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幼儿园收费标准范文
国际幼儿园收费标准范文第1篇
(五星级酒店标准)
1.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服务标准,打造华侨城物业的高端品牌效应,要求每位服
务人员必须注意自己的形象举止,要拥有仪容端庄、仪表得体、举止文雅、语言
文明的服务礼仪。公司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参考国际礼仪惯例、我国服务礼仪
惯例和民族风俗习惯制定了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项目管理部所有员工。
3.职责
3.1 项目管理部经理督促本部门所辖员工按照本标准执行;
3.2 综合管理部负责检查本标准的执行情况。
4.管理内容
4.1 仪容
4.1.1 员工在岗时应精神饱满,表情自然,面带微笑。
4.1.2 说话时应语气平和,语调亲切,不可过分夸张。
4.1.3 眼睛应有神,体现出热情、礼貌、友善、诚恳。
4.1.4 遇事从容大方、不卑不亢。
4.1.5 与客人交谈时,目光应自然平视,不应上下打量客人。
4.2 仪表
4.2.1 服饰
4.2.1.1 公司全体员工按规定统一着制服,并穿戴整齐。
4.2.1.2 制服应得体挺括,不应有皱折、破损、污渍,领子、袖口、裤脚要
保持清洁,不应挽袖子或裤腿。
4.2.1.3 男士着单排扣西服时,两粒扣子扣上面的第一粒,三粒扣子扣上面
的两粒,女士着西装时,应全扣上。
4.2.1.4 工号牌要佩戴在上衣的左胸上方,工号牌水平,不得歪斜。
4.2.1.5 制服扣子应齐全、无松动。
4.2.1.6 不应在服装上佩戴与规定不符的饰品,如胸花、钥匙链、小装饰物
等。
4.2.1.7 除制服配套用腰带外,一律系黑色腰带。
4.2.1.8 男员工着深色袜子、女员工着肉色丝袜,袜子不应有破洞或抽丝,
应每天换洗。 4.2.1.9 鞋子应保持干净、不变形、无破损,不得有污点、灰尘;皮鞋每天
要擦拭,保持光泽度,鞋带要系好,不可拖拉于地面。
4.2.1.10 非工作需要不得将制服穿出公司区域外。
4.2.2 发式
应保持头发的清洁、整齐,不得有头垢、头屑,发干应光滑柔软,要有光泽。
色泽统一,发干和发尾没有出现两截颜色,不得将头发染成自然色黑色以外的颜
色。
要稳重大方,忌个性张扬。部门内员工的发型要相对统一。
4.2.2.1 男员工发式标准
分缝要齐,不得留大鬓角、前发不盖额、侧发不盖耳、后发不盖领。
4.2.2.2 女员工发式标准
(1)长发应盘起,发髻不宜过高或过低,以不过衣领为标准。
(2)短发不能过领,虚发应用发胶类化妆品定型。
(3)额前头发不可挡住视线,不得留有额前的虚发(刘海)。
(4)头上不得佩戴规定以外的装饰品。
4.2.3 修饰
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应注意修饰,正确得当的修饰能给人以愉悦,得到客人
的认同,提升饭店的层次与形象,提高员工的气质与修养。
4.2.3.1 面部
(1)员工应保持面容的整洁,上岗前应做好面容检查。
(2)男员工应养成每天刮胡子的习惯,不得留有胡须。
(3)鼻毛、耳毛要经常修剪不得外露。
(4)要保持口腔和牙齿的清洁与卫生,不应吃容易造成异味的食物(比如:
大蒜、大葱、洋葱、臭豆腐等食品)。
4.2.3.2 手部
(1)经常保持手部干净卫生,常洗手,特别是指甲缝一定要清理干净,不
得有残留物。
(2)男女员工均不得留长指甲,指甲应经常修剪,经常修剪指甲,指甲长
度以不超过 1 毫米为标准,不得在岗上或客人面前修剪指甲。
(3)女员工如用指甲油,应选用与肤色统一或透明的指甲油。不应使用其
它颜色,或在指甲上描纹图案。
4.2.3.3 首饰
(1)男女员工均不佩戴耳环、鼻环、手镯、手链、脚链、别针等饰物。
(2)女员工可戴简洁一点的耳针一对(直径不应超过 2 毫米)。
(3)已婚男女员工可佩戴一枚结婚戒指(戒面不应超过 5 毫米,饰物高不 应超过 5 毫米)。
(4)佩戴项链或在脖子上挂饰品不得外露。
(5)佩戴手表要以正装为主,不得戴过分张扬的手表。
4.2.3.4 化妆
(1)女员工应统一化淡妆,不得浓妆艳抹,选择眉笔、眼影、唇膏的颜色
应协调自然,粉底不宜过厚,颜色不宜过深或过浅。
(2)不得在皮肤外露处纹身。
(3)使用香水味道不宜刺鼻,要清新淡雅。
(4)要避人化妆,不得在客人面前或对客服务区域内照镜子、描眉、画唇、
施粉等。
4.2.3.5 个人卫生
(1)每次上岗前都必须自行检查一次,以树立大方得体、干净利落、温文
尔雅的物业公司服务人员良好的外部形象。
(2)应经常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要勤洗澡、勤换衣。
4.2.3.6 注意事项
(1)不应在岗或客人面前打领带、提裤子、整理内衣。
(2)不可做检查裤裙拉链是否拉好,拉直下滑的袜子等不雅的动作。
(3)不应在岗或客人面前抠鼻子、剪鼻毛、剔牙齿。
(4)在岗时不可打哈欠、打喷嚏、咳嗽,控制不住应回避客人。
4.3 仪态
仪态是人在行为中的姿势和风度,这对饭店的员工来说和仪容仪表一样重要。
4.3.1 站姿
4.3.1.1 站姿应自然挺拔,不可僵硬呆板,头部端正,两眼平视前方。
4.3.1.2 身体直立,应把重心放在两脚中间,男员工双脚自然分开位置基本
与肩同宽,女员工则双脚自然并拢。
4.3.1.3 要挺胸收腹,两肩放平,不可前撅后翘、含胸驼背。
4.3.1.4 双臂自然下垂,保安、男门童双手应交叉于背后、女门童和餐饮服
务员双手应自然交叉在前,右手轻握左手的手腕。
4.3.1.5 两腿应绷直,不要东倒西歪或左右摇晃,如因长时间站立感觉疲劳
时,可左右调整身体重心,但上身应保持直立。
4.3.1.6 站立时双手不可抱在胸前、叉腰,不可袖手或双手插在口袋中。
4.3.1.7 站立与客人交谈时,目光应停留在客人眼睛和双肩之间的三角区域,
与客人相距 60 至 100 厘米的距离,不可太近或太远。
4.3.2 坐姿 4.3.2.1 入座时要轻要稳,不要赶步或匆忙。
4.3.2.2 到座位前自然转身,右脚向后撤半步,安稳坐下。
4.3.2.3 女员工入座时若是裙装,先用将裙子的后片稍稍向前拢一下,不要
等落座后再站起来整理。
4.3.2.4 坐下后头部要端正,并面带微笑,双目平视,下颌微收。
4.3.2.5 双肩平正放松,挺胸立腰,两臂自然弯曲,双手放在膝上掌心向下。
女子也可右手略握左手手腕,放在腿上,两腿自然弯曲,双膝并拢,双腿正放或
侧放(男员工坐时两腿可以略微分开)。
4.3.2.6 双脚平落地上,可并拢也可以交叠。
4.3.2.7 坐在椅子或沙发上,不能坐满椅子或沙发,应坐至椅子或沙发的三
分之二为宜,脊背轻靠后椅背或沙发背,不要前俯后仰。
4.3.2.8 谈话时若需转身,上身应与腿同时转动,幅度不可过大。
4.3.2.9 不可跷二郎腿,不要有节奏的踮脚,两腿不可晃动或抖动,双手不
要拍打椅子或沙发的扶手。
4.3.2.10 起身时右腿应向后收半步而后起立,动作不可过猛。
4.3.3 走姿
4.3.3.1 行走时上体要保持正直,身体重心可稍向前倾,头部要端正,双目
平视,肩部放松。
4.3.3.2 两臂自然摆动,行走时步伐要轻稳,男员工步伐要稳健、女员工步
伐要轻盈。
4.3.3.3 两脚行走线迹应相对为直线,不要内八字走路,或者过分地外八字
走路,男员工足迹在前方一线两侧,女员工足迹在前方一条直线上。
4.3.3.4 步幅不要过大,步速不要过快。
4.3.3.5 行进间不要将手插在衣服口袋里,也不要背着手,不要摇头晃脑,
要控制身体不可扭来扭去。
4.3.3.6 走路步伐要利落,要有韵律与弹性,但不要有操练的感觉,不要拖
泥带水、踢里沓拉蹭着行走。
4.3.3.7 遇见客人员工应主动靠右边行走,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半步,身体向
左边转,右手放在腹前,左手为客人指引前进方向,行 30 度鞠躬礼,并向客人
问候。
4.3.3.8 客人从身后过来,员工应先停步,身体向左转向客人,向左侧稍退
半步,左手放在腹前,右手为客人指引前进方向,行 30 度鞠躬礼,并向客人问
候。
4.3.3.9 所有员工在管理区域内行走,一律靠右而行,两人以上列队行走, 不得与客人抢道,如遇急事必须超越客人时,不可不声不响地跑步超越,而应先
示歉意,再快步超越,绝不可气喘吁吁或因动作过急导致身体失衡冲撞了客人。
4.3.3.10 上下楼梯时,腰要挺、背要直、头要正、收腹挺胸、臀部微收,不
要手扶楼梯扶手。
4.4 语言
4.4.1 服务敬语
4.4.1.1 欢迎语:欢迎光临
大楼(小区)。
4.4.1.2 问候语:您好/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4.4.1.3 祝愿语:祝您生日快乐/祝您玩得开心/祝您工作愉快。
4.4.1.4 告别语:再见/祝您一路平安/欢迎您再次光临。
4.4.1.5 征询语:我可以帮您吗?/可以整理会议室(房间)吗?
4.4.1.6 答应语:好的/是的/马上就来。
4.4.1.7 道歉语:对不起/很抱歉/这是我们工作的疏忽。
4.4.1.8 答谢语:谢谢您的夸奖/谢谢您的建议/多谢您的合作。
4.4.1.9 指路语:请这边走/请从这里乘电梯/洗手间在这边。
4.4.2 称呼
4.4.2.1 男士一般称先生,未婚女士称小姐,已婚妇女称太太。
4.4.2.2 对于无法确认是否已婚的西方女士,不管其年纪多大,只能称小姐。
4.4.2.3 不知道客人的姓氏时,可称"这位先生/这位小姐"。
4.4.2.4 称呼第三者不可用"他/她"而要称"那位先生/那位小姐"。
4.4.2.5 对客人称"你的先生/你的太太"是不礼貌的,应该称"刘先生/张
太太"。
4.4.3 介绍
4.4.3.1 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
4.4.3.2 把男士介绍给女士。
4.4.3.3 把未婚的介绍给已婚的。
4.4.3.4 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4.4.3.5 把个人介绍给团体。
4.4.3.6 被介绍时若是坐着,应立即起立。
4.4.3.7 被介绍双方互相点头示意。
4.4.3.8 双方握手相互问候。
4.4 .4 电话
4.4.4.1 接听
(1)接听电话动作要迅速,不得让电话铃响超过 3 声。 (2)问候对方"您好"。
(3)表明自己的单位或岗位名称后说"请讲"。
(4)不得用"喂,喂,喂¼¼"喊话。
4.4.4.2 对方要找的人不在
(1)可以这样回答客人"他现在不在办公室,我能帮您的忙吗?"。
(2)告诉客人要找的人在何处及电话号码,请对方往那儿挂电话。
(3)与对方约定准确的时间,请其再挂。
(4)留下对方的号码,待要找的客人回来时挂给对方。
(5)为对方留言。
4.4.4.3 拨打电话
(1)组织好讲话的内容,把有关资料放在电话的旁边。
(2)问候对方"您好"。
(3)表明自己的身份(单位或岗位)。
(4)转入正题。
(5)最后表明自己的要说的内容已结束,问对方有没有不明白之处,并道
一声"再见!"。
4.4.4.4 终止电话
(1)应使用结束语"除了这些事以外,您还有什幺事我可以帮忙吗?"。
(2)如知道对方姓名应在称呼前加姓"先生/小姐/再见!"不知对方姓
名时应称呼"先生/小姐/再见!"。
(3)等对方先挂断之后再放下听筒。
(4)最后轻轻放下听筒,不可"砰"的一声猛然挂断。
4.4.4.5 使用电话
(1)话筒和嘴的距离不能太近约保持 2.5 至 5 厘米,若靠得太近声音效果
不好。
(2)保持自然音调,不可大喊大叫。
(3)电话机旁常备一些便条,电话听筒应经常擦拭干净或消毒。
4.5 礼节
4.5.1 握手礼
4.5.1.1 通常先打招呼再行握手礼,双方用右手与对方握手,握住对方的手
后上下轻轻抖动数下,与被握手者距离应控制在一步左右。
4.5.1.2 时间一般不得超过 5 秒,即说一句欢迎语或简单的客套话的时间。
4.5.1.3 用力适度,不可过轻也不可过重,不得前后拉扯,也不可左右摇晃。
4.5.1.4 必须面带微笑,注视并问候对方。 4.5.1.5 客人与服务人员之间,客人先伸手;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年
长与年轻之间,年长者先伸手;男士与女士之间,女士先伸手。
4.5.1.6 冬天应先脱去手套再行握手礼,在室内不得戴帽子与客人握手。
4.5.1.7 双手不可交叉与两个客人同时握手。
4.5.2 颔首礼
4.5.2.1 头往下方垂直的方向微微点动一下为颔首礼。
4.5.2.2 在距客人 3 米左右时应行颔首礼。
4.5.2.3 注视对方,面带微笑,颔首示意。
4.5.2.4 冬天若是戴帽子,以右手脱帽再行颔首礼。
4.5.3 鞠躬礼
4.5.3.1 立正站稳,上体前倾 30 度。
4.5.3.2 等受礼者回礼或接受礼节后,恢复立正姿势。
4.5.3.3 男员工双手自然下垂,双手贴在两侧裤缝。
4.5.3.4 女员工则双手在体前搭好,右手搭在左手上,行礼后收回。
4.5.3.5 在鞠躬的同时问候"您好"。
4.5.3.6 鞠躬时不要嘴里叼着烟或者吃东西,如戴帽子应先脱帽后再行礼。
4.5.3.7 不要一面鞠躬一面试图看对方,不要礼毕后起身目光就立刻移至别
处。
4.5.3.8 鞠躬礼东方人士通行,欧美人士较少用。
4.5.4 举手礼
4.5.4.1 把右手举至肩膀一般平或略高于肩膀,手掌朝外左右摆动了,同时
说告别语。
4.5.4.2 女员工站在服务台内跟客人道别时,适用这种礼节。
4.5.5 女士优先原则
一般情况下在礼仪场合,男士应遵守"女士优先"原则。
5.附则
4.1 本办法由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国际幼儿园收费标准范文第2篇
注:
1、本条款签订合同时作为仲裁条款使用;
2、必须准确写明申请的仲裁机构名称及仲裁事项。
北京仲裁委员会推荐的仲裁协议如下:
当事人双方愿意提请北京仲裁委员会根据其规则,仲裁如下争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争议的事项)
当事人名称、地址
当事人名称、地址
签字
签字
年月日于北京
仲裁协议书范本
我们双方愿意提请仲裁委员会根据其仲裁规则仲裁解决如下争议:
一、(争议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争议的事项及其所产生的法律关系
二、我们同意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甲方(名称)
乙方(名称)
法定代表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日
期
日
期
仲裁补充协议书范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我们经过协商,愿就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的__________合同第__________条约定的仲裁事项,达成如下补充协议:
凡因执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申请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并适用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
当事人名称(姓名):
当事人名称(姓名):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签名(盖章):
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国际幼儿园收费标准范文第3篇
利率高低是判断高利贷的标准吗?
作者:刘植荣
高利贷是个古老的话题。自从有了货币,社会生活中就伴随着高利贷的影子,近几年来,中国民间高利贷问题日益突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根据《法治日报》2012年3月11日的报道,温州半年来就有107人因民间借贷涉嫌非法被捕。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关于浙江吴英案的提问时,就回答了有关民间借贷的问题。
外国高利贷的管理一直较规范,有成熟的经验,可为我们管理民间借贷提供借鉴。
1. 什么叫高利贷?
把钱借出去该不该收取利息,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很多古代先贤认为放贷不应该收取利息,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放贷收取利息无异于盗窃,不但不合乎道德,也是非法。古罗马哲学家加图也写道:“收取利息就是谋杀!”
由于传统思想文化和宗教都倾向于禁止放贷收取利息,所以,“高利贷”和“利息”这两个概念在过去具有相同的内涵,都是指借贷中除了本金额外收取的费用。
英国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年1780年)写道:“如果放贷人依据契约把钱借出去,除了收取本金外,还额外收取费用作为对放弃货币使用权的补偿,认为这笔费用合法的人就把它叫利息’,而认为这笔费用非法的人就把它叫高利贷’。”
根据西方学界的解释,现代意义的“高利贷”,就是“超过法定最高利率的非法借贷”。可见,称得上高利贷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充要条件,其一是利率异乎寻常地高,其二是非法性。如果只是利率高,而不是法律所禁止,也不构成高利贷。所以,看一笔借贷是不是高利贷,主要还是看各国的法律规定,不能仅凭利率高低来判断。
2. 外国放贷收息的曲折演变
古希腊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600年间,就颁布法律规范利率。古罗马在公元前443年规定利率不得超过8.3%;公元前88年,将最高利率提高到12%。在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395年)时代,利率在多数时期都是放贷人与借款人之间的约定,没有法律规定限制,民间利率一般在4%12%之间。当时的利率很奇特,如果提高利率,不是提高到15%或16%,而是24%或48%,即12的倍数,这大概与罗马数字的表达习惯有关。
外国对高利贷的认识离不开宗教。多数宗教认为,利息收入不是劳动所获,是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是罪恶的,因此,禁止放贷收取利息。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很好地诠释了宗教对利息的规定。夏洛克是犹太人,他不能在犹太人中放贷收取利息,因此,他就在威尼斯基督徒中放贷,收取利息。由于放贷收取利息,夏洛克遭到当地基督徒的敌视,因为当地基督徒之间放贷也不收取利息。
127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颁布了《犹太人法令》,认定犹太人收取利息非法,根据该法令,300名犹太人被绞死,其他犹太人被驱逐出境,他们的财产被没收。
1311年,教皇克雷芒五世规定,放贷收取利息是异教行为,于是,废除了所有允许收取利息的法规。
进入16世纪,随着分工的细化和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人们对利息又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没有利息,有钱人就不愿意把钱借给别人使用,这就降低了货币的使用效率,阻滞了经济的发展。允许收取利息有悖教义,而不允收取利息,则需要资金的人又很难获得贷款,经
1 济发展与宗教文化再次发生激烈的冲突。
1542年,英王亨利八世颁布了《反高利贷法案》,允许放贷人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息,但有最高利率限制。
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天主教对利息解禁,允许放贷收取利息。
时至今日,一些国家仍然严格遵守宗教关于利息的制度,不但严禁高利贷,任何利率的利息都不得收取。
3. 欧美国家对高利贷的法律规定
在允许借贷利息存在的经济体中,多数国家都立法规定允许的最高利率,借贷超过法定最高利率就构成高利贷。高利贷属于非法,如果利率超出法定最高利率很高,则构成严重的刑事犯罪。
在美国,反高利贷法属于州法律,各州自己规定法定最高利率。美国有的州对高利贷的认定,消费者和企业有不同的标准。例如,新泽西州的法律规定,个人贷款利率超过30%就被认定为高利贷,企业贷款利率超过50%才被认定为高利贷。
另外,美国联邦政府还有个《反欺诈腐败组织法案》,该法案规定,如果利率超过各州规定的法定最高利率的两倍,不管是金融机构借贷还是民间借贷,都构成“放高利贷罪”,这属于联邦重罪。
美国法律还规定,如果放贷人索取的利率高于所在州的法定最高利率,则该借贷合同无效,如果借款人不偿还借款,放贷人则没有追索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权利。
美国各州的法定最高利率差别很大,多数在10%左右,如阿拉巴马州为8%,伊利诺伊州为9%。有的州根据贷款性质和类型以及贷款额度的大小,规定不同的法定最高利率。
佛蒙特州的最高法定利率为12%。佐治亚州的最高法定利率在3000美元以内为年利率16%,超过3000美元则为月利率5%,而且规定,贷款低于250000美元必须以单利计算利息,不得计算复利(驴打滚),并在借贷协议上写明此条款。
为了防止变相高利贷,美国联邦法律规定,利息包括费用,判定一笔借贷利率是否超过法定最高利率,还要把放贷人收取的各项费用如管理费、手续费等加到利息里。
加拿大刑法第347条规定,年利率超过60%即构成高利贷罪,高利贷罪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德国的最高合法利率为20%。法国等多数欧洲国家都有反高利贷法。澳大利亚的两个州也有反高利贷法。各国对高利贷的管理与美国的基本相同,只是法律规定的合法利率的上限不同而已。
英国议会1660年颁布的《反高利贷法》规定,最高合法利率为6%,但在19世纪,英国废除了《反高利贷法》。现在,英国虽然没有反高利贷法,但银行利率由于市场化,在供求关系的制约下,也很难形成“高利贷”。
4.“合法高利贷”在国外
根据外国法律规定,高利贷必是非法,但它有“合法高利贷”。所谓“合法高利贷”,外国称之为“高成本信贷”。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发薪日信贷”就属于高成本信贷,这是一种“快速小额短期消费贷款”,贷款额度不超过税后工资额,即申请即得,很多情况下不需要任何担保和证明,要求到下一个发薪日立即还贷。
发薪日贷款的月利率一般在20%左右。发薪日信贷必须经过法律许可,信贷公司必须注册领取执照。当然,有的国家把发薪日信贷列入高利贷范畴,属于非法。
借款人到发薪日信贷公司申请贷款,交验工资单或银行账户证明,有的不需要提供任何 2 证明,只要把贷款额度和利息及管理费总额写张远期支票交给信贷公司,就立即拿到贷款。
美国有36个州法律不禁止发薪日信贷,对发薪日信贷主要参照反高利贷法进行管理,即不得超过法定最高利率。
但亚利桑那州、康涅狄格州、佐治亚州等13个州的法律明文规定发薪日信贷非法。佐治亚州100多年来一直禁止类似的高成本信贷,根据2004年颁布法律,发薪日信贷在该州属于严重的刑事犯罪。
目前,美国的发薪日信贷两个星期的利率一般在15%30%之间,实际年化利率为390%780%。
美国借贷法定最高利率虽然由各州法律规定,但联邦政府并不袖手旁观。2006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法律,对军人的任何借贷年化利率不得超过36%,因为美国军人工资普遍较低。
英国的发薪日信贷业务发展很快,2008年的贷款总额在7亿9亿英镑之间,共有230万300万笔贷款业务。
2009年,英国有2000多家街面发薪日信贷营业所,共有120万人获得该项贷款410万笔,贷款总额为12亿英镑,平均每笔贷款额度为293英镑。在申请发薪日贷款的人中,年收入低于25000英镑的人占67%。
英国对小额贷款管理非常严格,公平贸易局经常在客户中进行调查。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公平贸易局收到了3656份投诉,34家信贷公司因经营中存在违规问题被吊销执照。
加拿大用反高利贷法律约束发薪日信贷业务,利率不得超过60%,超过了即触犯了刑律,会受到刑罚处罚。加拿大各省也有自己的法定最高利率,但省的法定最高利率不得超过联邦法律规定的最高利率。
澳大利亚发薪日信贷业务规模较小,因为多数州法律规定此项信贷业务非法。目前,仅新南威尔士省和昆士兰省允许发薪日信贷业务,并规定最高年化利率为48%(含各项收费)。
5.“合法高利贷”的利弊之争
目前,各国发薪日信贷公司之间的利率差别很大,竞争并不激烈。这是因为借款人急用资金,很少在几家信贷公司之间比较利率高低。
再有,借款人大多所受教育程度较低,金融知识欠缺,也没有意识去考虑借贷成本,他们唯一考虑的就是尽快拿到钱。还有,对那些没有信用记录的贷款申请人来说,没有信贷机构愿意放贷给他们,他们能找到家给他们放贷的公司就谢天谢地了,根本没有比较利息和费用的想法。
根据英国公平贸易局2010年的报告,43%的被调查人员认为速度是他们申请贷款前优先考虑的。例如,为借300英镑的钱,确实不值得花费几天的时间到处咨询、对比利率。
由于金融市场上的主流信贷业务一般不对个人提供小额贷款业务,即使提供,也需要繁琐的手续和各种证明担保,获得一笔贷款的周期很长,无法满足个人生活消费资金急需,为此,小额信贷应运而生,它完善了金融市场对个人的服务,深受民众欢迎。
发薪日信贷也引起不少诟病,其核心问题就是,这种高成本借贷算不算高利贷。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发薪日信贷主要针对穷人,因为富人可使用信用卡透支,其最高年利率一般也仅为25%。穷人之所以使用小额高成本借贷,也是生活所迫,对他们高息放贷无异于趁火打劫。
支持发薪日信贷的人则认为,由于都是小额短期借贷,信贷机构的管理成本很高,况且对借款人的信用很宽松,有的甚至不做任何调查,无需提供任何证明,所以,违约率高,自然要通过高利率得到弥补。例如,放贷100美元,按照年利率20%计算,放贷一周的利息仅为0.38美元,远远不够支付这笔贷款的管理费用。
由于发薪日信贷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宽容,备受低收入者的青睐。在大街上的信贷营业所申请一笔贷款,就像在市场买菜一样方便。
当然,发薪日信贷借款人都是万般无奈,如果法律禁止这项金融业务,他们就不得不到民间借高利贷,这必然会增加犯罪,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同时也让政府失去大量税源。
6.中国应尽快制定《反高利贷法》
长期以来,中国事实上存在着两个并行的金融借贷市场,一个是有执照、有管理的金融机构主导的借贷市场,一个是没有执照、没有管理的个人民间借贷市场。由于中国目前对民间借贷缺乏法律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尤其是高利贷是否合法一直存有争议,并导致对民间借贷引起的案件的司法判案的很大认识分歧。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最近人大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和处置原则应该做深入的研究,使民间借贷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他同时强调:“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使其规范化、公开化,既鼓励发展,又加强监管。”
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但根据《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但法律对“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并没有处罚规定。
中国《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中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是否包括高利贷,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没有明确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入案件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国民间借入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可见,中国法律对高利贷是比较宽容的,这也放任了高利贷的蔓延,因为即使案发,收益率仍是银行的4倍,放高利贷者无任何损失。
外国法律明确规定高利贷属于非法,超过法定最高利率的借入合同无效,不受法律保护,放贷人丧失了本金和利息索回的权利。
国际幼儿园收费标准范文第4篇
所谓国际产品的标准化, 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所有市场上都提供同一种产品。”[2]所谓差异化是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分别提供不同的产品以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 也可称为本土化。在国际营销实践中, 标准化和差异化在更多情形下是辩证而统一的, 绝对的标准化或差异化是少有的。正如晏国祥在《国际营销标准化与本土化研究述评》一文中写到的:“全球营销标准化与本土化本质上只是一个度’的问题”。
1 不同类型产品在标准化与差异化问题上的“金字塔”模型
出于分析的简便, 本文在此将国际市场中的产品划分为三大种类:初级产品、消费品、无形产品。初级产品包括工农业生产资料, 如钢铁、棉花、大豆。一般是指那些大宗产品。也包括大部分农副产品, 如水果、鲜活禽类等。消费品在本文中包括普通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 普通消费品如各种加工食品、生活用品、电气产品等。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无形产品指各种商业服务、技术服务, 也包括金融保险服务等。上述三大类产品体现出的标准化与差异化程度是不同的, 如图1所示。
在国际产品营销中, 出口的初级产品往往表现出较少的差异性, 因为客户需要初级产品, 特别是大宗原材料, 大部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直接消费, 而是进一步加工。初级产品并不是产品的最终表现形态。为了便于确定产品质量, 这类产品一般应该标准化。如棉花质量以强度、马克隆值、GPT值、原产地等表示。初级产品体现出的标准化程度是最强的。
对于消费品, 我们在此利用营销学中的整体产品的三大层次的概念来进行分析。产品可以分解为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延伸产品。我认为核心产品部分应该标准化, 而有形产品和延伸产品部分应根据目标市场客户的需求差异化。如汽车生产企业在满足客户诸如速度、安全性、经济性等核心价值方面要保持标准性。在外观设计、空间大小、内部装饰等方面却可因人而异。拿一部汽车的安全性来说, 通过NCAP碰撞测试的五星标准不论在中国、美国还是欧洲, 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肯定这部车的安全性很高。但有的消费者可能喜欢宽敞的内部空间, 有的可能喜欢带大灯清洗装置, 还有的需要有运动感的外形。这些就需要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差异化的对待。
无形产品, 或是服务贸易的差异化程度最强, 拿银行服务来说, 一家跨国银行在其本国和国外开展的业务由于不同国家法律环境、金融监管要求、人均可支配收入、储蓄习惯等差异很难提供一模一样的金融产品。对于高端客户甚至需要量体裁衣, 为其提供一对一的产品, 称为Tailer-Made。那么该如何展示其标准化的方面呢?我认为应通过有形的载体体现, 如企业LOGO, 口号, 公益活动等展示企业一贯秉承的理念及信仰。比如:渣打银行, 其口号“Leading the way in Asia,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在各国都是一致的, 并且道出了渣打银行的市场定位。
2 GDP与国际营销中产品标准化、差异化的相关性模型
除了上述从产品类型本身分析以外, 决定企业采用产品标准化还是差异化策略的因素有环境、文化、收入、政府政策、竞争态势等等。在这些因素当中, 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 我认为收入因素, 或称一国GDP水平与该国产品标准化和差异化的程度存在以下关系, 见图2。
(1) GDP (收入水平) 高的国家其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较高, 相反, GDP低的国家其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较低, 即产品趋向标准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可能是由于高收入国家其经济技术文化各方面都较发达, 开放程度较高, 社会中多元文化的产生对消费者的影响不同, 不同阶层的消费者都有自己的选择。其次, 高收入国家其教育体系也比较发达, 各类接受不同形式教育的消费者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影响其对产品的消费观念。最后, 部分高收入消费者偏好追求与众不同的心理感受, 希望消费个性的产品。相反, 对于落后国家来说, 消费者更多是要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 对产品的差异性要求不高。我国改革开发以前, 城市居民服装的颜色、款式比较单调, 差异性很小就是一个例子。
(2) 大国影响效应及小国产品标准化、差异化的选择。在此考虑一个两国模型。大国是指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或是发达国家, 与之相对的就是小国。大国影响效应是指大国的产品 (在此并不是特指原产地产品, 而是泛指大国品牌的产品或是其开发创造的新产品) 不做改变直接在小国销售, 即我们所说的产品标准化策略。“近年来的国际营销活动中产品的标准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 很多公司在发展中国家销售的产品与其在本国销售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 即标准化。”[3]出现大国影响效应, 或是称为小国被标准化趋向的原因首先可以用国际产品技术生命周期理论解释。大国由于实力雄厚, 科学技术水平高, 往往领先于小国生产出诸如效率更高、质量高好的产品。待大国的新产品已经逐渐成熟, 产量增加的时候, 小国便开始进口。小国在进口新产品的过程中, 往往首先是直接引进大国产品。其次, 对于大国品牌的产品为什么也具有大国影响效应呢?原因在于大国在全球中的经济地位决定其文化传播的深入。小国尽管具有自己强烈的文化传统, 但不可否认的是, 大国文化具有较强的征服力。小国消费者的偏好向大国消费者趋同。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实行标准化策略就是一个例证。
基于以上分析, 对于产品标准化还是差异化选择的问题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地位或是GDP水平。小国或是发展中国家向大国或是发达国家出口产品, 实行差异化策略是比较好的选择。
3 民族特色产品走向世界的标准化策略
民族特色产品的范围很广, 在此我将其界定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方特色, 或通过民族传统工艺加工、生产的产品。对于民族产品走出国门时是因地制宜的改良, 还是坚持标准化也存在不同争论。在此, 我主张应采取标准化的策略。
采取标准化的策略最主要的是有利于传统产品或工艺的保护及流传。保持其产品的最原始性不受其他文化的冲击。但是, 民族传统产品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与其他地区的传统习惯有较强的矛盾。坚持标准化策略的同时怎样才能将其推广出去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主张采用文化宣传的手段感染他国消费者, 或是说推广民族产品, 文化交流先行。比如:近几年, 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举办“中国年”交流活动, 在国外大学建立孔子学院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产品为部分外国人所喜爱。例如在世界各国坚持练习中国武术 (可以认为是一种文化产品) 的人数不比国内少。民族传统产品走出国门关键是不能失去原汁原味的东西。
4 结语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标准化与差异化并非绝对对立的关系, 而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共存关系。从产品类型分析, 消费品更好地反映了这种关系, 其核心价值部分应标准化, 而外形设计等部分可以差异化。无形产品 (服务) 的差异性较强, 但为了树立企业品牌, 必须通过有形的展示表现其标准化的方面。初级产品尽管标准化趋向最为明显, 但也并非绝对。
从产品以外的角度来看, 高收入国家的消费者呈现需求的差异性更大一些。因此向发达国家 (地区) 出口产品应偏重采用差异化策略。由于发达国家在各方面的领先地位, 对落后国家 (地区) 有较强的征服力, 因此前者的产品往往无太大差异地直接销往后者。
民族特色产品保持其一贯的传统性至关重要, 即使走出国门也不例外。但民族文化的对外宣传是促成其走出去的重要因素。
摘要:几十年来,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标准化与差异化问题在学术界有三种观点:主张标准化、主张差异化、主张融合。本文从标准化与差异化融合的观点出发, 分别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不同类型产品的标准化、差异化特征;国民收入与产品标准化、差异化的相关性, 以及由此推出的大国标准化影响效应;民族特色产品在走出国门时应坚持标准化的策略。
关键词:国际营销,标准化,差异化
参考文献
[1] 逯宇铎.国际市场营销学 (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7.
[2] 晏国祥.国际营销标准化与本土化研究述评[J].上海:商业经济文荟, 2005, 6:48~51.
[3] 李明武.美国和日本:营销理念谁领风骚国际营销到底要不要入乡随俗[J].中国对外贸易, 2002, 3.
[4] 孙丽辉, 胡咸懿.全球本土化战略的边界界定及其决策模型[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 2007, 1.
[5] 牛全保.国际服务营销组合 (9Ps) 的标准化和差异化探讨[J].河南:经济经纬, 2004, 5.
[6] 国际营销中的标准化与差异化[EB/OL].http://www.googcc.com.cn/lunwenshow.asp?id=4782&page=4, 2009, 10, 27.
国际幼儿园收费标准范文第5篇
据了解,此次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由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集团、山东农业大学等领衔制定。“2012年中国便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申请,期间国际组织向22个成员国征求过意见,2013年2月该标准才正式立项,期间经过五个阶段的反复讨论,多次修改,最终在2015年底达成共识,投票通过。”此次国际标准制定亲历者、上海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主任刘刚对过程进行了介绍。据悉此前中国已经在缓释肥料领域做很多工作,比如2009年《缓释肥料》国家标准、2012年《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等都是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集团、山东农业大学等联合制定的。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不仅肯定了参与此次国际标准制定各方的积极努力,还强调国际标准对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国际标准的颁布实施,不仅说明中国在化肥这一重要领域确立起国际标准,还掌握了肥料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方向。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认为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的颁布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他说:“中国主导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实施,是我国肥料行业走出去的一次突破和创举,是中国人书写世界肥料的标准制定规则的一次伟大实践。标准的出台,将在规范肥料市场、肥料生产、肥料贸易方面起到标杆作用。”此外,顾宗勤还谈到产业过剩是现阶段氮肥行业的第一大矛盾,而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的颁布实施则会成为化解氮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积极因素。
“控释肥料国际标准以我国的行业标准为基础,是国家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成果。”关于此次控释肥料国际标准颁布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合作部国际组织处副处长刘昕认为,控释肥料国际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中国化肥产品出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
针对专家们在会上展开的探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表示,“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化肥消费国,“十二五”期间化肥总量保持快速的增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土壤面临污染等问题缓释肥和控释肥料都是我们鼓励发展的重点。由我国主导的该项国际标准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控释肥料领域具有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竞争力。标准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化肥行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通过标准的国际化来带动产业的国际化。”
潘爱华对上海化工研究院、金正大集团、山东农业大学等专家等在制定标准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进而赢得国际同行尊重的事实给予了极大肯定。他表示,标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标准可以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品标识,引导消费升级。下一步,控释肥料优势企业应该加大技术输出,鼓励上下游企业合作,特别要与氮肥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抱团取暖,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借助标准的国际化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到海外建厂,拓展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金正大集团作为此次国际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2007年至今的十年间,始终在积极参与肥料行业各种标准的制订。据悉,从我国第一部《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缓释肥料》国家标准、《控释肥料》行业标准,再到近期颁布实施的《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参与制定肥料的行业、国家与国际标准总计达9项。
此外,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介绍,金正大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产销量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目前市值在化肥上市公司中居第一位。金正大实施科技创新、标准引领的战略,以前沿的技术和超过行业和国家的标准,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缓控释肥已走进千家万户,为农民、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增产、增收、减少劳动力,从产业上来说节约资源、减轻环境污染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国际幼儿园收费标准范文第6篇
1 澳大利亚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大纲分析
1.1 TAFE课程教学大纲简介
在与澳大利亚堪培门学院合作办学时, 因为合作举办的专业是国际商务, 所以我们引进了澳大利亚TAFE培训包中国际商务专业的四级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专业计划。根据澳大利亚资格框架的规定, 在澳大利亚高职院校, 即TAFE学院会提供一至四级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 是由低级证书到高级证书, 要取得高一级证书, 则必须先完成低一级的证书课程。
每一种证书或文凭都有一系列课程需要学习。学生获得任何一种证书或文凭, 就可胜任某个岗位的工作。我院选择了国际商务的四级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的课程作为合作专业的主要课程。这些课程需要两年的时间完成。
在澳大利亚国家行业能力标准是教学的基准, 该标准被所有的注册培训机构 (RTO-registered training organization) 认可, 因而也是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教学的标准。澳大利亚TAFE培训包专业中的课程也被称为能力单元。课程大纲是由以下部分组成:课程 (单元) 名称 (unit title) , 指出本单元教学的主要技能;单元说明 (unit description) , 对本单元教学活动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能力要素 (elements of competency) , 即完成本单元活动应具备的能力;能力表现标准 (performance criteria) , 对能力水平进行说明, 用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基本能力标准的要求, 是大纲中最重要部分;适用范围 (range statement) , 给出影响实现能力标准因素的范围, 帮助评价学生是否达到评价标准的基本能力的要求。证据指南 (evidence guide) , 对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指导, 其中还包括关键能力 (key competencies) , 即适用于所有行业和工作的一般技能, 也提出考核学生能力的方式和佐证资料。
1.2 特点
(1) 行业与学校共同制定课程中的能力标准。
培训包专业教学计划主要包括能力标准的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内容的确定、教学材料的编写、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以行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应将满足行业需求作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出发点, 全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 必须进行大量的行业调研, 深入分析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 在此基础上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概括总结, 确定专业方向和目标定位, 这是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2) TAFE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是课程的能力标准。
以能力为基础实施教学活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授课时间, 真正使理论难度降低到够用为度, 同时大量增加学生实际动手的时间和机会, 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方面是我们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所有课程设计的出发点。能力标准必须来自行业, 不能凭任课教师的经验, 每一门课, 甚至一门课的每一单元都必须有相关的能力标准与之对应, 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满足行业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
(3) TAFE教师考核学生的依据是课程的能力标准。
在澳大利亚培训包的课程大纲中专门有对考核方面的规定, 指出教师可以在真实场景中或模拟情况对照能力标准考核学生。学生要完成学习, 就要展示课程规定的能力。考核学生的能力时不仅用试卷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同时还收集一些可以证明学生已具备能力或已应用能力完成工作任务的证据。
2 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2.1 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分析
在我国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都进行了统一规范, 出台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在这一目录中有国际商务专业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目录中对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说明, 也列出了一些相关的课程名称。通过对江苏的部分高职院校国际商务类专业的调查, 绝大多数专业中的课程设置都大同小异, 以国际贸易理论、进出口贸易实务和国际金融等课程为主, 存在着与本科院校相同专业课程设置的痕迹。
在这些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均有一定的道理, 这些专业课程的课时和实施时间有先有后, 没有系统性, 没有统一性。教师对课程的教学仍以所选择的教材为主要内容和依据, 学生也只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学习内容。这样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国际商务学生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较大差异, 对国际贸易行业中岗位的适应能力就有不同。
现有的课程内容基本就是教材内容, 课程大纲也是依教材内容而定, 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来编写大纲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 所选择的教材不同, 制定的课程大纲就不同。
2.2 中方课程大纲中能力培养内容不足的几方面表现
(1)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大纲中没有能力标准。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大纲内容中大多数学院没有列出明确的能力标准, 少部分学校因学习国外经验采用了一些能力标准, 但不具有推广性。因此, 教师和学生都有不清楚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表现, 只能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内容。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 课程开发中没有引进行业专家参与。
高职院校对课程的管理通常是采用课程负责人制, 由课程负责人通过社会调研、走访行业专业人士, 根据现有教材和自己的经验认识来设计课程大纲。课程负责人实际上个人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 不能全面和科学地把握具体岗位要求, 存在着必然的缺陷。现在行业专家没有真正地参与课程的开发中来。能力标准的制定是一项科学和综合的工作, 需要多方面的专家才可以完成。
(3) 在教学和考核过程没有强调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中仍采用是讲授方法, 这种单一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因为课程大纲中没有能力标准, 教师和学生都无从把握, 即使有部分教师尝试性设计能力方面的指导教学, 但没有标准的对照, 也不能得到认可, 在很大程度也限制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也是一大难题。尽管教育专家和教师都清楚职业教育是能力培养, 应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检验, 但多年来还没有能改变以书面考试的单一形式。在国际商务专业的考试中绝大多数是采用书面考试, 以学生记忆中的理论知识多少来确定他们的成绩。而通过让学生完成某项工作任务, 检验完成的质量和结果来评价学生的形式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体现的是高分低能, 没有达到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学生还要地岗位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提高能力。
3 构建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能力标准
3.1 设置适应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从澳大利亚TAFE培训包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 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是由于行业专家的积极参与, 他们能真正站在行业的角度评价国际商务岗位的能力要求。因此,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应给高职院校相应的政策, 要求学院能吸引行业专家来参与专业计划的设计。学院专门成立一个专业计划研究机构, 组织一批有经验的教师与行业专家一起共同设计专业计划。在这个过程, 行业专家的任务就是分解并提出岗位工作所的各种能力, 专业教师分析和整理能力水平的高低, 并按工作的需要排列顺序, 说明能力培养时要了解的知识和相关操作, 根据能力标准来建议考核的形式和实施条件。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可请进出口贸易公司的高级业务经理和国际贸易促进会的负责人一起参加。针对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懂得审核信用证、缮制进出口单据等方面的技能。其实更应知道当今国际贸易包括了多种形式和手段, 不仅有进出口业务, 还有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全球采购、第三国加工贸易等, 既有电话传真的沟通方式, 也有网络联系。澳大利亚国际商务专业计划可以作为参照, 我们可以去掉一些有澳大利亚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内容, 加上具有我国国情和文化的内容, 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2 课程能力标准的借鉴与消化
深入研究澳大利亚课程设计思想,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 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课程能力标准。我们的课程能力标准在一门课程里包括两类能力:一是专业能力, 与岗位特点决定的;二是关键能力, 是对专业能力有支持作用。
在课程大纲中, 我们以专业能力标准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专业能力标准参考澳大利亚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能力标准的格式, 采用动宾结构的句式。主要动词如:准备、了解、分析、收集、评估、撰写、报告或建议等。这些动词都非常形象地描述学生应当做什么、如何做。教师按专业能力标准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并实施教学。
关键能力是澳大利亚培训包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之一, 包括了七项: (1) 沟通思想和信息的能力。 (2) 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 策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4) 在团队中与他人工作的能力。 (5) 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6) 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使用技术的能力。在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中我们要增加关键能力的内容。每一门课程中的关键能力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学生运用这些关键能力可以更好地完成岗位工作。
在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大纲中必须包括考核指南。考核指南的作用是提出考核形式和要求的建议。在考核指南中我们可明确考核的形式应是多样的, 如考试、操作、小组活动、报告、实习鉴定等, 这些考核的运用是针对不同的能力标准的。要能正确评价学生展示的能力标准就要选择适当的考核形式。
综上所述, 澳大利亚TAFE学院国际商务专业计划和课程大纲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参照样本。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与国外相比有一些差距。只有洋为中用, 我们改进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计划和课程大纲才能符合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使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更上一层楼。
摘要:在中澳合作办学中, 澳大利亚TAFE课程大纲模式和内容是学习和借鉴国外职教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材料。TAFE课程大纲体现了能力本位思想。认真研究课程大纲中的能力标准, 改革现有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大纲, 将能更好地提高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借鉴,课程大纲,能力标准
参考文献
[1] 龚小勇.借鉴澳大利亚课程设计思想索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9.
[2] 杨玉萍.引进澳大利亚职教模式.按能力标准设置课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4, 12.
国际幼儿园收费标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