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四十年观后感范文
高考四十年观后感范文第1篇
四十年的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悄悄过去了。想当初,我们这些同学在一起时度过了最纯洁和最美好的时光。操场上,教室里,同学们欢声笑语犹响在耳,操场上同学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歌声嘹亮......四十年的一幕幕再次回放,难忘的情景如数家珍,依然是那么记忆犹新,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四十年的风霜雨雪,我们青春华少演变成了两鬓染霜。从1976到2016年,短短的四十个春秋,不仅跨越了两个世纪,也跨越了我们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转折。很多同学已经退休,赋闲在家,含饴弄孙,开始安度幸福的“晚年”。岁月的沧桑和磨砺,洗尽了我们青春的年华和天真浪漫,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分深深的同学情谊。
四十年来,我们虽然各奔东西,聚少离多,有的甚至失去联系,但是,我们始终惦记着同学之间的真挚与祝福。无私和诚挚的同学情谊,恰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彼此的思念和相聚的期盼,始终是深藏心底的一份牵挂!
四十年后的相聚,弥足珍贵。但是,相聚终是短暂。让我们共同举杯,为四十年的光阴干杯,为同学情谊干杯!让我们铭记今天,珍藏在心!愿我们的聚会成为搭起传播友谊的桥梁,彼此之间永远保持联系。
高考四十年观后感范文第2篇
--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
“春风化雨沐华夏,改革开放乘东风”四十年努力拼搏,四十年沧桑巨变。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一提起改革开放,年近六旬的父亲感慨良多 。
青春篇
1978年,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是村里仅有的高中生,是全村人的骄傲。可求学路并非坦途:据父亲回忆,那时的交通闭塞,一年到头也出不了远门,农村全是泥泞小道,镇上也不过有条煤渣路,从镇上到县城也是泥泞不堪的烂泥路,不管冬寒夏暑,一到下雨天,他就穿着草鞋从家里出发,走上几十公里的泥路去县城上学;后来,修了公路,拖拉机便成了进城上学最奢侈的交通工具。那时候粮食产量低,吃的都是红薯饭和咸菜。学校是砖木结构的,楼上一有什么动静,坐下楼下的同学就会看到一溜溜的灰尘从楼板上溢出来做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拍拍灰尘,继续上课;每周放假回家,父亲就会赶回来帮早年守寡的奶奶去深山里挑煤,挑木材以补贴家用。即使在那样的条件下,但当时他并不觉得苦,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可以走出农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书中自有千钟粟”的力量和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秉持信念,刻苦努力,考上大学!
筑梦篇
1982年,高中毕业后,父亲被分到了一所农村小学任教,那时候教学资料匮乏,也没有教辅资料,每一堂课,他都得自己思考老半天,一本字典就是他备课的全部工具,一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逐一分析;不论寒暑,每个月至少给学生做一次家访,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每次都是一次小小的徒步旅行,他也以校为家,常年食宿皆在学校。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大发展,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学校的砖木结构的教学楼换了模样;备课资料从一本字典拓展到一套套教辅资料;教研活动由一个人苦苦研读到教师集体研讨;课堂教学从一支粉笔书芳华拓宽为一台多媒体话天下,虽然当时年近六旬的父亲戴着老花镜操作电脑极其困难,但仍尽力让学生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瞬间。他坚信着,在这个改革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论是哪一代人,只有不懈努力,奋力拼搏,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中国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了四十年,老父亲便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四十余年,迎来送往,初心不变。
圆梦篇
父亲一直感慨自己是和新中国一起奋斗、一起成长的一代,他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那段年华贡献给了国家而自豪。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到如今年过花甲,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泥泞路上的路上的拖拉机消失在历史的车辙下,取而代之的是宽大柏油路上的车水马龙;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小洋楼取代了一间间破败不堪的土砖房;农村人也从吃红薯饭过渡到了吃健康餐,营养餐;从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到如今的家电齐全、生活便捷;父亲的通讯方式也随之从写书信演变成打电话、开微信视频。“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他不变的信念。
高考四十年观后感范文第3篇
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河,小河从我们村中间穿过,把村子分成了两半,旁边有许多花草树木和石头,美丽极了!
春天,小河很清很静,一眼就能看到河底。旁边的树丛有许多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形成了一首好听的歌,为小河增添了许多生机。
夏天,树木郁郁葱葱得,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照在水面上,金色的光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像交错着的彩虹。
秋天,树叶枯谢了,落得时候好像正在翩翩飞舞的蝴蝶。然后落在水面上,像一只只小船正在行驶,好像在告诉动物们冬天就要到了,如果现在下起了蒙蒙得细雨,你就会感觉自己好像在仙境一样。
冬天,河水不知怎么了,好像刚从水箱出来似的,河水很浅很浅,白花花一片,漂亮极了!
高考四十年观后感范文第4篇
1.(04年)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2.(05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⑴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3.(06年)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①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4.(07年)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5.(08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6.(09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
[注]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7.(10年)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2011年)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2012年)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
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2013年)
4分)
题目分析
1.(04年)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2.(05年)
⑴诗以“微风”开头,幵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3.(06年)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4.(07年)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5.(08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幵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09年)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7.(10年)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8.(11年)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9.(12年)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
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10.(13年)
参考答案
1.(04年)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5年)
答案 ⑴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⑵清冷、幽静
⑶“为拂绿琴埃”
3.(06年)
答案(1)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
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前一句实写,后一句以虚为主,两句虚中有实。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语言朴素平实,情真意切,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4.(07年)
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
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5.(08年)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丼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09年)
答案⑴由“想当年”“到而今”领起。借代的修辞手法。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古都沦陷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7.(10年)
答: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8.(2011年)
答:(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答:(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答:(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9.(2012年)
答:(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答: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答: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高考四十年观后感范文第5篇
永昌三中 毛著青
短文改错着重考查考生的语言基本功和正确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它涉及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和逻辑情理的推断和综合辨析能力,是一种在较高层次上考查考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试题型。它是专门针对考生们平时学习英语过程中,尤其是写作练习中常犯的又是较为普遍的错误而设计的。对考生们而言,该题又是拉开距离和档次的题型。
-命题原则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中短文改错的分析,可以看出命题者一般在行文逻辑、一致关系、连接手段、平行结构、多词少词、冠词使用、名词数格、词语搭配、词性辨析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考查。归纳起来,短文改错的命题特点和命题趋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错误类型设置相对稳定
从设错形式上看,基本上都是错词的占6行;没有错误的占1行;多词和缺词的共占3行左右。
2.短文改错所考查的词类覆盖面广,分布合理。错误包括词法、句法、语篇结构、行文逻辑等,涉及名词、冠词、代词、介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动词时态、动词语态、非谓语动词、主谓一致等语法知识。在改错题中,占相当大比例的主要是动词的形式变化,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时,-ed分词,-ing分词及被动语态等。其他如名词复数的变化、主谓一致、词与词之间搭配、词法、句法及语篇中的行文逻辑等方面也会交替出现。
3.短文改错试题的难度保持平稳,句子结构以简单句为主、复合句和并列句并重。句子的长度是控制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句子越长难度越高。从近几年考试题来看,短文改错的句子平均长度平稳,但几乎每篇都有一个长达20多个词的句子。这就需要考生在这个句子中判断出二到三个地方有错或无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考查要点
短文改错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发现、判断、纠正一些词法、句法以及语篇中的行文逻辑等方面错误的能力。它既能考查考生的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能力,也能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考查要点的主要方面有:
1.词法的测试
词法的测试包括:1)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用法;2)名词的单复数和名词所有格;3)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情态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等;4)人称代词的格、物主代词、指示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等的用法;5)介词的搭配;6)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的用法;7)形容词、副词的区别以及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8)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
2.句法的测试
句法的测试包括:1)主谓语在数上的一致;2)名词性从句;3)定语从句;4)强调句型;5)句子结构的连贯性、完整性、对等性及逻辑性。
3.语篇的测试
语篇的测试包括:1)上下文中的时态是否一致;2)上下文中的代词是否一致;3)上下文中的逻辑是否一致;4)上下文中的词、词组、从句的替代是否正确。
-解题技巧
1.通读全文,了解短文的中心意思,把握全篇的时态、人称及行文逻辑。尤其是行文逻辑方面的错误,有时孤立地读一个单句时是没有错误的(或是不易看出错误)。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就会发现该句的问题所在。在通读全文的同时把一些比较容易的或是明显的错误先改好,这样也为再进行分行、分句改错时,起到了降低难度的作用。
2.分句阅读,逐行找错。做完上述工作后,就要进入逐行改错的阶段。这时就要对文中的词法、句法和语篇(详见考查要点)角度着重分析和特别注意。
3.最后,把改好后的短文再阅读一遍,检验答案是否正确,感觉是否还有不妥之处,最终形成定稿。
-注意问题
1.通常考生认为短文改错中正确的一行一般在短文中间或是靠后的位置,但这是没有规律的,很有可能第一行就是正确的。
2.短文改错时改“错”,而不是把文中的表达法改成另外的表达形式。很多考生对这个概念比较模糊。把原文中并没有错的形式改成了自己认可的另外一种形式,虽然改后的表达法也是对的,但这样做偏离了这类题型的答题要求,因而也不能得分。
3.还有一点也是非常值得考生们注意的,就是:在短文改错时,不能改变短文中句子本身的意义。同样,如果需要改变句子的结构或连词等方面的错误时,也一定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来改错。
-复习建议
除了多做改错专项练习外,也要做与短文改错题型相关的其他练习。比如:
高考四十年观后感范文第6篇
6.在常温学压下呈气态的化学物,降温使其固化得到的晶体属于: A.分子晶体
B.原子晶体
C.离子晶体
D.何种晶体无法判断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元素的氢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8.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 Al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 B.在标准状况下,11.2L SO2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C.0.1mol CH4所含的电子数为1NA D.46g NO2和N2O4所含的分子数为1NA
9.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10.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A.BaCl2 NaOH NaHCO3
B.Na2CO3 MgCl2 H2SO4 C.AlCl3 NH3H2O NaOH
D.Ba(OH)2 CaCl2 Na2SO4
11.在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 CH3COOH
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2.茉莉醛具有浓郁的茉莉花香,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CH CH CHO CH2(CH2)CH3关于茉莉醛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能被氢气还原 B.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不能与氢溴酸发生加成反应
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3+)=0.4molL_, c(SO42-)=0.8molL_,则c(K+)为: A. 0.15molL_
B.0.2molL_
C.0.3molL_
D.0.4molL_ 第第第第ⅡⅡⅡⅡ卷卷卷卷
26.(9分)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 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 ② 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请填空: ⑴ 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或”):______,理由是________; ⑵ Y是_____,Z是_____,W是_____; ⑶ 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5分) 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单质(1) + 化合物(1) = 单质(2) + 化合物(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28.(15分)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化学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⑴ 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写)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⑶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1分) 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它的分子式为C13H19O3,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⑴ 根据右图模型写出萨罗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萨罗经水解、分离、提纯可得到纯净的苯酚和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请设计一个方案,说明苯酚、碳酸、水杨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⑶ 同时符合下列四个要求的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______。 ① 含有苯环; ② 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 在稀NaOH溶液中,1 mol该同分异构体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 ④ 只能生成两种一氯代产物。
⑷ 从(3)确定的同分异构体中任选一种,指定为下列框图中的A。
A B C D E Ag(NH3)2OH H2 催化剂、A A H2SO4 H+ (C4H8O3) 写出下列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并指明相应的反应类型: ①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B + D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现有水杨酸和苯酚的混合物,它们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 mol。该燃烧消耗a L O2,并生成b g H2O和c L CO2(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① 分别写出水杨酸和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可用分子式表示)。
高考四十年观后感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