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71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范文第1篇

授课内容 例3及试一试、教科书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 请你提出数学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 28+15=43 (米) 43×2=86 (米) (4)提问: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 (2)25×4=100(厘米) (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用四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指名回答,并订正。

2.用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各是多少厘米?

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五、作业

课本42页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范文第2篇

孙多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42页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四根棍子 刻度尺 教学过程 :

一 温 故

1你会填吗?(依照第一行填第一行)

3+1+3+1=8

3x2+1x2= 8

(3+ 1 )x2=8 2你会说吗?

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长方形的周长>

(1)(多媒体演示一段录像,最后定格在长方形的玻璃碑上)设置问题给这块玻璃向上铝合金边需要多长的材料?(长3米宽2米)

(2)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的特征和周长

二 知 新

1动手实践操作

请拿出你准备好的学具,你能摆出一个长方形吗并算出它的周长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肯定了同学们对题意理解得很清楚,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指导学生解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四种方法的方法,并用多媒体演示相关内容(方法一由老师先演示,其余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完成)

方法

1、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求周长。 【演示:周长=长+宽+长+宽】

方法2:长方形对边相等,用两条长加上两条宽,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长+宽+宽】

方法3:长方形对边相等,分别求出两个长和宽, 再相加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2+宽×2】

方法4:长方形对边相等,先求出一组长和宽的和, 再乘2求出周长。

【演示:周长=(长+宽)×2】

同学们已经总结了四种方法,用这四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都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通过引导同学们对四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肯定了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同时总结出简单且容易理解和应用的第四种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三 时 习 之

我会判断:

1、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

)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

)

3、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

我是计算小能手

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3+6)×2 =9×2 =18(厘米) (2+5)×2 =7×2 =14(厘米) 我会应用

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我会思考:

.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哪条路近些?

四.全课小结:

我学到了什么?长方形周长=(长+宽)×2

五.作业:课本47页第3题 六.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范文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并且能总结出它们的简便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由来,并且能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

3、 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难点:理解长方形何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由来,并且能够根据特定的条件求出其中的数量。

三、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练习单,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卡片。你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它们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光知道它们的名字可不算真正的认识哦,你能说说它们具体有什么特点吗?(指名回答) 生:长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角是直角,四边相等。 师:嗯,你回答得真好。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才算是真正认识。给你点赞!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长,谁能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周长就是边线一周的总长度。 师:那你猜猜这节课我们会学什么?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师:没错,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请你们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在练习单上完成以下任务: (1) 在练习单的相应位置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线; (2) 用尺子量一量边线各边的长度,并且标注在边线旁边。

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个长方形卡片的边线,它由几条边组成的?分别是多长? 生:它由四条边组成,长度分别是5厘米、5厘米、3厘米、3厘米。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请你在练习单上完成长方形卡片的周长计算。(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计算。)(给学生大约3分钟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完成得怎么样啦?现在先前后桌同学讨论,交流一下你的结果和方法。看看谁的计算方法最好。(1分钟后指名同学分享做法,可上讲台投影展示) 在学生作业展示的过程中进行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做法:3+5+3+5=16(厘米)

第二种做法:3×2+5×2=16(厘米)(或3+3+5++5=16(厘米)) 第三种做法:(3+5)×2=16(厘米)

其中第三种做法学生可能不易想到,可以借助课件动画进行演示。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先列式。你们知道这里的(3+5)是什么吗?对,是一组长+宽。那一组长+宽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这个长方形的边线有几组长+宽?所以两组长+宽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同意吗?反过来,周长的一半就是一

列式板书 组(长+宽)的长度。指导同学用手比划,一边比划一边说。)

师:所以我们可以给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总结出一个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谁能说说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指名回答)

生:因为两组长+宽就是长方形的周长,2个长+宽,就是长+宽的2倍。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你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其他能像某某一样这样说吗? 生: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同学们,你们算算正方形卡片的周长是多少?想想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

(两分钟后指名同学展示作业情况)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你的做法的?

做法一:3+3+3+3=12(厘米) 做法二:3×4=12(厘米)

提问:你为什么这样算?哪种方法更简单?

生:第二种做法更简单,因为有4个3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

师:同学们,也就是说正方形的4个边长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那我们可以归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和学生一起总结)

4、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简便了吗?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知识巩固与应用

1、《想想做做》第一题: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

2、思考题:

(1)

1、小明用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边长=周长÷4)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0米,长是3米。它的宽有多长? (一组(长+宽)的长度是周长的一半。)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的吗?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卡片的周长:

正方形卡片的周长: 第一种做法:3+5+3+5=16(厘米)3×4=12(厘米)

第二种做法:3×2+5×2=16(厘米)

正方形的边线长由4条长度 第三种做法:(3+5)×2=16(厘米)

相等的边组成,所以它的周长 长方形的边线长由两组(长+宽)组成,

是边长的4倍。 所以它的周长是(长+宽)的2倍。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范文第4篇

1、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思维概括能力。

3、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课件、答题纸、直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卡片:①指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②提问:什么是周长?

2、观察卡片上的第三个图形(长方形),完成填空题。

3、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指名回答。

二、 探究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方法一: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方法二: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长×2+宽×2 方法三: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 新授例4;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信息;

2、四人以小组探究计算方法;

3、交流汇报,师板书。

三、 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用自制的长方形算周长。

2、动手操作:量一量课桌面、课本封面、板凳面等的长和宽,算算周长是多少?

四、思维拓展

王爷爷家有一块长5米,宽3米的菜地,菜地一面靠墙,王爷爷给菜地围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五、 课堂小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 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1(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例4 6+4+6+4=20(厘米)

6+6+4+4=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范文第5篇

教案背景:

本案例运用的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五册。《数学课程标准》中曾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在设计教案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得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动手操作中,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在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本课教学目标是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每名学生课前准备一张相同规格(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卡片。 教学课题: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章: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整节课围绕给两个花坛围上护栏展开教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能力目标: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过程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 情感目标: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具准备: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迷惑,并运用电教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新颖性,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周长?(如:本封面、凳子面、桌面等),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同桌摸一摸桌面的周长。

(二)、新授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三年级一班的花仙子小组这学期接受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管理学校门口的一个长8米,宽4米的大花坛。(出示花坛平面图)

2、由于花坛在校园外面,同学们担心这些美丽的鲜花被调皮的孩子和人们养的小狗等宠物损坏。同学们你能帮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们各抒己见)

3、同学们和花仙子小组想到一块去了。(出示情境图)

4、你还从图中都得到了哪些信息?

5、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对长方形花坛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可能有:(1)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2)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3)给长方形花坛围上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4)给长方形花坛围上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师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二、探索新知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教师选择学生所提问题的第(3)和第(4)个问题进行板书。

师:从你们所提的这两个问题中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思考一下怎样来解决?(也就是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先自己思考2分钟,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交流完成后,学生在练习本上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独立计算。

3、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老师发现不论是选择哪一个问题的同学,都是要先算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师: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组长把小组同学的做法汇总一下,看有几种不同的解答办法。

4、小组汇报,教师板书。 学生可能会想到的: (1)、8+4+8+4=24(米):把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是长方形的周长。 (2)、8×2+4×2=24(米):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 (3)、(8+4)×2=24(米):先算一条宽和一条长的长度,还有一组长和宽所以乘以2,长和宽相加的和乘以2。板书:周长=(长+宽)×2

(用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两组“长+宽”)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分别让用这几种方法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第3种方法交流完后,师问:“谁听明白了?”“你听明白了?你来告诉一下大家。”再次巩固强调,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几种算法,进行算法优化:前两种算法都是经过了三步运算,而第一种算法只要两步计算就可以了。

师生总结: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长+宽)×2 或 长×2+宽×2任意一种方法都可以。

6、师:从上面的三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方法,里面都共同有的是什么数?生:8和4。

师:8和4分别是长方形的哪一部分?生:长和宽。 师:思考一下假如我们要求教室地面的周长,首先要量出教室的哪部分?生:教室的长和宽。

师:也就是要想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它的长和宽。

7、花坛的周长算出来了,如果选8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交流。(师板书)

8、练习:

师:学会了吗?(学会了)这么自信?

(1)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长11米,宽9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你能用刚刚学过的知识求出水池的周长吗?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师:刚才用了这几种方法都算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老师发现一位同学算的最快,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整十数相乘,提高做题效率。)

(2)一个长10米,宽3米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师:用这几种方法来做第(2)个题都很简单,有时要根据数字的特点来选择计算的方法。

【2】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师:学校还有一个正方形花坛,也要围上护栏,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独立解答,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可能会想到的:

7+7+7+7=28(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加起来是长方形的周长。 (7+7)×2=28(米)先算两个临边的和,还有这样的一组邻边,所以再乘以2。

7×4=28 (米)

周长=边长×4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用7×4呢?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谁听懂了,再指名回答,进一步巩固强化。 师:用边长乘4,就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边长×4

3、师:通过上面的几种计算方法可以看出,要想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正方形的边长)

4、那么给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呢?如果选9元一米的护栏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解决,全班交流。(师板书)

5、练习:

师:正方形的周长你会算了么?快速说出

(1)边长是9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2)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交流想法。

师:刚才我们不约而同的用了边长×4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看来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三、拓展练习

1、你能算出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60厘米)有一个和它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周长肯定也相同。用这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计算一下拼出图形的周长?学生上台演示汇报。

2、思考题:左侧边长是6厘米,底边长是8厘米,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交流想法和算法。

四、畅谈收获总结交流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五、板书设计

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8+4+8+4=24米 2×4+2×8=24米

2×(8+4)=24米

(长+宽)×2 24×8=192元

或:24×9=216(元) 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7+7+7+7=28米 (7+7)×2=28米

7×4=28米

边长×4 28×9=252元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决定采取何种方式和方法达到掌握教材内容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为此,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究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正因为如此,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掌握较好。在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就比较简单了,学生掌握很不错,对公式的掌握也很好。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范文第6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教具:软尺、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 活动一

⑴出示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说分别是什么图形。(多个同学回答) ⑵老师将着写图形镶上金边,放上照片送给大家。

⑶请同学帮老师镶上金边,说说你是怎么镶的,最省材料。为什么?

⑷找几名同学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镶上金边。 2.活动二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3.活动三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4.活动四

⑴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月牙形、五角星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拿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范文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范文第1篇授课内容 例3及试一试、教科书第41~42页。教学目标:1.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