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蒙山县城西北部,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976户农户,人口3500人。村设党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5名。全村总面积为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6亩,其中水田面积1721亩,旱地面积580亩,全村林地面积10933亩。二○○五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75元。

**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村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村委驻地距离县城2.5公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近年来,**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本村的优势,大胆探讨发展经济的新路子程村组属北楼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村委会北面2公里,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全组52户185人,有耕地面积500亩,全组经济发展以种养为主,程村组在北楼村经济发展中始终走在全村的前列。该组村民群众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市场意识,能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密切配合村委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组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全组现有桑园230多亩,果园(柑橙类)80亩,早熟板栗100亩。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为主。全组村民根据饲养瘦肉型猪经济效益好和市场前景看好的特点,纷纷实行牲猪品改。目前,全组有瘦肉型母猪60多头,牲猪存栏220多头,水产养殖15亩。

近年来,程村组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与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全组群众兴起了自觉投工投劳进行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村级篮球场等,到目前为止,全组52户中新建或者正在建设的砖混钢筋结构房屋38户,户均80M2,全组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该组的用电入户率和闭路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52%。

程村组全体村民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村风民风,科技学习蔚然成风,社会治安稳定,无赌博、迷信、吸毒等不良社会丑恶现象,总的来看,程村组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良好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党委提出的“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改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全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目标

从2005年2月开始到2006年8月,力争完成示范点新农村建设达标,并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目标。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工作起点,以“五通’、五化’、六有’”为目标,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分步实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标准是:

1、“五通”,即村通路,户通电、通水、通讯、通广播电视。

2、“五化”,即农民住宅内外墙批灰粉刷涂料美化;从行政村主干公路通往新村支道和村庄内主干道路铺设混凝土硬化;农户建设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村庄设立垃圾池、人畜分离、排水系统完善净化;村庄主干道两旁以及住宅之间、农户庭院绿树成荫绿化;村庄主要道路挂路灯亮化。

3、“六有”,即有健全的村级组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子,有功能齐全的科普文化活动中心,有体育娱乐活动场地,有标准的宣传栏。

四、方法步骤

(一)、抓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调查测算、规划设计。时间在2006年3月中旬前完成。村庄规划要结合地形,依山就势,不推山填土,不大拆大建,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三清三改”,规划拆除闲置旧房,集中规划建设猪牛栏,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力求规划切合实际,让农民接受。村庄规划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科学编制的原则。要求在月底前组织国土资源所及规划所设计人员,根据本村区域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调查测算与规划设计,在经

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并修改后,形成符合现代特色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图。并且国土部门要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

2、实施阶段:从2006年3月中旬起至2006年8月止。

(1)通新村道路建设: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完成由国道321线通往新村的主干道路及环村路建设,总长1.2公里,计划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硬化。路基宽4米,路面混凝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并设错车道及安装路灯亮化。

(2)住宅外墙粉刷:组织动员群众争取在2006年8月底前完成38户混凝土住宅户外墙批灰粉刷涂料工作。

(3)“三清三改“工作:

①清垃圾、清路障:根据规划设计图,建设垃圾池,并组织群众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各类垃圾、路障。实现村中心无成片暴露垃圾与路障。

②清淤泥:充分利用今年成立的北楼村古排河用水者协会的契机,组织发动群众交纳水费与投工,主要清理从新村旁边经过的古排河水利渠道的淤泥。并向上争取资金全面实现渠道三面光工程。涉及的渠道总长约1.2公里,清淤泥约需投工100个工日。

③改厕、沼气池建设:年内完成余下的10户沼气池与卫生改厕、改厨工作。

④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为使全组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计划在屋背岭修建一个自来水池,总投资约25万元。该项工程可解决250多户1000多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4)建设养殖小区: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由国土部门统一调拨土地,农户自建方式,统一养殖场地,统一排放污水,全村养殖小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为家禽区、畜牧区。

(5)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①村级篮球场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计划争取上级包村单位的支持,在村中心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村级篮球场,并按规划设计要求,在篮球场边(古排河渠道面)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及村民议事室。篮球场及道路两旁、住宅旁实现花草、果树绿化。

②宣传栏:计划在村级篮球场边建设一面宣传栏。主要用于党的有关政策法规、法制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及精神文明宣传等。

③实现农产品信息入户工程:争取电信与广电部门的支持,实现互联网宽带到村,闭路电视到户。

(二)抓好新农村的产业开发

新农村建设要根据本村实际,着力抓好适合本村产业发展的好路子,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村种养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桑蚕产业:要充分依托本县龙头企业的带动,北楼村作为梧州市桑蚕专业村及当前蚕茧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桑蚕生产。计划在今冬明春再扩种桑园面积100亩,并在新村主干道两旁的水田建立起一个50亩以上的优质桑种植示范基地,使得全村人均拥有约2亩的桑园。仅此项可使人均增收80元。

2、养殖方面。充分发挥市级瘦肉型母猪专业村的带动,抓好瘦肉型母猪的养殖,计划每户年出栏瘦肉型肉猪10头;同时发展养牛,计划年发展户均养牛10头以上5户。

3、做好山上发展文章,重点抓好早熟板粟的种植。充分利用新村靠山傍水的优势,开发山地,在抓好当前现有的早熟板粟的管理外,要扩大种植规模,使全村板粟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同时抓好优质水果的种植,力争三年内人均拥有经济林2亩以上。

(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1、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党员电教中心户、电视、电脑、宣传栏及农产品信息进村入户,组织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新村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年至少培训农民5期,重点围绕村发展项目如桑蚕、板粟、瘦肉型猪养殖等知识的培训。

2、围绕桑蚕、水果、瘦肉型猪建设1到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并设立基地简介和牌子。利用基地带动全村的科技种养。

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等外出人员返乡期间,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并认真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内的各类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倡导新风尚

1、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好村规民约,按照新村规划,重点抓好新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建设文明新村。

2、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文明户”“信用户”等评比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春节期间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3、团结互助,结对帮扶。加大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全村要形成结对帮扶,共同致富,在全村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好风尚。

五、工作措施、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镇、村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五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优化服务,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镇党委、政府在加强领导的前提下,要积极支持各村及示范点建设,并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包村单位的大力支持,搞好各项建设服务,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细化方案,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

3、整合资源,争取政策扶持。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二是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向上争取资金,要捆绑扶贫、以工代赈、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4、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按期完成示范点建设目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时间紧,建设任务重,全镇要细化建设项目,落实好具体责任人与责任目标,集中力量抓好示范点的各项建设工作。

5、加强督查,严格考评。镇党委、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各村、包村干部目标责任考评。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检查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镇人民政府

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们胜利村位于海伦市西12公里处,鸡讷公路通过境内。村内公路今年已全部铺装了水泥路面,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全村幅员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82亩。林地面积415亩,现有5个村民组,4个自然屯,420户,人口182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24人,剩余劳动力735人。村屯公路共计13公里。

我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我们根据省政府“规划先行、分类指导、试点示范、基础突破”的十六字方针,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指导下,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超前规划,重点突破”的治村思想。遵循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有序发展的原则。2010年累计投资508万元,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取得了以下几方面工作成绩:

一、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一年来,我们把规划编制放在新农村建设的优先位置,去年11月委托市规划局编制了胜利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在深入分析胜利村现状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村庄居民点体系布局、产业布局及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置,尤其将农民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作为重点,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依靠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投资60万元完成了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设。又筹资111万元完成了2公里的村内辅街水泥路和4.5公里的屯间水泥路建设,使全村的村屯路全部实现了硬化,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也为改变村容村貌,优化村民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为我村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二、村两委会办公场所有效改善。今年,我们投资40余万元,对240平方米的村综合活动室进行改建,添置了桌椅、电视机、音响等电教设施,把村委会建成了融文化、健身、娱乐、图书阅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青少年道德教育等内容于一体的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使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加强了阵地建设,为我村的文明化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

三、村容村貌日益改观。在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村容村貌的治理。我们投资66万元对村内8公里的排水沟渠实行了硬化建设;投资86万元对村内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投资60万元在村内新增绿地8000平方米,通过栽植绿化带、改水、改厕、改厨、清运垃圾、设立垃圾箱为主要内容的 “硬化、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使昔日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蚊蝇满天飞、蛆鼠到处爬”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治理,村容村貌日益改观。更为村民强身健体、减少疾病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今年我们投资40万元,完成了240平方米的村卫生所建设;投资10万元完成了60平方米的村计生服务室建设。村卫生所现有医务人员4人,其中:大专1人、中专3人;助理医师3人、医师1人。卫生所的医疗设施齐全,村民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除给村民看病治病外,

卫生所还义务承担了全村07岁儿童的8个项目的全程足量的预防接种工作和全村育龄村民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基本上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由于宣传到位,加之本村采取了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我村村民的参合率始终居全乡之首,连续几年参合率都达到95%以上,为村民就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仅今年,村民们获得住院医疗补助金额累计达8万元。

五、主导产业有序发展,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为了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村两委着力发展一村一品,我们把发展特色农业、输出劳务、土地流转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我们投资35万元组建了“启发毛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清江西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小营房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三个合作经济组织,以此为载体,引领发展特色产业。今年,全村种植毛葱1200亩,西瓜620亩,马铃薯860亩,预计亩纯收入都可达到1000元以上,全村人均可增收1500元。在发展劳务输出和土地流转方面,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外出打工增加收入,我们在积极辟建外埠劳务基地的同时,重点在就地转移上下功夫,招商兴建了投资3662万元,占地16900平方米,年加工毛葱2万吨,年销售额4500万元的海伦市中际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和投资1200万元,占地4200平方米,以加工塑钢窗、车库门为主,年销售额300-500万元的海伦市宏鼎装饰工程公司。两个企业从业人员接近400人,规模流转土地300亩,为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建立了稳定的基地。 使全村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2380元猛增到5280元。为促进村民生活宽裕迈出了一大步。村民的生存条件日益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全村有80%的农户改建了住房,住宅装修已由梦想变成了现实,40%以上的农户实现了改厨改厕。电视机司空见惯,洗衣机家家都有,就连

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高档家用电器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全村有摩托车两百余辆、程控电话三百余门、手机两百余部,有6户村民还购置了私家车。“住房城市化、饮食营养化、穿戴潮流化、出行机动化、娱乐多样化”已成为村民新的生活追求。

六、村民素质显著提高。我们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建立党员群众教育培训站,采取观看电教片、聘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讲课、邀请各业能人现身说法等方式,分内容、分层面地对党员和群众进行培训。目前,以利用教育培训站观看电教片5次、收看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讲座一次;政策法规政治理论讲座一次;新农药使用技术一次。聘请各业能人、农艺师举办专业培训班3次,累计培训党员群众65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村民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我们胜利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整体规范上来说,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仅 仅是迈开了第一步,今后我们还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把发展做为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来抓,切实抓住农民增收这一关键环节,加快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民组织化建设,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2、要从村容村貌整治这一重点逐步向人居院落内部改善转移,做到表里如一,大力推行“五位一体”(沼气、厕所、自来水、猪舍、庭院经济)模式的生态农家,极大改善人居环境。

3、要克服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的等同于修新路、建新村、盖新房,谨防出现片面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环境、精神文明、农民素质等“软件”发展的问题。

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全镇生态文明建设,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环境,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危改办的指引下,按照县委提出的“创建生态文明县,打造册亨绿色品牌”的总体思路,镇党委、政府今年将冗贝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 冗贝村的基本情况

冗贝村位于冗渡镇西部,距镇中心所在地8公里,313省道穿腹而过,全村总面积25.6平方公里,共辖16个村民组1019户3931人,是一个以布依、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858亩(田788亩,地2858亩),人均纯收入2320元,有一所村级完小。是一个典型的依靠种植和生态畜牧业为主的贫困村。

2008年,村级整合后,由冗洪村与冗贝村合并整合为冗贝村,给全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州级与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的整合,一定程度上给全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各村民组的协调拉动发展。2005年以院江小区为主的家庭生态种草养畜和2007年省级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的支撑,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使广大群众在种养殖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潜在的发展意识。

二、建设示范点的具备条件和理由

(一)基础设施较完善。冗贝村秧凡组位于313省道旁,交通便利,群众居住95%是砖混结构平房,具有特色,多数房屋层面没有粉刷,有利下一步统一样式装饰,房屋建设错落有致,寨子道路

已全部硬化。自然环境美好。秧凡组群众依山而居,山上的树林四季成荫,门前田园风光较好,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是适人居住的好去处。

(三)人文观念好

1、群众意识高,勤劳、淳朴、善良,传统节日保留完好,民族特色还依然留存。

(四)产业发展好

秧凡组凭着自己的勤劳,现共种植核桃和桔梗1200余亩,每年带来2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三、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着手,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认真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切实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冗贝村新农村建设---房屋立面改造建设规划范围为冗贝村秧凡组。

房屋屋面建设:以省道313的可视范围内的农户建筑,共有48栋,面积2152.47m。

三、资金预算

房屋立面改造建设

经预算:外墙粉刷2152.47m60元/m=129148元,外墙漆720 m 113元/平方=81360元,屋脊410 m16元/米=6650元,檐口 2 222

2瓦191 m 25 元/米=4775元,超檐393.33m600/平方=23.6万元,封檐板等其它木材42103元,合计50万元。

五、资金来源

资金主要来源于:向县危改办申请新农村建设资金50万元。

六、实施步骤

2待资金到位后,于2011年11月开工,2012年3月底竣工。

七、效益

冗贝村新农村建设---房屋立面改造竣工后,布依文化得到保存和更进一步挖掘,布依特色日益彰显,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群众收入提高,思想进一步解放,实现楼房布依特色化,道路交通现代化,生态无害化,庭院生态化,布局规范化,生产、生活科技化。群众在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秩序井然的环境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冗渡镇人民政府

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

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一、基本情况**村位于蒙山县城西北部,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976户农户,人口3500人。村设党支部,8个党小组,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