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良好的形象范文
如何树立良好的形象范文第1篇
一、强化教育,形成共识。为了统一全系统干部职工对行风建设的认识,我局以“内抓管理,外塑形象,改进作风,优质服务”为主题,以行风评议为契机,首先,局工委结合市民政局“关于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的文件精神,认真传达学习了市民政局开展行风评议的会议精神,6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局先后召开了六个会,即:局工委会、局务会、系统全体人员动员大会、街道主任和科长会、民主生活会、各类人员座谈会,从而使“行风评议”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认真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行风评议”的工作流程,在全系统上下深入开展了“爱岗敬业教育”、“人生观教育”和“遵纪守法,为民服务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加强行风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从而统一了局工委一班人的思想,提高了全局干部对行风评议重要性的认识,为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起到加油鼓劲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创建文明窗口,争当合格人民公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为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突出重点,狠抓整改。在实施行风评议过程中,我局坚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勤政为民,努力服务群众;坚持廉洁奉公,严格遵章守纪;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民政形象为基本原则,着力狠抓了三个重点工作:一是抓整顿,把准切入点。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在全系统开展了“五查五比”活动,同时采取了单位自评、行业互评、服务对象点评等方法进行认真的评议。通过认真细致地排查,找准了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对症开展了整顿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两整顿”活动。二是抓规范,找准着力点。首先,修定下发了《白下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建设学习型民政执法队伍暂行规定》,使“行风评议”有标准、有目标、有考核内容、有实施办法。这样一方面,增强了执法人员自省、自查、自纠,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行风追究责任制、文明用语、行业忌语、执法程序等,树立了工作人员文明执法、秉公办事的良好形象。通过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使全局的服务工作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其次,强化典型引路。结合“行风评议”,组织开展评优活动,对全系统涌现出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先后举办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民政干部、军休革命老功臣事迹报告会,通过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引路作用,在全局上下形成了强烈的“学先进,比贡献,争一流”的氛围。再次,建立健全廉政责任制。明确所属系统各单位廉政建设的基本任务、领导体制、实现途径、工作方式、责任内容、责任考核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全面清理婚姻服务、老年公寓、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制止了个别不合理收费和搭车收费的现象。三是抓公开,选准结合点。我局以创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良环境和群众满意、基层满意、领导满意的“三优三满意”活动,把加强行风建设与推行政务公开结合起来,通过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推动行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局机关在向社会推出低保、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退伍安置等公开服务的基础上,把政务公开延伸到各军干所、老年公寓、社区服务中心,使每个下属事业单位都设立了为民解难公示栏,并做到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要求三统一。区婚姻登记处通过行风评议,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并制定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三公开”,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文明执法,受到了婚姻当事人的好评。把为民办事的项目、内容、法规政策、办事程序、服务标准、完成时限、承办人员、联系方式等向群众公布,增强透明度,让群众清楚怎么办、找准办。局机关还设立了行风评议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实施为民办事接待登记制度。同时,还专门聘请了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纪委、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群众代表等30名同志担任区民政系统行风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加强领导,力求实效。为确保“行风评议”健康有序地开展,我局专门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制定了行风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局长办公会经常专题研究行风建设工作。下属各单位全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建立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行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行风评议,我局明确了下一步民政工作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着眼两个转变,提高三个水平,把握四个重点”。“围绕一条主线”,即围绕市区民政工作目标这条主线,抓重点、攻难点、办大事;“着眼两个转变”,即宏观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提高三个水平”,即业务工作水平、行政执法水平、实际工作水平;“把握四个重点”,即社区建设、社会保障、双拥优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从而有力地促进民政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一是难点工作创特色。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我区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以争创市低保工作先进区为目标,今年重点在创新网络体系、创新工作运行体系、创新人员管理机制、创新资金发放方式、创新监督机制、创新综合救助体系等六个方面狠下功夫,目前全区已有3837户8438名困难居民得到了保障,维护了社会稳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以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为重点,抓宣传发动;以全国“助残日”为契机,抓工作的深入推进;以社区工作者培训为突破口,抓社区居委会骨干作用的发挥;以市政府200号令为主线,抓政策落实,由于工作深入扎实,此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8月,全区共集中和分散残疾人28名,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70余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4%和69%,在全市名列第一。残疾车整治是个难点问题,区残联从维护改革稳定的大局出发,抽调精兵强将,深入到残疾车主家中一家一户做工作,反复宣传市政府开展
如何树立良好的形象范文第2篇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生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即教师教育和培养学生成长的事业。教师这一职业赋予它独特的职责,直接担负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所以,师德比其它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塑造良好教师形象对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和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情办好。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责任。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社会与人民对教师寄予重望,因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本人和家长对教师也寄予很高的期望。教师被称作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因为教师的责任是培养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
一、脚踏实地的人。要培养高素
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
二、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在当前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民群众进一步期待着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爱与责任为核心。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爱心”就是前提。“以己之爱,启他心灵。”教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视之为子女,以满腔热情教育学生,用爱营造平等、民主、温暖、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纵观教育发展进程,“为人师表”可谓是师德话题中永恒的主旋律。“师表”意思是指学习的榜样。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随之带来了教育的多元化,教师对社会公众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公众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直接。“为人师表”的内涵正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刻板的“师表”向多元化转变。为人师表是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学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既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命题,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除了父母,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最多,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极大,尤其是行。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在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为人师。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学生总是以老师作为模仿效法的对象,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如果说高尚的师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的话,那么精湛的业务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黄炎培先生早就主张: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应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总之,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内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学识专精博览,以适应两型教育的
如何树立良好的形象范文第3篇
树立良好家风
姓 名: 工作单位: 科 目: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传承中华美德
树立良好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古人非常重视家风,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和“平天下”的根基。“齐”就是整肃,“齐家”就是整肃家风家规的意思。当然“齐家”前面还有“修身”,但自我修养,也需要良好家风的熏陶。总而言之,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的确是值得弘扬的传统文化。
传统的中国家庭历来注重门楣家风,庭训家教,重视家风建设亦是历史上众多先贤的立家之本。受儒家思想影响,重德修身, 仁孝清廉,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一个家庭的家风如何,直接体现在对孩子的影响上,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对于家风的认知则来自于对长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耳濡目染,家长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和教育会内化为孩子的自身行为,在他们走上社会后体现出来。因此,家风如何,说到底是家庭教育问题,而家长是培育家风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母亲对于形成好的家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好比说《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却一个人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这就是良好的中华美德――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有很多种体现,比如说:帮家长倒一次水、帮家长洗一次脚、陪弟弟妹妹玩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说,现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随手乱扔东西,让大街变的到处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纸、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让清洁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归。试问对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洁工人,你的心里会怎样想?是否会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乱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乱扔垃圾了,做一个不会乱扔垃圾的中华人吧!” 这也是中华美德――不随手乱扔垃圾。 勤俭节约 爱惜粮食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就像电视上播放的公益广告,节约无小事,从身边的做起,不浪费一滴粮食,虽然现在生活好了衣食无忧,但我们父母平时还是很节俭。父母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告诉他们粮食的来之不易,它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人人都浪费粮食的话,那么吃不上饭的日子终会来到。
小学语文中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更让学生明白了节约的重要性。
中华美德里还有乐于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而不是蔑视他。或者,在公共汽车上有空位时,我们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没有老人或身体不便的人,这时候,我们就要把位子让给那些人坐。
如何树立良好的形象范文第4篇
树立良好家风
姓 名: 工作单位: 科 目: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传承中华美德
树立良好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古人非常重视家风,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和“平天下”的根基。“齐”就是整肃,“齐家”就是整肃家风家规的意思。当然“齐家”前面还有“修身”,但自我修养,也需要良好家风的熏陶。总而言之,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的确是值得弘扬的传统文化。
传统的中国家庭历来注重门楣家风,庭训家教,重视家风建设亦是历史上众多先贤的立家之本。受儒家思想影响,重德修身, 仁孝清廉,是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一个家庭的家风如何,直接体现在对孩子的影响上,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对于家风的认知则来自于对长辈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耳濡目染,家长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和教育会内化为孩子的自身行为,在他们走上社会后体现出来。因此,家风如何,说到底是家庭教育问题,而家长是培育家风的第一任老师,特别是母亲对于形成好的家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好比说《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却一个人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这就是良好的中华美德――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有很多种体现,比如说:帮家长倒一次水、帮家长洗一次脚、陪弟弟妹妹玩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说,现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随手乱扔东西,让大街变的到处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纸、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让清洁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归。试问对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洁工人,你的心里会怎样想?是否会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乱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乱扔垃圾了,做一个不会乱扔垃圾的中华人吧!” 这也是中华美德――不随手乱扔垃圾。 勤俭节约 爱惜粮食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就像电视上播放的公益广告,节约无小事,从身边的做起,不浪费一滴粮食,虽然现在生活好了衣食无忧,但我们父母平时还是很节俭。父母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告诉他们粮食的来之不易,它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人人都浪费粮食的话,那么吃不上饭的日子终会来到。
小学语文中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更让学生明白了节约的重要性。
中华美德里还有乐于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而不是蔑视他。或者,在公共汽车上有空位时,我们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没有老人或身体不便的人,这时候,我们就要把位子让给那些人坐。
如何树立良好的形象范文第5篇
组工干部紧紧围绕“内部打基础、外部树形象”的要
求,以“讲责任、讲作为、讲正气,提升素质、提升水平、提升形象”活动为载体,以负责的态度、较强的能力、务实的作风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全面提升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树立“责任”担当的形象。 组工干部讲负责,首先要乐于负责。每一名组工干部都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岗位赋予责任。责任是一种义务,是一种使命,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工作是否有乐于负责的责任意识,是能否干好组织工作的前提。有责要有为,有为才有位。组工干部要常掂量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以此增强责任感,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其次要敢于负责。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勇于承担责任,把敢于负责作为一种品格来培养,作为一种境界来追求,作为一种理念来强化,在心中始终恪守一份责任,肩上始终保持一种压力,在工作中自觉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锤炼严谨细致、深入务实的作风,树立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形象,真正做到对自己负责、对组织负责、对党的事
业负责,在恪尽职守中干好工作。
树立“能力”提升的形象。组工干部树立良好形象,不仅要想干事、愿干事,还要会干事、干成事,这就有一个能力问题。在全省组织系统开展的“讲责任、讲作为、讲正气,提升素质、提升水平、提升形象”活动中提出的“推动工作的形象”,就是对党员干部能力的要求。提高能力关键就是学习,我们要结合当前提出的“三比三促”活动倡导学习之风,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策法规,力求准确把握工作的方向,深刻理解工作的实质,熟练运用政策工具,使工作运转得更加科学、高效、顺畅,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培养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手。
三是“实干”作风的形象。只有实干,才能凝聚人心;只有实干,才能树立形象、只有实干,赢得人心。实干是一种态度,实干是一种作风,实干是一种责任,实干是一种精神。省委书记卢展工说:“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来说,做好工作讲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做好两件事,一个是把风气搞得正一点,一个是把工作做得实一点。凡是有正气、重实干的地方和部门,工作肯定能上去、群众肯定会拥护。”这一番话道出了以实干激励人心、以正气凝聚人心的本质与内涵。组工干部树立自己的形象,主要靠什么?靠实干。俗话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如何树立良好的形象范文第6篇
一、坚定信念, 消除矛盾心理
共产党人及其全体国民的共同政治信念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观念。理想信念问题是一个政党、组织和成员至关重要的根本性问题。共产党人为什么能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钢铁般的意志, 有坚定的政治方向, 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和信念。然而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 改革的攻坚期, 同时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与此相关联, 有些人信念模糊, 出现了一种矛盾心理, 一方面对国家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感到振奋, 满意;另一方面对社会上的许多观象和问题感到困惑、纠结。众多个体的矛盾心态汇聚在一起, 构成了整个社会的矛盾心态。这种矛盾心理有两种重要的表现:首先体现在对我国现实状况的评价及未来趋势的判断上。改革开放, 新旧更替, 问题众多, 爱恨皆有, 褒贬不一。由此而来, 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心存狐疑, 有时感到有信心, 一片光明;有时觉得没有把握, 一片灰暗。其次, 这种矛盾心态集中体现对自身利益得失的感受及行为进退的选择上。改革开放的效应是多方面的, 其中既有利益增进, 也有利益调整。在增进和调整的过程中有的人受益, 有的人受损, 但在复杂的问题中, 人们总是倾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认识社会, 决定进退。面对收益情况的不同, 就觉得社会有失公平, 缺乏正义。由此而来, 在行为选择上无所适从, 进退失常, 有时心态阳光, 积极上进;有时得过且过, 敷衍塞责。对于前者, 应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加以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条直线, 哪一个阶段都会有社会矛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 前进中的问题, 只有也一定能够通过改革来解决。对此, 我们要坚信, 保持平衡的心理和阳光的心态。
二、树立理想, 增强责任意识
从教者每一个人当初报考师范, 选择从教职业, 既有客观条件的使然, 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选择的初衷是找一份职业, 降低体能劳力的负担, 谋求更好生活和发展。但是, 在我们别无选择的情况下, 我们还得有想有所作为, 想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社会的认可, 同事的尊重, 学生的敬仰的美好愿望, 这种愿望就是我们的职业理想。有了这种愿望, 我们就不应该把我们的教师职业仅仅看成是谋生的职业, 更不能把教师职业当作“骑失找马”的跳板或副业, 而应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奋斗的事业, 自觉坚持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品德修养水平。只有实现思想上的高定位, 才能增强责任意识, 找到动力, 更自觉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严守底线, 常怀敬畏之心
文明社会是进规则的, 规则就是底线。法律的底线是不触犯法律, 纪律的底线要求我们遵章守纪, 道德的底线要求我们遵守社会公德, 弘扬家庭美德, 讲究职业道德。在我们的职业领域内, 有各个层面的底线, 国家层面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市级层面有《师德六条禁令》;县级层面有师德“十不准”、“十严禁”。这些底线归纳汇总就是“依法执教, 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团结协作, 尊重家长, 廉洁从教, 为人师表”。然而, 客现的事实是什么?从教者越过底线的层出不穷, 因为其从众攀比的心理, 不视底线为红线, 不以违纪违规为耻辱, 伤害学生人格, 剥取学生家长的利益, 工作敷衍塞责, 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耽误前程, 贻误学生。究其这类人员的深层次心理就是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私欲膨胀, 自以为是, 胆大妄为, 缺乏敬畏心理。中组部部长李源朝在讲党员干部的修养进说:“领导干部要有三个敬畏, 即敬畏历史, 敬畏白姓, 敬畏人生。”教师不是领导干部, 但是国家公职人员, 负有一定的法律和社会责任, 我认为自少也要有另外三种敬畏意识, 即敬畏学生, 敬畏职业, 敬畏舆论。敬畏学生, 孔子曾感叹“后生可畏”, 我们不能小觑他们, 今天的懵懂、顽皮、甚至成绩差, 丝毫不影响他们今后成为各行各业的姣姣者, 到时你发现当年曾与他争利, 无故伤他, 一定会顿感羞愧不矣。敬畏职业,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 优胜劣汰的时代, 很多的无职人员拼命求职, 甚至不惜降低身价, 选择边远艰苦地区和岗位。事实上有一份职业不容易, 有一份职业别人真的很羡慕。如果我们敬畏了职业, 觉得它的确来之不易, 就不会心浮气躁, 就不会偏离方向, 内心自然就会生出一股浩然正气, 自觉抵制违纪违规的歪风邪气。敬畏舆论, 舆论就是人言, 众人对个体的评价, 其标准就是公德, 法纪等底线, 若只为一己私利胆大妄为, 无所顾忌, 丧失人格, 丢掉原则, 就会被轻视, 甚至被不齿, 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失去很多的机会和亮色, 甚至降低的人生价值。如果教师学会了敬畏, 就明白了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就会少一份违规违纪, 多一份尽职尽责。
摘要:德行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重要的素质, 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拥有正确的信仰, 树立职业理想, 严守职业底线, 讲究修炼方法, 才能提升自己的德行境界, 得到社会的认可, 学生的爱戴, 家长的敬仰。
关键词:德行修养,师表形象
参考文献
如何树立良好的形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