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詹天佑课文有感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221

读詹天佑课文有感范文第1篇

我曾学过一篇文章《詹天佑》,我在读的时候,令我心中无比震憾,詹天佑这种不放弃的精神。

文章中,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奉命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一段路,长200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计划,没想到帝国主义者就出来阻挠,为了控制这条铁路的修筑权,还想尽办法进行要挟,帝国主义者以为他们很了起,但是,他们全部都大错特错了,其实中国已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大家都说,这回咱们争了一口气。

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他创造性地开凿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怀着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信念,使京张铁路提早两年竣工。还要设计人字形线路。

读詹天佑课文有感范文第2篇

课文讲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要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太依赖大人,也不能让父母过于溺爱,更不能做家中的小皇帝。

这些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太多了,比如我的父母。记得那一次,我要自己去买书,我跟妈妈说过后便准备独自去书店购买,但是妈妈坚决不同意。说:“不行,如果你自己坐车遇到危险怎么办?没事,我到时候去给你买。”有些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小学生如果我们都像乌塔一样能够自己环游世界,但是家长只是督促学习,没有玩的时间,那里来环游世界的时间。我们中国的小孩就像一只圈在笼子里的鸟和一只蜗牛一样,总是缩在很小的壳窝里。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起来,我们非常羡慕乌塔。

文中有一段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因为这段说明了中国教育孩子的缺点,人人的孩子都只能从电视、电脑、收音机了解世界,使中国孩子对外国少年的行为感到不解,我觉得中国的爸爸妈妈应该开放教育,让中国孩子全面的了解世界,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文中还有一段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

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侯一起出去玩,有时侯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因为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她先举例说明,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这充分体现出乌塔在生活上独立的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独立。我觉得乌塔是一个自主,独立,热爱生活的人,表现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很多国家。还有第七段:他还说,自己用了三年时间准备了这次行程,阅读了许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表现了乌塔做事有计划、有准备以及他的独立自主意识。

对于乌塔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这正是中国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啊!我认为爱孩子就应该让我们独立,现在我们这些孩子属于小公主、小皇帝,整天赖在父母身边。

读詹天佑课文有感范文第3篇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友情的美好和可贵。学习设身处地地体会朋友间的尊重与鼓舞,培养尊重朋友,热爱朋友的美德。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15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教”的学习,并能组词造句。

3.学习“辶”旁,归纳“讠”旁。 4.能工整地写出文中要求掌握的八个生字。 [教学难点]偏旁部首,尤其是走之旁的书写。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友情的珍贵,培养互助互爱、真诚相待的美德。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学生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识记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2、初步理解课文,并练习使用祈使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听歌曲录音《找朋友》,会唱的可以拍手跟着一起唱。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朋友,那冬冬的朋友是谁呢?是丁丁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听听冬冬丁丁的故事吧,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1页第12课《朋友》,齐读题目《冬冬读课文》。

二、 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一)

1、边听录音,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而且在听或读的过程中看谁能用心记住它们。

2、请会读的同学读课文。

3、老师也想读一读和你们比一比怎么样呢?老师读,读后请学生评价。

4、你们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齐读课文

5、男生一段,女生一段,轮流读(多读基础上,使学生听读识字)

(二)课文已读过几遍了,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请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这些生字,可以请教别人,可以看拼音,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字。全会读的同学愿意帮谁就帮谁。学生自由学生字。

(三)检查巩固识字情况(小组活动)

以本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轮流担当,及时帮不认识的同学,把本组认为最难的字挑出来,考考其他组。

(四)教师检查多音字“教”的学习情况,明确“教”的两个读音并会组词,比如:教jiao(教室),教ji?o(教书)。

(五)朗读汇报:男女生各推选一人进行朗读比赛。

三、 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会读课文了,那老师要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怎样做的呢”?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丁丁站起来说:“我觉得冬冬的声音很好听,我喜欢听她读课文”)。

师:噢,原来丁丁看到了冬冬的优点,那我们和同学相处也应该怎么做呢?(多看别人的优点)

师:丁丁还说什么了呢?

生:(丁丁又说:“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体会语气后仿照这句话造句。学生造句,若有难度,教师可创设情境,强调用上“让,好吗?”如:“老师,让冬冬参加比赛,好吗?”“老师,让我再写一次,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提问,谁谈一谈丁丁为什么这样做?(他知道尊重别人,并且喜欢帮助同学)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尤其是当朋友遇到困难时,生病时或受到批评时,请同学们课下认真思考。

四、 学习走之儿旁:

1、先明确“走之儿”这一名称

2、书空

3、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描一描,写一写来练习,强调“走之儿”要后写。 五.板书: 冬冬读课文 jiao(教室) 教{ 辶 jiāo(教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写字,会写八个生字,把“辶”写好,同时学习“讠”;

2、口语交际训练:创设请境,表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从而懂得珍惜友情。 3.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新偏旁,谁知道是什么呀?谁想上来当小老师写给大家看呢?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师:在这一课的生字中还有一个偏旁,仔细观察,谁发现是什么旁了? 生:“讠”:“读、课、站”

师:那么有“讠”的字一般跟什么有关呢? 指名回答(一般跟说话有关) 师:指导写生字。

二.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这三个词的句子,画出,再完成第74页练习并扩展练习。

三. 创设情境,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朋友的内涵。

1、教师把题目分给每一组,先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再有选择地汇报交流

2、题目如下:

A、你有缺点,比如不会跳绳,他(她)笑话你吗?他怎么做的? B、他(她)有好玩的东西,愿意和你一起玩吗?一般情况下她会怎么说? C、你犯了错误,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班里的花盆,他(她)们批评你吗? D、你想抄他(她)的作业,他让抄吗?他怎么说?

E、考试时,他(她)有不会的问题非让你告诉他(她)时,你怎么办? F、你病了时,他(她)问候你吗?怎样说? J、你受到表扬时,他高兴吗? 3.小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鼓舞、互相帮助等)

4、我送朋友一句话:

再次播放《找朋友》一歌,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把自己最想对朋友说的话告诉他(她)。

读詹天佑课文有感范文第4篇

首先,要领会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 ,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是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和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北师大版精读课文为主体课文,略读课文为自读课).叶老十分精辟阐述了精度和略读的关系,精度和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本着不同的作用,但是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不可忽视,《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课文的重要性,而且我们现在处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略读能更迅速,便捷的获得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广泛,因此,自读课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起来,做到教学得法。

北师大版教材的基本安排就是每个单元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对课文教学都有明确要求,自读课文的要求是在学过主体课文之后进行,加强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对课文的理解一般是“初知大意”,只要把重点,难点帮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重点,词句积累可适当重视,教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懂,读过之后是明白了什么道理,还是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如果是故事性特强的自读课文,最好能把课文复述下来,学生学会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词汇,锻炼表达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自渎课文的教学的目的,是让我们训练学生自读能力,自读速度,积累词汇,并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书中感悟掌握读书方法。

其次,明确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读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可从四方面来讲:

1、通过自己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自学课文里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读机会合作交流是自读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自读和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老师适当引导,体现主导地位。

2、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速读,根据重点词句了解大意,低年级以朗读为主,中年级的以默读和朗读相结合,高年级以默读为主。

3、注重词汇积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成绩的提高重在词汇积累,自读课文为积累词汇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可以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学生在相应交流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加强课内外联系,渗透单元主题适度拓展延伸,自渎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相互交流,实现向课外独立阅读的过渡,通过鱼主体课文的联系,加深对本单元主体的理解,并适当向课外延伸。

三、再次,把握自渎课文教学的尺度

要确切把握自读课文的教学尺度,既不走马观花,也不精雕细琢,确立自读课文的明确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中尤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1、自读课文不是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是学习时确实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的内容,仍然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学生学的更自主更开放,但是教师必须有适当的引领、指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天花乱坠.教师要适时的发挥起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层次的阅读,老师起到提纲挈领的做用.比如小诗<<小猪盖新房>>的教学设计了拼一拼、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五个教学步骤,这首诗安排在手和脑单元,主要是告诉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勤动手,多动脑,设计|“拼一拼”是因为 刚学完拼音,这首诗里有一些字孩子们还没有学,正好巩固一下拼音学习;“读一读”就是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想一想”思考课后问题,小猪的新房没盖好是因为什么?自己先思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议一议”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说一说”把小组的意见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并说说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以后打算运用手和脑,这样层层深入的学习课文既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2.自读教学不等于略读教学

自读教学与主体课文教学一样都是教学活动而不是阅读方式,略读是阅读方式中的一种,它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略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仅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让学生在自读中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培养自读兴趣,因此在自读课上只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教他们方法,学会应该怎样去读,比如<<小猪盖新房>>的教学,让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思考小猪的新房为什么没有盖好?孩子通过熟读一定能够在文中找到答案,这样就达到了获取信息的目的,接下来思考:小猪怎样才能把房子盖好,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3.粗知大意不是浅知

自读课文不像主体课文那样要求严格,字词句段、偏章结构,面面俱到,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但这不意味着就可以草草了事了.同样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能只是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思考,读到的东西就像过眼云烟,读后一无所获,那样做纯粹是浪费时间,粗知不是浅知, 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对主体课文的而言的,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集中了,但在教学方法上并不排斥适时的像教学主体课文时一样精读重点词句.这有利于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猪盖新房>>教学设计了”议一议””说一说”的教学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文章所要告诉大家的道理,即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读书质疑活动,这首小诗的核心问题是告诉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能够多动手勤动脑,手脑并用,才能有美好创造.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小猪新房没盖好的原因,是只动手没动脑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说一说应该怎样动手动脑. 4.联系前后,加强指导

读詹天佑课文有感范文第5篇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友情的美好和可贵。学习设身处地地体会朋友间的尊重与鼓舞,培养尊重朋友,热爱朋友的美德。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15个生字,注意多音字“教”的学习,并能组词造句。

3.学习“辶”旁,归纳“讠”旁。 4.能工整地写出文中要求掌握的八个生字。 [教学难点]偏旁部首,尤其是走之旁的书写。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友情的珍贵,培养互助互爱、真诚相待的美德。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学生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识记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教”;

2、初步理解课文,并练习使用祈使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听歌曲录音《找朋友》,会唱的可以拍手跟着一起唱。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朋友,那冬冬的朋友是谁呢?是丁丁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听听冬冬丁丁的故事吧,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1页第12课《朋友》,齐读题目《冬冬读课文》。

二、 熟悉课文,识记生字

(一)

1、边听录音,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而且在听或读的过程中看谁能用心记住它们。

2、请会读的同学读课文。

3、老师也想读一读和你们比一比怎么样呢?老师读,读后请学生评价。

4、你们愿意跟老师比一比吗?齐读课文

5、男生一段,女生一段,轮流读(多读基础上,使学生听读识字)

(二)课文已读过几遍了,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请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学这些生字,可以请教别人,可以看拼音,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猜字。全会读的同学愿意帮谁就帮谁。学生自由学生字。

(三)检查巩固识字情况(小组活动)

以本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轮流担当,及时帮不认识的同学,把本组认为最难的字挑出来,考考其他组。

(四)教师检查多音字“教”的学习情况,明确“教”的两个读音并会组词,比如:教jiao(教室),教ji?o(教书)。

(五)朗读汇报:男女生各推选一人进行朗读比赛。

三、 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师:现在同学们会读课文了,那老师要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当冬冬读不下去时丁丁怎样做的呢”?请同学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丁丁站起来说:“我觉得冬冬的声音很好听,我喜欢听她读课文”)。

师:噢,原来丁丁看到了冬冬的优点,那我们和同学相处也应该怎么做呢?(多看别人的优点)

师:丁丁还说什么了呢?

生:(丁丁又说:“老师,让冬冬再读一遍,好吗?”)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体会语气后仿照这句话造句。学生造句,若有难度,教师可创设情境,强调用上“让,好吗?”如:“老师,让冬冬参加比赛,好吗?”“老师,让我再写一次,好吗?”

师:通过刚才的提问,谁谈一谈丁丁为什么这样做?(他知道尊重别人,并且喜欢帮助同学)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尤其是当朋友遇到困难时,生病时或受到批评时,请同学们课下认真思考。

四、 学习走之儿旁:

1、先明确“走之儿”这一名称

2、书空

3、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描一描,写一写来练习,强调“走之儿”要后写。 五.板书: 冬冬读课文 jiao(教室) 教{ 辶 jiāo(教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写字,会写八个生字,把“辶”写好,同时学习“讠”;

2、口语交际训练:创设请境,表演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从而懂得珍惜友情。 3.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 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个新偏旁,谁知道是什么呀?谁想上来当小老师写给大家看呢?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师:在这一课的生字中还有一个偏旁,仔细观察,谁发现是什么旁了? 生:“讠”:“读、课、站”

师:那么有“讠”的字一般跟什么有关呢? 指名回答(一般跟说话有关) 师:指导写生字。

二.学习使用“再、也、又”三词:

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有这三个词的句子,画出,再完成第74页练习并扩展练习。

三. 创设情境,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朋友的内涵。

1、教师把题目分给每一组,先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再有选择地汇报交流

2、题目如下:

A、你有缺点,比如不会跳绳,他(她)笑话你吗?他怎么做的? B、他(她)有好玩的东西,愿意和你一起玩吗?一般情况下她会怎么说? C、你犯了错误,比如不小心打碎了班里的花盆,他(她)们批评你吗? D、你想抄他(她)的作业,他让抄吗?他怎么说?

E、考试时,他(她)有不会的问题非让你告诉他(她)时,你怎么办? F、你病了时,他(她)问候你吗?怎样说? J、你受到表扬时,他高兴吗? 3.小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就是要互相尊重、互相鼓舞、互相帮助等)

4、我送朋友一句话:

再次播放《找朋友》一歌,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把自己最想对朋友说的话告诉他(她)。

读詹天佑课文有感范文第6篇

阅读《少年闰土》,进行练习

1、《少年闰土》一文的作者是(),节选自他的小说。

2、闰土给作者讲了四件希奇事:();();()()。其中给作者印象最深的事是

鲁迅,原名,字,的人。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代表作有:散文诗集,散文集,

杂文集。鲁迅以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 [语段一]

()的天空中挂者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是()的()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项()银圈,手()一柄钢叉,向一匹()尽力地()。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2、用“”画出语段中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表现动作的词是、、。

3、通过回忆,作者刻画了一个的少年。 [语段二]

我于是日日()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到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色的()脸,头()一顶小毡帽,颈上()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不到半日,我们便()。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2、用“|”把这段分为三层。

3、用“”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4、上面语段中的人物外貌描写,反映了什么?再正确的选项中后面打“ˇ” (1)闰土知识丰富。()

(2)闰土是个健康、朴实、可爱的农村少年。() (3)闰土对我一点也不怕羞。() (4)闰土的父亲十分爱他。()

阅读《我伯父鲁迅先生》,进行练习

1、这篇课文是()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故事:①谈《水浒传》,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②谈“碰壁”,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③救护车夫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④关心女佣阿三 (表现鲁迅先生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3、词句理解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了。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①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②“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一面》的作者是,文章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

《有的人》是诗人()于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逝世()周年写的一首诗。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句诗借用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③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他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在坑底,()着脸,鼻子()在腿弯,一只眼睛( )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嘎羧凝望着天空,似乎在说

(2)对词语的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①“有的人”: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②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③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

《金色的脚》印课文以“金色的脚印”为题?(“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小狐狸一家能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合家团聚、回到树林中自己的家中,这是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脚印来”赞美。体现了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人类与他们的友善。句子理解: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老狐狸这样做的目的是,从中可以看出

☆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老狐狸这样做是因为,看到此情此景,我想到了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以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 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 课文回顾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像是见到()。

从作者对嘎羧的和的描写中,我感受到了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 竞)。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的吼叫。这时,他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 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吼声激越悲 (壮 状),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按原文填空

2、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

3、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①“久久凝望”里,嘎羧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②嘎羧为什么会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

③从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中,你听出了什么?

4、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内阅读练习题

阅读《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伯牙绝弦的原因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阅读《月光曲》

①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 [语段二] 第

8、9自然段

1、贝多芬的这首曲子叫《月光曲》

2、在联想句后面的括号里画“V” ⑴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⑵月光照进窗子来。()

⑶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⑷他好像面对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⑸她仿佛也看到了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⑹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8、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画“V”

⑴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的格外清幽。() ⑵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⑶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⑷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1.停车场有1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

6

。小汽车有多少辆?

2.停车场有1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

7

。小汽车有多少辆?

3.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

7

。大客车有多少辆?

4.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比大客车多1

。大客车有多少辆?

65.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4小时可以运完;乙车单独运,6乙两车合运这堆货物的5

小时可以运完。现在由甲、

6

,需要多小时?

6.加工一批零件,由一个人单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三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7.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

,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有

多少千米?

8.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21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3

8

,离乙地

还有多少千米?

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5

4 ,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18

,两小

时行了114千米。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0.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1

。现有一块冰,体积是2立方分米,融化后的体积是多少?

10

11.李晓虹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

看? 54

。还剩多少页没

12.一支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38米,第二天修了42修的是这条路全长1

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

。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8

13.商店运来苹果4吨,比运来橘子的2倍少3

吨。运来橘子多少吨?

14.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3,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的4

。运来梨15筐,

运来橘子多少筐? 45

15.一根电线杆,埋在地下的部分是全长的2

多少米? 13

,露出地面的部分是5米。这根电线全长

16.人造地球卫星每秒运行8千米,相当于宇宙飞船速度的40

千米? 57

。宇宙飞船每秒运行多少

17.人造地球卫星每秒运行8千米,比宇宙飞船的速度慢17

57

。宇宙飞船每秒运行多少千米?

18.一个县去年造林1260公顷,超过原计划1

。原计划造林多少公顷?

19.商店运来550千克面粉,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少,运来大米多少千克?

读詹天佑课文有感范文

读詹天佑课文有感范文第1篇我曾学过一篇文章《詹天佑》,我在读的时候,令我心中无比震憾,詹天佑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文章中,詹天佑是我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