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差异范文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差异范文第1篇
1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
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以教师为主导并且突出个别优秀学生的活动和思维,以此代替着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处在被动的状态。甚至个别教师依然实施陈旧的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也违背了新课改的观念,更违背了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同时,课堂教授内容忽视实质,有些教师对新课改下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实质理解不够,对情景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目的、动机、运用范围和过程没有认真的分析,认为一堂课中没有新型教学模式就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因此,生硬的把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穿插在课堂中,与课堂内容不搭边,导致课堂懒散随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和掌握讲授法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及其综合应用,并探求各种教学方式的适用性。注意教学方式的恰当选择与综合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我们知道,创新教育不存在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它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创造的过程,但是,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又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 [2]在研究教学方法中,我们应该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
2互动学习流于形式
从互动教学的课堂参与者来看,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分三种形式: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全体的互动以及教师与学生学习小组的互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更偏向与学生个体和学生全体的互动, 忽略了与学生学习小组的互动,因此导致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低下。同时,教师在互动过程中较多关注优等生,后进生受到冷落,使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也使很多不受关注的后进生没有自信从而放弃学业。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还不够尊重和理解学生,永远站在命令组织的一方,并没有真正的为学生考虑,使互动学习流于形式。例如,在“从抛物线定义引出的不变性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互动学习的热情。由于这节课是解析几何圆锥曲线内容结束以后设计的一节专题研究课,采用了局域网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3人为一小组利用计算机进行探讨,并分阶段组织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小组之间的交流、质疑与讨论。通过对图形操作,可以观察到有关“不变性”的结论,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结论。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不同的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和理解,来完成知识的完整建构。所以,互动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交流学习经验、提出学习想法、彼此取长补短等方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开展互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
3课堂各环节无层次感
差异教学的思想和宗旨应该是贯穿整个课堂的, 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更加没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样导致课堂教学毫无层次感和节奏感, 使很多对学习有困难的基础层学生没有掌握好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内容, 对学有学余力的竞赛层学生没有起到拔高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数学归纳法》复习课教学时,给那些没有准备的教师肯定就是满堂灌,讲到哪是哪。而有一位数学教师,给学生指出了在进行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应该注意的4个问题:
(1) 首先 , 重视问题重n=1或n=n0的命题形式,还需重视n=k+1与n=k时两种命题形式的差异与联系。
(2)其次 ,在证明中要突出n=k+1时命题成立对n=k时命题成立的“依赖性”。
(3)第三 ,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时 , 要重视n=k+1和n=k的结论变化的由来。
(4)最后 ,善于发现结论 ,掌握好常用发现结论的方法 ,如归纳法、特殊值法、讨论法等。
针对以上的四点问题, 教师为每点都配有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配合详细的板书,并在完成例题讲解后,迅速安排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边讲边练、重难点结合、由浅入深,把学生带入了课堂的节奏感中, 并各方面的照顾到了知识基础有差异的同学。
4结 语
数学课堂是高中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避免以上的误区发生,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总结、多一点学习。总之,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3],必须重视并改变基于差异教学下的课堂教学误区。
摘要: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高低,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新课改实施以来,数学课堂设计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学习能力、兴趣、状态等不同的学生时,教师只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在进行差异教学时,如何避免数学课堂中不必要的误区。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差异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对于高中物理实验而言,其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及步骤都十分复杂。所以,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若还一味的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往往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且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翻转课堂随之应运而生,其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翻转课堂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本文也将针对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物理实验室教学;应用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进入来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但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而且让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不错的改革,其主要体现在翻转课堂的深入。翻转课堂作为该时代中全新的教学方式,其在教学当中的深入不但能够改善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于高中生而言,物理实验教学是整个高中生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就现如今我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然而,翻轉课堂在其中的应用则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针对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将对翻转课堂带给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进行阐述,其次再对翻转课堂在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翻转课堂带给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改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其带给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翻转课堂在其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高中物理实验传统教学的方式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都是一味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显得十分的被动。而翻转课堂则不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充当的角色只是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并通过相互探讨解决问题。在翻转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学生自主分配的,这对于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二是重视知识的内化过程。相对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于:将传统教学的讲解部分转换到了课外,而传统教学放在课外的提问转换到了课内。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营造自主探究氛围,组织学生针对实验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三是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而言,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且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直接将知识点传输给学生,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有个差异,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利的影响。翻转课题在其中的应用则可以改善这一弊端,之所以这样说,其原因主要是,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及制定与自身相符合的学习进度,而且在遇到一些实验问题时,可以随时在线找教师解答。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由上述可见,翻转课堂带给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是非常多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针对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对其进行相关的阐述。一是教学前的翻转课堂应用。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前,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明确教学目标,录制教学视频。在教学视频的录制上可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其分别是:对实验原理的讲解,对实验设备及仪器使用方法的讲解,对数据处理方法的讲解。另外,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提出需要学生思考和学习的任务,这样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而且对于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例如:让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制仪器完成相应的物理实验等。二是课堂实验时的翻转课堂应用。想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在课堂之上,可从以下几点进行:(1)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所谓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其主要指的是,在课堂之上,各个小组的负责人员需要汇报小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其中包括:课前准备了什么,如何进行分工准备的,其中还存在什么问题等。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而且对于之后的课堂学习活动的监管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2)探究性实验。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通过探究新实验实施,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实验任务融入到现实性问题当中,然后将这个任务分成几个小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从中完成任务,以及整个实验。三是课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对于翻转课堂而言,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针对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评价,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如:学生自学情况如何、学生成绩提高了多少等诸多方面。以上就是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当中的应用,相关人员需要对其加以重视,促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教育质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其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教师需要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加以重视,但根据相关的研究调查可以发现,现如今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将翻转课堂合理的应用在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提升,才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积极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泽辉.“微课”翻转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 2018,42:161.
[2]郑韦华. 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8.
[3]王勤,谢仁权,王贤书.基于微课的物理实验翻转课堂教学的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 2018,4(4):5-6.
[4]甘亮勤,杨上供,周承仙,穆瑞珍.“微课”翻转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2):193-195+202.
[5]张丽,刘协权,刘进.翻转课堂理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7,20(2):120-122.
作者简介:樊昉,女,甘肃省临泽人,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物理教研组教师,讲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学科教学研究。
本论文系甘肃省“十三五” 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8]GHB24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差异范文第3篇
1了解学生 ,正确面对学生的差异
不可否认的是高中生在知识基础、生活环境及个体约束力等方面都大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每一位学生在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 而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体划一,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此,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按照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和领导才能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或若干小组, 在分组时要全面衡量,采取优困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层次或者小组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比如在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可以让小组长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来分配任务,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连接实验器材,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计算打点计时器上某点的瞬时速度,以及初末位置的动能,成绩较好、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指导,较差的同学可以观察学习,这样就很容易的完成实验。然后每个小组内部针对不同同学再相互的交流经验,讲解实验过程,最终使每一位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这样就使问题分解到每个小组,每个小组成绩较好的同学带动低层次的学生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也缓解了物理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尴尬局面,使得教学计划有效的完成。
2优化教学过程 ,做到因材施教
在高中物理课堂开展差异化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构建教学梯度,在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上要有实施层次性。在教学规划中,物理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创设不同定的教学情境,对于较低层次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获得学习的信心和接受新知识的勇气,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有针对性, 对低层次的学生要让他们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达到公式的基本应用的能力, 而高层次的学生就可以设计一些有深度, 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难度系数可以酌情增大。比如,在动能定理这一节内容中,我们可以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什么是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基本公式; 中等层次的同学可以来解一个力做功情况下动能定理的应用, 而较高层次的学生可以来解决分析多个力做功情况下动能定理的题目。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而又不至于使成绩较差的同学被忽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3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差异性评价方式
差异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还要观察学生心理接受能力。高中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对老师评价的接受能力就会存在差异, 如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评价方式,很有可能使部分学生欣然接受,而有些学生会有逆反心理,导致严重的后果。所有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褒奖和关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实施有效的评价教学,评价中也要做到分层。对于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内心比较脆弱或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以表扬鼓励为主, 正确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物理学习和讨论, 进而使他们获得学习物理的信心。对于性格开朗,或者成绩不错的学生要提高其竞争意识,使其更上一层楼。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而积极改进。因此,要使每一位学生能够接受,不然就会适得其反。比如,课堂上提问学生出现不会回答的情况, 有些老师会用同样的语气和方法来呵斥不同的学生,或者有些老师对此不做点评,这都是不对的,这样就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老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低层次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分析题意,进而找出相应的公式,一步一步的解题。高层次的同学可以给他分析题目在高考中的等级要求和在考试中的难度, 进而使他们感到这种题目不会解的压迫感,从而鞭策他们学习。
总之,我们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就能有效的控制课堂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也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师的教学需要,能为高中物理教学带来重大的变革和革命性的进步,也会使高中物理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摘要:由于高中学生成长和教育环境不同,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热情不同,以及智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别,致使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时存在差异,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和利用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高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获得不同的进步。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差异范文第4篇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缺乏系统性的理解。由于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所以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语言学习的背后其实关系了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学习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的掌握语言知识,不断进行语言实践练习。
【关键词】文化差异 大学英语 中西文化导入 有效途径
一种语言的学习是伴随着对一种文化以及历史背景的接受,我们需要正确处理这种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尤其是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需要教师为学生更多介绍相关的历史、地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同时在语言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中西文化的导入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适应性特征,不仅仅局限在对一些单词以及语法的讲解。下面就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导入的有效途进行简单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多的关注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不高,这就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在我们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是局限在对学生的相关的短语以及句法的学习,在进行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文化背景,尤其是对于描写性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背景出发,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文章的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观以及风土人情,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时,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的活跃,这样在英语学习中融入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就会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我们倡导一种基于文化差异下的中西方文化学习不仅是结合了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更是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差异中出发,更加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本国文化进行对比,理解,也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语言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积极利用一些现有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知识,例如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西方文化知识的影片,引导学生多多关注一些西方的新闻、广播、影视资料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当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我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感”,“如何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这类的英语演讲技能赛,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英语途径,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加强师资建设,有效引导学生
在大学阶段,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掌握主要是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教师自身的语言文化知识深刻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通过对文学作品或是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来准确把握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理解,只有教师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才能够从教师这里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有助于在课堂上导入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当学生遇到对中西方文化的问题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可以有理有据的帮会组学生快速的理解文化差异。教师要善于开展因材施教,这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程度的要求,所以我们的教师更加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在开展授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步骤,就需要融入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学,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状况。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师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还可以从其他优秀教师那里习得,学校要积极开展一些跨地区以及跨国家的文化学习联系,让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西方文化,产生对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形成一种正确的态度,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更多的掌握情感态度目标,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以及相關的民族性格。不同的学校之间的交流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而不是让教师单纯以指导的层面参与活动,在交流中,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层面,更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以及学会沟通,尤其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帮助学生从交流中掌握更多的跨文化知识。
三、注重文化导入,创新教学方法
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教师尤其要注重对一些西方文化的导入,帮助学生的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产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正确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片面的局限在对学生字词以及相关的句法知识的讲解,尤其是一篇文章的学习,教师从头至尾的讲解,学生缺少思考时间,对于文章中所讲的文化传统以及相关的语言价值观,学生不能够深层次的理解,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从而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引入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注重文化导入,创新教学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知识。
四、结语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理解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引入中西方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构架能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出现在不合适的场景讲出不适合的语言,深刻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海云.基于文化差异导入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3):26-26.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差异范文第5篇
1 形式主义, 实用主义
在美国社会里, 越有实力的人越受到尊敬。在竞争性的社会美国, 在竞争中胜利的必要条件就是实践力和行动力。对美国人而言, 他们最需要的知识就是实用性的知识。他们不喜欢整天沉醉于思索的世界里。英语里的一个单词“know-how”, 就是指在实践上有必要的知识。我们认识的美国人的生活态度中, 工作和娱乐的明确的区分、安乐和实际利益的追求等实用性的部分都与我们构成很大的对比。
韩国人有重视道德、论理上的形式的倾向。他们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体面、名分等, 而忽视实际利益。丧失体面, 在韩国社会会被认为是致命的打击。乐于拿着外表上看着好看的或昂贵的东西来展示给别人的这种倾向中也可看出韩国人更注重形式的一面。美国人的“非形式的实用主义”和韩国人相对的“形式主义”对比现象可以举例如下。
首先, 使用称呼的时候, 只要是诚实的人际关系, 美国人会认为行动规律、地位、敬语都是不必要的, 在人际关系中比较嗜好非公式性。因此他们称呼上辈人或其他人的时候为了取消隔阂, 往往提议对方省略自己的职位和职分, 并且用爱称来增进亲密感。
其次, 在日常用语中, 英语里表示问候, 感谢等用语比韩语简单得多。美国人多用“Hello”, “Thanks”, “Bye”等简短的用语。但韩语人往往认为稳重和较长的用语更显礼貌和诚意。
2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美国早已被产业化和城市化形成了利益性社会。在这种国家, 一般重视具备自律性的个人。一切都从个人出发, 对行为的责任也是由个人来负。这种个人主义是英美文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英美国家的人们往往自作决定, 毫不犹豫地发表个人的意见,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去看待世界。
但与此相反, 一直从事农耕生活的韩国人过着以血缘为中心的集体家族生活。因此他们把行为的基准放在自己所属的共同体上或周围人身上, 而不是在个人身上。韩国人一般抑制自己的主张或感情, 倾向于自己所属的集团的氛围。所以他们往往观察周围人的表情, 对他人的行动感兴趣, 也有时候做出一些不必要的干涉。
以上的美韩文化特征可以举例说明。韩国人特别愿意使用“我们”这个词。比如像“我们学校”, “我们哥哥”等表现出集体意识的用语, 很少说“我的哥哥”或“我的学校”。即使是自己一个人住, 也说“我们家”, 即使是独生女, 也说“我们的妈妈”。他们尽量避免从别人那里听到自己是“自我中心型”, 并有种把自己归属到集体的倾向以及相互依存的价值观。
与韩国的这种共同体的, 相互依存的语言文化相反, 美国除了在新闻论说中陈述公共立场等极其受限制的用语之外, 很少用“we”, 反而经常使用“I”。这些差异在写姓名或地址的时候也很容易看出来。韩国人从国家, 道 (韩国的地方行政区名) 等比较大的单位开始写, 但美国人从自己的名字开始, 最后写州名和国家名。
3 间接性, 直接性
一旦遇到什么问题, 韩国人往往习惯用间接的联系来解决。相反, 美国人则是有意识地去碰撞问题从而得到确切的情报, 并提出方略去试图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方面, 直接做出表现的美国社会和没有对话也可以做事的韩国社会之间的对比性事例如下。
(1) 韩国人一般不称赞他人的优秀、亲切、正直。他们尽量不自述自己的心理体会, 不直接地称赞对方, 反而习惯在心里感谢对方的亲切和好意。
(2) 美国人初次见面的时候总是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对方, 但韩国人则尽量避开这些。他们更喜欢通过中介人来认识对方, 或者通过酒、饮食等媒介来传达自己的意思。在韩国如果没有中介人, 直接面对面的打招呼, 会被认为是个很唐突的人。
(3) 在韩国, 有人邀请你吃饭的时候直接回答“可以”的话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刚开始要说“不用了, 没关系”, 之后经对方再三请求就说“那就不客气了。”这才是有礼貌的谦虚表现。相反, 美国人是习惯根据自己的意图用“yes”或“no”来说出直接、明确的回答。所以不会像韩国人那样反复地提出请求。
通过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 美国人非常直接、坦率地表露出自己的感情。但是韩国人往往把隐蔽自己的感情当作是一种美德。如果不能好好掌握彼此间这种文化差异, 韩国人会以为美国人太直接和急剧, 美国人倒认为韩国人太迂回甚至还有可能误会他们是伪善的人。
4 情感主义, 合理主义
美国人过着四处漂移的生活, 不断开拓了外部世界, 他们相信自然应该被人类支配。他们的这种世界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达, 使他们追求物质世界。因此美国人对实质的、合理的东西赋予更多的意义而不是形式的或感性的东西。
韩国人的价值观与美国人的价值观不同。大多数韩国人注重形式的和抽象的, 而不是内容的和具体的。也就是说美国人比感情更重视事实, 所以每件事情经过客观性的是是非非之后做出决定。但韩国人更重视主观性的和感情的要素, 所以认识什么样的人, 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相互之间的沟通起很大的影响, 有时候适当的理解和默认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下面让我们通过数字和时间的概念、金钱观念、秩序意识等项目来更详细地了解一下。
4.1 数和时间的概念
美国人的合理化思考方式在他们的数字和时间观念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英语里数字的概念非常严格, 韩语里数字的概念则比较模糊。美国人不喜欢渺茫的理论, 重视具体的事实。可以数字化的东西尽量都用数字来表示。成功与失败、工作的能力都用数字和统计来体现。在时间观念上, 美国人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时间, 并把准确的时间约定和行动认为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4.2 金钱观念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按合理的、计算性的方法来处事的倾向。比如说:假如有人请你吃饭或喝酒, 并不意味着他会支付所有的餐费和酒费, 而是一般使用各自付钱的Dutch pay方式。我们经常能听到韩国人因这些行动感到惊慌。在韩国社会, 餐费和酒费一般是由先提议的人支付, 甚至经常能遇见互相抢着要支付的场面。在韩国社会, 自己支付自己饭钱的Dutch pay方式会被认为是无人情和卑劣的行为。
4.3 秩序意识
在家族单位思想非常浓, 讲义气和重人情的韩国社会, 在公共意识和秩序意识方面也与美国人不同。韩国社会, 传统地认为存在你我之分是不道德的, 并且对所有权的概念不够分明, 在处理公私事务的时候其界限不够明确。与此相反, 美国人的个人意识比较强烈, 促其责任意识也相应增强。这种态度所引起的公性概念, 会明确公私之间的界限, 使其行动倾于遵守公共秩序的方向。
摘要:英语和韩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为了在两个文化之间形成更好的沟通, 我们应该要好好掌握英语和韩语文化之间的背景差异。本论文从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间接性和直接性, 情感主义和合理主义等四个方面来比较英韩文化背景。
关键词:英语,韩语,文化背景,差异
参考文献
[1] 金明镇.东与西[M].韩国艺淡出版社, 2008.
[2] 金列九.通过符号来看的韩国文化[M].韩国西康大学出版社, 2008.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差异范文第6篇
1 民俗语义的内涵
透过语言, 我们可以看到使用该种语言的民族的独特文化, 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词汇的文化内涵是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历史文化的累积。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就必须了解与其密切相关的民族文化。可以说,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 文化是语言的管轨”[1]。也就是说, To be bilingual, one must be bicul t u r a l (要掌握两种语言, 必须掌握两种文化) 。这种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特殊词义在很大程度上便是词的民俗语义, 或称国俗语义。
2 英汉词汇民俗语义的差异
2.1 一语独有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地理位置、社会习俗、文化背景、历史经历, 关于某些事情或者现象的词汇会传达中文或者英语语言所独有的民俗语义。比如英语中Kangaroo (袋鼠) 为澳洲特有动物, 可代指“澳大利亚人”。因为英国议会中的抽议法, 规定议长或委员会主席有权挑选修正案进行辩论辩论可像袋鼠一样从一个条款跳到另一个条款, 由此也可表示“限制议事法”。同样中国也存在很多典型的词语, 包括神话故事、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文学典籍中的事物和人物等类似的词语。
2.2 基本相同
虽然不同民族、地域差异造成生活习俗的差异, 但是由于事物本身的性质一致, 人们对某事物、现象的认知是相同的因而使共有事物词语产生相同或大体相同的民俗语义。无论是在中英文, “狼”表示“贪婪和凶狠的”, “狐狸”表示的“狡猾和怀疑”, “兔子”则有“迅速”的意思。在英语句子中有这样一些生动的说法:“He i ma d th at h e tr us ts in t he t am en es s of a wolf”;“I t is m ad f o r a s heep to t r eat o p e a c e w i t h a w o l f”;同样, 在中文中也有类似的习语, 如“狼心狗肺” (“rapacious as a w o l f a n d s a v a g e a s a c u r”) , “狼子野心” (“wicked intention”) .此外。在中英文中还有许多成语中存在语义基本相同的情况。比如有“burn one’sboat”等同于“破釜沉舟”;“set a thief to catch a thief”等同于“贼喊捉贼”;“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同于“患难见真情”等等。
2.3 截然相反
由于中西方文化和民俗等背景的不同, 有些词语在两种语言中的含义是相互冲突的, 甚至是表达了完全相反的含义。比如龙是一中假想的会喷火的神话动物, 但其在中西方相关的意义是相反的。“龙”在英语中关联的含义是“可怕的怪物”或“吃人的巨人”。而在中国, 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有很多关于龙的成语和习语, 比如“龙的传人”、“龙子龙孙”、“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盘虎踞”等等。
2.4 大相径庭
汉英两种语言中有一些对应词, 从字面上看似一样, 然而在其文化涵义上没有什么相同或很少相同之处。比如在英语中owl (猫头鹰) 是“智慧”的象征 (as wise as an owl) , 而在汉语中猫头鹰却成了“凶兆”的象征, 如“夜猫子进宅, 好事不来”。汉语“西风”谓来自西伯利亚肃杀凄凉、摧枯拉朽的秋冬之风, 因而转指“反动或腐朽势利”;英语west wind谓来自大西洋的温暖和煦春风。汉语“最后一根稻草”指溺水之人在生命垂危之时, 捞得一根稻草而获重生因而指“最后的希望”;而英语The last straw却表示“使人无法承受的最后一击”。
2.5 部分相同
在两种语言中, 中文和英语有时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类似概念的东西。比如一些有关颜色的词语在英汉语言中则有类似的含义。黑色在中英文都指可以引起悲伤的心情, 紧张焦虑, 恐惧, 沮丧和抑郁, 它象征着黑暗, 处理、保护、拒绝、神秘、智慧和死亡。例如, “black art”是指“巫术”, “blacklist”是指“受到惩罚的人员名单”等等。但同时, 英汉在“black”and“黑”之间还有一些不同的含义, 在英文中“黑”与“悲观”和“非常糟糕”等情绪相联系;而中文中的“黑”还象征了“忠诚, 正直, 公正”, 例如“黑脸包公”就是指“忠诚和公正的人”。
3 英汉民俗语义的教学
3.1 高校英语教学中英汉民俗语义的必要性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是不可分的, 语言总是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整地、协调地反映文化, 并将其固定下来, 世代相传, 成为民族文化和知识的载体和集体经验的储藏器。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说, 让学生了解这种蕴含在词语中的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语义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成功的语言交际至关重要。弄清外语词汇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了解与本族语的异同点, 减少母语和本族文化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 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交际的能力, 减少或避免文化冲突。
3.2 英汉民俗语义在教学中的体现
正是由于英汉词汇民俗语义的差异复杂性和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强调, 对于这类不对应词汇, 可结合教学实际, 适当向学生讲授影响对应关系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 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映文化的语言。此外, 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对付这类词汇的方法。如在翻译中遇到这些词汇, 可先查阅英语词典里的定义与注释, 然后根据上下文, 用一个或几个近义的词或一句话把意思表达出来。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外, 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 以对比中西方不同的风俗习惯。同时还可借助英语原版电影、电视、录像、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作为了解西方社会文化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使学生在观察西方人交谈举止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的文化习俗, 从而增加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这类词语文化内涵的了解, 以利于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摘要:民俗语义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 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中西方由于生活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等的不同, 造成了英汉民俗语义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对词汇的民俗语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注意民俗语义的对比, 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习得这门语言, 成功掌握这一门语言。
关键词:英汉词汇,民俗语义差异,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1]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76.
初高中英语教学的差异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