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风险评价方法讲稿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221

风险评价方法讲稿范文第1篇

在现阶段,我国的化学工艺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主要是以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为主要,并没有从根源上真正消除化学工艺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风险,因此化学工艺生产事故在国内时有发生。

本质安全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理方法,国外研究者将它提炼为四种基本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

(1)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数量。工艺制造体系中危险物质的数量和能量越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事故的严重程度也可能造成。

(2)使用安全或危险性较小的物质或者替代危险的物质与工艺。置换原理主要是在系统中,使用相对安全的材料或过程,而不是产生危险材料或导致严重的事故。

(3)易用危险物质的形式,以最小危害或工艺条件的最低风险。减灾原则是在危险作业中,保持安全工作条件或减少危险物质或能量释放危险形式的材料和设施的影响,或者使用相对更安全的储存、运输的危险物质[1] 。

(4)简化操作,减少使用安全保护装置,减少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失误与安全操作风险。简单的过程,设备和系统往往更安全,因设备包含较少可以避免错误的多发。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选择最小化、替代原则、适度原则和简化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原则,一般情况是针对原则进行考虑,并不要求逐一使用或者全部运用到工艺过程中。

2本质安全下的化学工艺风险评价

2.1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化学工艺的分析表明,该工艺不仅关系到许多易燃易爆危险品,而且涉及到各种有毒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同时,还具有物理、化学爆炸、火灾爆炸、有毒材料等一系列的传播与控制等情况。在了解和掌握化学过程特性和本质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思想的基本前提下,建立基于本质安全的化学工艺生产风险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单一目标层,是化学工艺制造技术的集中表现;第二层是危险源的化学工艺指标划分层次,包括安全指标的化学性质和固有安全指标的工艺条件;第三层则是对化学物质的安全性指标进行危险化学品的划分。

2.2评价指标的插值处理

由于谢巴德相似插值算法对于化工工艺风险的评价以及评价指标的等级之间的复杂关系难以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因此根据提供的样本数据,形成类似函数算法模式进行安全评价,从而避免了因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方式产生的复杂安全评价模式。此类插值算法的原理主要概括为:以系统评价标准为基本依据,对目标的评价等级以及评价指标分别用y(i)和x*(i,j)表示,其中,i=1-n,j=1-m,m、n分别表示依据样本数据的评价等级与实际评价指标等级,并对各类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x*的标准化形式x:

式中:x 1与s(j)分别表示原来样本中第j个指标{x*(i,j)/i=1-n,j=1-m}的平均值与标准差。类似的插值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得到的对象的索引值,选择样品的评价对象以及评价的对象级别插补,从而使评价指标的期望值达到最小。

3实例分析

根据谢巴德相似插值算法处理的本质安全评价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投入使用过程中,每个指标有一二三等级之分,第一等级表示生产过程样本指标的最安全等级,第三等级表示样本的最不安全等级。以MMA即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分析表明,作为一种化工生产的有机物质,常常作为聚合单体进行聚合物的制造与生产,由此在对该物质的化工生产制造过程中,利用上述的指标等级评价,对样本的数据以及基本情况进行处理后,对产生的指标等级进行排序,再利用上述的函数类似算法模式进行计算求解,可以得到本质安全的谢巴德插值处理的化学工艺风险评价基本分析结果[2] 。

4结语

基于本质安全的化学工艺风险安全评价方法,可以成功地降低化工工艺制造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和化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化学事故风险,文中根据本质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分析,提出了化学工艺制造过程中的本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关的安全评价模式,利用MMA实践案例检验该方式的可行性。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为化学行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化工产业在生产环节中必须要严肃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化工生产的安全性保障。这不仅仅关系到化学工艺产业的安全与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化工行业生产与制造未来与发展。在此大背景下,本文基于本质安全的理念,然后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对化学工艺风险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提高化工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本质安全,化学工艺,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李求进,陈杰,石超,吴宗之.基于本质安全的化学工艺风险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2:45-50.

风险评价方法讲稿范文第2篇

1石油天然气钻井风险的识别

在对100起石油天然气钻井作业事故进行调查的环节中, 针对不同事故的危害类型、引发原因、诱导因素、伤害方式等, 对风险进行分类识别:

二级风险:二级风险中共死伤7人, 危险发生在石油天然气钻井作业中的设备拆卸与运输、钻井、固井、完井测试、试油等环节中, 发生车祸、烫伤、坍塌等事故[1]。

三级风险:在三级风险中共死伤56人, 发生危险单的场所有:设备拆卸、钻井、测井、固井、完井试油、焊接、电动设备、钻井液调配等环节。危险发生的原因大部分由于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环节中。

四级风险:四级风险大部分是灾难性的风险, 发生部位在钻井、测井、固井、完井测试等环节, 危险发生的原因是井喷或者井喷失控。

在以上不同级别的风险中, 四级风险属于灾难性的风险, 需要石油工程对其进行重点防范。针对三级风险发生时, 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补救现场。二级风险发生的几率比较小。

2石油天然气钻井的风险评价方法

2.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实际上是石油天然气钻井作业工作人员, 引用安全理论知识, 以及施工安全标准、以及相似的事故资料等, 对现有的生产工艺、操作技巧等进行定性的检测, 并以“是”或者“不是”“、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方式对其进行判断。工作人员将实际检测中的不同项目制定成为表格, 对表格中的项目进行定性判断。这样的方式简单、直观, 能够将问题直接找出来, 并能够针对风险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分析。这种评价方法用于识别已经存在的风险[2]。

2.2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 是在石油天然气钻井作业现场中, 有专业、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组成危险分析小组。该小组主要对以往实际作业中出现危险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现有实际工程中的情况, 进行工程中的数据对比, 当发现两个作业种类之间存在着相似性, 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 并判断风险的级别, 以便于在后期工作中制定风险方法方案。风险识别小组, 需要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 事故产生的影响, 来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 该种方式实际上是通过以往经验, 对自身工程进行完善, 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预先性风险评价方法中, 将风险进行分级处理, 例如, 危险程度属于安全的, 那么将不会导致人员伤亡, 以及系统性损失。危险程度属于临界的, 该种作业临时不会产生危险, 但需要对其进行风险排除。在危险程度属于危险时, 工程作业将会带来系统性的损坏。

2.3故障树分析法

在故障树分析评价法中, 主要是利用逻辑推导的方式, 从顶上事件推导出中间事件发生的几率, 并分析中间事件发生的原由。该种分析方法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 对基本事故进行识别, 提供事故发生的线索。

2) 对导致危险事故的因素以及隐藏因素进行逻辑推导, 并对其做出比较全面的问题描述。

3) 对系统中明显的危险进行识别, 并为实际问题解决环节中提供科学依据。

) 将作业中的危险点提炼出来, 5

) 对危险事故的结果进行模拟。

例如, 对井喷风险进行故障树分析时, 其中间环节是压住压力小于压力E1, 并同时进行起钻抽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是密度降低、第二是液柱降低, 而在第一种情况中, 产生的原因是油水侵、气侵、人为降低钻井密度等, 在第二种情况中, 产生的原因有井漏、起钻未灌满钻井液等[3]。

针对井喷事故的风险防范, 一方面需要班组人员对钻井环节进行仔细分析, 另一方面还需要作业现场中安装可靠的设备等, 避免以上问题出现。

3结语

综上所述,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是重点的能源开采工程, 由于工程作用项目的特殊性, 其工程作业环节中存在着很多风险。当这些风险发生时将会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提升钻井作业的安全系数, 需要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 并制定风险评价方法。

摘要:随着石油天然气工程的开发, 工程中的固有风险以及隐藏风险逐渐凸显, 为了提升实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的安全系数, 需要对实际的钻井工程进行风险识别。在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中, 存在着井喷失控、中毒、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等危险。在实际工程中建立风险识别体系, 并对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在石油工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风险识别,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俊平.油气钻井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 2007.

[2] 崔文彩.钻井工程HSE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 2008.

风险评价方法讲稿范文第3篇

当前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在评价方法方面以定性方法为主;在样本数量确定方面, 以审计人员主观判断为主, 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二、理论借鉴:变权理论及抽样审计研究

(一) 变权理论

目前, 在各类评价模型中, 对各类指标的权重分配往往是一个常量。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为此变权思想认为:在评价决策过程中, 每一个因素的权衡应随着因素值的变化而变化, 简单来说, 赋予各个数据的权数会随着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实现变权思想, 变权理论给出了基于惩罚和激励的变权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 X (X1, Xn) 为各指标评价值, W0 (W10, Wn0) 为各指标的常权, S (S1 (X) , Sn (X) ) 为各指标值的局部变权向量。

(二) 抽样审计

根据抽样审计的相关理论, 在审计工作中, 在抽取样本时, 审计组应尽可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如审计组受到时间或地域的限制, 也可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内部控制审计样本数量根据以下方法确定:

如样本数量按以下公式确定, 则样本特征可以反映总体特征

(N为样本数量;P为样本方差;E为期望误差界限;Z为置信区间统计量)

为提高审计效率, 建议审计组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将置信区间设定为95%, 期望误差界限为5%。为了获取最为保守的样本数量, 一般P值取为0.5。

这样可得样本数量为:N=369。为保守起见, 建议审计组将样本数量定为400个。

三、构建内控水平量化评价模型

(一) 传统内控审计介绍

在传统的内控审计中, 虽然评价报告指出了控制缺陷和改进措施, 但未通过量化方法对企业内控水平做出总体评价, 也未对测试的各业务活动的内控水平做出量化评价。

(二) 构建风险内控量化评价模型

为弥补上述内部控制评价过程的不足, 笔者设计了量化评价模型, 用于量化评价被审计单位单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水平以及总体内部控制水平。以使内控评价报告使用者直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薄弱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我们就应该设计一套评价域, 使各被评价业务活动能够在统一的维度空间中进行比较。

通过综合考虑, 笔者在设计风险内控量化评价模型时, 选择了样本缺陷率 (存在重要缺陷的样本数量/测试样本总量) 和样本金额缺陷率 (缺陷样本涉及的金额/测试样本总金额) 两个维度作为衡量内部控制水平的标准。通过以样本缺陷率为横坐标, 样本金额缺陷率为纵坐标, 在二维数轴图中对缺陷样本进行定位以方便给出缺陷样本评价得分。

由此, 笔者设计了以下公式用以及时业务流程内控水平得分:

被评价流程内控得分:

四、内部控制量化评价实施路径

(一) 实施内部控制量化评价的流程

为了在内控评价审计工作中顺利使用量化评价模型, 构建一套比较完善的审计工作流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 笔者构建了如下实施路径: (见图1) 。

在开展量化评价审计工作时, 审计人员应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主要包括:

(1) 确定评价范围:通过查阅历次内控审计报告确定本次内控评价审计范围, 重点挑选评价得分较低的业务流程和与被评价单位主营业务关联紧密的业务流程。

(2) 确定评价模型参数:确定模型参数, 开展测试, 尽量确保历次内控评价参数的一致性, 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3) 对缺陷的处理方式:针对设计缺陷, 应直接作为重大问题进行披露, 无须再进入实质测试阶段。针对重大执行缺陷 (量化评价得分较低) 也应作为重大问题进行披露。对于一般性缺陷则可要求被评价单位进行整改。

(4) 做好评价工作的持续性:审计人员在进行内控评价时, 应通过量化得分的方法重点关注历次评价中披露的重大问题的整改情况, 以此来评价企业对风险的控制是否得到改善。

(二) 内部量化评价应用实例

为了验证内控评价量化模型, 在审计工作中, 笔者对该企业的工程管理内部控制开展评价, 选择了工程招投标管理、结算管理等流程进行了量化评价。

(1) 选定评价模型的参数并实施评价。笔者对参数选定, 确定样本数量为400个, 得到以下评价表: (见表1)

(2) 根据结果绘制缺陷评价图。之后, 笔者按风险内控量化评价模型的方法, 结合 (表一) 绘制了内控缺陷评价图:

(3) 计算被评价业务流程的评价得分。结合上图和量化评价模型中给出的公式 (3) , 就可以得出该电网企业被评价业务流程的评价得分:

招投标管理:0.67

工程结算管理:0.95

工程合同管理:0.69

工程建设管理:0.67

废旧物资管理:0.95

税务管理:1

资产管理:1

这样, 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以下结论:被评价单位在资产管理和税务管理方面内部控制做得较好;在招投标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还有待加强。

这就为以后审计工作或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供了目标和比较参照点。

(4) 计算综合得分。为了方便评价结论可以做横向 (业内其他企业) 和纵向 (其他历史时期) 比较, 此外也为了增加评价结果的区分度以及评价结果与企业管理目标的契合程度, 笔者采用变权理论的相关思想计算综合得分。

量化评价是为了促进企业提升管理, 弥补薄弱环节, 达成战略目标。因此, 对各评价业务流程配置的权重既要体现激励性也要体现惩罚性, 因此选用如下局部变权状态向量:

其中α为惩罚水平, β为及格水平, γ为激励水平, C为调整水平, xj为第j个被评价流程的得分。

当评价得分低于α则惩罚程度最大;当评价得分在α与β之间则随着评价的分增加, 惩罚程度降低;当评价得分在β与γ之间, 则即不惩罚也不激励, 当评价得分在γ与1之间, 则随着评价得分增加激励程度增加。C越小, 则惩罚与激励程度就越大。

根据被评价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 笔者取定α, β, C, γ分别为0.2, 0.6, 0.2, 0.9。从为得到局部状态变权向量为:

确定各评价业务流程的常权向量为:0.1, 0.2, 0.05, 0.2, 0.2, 0.1, 0.15。

通过公式 (一) 计算得到被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综合得分为:0.938分。

这样我们为该电网企业确定了一个量化得分, 一方面方便对该电网企业内控情况进行考核, 另一方面也方便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五、发展方向量化评价工作信息化

(一) 按需定制评价任务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评价的业务流程和指标, 选定模型参数和评价期间, 使量化评价工作满足审计目标, 符合企业战略。

(二) 节省人力资源, 实现大数据分析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在后台使用诸如python, R等大数据分析语言, 对业务数据库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 方便审计人员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薄弱环节。

(三) 实现量化评价工作的持续性

运用信息化系统, 可以在后台持续进行量化评估工作。通过持续的量化评估, 获得大量的结论性数据。为内部审计人员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漏洞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摘要:本文结合抽样审计和变权理论的相关思想, 设计了一套可以对企业风险控制水平进行总体量化评价的方法。并且就如何将该方法与信息系统进行整合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内控水平量化评价模型,抽样审计,变权理

参考文献

[1] 金爽.基于变权理论的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代建工作的后评价[J].华东电力, 2010 (2) .

[3] 田桂申.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在电网企业的实施路径与实践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6 (4) .

风险评价方法讲稿范文第4篇

1 冲出跑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已发生的事故和事故征候客观地暴露了民航安全系统的缺陷及其严重程度, 分析事故/事故征候, 探索其发生的原因是预防事故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基元事件分析方法, 将近20年国内外发生的188起冲出跑道事故和事故征候分解为最简单的“基元事件”, 再按Reason模型在统一的框架下对“基元事件”进行分析, 得出导致冲出跑道的主要因素[2]。综合考虑导致冲出跑道的因素, 建立基于“人-机-环境-管理”的冲出跑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冲出跑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人”、“机”、“环境”和“管理”为指标层, 进一步分解为15个子指标层[3]。

“人”指标层 (P) 包括以下子指标。

(1) 安全意识P1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2) 作业纪律P2具体表现有:工作纪律涣散;不严格执行规章;考核把关不严;不按标准操作程序 (SOP) 。

(3) 专业能力P3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个性特征P4包括无视权威;急躁;蛮干, 呈能, 爱表现;过分自信;丧失信心, 消极被动五种。

(5) 机组分工配合P5具体表现有:合理分工, 协调配合;交叉检查, 相互把关;及时沟通。

从“机”的角度来说, “机”指标层 (F) 包括以下子指标。

(1) 飞机状态与设备F1飞机本身的状态和设备直接影响飞机性能的好坏。

(2) 机务维修F2除飞机本身原因外, 机务维修差错也不可忽视。

从“环境”角度来说, “环境”指标层 (E) 包括以下子指标。

(1) 天气条件E1雷暴大雨、冰雪霜等各种恶劣天气会使飞行员看不清跑道, 或影响飞机的工作, 从而可能导致飞机冲出跑道。

(2) 机场环境E2机场周边地形环境;跑道、滑行道布局的合理性;机场吞吐量;机场各种服务的质量达标。

(3) 跑道状况E3将跑道状况从机场环境中拿出来作为独立的子指标。

(4) 飞行组织和准备E4地面指挥、塔台、气象服务以及航行情报为飞行收集和提供的信息。

从“管理”角度来说, “管理”指标层 (M) 包括以下子指标。

(1) 安全计划M1飞行、机务、空管部门对飞行所做的计划安排。

(2) 资源分配M2合理分配资源, 保证充分的航空人员队伍和财力。

(3) 安全培训M3定期进行人员培训, 并进行考核和资格把关。

(4) 安全监察M4实施监督检查, 提出并监督实施整改措施。

2 冲出跑道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2.1 风险评价方法

冲出跑道风险评价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影响因素众多, 这些因素有些是可以定量描述的, 而有些定性、随机因素因统计数据不足、人的行为估计不真实只能通过模糊化来处理。因此, 本文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4]对冲出跑道风险进行评价, 利用已有的系统及其评价结果, 根据所给的类似特征对新的类似系统直接做出评价。

2.2 风险评价模型

参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能够正确反映冲出跑道风险的主要参数, 建立风险评价的BP网络模型[5]。其中, 输出层1个节点O (评价结果) , 隐层4个节点Yj (人Y1、机Y2、环境Y3、管理Y4) , 输入层15个节点Xi (15个指标, 包括安全意识X1、作业纪律X2、专业能力X3、个性特征X4、机组分工配合X5、飞机状态与设备X6、机务维修X7、天气条件X8、机场环境X9、跑道状况X10、飞行组织和准备X11、安全计划X12、资源分配X13、安全培训X14和安全监察X15) 。

2.3 风险评价结果

由经过训练和测试的神经网络最终确定输入层到隐层之间的权值vij、隐层到输出层之间的权值tjk。从最终确定的权值来看, t21=0.04, “机”在影响冲出跑道因素中所占比重不大, 说明飞机本身机械故障、机务维修等对冲出跑道影响不大;机组原因仍然是导致冲出跑道的最主要因素。

由v1j、v3j的值可知遵章和专业能力这两个子指标对“人”、“机”、“环境”、“管理”各指标的权重值都较大, 说明人员的专业能力高低和是否违章已成为严重影响冲出跑道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 应该把民航从业人员, 特别是机组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作为提高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环境”指标中影响最大的为“天气条件”和“跑道状况”, 平时应该加强注意积累经验, 对这些已有的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总结, 如稳定进近、着陆技巧、刹车选择等;同时跑道端安全区长度问题也不容忽视, 多次重大冲出跑道事故都是由于跑道端安全区过短造成的。

3 冲出跑道预防措施和建议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 主要从飞行员失误和机场跑道状况两个方面来提出预防措施和建议。

(1) 一半以上的冲出跑道是由飞行员失误造成的, 飞行员失误是导致冲出跑道的最主要因素。要加强飞行员的训练, 强调坚持稳定进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 应用机载飞行告警系统、跑道状态灯等技术设备提高飞行员的情景意识, 减少因飞行员失误而导致的对所处位置、高度等的错误判断。

(2) 跑道状况主要衡量以下两个方面:跑道、滑行道道面质量是否良好 (无积水、积冰、积雪) ;跑道端安全区长度是否过短。当发生跑道积水时, 飞行员和地面人员要提高警惕, 严格执行飞行程序, 防止飞机冲出跑道。同时, 机场跑道端安全区有必要达到国际民航组织 (ICAO) 的标准及建议措施。

摘要:冲出跑道是影响跑道运行安全的主要事件类型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跑道安全, 本文就冲出跑道问题展开研究,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冲出跑道事件的统计分析找出导致冲出跑道的主要影响因素, 按“人-机-环境-管理”建立冲出跑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风险评价, 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冲出跑道,风险评价,跑道安全

参考文献

[1] Kirkland I, Caves R E, Humphreys IM, et al.An improved methodologyfor assessing risk in aircraft operationsat airports, applied to runway overruns[J].Safety Science, 2004, 42.

[2]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编印.民用航空飞行事故汇编 (一) (二) (三) (四) (五) , 内部资料.

[3] 刘汉辉.民用航空安全之道[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2008.

[4] 罗云, 樊运晓, 马晓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风险评价方法讲稿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在优化供应链融资整体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AHP结合灰色聚类理论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对8条具有供应链特征的融资链进行整体性风险评价实证研究,实现了供应链融资整体性风险的定量评价。

关键词: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供应链融资 整体风险评价

随着我国供应链金融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不断扩张,供应链融资整体性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供应链融资整体性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供应链融资方式的整体性风险具有灰色系统性特点,采用AHP和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价标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经过最小均方差法对供应链融资评价指标(见《金融经济》2011.09期《供应链融资整体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行相关性分析,删除一些相关性较大的评价指标,构建新的供应链融资整体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以下三个指标层次:目标评级为因素论域R、5个一级指标因素论域{供应链柔性指标R1、供应链协调性指标R2、核心企业能力指标R3、行业发展指标R4、}、23个二级指标因素论域{订单完成率R11、准时交货比率R12、时间柔性R13、资源利用率R14;供应商产需率R21、销售商产需率R22、信息共享程度R23、信息传递的及时率R24、信息传递的准确率R25、合作时间R26;核心企业的信用评级R31、对供应链的管理程度R32、核心企业产能R33、市场占有率R34、销售网络R35;行业发展空间R41、行业发展阶段期间R42、政策支持度间R43、技术变革对行业的影响间R44;国家政治环境间R51、经济环境间R52、自然环境R53、国际贸易环境R54}。

二、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运用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由专家分别对各级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评判,规则如下表所示:

三、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灰色评价模型

灰色综合评价是以灰色聚类理论为基础。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聚类等原理,通过建立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对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能很好的解决供应链融资整体性风险评价中,供应链系统的灰色性及其评价指标量纲不同的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白化数矩阵

2. 确定评价灰类的白化权函数

4.综合评价

四、 实证分析

5.结果分析

通过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对供应链融资整体性风险的状况进行评价,经过计算,8个样本的整体性风险都在较低风险和一般风险之间,而所选的8个样本的核心企业在各自行业内属于有实力的企业,并且基于供应链的融资情况相对较好,评价结果与我们的样本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从各分指标来看,总体来说,供应链内部的风险高(除样本002以外,该样本有属于钢铁行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不但有矿源供应商,还有自有矿源),这与国内供应链发展水平较低是相符的。另一方面,评价结果体现风险状况与行业特征比较相符。001、002样本属于钢铁行业,行业发展风险突出一些,这与该行业是传统行业,并且面临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变革对行业影响较大的情况一致。003、004、005属于汽车销售业,供应链内部风险相对较高,这与供应商的数量少和零库存的行业特征相符。006、007、008属于机械设备制造业,核心企业能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对供应链控制能力弱,信息化程度不高。

五、结论

从以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AHP结合灰色聚类理论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并且该评价模型可操作性强。它不仅可以对供应链融资整体性风险状况做出合理、准确的评价,而且通过按照各个指标的风险等级的大小的比较,该模型还可以供应链将来发展趋势做一个预测。商业银行可以参照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从供应链系统、核心企业、行业发展、宏观环境四个方面去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到底出现在哪一个环节,加强对这个环节的关注,并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 Frye J.Collteral damage,a source of systematic credit risk[J].Risk Magazine,2000,21:188-203

[2] “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1

[3] 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77-101

[4] 谢江林,何宜庆,陈涛.数据挖掘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2008,(3):278-281

风险评价方法讲稿范文第6篇

一、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相关概述

(一) 企业财务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 其可分散风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财务风险, 其是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风险的具体反映。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提出财务风险概念, 对于财务来说, 就是财务活动以及其反映的经济关系, 因为很多不确定因素的产生, 企业资金运行过程中会有财务风险产生。所以, 财务风险就是因为很多不确定因素的作用, 使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确定性产生, 使得企业可能出现损失的情况。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来说,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筹资风险, 二是投资风险, 三是资金回收风险, 四是收益分配风险。

(二)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来说, 其就是为了能够使企业对自身财务风险水平进行了解, 将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亓行制定, 使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 使企业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提升。本文认为,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与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一样的。对于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来说, 主要有两个, 一是财务指标, 二是非财务指标。当前, 我国企业使用最广泛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有四个, 一是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 二是营运能力风险评价指标, 三是盈利能力风险评价指标, 四是成长能力风险评价指标。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问题分析

(一)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

对于企业来说, 现阶段最关键的指标有四个, 一是偿债能力, 二是营运能力, 三是盈利能力, 四是成长能力, 这些指标对于企业财务活动来说, 其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在计算这些指标时, 都是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的, 与企业具体情况相结合, 评价现有的经济活动, 而没有将企业真正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体现, 而且企业管理者仅对当前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十分的重视, 对于未来风险的关注不足, 这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同时, 在当前财务风险评价指标里, 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等经常被企业进行“装饰”, 使得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得不到确保, 也就不可能将企业真实财务状况进行体现。

(二) 不重视企业非财务信息的分析

现阶段, 通常来说企业财务评价大都是结合企业对外公布的数据信息实施的, 但是在财务报告中没有将非财务信息进行体现, 这对于合理的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不利的。倘若仅以财务指标为主, 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财务信息进行评价, 未与非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结合, 就会使信息失真得以产生, 就会使财务风险得以产生。例如, 一个企业在经营时未对环境的保护进行考虑, 使得环境污染得以产生, 然而这种以财务信息为主的污染评价是很难的, 政府进行处罚的过程中, 有力的基础是缺失的。

(三) 财务决策失误

众所周知, 进行财务分析就是为了使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得以规避。现阶段, 我国金融体系中系统、科学的决策经验是缺失的, 企业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清晰, 利益分配不明确, 使得决策失误经常出现, 从而导致金融风险就会产生, 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使得企业财务出现混乱, 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是有着严重影响的。

三、强化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措施

(一) 强化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设计与评估

首先, 改进偿债能力风险评价指标。一是将现金债务比率指标进行增加, 从现金流量入手, 对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的作用进行考虑。二是增加现金到期债务比风险评价指标, 来对现金流量净额和到期债务的比例关系进行体现。

其次, 改进营运能力风险评价指标。一是将应收账款周转率风险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 能够对企业偿债能力以及资金周转产生影响, 能够将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能力进行反映。二是将存货周转率风险评价指标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 使企业的变现能力提升, 使存货周转速度快一些, 从而使存货占用水平得以有效降低。

再次, 改进盈利能力风险评价指标。使现金流量指标增加, 使现金销售率风险、资产现金率风险评价指标增加, 使企业主营业务收现能力得以体现, 使企业现金经营能力不断提升。

最后, 改进成长能力风险评价指标。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扩大企业规模, 二是增加利润以及所有者权益。由于成长能力是与市场环境变化有直接关系的, 能够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体现。

(二) 强化非财务信息分析

对于企业会计信息来说, 最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非财务信息, 其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财务信息进行全面体现。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非财务信息在企业财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所以, 想要使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得以适应, 企业就必须对非财务信息指标给予重视, 同时还要改进非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一是高管持股比率风险评价指标, 股东和高管的代理关系, 使得企业要将长期激励性报酬制度进行制定, 也就是说, 高管持股比率高一些, 那么企业财务风险就要小一些。二是关联方交易风险评价指标。对一关联方交易来说, 其就是为了使交易成本得以节约, 使经济效率提升, 使集团利润最大化得以实现。在关联交易过程中, 其包括的内容有很多, 例如担保、租赁以及销售商品等, 其与企业业务的各个环节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此, 必须对关联方交易产生的财务风险给予重视。

(三) 提升管理者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首先, 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对于财务风险来说, 其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是密切相关的, 但是财务风险的主体就是财务管理人员, 必须将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行建立, 同时对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行引导。同时, 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基础知识要扎实, 其风险防范意识要高一些, 使自身业务水平以及职业敏感度得到提升, 这样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 使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发现, 从而将问题进行解决。

其次, 仅以经验、主观判断为主, 对企业管理进行决策, 必然会出现失误, 这样就会产生财务风险, 使企业的经济损失严重。所以, 企业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 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结合合理的程序, 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决策, 使失误减小到最低, 使企业风险的发生得以有效的防范。

四、结语

现阶段,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例如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设计不科学等等。所以, 对于企业来说, 要想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就一定要使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 使非财务信息指标得以强化, 使管理者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得以提升, 从而有效地使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得以有效构建, 能够使企业财务管理得以帮助, 使潜在的财务风险得以发掘, 使经营决策得以有效的调节, 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大大提升, 使企业经济效益增加。

摘要:企业经营效果就是通过企业财务体现出来的,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 财务风险管理以及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新形势下, 企业管理越来越完善, 企业对财务管理也越来越关注。所以, 对企业经营管理策略进行改进, 强化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可以使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得以改善, 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本文从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概述入手, 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并从风险防范、强化风险评估、强化非财务指标的作用等等方面, 提出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帆.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运用研究[J].魅力中国, 2016 (20) .

[2] 韦清勇.浅析科学评价及控制企业风险研究[J].商业文化, 2015 (6) .

风险评价方法讲稿范文

风险评价方法讲稿范文第1篇在现阶段,我国的化学工艺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主要是以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为主要,并没有从根源上真正消除化学工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