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春节的诗歌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71

春节的诗歌范文第1篇

大年三十是热闹的,火红的,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你看!大家既激动又忙得不亦乐乎。贴对联,购鞭炮,买烟花,包饺子,煲汤圆等各种必办的活计纷纷登场。还有小朋友最喜欢长辈们发压岁钱的情景也开始在脑海中美美地构想开了。

大家知道吗?我每年过年都是在奶奶家过的。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就被噼里啪啦的炮声和烟花声吵醒了。正当我揉眼睛的时候,奶奶就冲我大声嚷道:"孙女!孙女!快起床了,奶奶给你发红包了!"听到“红包”两个字,我穿衣服的速度那是无人能比的。我飞快地下了楼,先到外面看了一下,外面格外的冷。还有好多人继续放鞭炮,路上像是铺了红色的地毯,那是炮纸的功劳。

由于太冷了,我只好回到屋里。这时,我看见奶奶正在数钱。我立刻跑过去搂着奶奶的脖子说:"奶奶,我给您磕头,今年给我多少压岁钱啊?"奶奶说:"我和你爷爷每人给你六百元。"我高兴地亲了奶奶几下,发现爷爷刚从厕所出来,又急忙跑到他跟前说:"爷爷,快蹲下!快蹲下!"爷爷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我已经亲了他几口,顺便说:"爷爷新年快乐!谢谢爷爷!" 爷爷一副很惊讶的表情问我:"孙女,什么事啊,这么开心?" 我说:"奶奶已经把你们准备好的红包发给我了!" 爷爷说:"你知道为什么给你这么多压岁钱吗?" 我说:"不知道!" 爷爷摸着我的头说:"你又长大了一岁,这次期末考试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下次继续努力爷爷还会奖励你的!" 我高兴地只顾着点头了,妈妈喊我吃饭都没听到,妈妈说:"只顾着收压岁钱,饭也忘了吃了。不过,我还是要等到全家人都到齐了才能动筷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礼节,你说对吗?" 过年真开心!既能收压岁钱又能学到知识!

[236000 安徽阜阳市铁二处学校小学部 辅导教师:薛万久]

过春节,我喜欢!

高一凡

我可喜欢过春节了!你想知道原因吗?

吃饺子

过春节少不了吃饺子。妈妈、奶奶在准备饺子皮和饺子馅,要包饺子。虽然很忙,但干得有条不紊,可是我看到妈妈、奶奶头上满是汗,想为她们做些什么?有了,展示一下平常学的技能包饺子。我拿一张饺子皮,在饺子皮的中间放上饺子馅,然后捏一个半圆形,包好了一个。我的加入,减轻了她们的负担。

很快,饺子可以吃了,弟弟跑过来问:“姐姐,好吃吗?”我说:“尝一尝吧,因为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嘛。”弟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尝了一口,说“好吃,真好吃”!大家都笑了起来。

发压岁钱

过春节,发压岁钱是必须的。吃完饺子,就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时候了收压岁钱。

我先铺个垫子,跪下来,准备给奶奶磕头,可是我听到碰‟的一声,只见弟弟已经先于我给奶奶磕一个头。磕完呢就缠着奶奶要压岁钱,我说“小孩子要懂礼貌,知道吗?弟弟说“知道了”。”奶奶笑着说“知错就改是好孩子。”弟弟笑了,奶奶就给我们每人200元。接下来是爸爸妈妈的,呵呵!真让人开心。你只要看看弟弟那乐开了花的表情就明白我说的一切了。

看春晚

发过压岁钱,春晚到了。我们一家人围着电视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里表演的有舞蹈,戏曲,小品,还有边唱边跳的,棒极了。我也想像他们一样,爸爸说“他们都是经过刻苦的训练取得的。你的愿望是好的,但你需要不断努力才行。因为巴尔扎克说过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我觉得爸爸说的有道理。

看,这就是我喜欢的春节,怎么样!

春节的诗歌范文第2篇

一、调查目的

了解舟山春节有哪些习俗,以及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舟山人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2011年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家人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吃过晚饭,奶奶拿出刚买的祭灶果,摆放在煤气灶上,又倒上茶水,点上香,默默祈祷。听奶奶说,农历腊月二十三要祭灶神。祭灶神又称送灶神,民间传说灶神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因贫困而死;玉皇大帝哀怜他,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派他到人间作督善之神,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天汇报,除夕日返回人间。民间于是二十三日晚祭灶为灶神夫妇送行。

2、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妈妈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角角落落彻底清扫一遍。我问奶奶今天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奶奶告诉我说: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查资料得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

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3、送年

腊月二十七日下午四点(奶奶说今天是黄道吉日,四点正是涨潮时),妈妈在八仙桌上摆上鱼、肉、鹅等,点上蜡烛、香,爸爸洗好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开始祭拜送年。爸爸每斟上一次酒,就向菩萨磕头祭拜,并念念有词,说些吉祥话。

原来过年之前要送年,根据每户家庭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及当天的时辰,比如涨潮、落潮的时间等,决定哪天要送年!送年主要的内容是祭祀上苍,菩萨,佛等等。供祭一般用八仙桌,大门要开着,在鹅、猪肉上放大蒜和小刀,便于分食。大蒜象征春天。到最后一次祭拜时,主祭人要带领全家人向祖先跪拜,祭毕,要放三个炮仗。

4、祖宗羹饭

第二天中午,妈妈烧了满满一桌菜,做羹饭,说是给死去的阿太们吃的,其实质是感恩祖先。在舟山人的传统礼仪中,祖先是血脉,是根。若一个人忘了祖宗,则是大逆不道。所以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办一桌最丰盛的酒席,并以最隆重的礼仪、最纯结的心情来祭拜祖先,并希望能在先人的庇荫下,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收获。

5、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妈妈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妈妈,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6、压岁钱

除夕之夜,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开始分压岁钱,还叫我压在枕头下。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7、守岁

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点心应有尽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奶奶说,你这孩子,这顿年夜饭

要慢慢吃,还要守岁呢!

“守岁什么意思?快给我说说。”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8、满米缸等

年三十晚上,奶奶把米缸倒得满满的,饭烧了整整一锅,原来大年30要把正月里的饭都烧好了,寓意为饭富家财。还有正月初一是不可以动刀的,所以一般大年30晚上都动好了。动刀了老鼠要咬东西的。正月初一地不可以扫的,财气扫掉类。所以很多有院子的,鞭炮一般都不去扫的。垃圾水也不可以倒掉的,油水都倒掉类。

9、放爆竹

12点的钟声刚敲响,爸爸就去点响了鞭炮,“啪”“啪”声音真大,这时定海的上空一片火红,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竞相绽放。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10、拜“坟头岁”

正月初一一大清早,我爸爸和妈妈就去公墓地给死去的阿太拜“坟头岁”。大年初一,舟山人基本上不走亲戚的,而是拜“坟头岁”,是怀念已经逝去祖先的一种方式。拜“坟头岁”时要摆上点糕点糖果,点上蜡烛、烧炷香。保佑他的子孙平平安安。对祖先的敬重,

是一种孝的体现,在传统上,只有敬重祖先,才能维持家运昌盛,因此,在舟山市民心中,祭祀祖先,给祖先上坟,是十分神圣的事情,也是对祖先敬重的直接体现,尤其是春节的时候,祭祀祖先,更是隆重,也更是神圣。由此可见,春节上坟,也是一种不错的感恩表达方式。

11、拜年

初二开始,亲戚之间相互拜年。

五、调查结论

我们舟山春节的这些习俗,其实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春节的诗歌范文第3篇

我总以为,春节是最为美好的节日。这种认识可能源于儿时对春节的感悟,那些认识已经过去近三十年了,然而却一直根植于自己的潜意识中。那时的生活虽没有这样的富足,没有这样的奢华和丰富多彩,然而它却是最富于人情味的,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对孩童时期的我们来说,它不仅充满着欢笑,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懂得孝道、尊崇、礼仪和敬畏。所以春节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保持下去。

小时侯生活在农村。生活条件的艰苦和辛勤的劳作,一年之中没有多少是空闲的时光。唯有这春节,能让父辈们放下手中的农活,关注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

在印象中,家乡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比较忙碌,全家总动员,一起动手把家里的卫生打扫一遍,特别是家里的厨房。据家乡习俗讲,这一天灶神要上天去,家里得打扫洗净一年中所有的尘土,让灶神轻快上天,以示对神明的敬畏,以求保佑来年家里诸事平安,这一天也称为“忌灶”。打扫卫生也叫“打扬尘”,小时侯,还流传一句童谣:“腊月二十三,家里洗锅碗,洗锅碗,刷板板,灶王菩萨好上天,保佑一年好平安”。

记得从这一天开始,父辈们就会告诉我们春节之中好多的忌讳。什么不得说脏话骂人,不得与人结怨,在别人家吃饭时不得窜门,吃饭时不得掉碗筷等等,很多很多禁忌。如果违反这种禁忌,来年就会不顺利的,这种禁忌要在元宵过了以后才能解除。

小时侯过春节是十分讲究的,也是十分小心的。然后就是请家里的长辈一起来团年吃个饭。我们小时候父辈们就请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们到家里来,这是每个做儿女家都要做的一件事。据说儿女比较多的老人们要吃到大年三十,这也是儿女们必须做的一件事,无论你贫穷和富贵,这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为人儿女应尽的孝道。

其次是除夕和正月初一,这是春节的高潮。从腊月二十三起,家乡的鞭炮声响就会一直持续到正月,而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盛,那种热闹的场景,我觉得只有用空前来形容。直到现在,这种情形也再没有出现过。

于是就会有更多的讲究,大年三十父亲总会带我们贴春联和门神,教我们认识春联上的字。什么“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的春联,我犹记忆在心。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曾经在老家门上贴的隋末英雄秦琼和程咬金的画像,他们的面貌虽凶神恶煞,然而却能保护家园,所以我一直对他们崇拜有佳,因为他们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代表的是正义和勇敢。

贴完对联父亲就会带我们去给已故亲人坟上烧香,好让我们知道每个已故亲人的坟茔在哪里,还会讲解已故亲人在世的事迹,以对亲人的缅怀。

正月初一是我小时侯春节期间最欢喜的一天。很早父母就会叫我们起床的(大约早晨六点吧,有时会更早),因为父辈们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一年的第一天,起得早是对来年一个好的期盼和对来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然后就是跟父母依旧对祖先祭祀一番(这种仪式在家),我们小孩子得在祖先的神龛下跪拜,以求保佑我们。祭祀完后,全家便围着灶台包汤圆,这一顿汤圆还不准吃完,至少得留下一个,表示来年还得团圆。

然而最令自己兴奋的是吃过汤圆后,母亲就会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给我们穿上,从头到脚全换成新的。因为那时家里穷,只有过年才有一套新衣服穿,那时虽然穿的是的确良布,布鞋,然而对于我们而言,那是无比兴奋的事啊!

这一天,全家都得吃素,不得吃肉。一般在我们老家,人们早晨吃汤圆,中午吃面,晚上也吃面。据说这是有讲究的,这是一年的第一天,吃肉是对血肉生命的不敬,万物在这一天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种生命在这一天会把另一种生命当食物吃掉。

初一之后,便是走亲串友,这种习俗一直到正月十五才能结束。一般每家人都得准备一天请亲朋好友来家聚一下,摆上好酒菜请他们来吃一顿的,以示礼尚往来,同时也表示感情联络但绝对是纯朴的、无欲的、发自内心的、充满了人情味;让人不仅感到人间的温暖,同时也懂得世间情谊的珍贵。

小时侯的春节,虽是贫寒的,然而却是丰满的;没有世俗的欲念,有的是亲情的温暖;没有短信群发的祝福,有的是走亲串友的真情笑脸;没有打不完的电话,有的是敬上父母的那一杯土酒。如今这样的一个春节,少许了多少文化,少却了多少禁忌,又少了多少敬畏,正因为如此,这世界却多了这么多浮躁与暴戾,充满着虚伪、贪欲与恶行,一个渐渐失去禁忌和敬畏之心的节日,何来道德与孝道,哪还有多少温情和礼仪?

春节的诗歌范文第4篇

春节祝福的对联诗句1

1.庆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幅:庆迎新春

2.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幅:四季长安

3.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幅:财源广进

4.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幅:春意盎然

5.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幅:辞旧迎春

6.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幅:万事如意

7. 天地温柔家添财 安全如意人多福 横幅:四季安然

8.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庆临门 横幅:福庆盈门

9.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幅:吉星高照

10.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幅:新春大吉

11. 迎庆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幅:吉祥如意

12. 创大业千秋鼎盛 展宏图再就光辉 横幅:大展宏图

13. 一路平安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幅:五福临门

14.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幅:民泰国安

15. 精耕细作丰产岁 节约持家有余年 横幅:国强富民

16. 奋发图强兴大业 勤奋致富建小康 横幅:科技致富

17. 冬去山川齐奇丽 庆来桃里共芳香 横幅:新年大吉

18.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江山际太平 横幅:国泰民安

19.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幅:万象更新

20.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 横幅:庆气盈门

春节祝福的对联诗句2

1. 春联对歌民安国泰 庆字成双花好月圆 横幅:国泰民安

2.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幅:大快人心

3. 五更分二年年年满意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幅:恭贺新春

4.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幅:欢度春节

5.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幅:春意盎然

6.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幅:福满人间

7.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幅:春满人间

8. 跟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幅:万象更新

9.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幅:莺歌燕舞

10.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幅:吉星高照

11.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幅:山河壮丽

12.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幅:吉星高照

13.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幅:四季兴隆

14.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幅:万事如意

15.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幅:庆迎新春

16.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幅:家和万事兴

17.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幅:春回大地

18.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幅:欢度春节

19.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幅:鸟语花香

春节的诗歌范文第5篇

(一)题目分析

对正值风华正茂、多思多梦的花季渴望独立成熟且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逐步有了自己见解的高中生来说,这个题目,同学们应该有话可说。

首先,我们要理解成熟的的含义。“成熟”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义项有二:一是指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一是指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不论是植物、生物,写作时都要寓含或点明或譬喻人生,从而使这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或用明确的语言揭示其内涵。因此,立意的角度很多。如:

成熟是生命的一种境界/成熟不仅取决于年龄,还决定于人的心理/成熟是痛苦而快乐的成长过程/成熟是人生经验的沉淀/成熟不是老于世故、故作深沉/成熟的人是谦虚的/成熟是一个觉悟的过程/成熟需要经验的积累/成熟是学习和认识的结果/成熟是坚持不懈地充实自我,是坚持不懈地向成功的人生挺进/成熟是面对诬陷而不失自信,面对恭维而不失清醒/成熟是对无理取闹也能从容、沉着,对突发事件也能镇静、稳重/成熟是别人的喜怒哀乐左右不了自己的情绪,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成熟是爱、宽容、宁静和淡泊的越来越多,也是恨,狭隘、浮躁和张扬的越来越少/成熟是视生命和权力为责任,而不是视生命和权力为实惠/成熟是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从坎坷的人生中去发掘美写作时可本着自己熟悉,且又具有新鲜感的原则来确定立意有角度。构思时应化虚为实,从处世态度、人格、责任、眼光等生活侧面,对“成熟”的内涵做出或严密生动的阐发。可以采用杂文技巧、散文笔法、书信手法、戏剧小品等各种形式,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

如可以用记叙经历或编述故事的形式来诠释“成熟”。从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中、成长中,写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可以通过托物寓意的手法去写。把自己对“成熟”的理解

或渴望或追求等意旨寓含在动物、植物的具体描绘之中;可用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对“成熟”的见解。比如可以以“心理上、思想上的成熟”为议论的重点,揭示“成熟”的内涵。 “成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考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认识的程度,将决定立论和论证的过程或立意和形象化的过程。构思时应化虚为实,从处世态度、人格、责任、眼光等生活侧面,对“成熟”的内涵做出或严密、或生动的阐发。根据话题材料的提示,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主旨:

1、成熟是坚持不懈地充实自我,是坚持不懈地向成功的人生挺进。

2、成熟是面对诬陷而不失自信,面对恭维而不失清醒。

3、成熟是对无理取闹也能从容、沉着,对突发事件也能镇静、稳重。

4、成熟是别人的喜怒哀乐左右不了自己的情绪,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5、成熟是爱、宽容、宁静和淡泊的越来越多,也是恨,狭隘、浮躁和张扬的越来越少。

6、成熟是视生命和权力为责任,而不是视生命和权力为实惠。

7、成熟是拥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从坎坷的人生中去发掘美

无疑,这是一道多向话题作文命题,写作时可本着自己熟悉,且又具有新鲜感的原则来确定立意有角度。

成熟是用思考作催化剂,从痛苦的熔炉里提炼出来的精钢!

越是成熟的稻穗,头垂得越低。成熟的果实开花是向上,所结的果实都是向下。(谦逊是一种成熟)

成熟才能忍一时之气(韩信忍胯下之辱事例)成熟的人是平和与宽容的成熟不是老于世故、故作深沉

【佳作示例】

成熟

生命轮回,世间万物都会经历成熟的过程,就像花有繁开硕果之日,芽有成参天高树之时。繁硕的果实,高耸挺拔的枝干便是成熟赐予它们的礼物。对于人来说,成熟更是独行于

世而必不可缺的珍宝。

成熟,是一种大家风范,是一种浩然自若的气度,似一颗圆润而不脂俗的珍珠,似一副闲人高士皆宜的墨画。成熟的人,必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节操,必会为人称诵,受人景仰。

追溯历史长河,会发现许多仁人志士以他们独特的成熟魅力,给历史添加了绚丽色彩,陶潜幽居山野,望峰息心,采菊东篱,他将心放牧于绿野阡陌之中,闻鸡鸣犬吠而早耕晚作,收获的是悠然自乐的心境。这是一种成熟,一种尊重心灵,明了所求所得的成熟。

司马迁,受辱狱中铁链锁头,镣铐加脚,和血泪吞冤辱,寒来暑往,历经几载春秋,终于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彪炳千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悬梁刺股,负辱蓄力深积待发,终于盼到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另一种成熟。是一种生命韧性的展现,是面对困苦永不言败的宣言。成熟的人懂得什么叫负重以致远,所以他们不会因为一粒种子的萎蔫而放弃整片原野的收成,更不会因暂时的阴霾而放弃整个春天的喜悦。

被誉为中华圣人的孔子,更是因其成熟的学识和待世之道被称为万世之师,千古流芳。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颠沛造次,希望有一方沃土可使他大展其才,可是众诸侯无一纳其言。但他绝没有悲痛欲绝,呼天抢地而哀之。依然矢志不渝地推行仁义之道,独留下一片静默予后人反躬自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是成熟的方式之一。儒学,是华夏炎黄几千年来一直尊崇的学说,它告诉我们要存仁义之心,以礼待人,安贫乐道,见贤思齐,做谦谦君子。君子风范本来就是成熟的风范。正是因为孔子人成熟的思想言行,才使得儒家文化一路走到了今天。

然而,成熟的处世作风传承至今,多少变了些味道。在某些人的辞典中,成熟成了阿谀奉承,圆滑世故的代名词。他们戴着成熟的面具把真诚和正直不知抛到了何方,这样的伪成熟其实是变相的卑劣,是应被世人摒弃的。

独行天地间,拥有一颗成熟的心,便拥有了一种可以吞纳万物的大气,一种不做作的优雅,一种令人坦然自若的心境。才能够看见更

远处的彩虹。

成熟

成熟,是一种不透明的蓝,让我敬畏的蓝!

题记

站在十七岁的舞台上,我开始思考我的过去并憧憬未来,回想当年的幼稚与无知,对于成熟却是既向往又畏惧,可以用“敬畏”二字来形容。

向往成熟,是因为渴望自立,渴望自强,渴望自主!希望看到在纵横交错的十字路口能从容选择方向的自己;希望看到在激烈竞争的“战场”上挑战极限的自己;也希望看到在突发紧急情形下能镇静自若的自己

所有的成熟都是在自己的保护中完成的,而不再是那为我们撑了一二十年明媚蓝天的臂膀。所以,成熟,又着实让我畏怕。

害怕再也不能像不孩子那样在母亲怀里撒娇;害怕在所有人面前都要强装笑脸地世俗起来;害怕所有时候都只有我一个人,坚强而孤独地打拼

现在,很多个夜晚,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那些或圆或缺的月儿,我都会想到一个画面:很多年以后,当我功成名就的时候,当我站在一大片落地窗前看这天空的时候,它还会像现在这样透明而清澈吗?当我拼命挤进那所谓地“白领一族”时,我还会纯洁而善良吗?当我在茫茫人海中为生计奔波忙碌的时候,我还会想起我曾经同甘共苦的朋友吗?也许,在以后的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我能感到古刹钟声的响起,那时我会追忆片刻的似水年华,但我更愿相信,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只会匆匆赶路,来不及欣赏我周围美丽的风景,来不及闲暇思索片刻。

当然,这些都只不过是我的猜想,只有等到成熟了才能有成熟的答案。无论我现在怎样的信誓旦旦或是怎样的满怀感伤,对于明天,所有的所有只是过眼云烟,甚至还不等及明天就在半路夭折了,灰飞烟灭了。

明天,是一个美妙而光明的梦想。但若不付诸行动,梦想将永远成为梦想,只有今天才是实实在在紧握在手心的风筝线,我可以纵横它的高低与远近。

于青春的我而言,幼稚的年代早已一去不

返,成熟却不知在何方飘移。我仅有的能力就是掌握此刻。因此,我要用心摆渡好现在,认真为明天,为成熟做好准备。

拿一句哲人的话来收尾吧:成熟,是一种不透明的蓝,终究要弥满我的天空。既然如此,那就让它与我的梦想一同起飞吧!

成熟

成熟,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对于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对成熟的渴望之情就跟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之情一模一样。然而,对于成熟,我们又能领悟多少呢?

其实,成熟是一种心境。如果说生理上的成熟是秋天的金色,那心理上的成熟便是果实的芬芳。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内在的。而我们常说的成熟,便是这种内在的成熟。作家池莉曾写道:“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如果我们真正地对生活、对人生的本质领悟到了第三重境界,那我们才能算得上成熟。但事实上,在我们这些青年人中间,大多数认为自己很成熟的人,却处在第二重境界。对人生、对社会有了一些看法,便认为自己成熟了,其实这与成熟还差得很远。成熟就像品茶,喝第一口是那的苦且涩,等喝到第二口、第三口时,就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从苦涩的后面生出,这就是成熟。成熟最基本的含义是自立。一个饭不会做,衣不会洗,自己的起居都照顾不了的人,整天将成熟挂在嘴边,那就像井底之蛙大侃天鹅肉有多鲜美一样。自己的事情都做不了,却整天说自己很成熟,这真是让人无法恭维。成熟还必须拥有一种宽阔的胸怀,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对人对事不斤斤计较,以博大的胸襟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就是成熟。成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负责任。成熟者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做人原则。那么他就必须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负责,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责。成熟就是做自己的主人。

做一个成熟的人,还必须具有对事业、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英国作家柯蒂斯曾说:“拥护一项非凡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这就是我对那些追求不朽之名的年轻人的忠告。”人生

的成败,关键是事业的成败。挪威有句谚语:“人的灵魂在他的事业上。”我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为自己的伟大事业轰轰烈烈地拼搏一次,你会发现自己成熟了许多。但如果在这大好光阴下,整天大呼“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那你只会变得更加幼稚。

成熟不是学成年人的模样,吞云吐雾,猜拳行令,带着世故和圆滑,整天作沉思状。也不是偶遇一两次挫折,就大彻大悟,看透了一切。更不是以凝重的口吻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人生经验,哀叹人生的艰难,路途的坎坷。在成熟者眼中,这些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这种成熟下面掩盖的是幼稚,是空虚。真正的成熟是自然的潇洒。

现在的我也不成熟,刻意去模仿成熟已成为一种多余。因为成熟就是相信自己,相信青春,心平气和地等待未来的日子。而我坚信,成熟真的距我不远了。

春节的诗歌范文第6篇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

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春节的诗歌范文

春节的诗歌范文第1篇大年三十是热闹的,火红的,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你看!大家既激动又忙得不亦乐乎。贴对联,购鞭炮,买烟花,包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