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英语八上课件范文
人教版英语八上课件范文第1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新目标)配套练习册答案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 I.1. program 2.results 3.Exercise 4.twice 5.Internet II. DBDDC ABC III.1.helps 2.skateboarding 3.once 4.active 5.shopping IV. 1. surfs the Internet 2. goes to the movies 3. never arrives late 4.fours times a month 5. How often V. 1.How often does go 2. What does do 3. Does go doesn’t 4. What do do 5.What is VI. CDAB
Section B I.1. different 2. health 3. habit 4.try 5. keep 6.Although 7. for 8. better II.DDCBA ADACD III.goes 2. eating 3. to esercise 4.get 5. to drink IV.1. healthy lifestyle 2. Of course,twice a week 3. How many 4.is good for 5. As for most V.DBDAC ACCAB VI.CBDCD BABCA VII.( 略)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
Section A I.1. matter 2. foot 3.toothache 3. mouth 5. headache 6. fever 7. rest 8. teeth II.DADCA ABA III. 1. stomachache 2. ill 3. feet 4.better 5.backache IV.1. What’s matter with 2. should lie down rest 3. have a fever 4. with honer 5. not feiiing well 6. see a dentist
V.What’s the matter with 2. shouldn’t eat anything 3. Does have 4.When did it start 5. How is she felling VI.EGADC
人教版英语八上课件范文第2篇
My name’s Daming and I’m in Class One. I’m from China and I’m Chinese. I’m from Beijing. Beijing is a big city. Lingling’s in my class. She’s my friend. My name’s Lingling. I’m not from England and I’m not English. I’m Chinese. I’m in Class One. Daming is my friend. We’re twelve years old. He’s from Beijing and he’s in my class. We’re good friends. My name’s Wang Hui and I’m Chinese. I’m from Shanghai. I’m thirteen years old. I’m in Class One with Daming and Lingling. They are my friends.
Miss Li: Please welcome Betty and Tony to our school. They are from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This is Betty. Betty: Hello. My name’s Betty. I’m from America. I’m 13 years old and I’m a student. I can play football and I can play basketball. I can speak English but I can’t speak Chinese. This is Tony. He’s my friend. Tony: Hello. My name’s Tony. I’m 11 years old. I’m from England and I can speak English. I can play football and table tennis, and I can ride a bike. Lingling: Can you swim? Tony: No, I can’t. And I can’t speak Chinese!
My name’s Betty Rixon. I’m American. These are my parents. My father is a teacher at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My mother is a secretary at Beijing International School. My name’s Li Daming. I’m Chinese. These are my parents. My mother is a doctor at the hospital. My father is a factory manager. My name’s Tony Smith and I’m English. These are my parents. My mother is an English teacher in a university in Beijing. This is my father. He’s a hotel manager. My name’s Wang Lingling. I’m Chinese These are my parents. They are factory workers.
Lingling: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Tony: There are four – my mum and dad, my sister Linda, and me. I haven’t got any brothers. Lingling: Have you got any aunts or uncles? Tony: My dad’s got a brother and a sister. My mum’s got a brother, but she hasn’t got a sister. So I’ve got one aunt and two uncles. And I’ve got four grandparents. Healthy food and drink Meat and fish are healthy food. Noodles and rice are healthy food. Fruit and vegetables are health
y food but hamburgers and candy aren’t healthy food. Juice, water and milk are healthy drinks but Coke isn’t a healthy drink. To be healthy
☻Eat noodles or rice AND some vegetables. ☻Drink juice, water and milk, NOT coke. ☻Eat some meat, NOT hamburgers. ☻Eat some fruit, NOT candy or ice cream.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 Are they healthy food and drinks?
Daming: What’s day is it today? Betty: It’s Friday. What are your lessons today? Daming: Today, we have Chinese at eight o’clock. We have science at nine o’clock and we have maths at ten o’clock. I like maths. Lingling: I don’t like maths! We have chemistry at half past eleven. We don’t have science today. In the afternoon, I have art at half past one and I have an English lesson at half past two. What about you, Betty? Betty: We have English at nine o’clock and science at half past ten. Lingling: And in the afternoon? Betty: We have art and history. I love history. It’s my favourite lesson.
Daming’s uncle likes reading and he reads lots of books and magazines. His favourite book is Harry Potter. He likes films and he often goes to the cinema. He doesn’t like football. Daming’s mother likes candy. She never goes to the cinema, and she doesn’t like table tennis or basketball. She likes clothes and she usually wears silk shirts. She never wears jeans or trainers. Tony’s sister likes music. She plays the piano and likes to sing. She often goes to concerts and she usually buys CDs by her favourite singers. Lingling’s father watches the football on television on Saturday and Sunday, but he never goes to a football match. His favourite team is Manchester United. He reads novels but he never goes to the cinema. Betty’s aunt and uncle live in the USA. Their favourite clothes are jeans and T-shirts. They usually wear trainers. They always listen to music and often go to concerts. They often watch TV. They don’t go to the cinema.
There are camels from Africa and Asia. This is an African camel. It lives in the desert and eats grass. It doesn’t often drink. There are elephants from Africa and India. This is an Asian elephant. It lives in India. In Asia, some elephants work in the forest. Elephants like water. The kangaroo comes from Australia. It’s Australian. The kangaroo lives in the grassland. It eats grass and leaves. It doesn’t eat meat. The monkey comes from South America. It’s South American. The monkey lives in the jungle and eats fruit. There are snakes in Asia, America, Africa, Australia and Europe. This snake comes from America. It eats meat. It doesn’t like water. This is a European wolf. It lives in the forest. It eats meat. It doesn’t eat vegetables.
这里有来自非洲和亚洲的骆驼。这是一匹非洲的骆驼。它生活在沙漠和草吃。它并不经常喝水。 这里有来自非洲和印度的大象。这是一头亚洲象,它生活在印度。在亚洲,一些大象的在森林中生活。大象喜欢水。
袋鼠来自澳大利亚。这是澳大利亚袋鼠,袋鼠生活在草原。它吃青草和树叶,它不吃肉。 猴子来自南美洲,它是南美的。猴生活在丛林中,它们吃水果。
这里有亚洲,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欧洲的蛇。这蛇是来自美国,它吃肉食,它不喜欢水。 这是一匹欧洲狼,它生活在森林中,它吃肉,不吃蔬菜。
P60 Lingling: How do I write my homework on the computer? Daming: First, open a new document. So, use the mouse and click “new document”. Lingling: What’s the mouse? Is this it? Daming: Yes. Next, you write your homework in the new document. Use the keyboard. Lingling: What do I do next? How do I save the document? Daming: You click “save”, and write a name for it. Lingling: Where do I write the name? Daming: Write it in the box. OK, then click “save” again. Lingling: OK. Finally, how do I print it? Daming: Click “print” and “OK” Lingling: Where’s the printer? Daming: It’s behind you!
玲玲:我怎样在电脑上写我的作业?
大明:首先,要打开一个新文件。所以,用鼠标点击“新文件”。 玲玲:什么是鼠标?是它吗?
大明:是的。接着,你在新文件夹里写你的作业。用键盘。 玲玲:我接下来做什么?我怎样保存文件? 大明:你点击“保存”,为它写一个名字。 玲玲:我能在哪里写名字?
大明:写它在方框里。确定,然后再一次点击“保存”。 玲玲: 好了,完成。我怎样才能打印它? 大明:点击“打印”和“确定”。 玲玲:打印机在哪? 大明:它在你后边! P62 “I usually play games and I download music from the Internet. I don’t send emails.” Satoshi, Tokyo “Two or three in the evening. Our grandchildren live in Australia and we don’t often see them. So we send emails and photos.” Panos and Elena, Athens “Yes, I’m a teacher, and I use my laptop for my lessons. I also get information for my lessons on the Internet. I don’t play games on it.” Xiao Mei, Shanghai “我经常从网上玩游戏和下载音乐。我不发邮件。” 日本,东京。
“两个或三个在晚上。我们的孙子住在澳大利亚,我们不经常看见他们。所以,我们发送邮件和照片。” 帕诺斯和艾琳娜,雅典。
人教版英语八上课件范文第3篇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新闻两则
讲课人:王莉莉
班级:八七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老王
讲课人:张玲辉
班级:八二
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小组交流体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中国石拱桥 讲课人:田淑辉
班级:八一 听课时间:上午第二节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
名称
位置
修建年月
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结构特征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明白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生也能够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是没有将说明文的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不说是遗憾。后来与老师交流得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诗四首
讲课人:董海壮
班级:八三
听课时间:下午第二节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
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三、研读与赏析。
四、齐背课文
【评:从一点切入诗歌的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学的也很轻松,老师教的也很轻松。。最后回归到主题的提炼上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藤野先生
讲课人:王娟
班级:八五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1、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
2、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
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评: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是很困难。老师将文章的线索在第一课时就提出来。的确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适当的资料补充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活跃了气氛,增长了见闻,提高教学效果。】
科目:语文 内容:列夫•托尔斯泰 讲课人:苗丛锐 班级:八四 听课时间:上午第三节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二、整体感知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读文本
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3)面部特征:外貌丑陋
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长相:普通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四、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人教版英语八上课件范文第4篇
【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散步》。
本单元的各篇课文,从内容主体来看,都在表现亲情,属于“亲情单元”。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刚上初中不久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切近,平易。
《散步》这篇课文则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但是这篇文章并不仅限于亲情,还可以读出其他丰厚的内涵,有生命的轮回或延续的感慨,人生的选择,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等。
【学情分析】
1、我的学生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加之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感受比较少。因此,这篇课文的学习对学生的亲情教育特别的重要。
2、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学习,孩子们基本掌握了朗读及分析人物情感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感受和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的亲情体验,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并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4、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亲情故事,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设计意图:根据部编语文教材的设计理念及本单元的单元要求:
一是语文课程要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设置了目标二和目标四;
二是语文课程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设置了目标目标一和目标三。
课时计划:两课时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部编教材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特点及本篇课文的重要地位,我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定位在朗读上,力图让学生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提高语文素养。同时采用情境创设、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2、学法
先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感受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人性美。然后学生在朗读中小结课文,情感得到升华,最后学生进行课外写作,寻找身边浓浓的亲情。
【资源运用】
1、利用范读进行朗读指导,利用电子白板呈现朗读要求,为突破教学重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朗读课文时播放背景音乐,进行情感渲染;
3、利用电子白板呈现重点讨论的问题,一是节省时间,二是易于学生把握,讨论。突破第一个教学重点;
4、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对称的语句,指导学生朗读,非常直观,突破第三个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听范读、整体把握语气、节奏
2、学生集体朗读。
朗读要求:
揣摩朗读的语气节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学生再朗读。
朗读要求:揣摩并努力读出全文的感情基调,读准文章的语气、节奏。
4、学生自由谈:
a、学生简单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b、谈谈自己对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最深,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1、部编教材的体系结构安排,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每册书六个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语文能力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与训练加以落实,在七年级至九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七年级以培养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
从本单元的阅读技巧的角度来看,本单元继续训练朗读技能。训练重点在于情景再现和把握情感基调。因此在这篇课文的设计当中,注重各种角度的朗读。有示范的感染学生反复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不断调动内心感受,不断打磨语言技巧。
所以,在这一过程我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2、本文叙事单纯,脉络清晰,所以,不需要在文章表层信息上花费过多时间但基于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及基础,因此我在课堂上还是有必要让学生简单的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最深,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三、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文章中人物的语气语调,努力体会任务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四人一组交流下面问题:
1、面对散步分歧,我做出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结尾说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如何理解这个结尾?
3、你从文章中读出了哪些情感?小组交流,并朗读具体的文段。
4、本文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感受和理解课文中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的亲情体验,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最后归纳出文章的写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而且问题设计少而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这一环节采用鉴赏的方法仔细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1、同学们朗读写景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2、课文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画出并朗读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品读课文,加深体会
朗读指导:
1、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设计意图:
通过最后的朗读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本文中所表达的多种思想感情,体会文章流露的浓浓的人性美、语言美,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八)、课后作业:
1、寻找身边的亲情围绕“亲情”的写200字左右的短文。
2、围绕本文的内容,将本文写成一首诗。
3、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
1、作业一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生活中的亲情故事,感受温暖的亲情;
2、作业二的设计旨在给学生布置创造性的作业,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深化本篇课文的学习。
人教版英语八上课件范文第5篇
17. 洋务派中央代表恭亲王奕,地方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8. 康有为、梁启超上书光绪帝。 19. 康有为、梁启创办《万国公报》。
20. 谭嗣同“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成立兴中会,同盟会。 22. 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3. 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24.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5.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6. 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27. 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28. 北伐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9. 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领导叶挺。
30. 周恩来、贺龙、朱德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31.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2. 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
33.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地位。
34. 博古、李德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35.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36. 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抗日。 37. 嫩江大桥之战抗日将领马占山。
38. 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39. 刘长春是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40. 国民党李宗仁指挥取得台儿庄大捷。 41. 八路军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42. 抗日战争时期,加拿大的白求恩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救死扶伤,牺牲在中国。 43. 毛泽东、蒋介石重庆谈判。 44. 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 45. 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
46.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发起淮海战役。 47. 国民党总司令傅作义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48. 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49.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50.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51. 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代表人物魏源和严复。
52.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53. 魏源写成《天演论》。 54. 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 55. 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 56. 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57.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58. 郭沫若创作历史剧《屈原》。
人教版英语八上课件范文第6篇
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阻遏 (2)阻隔 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5.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7.不能。因为扬中等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占领”一词;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一词;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一词。
8.略(要求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2 芦 花 荡 1.(1)提 (2) 趴 (3) 疟 (4) 噤 (5) 蹿 (6) 仄
2.(1) 滴 落 (2) 浮 动 (3)飘撒
3.(1)说的话做不到,让人笑话。 (2) 慌慌张张,不 知 怎 么 办 才 好。
4.老头子设计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5.不能去掉。这是老头子机智的表现。他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使敌人误以为他是偶然闯到这里的,为下面的战斗作准备。
6.写出了老头子撑船技术娴熟,镇定自若的特点。
7.略(要能体现老头子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日本鬼子的强烈仇恨。)
8.示例:水生嫂是一个勤劳淳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
3 蜡 烛 1.(1)犾ì (2)犼犻à狀 (3)犼ū (4)狕犺狌ó
2.(1) 声 生 (2) 斜 邪 (3)由 尤
3.(1)精疲力竭 (2)永垂不朽
4.(1) (2):
5.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6.不能。“摸出”与后面的“揣在怀里”相呼应,说明老 妇 人 非 常 珍 惜 这 支 蜡 烛,把 它 藏 得 很 深,只 能 用 手 摸 索 着 拿 出 来。
7.略(对内心活动有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8.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烈士一份最珍贵、最诚挚的情感。
9.示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和神旺气足。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1)振
震
(2) 像
象
(3) 废
费
2. (1)推 重
(2) 推 让
(3) 推 崇 (4)推荐
3.法国 雨果 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
4.略(语句通顺,句子连贯,必须用上规定的三个词语。)
5.指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
6.示例:笑里藏刀两强盗。
7.运用反语揭露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和洗劫,活画出英法联军虚伪的嘴脸。
8.站在人民的立场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同时表明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人民对中国是友好的。9.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如12生肖铜头像。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10月18日、19日,侵华英军头目额尔金为掩盖抢劫掳掠罪行,下令米启尔骑兵团3500人在园内四处点燃罪恶的大火,圆明园顿时成为一片火海。(所谈感受能发自肺腑即可。)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1.(1)戮 (2)谬 (3)健
2.(1)计 纪 (2) 题 提 (3)刻 克
3.如果 甚至/也 那么
4.(1) 刀 (2) 弓 (3) 枪 (4)剑
5.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没有忘记历史,这又是美丽的。而纳粹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这又是何等荒谬。
6.包含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包含 着 南 斯 拉 夫 人 对 纳 粹 强 盗 的 控 诉,对 暴 力 的 反 抗,对 自 由 的 执著。
7.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
8.表明善良的南斯拉夫人民心 中 没 有复仇的欲望,只有正义的呼声;表达了他们希望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的愿望。
9.略(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即可。)
单元复习 1.(1)蹿 蹿 仄 (2) 窖 揣 藏
2.(1) 忠 衷 (2) 安 按 (3)忌 纪
3.(1)溃退 (2)富丽堂皇
4.(1)“智慧”改为“聪明”。 (2)删去“的原因”或“的结果”。(3)删去“使”。
5.示例:中国队首场世界杯热身赛战平/中韩足球世界杯热身赛握手言和6.(1)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2)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7.示例:吹散人间的阴霾 春雨 滋润世间的万物
8.①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②惟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9.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一次收留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渴望和平。(意思对即可。)
10.镇定,坚强,善良,勇敢。
1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冒险再次到女主人家避 难;女 主 人 在 丈 夫 因 救 助 安 道 特 而 遭 枪 杀 后,冒 险 再 次 将 他 藏 起来。
12.(1)向 (2)戏弄 (3) 喜 欢
13. 点 燃 蜡 烛 照 明,与 摸 黑 走 路 相 比,哪 个 更 好呢?
14.担心自己年纪太大。
15.略(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16.略
第二单元6 阿长与《三海经》1.(1)憎 (2)惶 (3)琐 (4)诘 (5)惮 (6)拙
2.(1)归 规 (2)侧 测(3)霜 孀
3.(1)模拟细碎的说话声。 (2)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4.周树人 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为了写明“我”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 经》的。 6. 表 现 了“我”喜 出 望 外 的 心 情。
7.《山 海经》是“我”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书,又是没有文化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
8.示例:长妈妈,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能写出“我”的感激、惊喜即可。)
9.略(想像要符合阿长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环境。)
7 背 影1.(1)差 (2)藉 (3)拭 (4)屑 (5)颓 (6) 箸
2.(1) 得体。 (2)愚蠢,不懂事。
3.(1)惨淡 (2)嘱托
4.朱自清 春
5.写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同时可与父亲给“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
6.十分精细地刻画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起始动作,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
7.(1)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而不放心。 (2)见父亲行动不方便,怕父亲摔倒。
8.“等”、“再”表现了“我”一直关注着父亲的背影,体现了深切的依恋之情;父亲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泪,所以“又”不能少。
9.略[提示:写时要注意“细节”两字,突出用描写(如动作、外貌、语言等)来表现父爱或母爱。]
8 台 阶1.(1)淋 踩 (2)槛 跤 (3)掺 砌
2.(1) 载 栽 (2) 夸 垮
3.(1)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 (2)微小得不值得一提。 (3)指人很多的公共场所。
4.(1)宽敞(2)烦躁
5.台阶低,意 味 着 经济 地 位 低,父 亲 由 此 形 成 了 自 卑 心 理。这 种 自 卑 心 理 长 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他反而觉得不习惯,不对劲。
6.“我”去接父亲 的 扁担,父亲以为“我”觉得他老了,他觉得自己挑担水没有任何问题,所以粗暴地推开了“我”。这反映了他好胜、不服老的性格。
7. 父 亲 干了 一 辈 子,劳 动 就 是 生 命,在 他 的 精 神 世 界 中,劳 动 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会“若有所失”。8.略(可以认为值得,也可以认为不值得,言之有理即可。)
9.略(内容应该真实,抓住 动 作、表情、语言等来写。)
9 老 王1.(1)僻 (2) 缔
(3) 胀
(4) 滞
(5) 怍
(6) 髅
2. (1) 规矩,不 惹 事。 (2)为人忠厚诚信。
3.(1) 荒僻 (2) 取缔 (3) 降格
4.杨 绛
围 城 5.不好。用“镶嵌”能更鲜明地突出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6.目的是为了感谢“我们”一家对他多年来的关怀和照顾。说明老王是个知恩图报的善良人。
7.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 者,关 注 他 们 的 命 运,让 他 们 也 过 上 好 日 子,帮 助 改 善 他 们 的 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8.略(想像要符合老王当时的身体状况。)
9.略(能写出人物的善良和自己的感悟即可。)
10 信 客1.(1)蹋 (2)伎 (3) 灼 (4) 唁 (5) 沛 (6) 誉
2.(1) 淘 啕 (2)陪 赔 (3)拨 拔
3.(1)形容人谈吐文雅。 (2)没有职业在家闲着。 (3) 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4.余秋雨
文 化 苦旅
5.“羡 慕”、“嫉 妒”的 是 乡 民 们 从 未 见 过 的 稀 罕 物品;“轻蔑”、“嘲笑”的是乡民们见多了不以为奇的物品。
6.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7.四乡外出谋生的人,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的肩上,做信客,即使受再大的委屈,也要为乡亲服务。
8.这位信客集善良、忠厚、宽容、理解、诚信等美德于一身,竭诚为乡亲服务,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为人们排忧解难,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也不放在心上,是一位真正值得信赖的信客。
9.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 在 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 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应以救人为先。
单元复习1.(1)诘 (2) 缔 (3) 跚 (4) 怍 (5) 躁 (6) 尴 2.(1) 狼 藉
(2)惨 淡 (3)颓唐
3.(1)微不足道 (2) 大庭广众
4.(1) 孤帆天际看 平海夕漫漫 (2)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5.示例:某某的实力很强,他本来有条件夺冠,我为他的失误感到惋惜。至于夺冠,是我多年付出的回报,很高兴。(首先要表达对对手的尊敬,然后再表达夺冠后的喜悦。)
6.示例:幸 福 是 老 师 一 句 鼓 励 的 话 语/幸 福 是 妈 妈 一 句 温 暖 的 安 慰 (注 意 句式 应相同。)
7.第一次“我的眼睛就湿润了”是因为“我”被桂花的风格所感动;第二次“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是因为“我们”被老人默默行善的精神所感动。
8.为下文写人作铺垫。
9.以“暗香”为题,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既赞美了桂花暗暗飘香毫不张扬的品质,更歌颂了那些像桂花一样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10.如“应该学会关爱别人”、“做了好事无须张扬”等。(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可。)
11.(1)带兵 (2) 恰逢 (3) 几 乎 (4)常 常
12.C
13.(1)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2)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像这样每天说千百遍,而且只是这六个字。
14.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而 他 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知识,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15.略
第三单元11 中国石拱桥1.(1)狓犻á狅 (2)犾ì (3)犮犺â狀 (4)狓犻à狅
2.(1)巧妙到没有可以相比的。 (2)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3) 十分推重,给以很高的评价。
3.(1) 不但 而且 (2) 不但 而且
4.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5.不能删。“约”表示大概,说明桥并非正好8米;“几乎”表示估计,说明并非完全与河面平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 石 拱 联 成 一 个 整 体。
7. 说 明 卢 沟 桥 在 历 史 上 很 早 就 闻 名世界。
8.商桥、连心桥、书桥等。其中的“桥”是联结、沟通的意思。
12 桥 之 美1.(1)销 (2) 介 (3) 谱 (4) 驻
(5) 孕
(6) 瞻
2.(1) 破 坏人 的 兴 致。 (2)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B
4.(1)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2)北宋
张择端
5.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王勃《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宋之问《灵隐寺》)/隐隐飞桥隔野烟,石 矶 西畔 问 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6.乌 镇 石 桥:开 阔。/江 南 乡 间石桥:诗意。/长桥:有生命。/风雨桥:悠闲。
7.运 用 了 拟 人 的 手 法,把 无 生 命 的 苇 丛 生 命化、人格化,使苇丛显得更有生机、更有活力,同时也突出了石桥给人的美好感受。
8.写出了桥孔之多,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能使人体会酣畅淋漓的满足之感,更具体地说明了长桥之美。
9.写出了画家和摄影师们在桥上极力寻找、争抢好的创作视角的场景,表现了桥对于欣赏美景的重要作用。
10.杭州西湖断桥的故事:白娘子与许仙相识于断桥,同舟归城,借伞 定 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13 苏州园林1.(1)狓狌ā狀 (2)犺â (3)犾ò狌 (4)犾狌á狀 (5)犮犺â狀 (6)狕犺ē狀
2.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3.(1)因地制宜 (2)别具匠心
4.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多 收 了 三五斗
5.为了取得一幅画的效果。
6.(1)具有创造性的成果,有新意,能给人带来 愉悦的美感 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2)花树因花时相同,而造成有的季节 没 有 任 何 花树 开 花 的 悲 凉 局 面
7.一 种 是“把 池 沼 作 为 全 园 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一种是水面成河道模样,则安排小桥,布置湖石或种花草。
8.(1)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鱼戏莲叶间”。
9.如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14 故宫博物院1.(1)湛 (2) 矫 (3) 磬 (4) 迥 (5) 绚 (6) 銮
2.(1) 矗 立 (2) 接 见 (3)掩映
3.(1)改为:故宫 建 筑 群 规 模 宏 大 壮 丽,建 筑 精 美,布 局 统 一 (2) 改为:重 重 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
4.示例:龙飞凤舞
龙蟠虎踞
龙潭虎穴
画龙点睛
望子成龙 龙吟虎啸
5.说明太和殿高大、宽敞、面积大,雄伟壮丽。
6.建筑 精 美,彩 画 绚 丽。
7.端坐。威严。
8.因为太和殿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此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
9.略(反对故宫留星巴克者可从“给故宫乃至中国带来了形象上的损害”方面考虑;支持者可从“方便游客”角度阐述。)
15 说 “屏”1.(1)擅 (2)帷 (3)憩
2.(1)缓冲 (2)显露
3.C
4.汤显祖 杜丽娘 柳梦梅 关汉卿 窦 娥 冤
5.“帘”的 诗 情 画 意,变 化 无 端,“帘”所 起 的 “隔”的 作 用,关于“帘”的韵事,各种“帘”的不同美感。
6.赞叹帘对于建筑装饰的重要意义,即使是设计大师也很看重;同时也 指 出 了 贝 聿 铭 对中 国 文 化 的 深 厚 感 情。
7. 喜 爱、向 往 和 赞 赏 之 情。
8.多处引用古诗词,使文章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同时也使作为传统文化器具的“帘”更加富有文化内蕴。
9.如秦观的《浣溪沙》既写到了屏也写到了帘:“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单元复习1.(1)驻 (2)纳 销 (3) 迥
缀
2.C
3.A
4.(1)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2)浮云游子意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4)示例: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5.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所以鉴赏园林不能错过苏州园林。
6.示例:寒冬里看到春光 痛苦中看到幸福
7.宏伟、壮观,布局严密、协调,富于艺术魅力。
8.(1)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镜廊制造的优美的景观带给人的美好、奇妙的感觉。 (2)运用数字说明和对比说明,写出了到凡尔赛宫来的各国游人络绎不绝。
9.没有离题。写大花园的美景正是为了表现凡尔赛宫不仅正宫宏伟、壮观,连外部环境也非同一般,更加突出了凡尔赛宫的独特魅力。
10.表现了凡尔赛宫不仅建筑、装饰吸引人,它在历史上还具有特殊的地位、重要的意义。
11.(1)美景 (2) 旅店 (3)适逢 (4)终于
12.B
13.(1)遗憾的是我不是你的同族长辈,否则要像父亲教育儿子一样训斥你。 (2) 你 自 以 为 有才 学,如 此 高 傲 地 对 人,你 以 为 中 了 个 进 士 就 到 顶 了 吗?
14.萧颖士是一个恃才傲物、没有修养的人。
15.略
第四单元16 大自然的语言1.(1)孕 (2)匿 (3) 萌 (4) 翩 (5) 融 (6) 莺
2.(1)文中指各种花一个接一个开放。 (2)文中指春、夏、秋、冬,不断循环。
3.B
4.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5.(1)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2)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 空 气 便 向 低 处 流。
6. 不 能。因 为 这 几 段 文 字 是 按 照 由 主 到次(或由空间到时间)的顺序来写的。
7.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
8.示例:树木抽青,表明初春来临。
17 奇妙的克隆1.(1)胚 (2)蜍 (3) 泌 (4) 匐 (5) 栖 (6) 椎 (7) 衍 (8) 濒
2.(1)共 供 (2)积 集
3.(1)相安无事 (2)难能可贵
4.B
5.①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②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③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6.形象地说明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好处。
7.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思考:①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② 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理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③ 科学的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不求有统一的答案。)
8.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及人类对克隆的思考。
9.略(要有明确的观点,并自圆其说。)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1)骸 (2)褶 (3) 溯 (4) 劫 (5) 壳 (6) 汐
2.(1) 分裂 (2)撞击
3.(1)置之不理 (2)一无所知
4.(1)所以 (2)而且
5.指有巨大能量和破坏力的流星雨的撞击。
6.①巨大的流星雨引发的自然灾难;②战争、火山爆发和地 震。
7.说明了流星雨有巨大的能量和破坏力这个特点。
8.① 考古的最新发现证实,巨大的流星雨引发的洪水和绵延几千里的森林大火,使当时地球上最先进的文明毁于一旦;② 地理研究方面没有找到相关的地震或者火山爆发的有力证据;③ 维克特 克拉博的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种理论。
9.示例:①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②进行科学研究,需要艰苦的努力。
19 生物入侵者1.(1)劫 (2)栖 (3) 斓 (4) 咎 (5) 竞 (6) 衷
2.(1)文中指夏威夷岛上的鸟类注定要遭受灾祸,想逃也逃不脱。 (2)文中指蛇、蜥蜴、山猫等盘踞山林。
3.A
4.(1)鸠 鹊 (2)李 桃 (3)螳螂 黄雀 (4) 小鱼吃虾米
5.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破坏该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生物。
6.“前者”指来自亚洲的天牛,“后者”指来自南美的红蚂蚁。
7.更具体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和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大。
8.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9.略
20 落日的幻觉1.(1)遐 (2)绮 (3)殷 (4)绚
2.C
3.(1) 陈情表
太阳快要落山了 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2) 李商隐 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 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4.(1)天空中现出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2)太阳变扁。
5.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人眼的叠合效应。
6.(1)“以上”表示 范围,准确地说明紫色光被散射高于红色光的倍数。 (2)用比喻说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落时太阳的形状。
7.运用数字精确地说明了折射的形成原因,以及折射使落日呈现的形状。
8.比如古诗“长河落日圆”,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等。
单元复习1.C
2.D
3.(1)萌发 (2) 取代 (3) 撞击
4.C
5.(1)云外一声鸡 (2)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3)夜阑卧听风吹雨
6.语言表达不清楚 写作目的不明确
7.略(围绕“技术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谈即可。)
8.表明森林资源告急,前景令人忧虑,同时告诫我们要保护森林。
9.“依旧”强调了砍 伐 者 顽 固 不 化 以 及 拯 救 森 林 工 作 的 艰 巨 性。“依 然”强 调 绿 色 运 动的 长 期性。
10.好。①拟人化手法突出森林资源破坏惨重,“哭泣”更是对砍伐者的无言控 诉;② 设下悬念,引起下文。
11.(1)才 (2)吃饭 (3) 就 (4) 拜访
12.C
13.(1)有个副将用一千两银子买了一座玉制的钟,听说彭雪琴到了,急忙捧着往里跑,慌乱中玉钟“砰”地掉到地上。(2)他吩咐开饭,桌上是自己园里种出来的蔬菜,中间仅放一盘肉罢了。
14.他 出访时穿平民衣 服;面 对 山 珍 海 味 不 下 箸;穿 破 的 粗 绸 衣;下 级 撤 去 华 贵 物 品 才 敢 接待 他。 15.略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1.(1)感到惊异 (2) 类 (3) 交 错 相 通 (4) 从 前 的、旧 的
(5) 到
(6)渡 口
2.(1)作为 对、向 (2) 于 是、就
竟 然 (3) 寻 找
不 久 (4) 做 标 记
所 做的 标 记
3.(1)夹岸数百步 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示例:(1)人面桃花相映红 (2)报与桃花一处开 (3)山寺桃花始盛开
5.(1)沿着 扶 (2)都 并/咸 (3) 邀请 延
6.(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7.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中安宁、和平、幸福的生活。
8.世外桃源。现在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9.略(可以从景物描写、人物神态、精神面貌等方面入手。)
22 短文两篇1.(1)馨 (2) 牍
(3) 淤
(4) 蔓
(5) 亵
(6) 濯
2. (1) 出名
(2) 这(3)大 (4)立 (5)应当 (6)多
3.(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示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 雕 饰。/江 南 可 采莲,莲叶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 碧,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5.(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 能 贴 近 去 玩 弄 啊。 (2) 对 于 牡 丹 的 爱,那 当 然 是 有 很 多 的 人了。
6.“爱莲”这一主观感受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7.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种种美德,以 孤 傲 清 高的 赏 菊 者 和 追 名 逐 利 的 赏 牡 丹 者 衬 托 爱 莲 的 作 者。通 过衬托,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8.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等。(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即可。)
9.略(可以抓住动词“上”、“入”和颜色“绿”、“青”展开描述。)
23 核 舟 记1.(1)顺着、就着 (2) 赠
(3) 满
(4) 挑 选
2. (1) 诎屈
(2)衡横
(3)甫父 (4)有又
3.(1) 幅 (2) 根 (3) 个 (4) 扇
4.明 魏学
张 潮 虞初新志
5.(1)大约 (2)靠近 (3)像 (4) 举 (5) 平 (6) 清楚明白
6.(1)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 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7.说 明 雕 刻 技 术 的 娴 熟 高 超。
8. 体 积 小、内 容 多、技艺巧。
9.略(仔细观察,按照一定顺序介绍即可。)
24 大道之行也1.(1)职业、职守 (2)憎恶 (3)兴起 (4) 这
2.B
3.(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男有分,女有归。(3) 外户而不闭。
4.鳏寡孤独 谋闭不兴
5.(1)通“举”,选拔 (2)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6.(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 (2)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7.有三个 基 本特 征:人 人 都 能 受 到 全 社 会 的 关 爱;人 人 都 能 安 居 乐 业;货 尽 其 用,人 尽 其 力。
8.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 女 衣 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本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9.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写即可。)
25 杜甫诗三首1.(1)眦 (2)溅 (3) 逾 (4) 戍 (5) 妪 (6) 咽 2.(1)指天地、大自然 (2)信 (3)心胸摇荡 (4)简直
3.诗圣 诗史 新安吏 潼关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1)逃跑 (2)还能够 (3)完结 (4)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6.多么。加强感情色彩,渲染出县吏的横蛮和怒气、老妇的悲苦和无奈。
7.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8.示例:一夜之间,经此巨变,客人你走时只有我老头儿送行了。战争让我们 家 四 口卷进去了,凄苦悲愤,向谁说呢?(要结合当时的情景去揣摩想像,言之有 理 即 可。)
9.示例:1)握一支粉笔,授孔孟 老 庄 学 问。 (2) 郭 沫 若 向 往 光 明 勾 画 天 上 街 市。 (3) 春 风 送 暖柳先舒。
单元复习1.(1)计划 (2) 亲 近 而 不 庄 重 (3) 少 (4) 零 数 (5) 靠 近 (6) 眼 角
2.(1)要,通“邀”,邀请。 (2)诎,同“屈”,弯曲。 3.(1)交错相通 运输事业 (2)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3)不要说,不必说 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4.C
5.(1)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6.杜甫 唐朝 7.(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 孔 子 说:有 什么简陋的呢?
8.①陋室幽雅动人的景色;②往来人物的博学;③主人生活的高雅;④主人抱负的远大。
9.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
10.略(可以同意,可以不同意,言之有理即可。)
11.(1)距离 (2) 到 (3) 左右 (4) 恰 巧,适逢
12.(1)那些人家都各自赠送了食物给他,他自己背着这些食物回家。(2)那时候已经万念皆空,心都像已经死掉了一样。
13.①物质(客观)方面的原因:井底气温比较温暖,有食物充饥、水果解渴;②精神(主观)方面的原因:心里只想着家中老母亲需要奉养,这一信念支撑着他。
14.他是个有孝心、有毅 力 的 人。启 示:做 人 要 有 孝 心。(或:做 任 何 事 都 要 有 信 念,坚 持 不懈。)
15. “欲”字 用了 拟 人 化 的 手 法,写 出 了 花 朵 摇 曳 多 姿 的 动 感,把 花 朵 写 活 了。
16.表达了作者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17.略(横线上可以填“才学、品格、善 良 等”词语,可以通过叙述故事来体现,也可以围绕中心,旁征博引来阐述。)
第六单元
26 三 峡1.A
2.(1)毫无 (2)太阳 (3) 有时 (4) 白色的急流 (5) 很、非常 (6)消失
3.C
4.(1)猿鸣三声泪沾裳 (2)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3)郦道元 水经注
5.C
6.(1)(白帝城和江陵)两地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悬泉和瀑布,在山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有很 多 趣味。
7.秋季。霜、寒、肃。 8.夏季:迅猛湍急。春冬:秀丽奇绝。
9.略(提示:抓住景物特点,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描写。)
27 短文两篇1.B
2.(1)交相辉映 (2)四季 (3)消散 (4)高兴的样子 (5)共同、一起 (6)交错纵横
3.(1)清流见底 五色交辉 (2)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3) 陶弘景
苏轼 东坡志林
4.略
5.(1) 考虑、想到 (2) 只是
6.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纵横
交叉,原 来 是绿 竹 和 翠 柏 的 影 子。
7. 示 例:赏 月 的 欣 喜、漫 步 的闲适,贬谪的悲苦、人生的喟叹
8.示例: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②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③ 可 怜 九 月 初 三 夜,露 似 真 珠 月 似 弓。(白 居易《暮江吟》)④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9.① 和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②清冷的秋夜 里 凄凉 的 心 情。③ 对 自 然 景 物 由 衷 的 热 爱。④ 处 境 孤 独,但 顽 强 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
28 观 潮1.C
2.(1)农历十六日 (2)几乎,将近 (3)穷尽 (4)踩 (5)一点也不能 (6)去,往
3.D
4.C
5.(1)画着文彩 (2)岸边
6.(1)(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忽隐忽现。 (2)饮食和各种货物的价钱都比平常加倍的高。
7.表现了吴中健儿弄潮表演技艺超凡。
8.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9.特点:气势大,壮阔,激烈汹涌,江水泛白。
29 湖心亭看雪1.C
2.D
3.张岱 陶 庵 梦 忆
西 湖 梦 寻
4.示 例: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谁 家 新燕啄春泥/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5.(1)这 (2)全,都 (3)酒杯 (4)客居
6.(1)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7.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8.恰当。如此大雪天竟独去湖心亭,足见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水 之 乐,痴 迷 于 世 俗 之 外 的 雅 情 雅 致。
9.(1) ① ⑤ ⑦ (2) ② ⑥ (3)③ (4)④
30 诗 四 首1.(1)扛着 (2)只要 (3) 飘飞的蓬草 (4) 爱 (5) 缓慢 (6) 登楼
2.(1)白头吊古风霜里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3.(1)王昌龄 (2)陶渊明
4.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5.“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 溢 着 诗 人 心 情 的 愉 快 和 归 隐 的 自 豪。
6. 按 照 自 己 的 意 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7.①“更”是“再”的意 思,写 出 了 诗人 要 友 人 多 喝 一 杯 又 一 杯,表 现 了 诗 人 对 朋 友 的 依 恋 之情。②一个“合”字,写出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繁茂,风光无限美好,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单元复习1.B
2.(1)这 (2)消散 (3)考虑 (4)画文彩 (5)几乎 (6)酒杯
3.A D
4.(1)长河落日圆 (2)江入大荒流 (3)水中藻、荇交横
5.(1)《陶庵梦忆》 《东坡志林》 (2)郦道元 陶渊明
6.略
7.(1)快 (2)延长
8.(1)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9.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10.(1)水流湍急。 (2) 江水澄澈,风光妩媚。 (3)猿鸣幽凄,山谷空旷。
11.A B
12.B
13.(1)你莫非是偷来欺骗我的吧?/你难道不是偷窃来欺骗我的吗? (2) 这不是你的钱,一定是上天赏赐给这位 贤 良的母亲养老 的。
14. 不 贪 财;正 义 不 徇 情;重 视 子 女 品 质 的 培 养。 15. 多、密。 16.写出了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黄莺自由自在地歌唱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因万紫千红的春花而流连忘返,心中充满无限欢乐的情感。
人教版英语八上课件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