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常见修辞手法共多少种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71

常见修辞手法共多少种范文第1篇

一、工况突变

所谓的工况突变,是指汽车的工作情况突然出现不正常的现象,这是比较常见的故障症状,一般为突发,遇事时应冷静处理。常见的有:发动机突然熄火后发动困难,甚至不能发动;发动机在行驶中动力突然降低,使行驶无力;行驶中突然制动失灵或跑偏等,这种故障虽然症状明显,容易察觉,但其成因复杂,而且往往是由渐变到突变,因此遇此时,应该冷静的靠边停车,如无经验建议到维修处维修。

二、声响异常

有些故障会引起汽车发动机或底盘部分的不正常响声,应该认真对待,否则很容易酿成机件事故。经验表明:凡声响沉重,并伴有明显的震陡现象多系恶性故障,应立即停机,查明原因。一般的声响常因成因不同而带有不同的特征,在判断时,应该仔细查听,正确分辨。

三、过热现象

过热现象,通常表现在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和制动器等总成上。正常的情况,无论汽车工作多长时间,这些总成都应该保持在一定的温度。除发动机外,如果用手接触时,感到烫疼难忍,即表明该处过热。发动机过热说明冷却系统由问题,如不及时排除,会引起爆震、早燃、行驶无力,甚至造成烧溶事故等。

四、渗漏现象

渗漏的通常偶燃油、润滑油、冷却水、制动液以及转向系油液等,这不可等闲视之,一旦发现应该立即排除,否则会造成过热、烧损等。

五、排烟颜色不正常

对于汽油机来说,正常的废气应该是无明显的烟雾,当汽缸上窜机油时,废气呈蓝色;燃烧不完全时,呈黑色;油中掺水时,呈白色。柴油机的排气不正常,经常是发动机无力或不易发动的伴随现象。

六、失控或震抖

这主要是由前轮定位不正确,曲轴或传动轴不平衡等引起的。

七、燃润料消耗异常

一般为发动机工作不良或底盘调整不当所致。机油的消耗过多,除了渗漏原因外,多半发动机存在故障,这时常伴有加机油口处大量的冒烟或脉动冒烟、排气颜色不正常,其主要原因主要是活塞与汽缸壁的配合间隙过大或有严重磨损。

八、有特殊气味

经常在制动拖滞、离合器打滑时出现焦臭味,发动机过热或者机油燃烧时,会发出一种特殊气味;电路短路时搭铁导线烧毁也有异味。行车中一经发觉,应停车查明问题所在。

九、汽车外观异常

常见修辞手法共多少种范文第2篇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

6、骆驼是沙漠之舟。(

)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

)

11、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12、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1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

1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

15、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16、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

17、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18、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

19、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20、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

21、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

22、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 )

23、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

24、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

25、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

26、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

27、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

28、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三、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四、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 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六、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 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

2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

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 ) 30、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

3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3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3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4、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

35、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

八、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

2、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3、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

4、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

5、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6、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

7、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9、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

)( )

九、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共多少种范文第3篇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

6、骆驼是沙漠之舟。(

)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

)

11、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12、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1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

1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

15、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16、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

17、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18、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

19、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20、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

21、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

22、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 )

23、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

24、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

25、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

26、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

27、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

28、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三、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四、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 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六、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 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

2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

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 ) 30、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

3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3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3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4、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

35、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

八、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

2、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3、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

4、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

5、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6、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

7、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9、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

)( )

九、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共多少种范文第4篇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

A、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5、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B、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5、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C、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

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

(6)结果代原因

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3、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5、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D、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E、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曲。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3、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泛铜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

4、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5、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F、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H、设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2、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

3、设问的作用: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G、反问(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反问的作用: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3、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二、其他修辞手法:

三、辞格的综合运用:

辞格综合运用时有三种情况: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常见修辞手法共多少种范文第5篇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5、反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无疑而问,不需回答。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例:(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就是有针对性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把自己的看法谈出来。实际上就是自问自答。例: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

6、骆驼是沙漠之舟。(

)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

)

11、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12、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1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

1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

15、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16、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

17、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18、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

19、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20、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

21、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

22、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 )

23、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

24、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

25、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

26、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

27、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

28、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

三、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四、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 了

;一会儿跑来了

;一会儿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六、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七、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 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

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

2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

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 ) 30、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

31、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3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3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4、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

35、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

八、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

2、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3、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

4、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

5、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6、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

7、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9、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

)( )

九、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共多少种范文第6篇

比喻

1、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

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6、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神态、语言等。) 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

②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④通过排比句写出了各式形式的

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

②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②引起读者反思。

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引用:①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②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

加强语气

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青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 自问自答,引入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拘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9)衬托手法(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10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11)欲扬先抑手法: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 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12)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答题格式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 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 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

强调

加强语气

5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各个修辞的作用

比喻主要的作用有:

(1)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2)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拟人主要的作用有:

(1)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2)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反问主要的作用有:

(1)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设问主要的作用有:

(1)引起别人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2) 强烈地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排比主要的作用有:

(1)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夸张主要的作用有:

(1)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2)烘托气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共多少种范文

常见修辞手法共多少种范文第1篇一、工况突变所谓的工况突变,是指汽车的工作情况突然出现不正常的现象,这是比较常见的故障症状,一般为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