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行线的证明题范文
关于平行线的证明题范文第1篇
一、选择题
1.若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2,4,-4),b=(-6,9,6),则().
A.l1∥l2B.l1⊥l
2C.l1与l2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均不正确
2.直线l1,l2相互垂直,则下列向量可能是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是()
A.s1=(1,1,2),s2=(2,-1,0)
B.s1=(0,1,-1),s2=(2,0,0)
C.s1=(1,1,1),s2=(2,2,-2)
D.s1=(1,-1,1),s2=(-2,2,-2)
35153.已知a=1,-,b=-3,λ,-满足a∥b,则λ等于(). 222
2992A.B.C.-D.- 322
34.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平面α的法向量为n,能使l∥α的是 ().
A.a=(1,0,0),n=(-2,0,0)
B.a=(1,3,5),n=(1,0,1)
C.a=(0,2,1),n=(-1,0,-1)
D.a=(1,-1,3),n=(0,3,1)
5.若平面α,β平行,则下面可以是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是()
A.n1=(1,2,3),n2=(-3,2,1)
B.n1=(1,2,2),n2=(-2,2,1)
C.n1=(1,1,1),n2=(-2,2,1)
D.n1=(1,1,1),n2=(-2,-2,-2)
6.已知a=(2,-1,3),b=(-1,4,-2),c=(7,5,λ),若a,b,c三向量共面,则实数λ等于().
62636065A.B.C.D. 7777
7.已知平面α内有一个点A(2,-1,2),α的一个法向量为n=(3,1,2),则下列点P中,在平面α内的是()
A.(1,-1,1)3B.1,3, 2
C.1,-3,
2
二、填空题
D.-1,3,-
2
8.两不重合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1,0,-1),v2=(-2,0,2),则
l1与l2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
9.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n=(0,1,-1),如果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的单位方向向量是s=________.
=0的_______.
12.已知AB=(1,5,-2),BC=(3,1,z),若AB⊥BC,BP=(x-1,y,-3),且BP⊥平面ABC,则实数x,y,z分别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3.已知:a=(x,4,1),b=(-2,y,-1),c=(3,-2,z),a∥b,b⊥c,求:
11.已知AB=(2,2,1),AC=(4,5,3),则平面ABC的单位法向量是________.
10.已知点A,B,C∈平面α,点P∉α,则APAB=0,且APAC=0是APBC
a,b,c.1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C1C、B1C1的中点.求证:
MN∥平面A1BD.证明 法一 如图所示,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直
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1
则M0,1,,N,1,1,D(0,0,0),A1(1,0,1),B(1,1,0),
22
1
1于是MN=,0,,
2
2设平面A1BD的法向量是n=(x,y,z). x+z=0,
则nDA1=0,且nDB=0,得
x+y=0.
取x=1,得y=-1,z=-1.∴n=(1,-1,-1).
11
又MNn=,0,(1,-1,-1)=0,
22
∴MN⊥n,又MN⊄平面A1BD, ∴MN∥平面A1BD.
15.如图,已知ABCDA1B1C1D1是棱长为3的正方体,点E在AA1上,点F在CC1上,且AE=FC1=
1.
(1)求证:E,B,F,D1四点共面;
(2)若点G在BC上,BG=M在BB1上,GM⊥BF,垂足为H,求证:EM⊥面
BCC1B1.
证明 (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BE=(3,0,1),BF=(0,3,2),BD1=(3,3,3).
所以BD1=BE+BF, 故BD
1、BE、BF共面. 又它们有公共点B, 所以E、B、F、D1四点共面. (2)如图,设M(0,0,z),
2
则GM=0,-,z,而BF=(0,3,2),
3
由题设得GMBF=-3+z2=0,得z=1.
因为M(0,0,1),E(3,0,1),所以ME=(3,0,0).
又BB1=(0,0,3),BC=(0,3,0),
所以MEBB1=0,MEBC=0, 从而ME⊥BB1,ME⊥BC. 又BB1∩BC=B, 故ME⊥平面BCC1B1.
16.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和矩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2,
AF=1,M是线段EF的中点.
求证:(1)AM∥平面BDE; (2)AM⊥平面BDF.
证明 (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AC∩BD=N,连接NE. 则点N、E的坐标分别为 22
,,0、(0,0,1).
2222∴NE=-,-1.22
2
2又点A、M的坐标分别是2,2,0)、,1
22
22∴AM=-,-1.
22
∴NE=AM且NE与AM不共线.∴NE∥AM. 又∵NE⊂平面BDE,AM⊄平面BDE, ∴AM∥平面BDE.
22
(2)由(1)知AM=-,-1,
22
∵D2,0,0),F(2,2,1),∴DF=(0,2,1)
∴AMDF=0,∴AM⊥DF. 同理AM⊥BF.
又DF∩BF=F,∴AM⊥平面BDF.
关于平行线的证明题范文第2篇
2 如图,空间四边形
,平行于与的截面分别交、AC、CD、BD于E、F、G、
H.
求证:四边形EGFH为平行四边形;
3如图,∥∥,直线a与b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 求证:
ABDE. BCEF第 7 页
4如图所示,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Q分别是BC,C1D1,E,F,P,
AD1,BD的中点.
(1) 求证:PQ//平面DCC1D1. (2) 求PQ的长.
(3) 求证:EF//平面BB1D1D.
5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棱是CC1,C1D1,D1D,
CD的中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四边形EFGH及其内部运动,则M满足
时,有MN//平面B1BDD1.
6 如图,M、N、P分别为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上的点,且AM∶MBCN∶NBCP∶PD.
求证:(1)AC//平面MNP,BD//平面MNP; (2)平面MNP与平面ACD的交线//AC.
第 8 页
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平面A1BD//平面CD1B1.
8 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求证:MN//平面PAD.
9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是2,3,D是AC的中点.求证:B1C//平面A1BD.
10 .如图,在正四棱锥PABCD中,PAABa,点E在棱PC上. 问点E在何处时,PA//平面EBD,并加以证明.
A
P
AE
C
B
关于平行线的证明题范文第3篇
1.实数绝对值的定义:
|a|=
这是去掉绝对值符号的依据,是解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基础。
2.最简单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的解。
若a>0时,则
|x|
|x|>a
注:这里利用实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很容易理解上式的,即|x|可看作是数轴上的动点P(x)到原点的距离。
3.常用的同解变形
|f(x)|
|f(x)|>g(x)
|f(x)|<|g(x)|
4.三角形不等式:
||a|-|b|||a±b||a|+|b|。
例题选讲:
例1.解不等式 |x2+4x-1|<4.............①
解:① -4g(x); f2(x)
-a
-5
即原不等式的解集是(-5,-3)∪(-1,1)。
例2.解不等式|x2-3|>2x...........①
解:①
即原不等式的解集(-∞,1)∪(3,+∞)。
例3.解不等式|
|1...........① -33
x<1或x>3。 x2-3<-2x或x2-3>2x
x2+2x-3<0或x2-2x-3>0
解: ①
(2)
(3) (x+4)(3x+2)0,x≠1。
]。
-4x-|2x+3|2|x-1|2
(2x+3)2-(x-1)20
(2x+3-x+1)(2x+3+x-1)0
。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4,-
例4.解不等式|x+1|+|x-2|<5...........①
分析:为了去掉绝对值符号,首先找到两式的零点-1和2,它们把(-∞,+∞)分成了三个区间;(-∞,-1),
[-1,2],(2,+∞)。从而可将不等式①化为三个不等式组。求它们的解集的并集即可。
解:将不等式①化为三个不等式组
(I)
-2
(II)
-1x2;
(III)
2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1)∪[-1,2]∪(2,3),即(-2,3)。
例5.解不等式|x+1|+|x-2|<1。
解:∵ |x+1|+|x-2|≥|(x+1)-(x-2)|=3,∴ 原不等式无解。
说明:本题没有采用例4的解法,而是利用三角形不等式直接判断出结果。它提示我们今后解这一类问题,应先判断。
例6.已知:|a|<1, |b|<1。求证:|
证法1:欲证①,只需证
只需证(a2+b2-a2b2-1)<0, 只需证-(a2-1)(b2-1)<0............②
∵ |a|<1, |b|<1。∴a2<1, b2<1,即a2-1<0, b2-1<0。∴②式成立,
∴ 原不等式成立。
证法2:欲证①,只需证-1<
只需证(
只需证
<0, +1)(
-1)<0,
<1, <1,
|<1.........①
只需证|a+b|<|1+ab|, 只需证(a+b)2<(1+ab)2, 只需证(a+b)2-(1+ab)2<0,
只需证
<0,
只需证
<0............③
∵ |a|<1, |b|<1, ∴ a2<1, b2<1,即a2-1<0, b2-1<0,
又(1+ab)2>0, ∴③式成立,
∴ 原不等式成立。
例7.求证:
证法1:
∵
∵ 上式显然成立,∴
又
证法2:这里只证明
分析:观察两式结构均为y=
=
+
成立。 |a+b||a|+|b|。
|a+b|(1+|a|+|b|)(|a|+|b|)(1+|a+b|)
+
。
+。
∴ 原命题成立。
的形式,又∵|a+b||a|+|b|,而原不等式要成立,只需证明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即可。
证明:设0x1x2, 则
-=,
∵ 0x1x2, ∴ x2-x1≥0, 1+x1>0, 1+x2>0, ∴
≥0。
∴ -≥0, 即≥,
设x1=|a+b|, x2=|a|+|b|
∵ |a+b||a|+|b|,
∴
参考练习:
。
1.解不等式 |x2+3x-8|10。
2.解不等式 |x+7|-|x-2|<3。
3.解不等式 |
4.解不等式 |log3x|+|log3(3-x)|≥1。
5.求y=
6.设f(x)=x2+ax+b是整系数二次三项式,求证:|f(1)|<
7.已知|x|<
参考答案:
1. [-6, -2]∪[-1, 3];
2. (-∞, -1);
3. [
4. 提示:首先求定义域(0,3)。其次求出二零点1,2。分三个区间(0,1],(1,2],(2,3)解即可。解集(0, ]∪[
,3)。 , 2)∪(6, +∞); , |y|<
, |z|<
, (ξ>0)。求证:|x+2y-3z|<ξ。
, |f(2)|<
, |f(3)|<
,不可能同时成立。 的值域。
-3|>1。
5.提示:可用反解法解出sinx=
6.提示:用反证法
略证:假设|1+a+b|< , |4+2a+b|<
,则解不等式||1得y∈[-4, -]。
, 及|9+3a+b|<同时成立。
由题设a, b∈Z, ∴ 1+a+b∈Z,
∴ 1+a+b=0.........①
同理4+2a+b=0.......② 9+3a+b=0.........③
由①,②解得a=-3, b=2。 但不满足③式,故假设不成立,即|f(1)|, |f(2)|, |f(3)|不能同时小于
7.证明略。
关于平行线的证明题范文第4篇
向量代数: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坐标,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两向量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平面与直线:会利用已知条件求平面的方程、直线的方程。
曲面与空间曲线:了解曲面的概念,如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会求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
2.多元函数微分学
多元函数:会求简单的二元函数的极限与判断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偏导数与全微分:偏导数的计算,复合函数二阶偏导数的求法、隐函数的求偏导;会求全微分; 偏导数的应用:方向导数和梯度;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条件极值,拉格朗日乘数法。
3.多元函数积分学
二重积分:化二重积分为二次积分、交换二次积分的次序;二重积分的计算(直角坐标、极坐标);利用二重积分求曲面面积、立体体积。
三重积分:三重积分的计算(直角坐标、柱面坐标、球面坐标);
曲线积分:两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格林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曲面积分:两类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高斯公式。
4.无穷级数
常数项级数:级数收敛的判定,几何级数和P级数的敛散性;正项级数的比较、比值及根值审敛法,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及其关系。
幂级数:较简单的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的求法,幂级数求和函数;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傅里叶级数: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函数与和函数的关系,函数展开为正弦或余弦级数。
5.常微分方程
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利用切线斜率建立简单的微分方程并求解。
牢固掌握下列公式:
1、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计算公式;
2、全微分公式;
3、方向导数公式;
4、拉格朗日乘数法;
5、格林公式、高斯公式;
6、函数的麦克劳林展开公式。
关于平行线的证明题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