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范文第1篇
摘 要:混合式学习模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如何有效设计和便捷实施混合式学习,促进学习者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是研究的关键。文章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基于探究社区模型和教学动态支架模型,构建可不断迭代优化的混合式学习模型,并基于对分课堂进行混合式学习模型实践。教学数据与问卷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促进学习者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学习目标达成;对分课堂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非常适合混合式学习模式,尤其是混合式学习初期阶段;小组互助合作对学习者知识协同构建有极大帮助。同时,在混合式学习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构建更加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动态教学支架,帮助其更快地适应混合式学习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对分课堂;混合式学习;深度学习;学习支架;教学设计
一、引言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支持各级各类学校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1]。《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要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提升慕课服务,汇聚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提供大規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达成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满足学习者、教学者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2]。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由于混合式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发挥传统“讲授式课堂”和在线“讨论式课堂”的优势,成为了网络时代学习环境的新常态[3]。尽管机构与学校对混合式学习的推广非常乐观,但是教师却普遍较为保守。一方面,教师在意识上依然停留在混合式学习为传统讲授式课堂的替代,仅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尚未意识到其对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混合式学习在开课技术门槛、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策略等方面,对教师的要求均高于传统讲授式课堂,再加上时间与工作量等问题,导致教师对混合式学习的态度略微消极[4]。如何让教师可以简单、便捷、高效地开展混合式学习,为学习者创建更加优质、便捷的学习环境,促进其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是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研究将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基于探究社区模型和教学动态支架模型,构建混合式学习环境中不断迭代优化的学习模型,引入对分课堂实施模型实践,以期为“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依据和简单便捷的实施方案。
二、研究背景
1.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其影响涉及到各行各业并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其背后蕴含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就是其具体表现[5]。当前的“互联网+教育”不是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变革的思路,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进而构建数字时代新教育生态体系[6]。
2.混合式学习
处于“互联网+”阶段的混合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下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为学习者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的个性化学习体验[7]。Garrison等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探究社区模型,其关键要素为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很好地指导了混合式学习的发展[8]。在具体如何实施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法上,探究社区模型和教学动态支架模型给出了具体理论指导[9-11]。探究社区模型针对如何提高混合式学习的社会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给出了具体教学策略;而教学动态支架模型则阐述了针对混合式学习的不同阶段,需要根据学习者学情动态为其提供或撤出不同的教学支架,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学习者学习。
3.对分课堂
针对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缺点,张学新提出对分课堂(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Class, 简称PAD Class)[12]。对分课堂主要是针对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形式上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其重点是在讨论环节实施“隔堂讨论”,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时间上错开,让学生在中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吸收。“对分课堂”融合了讲授法和讨论法的优点,在实施层面应用性广、简明易懂、流程清晰、好学易用,获得不同层面课程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三、研究背景
完整的课程教学计划包含了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阶段[13]。本研究利用互联网思维,基于探究社区模型和教学动态支架模型,在教学流程上引入简单易实施的对分课堂,构建可不断迭代优化的混合式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1.用户、极致、迭代思维下的学习目标
互联网用户思维、极致思维是指一切以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中心,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意外惊喜)并清楚地认知产品的优势和用户粘性就是从这些超预期中创造出来的。互联网迭代思维指产品实现过程中一种以用户为焦点、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停试错,在快速连续迭代中完善产品,最终达到极致的目标。互联网用户思维、极致思维与混合式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带给学习者的改变及对学习的支持”最后都是殊途同归。
深度学习理论指出需要从学习者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层面进行分析[14],本研究从知识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衡量,希望能带给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以极致的学习体验。目标最终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混合式学习具体实施过程中,从学习者最迫切的需求入手,通过教学大数据的分析不断迭代优化,最终达成目标。
2.简约、跨界思维下的课程实现
简约思维指越简单的东西,用户越容易使用传播,获得好的用户体验,简约即是美。而跨界思维的本质即分享,将互联网领域内有价值的事物分享到教学领域,共融共享,协同创新。在课程资源设计中,针对课程特点,利用知识点网格来对复杂的章节知识点理论进行管理,实现学习者掌握知识点框架的简约,达到更好的认知临场感;在实践案例上,我们利用企业实践基地构建环环相扣的案例集来模拟实战,达到更好的教学临场感。在课程教学环境与策略设计中,针对线上线下不同的教学环境,采用自主学习与项目驱动的学习策略,让学习者获得较好的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而针对线下课堂作业的特点,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策略,促进社会临场感。
混合式学习模型中用户有两类,一类是学习者,一类是教师。教师在混合式学习中课程实施的“简约”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简约”同等重要。在目前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中,大多数都是从学习者视角,让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缺乏兼顾教师课程实施的门槛。本研究的课程实施组织中,为实现教学活动组织的简约易用,采用对分课堂,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在课堂组织形式上不做大的调整,针对教师和学习者均简单易实施,适用不同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获取满意的认知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社会临场感。
在课程教学支架工具的构建中,我们跨界引入互联网领域中的一些工具,如共享文档软件、社交媒体软件、互联网教学平台、智慧教室等,为学习者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中的需求,提供即插即用的教学支架。
3.大数据思维下的教学结果监控与反馈
大数据思维指的是利用业务数据的全面收集,对业务或者用户行为进行全方位的定量描述,通过相关性分析进行未来的预测和产品修正。通过数据的分析说话是互联网产品可以快速迭代优化的重要基础。
在本研究中,教学数据的收集包括了学习者考核数据、学习过程数据和学习体验数据三个维度。考核数据指针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目标,学习者获得的最终考核成绩。学习过程数据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学习态度及针对不同子目标获得的分数。学习体验数据指学习者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教学课程资源设计、课程教学环境与策略、课程实施组织及课程教学支架工具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反应了学习者对教学的认知临场感、教学临场感和社会临场感的主观真实体验[15][16]。通过对教学数据的全面收集和定量分析,可以更好地依据学习目标对课程实施进行迭代优化,最终达到学习者学习体验最优的目标。
四、 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型实践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混合式学习模型,利用对分课堂将超星泛雅慕课线上平台教学与智慧教室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动态网站设计》课程为例,实施教学改革实践。
1.需求分析
(1)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知识技能学习目标为学习者能够掌握Java网络开发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编程知识,把握动态网站工程设计的思想与方法。课程的能力学习目标为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以及程序开发素质,具备灵活思维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课程的情感价值观学习目标为学习者通过动手实现动态网站工程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同时客观认识到自己的技术不足,时刻跟踪专业技术发展动向,以期达到技术更新的目的。
(2)课程分析
《动态网站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主要介绍利用Java語言进行网站开发所涉及到的开发工具、运行环境、网页设计和程序设计实现等内容。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工程实践,不但要学习网站开发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编程知识,而且需要学习者能够综合运用之前先导课程学习的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等理论和实践知识构建实践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3)学情分析
本研究对象为外国语言文学为主的Z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班学生。作为语言类文科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为教学改革的互联网工具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工程项目综合应用能力较差。
2.课程教学环境及策略
本研究的教学环境包括线上超星泛雅慕课平台和线下超星智慧教室。针对线上线下不同的教学平台,从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及教学策略方面进行设计,如表1所示。
3.课程资源设计
(1)知识点网格
针对课程知识点对学习者综合应用有较高要求的特点,我们构建了章节知识点网格管理体系,图2为课程第一章知识点网格。
知识点的“纵向管理”方便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知识点的“横向管理”有效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融合、迁移应用,知识点的“向上管理”有利于学习者知识深化并实现工程项目问题。通过基于单元知识点网格体系去构建视频课程,满足了学习者碎片化学习方式下深度学习的需求,提高了学习效率。
(2)实践案例选择
课程教学中工程案例选择,利用互联网企业项目案例贴合实际的特点,我们与学校校企实践基地合作共同开发工程项目案例集。案例集的选择标准是既考虑章节知识点,又满足项目整理架构的完整性,模拟贴近实际开发。例如,第一章动态网页设计基础案例为“利用Eclipse构建WEB工程,实现HelloWorld”;在紧接的下一章HTML案例是“现有工程基础上构建用户登录页和内部详情页”;后续JSP章节案例是“利用Request和Response内置对象,使用重定向和转发实现登录页面跳转”。案例集的安排,既考虑到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掌握与实际应用,每次课的案例又会在上次课案例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改造项目,直到整个学期结束所有案例实现一个完整的WEB应用系统。学习者通过案例集的学习,会感觉到一步一步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既深刻领会理论知识点,又培养了工程项目实践能力。
4.课程组织实施
利用对分课堂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学习周期分为两次来授课(课程安排为1周1次),需要线上线下、课堂与课后相结合共同完成,如图3所示。
第一周新课讲述部分为线下课堂教学,教师在智慧教室讲授课程知识点网格、重点难点分析和相应案例分析,并布置课后案例实践项目;随后进入课后线上自主学习和内化吸收阶段,学习者根据知识点网格框架完成所有线上视频学习。视频学习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功能支持提醒学习进度与在线督学;然后是课后线上实践案例,学习者可以在自己或者学校电脑上根据视频的实例去实现相应的工程案例,教师利用平台实现在线答疑和每周四的定点答疑。
第二周上课初始为课堂的在线评测环节,利用在线平台进行上周课程知识点的闭卷在线评测,学习者可以立即查看自己在该单元知识点网格中哪些内容掌握较为薄弱,同时也可以为教师的后续授课提供指导。最后为课堂线下分组实验讨论,针对课后实践案例确保每一组学习者能够解决实践案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是一周学习中案例编码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的收获。
5.课程考核评价
针对课程改革的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和情感价值观学习目标,我们创建了新的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期末考试成绩=在线学习+随堂知识点检测+课堂表现+项目案例+期末考试。
五、 教学数据分析与结果
1.成绩对比分析
在该课程的长期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采用的是教室讲授理论+实验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2019年度秋季开始采用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试点实践。我们采样同一教师所教授该课程近5年班级的平均成绩:2015年1个班平均成绩71.29分,2016年1个班平均成绩78.12分,2017年1个班平均成绩71.18分,2018年3个班平均成绩72.38分,2019年两个班平均成绩80.36分,如图4所示。我们发现2015—2018年前4年平均成绩较为稳定,均为中等水平,2019年采用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学习后,学习者的平均成绩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由中等提升至良好。
进一步分析上述成绩所属分数区间段,如图5所示。我们发现2019年实施教学改革后,在90~100分区间段人数比例由原来的3%~6%左右提升至12%;在80~89分区间段人数比例提升至46%,班级绝大多数学习者都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成果。同时在70~79分区间段人数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到30%左右;在60~69分区间段人数比例则大幅下降到只有10%左右,说明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者学习效率,而且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均可通过该教学改革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问卷调查分析
课程学习结束后,为了解学习者对新的混合式学习的感知及遇到的主要问题,笔者对参与教学改革试点的两个班级共7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17道封闭式问题和1道开放式问题(您对该课程今后的开设有什么好的建议)。调查共发放问卷71份,回收问卷71份,其中有效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95.77%。
在混合式学习模型对学习者学习兴趣影响和适应性方面,调查发现47.06%的学习者认为该学习模式不能够增强其学习兴趣,反映课程内容本身是其学习兴趣的关键,学习模式对学习兴趣的影响有限;有94.12%的学习者认可该学习模式是其目前课程最佳的学习方式,有91.18%的学习者认为学习模式对其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只有26.47%的学习者认为该模式对其学习的促进作用非常大,依然有7.35%的学习者认为更适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反映出学习者群体对混合式学习模型非常认可,但其适应度依然是初级阶段,需要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架工具帮助。
在学习者对混合式学习模型的期望方面,66.67%的学习者认为课程最重要的是知识点梳理和重点难点分析;37.04%的学习者认为在线视频质量、作业与习题质量、问题与答疑最为关键,反映出学习者对精准教学的潜在诉求;100%的学习者认为教学改革中采用新的考核形式,能反映出学习的真实情况。
在学习者对混合式学习模型的改进反馈方面,60%的学生担忧在线学习缺乏和教师交流,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反映出学习者对在线学习支架工具的强烈诉求。
3.混合式学习模型迭代优化反思
(1)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和对学习者学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学习者整体上对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接受度较高,学习体验的满意度也较高;同时该模式的教学实施对学习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学习目标的提升较为明显,情感价值观目标也有促进效果。②对分课堂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非常适合混合式学习模式。尤其对于实施混合式学习的初期阶段,课程组织形式不做大的调整,有利于教师课程实施和学习者学习的适应;课堂的对分又契合混合式学习线上线下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③小组互助合作对学习者知识协同构建有极大的帮助。中国学生普遍不善于提问题,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可能根本不会向教师提问。利用班级成绩优秀的学习者同其他学习者共同形成一个学习小组,由学习者之间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教师以验收项目为主,帮助学习者直接解决问题为辅,可以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诉求。
(2)优化建议
同时在下一轮教学实施中,模型的迭代优化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帮助学习者更快地适应混合式学习新模式。尽管学习者的成绩有了较为明显提升且均认可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但仅有1/4的学习者获得了比较好的学习体验感受,反映出学习者对新的学习模式依然不是非常适应。在后续优化中,可以通过增强教学情境并构建强目标导向,配合现有项目制学习,让学习者更容易适应新学习模式。②构建更加符合学习者需求的动态教学支架。最优先解决的是学习者在线学习时和教师及时、有效的沟通。需要在教学支架模型中构建更加高效的在线辅导工具与机制,并进一步发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作用。③通過精准教学促进学习者的深入学习。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面授部分知识点网格梳理为最受欢迎的环节;问卷调查中学习者最关注的环节也是每周单元测试题质量和结果反馈。学习者迫切需要实时量化的内容为:课程应该掌握什么知识点,哪些已经掌握,哪些尚待提高等等。精准教学是解决该问题非常直接的工具方法。
六、 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作为近年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习者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充分尊重教师和学习者实际学情的情况下,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了基于对分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新模式,并成功应用在计算机专业班级的《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教学模式为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程改革方案提供了实例参考,但是针对不同的学情条件,不同教学内容(尤其是非STEM课程)还需要新的研究、调整和反思。
参考文献:
[1]国发[2017]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
[2]教技[2018]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通知[Z].
[3]Porter W W, Graham C R, Spring K A, et al.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Institutional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4(3):185-195.
[4]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5]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J].中国科技信息,2014(8):32.
[6]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10.
[7]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
[8]Garrison D R,Anderson T,Archer W. Critical Thinking, Cognitive Presence, and Computer Conferenc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2001(1):7-23.
[9]Karen Swan, Phil Ice.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 ten years later: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The 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2009(13):1-4.
[10]Feng,X.Scaffolding facilitates inter-school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 case study in China[J].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2012,5(1):45-62.
[11]Feng Xiaoying,Xie Jingjing,Liu Yue. Using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 to Scaffold Online Tutor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17,18(2):162-188.
[1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1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4]黄志芳,周瑞婕,赵呈領,等.面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及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120-128.
[15]Garrison D R.Online Community of Inquiry Review: Social,Cognitive, and Teaching Presence Issues[J].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2007(1):61-72. [16]Garrison D R, Cleveland-Innes M, Fung T S. Exploring Causal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ing,Cognitive and Social Presence: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J].Internet & Higher Education,2010(13):31-36.
(编辑:李晓萍)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范文第2篇
一是创新“科研+种养”模式。以“打出品牌,形成气候”为目标,重视科学种养知识推广及健康环保理念的培育,与广东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科研机构、高等学府长期技术合作,凭借雄厚科研力量,探索一系列科学种养,进一步提升三角无公害青皮冬瓜、粉葛、优质稻高产栽培等农业基地的集聚优势。目前全镇农业耕地总面积45780亩,水稻和旱粮面积2601亩,蔬菜面积6059亩,亩产粉葛1500多公斤。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特色农产品远销香港、澳门及英国。
二是创建“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三角镇爱民食品公司基地的做法,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合作模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普及种植、水产、家禽养殖技术。目前该基地周边已有5户群众专业种植冬瓜、粉葛、粉蕉,专供基地销售。同时,还通过成立“大嫂工作坊”,接收20多名中年妇女在基地工作,为解决周边农民的生活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积极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顺利通过中山市2013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评审。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范文第3篇
摘 要:笔者对企业管理现代化及其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关联性,并从管理模式角度分析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以期对企业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管理 管理现代化 管理模式
一、引言
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来说,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将企业看成是国民经济的组成元素。在三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也有了自身的发展模式。但是,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这就导致国内企业发展不能很好的和现代模式进行对接。在二十世纪初,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并且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一步步的走向了国际市场。在这种形势之下,国内企业有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新时代的今天,要求中国企业改变利润增长模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不能把企业发展目标简单的定位成追求利润,而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具体来说,就要突破目前的管理模式,同时必须要具备一种先进的管理意识,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引导,正确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方式,同时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综合利用上述手段,才可以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所以,国内的企业想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先着眼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方式。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关联性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企业都开始关注自身的改革问题,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以及产业革命的出现,更多的企业开始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种企业管理模式是完美的,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找到可以推动自身不断发展的管理模式。现代很多企业的经营重点都不再是实现最大化利润,而是开始向其他方面转移,包括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等。所以,企业想要转移经营方向,必须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在这种背景之下,就需要明确下面几个基本问题。
1.有关企业的管理模式。上文已经分析过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说,管理模式的含义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当中,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形成的经营活动框架,这种框架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个企业,都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一种组织和经营模式。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管理模式会涉及到很多内容,对企业来说,管理模式不但包括上面所提到的三类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还包括企业自身的相关情况,比如企业是如何运用自身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如何优化自身所拥有的技术线路和有关组织结构等,上述内容如果和企业调整架构有关联性,而不管是决策结构,还是组织结构,都应该视为企业的管理模式范畴。所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2.有关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化。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说,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管理模式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从追求盈利转变为打造知识型以及学习型的企业。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化就是为了让企业管理可以顺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这要求企业可以突破现有的各种管理方面的制约,使企业管理走上内涵化的发展道路,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属于一种动态的管理,需要不断的完善,而企业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根据社会生产力进行调整的一种生产关系,企业的管理现代化这种管理模式必须要符合该时间以及空间当中生产力发展需求,所以,随着时代发展,各种情况的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体现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点。第二,企业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是从国际角度给出的定义。从整体上来说,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企业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在实际上,不管是成立不久的小微企业,还是已经发展的很完善的大型企业,它们所面临的国际市场以及国际经济形势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可能不会过于明显,但是随着量的积累,最终会给企业带来实质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之下,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相同的机遇以及挑战,为了更好的把握住时代先机,企业应该着眼于管理制度的革新,而这种革新需要顺应国际市场形势,必须具有一种开放的眼光。第三,企业想要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需要进行系统的完整性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实现企业管理,不可能简单的依靠某些巧妙高明的点子,而是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这个过程会很缓慢,只能一点一滴的做起,绝对不允许任意妄为,更不能朝令夕改,因此企业为了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认真反思目前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可以走出自身发展的瓶颈,从而更好的投入的未来的发展当中。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的因素,比如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必须要经过充分的分析论证。
三、从管理模式角度分析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企业想要持续的发展下去,尤其是在目前的形势之下突破自身的经营,关键就在于提高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对于自身所具备的资源,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及配置,使企业发展走向科学化,要将企业的生产力充分的解放出来,增加企业的综合实力。将重点放在企业的管理模式方面,其实就是侧重于企业的管理框架,重点调整企业的深层次结构问题,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的现代化。所以,从管理模式的角度来说,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实际上是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全面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资源,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企业的经营理念从追求利润转变为提高竞争力。企业应该转变经营理念,不能简单的追求最大化利润,而应该要将重点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根据有关的研究可以看出,如果企业过于重视盈利情况,就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只是单纯的追求最大化利润,是不利于企业继续发展下去的。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意识到知识经济这种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企业是否可以存活以及发展下去。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应该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企业在日常管理当中,要将重点放在企业发展的整体优化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管理应有的作用。和企业的盈利比较起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更为重要,其也是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的一个关键节点。所以,企业在管理方面应该实现精细化,从而提升到科学管理的层面上来,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向前发展。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实现的过程当中,不能将重心完全放在追求利润方面,而是要开拓眼界,认识到企业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意识到在市场环境当中,如何才能打造出自身的良好形象,提高企業的竞争实力,占据市场更多的份额。
2.企业的竞争节点从要素竞争转变成运营竞争。企业的竞争力不应该将重点放在市场方面,而是应该不断的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是要提高管理的敏捷性。在以往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通常呈现出来的经营业态属于一次性交易,这种状态会缩短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寿命周期,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对于企业来说,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是合格的,可以通过市场的检验,这就要求企业可以灵敏的感知市场行情变化,还要完全的了解产品的价值所在。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企业必须着眼于管理模式的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推动企业的有效组织以及高效管理,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以及发展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使企业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卢晓茜.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15(09).
[2]周祈燕.西方企业管理理念演进及差异性启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作者简介:吴群(1979.0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工作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现职称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范文第4篇
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不利于因材施教。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实施教学与管理完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它包括新的教学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两个方面的内容。传统的教学形式以“班”、“级”为单位, 任课程责任教师的组织下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 学校安排什么课程, 教师就教什么课程;教师怎么教, 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下根本谈不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更不用说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了。而现代远程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课程为单位来组织教学。
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不适应电大学员在职学习的要求。电大学员与普通高校学生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在职学习, 工学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工作负担的加重, 对于许多电大学员来讲, 要求他们按照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 以班组为单位, 坚持到教学班参加面授学习, 已经越来越困难。应当看到, 电大学员之所以选择现代远程教育这种学习形式, 就在于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使人们根据自身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远程开放系统 (如互联网) 来学习, 这一点是传统教育模式无法实现的。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传统的班组为单位组织教学的时空限制, 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 因此而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针对不同基础、条件和需要的个性化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传统教学总是围绕着教师、课堂、教科书来进行, 教学步调和内容一般由主管部门和教师来控制, 这样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受到限制。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学生可以在自主的时间, 根据自己的学习起点、兴趣、风格、知识、经验等情况来选择自己合适的课程和进度进行学习;另外, 教师可以通过BBS、Email等网络工具针对不同赏更方便地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 这样易于适合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施个性化学习。突出个性意味着为个人创新提供环境, 这是传统授课方式达不到的。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利于电大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使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管理的传统模式使教学资源的利用受到了时空的限制。比如说,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可能在所有的班级去同时担任面授辅导。这与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因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优点之一就是不受时空限制, 并能够集中最优秀的教学资源, 使最优秀的教育资源传输到全国各地, 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培养高层次人才, 这种优势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将是极大的补充。我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而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西部地区, 这种教学资源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突破以班级为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 可以将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连接起来, 这样, 生活地教育资源贫乏地区的人们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就可以方便地享有最优秀的资源, 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计算机网络、双向视频、VBI、IP视频点播等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 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教学信息就能更好地发挥它的效益, 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就有了更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显然, 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是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必要前提。
2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特征
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中, 教学过程包含教育者, 受教育者、教学信息、教学信息传播渠道等要素。这些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 称之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而现代远程教学管理活动一般由管理主体, 管理客体, 管理目标和管理环境与条件组成。因此, 管理主体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通过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 对上述的教学模式的诸要素进行规范化管理, 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稳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则称之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哈尔滨电大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 已初步形成符合省情市情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自身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出发, 制订学习计划, 灵活地选择课程, 并运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手段自主学习。而与这种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也是探索与实践中具备雏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在现代教育思想, 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 打破传统班组负责制的管理模式, 实行以课程为单位注册并组织教学管理;并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通过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 以专业管理和课程管理为基础, 对教与学过程, 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衽系统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改革教务管理模式, 打破传统的班组建制, 取消年级制和班级制, 实现按专业和课程, 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进行管理;学籍管理应与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相适应, 允许学生自主选课并按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注册;在教学计划管理上, 改革按学年和学期开设课程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管理, 对课程实行放开, 允许学生在开设课程计划内自主选择修业计划, 选课不再受学年、学业期限制, 在学制上, 打破传统的学年限制, 实行完全学分制, 允许正常的超前和滞后, 鼓励学生提前完成学业。学生在规定的学籍有效期内, 只要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总学分即可申请毕业。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现代远程教育教务管理模式。
打破传统的学生学习管理模式, 构建学生个别化学习管理模式。传统的学生学习管理模式, 是建立在班组负责制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由班主任管理,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学生学习管理模式是与封闭式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既然是建立在专业管理和课程管理的基础之上, 既然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管理为重点, 那么, 就必然会打破传统的学生学习管理模式, 构建适应开放教育模式的学生个别化学习管理模式。
取消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管理建制, 建立适应新教学模式的, 真正以专业管理和课程管理为工作基础的专业教学指导小级和课程教学小组。专业教学指导小组由专业负责教师, 专业管理员和部分课程责任教师组成, 负责本专业的教学、学习指导, 学习资源的整合, 以及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务管理等教学管理工作。专业教学指导小组应为本专业的教学过程进行总体安排, 策划和指导, 提出“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或细则) , 并指导和检查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情况。专业负责教师应具有该专业高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改革教学管理体制, 建立系统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专业管理和课程管理的需要, 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系统, 建立与学生个别化学习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是构建新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摘要:通过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形式主义教育试点”的实践,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 不断强化管理服务意识, 以专业管理和课程管理, 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为重点, 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逐步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并在构建新教学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实现从单一的班级管理向体现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个别化管理的转变;从传统的约束型管理向指导服务型转变;从单一信息渠道管理向多渠道信息管理转变;从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逐步建立, 大量私营企业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 快速地发展起来, 并且创新管理模式和自身的制度建设, 并且不断药品现代企业制度, 使其同市场经济相符合, 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市场化转型。会计管理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必须从企业的现实发展情况入手, 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模式, 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现代企业制度的简单描述
现代企业制度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现实情况而建立起来的, 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国情, 并且从我国企业的现实发展水平出发构建的企业发展制度, 通过这一制度来实现对企业的科学、有效管理。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由三方面构成:第一, 企业主体必须要对自身的资产负债, 并且要依法切实履行相应的出资责任;第二, 企业要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组织框架, 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赢得市场份额;第三,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结构, 从而优化配置各种企业资源
3 现代企业特点要求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市场化改革, 企业资产重组、行业联合、跨行业兼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各种企业集团的不断出现, 一些大型企业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机制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这些都需要海量的数据以及科学的信息基础, 但是现代企业发展所要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工作流都是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难以实现的。
3.1 跨企业资源控制与管理的要求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 企业要在赢得市场份额, 就必须对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正确的认识, 做好企业内部的集权分权, 必须要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 在生产经营中给予下属足够的权利, 从而激发下属的积极性。
3.2 资金控制的要求
因为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是一个整体的经济系统活动。因此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 树立整体观念, 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
4 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管理模式的构建需求
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发展要求不断完善相应的会计管理模式, 而如何对会计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科学的构建是企业发展需要面临的问题, 其中主要要处理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 注重成本效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要求企业的经济活动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且以二者为主要的经营目标,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自身实力的主要标志, 在会计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必须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第二, 强调资产的时间价值。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 企业必须要进行自主创新, 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与此同时还需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合理竞争战略, 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
第三, 科学控制财务风险。建立现代化的会计管理模式的重点在于科学控制财务风险, 总的来说企业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成正比, 所以资产收益越高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就越高, 所以企业必须要做好财务风险控制, 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 并且还要采用合理的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5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会计管理模式的策略
5.1 建立健全会计管理体系
企业要建立健全会计管理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体系必须要优化配置企业各方面的资源, 并且对资源的处理要确保真实、客观和科学, 从而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确保决策的有效;第二, 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 从而对企业的会计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从而有效管理企业的会计工作, 落实好企业内部监督;第三, 会计管理体系还履行写会计服务的职能,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从而确保企业战略方案的实施。
5.2 逐步强化财务预算职能
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管理模式, 就必须强化财务给预算职能。所以企业领导者必须要充分了解本企业的现有经营状况, 充分了解企业近期的财务活动及财务运作情况, 在经营管理中, 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有利于企业赢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 财务预算体系必须设计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并且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静动态结合的分析管理, 从而有效控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由此可见, 企业财务预算职能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3 优化企业资金管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会计管理模式必须要优化企业的资金管理结构, 从而有效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合理控制企业运营存在的风险, 从而最大化企业利润。优化企业资金管理结构必须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并且建立相应的企业品牌, 建立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财务制度, 从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6 结语
综上所述, 现代企业制度也有利于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并且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会计管理模式必须要从体系完善、预算职能强化和资金管理结构优化三个方面入手, 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时代下, 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 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 现代企业制度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的会计管理师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点, 应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进行改变, 从而实现企业的效益、价值性最大化。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入手, 探讨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要姝婷, 从而提出符合实际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会计管理模式的建立措施。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会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金瑞.国有煤炭企业应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应的会计管理模式[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5 (4) .
[2] 孙双城.适应“两个转变”, 实现现代管理──建立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构想[J].黑龙江财会, 2015 (6) .
[3] 胡文凯.试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人事管理体制[J].上海会计, 2016 (5) .
[4] 陈庆锋, 孙宏亮, 曹晓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管理模式[J].农场经济管理, 2006 (5) .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范文第6篇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含义
企业经济管理, 是指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通过合理的管理、规划和协调企业经济活动, 达到提高整个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和价值的最大化、最大化企业利润的目的。
二、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的概述
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是一个随着中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而逐步兴起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企业管理理念。现阶段, 大部分企业仍然将经济管理的规范化简单的等同于传统的制度化。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虽然经济管理的规范化终究需要通过制度化来实现, 也要通过制度化来进行监督和保障, 但制度化并不等同于经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是一种辅助手段和工具, 任何管理模式想要真正贯彻落实, 都需要通过制度化来实施。
因此, 相比单纯的制度化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的规范化首先更加强调管理方式的科学性、管理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制度的系统性。
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目的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目的, 是在明确企业经营的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 提高企业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现企业资源调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 增加企业的市场匹配性, 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良性运行和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
四、如何实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一) 及时更新企业经营管理方式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 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为了保障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力, 企业在进行规范化的经济管理前, 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经营需要, 对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调整, 做到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趋势, 保障管理方式的科学性。
(二) 使用规范化的实现手段
实现手段, 是指当企业明确的企业经营的目标和意义之后, 用什么方法实现目标和意义。规范化的实现手段, 是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的基础和前提, 假如实现手段都并不规范, 那么整个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就更加无从谈起。因此, 要实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首先就必须坚持使用规范化的实现手段。
(三) 设立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
要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保障实现手段的规范化, 需要企业对经济管理加强重视,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并引入接受过最新的经济管理知识教育的专业人才进入管理机构工作。设立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并保障其稳定性, 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对企业经营中的经济问题进行及时的排查和处理, 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四) 进行科学的经济规划
科学的经济规划, 能够为企业进行规范化的经济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 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要进行科学的经济规划, 就要求企业在制定经济活动的目标时, 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 在参考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即将开展或者正在开展的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规划。
(五) 制定系统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经济管理模式得到执行和落实的重要工具, 完善、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能够整合并优化的企业各项资源, 做到资源的合理调配, 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运行。
要制定完善、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 需要对企业坐在行业的市场格局与竞争情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需要对企业本身在现阶段的运行和管理情况有足够的掌握。如此, 才能够根据企业现阶段自身的运行和管理需要,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系统、科学并与企业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六) 重视管理人才
企业要实现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因此, 企业应当重视管理人才, 建立人才吸纳和激励机制, 吸引管理人才, 激发管理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保障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
(七) 科学的评价规范化结果
规范化结果是指企业采用了一系列的规范化的实现手段之后得到的企业经济管理效果, 这个效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符合, 是评价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实现程度的标志。
结语
当今社会, 规范化与制度化正在成为整个时代的主题。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好地发展, 追求规范化管理是必然的趋势, 经济管理规范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此同时, 应该以现有的经验为基石, 对经济管理规范化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也能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企业的发展情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经济景气的海浪将企业推向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潮, 企业在谋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间接地促进着经济的繁荣。当国家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 企业的发展也受到诸多限制。为了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谋求更大化的自身利益, 现代企业应不断对原有的内部结构和机制进行创新和改革。本文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分析, 展现规范化管理的巨大优势, 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管理资源,规范化,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 靳罡.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探究[J].现代营销 (经营版) , 2019 (02) :142-143.
[2] 李向芳.浅议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途径[J].山西农经, 2019 (01) :34+36.
[3] 裴春艳.加强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的途径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9 (01) :298.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5s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