)8

1069-769

÷13+37(65+35)

540-(148+47)÷13 (308308÷28)11

(238+7560÷90)÷14

21(230-192÷4)

1996-962÷74

1 117

10000-(59+66)64

5940÷45(798-616)

(31540-364)÷7

735(700-400÷25)

1520-(1070+282)

9405-2940÷2821 920-1680÷40÷7 36024÷32+730

4215+(4361-716)÷81 1080÷(63-54)80 2800÷ 100+789

(93+2521)9

690+4752-398

2100-94+4854

(247+18)27÷25

(528+912)5-6178

(947-599)+764

723-(521+504)÷25

148+3328÷64-75

51+(2304-2042)23

36-720÷(360÷18) (10+120÷24)5

36(15-276÷23)

(39-21)(396÷6)

507÷1363+498

384÷12+331

37(7+6) 30

16(17-8)÷3

28(5+96÷32)

81÷(72-69)9

5712-560÷35

848-640÷1612

960÷(1500-3245)

192-(54+38)1

(12+24+80)50

32(25+125)

12318-1233+85123

25(24+16)

17899+178

(140-70)54

63+842÷42

490÷7+245

45+240÷12

157+857

(46-20)30-90

25274

(40-4)25

2400÷80-142

-(83+360÷60)

(420+48)÷(375-345)

290-(343+99)

3 108

142-54÷9+14

75425

1676-766

720÷36÷2

9953+53

450-2(16+9)

245-(45+39)

125(84)5

4125-25

420÷(205-198)4

460÷(29-18÷3)

(960-400)÷70

(140-70)54

63+842÷42

490÷7+245

266-110

157+857

(46-20)30-90

40-4)25

2400÷80-142

108-(83+360÷60)

(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1676-766

9953+53

450-2(16+9)

4 (

245-(45+39)

125(84)5

4125-25

420÷(205-198)4

460÷(29-18÷3)

(960-400)÷70

45+240÷12

124+78+22

100-35-25

(140-70)54

63+842÷42

490÷7+245

266-110

(46-20)30-90

157+857

(40-4)25

2400÷80-142

108-(83+360÷60)

(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1676-766

9953+53

450-2(16+9)

5

245-(45+39)

4125-25

420÷(205-198)4

460÷(29-18÷3)

(960-400)÷70

43+315÷5

426-279÷3

98-194+62

51+1217

843-136÷8

(32+28)6

325÷13(266-250)

55+720÷(40-35)

(220-180)÷8

36(28÷7+23)

(38+42)(525÷35)

(135-72)÷7

1

47、721÷75

28(246÷6-32)

340-240÷205

(58+12)(96÷8)

1066÷3

24÷8302

52÷430

364+273

(135-25)+406

18(79-58)÷27

(338+89-19)÷34

(640+750÷15)15

(72-57)38

892-(90+562)

69(800-700)÷5

254+320

82÷2+59

32÷8+125

85+32÷4

81÷3+311

135÷15+26

107-353

2063-128÷4

(482-42)÷22-17

57÷3-12

168÷12-48÷12

182÷13+208÷13

525÷21-378÷21

3256-6

48+42÷6-12

60-(30÷3+3)

3113-228÷19

(156+224÷32)80

345÷(128-531÷9)

776-(736+152)

80÷2+100÷5

45-203÷4

140-205+25

2030+2040

25(30+10)

800÷40-400÷40

600÷(120÷60)

(26+14)70

(26+14)(70-40)

90÷(3015÷50)

(35+45)÷(90-10)

610-(21+29)

25(22+263)

80÷(32+8)300

36÷(3+6)0

180÷(36÷12)+6

450÷15+103

(40+180÷30)2

(240+180)÷(302)

800-800÷8030

800-(706+180)

65(40+203)

36+360÷12

5121+795

456+356

675-375

398-639

32678-32668

12090-11090

8

125(8+4)

12(40-5)

527+635

649-149

23134-3423

6848+6852 48101-48

(75+25÷5)-40 6550+3550

12547-4725

2800÷ 100+789

(93+2521)9

655+355

2800÷254+80

270+3870

340(120-40÷8)

947-599)+764

723-(521+504)÷25

49258

(380-804)÷60

4(2565+2528)

45(720-1957÷19)

36(15-276÷23)

(39-21)(396÷6)

(

507÷1363+498

384÷12+331

[37(7+6)] 30

16[(17-8)÷3]

28(5+96÷32)

81÷[(72-54)9]

5712-560÷35

848-640÷1612

[192-(54+38)]6

(12+24+80)50

12318-1233+85123

25(24+16)

(140-70)54

63+842÷42

45+240÷12

157+857

25274

(40-4)25

960÷(1500-3245)

32(25+125)

17899+178

490÷7+245

(46-20)30-90

2400÷80-142

108-(83+360÷60)

(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75425

1676-766 720÷36÷2

245-(45+39)

420÷(205-198)4

(140-70)54

266-110

(40-4)25

9953+53

125(84)5

460÷(29-18÷3)

63+842÷42

157+857

2400÷80-142

450-2(16+9)

4125-25

(960-400)÷70

490÷7+245

(46-20)30-90

108-(83+360÷60)

(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1676-766

9953+53

450-2(16+9)

245-(45+39)

125(84)5

420÷(205-198)4

460÷(29-18÷3)

45+240÷12

124+78+22

(140-70)54

63+842÷42

266-110

(46-20)30-90

40-4)25

2400÷80-142

4125-25

(960-400)÷70

100-35-25

490÷7+245

157+857

108-(83+360÷60)12

(

(420+48)÷(375-345)

290-(343+99)

142-54÷9+14

1676-766

9953+53

450-2(16+9)

245-(45+39)

4125-25

460÷(29-18÷3)

(960-400)÷70

426-279÷3

98-194+62

843-136÷8

(32+28)6

55+720÷(40-35)

(220-180)÷8

(38+42)(525÷35)

(135-72)÷7

420÷(205-198)X4

43+315÷5

51+1217

325÷13(266-250)

36(28÷7+23)

721÷75

28(246÷6-32)

340-240÷205

(58+12)(96÷8)

1066÷3

24÷8302

52÷430 364+273

(338+89-19)÷34 892-(90+562) 82÷2+59

81÷3+311

2063-128÷4

135-25)+406

(640+750÷15)15

69(800-700)÷5

32÷8+125

135÷15+26

(482-42)÷22-17

(79-58)÷27

(72-57)38

254+320

85+32÷4

107-353

57÷3-12

( 18

168÷12-48÷12

182÷13+208÷13

525÷21-378÷21

3256-6

48+42÷6-12

60-(30÷3+3)

3113-228÷19

776-(736+152)

140-205+25

800÷40-400÷40 (26+14)(70-40)

610-(21+29)

156+224÷32)80

80÷2+100÷5

2030+2040

600÷(120÷60)

90÷(3015÷50) (35+45)

25(22+263)

345÷(128-531÷9)

45-203÷4

(30+10)

(26+14)70

÷(90-10)

80÷(32+8)300

(

25

3000-[(32+8)30]

30[169-(60+9)]

320-(120+254)

36÷[(3+6)2] 180÷(36÷12)+6

450÷15+103 (40+180÷30)2 (240+180)800-(706+180) 5121+795 398-639 125(8+4) 649-149

÷(302)

65(40+203)

456+356

78-32668

12(40-5)

23134-3423

800-800÷8030

36+360÷12

675-375

90-11090

527+635

6848+6852

326 120

48101-48

655+355

49258

7932+7968 67101-67

2567-567 (75+25÷5)-40

6550+3550 212547-4725

86+[4500+(2088÷36)÷2]

.(80÷20+80)÷4

(80-25)X2

2800÷254+80

70+3870

340(120-40÷8)

4÷18+35

360÷40+10

(350-80)÷9

(380-804)÷60

4(2565+2528)

45(720-1957÷19)

58+37)÷(64-95)

4020-200

360÷[(12+6)5]

120-36(

288÷[(26-14)8]

5006-(502-80)

(10512-635)÷25

864÷[(27-23)12]

(45+38-16)24

500-(240+386)

[64-(87-42)] 15

(845-153)÷16

450÷[(84-48] )÷12

(58+37)÷(64-95)

178-145÷56+42

812-700÷(9+3111)

(284+16)(512-8208÷18)

120-364÷18+35

50+160÷40 120-144÷18+35 347+45

(58+37)÷(64-95) 95÷(64-45)

12[(49-28)÷7]

95÷(64-45)

85+14(14+208÷26)

58+37)÷(64-95)

2-4160÷52

178-145÷56+42

( 85+14(14+208÷26) (284+16)(512-8208÷18) (58+37)÷(64-95)

21+(327-23)÷19 539-513÷(378÷14) 34-3094÷17÷13

19+(253-22)÷21 50+2028-42 (23+23)24-597 (110-10)÷10-10 45-24+14120÷1218-54 69(10-100÷10)11 (53-58822+(374-10)÷26 (245-11)(252-14)÷17-10 35-13+10215-198÷(121÷11) 572÷2223-158 19+56-122414+(21-19)14 18-(13+15)

14 304-275

-(85+35)÷12 44+16

÷21)36

÷18-11

15 (346-10)

(45-651÷21)33 19+192

÷34 (714-12)

÷262 736÷(275÷25)

15-32

424-475÷1916

22-(10+100÷10)

÷16-12

÷12-10

÷27-19

÷(43-20)23

19

(227+11)÷(31-14) 36+1914-23 828÷2312-48

18-15+1018 (31-154÷11)12 (1369-37)÷37-32

160÷(22-12)22 357÷2113-213 985-728

(438-39)÷21-12 (20+18)11-239 (639

12520÷8(121÷11) (2010-906)(65+15)

100÷25(100÷25) 54÷18+413

640+360÷60+40 5(825-115÷23) 21

(143+429÷13)24 396+126÷18-19

(7225-10415)÷55 7850-1440÷12

÷2635

-719)÷167

-8004)÷4

5-80÷16

(376-376÷8)-240÷154

÷16+8516

(10800 16

240 3856 (7236÷18-228)28 (4275-2475)÷25 7850-1440÷12

3856÷16+8516 4000÷(16+832÷13) (326+9525)÷37

(7236÷18-228)28 (4275-2475)÷25 (15+20)3 240÷(20-5) 1922436÷24 12597-126+43 128118+153÷176 72928+(32÷4-3) 18(72-4)(6÷3) 751255÷15 150

+28-17 145

-245 400

+320÷4-60 72

÷9-263 (124

(400-1202) (280

+360÷(20-5) 980

+4237 960

÷56

+612÷12

-46÷3

-85)12÷26

+80÷4)12

-436+75

+360÷90

21 8050-35÷5 105+360÷20÷3 800-700÷254

72-46÷3 42+6(12-4) (270-180)÷30

56-(25+17) (75+360)÷(20-5) 75+360÷(20-5) 812÷(532-3614) 1875+360÷40-5 15000÷32+32÷4 200-0÷80+(46-0)0 175+5(37-15)(8+14) 42+6(420-427)÷63 530(630÷18-23)250 168

(420+360÷90) (124-85)12÷26

÷25-(18+8) 360÷(60-54)

(76+403) 280-60÷5

5-(37+63) 1800-400÷25100

12-48999+89 630÷(21-12)16

+544÷24 186-900÷(100-25)

-4816÷32 420+8015

22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第6篇

玉蝉乡中心学校冯军奇

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

2、在复习、练习过程当中,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知识点梳理:

数与代数

一 .小数的认识

①能用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或根据小数在图中图色。②能正确读、写小数。③能知道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表示。并能让这些分数与小数互换。④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的生活中的实物。⑤能在数轴上表示某个小数。⑥数位顺序及小数的组成。⑦能把十进、百进、千进的计量单位用小数表示。⑧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十分位...)

二.小数的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①不进位、不退位。1.2+3.46.6-1.3②进一位、退一位。20.6+

3.719.1-2.7③连续进位,连续退位。12.75+2.2571.13-16.55 ④位数不同。16.3+2.7560-2.88

2.小数的乘法①一般情况。2.81.1②乘数中间有“0”。1.063.3 ③乘数末尾有“0”。 1.06470④积末尾有“0”。8.50.88 ⑤积与因数之间的关系。0.490.9○0.49 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⑦小数的性质。(在不改变1.3的大小的情况下,把它改写成两位小数)

3.小数的除法

①除数是整数。②除数是小数。③商中间有“0”。④商末尾有“0”。⑤验算。⑥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0.49÷0.9○0.49 ⑦循环小数。会判断循环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⑧余数问题。(把一段长3.6米的绳剪成长为0.6米的小段,最多可以剪几段,还剩几米?)⑨近似数。四舍五入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求近似数,如去尾、收尾法(进一法)。⑩估算。

4.混合运算。

要求:能简算要简算。先判断运算顺序,再观察数据特点,看能否简算。

三. 方程

1.会用字母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2.会用字母表示所学过的公式及运算律。3.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方程。4.会解以下形式的方程:(a、b、c表示常数) x+a=bx-a=bax=bx÷a=bax+b=cax-b=cax+bx=cax-bx=c5. 列方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程的格式)会找等量关系,利用等量关系准确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四.解决问题(见书中例题和练习中的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一.认识图形

1.总的可以按平面和立体来分类。

2.三角形的分类:①能通过目测、测量来识别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分类。②按角分: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知道每种三角形的特征会判断。③按边分得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④三角形的内角和。⑤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3.四边形的分类:①什么是平行四边形。②什么是梯形。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辨析。

4.作图:①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 ③梯形 ④综合作图(先画一梯形再画一条线把它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5.数图形中的学问

二.观察物体: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图形中的规律

统计与概率: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规则。 复习策略

一、复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有针对的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做到教材心中有数,学生情况心中有底,检测方向心中清晰。

二、继续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要求。复习课既要能够沟通前后知识,形成知识链条和系统,又要有新意。杜绝把复习课上成纯粹的练习课。

三、及时有效的进行综合检测,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适应综合练习的题量,更好的把握答题时间。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第1篇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