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情节波澜起伏范文
如何是情节波澜起伏范文第1篇
1 情节安排得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
“文似看山不喜平”, 欣赏名山, 其引人入胜处在山之起伏连绵, 峥嵘万象;创作文章如平地起山, 其摄人心魄处在文之一波三折, 九曲回肠。一言以蔽之, 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避免引人入睡, 记叙时如果平铺直叙, 那就好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 从头看到底, 读来一点意思都没有;叙事曲折回旋, 波澜起伏, 才会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让你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 令读者印象深刻。为了突出主题, 作者为主人公玛蒂尔德设计了从逆境到顺境, 然后再陷入逆境的经历。起初, 玛蒂尔德在婚姻上很失落, 因为未能凭借美貌跻身上流社会, 只好嫁给小书记员, 因而整日懊恼, 自怨自艾, 似乎陷入生活困境;但是, 丈夫拿来教育部长的舞会请柬, 给她带来了契机和希望;可是舞衣和首饰的缺乏使她再次陷入苦恼, 等此问题解决后, 她似乎更接近成功:舞会上大出风头, 眼看要逃脱平庸家庭踏上成功之路, 不料乐极生悲, 丢失项链使她陷入厄运, 为了还项链她沦落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终于还完债务心中释然时, 却遭到致命一击:辛苦十年赔付的项链是假的!这样的逆境顺境逆境的曲折转换, 使人物境遇越发悲惨, 从波澜起伏和对比反衬中求得强烈的戏剧性的艺术效果, 主题因而也更加突出。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 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梦项链、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前一个矛盾的解决预示着新的冲突, 直至发展到高潮。整个故事跌宕起伏, 峰回路转, 意味深长。情节的安排显示了作者独特精巧的艺术构思, 人物的性格也在故事的发展中逐渐得以展示。
2 巧作铺垫, 妙用伏笔
铺垫法, 是为了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安排情节结构时, 注意前后呼应的方法。铺, 是铺陈, 即展开画面、推进情节的明叙。垫, 是伏笔, 即暗示原因、预示后果的隐叙。垫, 是铺的基础;铺, 是在垫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发展。垫, 交待原因和条件;铺, 交待过程和结果。垫足了, 才能铺得顺。垫, 要精炼、含蓄、巧妙;铺, 要具体、生动、传神。莫泊桑在《项链》的情节中就精心设计了几处:第一, 玛蒂尔德诸多梦想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小说开端大段介绍玛蒂尔德向往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心理, 是要为因需要漂亮礼服和贵重首饰而大费心思提供依据, 为她陶醉在舞会上的表现而设置暗示, 巧妙的带动下文。第二, 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的关系也是一个巧妙铺垫。介绍佛来思节夫人是玛蒂尔德一个有钱的朋友, 看似不经意的一笔, 却正是匠心独运之处, 为下文借项链的情节作了巧妙的铺垫。第三, 最经典的伏笔该是所借项链是假的, 上文已有三处:借项链时玛蒂尔德的女友佛莱思节夫人表现得十分大方, 毫不迟疑的说:“当然可以”;当她惴惴不安的还项链时, 佛莱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 她的毫不在意说明项链并不值钱;当她去买项链时, 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伏笔的作用是使小说情节环环相扣, 看似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小说情节结构精巧缜密, 天衣无缝。莫泊桑忠于生活, 忠于人物性格, 使伏笔的运用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合理性, 而他在叙述中所作的渲染、铺垫, 则是保证上述情节偶然性与必然性, 出人意外与合情合理, 精心设计与自然平实相统一的必要的艺术处理方面的因素。
3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 悬念顿生
文学作品经常采用空白的艺术手法, 借无形表现有形, 赋空白以丰富多彩的形象性, 依据欣赏主体的不同, 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 虚实结合, 有无互补, 创造出言外之旨, 含蓄空灵的艺术境界。如果作者写出了结局, 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争论, 就会缩小读者思考的空间, 作品的余味也会降低。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都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 这不是很好吗?比如中国山水画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 但我们不会认为这样不好, 相反透过空白, 还可以领悟到其中深远的意境, 那是一个比画面宏大万千倍的意境。不仅大而且因人而异, 虽虚而实, 虽少而多。这就是空白艺术的魅力。艺术创作有相通之处, 小说当然也不例外。作品在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 戛然而止, 这样的结局令人拍案叫绝。玛蒂尔德品尝十年的艰辛才发现那是假的, 悔恨、辛酸也会一齐涌上心头, 读者也深感惋惜、不平, 总觉言犹未尽, 既令人反思其过去, 又让人揣测其将来, 余味无穷。结尾部分是小说的情绪高潮, 既出人意料又回味无穷, 这样的一个结局是艺术的留白, 为读者创设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意蕴深厚, 余味悠长, 正因如此, 才引来了许多的读者续写:玛蒂尔德会是何种状态, 何种心情, 最终会走向何方结尾的独到之处真是令读者瞠目结舌。同时小说的结尾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悬念, 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是对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极为强烈的讽刺, 这种讽刺效果又是对主题的再深化, 对人物形象的再塑造, 使得全篇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效果都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苏联作家苏曼诺夫曾经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
莫泊桑的艺术构思, 体现了文艺创作的一般规律, 一方面要使作品具有独特性, 要调动起伏、真假、巧合等艺术表现方法, 造成一种偶然、一种特殊、一种意外另一方面, 还需运刀动斧不露痕迹, 使精巧、奇特出于自然。总之, 小说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也是作家对故事进行因果安排而形成的艺术性结构。小说要让人爱读, 情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巧设波澜, 巧妙铺垫, 巧生悬念, 在这三方面, 莫泊桑的《项链》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摘要:外国文学鉴赏中, 小说的鉴赏是关键的部分, 而小说的三要素中情节尤其需要巧妙安排。莫泊桑的《项链》是经典短篇小说, 其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铺垫伏笔暗藏, 尤其是结尾出人意料, 悬念顿生, 余味无穷, 引发读者节节赞叹。
如何是情节波澜起伏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